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天不下雨不靠天 有水丰收万万年
  来宾从前全县情况是:有女莫嫁来宾郎 挑水好比上天堂 有件衣服无处洗 饮水如同喝药汤
  来宾现在不少地方是:西山有水库 东山有水塘 水从高处走 遍地稻花香
中共广西僮族自治区来宾县委第一书记 张文卿
有田没有水 十种九不收
产量年年低 生活常常苦
来宾县是广西僮族自治区一个十年九旱、十种九歉的地方。全县四十一万多人口,僮族占70%多。耕地一百三十一万亩,可耕荒地约一百七十万亩。解放前十三万亩水田中,保收田只有五万亩左右。一年中间降雨量很不平衡,“春季有云不下雨,夏季倾盆发山洪,秋季雨水贵似金,冬季晴朗少见云。”不但是田地无水灌溉,而且约有40%的村屯人畜饮水都发生极大的困难。这些村庄一般是一水四用:早洗脸,晚冲凉(洗澡),洗了衣服喂牛羊。就是有水的地方也是:“担水煮粥三分浆,白衫变成黄衣裳。”所以,邻县的群众就说:“有女莫嫁来宾郎,挑水好比上天堂,有件衣服无处洗,饮水如同喝药汤。”加以土质贫瘠,田地产量很低。在风调雨顺的1952年,粮食每亩产量仅有一百四十六斤;1956年实现了合作化,每亩产量也只有二百三十八斤。解放前的产量更低,群众生活很苦,一般的是:“早艾叶(野菜),午稀饭,晚上还是照月亮(形容稀饭太稀,可以从饭碗里见到月亮)。”那时,群众以“四靠”维持生活:一靠天下雨,二靠打柴烧炭,三靠打长工,四靠外逃谋生。山林都砍的光光的,所以造成:五天无雨田干裂,半月无雨就成灾,大雨处处发洪水,雨停山干田也干。由于群众生活苦,饮水又那样的不干净,来宾县便成了病魔的温床,像疟疾、痢疾、腹泻、麻疹等疾病,年年流行,严重地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群众对来宾这幅困境悲叹着:“旱灾害人几孤凄,重重病苦有谁知?眼泪流穿三层垫,床底挖塘养得鱼(指流泪太多的意思)。”解放以后,经过土地改革和采取发展生产的各项措施,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是贫困的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群众还有“三靠”:一靠政府调粮供应,二靠政府发救济款,三靠向银行贷款。
来宾县是不是一个真正贫瘠不堪的地方呢?肯定的回答:不是的,来宾是块好地方。这里地处亚热带,四季无霜或少霜(寒潮强烈时也出现极短时间的霜冻),每年平均的降雨量在一千三百公厘左右,有水的话,一年可以两熟或三熟,这能说是块坏地方吗?来宾县的穷根子,就是缺水灌田。根治旱灾,来宾就会同祖国其他地方一样,是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的地方了。修水利,治旱灾,造山林,保水土,这是治疗来宾县“穷病”的万灵药方。
全县苦战四个月 水库水塘遍四方
 春旱虽久也不怕 从此不再求龙王
1956年实现了合作化,群众再不是以前的“四靠”了,而是:“靠共产党的领导,鼓起干劲;靠兴修水利,战胜干旱;靠合作社,搞好集体生产。”这一年,大抓了一下兴修水利。水利修起来的地方,面貌就改观了。但是,在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吹起了一股小台风,说什么“冒进了”,“主观了”,“只抓集体,不顾个体了”,“不顾社员家庭副业了”,“修水利太辛苦了”。当时,这股风很硬,我们顶住了一些,没有完全顶住,使工作受了些影响,1957年兴修的水利就比1956年减少了。究竟是1956年的“主观”好,还是1957年的反“主观”好?是修了水利改善面貌好,还是不修水利闹个人副业好?两年活生生的事实对比,使群众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恍然大悟。