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学得辩证法 大破机械论
中央国家机关深入务虚收到显著效果
据新华社21日讯 本社记者宫策评述中央国家机关在整风运动中思想战线上的新收获:中央国家机关抓住反浪费反保守运动所揭露出的材料,展开“论虚”的热潮,大胆地探讨业务工作中一些根本的政治思想问题和理论问题。
“论虚”的过程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各机关在辩论中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群众在鸣放中所揭露出的各种矛盾,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这就使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开始深入了人心,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高了领导和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
在各机关的辩论中,领导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成为主要批判的对象,特别是批判了经验主义的倾向。辩论的实际情况表明,当前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中,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根源是机械唯物论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机械论”者把个别代替一般,忽视了理论的作用,“机械论”者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观察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落后于生活实践的发展,看到量变而看不到质变,它以保守的态度来对待伟大的突飞猛进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计划、商业等部门,最近集中批判了“机械平衡论”的错误认识。这些部门检查出,过去对平衡的了解是消极的、静止的,所谓绝对的平衡论,有的人往往把事物看成“铁板一块”,不认识平衡(统一)中间所包含的新的矛盾。特别由于常常弄不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抓不住本质,结果采取消极的办法来组织经济生活的平衡,这样的“平衡”自然不能起促进的作用。商业部门过去总是怕不平衡,商品少了,市场紧张,感到为难;商品多了,多占用国家资金,也感到为难。有的生产管理部门也受到这种思想的束缚,原料不足时压缩生产;销路不畅时也是压缩生产,总之是“就低不就高”,没有从积极发展生产的观点来组织新的平衡。经过“务虚”,这些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已比较普遍地认识到应该按照辩证法的矛盾论来认识平衡的问题,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则是生活中经常的现象,平衡的过程实质上是矛盾发展中的不断统一、不断更新的过程。
机械唯物论的思想方法的另一种表现是把矛盾绝对化,认为矛盾无法统一,看不到矛盾的统一性的一方面。例如在一些工业和农业部门,人们批判了“多快不能好省论”,批判了“生产和安全的绝对矛盾论”,以及所谓在大规模的建设中“浪费难免论”等论调;有的机关还大胆地辩论了一些过去看来是“不可动摇的原则”,例如在计划部门过去有人机械地、绝对地理解生产的基数越大、速度就总是越慢的公式,现在他们要求打破这种绝对“基数论”的思想束缚;有的人过去认为农业生产是“先天注定”的只能是低速度的发展,认为提出农业增长10%的比例也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可是今年农业大跃进的现实生活已开始打破了这种农业的绝对“低速度论”。根据目前的材料,今年全国夏熟粮食作物生长空前良好,增产数字将不是10%,而是更大得多的增长比例,许多地方增产将达到一倍以上。
各机关通过这些辩论使人们认识到,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把事物的有机联系割裂了,它在人的头脑中造成一种迷信,使人们在困难面前、在事物的矛盾面前无能为力,使人们只见物不见人,忽视了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新的条件下人的因素的伟大作用,其实质是不相信群众、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右倾保守思想的表现。
同机械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有关,在中央国家机关内还批判了“唯特殊论”、“神秘论”的错误思想。“唯特殊论”者孤立地单方面地看待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强调本部门业务的“特殊化”、“神秘化”。
显然,不能否认各行各业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否认矛盾的特殊性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可是把“特殊性”、“特点”看成了“特殊化”,忽视甚至否认了矛盾的共性,同样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例如交通运输部门过去在工作上“只见小不见大”,抓了局部忽视了全局,结果使运输事业不能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农民批评说,“社会主义的农具,封建时代的道路”、“不怕亩产千斤粮,就怕挑担送余粮”。群众的批评给交通运输业揭出了重要的矛盾,交通部门认识到,必须打破局部观点,树立全局观点,才能使交通运输事业更好地适应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才能更迅速地解除群众几千年来“行路难”的痛苦。
许多机关在辩论中指出,“唯特殊论”的倾向,引导人们去“就事论事”,使个性脱离共性,夸大个别经验的“万能”;有这种倾向的人,不认识个别事物同周围事物的联系,看不清部分同整体的关系,看不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不清劳动过程中人和人的相互关系;特别它使人们眼光短浅,忽视了政治,结果就有可能招致迷失政治方向的危险。纠正这种思想倾向,在当前中央国家机关的整风运动中,已成为一个引起共同注意的重要问题。化工部在这次整风运动中,曾经辩论了“化工部大?还是全中国大?”的问题;煤炭部在辩论大井、小井的关系时,认识到“小可以转化为大,大可以转化为小,在煤炭的产量上,小的多了就大了,大的少了也就小”。这些道理看来很浅显,可是,这种辩论使人们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懂得了唯物辩证法,懂得了部分同整体、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使他们更加相信了“大中小相结合”的建设方针为什么是正确的方针。
所有这些情况说明,机械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是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政治运动所造成的必然结果,机械唯物论属于形而上学,也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克服“机械论”,打破思想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就会使人们去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加快建设的速度,促进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现。中央国家机关在“论虚”的热潮中,正在号召人人都去掌握唯物辩证法,人人解放思想,坚决地相信自己,相信群众,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的思想迅速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新形势。


