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奉劝“观潮派”
  济夫
在社会主义大跃进的高潮中,波涛滚滚,潮水奔腾,它唤起人们的理想和雄心,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但是另一种人,并不这样体会,他们面对着汹涌澎湃的浪潮,却在那里一味玩赏,心目之中颇以为自己能在这风浪漩涡之外,得到苟安、宁静而满足。有时还不免摇头晃脑议论一番:“浪太高了,潮太猛了”,“浪潮终归会过去,水总是要平静的”,如此等等,自以为得计。这种人,送他一个雅号就叫“观潮派。”
这种“观潮派”今天虽然极少,但是在工作中还可以碰到。工作中的“观潮派”,甚至更灰暗、更糟糕,因为它不只是观赏,慨叹而已,而是实实在在地起着消极、促退作用。他们的主要表现是:在伟大的群众性革命运动中,特别是当前的全面大跃进的热潮里,既不积极地在自己工作中燃起革命烈火,更不肯自觉地引火烧身,而是等闲视之,隔岸观火。当党提出一项伟大号召的时候,他们不是振奋精神,竭尽全力,轰轰烈烈参加进去,而是态度含糊,怀疑观望;当群众中出现了一件伟大创举时,他们也不是满腔热情地去爱护去帮助,而是态度冷淡,甚至吹毛求疵,挑毛病,浇冷水。差不多所有的“观潮派”都有一条共同法则,那就是运动开始时自己决不迈步;运动中甘居中流,边走边看,对成绩不衷心赞扬,对缺点不积极克服,不动声色,又是挂账;但等运动一过,准备纠偏,于是乎,几根头发扭成一股辫子,“攻其一点,尽量夸大,不及其余”,那时他们就大言不惭地说:“嘿嘿,我说嘛,糟了吧!”这种“观潮派”虽然表面上他们也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行列,但是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消极有害的因素。
产生这种“观潮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可能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养成了一种“奴隶性格”,缺乏敢想敢做敢负责的精神。有的是思想方法上的形而上学观点作怪,张口“从来没见过”,闭口“过去如何如何”,只会向后看,不敢向前看,抓不着本质,分不清主次。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发展到政治上的严重右倾,冲不破个人主义的桎梏,同党半条心甚至两条心。因此,这种人常常一遇合适气候,就从内部泄起气来,甚至刮起风来,就会堕落成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股逆流了。
“观潮派”的一切痴心梦想,在今天都是要破灭的。这是因为:第一、有了党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总路线,这就使我们有了同“观潮派”作斗争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第二、在不违背总的方针路线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成绩和缺点,总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那种专挑毛病、等待纠偏的想法是一定要落空的。发现了缺点和错误我们要积极改正,但这是为了更好地跃进,而不是以偏概全,更不是泄气。第三、大跃进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决心,“观潮派”那一套货色在今天已没有什么市场。第四、我们已取得了同包括“观潮派”在内的一切促退力量作斗争的经验,能够抵制和克服任何台风的袭击。
现在是“观潮派”应该猛醒的时候了。猛醒的唯一办法就是要立即投入群众运动的浪潮,把自己彻底冲刷一下,使头脑清醒起来,以便能够快马加鞭急起直追。否则,闭着眼睛,固执己见,任凭波涛滚滚向前,把自己远远抛在后面,那就只有顾影自怜、悔之不及的份了。


第8版()
专栏:

  观花小记
  谢党哉
访丝织合作社
参观西门丝织合作社,社主任林斌如说:“我们都是丝织业失业工人。成都丝织业是逐渐衰落的,全盛时期有几万人,解放前尚有近万人,解放后厂主都坚决申请停业,于是我们失业了,有的回了农村,有的到别地去了。现在组织合作社的有八百多人,有六个合作社,我社最大的有二百多人。我们是白手起家,贷了一万多元,现尚有六千元未还。我社是计件工资,多的每月四十多元,少的二十多元。学徒以前要学五年,现在最长一年多,如止拉梭三个月就会了。”该社厂房是草盖竹壁。基建投资很少。纺、练、织都是手工,产品多是被面料,僧侣衣料,花样色彩都鲜,但宜于做一般人民衣服料子尚少。社主任说:要向这方面发展。产品销路是有,但原料不够,解放时地主砍伐桑树,新栽的还未长大,收购公司又不能多给他们生丝。
看了两个贫民生产组:一是把废麻制成布,有粗的有细的,制造过程:把烂麻绳麻袋漂白,撕碎,弹成花,纺成线,织成布,这个社有五十三个老太婆原是救济对象,现每月都可挣十六七元;有一十七个男子,劳力强技术好的,月可挣三、四十元。没有厂房,大多在家里做。一是炭灰制造组,收集工厂、家户烧过的煤灰、经过几次筛拣,制成若干供建筑用的材料。原料和销路无问题。工资最少的月可得十八、九元,平均工资四十五元,几个运输工人自有运输工具的可得八十多元。
看都江堰
同张曙时、吴均同志去看都江堰。这是二千二百多年前李冰父子领导的巨大水利工程,至今犹为人民服务,保障了成都坝子约六百多万亩地水旱无忧。在旧政府时代只灌溉二百余万亩,解放后加以整顿,今年可灌溉到六百多万亩。
都江堰建筑完全合乎科学。如六字诀:“深淘滩、浅作堰”即淘河要深,排洪堰要低些,使入内江的水多时,从堰上泄入外江。“遇湾截角”,是使流势缓,又“遇直抽心”,是使河漕深。
李冰的儿子二郎,大概是他出力最多,人民把他神化了,塑的像有三只眼睛。写诗一首:
少闻李冰事,老始到离堆。
使水如使马,高下疾徐随。
三字经传古,飞沙堰势回。
思深能见远,三眼未为奇。
赠重庆青年的诗
到重庆,住人民大礼堂。重庆的人民大礼堂,是没有见过的大,也想不出的大,但它的利用率很低,每年要花一笔很大的维持费。
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山城,日里站在琵琶山上,四面青山翠岩,红楼绿阁,河流公路回环高下,如插挂着无数扇画屏,而高耸的琉璃瓦圆顶的人民大礼堂,也不会失其为伟大点缀。夜里站在此处观望,繁星点点如海,极为美观。
重庆市团委约我同徐特立同志去团校,会见了团的干部约八百人,讲话、照像,很热闹。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
“重庆团讯”要我写几句话,写如下:
干劲加钻劲,政治加技术;
理越钻越深,劲越干越大。
政治是统帅,技术是尖兵;
有勇又有谋,百战百成功。
成功不可骄,失败不要怕;
胜利旅途中,长远又艰巨。
国际新形势,东风压西风;
战胜穷与白,鲜花遍地红。
过三峡
乘“荆门”轮船离重庆去汉口。长江自重庆以下两崖皆山,沿江的城市都是依山建立的。长寿县是因该县多人长寿而得名;酆都县有阎王庙;忠县即秦良玉的家乡,重庆博物馆存有秦良玉穿过的绣花袍服。万县城是有十多万人口的县,产皮箱、皮鞋有名,价钱比重庆低。过奉节即进入三峡。
用旧诗体写诗,要人家喜欢念,颇不容易。在船上写了几首七绝,记一首如下:
山高水落坐轮轻,
两岸桐花作送迎。
无数梯田春作好,
绿阴深处有新村。
虽是写实,颇嫌有点文人气,农民不一定喜欢念。到巫峡、望见最高峰有个像人的立石,说是神女。又写了一首:
舟过巫山三峡,
看到山头神女。
一日千里江陵,
不见一只猴子。
话是通俗了。但又须读过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才知道后二句的来源。 〔明日续完〕


第8版()
专栏:

  结婚纪念品
 潘洛
这一天是赶大集的日子。凤兰和全富虽然来得不晚,可是赶集的人已经不少。他俩好容易才挤到一家百货商店门口。
“先给你扯一丈花布吧?”全富开了口。
“不,先给你买双球鞋。”
“我不着急,你得先买段花布做身新衣裳才对。当新娘子嚜!”
“就没个正经的!——要不你就买支钢笔,你不是想买支好使的钢笔吗?”
“结婚又不是上学,要那干吗!”
两个人争论了半天,相持不下。最后还是凤兰说:“依我说,再多跑几家看看吧”。
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俩在人丛中挤来挤去,不能一块儿走了。凤兰回头一看,没见着全富,心里一闪:给他买了再说。她用手拨开人群,想走近摆满了各式球鞋的售货摊。
“借光!借光!”有人嚷开了。
凤兰还来不及让,一辆独轮小推车已经碰上她的腿。她眉头一皱,正想说句话,一眼看见推车上躺着一只出卖的小猪,身上油光毛亮。凤兰给这小猪一下子吸引住了。“这小猪真好,赶过八月节准能宰百多斤肉。”
推车过去了,凤兰的眼睛还在瞅着那小猪。
“凤兰,你哪儿去啦?找你好半天!你在这儿干什么?”全富从前面人群里走过来说。
“我在想咱们买的东西。”
“想好啦?我也想好了。”
“那你先说。”
“我就先说,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我刚才回头找你,看见一辆推车上——”
“一口小猪!”凤兰捺不住接下去说。
“我脑子里这么一闪,想到咱俩的结婚纪念品。”
“什么纪念品?”
“小猪!我要给你买花布,你不要;你要给我买球鞋,我不要;当下正号召养猪,这口小猪如果你同意买,那就算咱俩都要的纪念品。”
凤兰“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咱俩想的正好一样。我也瞅见那口小猪来着,心里叨咕着想买,正不知道你会不会同意哩。”
“那么,快走。晚了那口猪准没了。……”


第8版()
专栏:

奇妙的事实
全世界1956年开采出来的石油,平铺地球的表面,厚度可达一公尺。运输这样多的石油(七万五千万吨以上),就需要一千七百五十万节载重四十吨油槽。这样的运油“列车”,全长超过二十五万公里。
一克黄金,可以拉成三千四百二十公尺长的金线。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苦杏仁生吃有毒,熟吃不妨
目前制造杏仁茶、杏仁粥的杏仁有两种:一种是无毒的甜杏仁,一种是含有氰化物的苦杏仁。因为苦杏仁便宜,所以一般采用它来制造。苦杏仁里含有氢氰酸,极毒。如果一个小孩生吃苦杏仁七、八枚,就会毒死。可是制成茶、粥吃后却不会中毒,为什么呢?原来苦杏仁被磨碎加温后,其中毒素就会在锅中水解,化成气体挥发了。虽然这样,我们最好还是不要用苦杏仁来制茶制粥。 (尧)


第8版()
专栏:

  养猪谣
  社建养猪场,
  家家盖猪圈,
  人人猪一口,
  社里养几千,
  养猪能满圈,
  肥料堆成山。
(河北昌黎)
  小河水向大河归,
  多养毛猪多积肥,
  修圈养猪办法好,
  增产关键靠积肥。
(福建闽侯)
  猪喂肥,求质量,
  社员生活有保障,
  又积肥,又打粮,
  支援建设喜洋洋。
(河南荥阳)
〔杨先让画〕
  (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诗歌的道路
 林陵
1927年鲁迅先生曾在一篇题名“无声的中国”的演讲里号召“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他说“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不几年,“无声的中国”便发出了救亡的歌声,唤起中国人民走上了抗战的道路。歌咏运动曾经在中国革命事业中起了巨大作用,在战斗的歌声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并且站立起来了。
这几天报纸上报道,一个新的歌咏运动正随着社会主义的大跃进在全国各地展开着。这次歌咏运动和过去不同的是人民自己创作了无数热情洋溢、气势宏伟的歌谣。从最近在报刊上发表的工农群众自己编出的一部分诗歌来看,它们的形式和语汇,它们的气魄和音韵,确实对于中国诗歌今后的发展,将发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说,几十年来我们的诗始终没有找到、没有创造出最能代表我们这一时代精神的形式来,我们的新诗始终没有成为广大人民自己的诗,那末,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恐怕主要是没有更多采用民歌的形式,我们的诗人没有更多地向人民学习。
自“五四”以来,特别自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我们的新诗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总感不够,因为它还没有完全成为工农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成为他们争相传诵的诗。现在工农群众在大跃进的高潮中,从自己的劳动和感受中,编出了自己的诗,从内容到形式,给我们的诗人提供了可喜的模范。
在这个问题上,使我们想起了革命初期苏联诗坛的情况。
无产阶级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的诗,所以受到当时读者的热烈欢迎,成为生产战线和军事战线上的号角和旗帜,除了因为他的诗紧密地结合党的政策,既宣传了党的主张,也说出了人民心里的话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采用了民歌民谣的形式,甚至是类似我国顺口溜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字句,铿锵可读的音韵,写出了当时最迫切的问题。
别德内依的诗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成就呢?因为他向人民学习,使用人民的语言,采用民歌的形式,他写得简单明了,为工农群众喜闻乐见。
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也就是“人民日报”社论“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里所说的:“诗人们只有到群众中去,和群众相结合,拜群众为老师,向群众自己创造的诗歌学习,才能够创造出为群众服务的作品来。”
因此,无疑,这次各地收集和整理的诗歌,无论是传统的或新创作的,都将成为诗人们丰富的养料,在这种养料的养育之下,创造出完全为工农群众所接受,被广大人民争相传诵的新诗。
高尔基在“忆列宁”一书里说,列宁曾屡次着重地强调杰米扬·别德内依的作品的宣传意义,但又说:“他有点粗糙。他老是跟在读者后面走,其实他应当跑在前面一点。”列宁的这一指示,对于我们诗人也有很大意义。
正像作曲家处理民歌的旋律一样,他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利用民歌的旋律作为素材,加以发展,创作出新的东西。诗人应该向人民学习,但也不是单纯模仿,他必须更进一步地加工,稍微走在读者前面一些。
我们的时代是出诗的时代,我们的诗人要从人民的诗库里去领取粮食,然后再为人民创作诗歌,创作人民所喜爱的、易读易懂的诗,结合党的政策的诗,表现时代精神的诗,反映人民思想和感情的诗,代表中国人民“真的声音”的诗。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书籍的版权页
 周年
版权页像一个人的简历卡片一样,帮助人们去了解有关这本书的出版等情况。
“开本”是说明一本书的大小的。一般常见的开本是三十二开,就是将一张原大的纸,裁成三十二张纸。原大的纸尺寸不一样,目前通用的有七百八十七公分宽、一千零九十二公分长,和七百八十七公分宽、一千一百六十八公分长的两种。因此,如果读者看到787×10921/32字样,就知道这本书是用七百八十七公分宽、一千零九十二公分长的纸裁成三十二张的。
“印张”说明本书需用多少张纸,是出版界术语,每二印张等于一张原大纸。如果读者看到版权页上印有91/2印张,就表明本书需用九个半印张,即43/4张原大纸。
版权页上记载的字数,并不是该书的实际字数。例如一本书每面有二十六行,每行二十七字,那么一面是七百零二字。不管标题多大,有无空行,都算七百零二字。
关于版次记载共有两项。一项是×年×月第×版;另一项是×年×月第×次印刷。凡是头一次出版的新书,都写“第一版”和“第一次印刷”。书卖完了,要再印时,如果没有大改,不需重排,一直可写“第一版”,只在第二项中写明“第二次印刷”。
“印数”一般都写上1—××册。如果是重印的书,就写上“上次的印数”至“本次印数加上次印数”。例如上次印了三万册,本次重印二万册,就写上三万至五万。
统一书号是关于本书类别、序号以及出版社代号的记载。有些书号前还写上T或R字样,T表示通俗读物,R表示儿童读物。
定价前面有一个(),()内有一个数码。它表示本书是按哪类书籍定价的。我国书籍定价有统一规定,出版行政部门为了既照顾出版社又照顾读者,把各类书籍按不同标准定价。例如教科书定价最低,科技书因排印关系,定价较高。()内数字越小,定价就低。一般中学教科书定价前都写上(2),而科技书则写上(9)。了解这点,对于两本同样厚薄而定价相差较大的书籍,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第8版()
专栏:街头巷尾