经过传达党中央三中全会的精神,又经过1956年和1957年对比算账,开展大辩论,1957年冬到1958年春,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向自然进军、消灭旱灾的大战斗。全县投入前线作战的有十五万多人,占总劳力的80%。四个月苦战的结果,兴修的大小水利可灌溉七十八万多亩,超过解放前几千年来所修水利的十四倍,超过解放八年来所修水利总和的二倍多。共用了一千四百四十多万个劳动日(支援工地运送粮食、柴草、石灰、洋灰、钢筋和其他各项资材所需劳动未统计在内),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了九十个工作日。共做了一千一百八十多万土方和一百五十六万多石方,平均每个劳动力完成了八十三点五土石方。水库坝首最高的十八点五公尺,水库坝首最长的达九百七十四公尺,库容最大的可容纳一点四亿立方水,穿山隧道最长的四百八十公尺。为了修水利,搬移了三十四个自然村,新建住宅六千二百二十三处。拦了二十八条河,强迫河水改道;堵了一百四十九处山塘,把山水蓄起来;修了一百七十七处水库,硬把天水储起来;挖出三百六十多处地下水,叫水从地下流出来。今年从春季到立夏没有下过雨,红水河在来宾境内的三十六条大小支流,干了二十八条。虽然遇到历来少有的春旱,但是,由于修了水利,发动群众抗旱抢插,到4月底,我们仍然插上早稻二十五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群众说:“从前天旱求龙王,求来求去禾更黄;如今修了大水库,水满田垌谷满仓。”现在,“来宾县”在旱灾档案簿子里开始消号,面貌初步改观了。为了根治旱灾,我们还必须再接再厉,战斗到底,不彻底消灭旱灾,决不罢休。
不靠天来不靠钱 也不全靠技术员
  依靠群众积极性 修好水利并不难
组织去冬今春兴修水利的大战役,首先是向右倾保守思想,展开了不调和的大辩论。兴修水利,战胜干旱,改造自然,向八百斤进军——口头上人人同意,个个赞成;实际行动起来,每个人的思想并不都是十分通的,群众是如此,干部也是如此。在开始动员兴修水利的时候,全县十五个区委书记中,就有六人对修水利劲头不大,认为“无水可修”。他们的“理由”是:来宾山秃河深,地层复杂,既无水源,又会漏水,只好靠天等雨。有七人明通暗不通,他们也有“理由”:好修的水利早已修完了,现在修的全是硬骨头,认为没有钱,没有技术员不行。他们说:“不靠天,要靠钱;不但靠领导,还靠技术员;一无钱,二无员(技术干部),想修水利难上难。”这是“见物不见人”的唯条件论。只有两个人是“水利迷”,思想对头,干劲十足。水利干部的右倾保守思想更为严重。大湾区群众计划修九处水库,他们只批准修两处,还说:“多修就是冒进。”北洛水库,群众已经破土动工,水利科说:“你们修好了不得表扬,修坏了要追查责任。”从右倾保守思想的表现来看,上面比下面严重,干部比群众严重,内行(水利技术干部)比外行严重。
县委采用组织大辩论和到现场参观的办法,自上而下,从干部到群众,解决思想问题,鼓起干劲。经过组织参观水利修得好的大湾区和古昔区并进行辩论,群众得出的结论是:有山必有水,没有地上水,必有地下水(来宾县把地下水叫作涧水);没有现成水,可以积天水;近处没有水,远处一定可以找到水。全县有三十六条河水可以利用,地下涧水也很丰富,在今春抗旱抢插中,不到一个月,就找到地下水三百六十多处,可灌溉七万多亩。可以修筑山塘水库的地方就更多了。那种认为“无水可修”的悲观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把河水拦起来 把涧水挖出来
 把天水积起来 把山水蓄起来
