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农业生产要与工业生产相适应
辽宁省副省长 褚凤岐
发展农业 保证供应
辽宁“一年实现粮食、猪肉、蔬菜三自给”的任务,是今年3月初省委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和确定下来的。这是中央关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在我省农业战线上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反复不断地和右倾保守思想作斗争,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大胆提出来的战斗目标。
我们辽宁省几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是有很大成绩的。但是和我省工业生产发展、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来比较,则是很不相适应的。我省1952年的城市人口是四百零三万人,1957年增加到八百四十万人,五年来增长了一倍以上。而在农业生产方面,粮食产量1957年比1952年仅增长21%;生猪头数仅增长15%;蔬菜播种面积五年来增加86%。农业生产很显然是落后了。这样就使得原来就供不应求的局面更加紧张,逆差越来越扩大。近年来,每年都需要国家供应一百二十万吨左右的粮食,和从兄弟省份调进二万吨左右猪肉和八万吨左右蔬菜,才能勉强过活。这样做,不仅给国家增加很多负担和造成很大损失,而且也影响对消费者的正常供应,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影响工业的高速度地发展,并使我们许多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我们算了这样几笔账:国家每年从外地向我省调进的粮食、猪肉、蔬菜,共需要占用五万多个火车皮;国家经营这些物资,每年要亏损二千万元以上;如果将国家供给我省的一百二十万吨粮食和二万吨猪肉用来出口,可以换回一百多万吨钢材。由于大量的粮食是从外地调入的,我省人民在食粮品种上就常常因外省的丰歉而转移,吉林、黑龙江丰收了,就要多吃些杂粮;华北各省丰收了,就要多吃些白面;南方各省丰收了,就要多吃些籼米。消费者对食粮品种常常没有选择的余地,是有很大意见的。所以不论是从减轻国家负担,支援工业高速度地发展,或是从改善人民生活着想,争取尽快地做到“三自给”,就成为我省农业生产战线上的极端迫切的现实任务。
“三自给”的奋斗目标是比较早的就提出来了,但是采取什么样的速度来实现这个目标,则有一个思想斗争发展的过程。我们在不久以前还设想要花三年甚至五年的时间来实现这个目标,那时我们还是被各种各样的右倾保守思想束缚着。过去我们只是看到本省工业比重大,城市人口多,主食和副食品需要量增加的快,农业生产则受自然条件影响,增长的不快和不够稳定,而低估了农业增产的潜力,低估了合作化后解放了的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量;过去我们只是消极地看到领导力量集中搞工业,对农业照顾不够的一面,而没有重视运用工业力量支援农业对发展农业生产非常有利的一面;此外,还有由于对过去工作缺乏正确估价因而存在怕“冒进”的思想,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存在“唯条件论”的思想,在条件或基础较好的地区有安于现状的自满情绪等等。正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些思想障碍,所以去年冬季我省农业生产高潮的规模、速度,是远远落后在许多兄弟省份的后面。在本年3月初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我们本着中央批判“反冒进”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并同整风运动后发动起来的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彻底检查批判了各级领导的保守思想。“一年三自给”的任务是在这样进一步克服了右倾,解放了思想,鼓起了干劲,增强了信心的情况下提出和通过的。与此同时,还根据我省具体情况,提出了“二年水利化,三年绿化,五年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做为“苦战三年,基本改变生产面貌”在我省的具体奋斗目标。因此,可以说“一年三自给”是整风“双反”运动胜利的成果,是思想大解放的产物。
任务虽艰巨 实现有根据
在我省一年实现“三自给”的任务是很艰巨的,但是经过努力做好工作,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有充分根据的。首先,做到“三自给”在生产上所需要达到的数量是:粮食九百万吨,生猪八百万头,蔬菜六百万吨。这些数量比1957年实际完成数分别增长:粮食为34.3%,生猪为70%,蔬菜为28%。能否实现这样大幅度的增产呢?在粮食方面我们算了两笔账:一笔是增产措施账,我们实现增产的主要措施是:(1)大搞农田水利。今年计划扩大灌溉面积一百九十万垧(一垧合十五市亩),其中新开水田三十六万垧,按每垧增产一吨半计算,可增产五十四万吨;水浇地扩大一百五十四万垧,受益显著的以五十万垧计算,每垧增产半吨,可增产二十五万吨,两项合计增产七十九万吨。(2)增施粪肥。今年计划扩大施肥面积一百二十万垧,每垧增产零点四吨,可增产四十八万吨;单位施肥量比去年增加半倍,每垧增产○点三吨,可增产九十万吨,两项合计为一百三十八万吨。(3)扩大高产作物面积一百万垧,其中苞米八十万垧,薯类二十万垧,按每垧增产一吨计算,可增产一百万吨。(4)扩大复种面积三十万垧,每垧增产一吨,可增产三十万吨。(5)恢复撩荒地九万垧,每垧增产一吨半,可增产十三万五千吨。综合上述措施共可增产三百六十万吨,加上1957年的基数六百七十万吨,则总数可以超过一千万吨。另一笔账以各种作物品单位面积产量计算:在三百六十万垧粮谷作物面积中,预计播种水稻六十万垧,以垧产八千斤计算可产二百四十万吨;苞米一百五十万垧,以垧产六千斤计算(包括套种复种产量在内),可产四百五十万吨;薯类三十万垧,以垧产八千斤计算(折粮),可产一百二十万吨;杂粮一百二十万垧(高粮在内),以垧产三千斤计,共产一百八十万吨;外加七十万垧大豆,以垧产二千八百斤计算,共产九十八万吨,总数也可以超过一千万吨。在生猪生产上,虽然增长幅度更大些,但由于去冬今春多留了一些种猪,在推广粗饲料养猪上也取得很大成绩,今后只要正确地贯彻以集体饲养为主的方针,继续推行青、粗饲料养猪,加强防疫工作等,则年底圈存猪数达到八百万到一千万头还是有很大可能的。至于蔬菜生产,只要在播种面积上扩大菜田二万垧,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再加上做好购销工作,做到自给是更比较有把握的。因此,我们在提出“一年三自给”的同时,把1958年的增产指标修订为:粮食要达到一千万吨,生猪达到一千万头,蔬菜达到六百万吨。
