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由三万辆汽车到七万辆汽车第一汽车
  制造厂厂长 饶斌
班产百辆车,全厂大检阅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全体职工,在全国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比干劲、比先进、比多快好省的运动。生产上出现了新的高潮和很大的跃进。
作为这一生产大跃进的基本标志,就是班产百辆汽车(两班任务一班干)生产大试验的成功,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如有关技术措施、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干部领导作风的解决。这样就使我们制订了更为先进可靠的三年、五年、十五年的生产跃进规划,作为我们目前和长远的奋斗目标。
事情的经过,简要说来大体上是这样的:当工厂的初步跃进规划在职工中宣布以后,他们的心情十分振奋,生产的劲头也更大了。这时一马当先的是冲压车间驾驶室装配工部,首先提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倍,班产百辆份驾驶室”的倡议,并经过反复试验。当他们试验成功以后,就立即轰动了全厂职工。厂党委及时总结了这个经验并号召在全厂推广。这样,班产百辆汽车的试验,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很快的由一个工部发展到车间,由各个车间发展到全厂进行总试验。从反复试验的结果来看,现在已不是九分钟出一辆汽车,而是四分多钟出一辆汽车了;已不是班产五十辆而是班产一百辆了。也就是说,基本上不要国家投资,就可以把原设计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使一个汽车厂的生产能力一跃而达到两个汽车厂的生产能力,使年产三万辆的汽车厂,一跃而成为年产六万到七万辆的汽车厂。
随着班产百辆汽车的反复试验,几乎所有的生产中的问题,以及大量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方法和干部思想作风上的问题,都深刻的暴露出来,并得到迅速的解决。因此,班产百辆汽车的试验过程,也就是集中暴露矛盾和迅速解决矛盾的过程。
从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来看,据4月初的统计,厂内十八个单位生产大检阅前的关键性问题共有一千三百四十九个,检阅中新发现的有七百一十三个。在检阅前后共解决了一千五百八十三个,其他问题也在迅速解决中。这些问题(包括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更改、工具改进、劳动组织调整以及各种服务工作管理工作上的改善等)在平时都是半年甚或一年还不易解决的。例如,全厂有数以千计的设备都达不到班产百辆的水平。在大试验中,我们把权力下放到工人和直接管理人员,组织劳技结合的突击组,各级领导深入现场,既有领导又有民主地苦战数昼夜,逐台研究,逐台试验,逐台定案。一个工部内有一台设备不能突破,全工部全车间都相互支援,昼夜不离阵地,顽强地苦斗。人们喊出了“试不成功绝不收兵”的豪语。结果,数千种工具被改进了,很多的加工方法改变了,产品结构上某些不合适的地方也做了修改。终于全部薄弱环节被突破了。工人们说:“这才真叫人心情舒畅呢!”劳动组织本来就有不适应的现象,任务加大以后,开始时到处都喊要加人,但群众提出“不加人,不加设备,不加班,完成班产百辆份任务”的口号后,经过反复试验,也完全实现了。在这样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中,全厂职工精神状态大有改变,人心舒畅,干劲冲天。
从解决企业管理制度来看,经过生产上一个大跃进,就更深刻的暴露了过去那些只适合于一长制管理原则的组织形式和规章手续。譬如分工过细、不必要的相互约制、由上而下监督过多、形式主义的过繁的批准手续等,都大大妨碍了在党的集体领导下发挥群众对生产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次大检阅中,计划部门把过去工厂对车间按季(分月)下指标的制度改为按年下指标的制度,年(分季)指标就是车间的第一本帐,车间编的季度计划就是第二本帐。这样就打消了车间上季计划完成得好,怕下季指标被提得更高的顾虑,大大推动了群众完成计划的积极性。其他部门也同样,都改革了不少类似这样的规章制度。
