1958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政治挂帅 依靠群众 破除迷信 奋勇前进
河北全面规划农业技术革命
当前农业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开展群众性的农具改革运动,普遍推广耕作园田化,全党全民学技术
新华社天津27日电 中共河北省委员会和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已对全省农业技术革命作出全面规划,并在25日召开全省农业技术革命现场促进会议,布置和安排了当前农业技术革命的内容和方法。
河北省的农业技术革命包括群众性的农具改革、普遍推广耕作园田化和全党全民学习技术三项主要内容。推广耕作园田化是根据三方面经验提出的:首先是总结和推广河北农民历年来经营园田的精耕细作技术用来经营大田。其次是把各种作物高额丰产田的先进耕作技术普遍地运用和推广。第三是充分利用耕作机具、种子、肥料、除虫药械等各方面的科学成就,迅速提高农业技术水平。耕作园田化共包括继续兴修水利,防旱防涝,实现旱涝保收;以社为单位规划土地,根据水源土质安排种植;普遍深耕深翻土地,修整梯田坡地,改良土壤;平整土地,保土保水保肥;增施肥料和分期适时地施肥;普遍改换优良品种;推行套作复种,实现一年两熟或三收;密植匀播,作到棵齐苗壮;推广稀浇、畦浇、沟浇和小水勤浇,看天看地看苗适时适量浇水的灌溉技术,防止土地板结碱化;消灭杂草害虫和病害等十项技术改革。这次现场促进会议要求把这些技术改革在当前的田间管理当中逐步推广运用,并对即将到来的秋季播种和明年夏季作物的管理提出十项新的技术措施,要求各地提前安排,及早准备,使农业技术革命运动在明年的夏季丰收中大见功效。
同时,河北省将掀起一个群众性的农具改革运动。今年计划充分利用农业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据小型多样、就地取材、就地推销的方针,发动农业社大力制造小型、中型的农具和农业机械,并在大量进行农具改革的基础上促进地方工业的发展。推行农具改革的办法是:搞什么改革什么,在当前就是围绕夏收夏种夏锄和实现耕作园田化的需要,安排改革内容,并在改革当中随改随用随提高,使农具改革运动深入持久地发展。这次会议上展出了六百多件比较精彩的改良农具,帮助人们解放思想。
为了使农业技术革命很快地发展起来,河北省计划开展一个全党全民性的技术学习运动。全省将乡乡办农业中学,社社办技术学校,专区、县普遍建立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站,乡、社普遍建立试验田、小农场、技术研究组和实验室,队队建立增产地,干部人人都种试验田,作到人人研究科学,个个试验技术,一方面组织干部、群众在这些学校中有系统地学习科学技术,同时又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提高。河北省要求各地党委、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干部、所有农村干部带头学习科学技术,以带动全党全民的技术学习,迅速培养上百万人的农业专家。
在这次会议上,中共河北省委和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动员全省干部、农民迅速行动起来,迎接农业技术革命。为此,首先就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打破科学技术神秘化的陈旧观点。这样就必须书记动手,政治挂帅,以虚带实,以政治带技术。在领导农民进行农业技术革命时,还要充分地发动与依靠群众,积极支持群众性的发明创造,鼓励先进分子大胆地想,大胆地干,并帮助群众共同前进。省委还要求每个党委书记种一块园田化的试验田,抓一项农具改革,深入一个农业中学或农业技术学校,总结经验,指导运动。河北省还计划大力组织部门与地区之间的协作,特别是工业、商业、财政、金融部门对农业技术革命的协作和支援,从多方面促进农业技术革命运动。
在这次会议上,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阎达开传达了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精神,更加鼓舞了干部和农民代表开展农业技术革命的信心。参加会议的六百多名农工巧匠,在看了展出的改良农具以后,许多人画了图,准备回去仿造和推广。领导农民实现了耕作园田化的中共正定县委的代表还提出了实现农业技术革命的计划。


第4版()
专栏:

贵州农业生产连年上升
本报贵阳27日电 贵州省以早、深、肥、密、改当作今年春耕生产的行动纲领,掀起了空前高涨的生产运动。所谓早、深、肥、密、改,具体来说就是:力争提早播种,不违农时;深耕细作;合理施肥,常年积肥;普遍推广水稻、玉米等密植经验;改进耕作制度、耕作技术,改进工具。
现在从全省范围看,水田犁耙基本上作到了三犁三耙或四犁四耙;在施肥上,水田的底肥普遍达到一万斤以上;播种时间一般提早了半月左右;各地播种的玉米、水稻大都实行了密植;改革工具也有一定的成绩;此外还改造低产田五百多万亩。
在改进耕作制度和技术上,深山民族地区的成绩最显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紫云、望谟、罗甸三县接壤的麻山地区,过去春播从来不施底肥,今年玉米每亩施底肥二万四千斤,等于去年全年每亩施肥量的十二倍。独山、罗甸、都匀等县,开始改变只种一季稻的耕作制度,计划今年推广十万亩双季稻。
贵州省解放前,农业生产很落后。深山地区千百年来一直沿用着“刀耕火种、赶山吃饭”的原始生产方法,维持极其贫困的生活。到1949年解放时,全省粮食总产量只有五十九亿多斤,平均全省每人只有粮三百斤。解放后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积极领导各族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从经济上和技术上大力支援各族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到去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已跃进到一百零六亿斤,农民平均每人有粮近六百斤。 (吴振全)


第4版()
专栏:

任何部门工作都不能妨碍生产
本报评论员
当前农村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只要稍为有点农业常识,只要抬起眼睛往玻璃窗外看看,都可以马上回答,是夏收夏种。夏收夏种,这是一个多么繁忙紧张的季节呵!小麦和其他夏熟作物急等着收割,打场;早秋作物要赶着间苗,锄草。病虫害发生了,还要除虫治病。晚秋作物也要在这时候赶着下种。农村劳力不足,经常就发生在这个季节。人们夜以继日地突击生产,还时常要误事。今年的夏收夏种,更比往年不同。从冬到春,从春到夏,人们经过勤劳苦干,取得了特别丰硕的成果,怎样保证这些成果拿得到手,怎样保证全年生产大跃进的迫切愿望变成现实,搞好夏收夏种是重要的关键。可是,当农民正在千方百计争取搞好夏收夏种的时候,我们却听到了一支小小的不和谐的插曲。
事情发生在江苏省江阴县。青暘乡的大麦和元麦发生了严重的赤霉病,抢治病害的任务很紧急。可是,工业部门却硬要这个乡拿出两天的生产时间来开社主任会议,讨论“社办工厂”问题。与此同时,在夏港、长泾、文林等乡公开提出“停止生产三天,集中扫盲”的口号。县的工业、财贸等部门,都不断地把基层干部集中到县里开会,平均每个乡经常有五个干部到县里开会。这些情况,说明江阴县的部门工作与当前的中心工作——夏收夏种很不合拍,结果妨碍了生产。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要大跃进,这是好事。这些部门工作同志的积极性也值得嘉许。可是,为什么去占用一刻千金的生产时间呢?
部门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矛盾,这是老问题了。在各项工作都争取大跃进的时候,这个老问题有重新提起注意的必要。毛泽东同志曾经用弹钢琴来通俗而生动地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弹钢琴有主调,有和音。和音压倒了主调,全曲必然为之失色。这是坏的弹法。部门工作把夏收夏种挤掉了,妨碍了,今年的生产大跃进就会得不到预期的成果。农民整个冬天和整个春天连续不停地苦干,修了那么多水利,积了那么多肥料,岂不有好多要白费?夏收夏种,是今年生产大跃进的紧要关节。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任何部门工作,都要以生产为主、为了生产和服从生产的思想。离开了生产,妨碍了生产,好事就会变成坏事。
为什么各个业务部门在生产紧张的季节都能够按照自己一方的要求直接命令基层组织和群众放下生产来搞别的事情呢?部门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县委为什么不围绕着生产来统一安排各部门的工作?党的统一领导的作用哪里去了?政治的统帅作用哪里去了?我们希望江阴县的领导同志们马上考虑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


第4版()
专栏:

农垦部通知各国营农场
发动职工查苗补苗
本报讯 农垦部最近通知国营农场,要求发动职工开展查苗补苗工作。通知说:今年春播期间,华北、西北都发生春旱,而黑龙江密山地区又因雨雪泥泞,给今年春播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但是在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面前,广大职工鼓起干劲,战胜了各种困难。目前春播作物,部分已经出苗,一般生长尚好,但缺苗断垅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今年各地病虫害发生早,数量大,来势猛,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势将造成大害。为此要求各场迅速组织力量,作好查苗、补苗、保苗工作,作到缺苗必补、病虫必除、弱苗转壮(主要是采取追肥灌溉、中耕除草等措施)。总之必须保证幼苗健壮,密植全苗,为今年丰收打下基础。
通知介绍了北京市农林局组织郊区各场开展群众性检查评比运动的经验,希望各地农场学习这一经验,并把目前的查苗、补苗、保苗工作,列为检查评比重要内容之一,以便把生产推向新的高潮,为实现今年跃进的生产计划奠定物质基础。


第4版()
专栏:

争取晚稻大丰收
广东推行新技术 广西普及良种
本报讯 广东省全面掀起了以推行新技术为中心的夏种备耕工作高潮,争取晚造水稻大丰收。
广东省今年抓紧早播、疏播和播早秧,培育老健壮秧,以适应晚造温高水热的环境和延长晚稻生长期,提高产量。目前,全省已进入播种大忙,不少地区已播下70%以上,预计在“芒种”前可全部播种完毕。比去年同期提早一个到两个节气。
今年,各地都注意采用高产良种,以本地高产良种为主,尽量引种外地高产品种,争取今年晚造做到全省良种化。
全面推广密植、一切工作按技术规格办事,这是今年广东省夏种备耕工作的一大特点。今年晚造全面要求每亩插植三万五千到四万株,比去年增加两倍到三倍。各级领导正进一步运用示范、参观、辩论、评比的方法,解决部分干部和群众的保守思想。不少地区并举办了技术训练班,讲授晚稻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保证播种工作百分之百地按技术规格进行。(郑世文)
本报讯 广西僮族自治区采取各种措施普及良种,以保证完成今年的粮食增产计划。已经插上的一千三百多万亩早稻,有75%的田推广了“矮仔粘”、“马房粘”和“解放一号”等三十多种良种。目前各地开始播种的一千四百多万亩晚稻,将基本普及良种。其中百色、宜山、平乐等专区两年来试验成功的高产良种粳稻,最近已调运出一千多万斤,支援主要稻产区,还从湖北、湖南、广东、贵州等省调入大批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晚稻种。
为了迅速普及良种,自治区已经基本做到县县建立良种繁殖场,社社有留种田。 (李益芳)(附图片)
四川郫县崇兴乡火箭社今年油菜比去年增产74.8%。全社95%以上的女社员都参加了收割活动。
(全国妇联宣传部供稿)


第4版()
专栏:

内蒙古河北等地代表说:
参观农展会思想大解放
本报讯 河北、河南、山西、江苏、黑龙江五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参观全国农具展览会的二千三百多名代表,经过五天认真地参观和学习后,认为在思想上获得了大解放,有信心进一步把农具改革运动开展起来。
河北省保定专区的代表说,这次参观最重要的收获是思想上的解放,大家看到了全国各地群众创造的各式各样的工具简单好造,价钱便宜,效率很高,很解决问题。回去后,这些东西要大量地制造,大量地推广。河南省的代表说,经过参观打掉了自满思想。河南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制造了一千一百多件工具,认为自己搞的不错。在展览会上一看,感到自己还不行,需要继续努力,大量地改革农具。内蒙古的代表说,内蒙古的技术改革落后,原因是认为技术是少数人的事情,高不可攀,参观后则认为技术并不是神秘的,是广大群众都可以办到的事情。
各地参观的代表除思想上的收获外,在会上都选择了适合他们本地区当前和今后需要的各种工具,并绘制了大量的图纸,准备回去仿制推广。内蒙古的代表共选出了三百多件适合他们地区推广使用的农具。其中有适合河套地区农田灌溉用的提水工具,兴修水利用的各种运土工具和打井工具,有的适合牧区用的耧草、锄草机,有的适合深耕用的深耕犁。这三百多件工具90%左右群众自己可以制造或本区可以制造,只有10%左右需要向外地订货。
各地参观代表多为各省、专、县的党政负责干部和铁木业社的技术人员。他们都以“取宝”的态度,仔细观察详细绘图。他们白天参观,晚上座谈,学习一点巩固一点。有的开阵地会,随时交流经验。从27日起,辽宁、安徽、云南等八个地区的二千五百名代表,开始进行参观学习。


