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悼念若愚同志
刘子久
当我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赖若愚同志一道工作的时间里,若愚同志遇事坚持原则的精神和善于依靠党、依靠群众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使我深受感动和教益。他善于把在日常工作中所发现新的情况、问题和全总党组的意见,及时地写成书面报告向中央反映,使全总的工作能够及时地得到党中央的指示和支持,从而使全总的工作也就能够得到比较顺利的开展。
他又善于发现并且大胆地支持群众中出现的新鲜事物。1953年,他到沈阳、鞍山等地去视察工作,参观了在鞍山举办的技术改革展览会。他认为职工群众的这种技术改革,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办法。他从东北回来之后,就向中央写了报告,建议把鞍山的技术革新展览会移到北京扩大举办展览,并且动员组织全国各地工人职员和企业中党、政、工、团的干部来北京参观。在他的这种积极地倡导和支持之下,技术革新运动,在全国职工群众中,曾有过蓬蓬勃勃地发展。现在全国人民的技术革新运动,已在全民整风运动、破除迷信、思想解放的新情势下,在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总路线的照耀下,在党所提出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号召下,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我们多么需要若愚同志的那种不断革新的精神啊!
赖若愚同志与我们永别了,但是他那种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态度,他那种坚持原则、立场的精神和他那种善于依靠党、依靠群众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等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却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第8版()
专栏:

百花齐放
郭沫若
51晚香玉
讲素净,我们倒还是相当素净,
但我们把娇嫩当成耻辱,恶心。
我们不大高兴石头记的妙玉,
那位美尼姑是未免过分矫情。
作家要使她难堪,这里有教训:
极端转向对立,清高落到卖淫。
我们喜欢的是:坦白,落落大方;
我们尊重的是:谦虚,平易近人。
52 夜来香
纤细的藤草花实在算不得啥,
花朵小,香气好,淡青色的花苞。
白天没资格出风头,香随夜到,
好朋友是和风、细雨、新月、小猫。
四川的厨师们,手艺实在高超,
他们把鸡肉丝和我们一道炒。
又清香,又清甜,又别致,又新鲜,
你吃过吗?味道有说不出的妙。
53 决明
我们叶似苜蓿而大,花如金钱,
可供食用,吃了能使眼力更尖。
诗人杜甫曾经为我们流过眼泪,
他怕我们被西风吹死、秋雨澪烂。(注)
感谢他对于我们那样地关心,
但今天的诗人很少知道我们。
无怪乎他们的眼力有点昏昏,
连诗词的好坏也都辨别不清。
(注)杜甫“秋雨叹”三首之一:“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54 荷花
称赞莲花的宋朝有周濂溪;
他说我们是“出污泥而不染”。
不管泥的功用而只嫌其污,
这也是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藕,我们的根,满身都是污泥,
莲藕和莲花难道不是一体?
谁要鄙视污泥而标榜清高,
那是典型的腐朽思想而已。
55 睡莲
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喜欢睡觉;
只是不高兴暮气,晚上把花闭了。
一过了子夜我们又开放得很早,
提前欢迎着太阳上升,朝气来到。
花型小,比起亭亭玉立的荷花远逊;
叶不正圆,密布在水面上有如浮萍。
在洁净的池沼上如果有鸳鸯游泳,
有我们作配,倒不失为优美的画景。
睡莲〔木刻〕
刘 岘


第8版()
专栏:

忆张曙
田汉
桂林文教局来电,说他们定本月23日迁葬张曙同志,问我们要不要去检视一下,由于忙,我不能去。对着初夏的阵雨,想起前年在桂林白头山下发现张曙父女墓的时候的情景,使人感慨无量。
张曙同志是1938年2月24日在桂林榕湖旁边的寓所被日机轰炸殉国的。他的长女大大因平日最爱她爸爸,不肯离开他,也一道遇难了。她才只四岁。张曙同志当时在国共合作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六处音乐组工作,死后由三厅把他葬在将军桥凉水井附近的山边,当时三厅厅长郭沫若给他题了一个墓碑,叫“音乐家张曙父女之墓”。我们由长沙回到桂林,曾凭吊过他的墓。但第二次再去的时候,这里起了一个工厂,墓地圈进厂里去了。向工厂打听,说是迁到山的另一面去了。这山很长,曾按照他们说的到山背面去找,几经转折,在一个山窝里发现百来座乱冢,却找不到郭老题的碑。好容易找到一截断碑,只剩“之墓”两个字。但郭老的笔迹就只一个字我也能认识,我终于发现了我的老战友的墓了。当时战局不利,敌人向西南进攻,修墓迁墓都是谈不到的。
解放之后,同情和敬爱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桂林师范学院的全体同学,在党的动员下也曾经按照我说的方向有组织地找过凉山井山后的墓地。他们用粉笔标记了几乎每一座墓冢,但没有寻着。这是当然的,我把山势记错了。
前年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之便,我特意访问了这一旧游之地。同桂林文教局和音乐界的同志再去寻墓,终于在白头山下寻到了。十数年来情况有些变化,这次在附近发现的断碑不是“之墓”两字,而是“音乐家”三字。那样荒芜的乱葬岗中能有几个陈死者是“音乐家”呢?由这个线索我很快地找到流泉旁边被黄荆长满了的一座小墓。前面竖着另一断碑分明刻着“张曙父女”,旁边是“郭沫若题”。我终于又找着我的老战友了,我哭了!是哪一位有心人给他埋下这截较完整的断碑呢?太可感谢了!
张曙同志,1909年生,安徽歙县人。他从小就有音乐才能,因邻居是徽戏班,他便爱上了徽戏,八岁上就能登台给他们拉胡琴。他随他父亲到衢州,在那里读完中学,他父亲让他到上海进高等学校,原是要他学法政的,将来好做官,但他为自己的兴趣,入了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上海艺大改为南国艺术学院,他也入了这个学院,并且成为南国社的社员。接近革命,他一连两次被捕。当他囚在龙华的时候,与胡也频、柔石、李伟森、何梦熊等同志同狱。他很活跃,曾给这些难友们一些帮助,如曾设法给胡也频传信给家属等等,也从他们学习了革命的道理和一些革命歌曲。1933年出狱后他考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因参加该校的罢学风潮,被勒令退学。他就完全靠自学和直接跟苏石林、黄自、周淑安诸位请教了。
张曙同志给他的同学们和同志们许多有益的影响。冼星海同志的接近革命应该说是跟他有很大关系。他参加过当时苏联之友社的音乐组,这是对于新音乐运动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组织。后来他又与聂耳、任光、吕骥诸同志组织歌曲研究社。就在这个时候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以后他曾应他的同学之请在长沙明德中学任教,组织梓桐艺术社,展开救亡群众歌咏运动,被群众和青年学生所热爱。但却被国民党文化特务仇视、迫害。其间他曾三次到南京上海参加南国社话剧活动。他为“械斗”、为“洪水”、为“复活”以及后来为“芦沟桥”写了许多插曲。他也在“洪水”,“复活”诸剧中演过重要角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武汉政治部三厅。也同时和冼星海、林路等同志领导全武汉群众歌咏运动,掌握数十个歌咏单位,人数达五千以上,对于鼓吹广大军民抗战情绪起了巨大作用。张曙同志不止是能写、能拉、能唱的全才,他又极能团结同志,工作计划性强,他的作曲既表现了群众的热烈感情,又有较深厚的民族特色。吕骥同志曾经分析说:中国新作曲家所追求解决的不外感情的大众化和形式的中国化,张曙同志“在这两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成绩”。他又把张曙和聂耳、星海相比,说:“他的曲调无论在抗战以前或以后,都有他特殊的风格,既不同于聂耳,也不同于星海,然而是富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又说:聂耳、星海的后期作品,虽则和张曙一样,都从民歌中吸取了养分,但聂耳、星海活泼秀丽,而张曙“却显出一种沉雄高昂的气概”。
张曙同志从他参加革命起是一贯鄙视敌人的,他曾和金焰、廖沫沙同志保卫洪深先生打过演映侮辱中国的影片的大光明影院;他在龙华监狱中积极参加罢饭运动,虽被敌人处以反铐之刑,也毫不畏惧和屈服。他又曾突破特务监视,在当时长沙何键公园举行群众反日演唱。在武昌昙花林政治部三厅的时候每遇警报,他很少躲防空洞,常常到山上或城墙上为与敌机战斗的苏联志愿空军喝彩。虽则他在桂林之死也跟他这种冒险主义的缺点有关,但他鄙视敌人的豪迈气概始终是十分可贵的。
张曙同志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他是被许多人属望的一位又红又专的音乐家。他生平写了许多曲子,1938年12月12日三厅离长沙时他把它藏在公文箱里,不幸在湘潭下摄司被仓皇逃难的某同志烧掉了。其后剩下的藏稿,他的夫人在重庆躲警报时又全部在防空洞里遗失了。他的遭遇正是这样的多艰!
张曙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人们知道聂耳、星海等同志而对于给过他们影响和对党对人民有过贡献的张曙同志却很少被提起。作为他的同志和战友的我们,特别是音乐界同志们,应该更公正更细致地研究他。尽量搜集、整理、出版他的作品,让他的贡献得到正确估价,让他的精神得到充分发扬。
新音乐界一些同志在过去民族民主斗争中是流过宝贵的血的。必需珍爱这些宝贵的血才能更有效地扶植正气。桂林文化界本月23日把张曙父女的忠骨从白头山移到七星岩,并请郭老题了另一个墓碑,而把原来已经破碎了的墓碑粘合起来,搁在墓旁,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当张曙同志墓被发现后,据说已经有许多爱好音乐的青年们到那里去过团日,开歌唱会,那一带的危岩野塘,流泉疏苇,原来没有人理睬过的,被青年们的歌声都给惊醒了。于今迁葬在七星岩,游人们留连风景之际,发现郭老提的新旧碑文,更会景仰这位爱国音乐家忠勤的半生,同情他父女的不幸,因而努力建设祖国,保卫和平,不让帝国主义凶锋再逞,悲剧重演;青年们也更会学这位音乐家一样,从传统、从民间吸取养料,不图名,不图利,把自己艺术提到应有的思想和艺术高度来教育人民。张曙同志在地下也将会发出爽朗的笑声吧。在过去反动统治下,张曙同志父女被抛置在白头山下的荒烟蔓草中,墓碑也被打碎了,墓上的荆棘也没有人剪葺,于今党和人民把他父女移在甲天下的山水胜处,受万人尊仰凭吊,单凭这新旧社会的对比,张曙同志不应该展颜一笑吗?