从生产管理上来看,由于生产上的大跃进,新的问题大量出现,过去那种坐机关、等情况,来了问题“研究研究”和到车间去“溜达溜达”的官僚主义作风和管理方法显然是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了。这就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党群干部必须深入车间、深入实际,参加生产,主动协作配合,及时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事实上由于班产百辆汽车生产的形势逼人,几乎各级管理人员与党群干部都毫无例外的这样作了。实行了:车间党政领导干部分工、分区巡回检查、现场办公;厂领导干部在现场与工人共同解决问题;领导同志跟班生产;紧急工具送到流水线(不用工人去领);机电维修人员不离现场,有事抢着干,无事围机床转以及工资送上门发到工人手等数百种改进办法,并大量减少了不必要的报表和手续。这就有效地加强了企业的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工人同志们亲自动手,参加了管理工作。那些过去在我厂较有基础的群众质量自检活动,技术安全工作上的群众检查员活动,班组经济核算活动中的群众核算员的活动,在这次大检阅中都更显示出了它们的积极作用。这样,就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要认真克服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从根本上改革企业管理工作,就必须进一步扩大民主管理,设法吸引更多的工人参加日常的管理工作。因之,在大检阅中和大检阅后,就在生产工部里试行了工人参加管理的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行,特别是学习了黑龙江庆华工具厂的经验以后,全厂对工人参加管理的重大意义,从认识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种做法现正在全厂大力推广中。根据我们试点的体验:一、工人参加管理后,大大的增强了主人翁的感觉。干部和工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建立起了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例如参加机械夹具维修小组的工人左兴亭说:“短短的三个星期工作,基本上解决了‘你们’和‘我们’的问题,而是工人与管理人员共同来商量和处理问题,都讲‘咱们’啦!”有的工人说:“早这样办,大字报就没有那么多了。”二、工人参加基层管理工作后,下放到工部的管理人员以及由工人选举的专业员(工艺员、质量检查员、安全员、考勤员、设备维修员、卫生、工具管理员等)组成专业小组,既能指导工人熟悉管理业务,又能随时从工人群众中吸取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宝贵意见。这就更加便于简化手续改革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三、看来车间与工厂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还可以进一步精简。下放到工部的管理人员和工长都可以跟班生产。
今年多品种,明年干五万 远景十五年,年产三十万
总之,由于班产百辆汽车试验成功和迅速的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问题,厂职工代表大会一致以万分热烈的心情修改并通过了工厂的跃进规划。我们的口号是:“今年多品种,明年干五万,三年收回本,成本减一半;五年增十倍(以去年出产一万辆作为基数),品种八十五;远景十五年,年产三十万;全面大跃进,整风是关键。”
在实现多品种生产方面:今年我们要将单一品种的汽车厂改造为生产多品种汽车的工厂。今年内要出十二种新型汽车和四种农业耕作和排灌用的发动机(现已试制成功新车四种,农业用发动机已全部试成并已大批出产)。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我们计划生产重型卡车,中型卡车,大、中、小型轿车及农业用万能汽车等六个基本车型,并在此基础上生产八十多种变型车。
在生产发展和投资方面:我们预计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共出产三十万辆汽车。若国家能投资四千五百万元(相当原投资百分之八),即可在1962年达到年产十万辆的水平,这笔投资只要半年就可收回。
在降低成本和为国家增加积累方面:保证在三年内,成本降低一半,达到每辆汽车成本八千元。这样,就比英国进口汽车便宜20%以上。
成本降低到这样的水平,并在售价适当降低的情况下,三年内上缴国家的纯利润,将相当于全部建厂投资——六亿元。五年内上缴的纯利润,可以相当于建设三个汽车厂的投资。
生产大检阅的结果表明,汽车厂达到年产十万辆以后,仍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如果国家需要,在十五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只需投资六亿元,就能将年产量提高到三十万辆的水平。那就是可以收到投资增一倍(比原投资),产量增十倍(比原设计)的效果。