第4版()
专栏:

不让大秋作物出现三类田
江苏正在开展夏田深耕密植运动
本报讯 江苏各地农业社把消灭秋熟作物三类田的工作,放在播种、栽插之前,力争大秋作物样样高产、亩亩丰收。
往年,江苏各地各项农作物都有一定比重产量很低的三类田。形成三类田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土壤不好,有些是因为水利条件不好,还有很多三类田是由于肥料太少、种量不足、稀植苗少,或是播种过迟、贻误农时等原因所造成的。
江苏各级党委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决定把消灭三类田的工作做在前头。目前,一个以深耕密植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正在江苏省农村开展。全省由百万人组成的农业科学技术网,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夏种中的各种先进技术。今年水稻普遍从过去的每亩一万棵左右提高到三万棵以上。苏州专区开展了改革耕犁的群众性运动,争取今年夏种田全部做到深耕。徐淮地区各地开展了“万斤山芋”竞赛,普遍推行了温床育苗及各项先进技术措施。今年夏种作物的基肥平均每亩达到四百多担,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高。随着作物的生长过程,将一步不让,一着不漏地抓到底,不让三类田产生。
(古平)


第4版()
专栏:

按照总路线精神整社
广东农村整风运动成为推动生产的动力
本报讯 广东省春夏之间的农村整风整社运动已经全面铺开,各地的合作社已经或正在掀起以大字报为主要形式的大鸣大放高潮,一种空前高涨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形势正逐步形成。
这一次农村整风整社运动第一步工作普遍的做法是:大张旗鼓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总路线的精神检查、总结当前的生产和合作社工作,围绕着当前的生产和合作社工作展开大鸣大放;并且边鸣放边整改,把整风整社运动和当前的生产扭在一起,使整风整社运动成为推动当前生产的动力。有的大字报集中在社会主义建设路线中的多、快、好、省四个字上,其中又着重在好和省两个字上。“好”和“省”的问题,农民看成是社员与社的关系问题。能正确处理这个关系的人,对待社的工作就一定能做到“好”和“省”,错误地处理这个关系的人,对待社的工作,就一定是“坏”和“费”。农民这方面的意见平时就是最多的,这次都提出来了。这些意见大体上有这几类,一是用什么态度对待社的劳动?用什么态度领导社的生产?二是用什么态度喂社的牛?养社的鱼塘?管理社的公共农具?三是怎样正确处理社的生产和家庭副业生产的关系?少数意见是关于干部作风、干群关系和社员之间关系,这全是些生产关系的大问题。大多数农民,尤其那些党员和贫农、下中农的积极分子,在大字报上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态度很严肃,表现了共产主义的风格。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全以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为准,以社的集体利益为准,爱憎分明,毫不含糊。
各地农村整风整社中采用了多种多样形式进行大鸣大放,其中大字报成为发扬民主的最好形式。很多合作社都通过干部引火烧身,带头贴出大字报,并组织农村青年学生、小学教师和识字的社员去替不识字的社员写大字报、读大字报,使男女老少都有机会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在初步掀起鸣放高潮的地方,每个社都贴出了一千到几千张大字报,有的社每个社员平均贴出了十张以上。大字报不仅有群众批评社、队领导的,而且有干部和干部、群众和群众之间的互相批评,因而形成了群众监督干部、先进社员监督落后社员的群众性的边鸣放边整改的局面。
四会县许多合作社在鸣放期间,群众把大字报插到三类禾田里,插到其他各种生产落后的现场上,贴到领导生产不好或生产搞不好的干部和社员门口。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现象。不改变的,继续写大字报批评;已有改变的,也写大字报表示欢迎。这样一来,这些合作社的干群关系马上得到改善,社里的经营管理有了初步的改进,特别显著的是大大推动了当前的生产。揭阳县玉大社原是个三类社,干部的缺点较多,正、副主任三人都被群众画了漫画贴出来。他们见了都羞得面红耳赤,立即检查缺点,第二天就用实际行动认真地改正。接着就掀起全社的鸣放和整改高潮,这个三类社也就很快地上升了。一些合作社还结合大字报举办反浪费、反保守展览会,展览会展出的实物都配上大字报,有坏典型,也有好典型;有干部对群众的,也有群众对干部或群众对群众的,内容生动活泼,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杨伟群)