第8版()
专栏:

千里海洋变渔港
(咸水歌) 黄辉
天连水来水连天,
满天星斗数不完,
海里宝藏无穷尽,
更比星斗多万千。
佛山专区海岸长,
超过七百公里长,
大小渔港廿五个,
无边大海是渔场。
日照海面闪金光,
党的号召切勿忘,
千里海洋变渔港,
全部荒滩变?塘。
人多力大人人知,
机器开船好捕鱼,
四年实现机械化,
争取机械化不能迟。
去年海产不简单,
一百六十三万担,
四年要增五六倍,
一千万担要实行。
能装雷达电报机,
指挥联络得及时,
大小渔港现代化,
大船机轮去捕鱼。
航标灯塔来安装,
海上建设避风塘,
海洋气候能预告,
捉鱼人仔免徬徨。
建房造屋要有砖,
装机修船要用钱,
扩大积累加勤俭,
发动投资装新船。
苦战三年有根基,
海港变成风景区,
海边建设疗养院,
子孙万代享欢娱。


第8版()
专栏:

关于“碰壁”
  白东桥
人们通常把在工作中吃了败仗说成是“碰壁”。“碰壁”常常是一个人的思想情绪的转折点。因此,正确认识“碰壁”的问题,在万马奔腾、旧规章、旧方法不断被革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更有其重要的意义。
“碰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蒂却只有一条,即: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方法简单粗暴必然会在复杂的事物面前碰壁;但落后保守,抱残守缺也会在新事物面前碰壁。这两者的根源同样是没有充分认识客观事物。所以,主观片面是造成碰壁的主要原因。只要正确认识了这一点,才会吸收“碰壁”的教训,取得经验,矫正自己的错误,奋发前进,使自己更坚强,更干练。这是真正的道路。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明明懂得这些道理,但一遇到“碰壁”的实际问题,往往就失去了理智,不去深刻地挖自己主观思想的根,却把造成“碰壁”的原因一古脑推给客观。这样轻飘飘地一划而过,思想自然不会提高,错误自然克服不了,“壁”也会永远“碰”下去,而且会越碰越重。久而久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颓废消极的“小康思想”就自然产生了。
前些日子,当朝气勃勃的人们大举进攻三风五气的时候,一位年岁不太大的人在背后对一位青年说:“我对工作推、拖、有暮气,是经过许多挫折后变成的,你们这些人说不定将来会比我更厉害。”这种说法是十分错误的。错误的基本原因是太迷信于客观的作用了。工作是复杂的,有成功后的欢欣,也有失败挫折后的痛苦。如果你有正确的立场、观点,那么这“挫折”会使懦弱变得坚强;反之,它会使坚强变得懦弱、消极,关键在于个人的思想而不在于客观。
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因此,“碰壁”就带有某种程度的必然性。但是如果加强学习马列主义、再实践、再提高、再学习……有志于此的人,“碰壁”现象是会大大减少以致完全克服的。
“碰壁”不是好现象,我们不希望碰,但也决不害怕它,它也是我们的反面教师。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各种各样的糖
宗蕊
我们祖先似乎是不大爱吃糖的。谈到生活必需品,往往只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解放后,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中“糖”所占的地位已超过了“茶叶”。由于糖的大量消费,制糖工业已成为轻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了。