经过大辩论,群众提出的豪语是:把河水拦起来,把涧水挖出来,把天水积起来,把山水蓄起来。解决了有水利可修的思想以后,又进一步解决对贯彻执行“社办公助,依靠群众,多快好省”兴修水利方针的思想问题。通过算旱灾损失账,修水利增产账,诉旱灾的苦,启发群众,提高认识。大湾区一位八十岁老人说:“过去痛苦深又深,逃荒卖仔谁关心,毛主席号召修水利,共产党领导挖穷根。”接着,又算修水利到底那里需用钱,要花多少钱?大家算来算去,需要花钱购买的只不过是少量的洋灰和钢筋,其余如土方、石方、石灰、车子、簸箕等等,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过去修水利一亩要花二十多元,那时什么都要花钱买,现在如果还和过去一样,十年也消灭不了旱灾。因此,我们提出:工具自己带,石灰自己烧,料石自己打,土方自己挑,资金自己筹,技术自己学。我们采取了上述“六自”办法,所修水利每亩平均还用不到一元二角钱。思想解放了,框子打掉了,兴修水利的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群众在修水利的誓师大会上提出:“靠我们的合作社,靠我们的两只手,在毛主席领导下,硬要河水改道,强迫高山低头,天不下雨不靠天,修好水利丰收万万年。”
想尽一切办法 挖掘一切潜力 发动一切人力 运用一切物力 利用一切财力 向旱灾发动总体战
指挥兴修水利这个大战役,我们号召:全民总动员,领导带头干,敢想敢做,说到做到。我们动员全体干部和广大群众,想尽一切办法,挖掘一切潜力,发动一切人力,运用一切物力,利用一切财力,拦河,堵川,挖塘,筑库,开渠,引水,改造大自然,向旱灾发动总体战。各级领导干部,和老农一起,背着干粮,爬山越岭,带头踏山寻水源。本乡找不到去外乡找,本县找不到去外县找。如三利水库就是从贵县找到水源的。三联乡党委书记毛寿高同志,决心解决该乡三千亩水利,带了六名勇士,没有米吃,背上红薯干,在一个石洞里,钻了六天六夜,从二十多里远处,终于找到了水口(水源)。群众歌颂他,“万众夸奖毛寿高,社会主义逞英豪,革命雄心高万丈,功劳簿上加功劳”。凌沦乡乡长刘耀华同志,为修水利往返家门十三次,均过其门而不入,人们称为“活禹王”。不少县、区、乡干部被群众称为“水利迷”。那里旱的最厉害,干部就到那里去,亲自帮助想办法,出主意。所以,群众说“共产党员不怕难,见到河流帮助拦,天旱不再求神雨,连雨不怕洪水淹”。为了指挥好这个战役,各级书记亲临前线,担任工地指挥长或党委书记。领导干部住在工地,电话机搬去工地,办公室移往工地,水利工地实际上是前线指挥所。他们一面指挥,一面参加劳动,亲手试土方、石方、挖方、填方等工作程序,亲手试验各种工具,总结群众创造,领导动手试验,成功了马上现场参观,辩论推广。在行动中地委总结了工具、工作方法等提高劳动效率的十四项改革,我们又发展为三十二项改革,如改挖土为牛犁土,改挑土为滑车运土,改回家吃饭为工地吃饭……等,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有的一项改革可提高效率十几倍之多。春节到了,水利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各级书记、县长、乡长和机关干部都在工地上和群众一起欢度春节,不下火线,群众不但没有怨言,春节期间水利工地还比平时多出工三万多人。
山穷水穷志不穷 改造自然逞英雄 除旱治涝胜大禹 移山填土赛愚公
处处干部带头,碰到思想障碍就大辩论,遇到困难就开诸葛亮会,好经验现场会议、参观推广,英雄人物及时表扬,干劲持续四个月,情绪始终饱满。不但农业社员上工地,城镇居民上工地,学校师生也上工地劳动和慰问,党、政、军、民、财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不仅从部门工作支援工地,而且自动提出支援土方工程,表示在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中尽自己的心意。甚至相面的、算卦的也跑去工地搞土方了。在庆祝水利基本完工的大会上,群众欢欣鼓舞地唱道:“山穷水穷志不穷,改造自然逞英雄,除旱治涝胜大禹,移山填土赛愚公。”不少地方已经出现“西山有水库,东山有水塘,水从高处走,遍地稻花香”的新面貌了。