“一年三自给”和“二年水利化,三年绿化,五年实现机械化、电气化”,这是集中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所以当这个战斗规划向全省人民传达后,立即引起了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成为发动千百万群众行动的新的巨大的动力。去冬以来,在农村整风运动胜利基础上,所形成的以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自此以后就更加普遍、深入,迅猛异常地开展起来。为了争取时间,创造农业生产大跃进必要的条件,各地领导提出了“大干五十天”,“苦干六十天”,群众提出了“一份指标,双倍措施”,这些成为领导与群众上下一致的奋战口号。许多同志形容这个运动的特点是:来势猛,行动快,情绪高,劲头足。这次运动所牵动的面非常广泛,农村里参加劳动的是“上至九十三,下至红领巾”。劳动出勤率已不能按登记的劳动力来计算,而是按总人口来计算了,有的地区高达70%以上。许多地方出现了白天是:“猪狗看门,灶王爷当家,关门闭户,鸦雀无声”,夜晚是:“灯火照的满山红,锹镐响的冒火星”。解放军指战员、城镇的机关职工、学校学生、工商业界也纷纷自动到农村献工,热情地参加了义务劳动。真正形成了一个“处处跃进,人人跃进”的生动局面。农村到处传诵着富有战斗气氛、鼓舞人们干劲的诗歌,新民县三万二千人乘冻突击修建马虎山水库,他们在北风凛冽的工地上歌唱着:“天冷冷不透坚决的心,地冻冻不了热心的人,水凉凉不透革命的骨,土滑滑不倒英雄汉”,前后只用半个月,一座蓄水八千万方的水库即告建成。由于广大群众的热情奔放、干劲冲天,不仅发挥了劳动强度,而且运用了智慧,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改良工具,因而任务指标屡被突破,增产措施日有增加。有的地区总结说“一个星期比过去一个月做的事要多”,有的讲“五十天可以顶上一年”,实际上是一个冬春所干的事,胜过了过去的几千年。截至4月20日统计,全省新扩大的灌溉面积已达一百二十五万垧,为有史以来全部灌溉面积总和的二点七倍,等于1956年第一次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扩大灌溉面积的五点七倍。新增加水田面积三十三万五千垧,为原有水田面积的一点四倍。在增施粪肥方面,今年的施肥面积较比去年可提高20%,基本达到满粪化;单位施肥量较去年增加一点二倍,总的施肥量比去年增长一点四倍。今年的春耕播种较历年都早、快、细、好,播种期一般的缩短约半个月,并且大量地推广了高产作物(从下边的劲头看,扩大高产作物面积会大大超过预计数),较普遍地改革了耕作制度。所有这一切,已为实现“一年三自给”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今后如果持续这种革命的干劲,在没有特大灾情降临的情况下,“一年三自给”的任务,是肯定可以实现的。
思想革命促成生产高潮
农业生产大跃进,是个生产运动,同时也是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而且也引起人们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的深刻变化。全民整风,思想革命的胜利,促成了生产建设高潮形势,生产高潮的向前发展,又更加巩固和发展了整风运动的成果。在生产大跃进中,农村中的政治生活空前活跃,人们的思想状态也发生异常迅速的变化。当人们在生产行动中,取得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果以后,已真正地摆脱了保守思想的羁绊,更加相信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变得越来越敢想、敢说、敢做。广大农民第一次感到自己已脱离开自然界奴仆的地位,变成了自然界的主宰。征服自然,向大自然进军的信心大大加强了。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人们的集体主义思想也迅速地成长着。他们已经能够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先吃几年苦,后享万年福”的愿望下,他们不仅“黑天当白天,月亮当太阳,一天顶两天”,在劳动中鼓起最大的干劲,而且许多人自觉自愿地拿出自己的财力、物力来支援生产建设。老年人拿出了多年积蓄的棺材本钱,青年妇女拿出了买衣服钱和结婚用钱,儿童拿出来押岁钱;过去是争相购买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现在则是省吃俭用踊跃投资搞建设。在领导组织和群众自发的展开评比竞赛当中,不仅表现了一种比先进、赶先进、力争上游的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而且还充分发挥了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协作精神。许多先进地区和单位,主动的、自愿的以人力、物力、技术来支援后进的单位,以达到“共同跃进”。为了支援大型水利工程,许多地区是在全县范围组织劳力支援,出工的人是自己拿柴带粮,不计工酬,不但毫无怨言,而且热情高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主义的事大家办”,成了广大群众的共同信念,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高尚的美德。在生产大跃进中,也发生了许多移风易俗的事迹。许多地区在大修水利工程和准备实现机械化的情况下,群众已自发地迁移了坟墓或实行了深葬,既减少了耕作障碍,又扩大了耕地面积。广大农民群众思想情况的变化,用马克思所讲的“一天等于二十年”来形容它,是并不过分的。
干部的行动鼓舞了群众
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各级领导在转变作风和改进领导方法方面的收获也是巨大的。除了一般地都采取了书记挂帅,划分战线、战区,分片包干,建立责任制;广泛运用了大张旗鼓全民动员,领导和群众直接见面,鼓舞群众的革命热情,以保持运动的迅速饱满发展外,更主要的则是比较彻底地转变了领导作风。首先是各级领导普遍采取了“政治挂帅,生产中心,带动各项工作一道前进”的做法。在整风中所采用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形式,在生产中继续成为解决思想问题,鼓舞战斗意志的有力武器。此外还辅之以参观访问,现场观摩,评比竞赛等形式。“不通就辩,不信就看,不会就学,学了就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高潮的向前发展。由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还有效地克服了许多部门工作的分散主义偏向,真正做到了以生产为中心“拧成一股子绳”,推动了各部门之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其次,各级领导干部都能经常深入基层,亲临作战的第一线,密切联系群众,接触生产实际,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许多县级机关搬到了乡下办公,实行“公在乡下办,会在乡下开”,使工作更加结合生产实际。干部民主作风大为加强,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更加自觉。官气、暮气大大减少,因而干群关系大为改善。群众普遍反映:“干部作风大转变,劳动生产带头干,领导工作更具体,我们的干劲也冲破了天”。在整个运动中,就是这样的以干部的行动鼓舞了群众,群众的干劲又深刻地教育了干部,如此相互促进,使干部、群众觉悟不断提高,团结也日益加强。这种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就成为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无穷的力量。我们对实现增产计划,实现“一年三自给”的艰巨任务有无比信心,主要原因也正在于此。
当然,目前运动的发展还是不够平衡的,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是有许多困难的,各种自然灾害还在威胁着我们,如果我们满足于已得成就,因而裹足不前,还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我们还必须戒骄戒躁,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鼓足干劲,克服缺点,战胜困难,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第2版()
专栏:

庄稼日日长 措施倍倍增
辽宁在春播工作胜利的基础上进入夏锄高潮
本报讯 记者高方、胡技正报道:辽宁省为了改变随着工业的飞跃发展而农业落后造成的历年粮食、猪肉、蔬菜生产不能自给的状况,全党全民齐动员大干六十天,已打响了一年实现“三自给”的农业大跃进的第一炮。目前全省农民在胜利完成春播之后,又在“庄稼日日长,措施倍倍增”的口号下,正结合水田插秧全面开展大田查苗补苗工作,准备继续掀起一个以苗全苗旺为中心的夏锄生产高潮,结合进行常年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中共辽宁省委员会在5月6日到11日召开的地委书记会议上,检查总结了春季生产大跃进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根据各地委的检查和汇报,从去冬到5月初,农田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一百六十九万公顷,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35%,比1957年扩大三倍,连同洼改治涝所取得的成绩,全省已有43%的耕地共二百一十万公顷农田可以旱涝保收。此外,山区人民新修的水土保持工程,可以控制水土流失的面积八十四万公顷,等于1957年以前兴修水土保持工程的总和。今年增施粪肥的成绩也是空前未有的。全省有史以来第一次百分之百的耕地都施了底粪。
春耕播种做到了动手早、进度快、质量好,播种时间普遍比往年提前半月到二十天,这样就可基本上躲过历年秋季早霜减产的灾害。在春播中,水稻、玉米、薯类等高产作物的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一百四十八万多公顷,共达二百六十多万公顷,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有一百二十多万公顷土地采用了混种、间种、套种等先进增产经验,超过去年推广面积的五倍以上。在改良土壤和推广良种等农业技术改革工作中,也都出现了大跃进。目前辽河两岸的千里沃野上,早种的农田已一片新绿,苗齐苗旺赛过以往任何一年。
为了及时扫清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继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跃进热情和信心,会议针对目前在部分干部中认为“生产指标高了,脱离实际”等“反冒进”的思想萌芽,以及对一年实现“三自给”的各种怀疑论调和消极情绪,采取查措施、算细账的办法,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第一,从增产措施的完成情况检查:仅从扩大灌溉面积、洼改治涝、增施粪肥、多种高产作物、改良土壤、扩大耕地面积等六项增产措施的完成情况计算,今年全省的粮食总产量就可以达到一千多万吨。第二,从作物的播种计划完成情况检查,水稻仅按每公顷产稻谷三点五吨计算(去年为三点四四吨),玉米仅按每公顷产粮二点七吨计算(去年为二点四四吨),各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综合产量也可以达到一千万吨以上。但是全省的粮食产量只要达到八百五十万吨就可以自给了。目前,全省的生猪生产已比去年年底增加了二十四万头,完成了自给需要的66%以上;蔬菜也按计划落了底。这些事实证明:一年实现“三自给”是有十分把握的,怀疑论是没有根据的。
会议同时强调指出:在春季生产已取得巨大成绩的有利形势面前,也必须防止任何自满松劲情绪,秋收尚远,要完成生产跃进指标还必须经过艰苦的斗争。会议决定要继续动员全省人民鼓足干劲,挖掘潜力,增加措施,坚决保证实现一年“三自给”。在5、6月份开展一个以保证苗全苗旺为中心的夏锄生产高潮,并结合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运动,把常年农业基本建设运动坚持到底。因此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根据今年夏季生产紧张的新情况,必须大力改进和调整劳动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努力提高劳动效率,加强田间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要适时进行铲趟、灌溉和追肥,高产作物至少要追两遍肥,发现害虫及时捕灭,以保证禾苗的旺盛生育。