所有以上指标已不是空想,它们都已在全面大检阅中获得考验。我们对实现这些指标满怀着信心。为了巩固这个生产跃进的水平,我们现正展开企业管理工作的大革新运动,并结合进行技术改革。
执行中央正确路线,轰轰烈烈出现奇迹
为什么在很短时间内能有如此的变化呢?这主要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所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鼓舞,是在省、市委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右派斗争和整风的胜利的结果,是克服了和正在克服着右倾保守思想,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结果。
这是一个鲜明的对照:按照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去执行时,就轰轰烈烈地出现奇迹;在与中央路线相违背的错误思想影响下,在反冒进的影响下,就灰溜溜地看不清方向。有些人硬说:“汽车厂搞早了,搞大了”,“十年内解决不了汽油问题,汽车产量提不高”等等。甚至在去年连我们想争取多生产一些汽车的合理要求,也被认为是冒进,是主观主义,是脱离实际。硬逼着人们向旧的水平看齐,让你就地踏步,等待原料工业的发展。在这样消极、保守的错误思想影响下,特别是由于我们政治思想水平的限制,不但对汽车厂的远景规划不敢多想了,就是在做目前规划时也束手束脚了,使人们陷入焦急、疑虑,看不清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苦境。当毛主席提出要做促进派,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批判了反冒进错误的时候,工厂的人们就立即清醒过来,人们的干劲就好像一匹脱了缰的骏马,一日千里地向前迈进,认为这才像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样子。事实证明:各方面对汽车的需要量很大,原料工业跃进的速度也很快。工农业建设都在力争上游,汽车厂不是搞早了,搞大了,而是需要大大地挖掘潜力,大大地发展。这就彻底粉碎了经验主义和右倾保守思想的影响。从汽车厂的情况看起来,经验主义对工业建设的危害是很大的。全面提高生产效率一倍的试验成功,就是反经验主义反保守思想的胜利。
在全国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我们也从教条主义思想束缚下解放了出来。从汽车厂建厂开始,一部分人就迷信着单一品种生产最经济合理的论调。这显然对我们是很大的束缚。不打破这些迷信,就不敢大胆设想,不敢信任群众,就不会出现多品种生产,就不会出现跃进规划,就不会出现全厂提高生产效率一倍的创举!
除了解决领导思想之外,职工群众中各种形式的保守和个人主义等思想也都在运动中获得生动而有力的批判,从而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先进的更加先进了,中间的不断先进,落后的也赶了上来。现在虽然还有比较落后的,但这些人也有很大转变。少数认为“生产大跃进,工资大跃进,”所谓“生产与工资并举”的人,都已解决了思想问题,接受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共产主义的观点普遍树立起来了。在这样运动中转变的才是比较深刻的,有思想、有行动的转变。
大中小型汽车厂的协作问题
最后,我想讲一讲关于汽车工业大、中、小型工厂的协作问题。
目前事实已经证明,有不少汽车制配厂、修配厂以及某些能参加汽车生产的机械厂和军工厂都具备生产汽车或汽车部件的一定技术力量和设备。为了更好地组织协作,我觉得有下面几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一、在大型工厂方面要克服怕麻烦、不主动协作的思想。必须在自己的发展规划中也考虑到与中、小型工厂协作所需要的发展,例如在车轮、特种齿轮、大型锻件、冲压件、标准件的供应方面,以及工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设计力量方面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支援中、小型厂的需要。同时,中、小型厂也要克服完全依赖、完全单干和完全干成套产品的思想。二、目前我国汽车的新品种发展很快,这是极好的现象。但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期,对已经出现的各种样品车,经群众试用和国家试验,加以比较和选择定型后,由中央主管部门拟订出一个汽车标准化和系列化的方案以及制造方面的分工协作规划。否则就会使汽车品种和生产形成自发、自流,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三、目前在新品种的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那就是对制造汽车感兴趣的较多,对制造汽车备件和附件感兴趣的较少。这个现象应纠正。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因汽车备件和附件业的落后而阻碍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