第4版()
专栏:

  妥善处理义务兵退伍工作
  国务院发布暂行规定
新华社19日讯 根据1954年11月国务院的决定试行征集的第一批义务兵,从今年开始已经陆续退伍还乡。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今后每年都将有一定数量的义务兵退伍。为了妥善地处理义务兵退伍以后的各项工作,国务院在5月3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规定中强调指出,义务兵在服现役期间,经过部队的培养与锻炼,政治思想觉悟一般都有所提高,而且基本上都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他们是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批可贵力量,军队和地方国家机关对于他们在退伍离开军队的时候和退伍以后的有关问题,必须予以妥善处理。
国务院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中,除了要求部队对于退伍的义务兵应当按照国防部的规定办理一切手续和发给一切应发物资和足够到家的路费、伙食费等,给予物质保证以外,还要求部队在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时候,应当对他们组织集训,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劳动生产、参加民兵组织、服预备役、遵守政府法令以及农业发展纲要等方面的教育,并勉励他们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义务兵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工作或者学习岗位上应征入伍的,退伍以后,原来的生产、工作或者学习单位一般都还需要他们;而他们也便于在自己原来所熟悉的生产、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暂行规定中确定,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在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时候,应当本着从那里来回那里去的原则进行处理。即:入伍时原是家居农村或者城市郊区的农民,退伍后都应当回到原居住地区参加农业生产;入伍时原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的正式职员或者工人,退伍后要求工作的,原工作单位应当在两个月内安排他们的工作;入伍时原是学校(包括中等技术学校)未毕业的学生,退伍后要求继续学习而本人又符合学习条件的,原学校应当在他们退伍后的下一学期开始时准予复学。
对于入伍时家居城市没有固定职业,或者原来的职业已不适合国家需要的,暂行规定中确定:各级劳动部门在他们退伍以后应当予以就业登记,并在与一般群众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就业的便利,或者由当地人民委员会帮助他们参加农业生产或者其他劳动生产。对于退伍义务兵中的专门技术兵,各地劳动部门应当根据本地需要技术人员的情况予以优先就业。对暂时不能安排就业的技术人员,应当动员他们参加农业生产或者其他劳动生产,待以后需要技术人员的时候再优先录用他们。
暂行规定中要求,退伍的义务兵到达居住地区的时候,县、市人民委员会应当组织欢迎,向他们介绍当地情况,关心他们的进步,向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暂行规定中对于在服现役期间患得麻疯病、精神病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的义务兵,退伍以后的收容、治疗以及在这方面所需要的经费开支,都作了明确规定。
暂行规定中要求义务兵在退伍以后,应当持部队发给的兵役证和兵役登记表到居住地区的县、市兵役机关办理兵役登记,继续服预备役;并且号召他们退伍以后遵守政府法令,团结乡社干部,联系人民群众,树立爱国爱社、热爱劳动和勤俭持家的观念,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4版()
专栏:

  做好义务兵的退伍工作
  本报评论员
今天报道的国务院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是有关贯彻执行兵役法的一件大事,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的注意。根据1954年11月国务院的决定,按照义务兵役制的原则试行征集补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批义务兵,现在已经陆续退伍还乡。今后每年都将有一批义务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服役期限的规定退伍。因此,对于义务兵的退伍工作必须妥善地加以处理。
义务兵在入伍以前,一般都是我国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生产战线上的骨干。他们在服现役期间,经过部队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因此,他们退伍以后,同过去的复员军人一样,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依靠力量。同时,退伍的义务兵一般的又都编入了第一类预备役,他们又是我国国防上的后备力量。做好义务兵退伍以后的各项工作和征集青年入伍,是我国兵役制度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关系着义务兵役制的顺利推行,而且也关系着国防力量的建设,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
义务兵大部分是从劳动生产岗位特别是从农业生产岗位上应征入伍的,一小部分是从工作岗位上和学校中应征入伍的。在他们服现役期满以后,都还是年富力壮的青年,一般的仍应回到原来的生产、工作或者学习岗位上去。因此,国务院在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中确定:义务兵退伍后,“应本着从那里来回到那里去的原则进行处理。”这就是:入伍时,原是家居农村或者城市郊区的农民,退伍后都应当回到原居住地的乡、社参加农业生产;入伍时原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的正式职员或者工人,退伍后要求工作的,原单位应在两个月内安排他们的工作,入伍时原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退伍后要求继续学习而本人又符合学习条件的,原学校应当准予复学。这个处理原则是正确的,它既有利于我国当前建设事业的需要,又符合广大义务兵的愿望。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义务兵退伍回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问题,按照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三十七条的要求,退伍的义务兵应该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力量。所有的退伍士兵都必须了解这一点,坚定地树立起热爱农业劳动的观念。社会主义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坚定不移的方针。但是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农业的密切配合,农业必须以足够的粮食和原料供应工业发展的需要。从这些意义上讲,没有农业便没有工业,农业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工业就不可能有单独强大的发展。因此,党中央提出了要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要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因此,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既有现代工业又有现代农业的社会主义强国。目前我国正在开展一个建设高潮和生产大跃进,广大的城乡人民正在各个生产战线上鼓足革命干劲,不分昼夜地、忘我地劳动着。农村中每天都有亿万的农民向农业生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也在接连不断地突破生产计划指标。从农村来的义务兵退伍以后应当立即投入农业生产高潮里去,同全国人民一道艰苦奋斗,克勤克俭,为发展农业生产,为彻底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一切轻视农业生产,认为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前途或者不愿回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思想是不对的,应当改变。至于义务兵因为在服现役期间过惯了部队的集体生活,退伍以后,对原来的生活已不习惯,在安排自己的生产、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一些具体困难,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克服的。当地政府和合作社也会尽量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困难;不过退伍的义务兵不能因此依赖政府和合作社,事事要政府和合作社来解决,应当发扬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勤劳、勇敢和节俭的精神来克服一切困难,要成为当地勤俭节约的模范。退伍的义务兵还应当积极参加地方的民兵组织,保卫生产建设,与一切破坏生产的坏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当然,退伍的义务兵回到农村、城市以后,当地的党、政领导机关,应该对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予以足够的关心和适当的安排,并督促所属民政部门和兵役部门认真负责地做好有关的具体工作。退伍义务兵有一部分技术兵,对于这一部分人员,各级劳动部门应当切实地根据当地用人情况予以优先就业;凡是暂时不能安排就业的,应当参加农业生产或者其他劳动生产,以后需用技术人员时再优先录用他们。退伍的义务兵当中还有少数人员在入伍前没有固定职业或者原来的职业已经不适合国家需要,而不能从事原来的职业。对于这一部分人员退伍以后的生产或者工作,也应当根据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加以解决。对于极少数在服现役期间患有严重慢性病的退伍义务兵,退伍以后的疾病治疗等问题,在暂行规定中,都本着负责的精神规定了适当的解决办法。
各部队每年在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时候,应当切实按照国务院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认真地对他们做好离队前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他们退伍以后继续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热爱劳动,遵守政府法令,团结乡、社干部,联系人民群众,为争取作一个模范的退伍军人而奋斗。各级人民政府在退伍义务兵到达地方的时候,应当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因为他们离开生产、工作时间较长,县、市的负责同志应当向他们介绍当地生产、工作和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参加生产和学习。回农村的退伍义务兵到家以后,各乡人民委员会和农业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应当很快地对他们做好生产上的安排,帮助他们熟悉农业生产情况,学习生产技术,尽量给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上的便利。今年退伍的义务兵已经绝大部分回乡,各级民政部门和兵役部门,应当结合当前的中心工作对于所属地区处理义务兵的退伍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加强他们的政治思想教育,关心他们的进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全面大跃进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4版()
专栏:

  朝鲜代表团到达哈尔滨
新华社哈尔滨19日电 以许贞琡团长、金天海副团长为首的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在我国内务部副部长王一夫陪同下今晚六时二十分来到哈尔滨。和代表团同来的还有朝鲜驻长春领事馆代理馆务李德基和沈阳朝鲜战灾孤儿教育处副处长金龙岩。
贵宾们由王一夫陪同走下火车后,受到了黑龙江省副省长于天放、王清正,中共黑龙江省委秘书长李剑白,哈尔滨市副市长王化成,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林肖硖、郑依平,驻哈尔滨部队政治委员谢有法中将等四百多人的热烈欢迎。在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实习的齐齐哈尔中等学院的一百三十名朝鲜战灾孤儿也到车站迎接来自自己祖国的亲人。
晚上,黑龙江省副省长于天放、王清正等人陪同贵宾共进晚餐。
新华社吉林19日电 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在今天上午乘车离开吉林市,前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访问。内务部副部长王一夫陪同前往。同车前往的还有朝鲜驻长春领事馆负责人李德基。
到车站欢送贵宾的有: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周介文,吉林市市长张文海,中共吉林市委书记李守善,驻吉林部队负责人谢正荣少将和朝鲜战灾孤儿等共两千多人。


第4版()
专栏:

  苏联派飞机炸开冰坝
  内蒙古一批居民脱险
新华社海拉尔18日电 被洪水围困多日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旗奇乾乡八百多各族居民,经过苏联飞机援救,已经脱险。居民们正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
5月初,我国靠近苏联边境的额尔古纳河解冻开河,巨大的冰块堵塞了河道,致河水暴涨成灾。沿河奇乾乡的乌启罗夫、吉拉林、南芦沟、达木苏等屯被洪水淹没,八百多居民被围困在深达二、三公尺的洪水中,情况万分紧急。苏联哈巴罗夫斯科军区得到这个消息后,便在4日派飞机轰炸额尔古纳河上堆积成山的冰坝,经过三、四天的轰炸,将坚硬的冰块炸开,洪水才退落下去。
在1956和1957年的这个时候,苏联也曾主动地派来飞机轰炸额尔古纳河的冰坝,使沿河居民免遭水患。


第4版()
专栏:

  五十多万义务兵退伍回乡
群众赞扬他们说:当兵三年,能文又能武,能说又能干
新华社19日讯 根据兵役法首批应征入伍的义务兵,今年有五十多万人已经在解放军中服现役期满,退伍回乡,走上生产建设岗位。
各地政府和人民热烈地欢迎这批光荣退伍的战士。及时地为他们安置了生活和工作,从多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许多地区对一些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和技术专长的退伍战士,也都根据当地生产和工作上的需要,作了“人尽其才”的合理安排。各地的党政负责人还亲自向退伍战士们介绍了当地三年来各项生产建设的情况,勉励他们安心生产,积极工作,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回到各地的退伍义务兵们,都满怀着建设祖国的热情,愉快地走上生产劳动或工作、学习岗位。他们一致表示:鼓足干劲,跃进当先锋,争取做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许多人在回到家乡后,马上参加了生产劳动。回到河北省魏县一区的八十五名退伍战士,在当天就和农民一道下地生产。回到广西省武鸣县城厢镇的七名退伍战士,第二天就参加了兴修水利的工程,并且在劳动中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同时,回到各地的退伍义务兵,也都立即参加了基层民兵组织,成为当地预备役训练中的骨干力量和很好的教师。
目前,这批退伍的义务兵已经有很多人被当地群众选为干部和人民代表。河南省伊阳县陶营乡三十三个退伍战士,有十人当了农业社的生产队长,十四人当了会计,六人当了社干部,一人当选为共青团支部书记。河北省通县专区的退伍战士中,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被选为基层干部。许多群众都热烈地赞扬说,解放军真是个大学校,当三年兵能文能武,能说能干,把青年人一个个培养成了英雄好汉!
在今年这批义务兵退伍的同时,也还有少部分已经服现役期满的义务兵,在服从国家和部队需要的条件下,被批准留队超期服役。


第4版()
专栏:

义务兵郑瑞海今年2月服役期满回到北京郊区红星农业社。担任了农业社家畜防疫组组长。
郑瑞海服役期间在部队兽医所当饲养员,曾被评为一级饲养技术能手,并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图为郑瑞海(中)和防疫员顿广林、于素珍在给猪治疥癣。本报记者 楚英摄


第4版()
专栏:

周总理参观罗马尼亚经济展览会
新华社19日讯 周恩来总理今天晚间参观了罗马尼亚经济展览会。
周恩来总理详细参观了展览会展出的机器制造业、轻工业、石油、化学、塑料、食品等工业的产品,并为展览会题词,庆贺罗马尼亚经济展览会的展出。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鲁登科和正在中国访问的罗马尼亚政府代表团团员等今天陪同参观。


