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树立先进旗帜 总结先进经验
  安徽进行除四害大检查
边检查、边解决问题,推动落后赶先进
本报讯 记者李祥仁报道:安徽省最近对除四害讲卫生运动进行第一次全省性的大检查和初步评比。通过检查评比,在全省范围内树立了先进旗帜,总结了群众创造的大量先进经验,及时解决了各种问题,对全省进一步开展除四害讲卫生运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安徽省这次对全省除四害讲卫生运动检查评比工作的规模很大,参加检查评比的有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桂林栖、安徽省副省长陆学斌等共一百多人。检查的范围很广泛,也比较深入。七个检查组从4月7日到22日,共检查五个专区、八个市、二十八个县、二十六个乡、四十个镇、四十六个农业社、七十二个居民委员会、一百四十六个机关、五十二个学校、四十四个工厂、四十六个卫生医疗机构、二十七个旅社和七十六个其他基层单位。在检查评比过程中,听取了各专区、市的汇报,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小组酝酿、大组汇报,评比了先进单位,总结和交流了经验。根据1958年安徽省除四害讲卫生评比条件和奖励试行办法,这次检查评出的先进地区有阜阳专区、蚌埠专区、蚌埠市、马鞍山市,界首、萧县、舒城、和县、屯溪、铜陵等十三个县市。如被评为先进地区的阜阳专区,全专区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出马,大力发动了群众,经过两个月的苦战,仅消灭鼠雀就达六千九百多万只,按全专区人口平均每人捕鼠雀九只多。全专区新建了公共厕所十八万多个,平均每三十八人就有一个公共厕所。从城镇到农村都修建了鱼脊式的卫生大道,栽上了树木,家家户户都粉刷了墙壁,家具都经过了大搬家,大洗刷,农民都开始养成了常洗澡、常洗衣服和刷牙等卫生习惯,出现了室内室外到处干干净净的新气象。被评为先进单位的蚌埠联合肉类加工厂,由于全厂职工的努力,做到了无蝇无蛆,并经常保持了清洁。界首县杨小寨村,除四害讲卫生六年如一日,现在已成为除四害讲卫生的旗帜。
这次检查评比,由于采用了边检查、边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一些落后地区和单位起了推动作用,对各地提出的具体困难及时给予解决。如安庆市在发动群众大干除四害讲卫生工作比其余几个市做的较迟,在检查中发现了一些落后单位和死角,检查组及时向安庆市领导机关提出了意见,这个市的领导上立即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突击周,并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落后单位和死角。检查组发现羽毛加工业、杂骨收购站、皮革厂等容易孳生蚊蝇的场所,由于技术指导跟不上,没有彻底解决防止蚊蝇的孳生问题,检查组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请当地卫生部门进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这次大检查中认真总结推广了群众创造的大量的先进经验。如六安、芜湖专区通过拆陈墙换新墙,一次灭绝墙洞里大小老鼠的经验;寿县用灯光灭鼠法消灭田鼠的经验;舒城等地用闹羊花、泽漆、马蓼草、臭菖蒲、枸?果、博落回、醉鱼草、马醉木、藜芦、木藜芦等有毒性的野生植物灭蛆的经验;巢县花大门农业社在稻田里养鱼消灭孑孓的经验;合肥、芜湖市等地用网兜捕蚊虫的经验;阜阳县阜光一社公共厕所用土自来水冲刷粪便的经验等。这些经验大都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歼灭“四害”,密切结合生产而又一举几得的特点。如阜阳县苏集区对麻雀大围歼的经验,经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同志在蚌埠会议和淮南县委书记会议上介绍,到4月初,全省已有五个市和四十个县运用了这一战术。开始是一个区、一个县或一个市,后来发展到几个县市,以至全专区联合作战。由于普遍推广了这一经验,至4月20日,全省已共消灭麻雀一亿二千二百二十七万多只。在消灭老鼠方面,由于推广了各种先进经验和使用了各种工具,全省到4月20日,已消灭一亿九千六百二十六万多只老鼠。合肥等市用网兜捕蚊虫,一个人一个傍晚能捕捉飞蚊虫三千多只。巢县花大门农业社在稻田养鱼消灭孑孓,每亩稻田可产鱼一百六十斤到四百八十斤,收益相当于四百斤到一千二百斤稻谷,鱼在田中吃掉杂草,减少了肥料的损耗,同时鱼粪也很肥,鱼在田里吃孑孓和二化螟等害虫,不但对除四害有利,而且也减少了水稻病害。
安徽省除四害总指挥部根据这次检查的情况和运动进展特点,对当前除四害讲卫生的工作作了进一步的部署。