(陈志方插画)
  (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书记挂帅 全民动手 从小到大
江西地方工业一日千里
新华社南昌14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久泽报道:江西省地方工业的发展势如破竹,一日千里。现在全省动工兴建和已经建成的工业企业共有一万五千多个,平均每个乡有三个。全省地方工业遍地开花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一下子办这样多的厂,对工业基础薄弱的江西来说,困难是可以想见的。但是实践证明,群众的积极性可以把一切困难克服掉。资金问题,全省现在已经超额完成了省委提出的集资两亿元的任务。设备,除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大量制造以外,群众创造出了成千上万的解决设备问题的土办法和半土半洋的办法;群众用土办法办起了化肥厂、饲料厂,也开采了煤矿。瑞昌县二十多个农民花一百多元钱买了七把挖锄、六只拖斗,筹备了三天,就建成了一座煤矿,并且在十多天中开采出了无烟煤十万斤,产值等于全部投资的八倍半。九江县办饲料厂没有万能锤击机,农民就用村里的石碾石磨代替。樟树办骨胶厂所需的蒸锅当地不会用铁板制造,人们就想出办法改用生铁浇铸。至于技术工人和劳动力问题,群众中的潜力更是无穷无尽。这个时期,各地“土专家”风起云涌,仅临川、资溪两个县,在短期内就发现和培养了办各种工业的“土专家”两千多人。波阳县饶埠农业社今年要自办农具修配、淘金、颗粒肥料等十七项工业,除资金完全自筹外,技术力量也全由自己解决,他们社里办这些工业的“土专家”已有四百一十二名。群众办工业的劲头鼓起来以后,过去许多为地质队所没有勘探到的矿藏,现在也被发现了。
在提出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的号召和要求开始,中共江西省委就一直强调并且反复向干部讲清了发展工业的群众路线,和地方工业以服务农业、以小型为主的道理。有些地方并发动干部进行了多快好省和少慢差费的两条建设路线的辩论,统一了思想。在这个基础上,省委规定了几条依靠群众办工业和贯彻多快好省建设路线的原则:一、建设规模坚持由小到大,先从小的搞起;二、工艺设计由简到繁,先搞简单的,从手工业或半土半洋搞起;三、厂房、办公室因陋就简,原则上一律不建;四、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多办小型的联合企业,使物尽其用,人尽其力。同时,省委和各级党委都采取了书记挂帅的办法,由一个书记专门管工业,以加强工业建设的政治领导。在省委和各级党委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地方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干部和群众的热情引导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上,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这时,各地首先抓紧了兴办大量为农业服务的小型厂矿,并根据矿产资源及野生植物资源情况,大力兴办规模小、投资少、收效大的采矿、冶炼和土特产加工工厂。这些厂矿大多很快建成并投入生产,有些是边建设边生产。因此,它们有力地支援了当前农业生产大跃进,增加了农民收入,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从而更加鼓舞了群众办工业的积极性。现在,全省平均每天建成投入生产的厂矿达一百五十多个,动工兴建的厂矿达三百四十七个。
现在的问题是,在加速建设的同时,怎样把新建的县、乡小型厂矿管理好,巩固起来,并从中创造经营管理的经验。中共江西省委正在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3版()
专栏:

  天山南北 钢铁花开
新疆今年兴建一百多座小高炉
八一钢铁厂因陋就简屡创奇迹
本报乌鲁木齐14日电 西北地区目前唯一的钢铁联合企业——新疆八一钢铁厂,为打破神秘观点和条件论、因陋就简地发展小型钢铁厂树立了榜样。
