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搞群众运动才能多快好省
  中共陕西省委员会第一书记 张德生
贯彻执行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只有大搞群众运动,才能多快好省。在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陕西地区一年多以来,经过了伟大的整风运动,人们的相互关系大大地改善了,思想大大解放了,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群众运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群众运动的巨大威力。解放前几千年只修了三百多万亩水地,解放后八年也只修了六百多万亩水地,而在去冬今春规模壮阔的水利运动中,就修了一千五百多万亩,等于全省每个农村人口新增加了一亩多水地,汉中专区不到一个月就实现了水利化。在群众性的农业技术改革运动中,“活鲁班”到处涌现,仅关中地区群众创造发明的各式各样的改良农具就有两千多种,从播种到收割、从山区到平原都有了改良农具。农业耕作技术有了进一步改进,今年小麦大丰收大有希望。全民办工业的运动,已经广泛展开,在很短的时间内,新办起了三千多个小型厂矿。原有的国营和地方国营厂矿,今年第一季度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七点九。每天都有创造新纪录、冲破旧定额的捷报。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开展勤工俭学运动的经验已经普遍推广。扫除文盲和消灭“四害”以及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运动等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着。无论城市和农村,机关和企业,学校和军队,到处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洋溢着欢乐的歌声。
目前,陕西地区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正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为实现“苦战三年改变全省面貌的二十条奋斗目标”而战斗着。三年内,我们的粮食、棉花和油料的产量将增加一倍以上,农业社的生产和收入将超过当地富裕中农;广大群众的文化技术水平将普遍提高,社社有八员(农业技术员、水利技术员、林艺园艺员、农械员、接生员、保健员、兽医员、配种员),乡乡有中学,社社有小学,青壮年无文盲,城乡无“四害”。地方工业产值到一九六二年可以超过农业产值,全省工业化的基础就可以奠定了,农业耕作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大部分农村电力化,农民群众盼望的“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在大多数地区将会变成现实。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跃进,促进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高涨,就必须走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走群众路线,大家的事大家办,这是我们实现任何革命任务的一条根本路线,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根本路线。而大搞群众运动正是完成革命和建设任务的主要方法,也是走群众路线的主要形式。有人认为,在革命时期,可以大搞群众运动,在建设时期,似乎不需要或者不可能大搞群众运动了。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革命是千百万群众自己的事,建设同样是千百万群众自己的事,都应当最大限度发挥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大搞群众运动。我们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要同帝国主义抢时间、比速度,慢腾腾地、按步就班地办事情是不行的,只有鼓起干劲,打破常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建设事业的全面跃进。而大搞群众运动,正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保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方法。特别是今天的人民群众,已经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得到了解放,敢想敢说,敢作敢为,在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千百倍地增长了,群众运动的力量就显得更加强大。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大搞群众运动,才能多快好省;不大搞群众运动,就会少慢差费;只要充分深入地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过去多少年办不到的事情,在短时间内甚至只要几天就办到了。我们在合作化以后到去年冬季以前,由于兴修水利没有形成广泛深入的群众运动,结果全省一年零九个月只扩灌了三百六十一万亩,每亩平均还要国家投资两元多;而去冬今春大搞了群众性的水利运动,七个月就扩灌了一千五百多万亩,国家并没有花多少钱。汉中专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人畜同居、人无厕所、灶无烟囱等习惯,长期不能改变,最近开展了移风易俗运动,百分之九十五的农户实现了人畜分居,有些乡两三天就实现了人有厕所、猪牛有圈。其它如精简机构、消灭“四害”等工作,没有一项不是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后,才收到了宏伟的成果。
