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鼓舞劳动人民打掉自卑感
振奋大无畏的创造精神!
社会主义解放了劳动人民无尽的创造潜力
技术革命中群众发明家辈出
本报讯 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在半年来的大跃进声中,群众发明家到处涌现,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这个崭新的事实,表明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创造潜力,在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有着充分发挥的广阔天地。这次全国农具展览会展出的大批新农具和新工具,就显示了广大群众发明家的聪明才智。
这些发明家中,大多数是农民,也有工人、手工业工人和农村干部。像创造插秧船的广东省新会县的周岳安,创造打畦机等十四种农具和工具的河南省登封县的张广义,创造八用加工机的湖南安化县的曹文韬,创造双层深耕犁的河南省长葛县的王玉顺和王水旺,创造耕田木牛的四川省富顺县的黄吉之,创造手摇自动倒土机的河南省唐河县的贺亭,创造简易测量仪器的甘肃省广河县的马若果,创造脚踏水车的江西省上高县木器社女社员胡桂芳,发明地下瓦管灌溉渠的河南省偃师县王玉振,创造万能小车的江苏省盐城的顾一忠等,大都是农民,个别的是农村手工业工人。他们创造发明的新工具和新农具,在兴修水利、农田耕作和在农村运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加速了水利建设,提高了耕作质量,提高了农业生产,解决了劳力不足的困难,减轻了劳动的辛苦,大大地促进了大跃进。
记者访问了他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并不是知识分子,没有读过什么大学或技术学校。他们不久以前还是扫盲对象。仅仅因为扫盲运动才使他们现在识字了。像张广义那样读过几年小学的人是不多的。贺亭和王玉振说得好,像他们这些在旧社会里挺不起腰的所谓“老粗”根本没有想到什么发明创造。现在他们是社会主义农民,有党的领导,党领导他们大跃进,他们受到鼓舞。贺亭说,党领导他向前奔,向幸福的生活奔,激发自己要想办法,激发了他的聪明。
他们都是群众发明家,每一件东西都不是个人凭空想出的,而是在群众要求下,同群众一起商量、试验中创造的。安徽省创造脚踏手摇空中运土器的卞维祥,就是在挑土群众要求下,他和木工李义传等人一起创造的。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田间和工地就是实验室,因而非常适用。
这些发明家都很年青,最多四十岁左右。他们创造精力充沛,非常注意学习。这次前来参加展览会的发明家们,都在努力学习旁人的先进经验。许多人精细地描绘下新农具和新工具的图样,准备带回去研究推广。(附图片)
河南省偃师县东寺庄农业社在大跃进中创造了“地下瓦管灌溉渠”。这是利用水由高向低流的道理,让水流入地下瓦管,经过分水池、翻水池等流出地面进行自流灌溉。这种渠道具有省地、省工、省水,便利交通、耕作和种植,并能防止大水漫灌等优点。图为这个社的党支书王玉振在全国农具展览会上向观众介绍这种渠道。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乘坐东风牌轿车
他笑着说:“坐了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了!”
新华社21日讯 毛泽东主席在今天下午观看了国产的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并同林伯渠同志一起乘着这辆汽车,在怀仁堂后花园缓缓行驶了两周。毛主席下了汽车,对聚集在周围的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的代表们笑着说:“坐了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了!”
这辆小轿车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全体职工献给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的礼物。职工们在试制成功后即运往北京,于15日向大会献礼,并在给大会的一封信中,向党中央和毛主席保证:要快马加鞭,提前和超额完成今年十二个新品种汽车的试制任务,将单一品种的汽车厂,改造成为多品种的汽车厂。(附图片)
上图:毛泽东主席和林伯渠同志试坐“东风”牌小轿车。   新华社记者 侯 波摄
下图:毛泽东主席观看“东风”牌小轿车。
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摄


第1版()
专栏:

科学工作者的榜样
白蚁专家李始美到京作报告
昆虫学界集会欢迎,昆虫学会接受他为会员
新华社21日讯 广东新会县的白蚁专家李始美应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的邀请,20日下午在全国科联副主席吴有训主持下,向北京科学界作了第一次报告。
李始美将在北京继续作报告,并且和昆虫学家交流经验。
这位只受过初中教育,现在只有三十五岁的白蚁专家的报告,使人们相信:密切联系实际,一定会使科学得到发展;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要在实践中通过刻苦钻研,也可能成为专家。他的报告,使人们相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李始美在报告中说,他对白蚁本来是外行的,因为看到他的亲戚的房子和南方许多建筑一样,白蚁为害严重,请私人开业的白蚁行除治,索价昂贵,技术保密,盛气凌人。因此他决心自己钻研白蚁的防治方法。从1953年1月到1956年6月,他从攻读昆虫学和有关白蚁的文献书籍开始,紧接着到广东、广西、湖南三省的十九个县市中按家按户进行实地观察和试验,对二千多间房屋、数十座桥梁、水闸和八十多只轮船、木船中的白蚁进行了除治措施和缜密的观察,破获了一千八百多个白蚁巢,才获得了除治白蚁的一套有效的方法;了解了白蚁世界的秘密。他在研究试验过程中,曾受到十四家私营的白蚁行排挤和打击,特别是当他研究成功以后,白蚁行又威胁利诱他,要他合伙经营白蚁行牟利,有的用高薪聘请他参加白蚁行营业。但是新会县会城镇人民政府竭力支持他的研究工作,愿意帮助他解决经费和房屋等问题,对他进行了鼓励和教育,因此他始终为着人民的利益坚持研究工作,没有为白蚁行的威胁利诱而动摇。研究成功以后,李始美并不把他的知识技术据为私有,他立即在镇人民政府举办的学习班上无保留地将他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员们。1957年12月,会城镇人民政府把这批学员组成防治白蚁工作队,由镇长担任队长,李始美任副队长,经过两个月的苦战,只花了三百七十六元经费,基本上消灭了全镇白蚁。李始美在他的报告中介绍他除治白蚁的方法以及他在实际观察试验中了解到的白蚁的生活规律和习性。
李始美报告以后,还解答了听众们提出的问题。
新华社21日讯 北京昆虫学界今日集会欢迎白蚁专家李始美。昆虫学家和毒理学家们都称赞李始美的成就,并和他交流了学术经验。
座谈会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所长、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陈世骧首先对李始美的研究成就发表感想。他认为李始美对白蚁的研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科学道路。李始美是从生产实际的需要出发进行研究,又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而资本主义的科学道路,是从个人名利和个人兴趣出发的。第二,他从李始美的研究工作中体会到社会主义的工作方法问题。他说,李始美在两个月内用三百七十六元的经费基本上消灭了会城镇的白蚁,正是科学工作多快好省的范例,一般科学家做研究,总是首先要求实验室、图书馆和助手,有了这一切条件然后才开始研究。第三,李始美的研究工作,使他连想到科学工作者的道德问题。李如美愿意无保留地把他的知识技术贡献给人民,表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的高尚道德。第四,他从李始美的研究成就,感到科学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他说,在当前大跃进中,群众中的创造发明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这说明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第五,他从李始美的成就想到了科学成果的评价问题。他说,过去科学家评价科学成果是从论文着眼的,忽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现在应该重视科学成果是否能彻底解决实际问题。他认为李始美对白蚁的研究已经超过了国际水平;现在各国还没有比李始美的除治白蚁的方法更完善的方法了。陈世骧认为李始美的工作在学术上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李始美提出白蚁的蚁王可能有两种,一种专门生殖,另一种专门发号施令,以及白蚁的生活中必须有吸水线等,在学术上和实际防治工作上都是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全世界昆虫学家对于白蚁的生活规律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中国昆虫学会北京分会负责人、昆虫研究所研究员马世骏说,他从李始美的成就,想到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里,只要你肯干,就一定会有成就;只要你的工作为人民所需要,就一定会迅速推广,而且一定会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他说,李始美的工作对科学家说来是一个督促——督促他们面向生产实际。
北京大学生物系昆虫学教研室主任林昌善说,李始美的研究工作曾经遇到不少困难,如果在解放以前,李始美的工作是难成功的,也许生命也有危险,因为白蚁行一定会迫害他。
北京大学教授、毒理学家张宗炳说,使他感触最深的是李始美的成功和“敢想、敢说、敢做”有关系。李始美跳出了一般科学工作的陈规,破除了迷信。例如李始美用的杀白蚁药剂是由三种到七种药剂配合成的,这是很少有的做法,一般杀虫药剂常常是单独用的,即有混合,也只有两种药剂的混合。
会上毒理学家熊尧和昆虫学家们同李始美互相提出和解答了许多问题。在讨论的时候,昆虫学家和毒理学家们指出李始美的方法和观点是符合昆虫学的理论的。例如李始美用的毒药是作用不快的,这正是因为蚁类是互相喂食的昆虫。在互相喂食的过程中,可把毒药广为传布开去,如果作用快的毒药一下子把碰到毒药的白蚁毒死,就不能使毒药广为传布开来,效果反而不好。
最后陈世骧在会上宣布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会通过接受李始美为会员。
欢迎会是由昆虫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总会和北京分会联合举行的。