第2版()
专栏:

要敢于把先进指标坚持到底
田连阡
贵州省锦屏县灯星村农业合作社进入紧张的春耕以来,劳力不足的困难一天比一天突出,尽管不分昼夜地突击,农活还是干不完。怎么办呢?有人主张:“走到哪里就歇哪里,做多少就算多少吧!”有人认为,劳力不足是因为亩产一千一百斤粮食的增产指标造成的,把指标降低一些,就能减少劳力的需要量,劳力也就够用了。实际上这两种意见是一个主张:把指标降低,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积极分子反对这个意见,主张无论如何也要实现原订增产计划。不过在怎样实现原订指标的方法上,又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休息几天继续夜战”;一种是“用技术革新来代替夜战”。党支部支持后一种意见,提出了一个口号:“用夜战的劲头来搞技术革新,变笨重农具为轻巧农具!”经过大辩论,算细账,大家认清了这是实现增产计划应走的道路,在很短的期间,创造和改良了一百多件工具,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劳动力不足的困难解决了。从而使原订的增产指标坚持下来。
这件事告诉我们:不但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有思想斗争,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也有思想斗争。如果说前一时期争论的焦点在于敢不敢确定跃进的指标,那么现在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敢不敢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把原订的跃进指标坚持到底,力争实现。既然是执行一个跃进的计划,当然比起执行平平常常的计划要碰上更大更多的困难。而且,有些困难是制订计划时无法完全预料到的(如严重灾害的突袭等),因而计划里面也可能没有应付这类意外困难的措施。这种情况的确会使原订计划的实现受到很大威胁。那些主张降低指标的人的“理由”也就在这里。他们会说:“既然这些困难当时估计不足,原来的增产指标当然应该相应地降低呀!”表面上看来,这些人是很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变通行事的。可是他们有一件最紧要的工作没有做,就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克服这种困难的可能性。实际上,在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开始时,固然很难把所有的困难都预先一一料到,同时也不可能把时刻在增长着的有利因素全部看清。主要的问题是不迁就困难,不在困难面前退却;锐敏地发现有利因素,发展有利因素,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矛和盾是互相依存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可能性是同时存在的。正确的态度不是一遇到困难就降低指标,而是不断地寻找和创造克服困难的措施与条件,保证跃进指标的实现!