我们平日所用的糖,分为白糖,红糖,冰糖和饴糖。这里谈谈它们的出世过程:
白糖,就是普通的粗制糖,是先将甘蔗压榨成液汁,加入石灰澄清,再将澄清后的糖汁加热蒸发,叫浓缩含糖量50%的糖浆煮沸煎炼到一定的饱和点,结出晶体来。这个过程叫做“煎糖”和“分蜜”。然后用离心器把糖蜜和蔗糖结晶分出,所得到的结晶就是“一号糖”。分离后的糖蜜还含有12%—15%的蔗糖,可以重行煎炼成为品质较次的“二号白糖”,因它颜色带黄,所以又叫“粗白糖”。若把它做原料糖,再行溶解、澄清、脱色等精制手续后,就成为“纯白糖”,也叫做“精糖”。
红糖,制造的过程和白糖一样,但不经过“分蜜”手续。只在煎炼后拿出搅拌,放冷,使砂糖和蜜糖结成固体。因它含有糖蜜,所以颜色是赤褐色或黑色。红糖味甜,缺点是容易潮湿,在天热时往往会变成液体。另外还有一种叫“赤砂糖”,它的结晶比较大而完整,色泽光亮。这种糖是由普通的白砂糖着色而成的,但不含糖蜜,是红糖的仿制品。
附带谈一件事:习惯上认为产妇生了孩子应吃红糖,说红糖养分大能补血,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糖的主要成分是“醣”,能产生热能。但白糖里含醣98%,红糖只有93%。醣还含有少量的钙、铁、磷,是造血的原料,但在糖里含量并不多。就算产妇每天吃上半斤糖,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她身体里所需要的钙、铁、磷。况且多吃了糖,反而有碍消化。实际上,醣在米、面中含量很丰富。产妇吃了米、面,就不一定要多吃糖,更不必大量吃红糖。
冰糖,是蔗糖的结晶。只要将原料糖澄清粗制,或把高级的精糖溶解或浓厚的纯糖液,放在较浅的溶器内,在摄氏五十至七十度的密室中密闭两周,即成蔗糖的巨大结晶,再经分蜜手续便成了冰糖。
饴糖,是碎米或杂粮和大麦制成的,所以又叫麦芽糖。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利用甘蔗制糖前,已经知道用科学的发酵方法,把麦芽里的酵素分解谷类中的淀粉制成糖。饴糖虽没有蔗糖甜,营养价值却很高,而且容易消化。它产生的热量能维持体温、供给能力的消耗,在体内变成“肝糖”,储藏在肝内以供不时之需。它还可以用于调味,例如麦精鱼肝油内的麦精、酱油里的酱色、制造糖果和糕点,都是由饴糖加热到相当温度制成的。
糖虽好吃,却不宜多吃。多吃会使人营养不良,因为糖是纯粹的碳水化合物,每一克糖可以产生四个多单位的热,吃多了糖就不想吃饭了。同时多吃糖对牙齿有破坏作用,因为过多的糖果能在口内造成一个适宜于乳酸杆菌生长的环境,容易发生龋齿(即蛀牙)。
当然,适量吃些糖对身体是很有益处的。但是,有几件“注意事项”提供你参考:一、有糖尿病的人不能吃糖;二、睡前不吃糖;三、饭前少吃糖;四、吃糖后要漱口刷牙,把糖质清除,或饮些水,以增加牙齿珐琅质的抵抗腐蚀能力;五、不要经常吃硬糖(即食品公司出售的水果糖等),因硬糖含有柠檬酸和有机酸,可以直接腐蚀牙齿珐琅质。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落“杨花”时节不晒皮货
落“杨花”时节不晒皮货,是有道理的。
所谓落“杨花”,实际上并不是杨花,而是杨树的种子。杨树的种子很小,大约相当于米粒的二十分之一大小。杨树的果实内充满细绒的纤维,内包三、四粒种子。当果实成熟时即裂开,风吹日晒后,细绒纤维就自动松散开,种子乘此飘荡到各处。
毛皮是毛绒绒的,“杨花”飘进去很容易搅在一起。种子内含有一定的水分,这样就影响了毛皮的纯净和干燥。在多雨季节,皮毛难免因此还潮发霉,甚至变成“光板”。
在黄梅天,也是不晒皮货的。因为那时空气很潮湿,而且天气多变,容易下雨。
皮货晒过再放些樟脑防虫防腐也是必要的。
(蒋萃)