第1版()
专栏:社论

科学并不神秘
科学技术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物质生产,并不是什么深奥神秘、高不可攀的东西。大量的发明创造不是专家学者,而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在全国农具展览会的农产品加工馆里,有一部轻便灵巧的机器受到观众的称赞。这部机器既能刨薯丝、切薯片、磨薯粉、铡猪草,又能打稻、打麦、打高粱,摘花生。所以它的名字叫做八用机。发明这部精巧机器的,人们也许以为一定是个什么有学问的工程师或者机械专家。错了。这个发明家,是一个仅仅读过四年初级小学的普通青年农民,名叫曹文韬。去年8月,他在党的支持下用十五天的时间创制成功了这部机器。在这以前,他还创造了升水机、水田撒石灰器、吸压式抽水筒、两用耙、竹筒喷雾器、畜力揉茶机和水稻联合插秧机。
初小程度,应当算是没有多大学问的了。有人也正是因为自己“没有学问”,也就不敢往远处大处想,不敢指望要发明和创造什么。这样妄自菲薄,他们的创造力就慢慢地消失了。曹文韬这个青年农民不是这样。他对于知识和学问没有神秘观念。他需要什么,他就来学什么。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试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就这样,这个没有多大学问的青年农民现在成了具有相当科学知识的发明家。
在我们解放了的祖国,这样的例子是层出不穷,越来越多了。广东省新会县防治白蚂蚁的“土专家”李始美,是一个没有多大学问的农村青年,只上过初中一年,但是研究出来的防治方法的效果,已经超过了国际水平,比专门科学家们研究出来的方法还完善。这种不是单纯从书本、从实验室作研究,而是从边研究边实践来的科学方法,打破了学院式研究的迷信。现在他已经是昆虫学会的会员了。
陕西省醴泉县烽火农业社主任王保京,今年才二十七岁,对于科学技术并不认为是什么神秘深奥、高不可攀的东西。他想的是,既然都是人作的,为什么大学教授能做,同样是人,农民就无法学会呢?他亲眼看到农学院做试验实际操作的人,就是教授指导下的普通农民,更坚定了他的信心。就这样,他在三年里在培育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品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培养了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社员二十五人。现在,他已经是陕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
这些事例,可以看到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可以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科学并没有什么神秘,它是人人都可以学到和掌握到的。关键在于人们思想的解放。就是说,不要迷信;不要以为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或者得过什么学位的人才能搞科学,搞发明。所有我们的干部和群众都要像王保京一样地相信,自己是同那些“有学问”的人一模一样的,既不缺少手脚,更不缺少智慧。凡是别人经过劳动可以学到的,自己经过劳动也一定可以学到。如果自己比别人多花了力气,那就可以学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人们常说“能者多劳”,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劳者多能。”“劳”就是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就一定会有学问,会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就可能成为科学专家。
历史的事实证明,科学技术的发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的需要而出现,各门科学的产生,无一不是同社会实践和物质生产的需要密不可分的。历史上的中外重要发明家大多出于被压迫阶级,即是说,出于那些社会地位较低,年纪较轻,学问较少,条件较差,在开始时总是被人看不起,甚至受打击受折磨的那些人。在已经解放了的我们祖国,在万马奔腾地建设着社会主义的我国人民,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群众的发明创造者,这些事实,对于工人、农民、小知识分子和新老干部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鼓舞他们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奋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创造精神。在科学技术问题上破除了迷信,揭穿了神秘观点,人民的聪明才智就会像分裂了的原子核一样,发出无穷的力量,必然会涌现出更多群众发明创造者,我国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高潮就会很快到来。


第1版()
专栏:

农民的劳动创造丰富了农业科学
王保京被聘为科学研究员
本报讯 著名全国的农业劳动模范、陕西省醴泉县烽火农业社主任王保京,已经被聘请为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这是由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平15日在烽火农业社召开的社干部会上宣布的。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院务委员、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俞启葆、西北农学院副院长康迪等都到会祝贺王保京。
王保京今年二十七岁。他和他领导的烽火农业社,近年来在小麦、玉米和棉花等作物品种培育和科学耕作试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选育和培育出来的小麦、玉米和棉花等作物品种,达七、八种之多;正在试种的小麦品种有一百一十二种。另外,他们还在继续试验麦棉两熟和亩产五千五百斤粮食的耕作技术。今年春,王保京提出了要试验亩产五千五百斤,有些人不相信。他去西北农学院同教授们作了研究。回社后把一亩地翻了一尺五寸深,又上了三十大车粪,并且选了优良的玉米和红薯种子等。通过上述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全社已经培养了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社员二十五名。这些人一般都学会了各种作物的有性和无性杂交。由于他们积极学习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耕作方法,粮食作物的产量得到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已经达到二千三百多斤。全社的粮食总产量也比解放前提高了两倍。
王保京谦虚地接受了这个聘请。他在会上说:“我被聘请为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这是全社的光荣,是由于党的领导和科学研究机关的支持。今后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第1版()
专栏:

双行点播机的创造人——云南省泸西县木器社的王克书(左一)正在向参观者讲解点播机的构造。这种木制点播机因漏籽孔位不同,点种的位置形成交叉;播种、施肥可以一道进行,每天点种玉米十六亩,比旧式工具的效率高三倍。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第1版()
专栏: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继续举行
新华社21日讯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5月19日、20日、21日继续举行,讨论刘少奇同志关于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莫斯科会议的报告。


第1版()
专栏:

贺龙陈毅副总理宴请缅甸两院议长
新华社21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和陈毅今天晚间举行宴会,欢送缅甸联邦国会民族院议长萧恢塔和夫人、代表院议长波木昂和夫人以及他们的随行人员。
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出席了宴会。缅甸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吴巴茂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贵宾们今天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济深、陈叔通,委员高崇民和副秘书长刘贯一等陪同,参观了十三陵水库工地,游览了长城和颐和园。


第1版()
专栏:

赖若愚同志遗体火葬
新华社21日讯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赖若愚同志的遗体,已根据死者生前的遗嘱,于今天晚间火葬。
在火葬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政治局候补委员薄一波,书记处书记李雪峰,书记处候补书记刘澜涛,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刘长胜、朱学范、许之桢、陈少敏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负责人,曾到北京医院同赖若愚同志的遗体告别。
八时二十分,在朱学范、许之桢等人以及死者生前友好和家属的护送下,赖若愚同志的遗体由北京医院启运东郊火葬场,随即实行火葬。


第1版()
专栏:

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
电唁赖若愚同志
新华社21日讯 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团主席维克多·格里申今天打电报给中华全国总工会,吊唁赖若愚同志。电文如下:中华全国总工会亲爱的同志们: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我们的朋友赖若愚同志不幸逝世,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谨代表苏联的劳动人民和工会表示沉痛的吊唁并和你们一起哀悼。赖若愚为中国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事业,为在自己祖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的岗位上不倦地劳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发展国内工会运动的事业,用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事业。赖若愚同志以不倦的精力为加强世界和平的可靠堡垒——牢不可破的社会主义阵营而斗争,积极地加强世界和平。赖若愚同志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受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团委托。
主席维·格里申
1958年5月21日
于莫斯科


第1版()
专栏:

边检查 边整改 推动生产跃进
广东工业生产大检查全面开始
本报讯 据南方日报消息:中共广东省委自从发出关于在5月份组织对工业生产大检查的指示后,省组织的六个检查团先后出发,各地区党委也迅速抽调干部组织检查队伍,至5月10日前后大多数地、市、县已经行动起来,由书记、专员、县、市长及工业交通战线的领导干部出马挂帅。据八个专区七十二个市、县的初步统计,共抽调干部二千九百七十一人。其中广州、汕头、韶关、湛江、佛山五个省辖市共一千四百八十七人,仅广州即达一千一百八十九人。
各地区检查工作的组织,除分区分片包干外,部分地区又组织了基建、矿山检查组,个别的还设立乡、社办工业的专门小组,负责研究和推动乡、社办工业。
对于这次工业生产大检查的要求和做法,有些地区提得比较明确。例如,江门市委就提出要坚决依靠基层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做到“人人检查,人人想办法,人人献计策”。边检查边整改,紧紧抓住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迅速开展技术革新运动。通过检查,继续克服领导的右倾保守思想,促进生产大跃进。汕头专区还提出结合生产大检查准备组织支援农业机械化的宣传运动和发动群众报矿献技术、献卖器材。
广州市工业、手工业、交通以及基建各系统的基层单位红五月生产跃进大检查的工作已普遍开始。市委有委员以上干部十人,局、处级干部五十多人参加这次检查工作。通过这次生产大检查,已初步取得了效果。如南区的工厂和手工业社原来有很多单位对完成下半年计划信心不足,经过大检查,初步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已经有85%的单位有了信心。中、北、南区根据检查出来的问题,还组织了全区性的生产协作会议,使检查、整改和大跃进结合起来。北区和南区通过检查还分别在10日、13日召开全区性的协作交流大会,运用大鸣大放的方法,以大字报、图表、实物展览等形式,提出本单位能支援什么和要求支援什么,表示要相互支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