第7版()
专栏:

  克服自满思想彻底消灭四害
河北爱国卫生委员会号召全省人民乘胜追击
本报讯 河北省广大人民在除四害讲卫生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基础上,正乘胜前进,为彻底消灭四害,改变整个城乡的卫生面貌和扑灭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疾病而斗争。
自去冬以来,河北全省人民在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中,获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经消灭老鼠六千七百二十八万多只,麻雀八千九百三十多万只,挖蝇蛹二百五十九万多斤,用“666”烟熏三次到五次的窖洞等越冬蚊蝇的栖息场所达二千三百多万间(处),清除垃圾积肥一亿五千四百九十多万吨,还普遍地整修了厕所、猪圈、填垫清理了许多池塘、坑沟。各地已普遍地实行家具大搬家,使污物大翻身,粉刷了室内外墙壁,不少乡村和城镇还栽树种花,美化环境。
但是,从河北全省范围来说,各县市运动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如有些农村的群众在挖旧土换新土的过程中,没有把蝇蛹拣净砸死;有的猪圈、厕所和磨道改造的不够彻底,还存在蚊蝇的孳生条件。有些地方在初步获得胜利以后,没有及时提出新的任务,放松了对四害的斗争,影响了运动的继续前进。
为了彻底除尽四害,推动运动前进再前进。最近,河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特向全省发出指示,强调指出除四害虽初步告捷,但距彻底消灭四害还有一段艰苦的路程,因此号召全省人民继续乘胜追击。
在消灭疾病方面,把当地流行的黑热病、疟疾、性病、麻风病、甲状腺肿等疾病,以及在工业生产中所存在的职业病,都列为各市县当前运动的主要任务,发动广大人民,并统一调配医疗力量,向疾病大进军。


第7版()
专栏:

草原城市巴彦浩特市在爱国卫生月里,面貌焕然一新,每条街道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巴彦浩特市东关街十三组妇女正在打扫街道。
新华社记者 阿尔泰、袁汝逊摄


第7版()
专栏:

  用毛主席学说作指导思想
  武汉成立哲学社会科学各学会
新华社武汉18日电 武汉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界在中共湖北省委组织下,一个月来分别成立了哲学学会、政治法律学会、历史学会、经济学会、教育学会和语言学会。已有一千多个研究人员、大专学校教授、讲师和有实际工作经验并爱好科学研究的机关工作人员分别参加了这些组织。
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李达在哲学学会成立大会上谈到成立这些组织的目的是:培植和壮大武汉地区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队伍,各学会的研究工作都特别强调运用毛主席关于两类矛盾学说,运用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把湖北省的生产和各项工作中出现的经验和问题,能解释清楚,加以总结,提高到理论高度,从而推动实际工作和生产。
各学会已分别作出一年和五年工作纲要,根据厚今薄古的精神订出了研究题目,积极从事学术研究活动。如哲学学会订出“红安、麻城试验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十九个题目。各学会还将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学术讨论会、座谈会、报告会。


第7版()
专栏:

  思想大解放 工人学哲学
上海求新造船厂修造车间职工成立哲学小组
本报讯 据上海解放日报报道:9日晚,在上海求新造船厂一个车间办公室里,一群职工在精心地阅读毛主席的光辉著作——“矛盾论”,这是这个厂的修造车间职工自动组织起来的一个哲学小组。
这个学习小组是在反右派斗争以后成立的。在反右派斗争期间,修造车间有个右派分子滥用哲学上的名词术语攻击党的政策,当时职工们为了和右派分子斗争,引起学习哲学的愿望。3月中旬,就自动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推选车间党支部书记做小组长。参加学习的十二个人中,有工人、职员、学徒,还有车间主任。每周一三五晚上,利用厂里文化学习时间集中学习。
一开始,他们就学习了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章——“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学习这一章时,他们不但从理论上搞清了两类社会矛盾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处理方法,并且联系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如在生产大跃进的高潮中,原材料的供应跟不上生产的需要,有些工人就有怨言:又要大跃进,又缺乏原材料,要我们怎样大跃进?哲学小组马上讨论:我们车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解决?当大家明确了原材料供应跟不上,是生产大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就主动节约原材料。
这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般是初中文化程度,有些人在解放初还是文盲或半文盲。两个多月来,他们采取互教互学的形式,并结合旁听厂内的社会主义教育课程讲座,进行讨论,始终坚持学习。特别当他们能运用所学的一点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学习哲学的兴趣更浓。现在,这个小组决定,今年内要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还要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第7版()
专栏:

  成都郊区农民
  用打破碗花花杀蛆灭蝇
本报讯 成都郊区农民,已掀起采集打破碗花花杀蛆灭蝇的热潮。连日来,他们利用一切农闲时间,到田坎边、沟河旁、树林里去大量采集这种宝草。
两周来,据极不完全的统计,参加采集人数已达三万多人,共采集四万三千多斤。
他们使用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将采集的打破碗花花先用刀铡细后放入粪坑。另一种是将打破碗花花用棒捶烂后,均匀地铺在粪便上层再用竹竿搅混。五百挑以下的粪坑,放十斤左右,五百挑以上的粪坑放十五到二十斤。根据试验,打破碗花花放入粪坑后,只须二小时即可杀死三分之二的蛆虫,三小时即可将蛆虫全部杀死。
农民彭玉庭兴奋地说:“政府的办法硬是多,用它来杀蛆,又不花钱,又不费事,又收效果”。
(王局沁)


第7版()
专栏:

  安徽推广网兜捕蚊法
本报讯 用网兜捕捉起飞蚊虫的方法已在安徽普遍推广。
由于天气渐暖,有些栖藏在树洞、竹林、水沟、坑洼等处的过冬蚊虫已经起飞。每到傍晚,在树木较多、杂草丛生的地方,有很多蚊虫在空中飞舞。合肥市在3月份用网兜捕捉蚊虫三十八万多盒。
安徽省除四害总指挥部对这种捕蚊工具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春、夏蚊子活动规律。蚊子一般都是白天分散隐蔽,不易寻找,傍晚起飞。抓紧傍晚蚊子成群飞舞的时机,利用网兜捕捉,就能给蚊子以歼灭性的打击。网兜是用纱布做成的一个圆袋,头大尾尖,绑在竹竿上。网兜制造简便,又很经济。(秦聿震)


第7版()
专栏:

  红光社大量培植“打破碗花花”
本报讯 四川郫县合兴乡红光农业社现正大量培植“打破碗花花”,准备逐步把这种野生植物纳入计划生产,让毒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红光社是最早大量使用“打破碗花花”消灭蚊子和苍蝇幼虫的,最近四川省农业部门试验证明,它在农业和医药上还有多种用途,更加引起该社的重视。他们进行了调查,发现社上现有的“打破碗花花”远不能适应今后需要,因此,社务管理委员会特别作出决定,要求社员们把“打破碗花花”由野生变成人工种植,利用墙边屋后,沟边地角,大量培植。该社计划明年产量达到六万斤。另外,还要注意保护现有的“打破碗花花”,采集枝叶时不要连根拔掉,以便繁殖。
“打破碗花花”繁殖力强、不择土地,该社第十七生产队几天前利用住宅旁的一块空地,移植了一千多株,大都成活,据负责培植的社员谈,“打破碗花花”在秋天开花结果,花朵很好看,种在宅旁屋边,还可美化环境,供人欣赏。


第7版()
专栏:

  街街巷巷整齐清洁
  西安除五害讲卫生成新风尚
本报讯 记者张国宁报道:连续三个多月的除五害(包括臭虫)、讲卫生运动之后,全市开始成为一个文明、清洁的城市。现在,各街巷一片清洁。不少房屋的墙壁都粉刷一新。就是一些居住条件较差的地方,现在也很难看到麻雀、老鼠和蚊蝇。原来的污水坑,如今已是一池清水。各处厕所都随时消毒、严密封盖,因此蝇蚊已无法孳生。讲卫生、除五害已经成为新的风尚。行人都带着蝇拍,随时扑打苍蝇。人们在吐痰时都吐在街道上的痰盂或自己手帕里。
西安市全民“除五害、讲卫生”运动中,把大规模的突击痛歼“五害”战役和经常性的卫生工作相结合,人人动手,处处联防,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运动。
三个月中,全市平时都有三十多万人投入除“五害”的战斗。此外,又根据各时不同情况,曾先后组织了十多次大规模突击性的战役。在一个战役紧接着一个战役,春节痛歼老鼠之后,紧接着又突击挖蛹,随后又展开了对麻雀的总攻击。1月至4月28日,全市共消灭麻雀一百九十五万多只,老鼠一百三十七万多只,灭蝇挖蛹七万五千多斤,堵塞鼠洞和雀窝五十四万多个。填平和疏通污水坑池五百七十多个。另对面积四百多万平方公尺的污水和蚊、蝇孳生场所进行了药物喷洒和烟熏消毒,疏通了护城河,使死水变活水。并对五万八千多个地窖、枯井、破窑洞等作了扫除和喷洒药剂。各街巷组织了四万多个突击队(组)分片负责,互相支援。居民中家家户户都有蝇拍和打鼠器。白天打苍蝇、蚊子,入夜堵塞鼠洞、雀窝。4月13日和27、28日两天全市每天都出动了五十多万至七十多万人,在屋顶、墙头、树梢和建筑物上,到处设置假人、彩旗,遇有麻雀,便摇旗呐喊,鸣锣击鼓,穷追猛攻,使麻雀到处飞窜,没有片刻停留机会,然后在精疲力尽之后被捕获。仅这三次大规模的疲劳战中,歼灭麻雀六万多只。


第7版()
专栏:

  好姐姐 李慕白


第7版()
专栏:

  乘胜前进
  本报评论员
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许多已获得初步胜利的县市,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不要乘胜前进。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在已获得成绩的基础上,仍旧保持旺盛的士气,力求乘胜前进,反复扫荡,彻底地消灭四害;有些地方并把除四害扩大为除五害……除八害;在卫生方面,从做到三洁,扩大到四洁……八洁,环境卫生搞好了,建立卫生制度,锻炼卫生习惯;除四害讲卫生方面做得较好以后,又及时地充实关于防治疾病的任务。总之,随着运动的进展,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一个任务将要完成,又提出一个新的任务,节节胜利,节节前进,如河北省的蠡县就是这样做的。最近,河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出指示,发动全省除四害先后初步报捷的一百五十七个县市,发扬前进再前进的精神,及时为运动增加新内容,提出进一步奋斗的目标,这是适时的。安徽、河北等省,进行的全省爱国卫生运动大检查,经过检查,发现不少地区还有死角,有些容易孳生蚊蝇的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消灭四害,就在这些地区和企业及时作了动员,要他们补课。经过检查,也发现一些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如安徽巢县花大门农业社的稻田养鱼灭孑孓的办法,就可加以推广。及时检查对进一步开展除四害来说,很有必要。这可以使群众的干劲得到不断的鼓舞,保证运动的正常发展。
但是,有些地方在取得除四害的初步胜利以后,认为四害已消灭得“差不多了”,爱国卫生运动也搞得“差不多了”,满足于已得的成绩,没有彻底消灭四害,就收兵罢战。这是把向自然界作斗争看得太容易了。害虫之所以能子孙万代地生活下来,是因为它们有一整套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们千万不能自满,更不能对除四害不予重视。对除四害不重视,就是四害除不尽的首要原因。
从目前已经报捷、基本上消灭四害的地区的情况看,四害并没有彻底地消灭干净,事实上经过一次大的歼灭战也很难完全消灭干净。要认真检查,要不断地发现问题,用事实来击破人们的自满情绪。从基本上消灭四害到彻底消灭四害,还有一段艰苦的路程,还要反复扫荡,还要“扫尾”。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如抓紧继续除四害,则事半功倍。反之,如不抓紧彻底地消灭四害,四害又必然越繁殖越多,致使前功尽弃。即使把四害彻底消灭了,也还有很多工作要作。我们还要根本把城乡的卫生面貌改观,消灭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各种疾病。眼前的成绩,只是胜利的开始,任务还多得很,必须一个接一个地提出新的任务,否则,就会使原来对四害的昂扬斗志松懈下来。
为使当前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胜利中不断地前进,各地都应该根据总的要求,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不断给运动增加新的内容,提出新的奋斗指标,在农忙期间合理地调配人力,采取各种新的措施,千万不可收兵罢战,坐待四害大量繁殖,以致前功尽弃,既害自己又害四邻。


第7版()
专栏:

  刘任涛深入实际为群众治疗眼疾
本报讯 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中华全国医学会眼科学会会员、眼科专家刘任涛,解放后为祖国人民写出了数部为群众欢迎的“生命交响曲”、“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和“生命的摇篮”等影片,这次他体验生活,从上海回到故乡湖北黄梅县。为了响应作协“实际工作第一”的号召,他带了眼科器械,住在黄梅国营龙感湖农场,计划一年诊疗眼病一万人次,各种眼科无菌手术一千个,并培养三十个县和区一级的眼科专业人员。他在2月25日开始工作,到4月24日共看眼科门诊四千一百二十九人次;3月7日开始手术,到4月29日已完成眼科无菌手术(包括砂眼性的内翻倒睫、翼状胬肉、造瞳等)四百二十六名,平均每日门诊六十八名,手术八名,仅手术量已超过九江专区人民医院眼科手术的十一倍。 (曾文治)
  (附图片)
图为刘任涛在看病 曾文治摄


第7版()
专栏:体育新闻

  二十城市拳击赛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18日讯 1958年全国二十个城市拳击锦标赛今天下午在北京体育馆开始举行。这是我国历年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拳击比赛。
这次比赛和往年不同的是:从次最轻量级到最重量级的十个级别中,都有运动员参加。并且在来自各地的一百四十二名拳击选手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新手或者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的运动员。
这次锦标赛是用淘汰制进行,每场比赛分三个回合,每个回合进行两分钟。从今天比赛看来,运动员们在技术和体力上比去年有显著进步。运动员们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进攻和躲闪的技术,很少有像过去比赛中发生的蛮干现象。双方实力悬殊很大、一面倒的局面也很少出现。他们在经过六分钟的激烈决斗以后,仍然显得十分轻松。
今天共举行了六个等级的第一轮的部分比赛,全部比赛预定在25日结束。


第7版()
专栏:体育新闻

王传耀四胜别尔切克
  获得男子单打冠军
据新华社莫斯科17日电 中国乒乓球健将王传耀16日晚上以二比一第四次击败欧洲冠军别尔切克(匈),从而获得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乒乓比赛男子单打冠军。
中国选手还获得了混合双打的冠军。
男子单打第二、三名是匈牙利的杰特维和别尔切克。
王传耀和丘钟惠在混合打决赛中以二比零打败匈牙利的高基安和福尔迪。
获得女子单打冠军的是苏联选手列斯塔利。男子双打王传耀和苏联选手阿科平(前译阿科强)合作在决赛中以零比二败给别尔切克和福尔迪。女子双打中丘钟惠同苏联选手合作败给高基安和莫沙奇。


第7版()
专栏:

  关于苏联第三个人造地球卫星的材料
  苏联“真理报”
新华社18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18日讯:“真理报”今天以两版篇幅刊载了关于苏联第三个人造地球卫星的材料。这家报纸还刊登了卫星外貌的图片,表明卫星内部仪器位置的示意图以及卫星脱离运载火箭的示意图。
报纸指出,苏联第三个人造地球卫星是用强大的运载火箭送上轨道的。带有卫星的运载火箭在预定的飞行轨道上达到每秒八千公尺以上的速度以后,卫星就由于专门装置的作用脱离了运载火箭,开始沿椭圆形轨道围绕地球运行。在卫星脱离运载火箭的时候,圆锥形护套和护板即脱离了卫星。带着护板的运载火箭和圆锥形护套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同卫星轨道相差不远。
报纸接着谈到卫星的总重量、体积、形状以及卫星中仪器的重量。报纸指出,苏联第三个卫星的巨大重量证明,送卫星上轨道的运载火箭是质量高超的。
报纸接着说,苏联卫星的重量的不断增加,证明苏联火箭技术的威力的进一步增长。现在就已经有可能把火箭发射到宇宙中,发射到地球引力范围以外。为了使这件事具有科学价值,成为实现行星际飞行的现实的一步,必须在这种宇宙火箭上装备相当丰富的科学仪器和测量仪器,并在发射这种火箭之后,能够得到有关宇宙间物理现象和有关宇宙飞行条件的新资料。
卫星的轨道和对卫星运行的观察
报纸在“卫星的轨道和对卫星运行的观察”这一部分中说:利用发射头两个苏联人造卫星时所积累下来的材料,在整理了对第三个卫星的轨道参数的初步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就可以相当正确地预测出它存在的时间。
第三个卫星围绕地球运行的情况同头两个苏联人造卫星相似。由于地球自转和轨道的进动,在中纬地区,卫星运行路线后一圈要比前一圈往西移动约一千五百公里。轨道进动的速度每昼夜约四度。
卫星运行情况是用无线电技术和光学方法观测的,观测第三个卫星的工具和方法大大改进了。卫星上装有数个无线电发射装置,可以借此测量卫星沿轨道运行时的座标。测量工作由一些专门设立的、配备有大量无线电技术设备的科学站进行。
由于发射机发射功率强大,普通无线电爱好者的接收机也可以有把握地在远距离收到它发出的讯号。有系统地把这些讯号记录下来,特别是用无线电爱好者很容易用上的磁带录音方法记录下来,这种记录将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运用都普勒效应为基础来对卫星的运行进行无线电观测,也是很有意义的。对苏联头两个卫星观测的情况证明,这个方法极有效,只要把测量结果按天文时加以整理就可以得到卫星运行的精确数据。
在对苏联第三个人造卫星的运行组织光学观测的时候,还吸取了观测头两个人造卫星所获得的经验。照相观测方法已大大改善。
特别有意义的是使用电子光学变换器来拍摄人造卫星照片,用这种仪器可以在极远的距离获得清晰的卫星影像。利用电子光学变换器拍摄人造卫星图片的器械样品在观测第二个人造卫星的时候已经试验成功。
苏联第三个人造卫星的构造
“真理报”接着详细叙述了“苏联第三个人造卫星的构造”,“真理报”写道:苏联第三个人造卫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宇宙自动科学站。
密封的卫星体呈圆锥形,由铝合金制成。它的表面,像头两个人造卫星的表面一样,磨得很光并且经过特别加工,因而对太阳辐射具有必要的辐射和吸收系数值。卫星体上可卸的后底用螺栓紧扣在接合隔框上,用特别密封的方法来保证接合处的密闭程度。发射以前卫星内部充满了气态氮。
在卫星体内用镁合金制成的后部仪器架上放有:无线电遥测装置、测量卫星座标用的无线电设备、程序时间装置、温度调闭和温度测量系统仪器、保证设备开动和关闭的自动装置、化学能源装置。后架上还放有测量宇宙线强度和组成的仪器和记录微流星撞击的装置。架子固定在卫星体外壳的承力组合件上。
在卫星内部位于卫星前部的另一个仪器架上也放有进行科学考察的基本仪器和电源装置。在这个架上放有电子仪器组,它们是用来测量大气压力、离子成分、正离子浓度、电荷值和静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太阳微粒辐射强度的。这里还设有无线电发射机。
科学仪器的灵敏元件(传感器)的位置是根据它们的用途决定的。磁力计放在卫星的前部,其目的是使它离开其他仪器尽可能远。宇宙线计数器放在卫星内部。其他科学仪器的传感器位于密封的卫星体外部。用来记录太阳微粒辐射的光电倍增管装在卫星体前部。一个磁力压力表和两个电离压力表放在焊入卫星前部外壳的圆筒形的杯内,用来测量高层大气的压力。在它们附近,装有用来测量电荷和静电场强度的两个静电磁通计和一个测定高空离子成份的射频质谱分光计。
在两个用活动关节固定在卫星体外壳上的管状杆上,装有球形网状离子收集器,它在卫星沿轨道运行时测量正离子浓度。在卫星进入轨道前,带收集器的杆紧贴在卫星体表面。卫星进入轨道后,杆的活动关节转开来,使杆同卫星的侧表面垂直。
在卫星体的后底部装有四个传感器,以记录微流星撞击的情况。
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分成一些组,分装在卫星体表面。四组小的装在前底部,四组装在侧表面,一组装在后底部。太阳能电池组这样分布可以保证电池正常操作,而不受卫星对太阳的方位的限制。