第2版()
专栏:

互相协作 坚定信心
湖南农民战胜七次洪水
据新华社长沙25日电 湖南省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地区通力协作,连续战胜七次较大的洪水。现在全省抗洪排渍的艰苦战斗仍在继续进行,每天出动几百万农民,架起十一万多部龙骨水车,日夜车水,抗洪排渍,补种补插。洞庭湖滨被渍的一百五十五万多亩禾苗,已经是第七次排干渍水,重现青苗。尽管每次都是平地渍水一尺左右,一般在一昼夜就排干了。在山区,山洪袭击过的地区,也都只有六七天,就基本上恢复了生产。
从4月26日以来,湖南各地阴雨连绵,一般降雨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两倍,今年雨下得久,下得猛,湘、资、沅、澧四水下游雨量较大,因此湖区渍水来得早,也来得猛。很多地方的渍水反复排了六七次。有些干部和农民在灾害前面开始有些动摇,对今年丰产信心不大,也有些人存在坐等天晴的侥幸心理。各地党委针对上述有害思想,及时组织群众开展田间辩论,并发动邻乡邻社全力支援,帮助解决劳力、秧苗、种子等困难问题。南县新南社一千六百多亩受渍田在第四次排渍水时,有半数户要求搬家,另谋生计。乡里立即组织附近地势较高的农业社出动二百多人,扛着水车,牵着耕牛,挑着秧苗,前来支援。两天就把这个社的渍水全部排干,把二十亩淹死的禾苗重新插好。从此新南社再也没有人提出搬家了。(附图片)
夜间插秧 (大跃进摄影展览会展品) 宋学广摄