第4版()
专栏:

服了协作药 关系大改变
煤炭部、铁道部、第一商业部在煤炭产运销工作中密切合作
本报讯 整风以来,煤炭工业部、铁道部和第一商业部之间,正开始出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的协作互助关系。
这三个部在煤炭产运销工作中,关系极为密切,但是长期以来协作得不好。如煤矿与铁路两个单位,经常出现“有煤无车,有车无煤”的不正常情况,煤矿部门在供应商业部门煤炭时,也常常是“上旬不见面,中旬刚露头,下旬一齐来”。因此,一些业务问题,长期纠缠不清,有时甚至要闹到法院,影响部门之间的正常关系,使生产受到损失。
在整风运动中,这三个部在批判本位主义和保守思想的基础上,出现了协作互助的热潮,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有些地方还提出“四味协作药”:责人宽责己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于己无损、于人有利的情况下,主动予人以方便;小利益服从大利益,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等有积极意义和高尚风格的口号,许多长年代没有解决的问题,顺利地解决了。济南煤管局黑山煤矿和铁路上的八陡车站过去长期互不配合,车站运给矿山的东西,不按矿山指定地点停车,使矿山每年浪费几万元的搬运费。有一次,矿山运到一台大型电机,车站用机车运送,几分钟就可以送到了,但是,车站就是不给送,害得矿山不得不用几十个人花四天四夜的时间搬过去。现在,情况完全改变了。车站在给矿山装运东西时,完全按照矿山需要,有一次,车站站长看到煤炭很多,车皮不够,造成产煤落地的损失,就主动联系增调车辆;矿上的领导干部看到工人来不及装车时,怕影响车辆周转,就亲自到煤仓去扒煤。这样,既能保证煤炭运出,又加速了车辆的周转。再如西山矿务局1957年运输计划几乎月月落空,矿山不检查自己的缺点,却一味责怪车站,对于车站的某些合理要求,比如煤仓小,容煤太少,影响运输计划完成等等问题也不给解决。在今年3、4月份协作会议以后,西山矿务局检查了错误思想,主动向车站提出保证条件,并以一个月的时间,突击完成扩大煤仓的任务。车站也主动在给该局装煤的三个车站成立了“合作社”,实行统一作业,统一指挥。几年来,没有成立起来的路、矿联合办公室,也在5月份成立起来了。
在商业部门和煤矿部门的关系上,过去也是互相责怪多,自我批评少;现在不同了,他们通过互相参观、访问,了解到相互生产中的情况和困难。中国煤建公司北京东四区批发商店经理说:通过下井参观,体会到煤矿工人生产实在不容易,加强了我们为生产服务的决心。煤矿上的同志参观后则说:看到煤里的?石大批运到市场,给国家造成政治上、经济上的损失,实在痛心,今后决心减少?石出井。现在,煤矿和商业部门,正在全力协作,通过搞试验田,为消灭?石作斗争。
新的协作关系的出现,使生产不断跃进。前面提到的在1957年月月不能完成计划的西山矿务局,自从协作以来,月月超额完成任务。全国煤矿装车时间大大缩短,如阜新矿务局4月份缩短一小时零三分钟,贾汪矿务局缩短了二小时以上。在缩短煤炭运输里程上,1958年1月份比1957年缩短了三十七公里。
(刘克先)


第4版()
专栏:

大转变
 缪印堂


第4版()
专栏:

好风气   
于湘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气。有了这种风气,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什么事情做不成?
最近,江西省在防洪抢险运动中,中共江西省委提出了一个有力措施,就是在全省范围内利用水田蓄水防洪。根据计算,如全省三千六百万亩水田平均蓄水三寸,就可蓄水二十四亿公方,等于两华里宽、一丈八尺深、八百华里长的赣江容水量。把一部分洪水拦蓄在水田里,就可减少洪峰对下游的冲击。待水位降低后,即可逐渐将积水放出,恢复正常状态。
这个措施在有的地方已收到显著的效果,如信河流域,今年洪水期间的降雨量超过去年同期一倍以上,但因上游地区广泛推行田间蓄水,下游水位仍和去年相等。像这样大规模地上下游共同协作的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能不能实现呢?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时代能不能实现呢?肯定地说,绝对不能实现。这只有全面地实现了合作化,这只有共产主义精神在群众中高涨之后,有人才想到了这种史无前例的措施,有人才会把这种措施史无前例地变成事实。
这一件事情是这样,其他许多事情也是这样。现在只要有个地区有个部门在工作和生产中发生了困难,其他地区其他部门就会伸出热情的手来援助。只要有个地区有个部门提出倡议,其他地区其他部门就会共同促其实现。今天本报登载的铁道部、煤炭部、第一商业部全面协作的新闻,和新安江水电站的感激的报道,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整风运动的重大收获,这是共产主义的高尚风格。有了这种协作,我们的工作一定会作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各方面工作的跃进就有了最好的保证。


第4版()
专栏:

南京部队医务工作者大协作
据新华社南京讯 整风运动中,解放军驻南京部队许多医务工作者,主动要求领导上组织科学研究工作大协作。根据南京部队卫生部门拟订的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大协作的规划,从2月下旬到4月30日,南京部队总医院、卫生部检验所、三个医院和两个部队的卫生营,进行了痢疾防治的第一阶段科学研究大协作。这些单位都无保留地把病案资料交出来,并派出医生,集体对一千八百个病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同时对痢疾各种类型的区分、各种治疗方法、磺?胍疗效、治愈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争辩,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然后集体写出了十七篇学术论文,初步提供了在南京部队范围内,三年到五年消灭痢疾的科学论据。


第4版()
专栏:

华北和内蒙古地区
林业科学研究形成协作网
本报讯 一个大协作的林业科学研究网在华北和内蒙古地区形成。
林业部的林业科学研究所、森林工业科学研究所和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所是这一协作的核心,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地区的农业厅(局)的研究单位和高等农业院校的有关研究人员都参加协作,还有中国科学院真菌研究所、昆虫研究所、地理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的有关研究人员也将程度不同地给以帮助。
这一协作是经过整风运动、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以后形成的。过去,上述各研究单位互不通气,往往同一研究题目大家都搞,既分散了力量又抵消了力量,障碍着林业科学事业的发展。
他们的这一协作有具体的组织和计划,对今后研究计划的确定和研究成果的发表,都制定了具体办法。华北、内蒙古地区的林业科学研究课题计分“山地造林”、“杨树等速生树种”、“林业病虫害”、“森林抚育”、“林木种子和育苗”,他们就这五个方面组织协作,并已拟定了1958年的协作内容和计划。
(元善静)


第4版()
专栏:

互助协作 携手共进
兄弟般的情谊
4月21日下午,湖南浏阳县人溪乡人民委员会的电话铃响了,话筒里传来了县委驻张坊工作组的号召:发动群众,支援小河乡农民插秧。
这个消息很快便在全乡传开了。天快黑的时候,突石社第五队的社员们正在田间突击插秧扫尾工作,社主任李茂晏走来,笑嘻嘻地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乡党委要我们去支援小河乡插秧!”社主任话音未落,社员们异口同声地说:“我去!我去!”
22日黎明,参加支援插秧的农民们就打着火把,提着行李,从四方八面往虎坳(地名)集中,很快汇集了四百多人,像洪流似的向小河乡奔去。仅仅走四个多钟头,就赶了四十五里路,到达了目的地——小河乡。
只休息了一会,支援大军就下田插秧,晚上,火把代替了太阳,黑夜变成了白天,人们的干劲,赶走了疲劳!经过短短一个半白天和两个晚上的战斗,人溪乡来支援的四百多人和凤溪乡来支援的一百三十多人,就插完早稻八百零二亩。
到23日晚上止,全乡应插的七千八百零八亩早稻全部插好了,保证了按季节按计划插好秧。新安江水电站的感激
在上海市一个干部招待所里,记者会见了刚从杭州来到上海的浙江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朱光军同志,他是专程来与上海工业部门洽谈新安江水电站的设备供应问题的。新安江水电站的职工已决定提前一年发电,但是实现这个计划还需要许多兄弟地区,尤其是上海的支援,提前把各种机器设备制造出来。我问朱同志工作接洽得怎么样?他一听就满意地笑了起来,随手交给我一张订货单,接着热情地说:“这是我从新安江工地带来的订货单,数量相当多,想不到来到上海只开了一次会,前后不到半天时间,就把所有的任务安排下来了,我们真是从心里感到高兴。”我接过这张订货单一看,上面订购的机器有十七、八种,其中有些还是上海从来没有制造过的新产品,如冷藏设备的鼓动器、冷凝器就要二十多台,水泥真空吸出泵就要五台,皮带输送机要十四台……。在上海的人都知道,今年上海的机械工厂是解放后生产任务最繁重的一年,任务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还多,在这个空前紧张的时刻,上海的工厂还是毫不迟缓地就接受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这样繁重的协作任务,这确实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朱副主任接着说:最使我感动的是,我觉得上海的许多工厂的同志都把支援新安江水电站看成像自己的事情一样。前天,在几个工厂干部的座谈会上,人们一听说如果新安江水电站提前一年发电,就会给国家多供应十八亿度电,按上海的电价计算,就是三亿六千元的人民币,许多工厂的同志都主动提出增加协作任务,像上海沪东造船厂,本来原材料供应有困难,但他们说:“我们可以从节约原材料、寻找代用品着手来为新安江水电站造更多的机器。”上海电机厂原来订货时间是1959年,现在也主动调整到今年交货。
“新安江水电站的同志感谢上海同志们的协作,我们保证把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做得更快、更好!”他要我把他的这句话告诉上海的同志。  (本报记者)(附图片)
苗地插图


第4版()
专栏:

天津市医药公司积极同工厂、医院全面协作,组织产、供、销、用四个部门的“四合一会议”,共同研究改进医疗器械的规格质量和供应问题。图为在“四合一会议”上,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刘润田(右一)向工、商人员讲解骨科手术器械的规格质量。  
新华社记者 梁一丁摄


第4版()
专栏:

全国妇联召开主席团扩大会议
筹备出席国际妇联代表大会工作
新华社21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在20日召开了主席团扩大会议,讨论我国妇女出席国际妇联第四届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国际民主妇联将于6月1日到5日在维也纳召开第四届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议程是:听取国际民主妇联主席戈登夫人对当前世界妇女的作用和责任以及国际民主妇联的任务的报告;通过国际民主妇联的新章程;听取国际民主妇联财务审核委员会的报告;选举国际民主妇联的领导机构。在会议期间还将召开三个专题会议,讨论保卫生命问题;创造条件使妇女在社会上能发挥作为母亲、劳动者和公民的作用问题;儿童和青年受教育的权利并用和平和友好的精神教育儿童和青年的问题。目前已有五十多个国家的妇女准备参加这次大会。
全国妇联主席团扩大会议并通过了中国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团名单如下:
团长:章蕴
团员:章蕴、吴贻芳、曹孟君、胡耐秋、闵淑芬、袁瑢、郑兴丽、石坚、吴全衡、李春培


第4版()
专栏:

日本书法代表团到京
据新华社21日讯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日本书法代表团一行十四人,在团长丰道春海率领下,今天上午乘火车到达北京。


第4版()
专栏:

保大使举行酒会庆祝保人民文化教育节
新华社21日讯 保加利亚驻中国大使?加尔科夫在今天晚间举行酒会,庆祝保加利亚人民文化教育节。酒会后放映了保加利亚影片“海杜特的誓言”。
应邀出席的,有张奚若、丁西林、郑振铎、屈武和首都文化教育界人士,以及各国驻中国的使节。


第4版()
专栏:

朝鲜代表团参观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
新华社哈尔滨21日电 由许贞琡团长、金天海副团长率领的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今天上午十时参观了已经建厂六十年、与哈尔滨这个城市同时诞生的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他们在这个工厂里看望了正在这里学习生产技术的八十二名朝鲜战灾孤儿。
由于帮助朝鲜战灾孤儿生产实习有贡献而荣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的厂长商诚告诉贵宾们说,这八十二名朝鲜战灾孤儿的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不少人都能做四、五级工的活。在机车车间里,贵宾们看到了许多穿着工作服的朝鲜战灾孤儿正在紧张地劳动。许贞琡团长问朝鲜孤儿吴柄茂回国以后自己能否独立操作?吴柄茂回答说:“能!”许贞琡团长连声向他祝贺,并叮嘱他要好好向中国老师傅学习,吴柄茂的父母都是朝鲜劳动党党员,在朝鲜战争中被美帝国主义集体枪杀了,他今年十六岁,刚来中国时还是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而现在已经能够做四、五级技工的活了。
下午,贵宾们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受到了这个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晚上,黑龙江省副省长于天放设宴招待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各国工会代表团陆续返国
新华社20日讯 应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前来我国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的各国工会代表团,在各地参观访问后,已经和正在陆续回国。
20日乘飞机离北京回国的有阿拉伯工会国际联合会以及法国和意大利的工会代表团。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栗再温等人到机场欢送。
在这以前已陆续离北京返国的有澳大利亚、黑非、英国、缅甸、捷克斯洛伐克、赤道非洲、德国、伊朗、蒙古、摩洛哥、新西兰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会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人定胜自然,沙漠出奇迹
中共陕西省榆林县委书记  刘咸珠
目前全县植树造林已达八十多万亩,绿化面积达全县总面积12%。
榆林县是陕北靠长城的一个沙漠丘陵地区,沙漠占了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可耕地只有9%。常年多风沙,每遇大风,黄沙遮天蔽日,掀起狂涛怒浪,向南滚滚移动,农田、牧地不断被淹没,村庄、城镇也经常受威胁。恰如当地群众所说的“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沙压人移走,万恶的黄沙害人苦”。据地方志记载,榆林县城曾被迫三次迁移,一百五十年来沙漠南移一百四十多里。同时,那里雨水稀少,年降雨量只有三百多公厘,且多集中在秋季。气候异常恶劣,温度日差很大,往往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春季干旱风沙大,秋季雨涝落霜早,雹灾年年少不了”。自然灾害经常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因而,产量很低,又不稳定,解放前平均亩产只三十斤左右。解放后,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直把防沙造林、变沙漠为良田,当作一项首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全民整风和生产大跃进以来,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今年全县造林十八万亩的任务,在十五天的时间内就以130%超额完成了。目前全县植树造林已达八十多万亩(包括天然林),种草四十多万亩,在纵横一百多里的地区内已筑起了层层的绿色长城。绿化面积已达全县总面积12%,超过了耕地面积。从而使沙漠的荒凉面貌有了显著改变,不少沙丘基本固定,流沙每年向南移动的速度,由解放初的七、八公尺已降低到两三公尺了,因而保护了农田,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4年风沙打死了庄稼一万四千多亩,而1957年的损失已不到一千亩;去年虽遇到严重的灾情,但亩产仍增到六十九斤,比合作化以前常年产量高出50%以上,同时还出现了像花园沟亩产千斤的大面积丰产纪录。随着农业、林业的发展,畜牧业也大大增长了,1957年全县羊子和大家畜比1950年都增加了一倍多。