也有人认为,领导农业生产可以搞群众运动,领导工业生产似乎不能搞群众运动;阶级斗争可以搞群众运动,技术革命不能搞群众运动,甚至有人慨叹“运动之风何时了”,这些看法也是不正确的。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搞工业生产应当不同于农业生产;搞技术革命应当不同于阶级斗争,这是肯定的。但是,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却是一个根本的方法。在厂矿中,大搞群众运动,不仅不会影响生产计划的完成,而且会促进生产计划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不仅不会妨碍必要的均衡生产,而且有助于积极的均衡生产。事实证明,厂矿中的整风运动、增产节约运动和先进生产者运动,都对提高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于技术革命,同样要走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既要重视专家的作用,更要重视广大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专家也不能脱离群众,否则,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专家。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农具改革运动,正是从群众中发展起来的,成千上万个“活鲁班”也是从工农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这又说明,进行技术革命,只有大搞群众运动,才能够产生大量的发明创造。
有人讥笑我们是“靠运动吃饭”,是“运动员”。是的!我们正是要靠群众运动来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正是要当个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的先锋队员。我们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不断革命论者,过去,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现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时期,仍然是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过去,我们依靠群众运动,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后,我们还要依靠群众运动,去赢得建设的胜利。
搞群众运动,必须做到具体、鲜明、热烈。毛主席远在一九二○年就曾经指出:人类社会中无论那一种运动,都应该具有具体、鲜明、热烈这三个条件。毛主席的这一论断,至今仍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从陕西地区群众运动的现状来看,当前应当强调的是:
任务要明确,措施要具体,要善于集中最大多数群众最普遍、最迫切的要求。一九四四年毛主席号召延安市人民开展的“十一运动”——每户有一年余粮;每区一个铁匠铺,每乡一个铁匠炉;每乡一个民办学校和夜校,一个识字组和读报组;每区一个卫生合作社;每户种活一百棵树等——就是一个范例。我们根据这种精神,在今年提出了“苦战三年改变全省面貌的二十条奋斗目标”,很快就成了家喻户晓、人人动手的行动口号。商雒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和一百棵经济林木的运动,就是由于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很快地超额完成了任务。如果任务不明确,措施不具体,或者只有先进的指标,而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运动就往往容易形成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空空洞洞。
运动要有规划,有节奏,始终注意保持群众旺盛的情绪。安康县今年在农业生产方面,根据全面跃进的精神,规划了水利、积肥、春耕、夏收夏种、秋收秋播、除“四害”等二十个“战斗”,并且对运动的高潮与间歇、战斗与休整,突击工作与经常工作,注意了适当地调节。这样做,就会有利于保持群众的旺盛情绪,使运动的发展热烈、有力。如果不注意必要的休整,不爱护群众的热情,运动就不可能健康的发展。
广泛地组织比赛,正确地发扬群众的集体荣誉感。造成处处争先进、人人赶先进的风气,使运动广泛深入、有声有色。在比赛中,树立先进旗帜的作用很大;突破薄弱环节,使后来者居上,作用也很大,它既能给后进的鼓足干劲,又能促进先进的更加先进。像陕北老区,过去一个时期工作进展比较迟缓,但在去年以来,工作有了显著变化,榆林专区群众去冬在零下二十多度,奋战一月,打成旱井四十万眼。榆林县出现了亩产千斤的大面积丰产沟,延安专区成为全省第一个“四无”专区,对全省其它地区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组织比赛,要着重表扬先进,传播先进经验。表扬先进实际上又是批评和激励落后,并且不致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群众把它叫做“文明的批评”。组织比赛,既要比多快,又要比好省,提倡不务虚名,讲求实际,防止形式主义。
上面只是简单说明如何使群众运动做到具体、鲜明、热烈的一些问题。当然,搞好群众运动的根本问题,还是党的领导问题。这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问题,首先是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问题。粉碎那种“不敢想——不去想——不敢想”和“办不到——不去办——办不到”的保守主义的公式,提倡大胆地想、放手地干。那些老脑筋、老规矩、老作风、老习惯、老步伐丢不掉,新思想、新章程、新风格、新创造、新干劲就兴不开。思想不解放,就不敢创造,不能跃进。还要善于把党的决议变成广大群众的行动,反对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更加广泛地采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式,提倡做什么,鸣辩什么,不断地提高群众参加运动的自觉性,不断地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群众感到越干越有兴味,越干越有劲头。
一九五八年五月七日