第8版()
专栏:街头巷尾

植树
居民委员庄大妈一早起来,就和金大妈、老龚率领植树小组向钟楼出发了。突然一位小脚大娘拿把煤铲子,从西边赶来了,连跑带喊的说:“你们不叫我,我偏要来,倒要栽两棵树给你们看看。”说得大伙都笑了说:“来!来!欢迎你。”
到了目的地,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大声直嚷:“咱们来比赛呀!看谁的树种得又快又多又好……”姑娘们不服气,没等他说:“嗯!比就比吧!”小脚大娘也说:“我老人家也要和你比一比呢!”
现在钟楼矮墙下,已经栽起了槐树、丁香和珍珠梅了。这儿的居民生活在自己绿化的环境中,该是多么快活啊!
北京鼓楼汤公胡同 沙飞


第8版()
专栏:街头巷尾

新的售票法
长春胜利电影院最近创造了一种新的售票法。他们在售票口上面玻璃窗内安放一个小小的“影场座次方格箱”,标有座次号码,每个方格里放了一个卷好的电影票和座号票,一看就知道那排那号的票还有,那排那号的票已经卖了,观众可以随便选买自己想要的座号,售票员也可立即从方格箱里取出那张观众要买的票来。观众都议论说这种售票法好:效率高,卖票快,节省了售票员问号和找号的时间,买票的人不必再站排老等了。
吉林省商业干部学校 毛相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