第4版()
专栏:

日本时事通讯社造谣为岸信介帮腔
  上海特种工艺品公司负责人严加驳斥
新华社上海19日电 日本时事通讯社15日从大阪报道,日本东洋人造丝公司对于所谓星期三接到上海一家中国公司的电报,要求立即将订购的五千磅人造丝运往中国一事“大惑不解”,认为中国“违反了已发出的停止贸易的一系列的正式通知”,并且把这件事故意说成是由于“特种人造丝在欧洲找不到供应”的缘故。新华社记者特为此事走访购买日本人造丝的上海特种工艺品公司,这个公司的负责人说:日本的上述报道,纯系有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是别有用心的。他说,上海特种工艺品公司和全国工商界一样,对于岸信介政府纵容暴徒污辱中国国旗的行为万分愤慨,在岸信介破坏了中日贸易以后,坚决地停止了对日本的贸易。
他特别指出,所谓人造丝问题,是在岸信介破坏了中日贸易以后履行在我方通知日商停止继续开证前已经开出的信用证问题。他说,今年4月15日上海特种工艺品公司向日本CHORI公司开出购买三千磅人造丝的信用证。5月9日由于岸信介政府破坏了第四次中日贸易协定,又纵容暴徒在长崎污辱我国国旗,中日两国间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贸易的条件遭到破坏,因此不得不通知有关日商。除了已开出的信用证外,停止一切业务往来。5月14日上海特种工艺品公司在答复日本CHORI公司来电时即按照5月9日通知日商的原则,同意这批已开证的人造丝仍可继续执行。因此根本不存在什么“例外处理”问题,更不像日本时事通讯社所恶意喧嚷的“在欧洲找不到供应”的问题。这家日本通讯社这样煞费苦心地捏造事实,颠倒黑白,其真实用意无非是为了给岸信介的所谓中国非同日本做生意不可的无耻谰言制造借口,以蒙蔽视听,欺骗日本人民。
这位负责人强调指出,岸信介不改变敌视中国人民的态度,中日贸易就无法恢复。他还说,如果因此而使中日贸易继续中断下去,绝不会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任何影响,日本政府追随美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禁运”,我国不是同样胜利地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吗?何况像人造丝这样的商品,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既不起丝毫决定性的作用,又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随处买到,同时在我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不会经过多久时间,国内也可以大批生产。日本时事通讯社选择人造丝做文章,是枉费心机的。


第4版()
专栏:

前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
  爱德华博士的部分骨灰洒入黄河
新华社讯 前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全印和平理事会副主席爱德华博士的一半骨灰,根据死者生前的遗嘱,17日早晨在潼关县城的东门外洒入黄河。中印友好协会17日已打电报把这件事通知印中友好协会,并转告爱德华博士的家属。
17日晨七时,迎着初升的太阳,爱德华博士的生前友好李得奇医生捧着骨灰罐,在潼关县党政负责人护送下,面向东方,肃穆地将死者的骨灰洒入黄河,骨灰立即顺流而下。
早在1938年的抗日战争期间,爱德华博士曾率领印度抗日援华医疗队到延安和晋东南前线工作。去年爱德华博士重访中国时,不幸在12月1日病逝北京。博士生前曾留下遗嘱,要把他的一半骨灰按照印度风俗洒在恒河和朱木拿河的汇合处,另一半洒在他工作过的中国土地上的一条河流中,以永远纪念印中两国人民的友谊。
爱德华博士的骨灰5月15日由北京启运前往潼关时,中印友好协会会长丁西林、副会长陈翰笙,印度驻华临时代办辛格,以及卫生部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的负责工作人员,曾到北京车站同死者的骨灰告别。
为了永久纪念爱德华博士对中国人民的功迹和友谊,中印友好协会决定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内的前印度援华医疗队队员柯迪华墓旁,立爱德华博士纪念碑。


第4版()
专栏:

保加利亚高等美术学院副院长到京
新华社18日讯 根据中保文化合作协定1958年执行计划前来我国访问的保加利亚巴甫洛维奇高等美术学院副院长德拉干·尼科洛夫·洛占斯基,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前往机场迎接的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吴作人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