第2版()
专栏:东西南北

养蝎子
一种人们认为有毒可怕的动物——蝎子,却被湖北省光化县农民饲养起来作为一项副业生产。5、6月间把十斤蝎子投入蝎子房,到第二年7、8月间就可以收获五十斤蝎子。
蝎子在医药上有很大用处,可作镇痉剂,是治小儿惊风、痉搐的主要药物。
光化县去年全县收购蝎子四千二百一十二斤,等于增加农民收入四万三千多元。(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东西南北

“粮食树”
在福建省建阳县回龙区山林中,有一种生长粮食的野生树——“苦珠树”,枝干高大粗壮,每年春季开花,夏季就结满指头般大小的果实。当地农民把它采下来磨成粉,作成面片面条等食用,跟麦制的面食味道差不多。


第2版()
专栏:东西南北

玫瑰花丰收
在北京京西矿区和昌平区的山地,盛产玫瑰花。京西矿区涧沟村是玫瑰花的大产地,这里的玫瑰花,一朵就有半个拳头大,花瓣很厚,香味特别浓烈。估计能采摘二万多斤,比1956年产量将增加67%,约占社员总收入的30%多。(于星垣)


第2版()
专栏:东西南北

泉中“金鱼”
河北涞水县深山区马各庄村,有一种被人称为“不见天日”的鱼。这种鱼是从山脚下的山泉里钻出来的。鱼的形状非鲢、非鲤,肉厚鲜美,鱼头、鱼尾呈金黄色,故又有“金鱼”之称。
今年,由于开凿这几处山泉,日夜鸣炮崩石,鱼不敢出来。估计在停止开泉后还会大量出鱼。


第2版()
专栏:

“小麦王”
新华社记者 龚成华
在四川省大足县示范繁殖场里,有一株“小麦王”。这株由一粒“合场四十五号”小麦良种长成的麦子,高三尺八寸,粗七寸多,要用两只手才能把它?拢来。它有九十六个分枝,每个枝上都结有沉甸甸的麦穗,最长的穗有五寸五,一般的都是四寸五分长。在九十六个穗上,麦粒长得最多的穗有一百一十五颗麦粒,最少的也有六十颗,九十颗以上的有八十二个穗。全株共有八千多颗麦粒,约重半斤。仔细看看这株麦子,发现它与一般麦子还有一些不同。一般麦穗只有十八到二十个穗节上有小穗,而它最多的有二十八个穗节上有小穗。此外,它有二十三个穗的小穗上都背有“娃娃”,生有重穗,凡是看过这株麦子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难怪它长出这样多的麦子,真是没有见过的“小麦王”。
中共大足县委在21日邀集有五十四年农活经验的老农唐德安,三个既种过庄稼又进过农业学校的技术员周艺、雷懋、毛义仲,以及栽种这株麦子的工人罗金元,共同对它进行现场鉴定,研究它长成的原因。
罗金元介绍说,这株麦子是他去年9月1日种冬苋菜时在菜旁播下的一粒麦种长成的。当时罗金元和另外几个蔬菜工人商量:老农民说“秧发九只,麦发无数”,究竟一粒麦子能生出好多崽子,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于是他们就把一粒麦种埋在蔬菜地里。
罗金元详细说明他对这粒麦子的培育过程后,老农唐德安和农业技术员周艺、雷懋、毛义仲进行了反复讨论。他们认为这株“小麦王”所以能够成长起来的原因,主要是良种播在土壤肥沃的蔬菜地里,底肥又施得厚,加以罗金元的施肥方法很好。他在麦子生长前期,多次少量施用浓度很轻的肥料,便于麦苗吸收;继后,根据麦子需肥增多的情况,他就加重肥料,一半水一半粪。大家接着分析说道,罗金元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得很好也是一个原因。播种前,他把泥土挖得比一般锄土深一倍,又挖得松,没有一块泥巴,这就便于麦子发兜。他们估计,这株麦子发枝已经到父生子,子生孙,孙生曾孙的情况了。而在后期,罗金元又加强了培土工作,使土壤和根部的接触更加紧密,因此植株紧凑,麦秆扎得很紧,而且分布集中。它的根部呈辐射状,占地面积也不宽,麦秆又硬,所以虽然孤独一株,但是没有倒伏。罗金元平时一看见它旁边有杂草就扯,以免野草夺走麦子的养料,遮住它的阳光。
周艺根据大家发表的意见,解释了这个“奇迹”发生的原因,他说,由于这株麦子是在9月播种的,比当地一般麦子下种早一个多月,使它有充分时期发兜,发育和生长的时期都很充分,养料又足。日照时期也因此较长,这就促进麦子内部有机物迅速形成,同化作用增强,积累的养份很多。他接着说,加以它又是长在矮小的冬苋菜地里,这样空气很流通,增强了小麦对二氧化碳的同化能力。在栽种前期到小穗分化期,施肥很多,加快分化,小麦本性又是具有复穗的,因此形成这株麦子穗节多、麦穗大、穗节上都有小穗,部分麦穗的小穗上又背上一个“小娃娃”,出现小穗重穗。他计算:按照当地一亩麦子现在是一万七千窝,如果控制用种量,以种七千窝计算,每亩就要打三千五百斤。(附图片)
本报记者刘诗临摄(传真照片)