新疆八一钢铁厂是1951年动工兴建的。建厂期间只花了六百多万元就建成了能生产钢铁的联合企业。它的炼钢、轧钢和水电三个车间使用的厂房是利用旧厂房补修成的,整个企业的机器设备都是从好多工厂东拼西凑起来的破旧设备。炼铁的矿石品位也很低。用这样拼凑起来的简陋设备和品位低劣的原料来炼铁、炼钢,当时有些人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从部队上转业的职工发扬了人民解放军传统的苦干精神,本着技术为设备和原料服务的思想,终于打破了钢铁工业的条件论。按规定,炼钢的原矿石含铁量不能低于40%,焦炭强度不能低于二百八十公斤,但这个厂采用的矿石含铁量却只有31%;用土法炼出来的焦炭强度最高只七十公斤。他们采用在露天堆一层矿石,加一层煤来野烧的土办法,代替烧结设备,然后拿铁锤敲碎烧过的矿石,除去岩石和氧化物,以代替机械选矿设备。这种土办法同样使矿石含铁量达到40%,炼出了合格的生铁。
这个厂的炼钢职工以独创精神研究成功了转炉侧吹的操作法,并把转炉结构改为涡鼓形,解决了我国转炉过去一直不能用高磷生铁炼钢的技术问题。这种方法已被冶金工业部推广到全国使用转炉炼钢的企业。去年这个厂的职工又在转炉里炼成了过去一直认为只有平炉和电炉才能冶炼的弹簧钢。
炼铁和炼钢需要很多耐火材料,这个厂采用就地取材的办法,用极少的投资修建了三个土窑、一个烟筒,建成一座耐火材料车间。用新疆出产的白云石代替镁砂,沥青代替盐卤,用毛驴、骆驼运来粘土,制成各种耐火砖,不仅解决了炼钢和炼铁所需的全部耐火材料,而且满足了当地其他厂矿的需要。
抱有条件论的人过去看了这个厂的轧钢设备,认为只能轧制二十个米厘以下的小圆钢,但他们这几年每年都能轧制一百三十多样品种的钢材,而且轧成了技术复杂的犁铧钢、槽钢和二吋角钢。他们利用小钢锭和小型轧钢机轧制多种花色满足地方工业建设需要的操作方法,给小型钢铁企业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钢铁工业技术对一般人一直有神秘的印象,但建设小型钢铁工业并不像人们想像中那样复杂。这个厂在兴建期间除了一个冶炼工程师和一个轧钢工程师,所有职工都是来自部队的转业军人。建厂期间厂里派出了一批相当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和具有初小程度的战士,分别到唐山、石景山、重庆学习炼钢、炼铁、炼焦和轧钢,他们学了半年或一年多之后,就回到厂里一面操纵机器生产,一面在生产中带徒弟。
八一钢铁厂在这样的条件下,几年来不仅解决了产品质量的技术困难,而且不断提高了产量。炼铁高炉在原料很坏的条件下,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已从开炉时二点九六六降到零点以下,赶上了先进的高炉。生铁日产量比开炉最初几年提高了一倍以上。以大量的产品支援了新疆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建设事业。
新华社乌鲁木齐15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即将动工兴建十个小型炼铁高炉和一百个土高炉,争取尽快地为本区制造地方工业机器设备、农业机具提供生铁,同时支援西北各省的地方工业建设。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度,这些小高炉将有五个陆续投入生产,土高炉在下半年可以全部建成。
今年新疆各专区、自治州兴建的十个炼铁高炉的基建安装和生产技术人员问题,将由新疆八一钢铁厂和喀什农具厂等三个单位分别包干解决;它们建成以后,每天能产生铁一百四十多吨。各地手工业社和农业社兴建的一百个土高炉,最近已经由八一钢铁厂作出设计。这个厂根据小高炉形式设计成功的土高炉,只需一吨片石作炉底,用三百多块土坯砌成炉身和炉缸,再用石英砂、焦炭末和坩子土搅拌成耐火泥在炉缸内部贴一层就成了;它采用风箱或手摇鼓风机作为送风设备。建成这样一个一立方公尺容积的土高炉,只要八十元投资。这种土高炉比采用坩子锅炼铁好处多:它可以连续生产三天到四天,并且能炼出合格的铸造生铁。


第3版()
专栏:

  走出办公室 去种“试验田”
太原技术人员找到红专大道
本报太原电 太原市厂矿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把“试验田”当成了自己红透专深的道路和改进技术领导的重要方法。