卫星前部有一个特别的保护套,卫星进入轨道后,即将此套抛掉。
报纸接着说,卫星的多路无线电遥测系统的特点是,它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它可以把卫星进行的极大量的有关科学测量的科学情报发到地面上来。无线电遥测系统包括一系列装置,用来不断记住卫星飞行时进行的科学测量的数据。卫星飞过地面测量站时,“记住的”情报以极大速度从卫星上发送下来。
卫星上装备的温度测量系统,不断地记录下卫星表面和卫星内部各点的温度。
全部科学仪器和测量仪器的工作都是自动操纵的,仪器周期地开动和关闭,是由电子程序时间装置来控制的。这种装置也周期地发出高度准确的时间记号,这是以后把科学测量结果按天文时和地理座标加以整理所必需的。
温度调节系统保证卫星上的温度保持稳定,这个温度调节系统比前两个卫星所用的温度调节系统有很大的改进。调节温度的方法是改变卫星内气态氮的强制循环和改变卫星表面本身辐射系数。为此在卫星侧面上装了由十六个分件组成的调节百叶窗。百叶窗的开和关,由受温度调节系统的仪器操纵的电线控制。
报纸接着写道,在用苏联第三个地球卫星进行的科学考察计划中,电离层的研究占着重要位置。
与地面测量同时,用苏联第三个卫星对电离层的特性进行直接测量。
用卫星上的仪器直接测量电离层特性,跟以研究无线电波传播为基础的方法不同,它的特点是,测量结果不受卫星跟地球之间整个电离层特性的影响,也不受电离层种种变化影响。
在卫星上可以确定电离层中带电粒子的浓度和正离子的质谱。上述种种测量加上对卫星表面的静电场强度的测量(卫星表面的静电场对这些试验的结果是有影响的),构成一整套互相补充的完整的试验。
两个球形网状离子收集器装在卫星表面的上方,用来测量轨道上的正离子浓度。每个收集器内部有一个电势同外壳相反的球形集中器。这样造成的电场可以把所有进入收集器的正离子收集到集中器中,并且把负离子逐出收集器。由于卫星的速度比离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高许多倍,所以在采用球状收集器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收集器表面的离子流完全取决于卫星的运行,而不取决于随着高度而变化的空气温度,也不取决于与卫星速度有关的卫星方位。
对电离层组成的考察
“真理报”在“对电离层组成的考察”部分写道:组成某种混合物的元素和这些元素的化合物的原子量和分子量,是利用质谱分光计来确定的。
装在第三个苏联卫星上的质谱分光计的用途是确定地球电离层正离子的质谱。知道离子质量以后,就可以对电离层的化学成分作出某些结论。
静电场的研究
报纸“静电场的研究”部分中说:卫星上使用的仪器是由两个同是用于控制的灵敏静电磁通计组成的。这套仪器是由两个对称地安装在卫星侧表面的传感器和一个带有放大器的仪器组构成的。
每个传感器的主要部分都是测量用电极——通过电阻与卫星体相连接的一个由十个分件组成的薄片。薄片的表面看来像是卫星表面的一部分。这个薄片周期地被另一个薄片(用电动机转动的屏)遮蔽。因为测量用的薄片是卫星表面的一部分,所以当它没有被另一薄片遮住时,在它的上面既有卫星本身的电荷也有由外部静电场产生的感应电荷。这个薄片被遮蔽时,薄片上的电荷就消失了。
地磁场测量
报纸在“地磁场测量”部分中指出,卫星上的磁力计装置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对整个地球进行磁力测量,这就可以提供很难得的条件对磁场的变化部分进行考察。
宇宙线研究
报纸在“宇宙线研究”的一部分中指出,卫星由于沿轨道移动,可以分别记录不同能量的宇宙线。
通过安装在卫星上的宇宙线计数器可以得到关于宇宙线强度变化及其能谱的新情报。
卫星上装备的仪器,使得它有可能第一次试验性地尝试在原始宇宙线成分中寻找丙种射线。如果这一尝试获得成功,那就可以谈到研究宇宙的新方法了。
对太阳粒子辐射的考察
“对太阳粒子辐射的考察”这一部分谈到:卫星上装置的仪器除了记录太阳微粒辐射以外,还可以获得X射线的补充资料,这种射线情况也将由微粒检验器记录下来。
以后的几部分谈到了对大气压力和密度的测量,以及对微流星的考察。
仪器的电源
最后一部分的标题是“仪器的电源”。“真理报”写道,卫星的科学仪器和测量仪器的电源是银—锌蓄电池和氧化物——水银电池。苏联研究人员改进了这种蓄电池和电池,使它们单位重量和单位容积的放电性能很高,适合于在卫星上使用。
除了化学电源外,第三个卫星上还装设有整套的太阳能电池。这些电池把太阳辐射能直接变成电能。
“真理报”最后写道,苏联第三个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再次证明了苏联火箭技术的成就。卫星所进行的广泛的、互相有联系的整套考察,将对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苏联第三个卫星发射成功,是国际地球物理年中最突出的事件之一,卫星的体积巨大,自动化程度很高,这使苏联科学技术朝着制造宇宙飞船方面前进了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