亩产千斤的花园沟,是鼓舞全县人民战胜沙漠的旗帜。防风抗沙和改良土壤是保证增产的关键。
亩产千斤的花园沟,是鼓舞全县人民战胜沙漠争取高额丰产的旗帜。花园沟在榆林城的东南,是被四面黄沙丘陵包围的一条小沟。这里,同全县所有沙漠地区一样,气候十分恶劣。沟里有九个小村庄,住着二百多户人家,他们长期依靠祖先从沙漠中争夺出来的一些土地,过着贫苦的生活。解放前水地亩产最多只不过三百斤。1955年冬合作化以后,花园沟的群众积极响应了毛主席的号召,迅速掀起了生产高潮,并根据县委提出创造千斤社、千斤乡的要求,开展了为争取水地亩产千斤的艰苦斗争,1956年花园沟农业社就变成了水地亩产千斤社,到去年全沟变成了水地亩产千斤沟。沟内四百多亩水地的平均亩产比全县耕地平均亩产超过十四倍,比全县水地平均亩产超过四倍多。
亩产千斤计划开始提出时,曾遭到富裕中农的讥笑,说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公家人没事干,胡吹哩!”;又说,他们过去“牲口好,肥料多,上黑豆油渣,把力出尽了,还打不到千斤,农业社凭什么能打到那么多!”大多数贫苦农民也认为“风沙大,灾害多,肥料少,办不到”。于是,支部发动了一个能不能达到亩产千斤的大辩论。在辩论中,有些贫农积极分子想起了过去一件事:二十多年前,在全沟做庄稼数第一的老农陈瑞源,有两亩水地曾打过上千斤的稻子。这件事首先鼓舞了积极分子,他们坚信“有瞎人,没瞎地,只要防住沙,细作务,多施肥,就能打千斤”。这件事也给了党支部的同志们一个很大启发,使他们想起了应该到群众中去找经验,寻教材。支部的同志便访问了老农,针对当时风沙大和水地盐碱化的情况,总结了多年来群众中防风沙和改良土壤的增产经验。又用这些经验和事实,在群众中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打破了种种顾虑,增强了信心,确定了计划。同时,建立了政治思想工作“三包干”的制度,支委包队,党员包组,团员包户,人人有责,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
防风抗沙和改良土壤是当地保证增产的关键,花园沟农业社在这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在走风沙的地畔上用柴草搭起了一千五百六十多丈的防风帐,沙坡上植树种草五百多亩,防止了风沙的侵袭。所有的下湿沙地都垫了一层土,碱地都压了一层沙,改良了沙、碱地,扩大了良田。在灌溉方法上,除了改大畦漫灌为小畦灌溉外,并推广了“三看”、“两不灌”、“两浇水”的经验。三看,就是浇水的时间和多少,要看天气、看土壤、看庄稼;两不灌,就是刮大风不灌、中午炎热时不灌;两浇水,就是庄稼幼苗时浇八成水,拔节扬花时浇回头水。在耕作制度上,推广了合理密植,扩大了水稻、洋芋等高产作物面积,增加了复种。扩大水稻也是改变沙质土壤的一种方法,在有水地的地方,沙荒地种稻,加施柠条、沙炭等有机肥料,就可逐年变沙地为良田。此外,还改变了“种地不种畔,三亩变成二亩半”的旧习惯,推行了“楞无草、埂不闲,埂埂畔畔都种完”的办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胜利是同保守思想作了坚决斗争后才获得的。
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不断出现。如何战胜困难?“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党支部”,党支部紧紧地团结了群众,一个接一个地战胜了生产中的各种困难。肥料不足,就在“肥料就是粮食”的口号下,掀起了千车万担的积肥运动。男女老少齐动员,搜肥集肥,实行“九土归田”,烧焦土、扫场土、烂窑土、庙尘土、院落脏土、茅坑臭土、道路尘土、磨道壮土、灰渣土,把壮土统统积起来,又大量沤青肥、挖沙炭、拣羊粪、拾野粪,解决了肥料困难。在解决肥料困难时,也是同保守思想作了坚决斗争后才获得胜利的。当社员们兴高采烈地唱着自己编的歌“男女社员争模范,五更起早背沙炭,沙大路远不怕难,一定要争千斤田”背沙炭时,又有些富裕中农说:“自古以来沙炭只能烧火不能上地。(即施肥),二十里路上驮沙炭是白压马王爷哩(即白压牲畜),人背沙炭也要少活十年”。这一说社员们背沙炭情绪不高了,因而这年只背回六万多斤。乡支部随即介绍了谢家坬农业社沙炭、厩肥、骨粉混合沤肥办法,并领导党团员积极分子在十二亩洋芋地上进行了试验,结果亩产五千斤,和未上沙炭的同等地、同等施肥量对比,每亩多产五百余斤。通过试验,用事实教育了群众,相信了多施沙炭一定能增产,富裕中农们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也无话可说了。耕畜不足,牲口小,拉不动新式步犁,党团员就带头拉犁,保证了耕地的及时深翻。