太原市各厂矿在整改阶段的最近一个月中,在领导干部搞“试验田”的同时,也出现了工程技术人员搞“试验田”的热潮。3月中旬,太原钢铁厂、太原重型机器厂等十四个厂的总工程师向全市技术人员发起了“走出办公室、在劳动中把自己锻炼成又红又专的工程师”的倡议。随即有山西机床厂、太原矿山机器厂等二十个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同党政工团领导干部搞了“试验炉”、“试验车间”、“试验矿坑”。他们一般的作法是选择生产上的薄弱工序,每周抽出两天左右的时间到生产现场和工人一起操作;有的连住宿、吃饭都和工人在一起。他们在这段时期内深深体会到“试验田”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仅适用于不熟悉业务、技术的老干部,对技术人员的好处不大。相反的“试验田”能使技术工作上的困难迅速而准确地得到解决。太原钢铁厂联合加工厂总工程师高振岳把一个月“试验田”生活当成自己从事多年技术工作以来崭新的一页。他们厂今年花了好多钱新建了一座养生坑,是想加速混凝土结构的凝干。可是投入生产以后,生产效率反比露天操作低的多了。工人们完不成定额就埋怨说:“养生坑成了害人坑”。问题的症结是什么呢?这在技术人员中还是个疑团。高振岳在3月下旬和厂长、党委书记在养生坑建立了“试验田”。他们在开始劳动的七天中就发现了二十多个影响生产的技术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养生坑震动台安装的不合适,干扰得两部吊车只能顶一部用,生产效率很低。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安装过程中工人们就发现了,并且提过合理化建议。只是他们缺少现场体会,没有采纳工人的意见。这次他们采纳了群众的建议,重新安装了震动台,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四倍多。太原皮革厂解放八年来因为牛皮表面松软,几次准备出口而未选中;最近总工程师任承时到车间跟班劳动中才发现原来工人们把泡制两种不同皮种的药方混用了。他及时校正了工人操作方法,皮质很快达到出国标准。
这些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田”吸取了工人的操作经验,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建筑工程部太原工程局主任工程师崔宝玉在河西预制厂参加劳动的第一天,就发现大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纹现象很严重,可是由于自己长期没有到现场,一时拿不出办法来。他晚上睡觉时和老工人座谈中得到了启示。原来蒸气养生设备安装的不合适,蒸气不能均匀地渗到混凝土结构里,造成裂纹。他吸收了工人们的意见,改装了设备,基本上避免了质量事故。崔宝玉感慨地说:“我当了十五年建筑师了,在今天才体会到有劳动才有科学技术的真理。”国营兴安化学材料厂副总工程师夏阳在和工人一起切割料板时,随时参考着技术书籍才能确定长短和角度。但工人们却能信手把原料切割得大小正合适。他在看到工人操作的经验后才认识到自己的书呆气太严重了。
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实际生产以后,才勇于修订那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太原钢铁厂耐火材料分厂的工程师们过去一味要求工人以减少砖坯水量的办法,来提高耐火砖的质量。但工人们感到这样既费劲、效率又低,曾提过许多合理化建议没有效果。当给工人们拟定这种操作规程的工程师亲自参加操作时才感到:水分少、粘土硬、打得腰酸胳膊痛。于是他们很快和工人一起修订了不合适的操作规程,并从改进工具着手提高耐火材料的质量。
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在和工人同食、同住、同劳动中感情逐渐和工人融洽在一起了。起初,他们嫌工人不卫生、晚上换班的工人扰乱了睡觉。但他们很快意识到这正是自己改造的内容,便主动和工人接近。太原市政工程公司工程师郭功宁初到建筑工人宿舍觉得空气不好,很不愉快。住了些时才发觉这些宿舍是自己设计的,低矮的房子,只有一个小窗户,空气不流通。他猛省到不是工人不爱讲卫生,而是自己设计时就没有为工人从卫生条件着想。
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以参加生产来领导生产,使科室工作与生产车间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过去工人们生产上遇到困难时往往因为找不到工程师耽误了大事。现在是工程师主动找工人解决问题。太原钢铁厂中央试验室过去为平炉炼钢车间化验品种质量的时间,一般要一星期以后才有结果。最近工程师李新民在这个车间建立了“试验炉”,每炼出一炉钢,在当场用几分钟就作出化验结论。并且立即把这炉钢的优缺点讲给工人。因此废品率大大降低。工人们说:“过去你们是挑我们的毛病,现在是指导我们生产”。


第3版()
专栏:编后

  技术必须和劳动结合