第2版()
专栏:

让低产田变高产 高产田更高产
广东省开展群众性的土壤鉴定工作
本报广州25日电 广东省全省规模的群众性的土壤鉴定工作,正在全省逐步展开,将在年内全面完成。这项措施将促使省内全部低产田变高产,高产田达到更高产。
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壤潜力?根据什么标准进行改良土壤?什么土壤适宜种植什么品种作物?总的问题是,如何使省内全部低产田变高产,高产田达到更高产。因此,通过土壤鉴定,摸清各种土壤的本质、特性和所含养分,对解决上述问题将提供可靠的科学根据。
广东省在4月底以前,已完成了一百四十九个农业社、土地总面积一百万亩的土壤试点工作,获得的经验表明:大量培养农民技术员、把技术交给群众,就能够保证多快好省地完成这项重大的任务。在试点工作中培养起来的近四百名农民技术员,他们不仅能够出色地担负起田土普查、土壤分类和绘图等技术项目,而且也能够掌握改良土壤、科学耕作、合理利用土地等实际科学基础知识。现在,各地正纷纷举办技术训练班。将来普查工作即由群众当主将,科学技术干部当参谋。
广东省展开的土壤鉴定是从总结生产入手,与当前生产紧密结合,近远兼顾,采取“边鉴定、边行动、边改革”的措施,因此引起了农业社的普遍重视,很受群众欢迎。
(郑世文)


第2版()
专栏:

农业社员尹寿男试制小提琴成功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的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出现了一个小提琴制造师。他是马滴达农业社的朝鲜族青年社员尹寿男。
尹寿男今年十八岁,是1954年高小毕业后参加农业生产的。他平日在干完农活以后,很喜欢刻字和做一些木工细活。今年社内积极开展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但是乐器不足。于是尹寿男经过四个多月的反复钻研和试验,一把音色较好、样式美观的小提琴终于制成了。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半月农情
“立夏”(5月6日)——“小满”(5月21日)
南方地区的双季早稻已全部插秧完毕。季节较早的广东、广西和江西、四川等省的少数地区的早稻已经抽穗。四川泸州的早稻已大部见穗,今年生长得特别好,据这里农业部门估计,有的乡的单位产量可以达到千斤。长江流域各地的早稻,在这个阶段里正是中耕、追肥、除草、灭虫的时期。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江苏等省在这半个月里多雨,部分早稻因雨受到不利影响。
南方地区的中稻已基本插完,有些因旱没有完成早稻种植计划的地区,都扩大了中稻面积。
长江流域各省已经开始或将要开始双季晚稻的育秧。四川的双季晚稻秧田已开始播种,预计在5月26日播完。广西在“小满”前后全面开始晚稻秧田的播种。
黄、淮流域各省的冬小麦,继长江流域之后逐渐接近成熟,多数地区正紧张地进行具体的夏收准备,少数地区已开始收割。丰收已定的晋南地区的永济、芮城、临猗、平陆四县,在“小满”前就开镰了。长江中下游各省正是收麦盛期,许多专区都进入全面抢收。“栽秧割麦如救火”。“小满”前后,是这一带农事活动最繁忙的季节。
甘肃、新疆等地的冬麦,在这个阶段开始抽穗。这里的小麦后期管理,仍在继续进行。
“小满”以前,北方地区的春播杂粮作物已基本种完。最北部的黑龙江省到5月中旬已完成播种计划80%以上。
季节较早地区普遍开始了春播杂粮作物的夏锄。今年许多地区夏锄开始时间随着播种期的提前而提早了。
北方有些地区由于缺乏薯秧推迟了春薯扦插期。为了互相支援完成种薯计划,河南南阳和河北邢台之间5月中旬还在空运薯苗。
黄、淮平原杂粮、油料的夏播很快就开始了。这个地区的广大农业社正在为完成今年的夏种任务而紧张地进行准备。
油料的春播在5月中旬已基本结束。北方地区春种的花生已普遍出苗。种植麦茬花生的地区,也开始在麦田里套种。内蒙古的胡麻在5月上旬已全部播完,为了争取今年的油、麻兼收,普遍改进了胡麻种植技术。在“小满”以前,甘肃等省有的地区还在抢种胡麻。这些地区今年胡麻播种期因旱推迟。


第2版()
专栏:

寸土不闲 遍地套种
漳浦桥头乡多边套种经验值得推广
本报讯 据福建日报消息:“冲破保守关,改掉旧习惯,鼓足干劲,遍地套种”。这是漳浦县桥头乡党委会对套种工作提出的战斗口号。全乡在半个月内,共套种了黄豆、高粱、六月白、绿豆、红豆、菜豆等杂粮三千三百多亩,绿肥一千六百多亩。预计可增收杂粮二十万斤、绿肥三万担。
桥头乡以往的习惯是套种近地,不套种远地;番薯畦套种,花生畦不套种;只套种一边,不套种两边(按:为了不影响花生产量,畦旁不套种是对的,但可套种在沟中)。当宣传布置多样套种、多边套种时,有的社员说:“一丛生一丛死,套种多花籽”。有的认为今年密植缺肥,再套种还了得。党委会决定在社社队队开展辩论。通过算细账、比干劲、据理辩论,特别是总结实际例子,把一些群众的守旧思想打掉了。各社根据老农经验,采取水田良地多套种高产作物(主要是高粱),农地瘦田多套种杂粮,番薯田多套种绿肥的办法,既不影响主种作物,又能增加生产。
为鼓励社员套种积极性,农业社采取集体的土地(包括果树、花生、番薯等土地)由生产队集体种、集体收;零星的土地、开荒地、园头园尾、厝前巷角,由个人种、个人收。并按队、户层层分配任务。采取以上措施,大家劲头十足。


第2版()
专栏:

旱育秧好处多
宁波专区大力推广
浙江省宁波专区决定今年在全区大力推广连作晚稻旱地育秧。旱地育秧在宁波地区部分农业社里推行结果,证实了有许多优点。
(1)旱育秧苗生长粗壮老健,移栽后转青快,发棵多而整齐,稻穗长,谷粒多,产量高。(2)秧苗好拔、好挑、好种,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争取季节。(3)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双季稻种植面积。(4)成熟早、生长快,有利于冬季作物的适时播种。
许多地区经验都证明,推广旱地育秧能解决几年来连作晚稻育秧上所不能解决的如秧苗细弱、秧难拔、插后转青不快等等的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