第4版()
专栏:

在交通河上安铁丝网活闸
珠江三角洲上养鱼三十万亩
本报讯 珠江三角洲的农民正在三十万亩面积的河流里养鱼。
珠江三角洲上的河流密如蛛网。但是这样大规模的利用河流养鱼,还是这里的农业社社员今年变革大自然的一项创举。社员们千方百计地在交通河上安装了铁丝网活闸或者把不通航的废河荒涌堵塞起来,然后施放鱼苗在河中。采用安装铁丝网活动闸的办法既能把养在河里的鱼拦住,又不妨碍船只来往和河水流动。用这种办法在河中养鱼成本低、收益大。每亩河流面积基本建设和鱼苗的成本一共只需五元至二十元,一年内收获的鲜鱼就值六十元。 (陈日晶)(附图片)
广东省新会县新沙农业社联合拦河养鱼的经验已在广东各地推广,仅新会县就推广了四万亩。上图是广东省新会县新沙二社利用河涌养鱼的拦闸。


第4版()
专栏:

把外河和湖荡变成鱼池 无锡县实行大联合放养
本报讯 江苏无锡县采取联合养鱼的先进措施,把全县外河和湖荡变成一只大鱼池,放养水面从四万六千多亩增加到十万零六千多亩,计划年产量八百四十多万斤。
中共无锡县委在3月中旬决定把全县所有的外河和湖荡水面由国营养殖场、农业社、渔业社三者合股经营,统一放养,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县乡建立专门机构,领导这项工作。
采取大联合养鱼,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巨大优越性。归纳起来共有十大好处。第一,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名副其实地做到成鱼满塘,国家和群众因此全年可在原来五十万元收益的基础上增加到二百五十万元;第二,彻底解决国家、农业社、渔业社三者之间利用水面的矛盾;第三,帘箔由原规划六百座减少到九十三座,原来需要一百万斤毛竹现在只要三十多万斤就够了,大量节省了资金;第四,节省看管帘箔的劳力三百多人;第五,水面全部统一,逃鱼现象大大减少,社和社之间因鱼逃出逃进所起的矛盾消除了,鱼类活动范围广成长也快;第六,在交通航运方面,减少航运上的麻烦,避免船只损坏帘箔和养鱼单位的纠纷;第七,大联合放养,口门少,防线缩短,便于管理;第八,解决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第九,有计划地生产,妥善解决外荡和内塘养鱼、种菱、积肥等矛盾,有利农副业生产全面发展;第十,从根本上解决繁殖保护问题,提高产量。
(周哲生)


第4版()
专栏:

利用新修水利工程养鱼
河南今年鱼产量将增加八倍
本报讯 河南省利用新修的水利工程和原有水面大量养鱼。全省今年的鱼产量要比去年增加八倍半,鱼苗产量要增加九倍。现在各地正紧张地培育鱼苗,检定水面。
河南省经过去冬今春水利化运动,全省的坑、塘、湖、泊、水库的水面,由原来三百六十万亩增加到一千多万亩。根据各方面的条件,今年可以利用五百五十万亩养鱼,生产成鱼六千万斤。
河南省为了适应养鱼事业的迅速发展,积极训练养鱼技术干部。采取县包乡、乡包社的办法,达到社社都有技术员。除了各专区开训练班以外,鱼种养殖场与农业社签订包教包学合同,社员到鱼种养殖场实习,现在已训练了三千多人,预计到年底,可训练二万人。
已确定养鱼的地区,农民们正在整理水库库底,进行鱼池消毒、鱼种消毒、饲料消毒等工作。


第4版()
专栏:小统计

淡水养殖潜力很大
全国可以养殖的池塘,湖泊等面积约有六千万亩,现在已经利用的只有一千五百万亩,占四分之一。
目前全国各种淡水水面每亩平均产鱼六十斤,最高的达到三千六百斤(河北白洋淀先锋农业社)。


第4版()
专栏:

稻田养鲤鱼
本报记者 龙文明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深山里,有个稻田放养鲤鱼很有成绩的泸溪县,去年平均每亩稻田收了三十斤鲤鱼。个别农业社每亩稻田的鲤鱼产量竟达到八十斤。今年,这个县在稻田里放养鲤鱼的面积比去年扩大二倍,可能收获新鲜鲤鱼一百八十万斤。
泸溪县各族农民都习惯在稻田里放养鲤鱼。每年清明至谷雨期间,他们都要扎制鱼排,打捞鲤鱼苗。他们习惯在稻田角边上挖掘一个“暂养池”,把细小的鲤鱼苗集中放养半个月。据说,这样在犁田、耙田时不致把鱼苗弄晕死。待长到像南瓜子大后,再分批放养到稻田里去。放养鲤鱼的稻田,丘丘中部都有一两块耙压得很深,那是供鲤鱼集聚的地方。这样即使鲤鱼苗遇到鸟、兽害时可以潜入深水中,同时又可以调剂温度。放养鲤鱼的稻田,每亩都要增施五——十担新鲜猪、牛粪。这样,不仅稻禾长得更茁壮,稻田里还可以繁殖大量的弱小软体动物和杂草作为鱼食。到了冬天,各族农民就把鲤鱼集中放养到深水塘里,上面盖上草木,周围开排水沟,防止雪水浸入。据调查,采用上述办法放养的鲤鱼,一年就可以长到一斤半一尾。为了充分挖掘稻田放养鲤鱼的潜力,去年这县上堡乡胜利农业社社员杨毓海还用一亩田作了分批放养的试验:第一批在谷雨前后放养,稻谷打苞就捞取;接着,继续放入第二批,到打谷时捞取;第三批是谷收后放养,因为这时天气冷,鱼儿不太长,直到今年清明才捞取出来。结果,前后这亩田共收了八十斤鲤鱼,比一般高一倍多。
泸溪县的农民说,稻田养鱼有五大好处:一、增加社员收入;二、山区人民经常可以吃上鲜鱼;三、吃了田间杂草;四、吃掉疟蚊幼虫和稻谷病虫;五、增强稻田抗旱能力(因为稻田放养鲤鱼包干定产到户后,社员经常抽出早晚时间灌水养鱼)。今年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三分之一的稻田和约二千八百多亩的塘坝都放养鲤鱼,按照放养的尾数,全州平均每人都可以吃上十斤新鲜鲤鱼。


第4版()
专栏:

在大字报的村庄
本报记者 杜导正 张仕楷 陈日晶
出四会县城,往西北走二十多里,渡过黄色的绥江,岸边星星点点的几个小山庄便是幸福社了。5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到村里的时候,农民们正在兴高彩烈地书写大字报,谈论大字报。带领我们参观大字报的社干部说,这些整风整社的大字报影响大极了,它震动着每一个人。记者也确实感到:几千年来,旧社会遗留给农民的自私自利的传统习惯,道德观念正被一股革命的潮流猛烈地摧毁着。
鸣放园地
我们看了几处社和队主办的“鸣放园地”,高大的墙壁上,贴满了五光十色的大字报。这些大字报,有三言两语的警句,也有上口的民歌,诱人的漫画。大字报有十分尖锐的批评,也有热情洋溢的歌颂和表扬。社员李论文就这样在大字报上用当地的民歌形式,对陈三仔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批判:“幸福社社员陈三仔呀,吊二郎当懒出勤呀。粮食人人同一样呀,合理分粮无偏差呀。巨(他)在旧年闹统销呀,大放谣言说无粮呀……。”他揭发了陈三仔欺瞒政府,变卖粮票的犯法事实之后,接着又写道:“统购统销为建设呀,反对铺张浪费粮食呀,用粮应该有计划呀,喂猪喂鸡用杂粮呀……苦战三年坚决干呀,人民生活乐洋洋呀。”
鸣放园地上是民主的。社员们可以各抒己见,允许批评、也允许申辩和反批评。几个社员附上图画批评了纪五妹,说她依赖丈夫的收入,懒出勤,整日躺在家里睡大觉,活像个二流子。春耕时出勤了,却把秧苗插得乱七八糟。纪五妹看了这些大字报,承认秧苗插得不合规格,愿意改正,但睡觉是因为有病,不是懒惰,死也不戴二流子的帽子。以后也托人写了一张大字报,双手拿着,抹了浓浓的浆糊,结结实实地贴在展览会上,作了她认为是满意的解释。
家门口的大字报
社员李炳华住屋的门前,今天又新贴了六七张新的绿色粉连纸的大字报。两张是表扬他的,说他经过批评以后,已经由懒变勤了。他的老母亲和年青的妹妹招呼我们刚刚坐下,李炳华正好从田间收工回来。我们说明来意,他很高兴地叙述了他家门口张贴十多张大字报的故事。李炳华的家入了社,但是他的父亲却是做阉猪、阉鸡的个体劳动者。李炳华思量着学会这门手艺好赚钱,因此老是呆在家里不出勤。前一段社员披星戴月地大闹生产,他却躲在院子深处一间黑房里举砖头,练手力,给学阉猪算底子。因此大放大鸣一起,批评他的大字报贴到他家的门口了。他思想不通,将两张大字报撕掉了。这激怒了群众,招来了更多的大字报。他的母亲和姊姊、妹妹愿意他学阉猪,但也嫌他懒些,这时趁机会,劝他听听大家的话,好好劳动。他思量了好几天,也觉得自己有缺点,写了检查缺点的大字报,安排好社的劳动和练阉猪本领的时间,人变得勤快了。
破艇诉苦
“我原是身强兼力壮,为社做过不少工作,帮助社里运输,代替了不少劳动力。独是交到黄兰副主任手保管,我的命运就倒了霉:终年累月把我放在池塘,不加理睬,任由风吹雨淋和日晒,使到我现在周身是孔,体态不全,不能再为社的运输出力。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来诉苦,能够挽回我的性命,恢复我的原形。”这是贴在一艘破船上的大字报。社干部说,这种有文字有实物的大字报,最受社员欢迎。它最通俗,最好懂,最能打动人心。这艇三年前是结结实实的,现在坏得不像样子,谁看了都会觉得心疼,都会对黄兰这种不爱惜集体财产的行为产生正当的愤怒。和这只破艇摆在一起附有实物的大字报还有三四十张,都是很引人注意的。
青年画家
许多大字报附了漫画。其中有一些似乎出自一人的手笔。它气魄大,富有想像力。社干部说,这个人叫陈国全,半个月,已画了五六十张了。
陈国全十八岁,是一个贫农的孩子。去年夏天,他在乡里小学没读完六年级,参加了社的生产。这回,有个社员写了一张批评生产组长陈元盛的大字报,请陈国全画上点图画。这张大字报的原文是:“陈元盛,睇(管)鱼塘偷鱼吃,睇鸭也吃鸭蛋”。陈国全挥笔一画,就在下面画了一条蛇,伸出舌头向着一只鸡。图中写上字,构成一幅“真是养蛇吃鸡”的画。谁看了,都说,一针见血啊!
一场风波
社员李灶娇,跟我们回忆起一张大字报引起的风波,禁不住笑起来了。
李灶娇是个好强、有本事、常受夸奖的女生产队长。可是那天清早,她扛着锄头出门,碰上几个小孩冲着她笑嚷:“你家也上了大字报啦!”李灶娇一听,急忙放下锄头奔到“鸣放园地”去。识字的人告诉她说,她儿子黄木有被批评了,说他读书放假回来,不参加社的劳动,成天蹲在小馆子里说闲话。李灶娇抬头一看,她的儿子,一副二流子像,画在大字报上。她很惭愧,当场又哭又骂,嗤嗤两下把那大字报撕得粉碎。回到家来,心里乱腾腾的,饭吃不下,觉睡不着。
乡里的妇联副主任知道了,跑来找李灶娇。副主任问她:“灶娇,这是整风整社嘛,人家贴你儿子的大字报,还不是为他好?”李灶娇更火了:“我不要这个好!”说着又伤心起来。妇联副主任好歹劝了她老半天,又安慰又解释,她心头的气才消下来。
第二天,第三天,“鸣放园地”贴的大字报越来越多啦。写这个,画那个,许多社员各种自私、浪费公共财产的缺点都被大字报批评起来了。李灶娇这时慢慢的明白过来了:哦!写大字报原来是这个样!人人写,人人受教育,还不都是为了社。有的人挨了那么厉害的批评,人家受得了,我这么点心事,吃不下,也太小气了。
后来,社员们给她补写上被撕掉的那张大字报,她再不哭不闹了。和记者谈到这段故事的时候,她还不断地笑着说:批评的对!是缺点,就得改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