一切书本上的科学技术知识,都是前人生产斗争的经验积累;我们必须学习。然而,技术工作者要运用前人或外人的技术知识来解决当前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就必须要结合本国、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具体运用。要这样做,就不能只蹲在办公室里,而必须要深入到现场去,和工人一道参加劳动,通过劳动,根据本单位情况,把书本上的技术知识和生产结合起来,使技术和劳动结合起来。这样做了以后,还可以吸取工人同志们新的生产斗争的经验,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书本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技术人员只有把技术和劳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并使自己的技术得到发展。在这方面,太原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一起搞试验炉、试验车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工程技术人员搞“试验车间”,除了向工人学习,参加劳动,更加充实、丰富自己的技术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和工人的共同劳动,学习工人阶级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己奉公勤劳朴实的高贵品质,在劳动和生活中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那种轻视体力劳动、不以平等态度对待工人、追求个人名利等资产阶级思想。因此,下现场搞“试验车间”“试验炉”的办法,也是使技术人员逐步成为有工人阶级立场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又红又专的技术干部的好办法。


第3版()
专栏:

  县办石油厂的样板做好了
  石油部建设的示范性小型人造石油厂投入生产
投资二万七千元建设一个月年产原油三百吨
据新华社15日讯 我国第一座示范性的、适宜于县乡办的小型人造石油厂今天在北京正式投入生产。
这座工厂是石油工业部为创造发展地方人造石油厂的经验而建设的。它由两个干馏堆组成,每年能产三百吨页岩原油;还设有加工设备,可以炼制成汽灯油、轻汽油、重柴油和粗蜡、焦炭等产品。此外,每年还能收回一百五十多吨液体硫氨。
这座示范工厂是在4月中旬开始建设的,从破土开工到正式投入生产,前后只有一个月,全部投资约两万七千元左右。它的主要设备像锅驼机、泵、抽风机等,普通地方机械工厂都能制造;干馏堆、洗涤塔、储油罐等,大部分是砖木结构。因此,全部器材设备所需钢材不到二十吨;地方建设时如能根据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原则,投资和钢材还可以进一步节省。
这座工厂所用的原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的油母页岩。由于操作简单,全厂三班生产需用的六十多个工人,大多数只需普通工人,其他少数技术工人也只要经过短期训练就能操作。


第3版()
专栏:

  兰州建设一批中小型工厂
利用大厂的边材废料
本报兰州15日电 兰州市为了充分利用大工厂的边材、废料和副产品进行生产,决定建设一批中小型工厂,其中有十多个工厂可以在今年年底前投入生产。
兰州市正在建设化工、炼油、发电、机械制造等巨型企业,有的已经部分建成,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还将有一部分工厂陆续投入生产。这批大企业将来除要成批地生产石油成品、化肥、人造橡胶、重型石油钻机、化工设备等生产资料外,还产生大量副产品、成千成万吨的废气、废料。其中仅石油机械厂和石油化工设备厂从机床上削下的金属切屑,一年就有一万吨,石油化工设备厂每年裁下的不锈钢边板、边料,也在四百吨以上。兰州炼油厂每年也产生二万多吨的电极焦和数万吨的干气,兰州热电站、兰州化工厂等四个企业,一年内排除的煤灰、煤渣达四万吨之多。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废料废气和副产品,兰州市决定建设一批中小型工厂。其中有利用金属切屑和废钢铁做原料,年产六千吨钢的再生钢厂,有利用煤灰、煤渣做原料,年产四万吨轻体建筑材料的炉灰制品厂,有利用不锈钢边板边料做医疗器械和日用五金的小工厂,有利用废气来建设年产二万吨的石灰氮肥工厂,还有塑料、电池、肥皂等工厂。这批工厂将随着大工业的陆续投入生产而建设起来。
这批中小型工厂的建设,从进行工艺设计,到解决部分生产设备,都要依靠大工厂大力支援。这些地方工业因为采用一般技术装备,建设时间短,投资也较少。如建设一座年产六千吨钢的再生钢厂,只要四十五万元投资。 (郭汾祥)
  (附图片)
  (邓家驹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