在生产过程中,严重的自然灾害经常袭击着农作物,给争取千斤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夏季的一场雹灾,把庄稼打得都躺倒了,群众情绪低落,怨言四起,有人说“定千斤欺了天,一场雹雨就完蛋”,老头子们怪“用了龙王庙的钟(当生产号令),惹下了龙王爷”,把钟偷偷地送回龙王庙。党支部又迅速领导群众开展了扶苗、补苗、追肥、锄地等抢救工作,使庄稼很快恢复了元气。秋后花园沟社在二百九十多亩水地上平均亩产达到了一千零一十八斤,有七亩青稞复种糜子亩产达一千二百四十斤,从而变成了水地亩产千斤社。但是,因为这一年只顾增施肥料,使用商品肥料过多,结果摊本太大,每个劳动日仅能分六角二分钱。社员说是“种金子,收银子,不合算”。1957年支部便发动社员积极种青肥,大量背沙炭,结果不但使肥料投资减少了五千八百元,而且每亩施肥量又增加了一千五百斤到三千斤。虽然这一年无情的灾害又接二连三地落到了花园沟社员的头上,但是,由于他们不断地和灾害作了顽强的斗争,仍然在全社二百多亩老水地上保持了连获千斤的纪录,由原来的缺粮社,一跃而为余粮社。
尽管花园沟农业社实现了水地亩产千斤的计划,但是在全县范围内,原来计划亩产千斤的其他几个农业社,却没有达到。于是成为当时一些人们的口实,认为那是“冒进”了,甚至在榆林报上引起了争论,县委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驳斥了这种不正确的论点,坚决支持了群众的创举,继续让乡党委在与花园沟接连的韦家楼农业社试办千斤亩。最初,韦家楼社对花园沟水地亩产千斤也不大相信,他们说:“我们把力出尽了,才亩产八百八十斤,他们怎能打下千斤?”甚至有些社干竟认为:“花园沟不是亩大,就是虚报!”但是当他们暗地里步量了花园沟的几块水地,知道真相后,才大吃一惊。后来,在乡党委的引导下,韦家楼社检查了自己的工作,发现有五条赶不上花园沟社,这五条是:社支部领导赶不上,经营管理赶不上,肥料赶不上,灌溉赶不上,接受科学技术赶不上。接着就开展了学花园沟社,赶花园沟社的热潮。他们不但接受了花园沟社的先进经验,而且有了新的发展,终于在1957年达到水地亩产平均一千零一十二斤。从此,花园沟全沟变成了千斤沟。
事在人为,只要敢于打破因循守旧的圈子,不甘心当自然的奴隶,很好地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大胆独创的精神,就有可能战胜自然。
千斤沟的出现,说明被沙漠包围的沙滩地,增产潜力是很大的,变低产为高产是完全可能的。它对一切“地区论”、“条件论”者,是一个最生动、最有力的批判。它再一次使我们体会到:事在人为,只要敢于打破因循守旧的圈子,不甘心当自然的奴隶,很好地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大胆独创的精神,就有可能战胜自然。现在全县有水地的地区,已展开了学千斤沟、赶千斤沟的热潮,今年内除千斤沟要提高到亩产一千五百斤外,还计划新培养水地千斤镇一个,千斤乡一个,千斤沟一个,千斤社十四个,使亩产千斤的水地达到一万五千亩。
千斤沟的出现,给正在同沙漠作斗争的人们,指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它说明沙漠变良田后就可以出千斤。它大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同沙漠作斗争的积极性。全县人民正运用着多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向风沙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斗争。根据我们的经验,要战胜沙漠,必须依靠群众,利用自然力量,采取“一物降一物”的办法,推广植治、风治、水治。植治,就是植树种草,绿化沙漠,固定沙丘。风治,就是把利用风力与植树种草结合起来,以草木控制沙丘移动地区,以风力削平沙丘。在沙丘北面迎风坡的退沙畔上,种植草木,作成屏障,使退沙保持在一定水平面上。在沙丘南面,距沙脚一、两丈远的地方种植草木,阻挡流沙,风吹沙起,退沙畔以上的流沙逐渐填平沙丘南的空地。群众把这种办法叫“前挡后拉,削平沙丘”。水治,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引水拉沙,先用人工开渠,引水至沙丘脚,以水冲沙,拉沙下流,逐步拉平沙丘,这种办法比人工平沙丘工效提高近千倍,三十里长的黑海子渠道就是用这种办法将大小数十个沙丘拉平了,使五千多亩沙荒地变成了水浇地;再一种办法是挖渠排水治碱化,上排下灌漫沙滩。现在我们正利用引水拉沙的办法,引水上沙梁,已开工的有两条渠道。一条由红花梁到镇川堡,长二百八十多里,一条是由排子湾到无定河上游,长一百一十多里,治沙面积最少在四十万亩以上,灌溉滩地和山地达三十多万亩。这两个工程今年内基本可以完工。我们坚信,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照耀下,沙漠里的千斤沟一定会在榆林遍地开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