向沙漠要蔬菜水果
沙漠,不要说不长青菜和水果,就是青草也不容易长成的;但是现在我们却要让沙漠长出蔬菜和水果来!
自从辟为工业基地,沙漠繁荣起来了。广州黄瓜,北京、天津的白菜、萝卜、西红柿,都来支援建设的人们。
但是,尽管火车超轴满载而来,也难赶得上建设的人们的急增。于是,在党代会上,代表们提出了豪迈的壮语:向沙漠索取蔬菜和水果。
老人们说:咱世世代代都想过,但从未做成过。
这回,市委书记下郊区,干部、工人、农民都向沙漠进军,为了实现这世世代代的愿望:向沙漠索取蔬菜和水果,三年内达到自给。
老人们拈着胡髭,微笑着。根据他的经验:来了共产党,理想总会实现。 包头市 章明莹


第8版()
专栏:街头巷尾

一人抵两人
南通电影院机务组只有三个放映员。最近,因为外面活动多,三个人忙不了,于是该组保让衡同志就向组长提出“两部机子由我一个人操作好了,保证不出事故。”
保让衡同志在放映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把影片倒好,片本依次放好,炭精上好,机器栓擦好。开映时甲机放出后,乙机就上好片子,照常调机。这样有秩序的连放两场,放映质量良好。
自从这天以后,南通电影院机务组到目前仍旧连续单人操作。他们并且初步总结试行单人操作的经验,向其它电影院介绍推广。现在南通市的电影院都能采用单人操作放映了。
江苏省南通市 张自强


第8版()
专栏:

  厚古薄今(小相声)
  老舍
  甲:您就说我爸爸吧……
  乙:说说您自己不更好吗?
  甲:我自己不值一提!您就说我的祖父吧……
  乙:越说越远!
  甲:越远越好嘛!
  乙:黄鼠狼下刺猬,一辈不如一辈,是吧?
  甲:也不能那么说!您就说我的远祖,在唐朝……
  乙:在唐朝?
  甲:是呀!太棒啦!唐朝!一说这两个字我就兴奋得要混身颤抖!
  乙:干吗那么爱颤抖?
  甲;干吗?唐朝有杜甫,咱们没有!
  乙:咱们有鲁迅,唐朝没有!
  甲:唐朝的三彩泥人泥马!多么美!
  乙:咱们的大汽车,拖拉机,更美!
  甲:唐朝的音乐,舞蹈!“霓裳羽衣”啊,听听!
  乙:咱们的“三岔口”跟“白毛女”哄动了全世界!听听!
  甲:唐僧取经,路过火焰山!
  乙:是呀,咱们的铁路就快过火焰山了!
  甲:大唐一代出了多少诗人哪!
  乙:咱们大时代的工农兵写了多少诗啊!
  甲:那,那,唐朝的夜壶……
  乙:咱们的抽水马桶!告诉您吧:唐朝没有大炼钢厂,水电站,不会造飞机,化学肥料,大轮船……唐朝也没有社会主义!
  甲:您呀,别怪我说,没有文化:不爱周铜汉瓦,不知三坟五典,不懂温故而知新,不重视民族遗产,不读孔孟之书,不达周公之礼!真,真,真,气死我也!
  乙:先生!先生!您先别死!真要比古的话,我说出来会吓您一跳!
  甲:您也有古的?说说,说说吧!
  乙:我的祖宗比唐朝还远着多少多少倍!
  甲:您说说,是谁?
  乙:五十万年前,周口店的北京人!
  甲:那太好啦!
  乙:一点也不好!
  甲:怎么?怎么?
  乙:一丝不挂,满身是毛儿!茹毛饮血,住在山洞儿里!
  甲:那不古色古香吗?
  乙:您爱进山洞去,您去!我爱我们新色新香的社会主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