第2版()
专栏:

牛拖座椅磨耙
陈道远
最近,我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聚居的恒丰乡丰来社,和社员们一起设计和试制了一种牛拖座椅磨耙。经过实验和组织参观,当地水族农民给它总结了三条好处:
一、减轻人的体力劳动,操作轻便,使用安全。用老式磨耙和踩耙耙田,不仅需要使劲掌扶,一天累得腰酸腿疼,有时不小心,还会被耙齿划破脚。牛拖座椅磨耙很轻巧,使用时,人坐在上面,既不费力,又可避免划伤脚的事故,转弯搬运也很方便。
二、用牛拖座椅磨耙耙的田土,又深又好又平又细。五寸五分长一个的弯刀形铁齿,能吃土四至五寸深,并且可以把杂草割碎压在耙碎的泥巴底下;同时,因为它的耙身有六尺宽,人坐在上面还可以掌握重心,调节深浅。
三、成本低,花工少,容易做。这种耙每架只花五个工就可以做成;上面的工具除铁制耙齿(约需要六斤毛铁)外,其余全部用木制。因此,每架耙的工本费不超过七块钱。


第2版()
专栏:

  云南省委提出进一步开展农具改革的要求
向运输耕作排灌方面普及
由土机械向机械化逐步提高
本报讯 中共云南省委最近召开的工具改革会议,总结了工具改革的基本经验。到5月底,全省范围内将完成车子化的任务;全省试验成功和推广的改良工具已有一千多种,计一百五十万件;大约有二百万劳动者使用了改良工具。由于工具改革运动的发展,已开始引起了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打破了保守、迷信思想;发挥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工具改革也进一步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群众中反映工具改革是“第二次解放”“第二次翻身”。
这件工作做得好的原因是领导上坚定,有决心、有干劲、肯艰苦钻研,全党动员,全体干部在运动中努力做到又红又专,同群众在一起试验,这是搞好运动的关键。其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教育群众,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开展这一运动的根本基础。第三、及时认真地总结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并迅速有效地加以推广,普及提高。第四、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发掘群众的潜力,保证工具改革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开展起来。
这次会议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工具改革运动进行了讨论。在今后的工具改革中,首先要把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土机械化三者结合起来。目前主要是依靠群众搞土机械化、半机械化,同时还要注意机械化;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逐步增加半机械化、机械化的程度。不去积极进行旧式农具的改革,不积极搞土机械化、半机械化,坐等拖拉机是不对的。只满足于旧式农具的改革,不积极搞半机械化、机械化,不注意工具改革的提高,也是不对的。这两种思想都会妨碍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工具改革运动的发展。
其次是要把工具改革普及到各个方面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首先是地区上应当有重点地推广,逐步普及到所有的地区、所有的农业社,由点到面。
提高是要由土机械化、半机械化到机械化,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特别要注意迅速推广现在已经创造发明的效率高、质量好的先进工具,做到推广的又广又快。对效率低、费力大、质量差的落后工具,要逐步淘汰。当前主要是把畜力、水力和风力利用起来。应当根据有利于提高工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劳动质量的三个原则,注意从下列三方面普及提高。在运输方面,云南一般运输劳动量占农业劳动的第一位,特别是农业基本建设任务加大以后,运输力量约占农业劳动的35%—40%。劳动力的紧张状况形成了突出的矛盾。所以必须大量改良推广运输工具。在耕作方面,包括犁、耙、播种、中耕除草到收割,劳动力一般占30%—40%,多的占50%。在目前的春耕中矛盾也很突出,也需要抓紧改良推广这方面的工具。农村的水利排灌劳动在一般农业社约占10%—15%。改良提水工具,畜力、风力的抽水机,脱粒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家务劳动的工具,是广大妇女农民的迫切要求,也不可忽视。
会议还注意解决改善和提高农业社的经营管理水平问题。工具改革以后,农业社的经营管理范围也随着扩大,生产内容增多,农业社需要在统一的领导下,作必要的专业性的分工。劳动力的统一安排、合理调配、使用,需作重新考虑,使每个劳动力都能使用在最适合、最能发挥作用和积极性的地方,劳动定额也必须改变,工分要合理。
为了进一步开展工具改革运动,地方工业、手工业要认真贯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加强地方工业、手工业、农业社的密切协作,相互促进。在具体协作上,今后土机械化的工具,主要应由农业社自己搞,少数或部分因设备和技术条件不能生产的配件,手工业应帮助生产;手工业和地方工业主要搞技术、效率更高一点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产品;属机械化而地方工业不能解决的由国营工业搞。此外,商业、交通运输部门也应给予帮助。
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技术指导,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掌握技术。各地应举办各种训练班培养技术骨干。
(陈勇进)


第2版()
专栏:

  愉快的劳动 (全国农具展览会速写)
赵志方


第2版()
专栏:

  中耕效率大可提高
农展会展出大批新式中耕农具
据新华社14日讯 历年来夏锄期间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将通过大量推广群众创造、改良的中耕农具,获得解决。全国农具展览会耕作机具馆里展出的中耕农具,都是最近几年农民创造或改良的,它们的共同优点是能够提高夏锄工作效率和质量,用途多样。河南、河北省的五改耘锄、四用耘锄,可以锄草、培土、松土,又能追肥、撒药、浇水,效率比用手工进行提高几十倍。河南省长葛县的中耕培土器,每天能锄草和培土三十亩地,相当于十五个人一天的工作量。山东掖县的锄草耘锄,在锄草时还能用铁爪滚子把草根刨出抛远,一个人一头牲畜,一天就可以锄地十二亩以上。展出的改良手锄,效率也提高很多,有比旧手锄提高效率几倍的多头锄,有轻便、灵巧的空心锄,有的还发展成手推锄草器。
展出的还有适应各种土质特点的夏锄农具。雨后地表硬结小苗出不了土,就可以用山西汾阳县农民创造的碎土器,只要在田里推着走一遍,就能划破硬皮,促使小苗很快出土。夏锄期间发生干旱的地区,可以用安徽省的木制多行追水肥器,或者用山西省的追肥抗旱车,三个人一天能浇水肥三十亩到四十亩,相当于四十个人的工作量。
过去农民只能用小手锄和手间苗,现在也能用工具来代替。这里展出的辽宁省营口县农具厂创造的间苗锄草机,得到许多观众的好评。这种农具适用于玉米、高粱、棉花的间苗除草,每次可间两行,间距二十一公分,一个人一个畜力一天可以间苗、锄草四十五亩地。


第2版()
专栏:小统计

  小统计
△解放初期全国农具较战前缺少30%。到1954年全国增补旧式农具五千九百万件。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无偿发放的旧式农具共二百万件,价值四百零八万元。
△1957年各地用新式步犁耕地的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13.3%。


第2版()
专栏:

  山东批判单纯等待机械化右倾思想
  发动群众创制当前急需工具
甘肃农民创造山地工具一万多种
本报讯 山东省人民委员会7日到10日召开了全省推广简易提水工具和改良农具会议。会议在严肃地批判了各地较为普遍存在的单纯等待机械化,而不注意发动群众创造和推广简易提水工具和改良农具的右倾保守思想的基础上,决定立即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个群众性的创造和推广简易提水工具和改良农具运动,以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提水工具、夏收夏种工具、运输工具和农田水利建设需要的工具等方面的困难。
会议对今后如何推广简易提水工具和改良农具工作,提出了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推广和就地使用的“四就”方针,要求各地本着制造容易、成本低、效率高又能减轻体力劳动和边创造、边试制、边使用的原则,通过召开现场会议和群众辩论等办法,迅速掀起一个群众性的推广简易提水工具和改良农具运动。 (王影)
本报讯 甘肃省自从发起人人动手改革工具运动以后,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各地群众创造出以山地使用为主的新工具一万一千种。
甘肃省山区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4%,几年来虽然推广了三十余万件新农具,但是,人背肩挑和“二牛抬杠”犁仍然大量存在。在大跃进的新形势下,为解决干旱山区劳动力不足和生产工具落后的问题,各地群众便热火朝天地创制和改制新工具。甘谷县蒋蕴中创造的人工降雨机,一天浇地四十亩,使原来渠窖浇灌不到的山坡地也能得到灌溉之利。靖远县刘忠勤创造的水粪籽三用耧,克服了今春山区抗旱播种的困难。秦安县陈杰发明的畜力车轮陈箩磨,只要一个人看,一头牲口拉两矿磨,效率相当于七个人力和六头畜力,还能自动扫,自动筛,自动装,有效地解决了山区群众粮食加工的问题。此外,像高线自动运输器,渠道起重机、打夯机、手摇碎粪机等新工具的创造,可提高劳动效率几倍到几十倍。
甘肃省各级党委在改革工具运动中,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抓思想、抓典型,解决改革工具中的困难问题,通过各种形式表扬和支持群众的发明创造活动。省、专区和县分别召开了工具改革展览会、促进会、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组织评比观摩,现场推广。同时成立改革工具的研究机构,介绍外地先进工具与指导创制新工具,并派出大批技术员和发动教员、学生深入农村,与农民研究创造新工具。(翟其寅)


第2版()
专栏:

  畜牧业大跃进的保证
  ——全国农具展览会畜牧机械馆介绍
本报记者 姜庆肇
走进畜牧机械馆,人们在这里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百六十多件畜牧机械。这些来自祖国广大农村、工厂和草原上的新式机械,闪耀着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交炽成我国畜牧业技术革命的灿烂花朵。
在畜牧机械馆里,人们首先被那些构造简单、灵巧适用的饲料加工机械所吸引。
人们深深感到,现在已经不是用大铡刀为主的时代了。许多农民利用木料、废料改造了各种不同的铡草机械。河北省深县高赵圈农业社刘大瑞利用压花机的飞轮改制成功的一部铡草机,每天三个人可铡草四千五百多斤。这部铡草机还可搬到田地里,带动一部水车车水浇田。
湖南省凤凰县农民创造的脚踏
切丝切片机,除了切刀和铁轴以外,全是木质的,构造非常简单,一个人操作八小时就可切红薯、萝卜等牲畜饲料一万二千斤,比手工的效率提高五十到六十倍。受到观众欢迎和称赞的,还有云南省红河自治州开远县张绍河创造的薯类切丝机。它像个四脚长板凳,一个人坐在板凳上,双脚踩动着左右的踏板,一天工作八小时,就可切薯类饲料九百多斤,比手工效率提高五倍多。四川省永川县李述生制造的切片机,是用打谷机的大小齿和摇臂改造的。一个人使用它,每天可切薯类饲料四千到五千斤,而价格只需要五、六元。
各地的工人们热情地关怀和支援着畜牧业技术的改革,也为农民和牧民们制造了大批的性能优良的机械。江苏省南通市机器厂制造的“铡草机”,铡出的饲草长短均匀,它可以按照大小牲畜的口味,铡十二种长短不一的饲草。观众们很喜爱这种机器,连日在它的周围常常挤满了人。
许多地方工厂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还根据农民利用代用品加工牲畜饲料的迫切需要,创制了各式各样的饲料粉碎机。如江苏省泰州铁工厂制造的锤击式粉碎机,四川省三台县人民机器厂创造的劲锤式粉碎机,山东省掖县兴华铁工厂创造的磨式粉碎机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机铁生产合作社创造的玉米核粉碎机等,都能够把玉米核、花生壳、稻草等粉碎得像面粉一样细,并且在一个钟头内就可出产几百斤到上千斤。河南省新乡农具木器生产合作社创造的棉壳粉碎五用机,能粉碎棉壳、花生壳,磨米粉,也能把红薯、萝卜和马铃薯切成薄片、切成细丝,还能把红薯、马铃薯打成淀粉。它的构造大部分是木制的,体质不大,使用轻便。
畜牧机械馆的另一部分,是一般较适用于大草原、牧场上的机械。我国有辽阔的草原,牧业区面积约近四百万平方公里。各族牧民正在积极地走向畜牧业合作化和机械化的道路。这里展览着巨型的割草机、打搂草机、垛草机、干草打捆机和青贮饲料切碎机。有了这些近代化的机械,就可以保证大群牲畜常年饲草和饲料的贮备,解决人工不足的困难。这些大型机械大部分是各地工厂制造的,但也有不少是牧民和地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制造的。内蒙古自治区五星牧业社创造的马拉搂草机,两匹马拉一人操作,每小时的搂草面积可达到一万平方公尺,比人工效率提高二十倍。安徽省贵池县新华木器社创造的一种旋转式割草机,一人坐在上面操作,每天割草一万多斤。
展览品中还有许多精巧玲珑的现代化畜牧工具,如牛奶分离机、挤奶器、人工授精器、自动剪毛机和自动饮水器等。这些东西对广大观众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附图片)
  割草机
  青乾两用切草机
  薯类切丝机


第2版()
专栏:

  群众智慧无穷无尽 工具改革遍地开花
  木制三齿耘锄
山东济南市新建木器厂创造。
除锄齿和各部螺丝仍用钢材外,其余部件均用木料。人畜省力,能提高工作效率30%左右。成本比钢铁制品低六元。
  轻便化肥耧
山东掖县路格庄火光农业社创造。用于追施化肥及行间套种谷子、高粱等作物。
工作时靠导轮滚动带动曲柄,使化肥或种子从排种口流出。
一人手推每小时可施一亩,比原追肥提高效率五倍。
  四用耘锄
河北武安县午汲乡格村农业社社员李树青改装。不仅能播种粮食、棉花,而且还能中耕兼施肥与治虫,特别在棉花地区效果更为显著。
它是在三齿耘锄的基础上改装的,主要分四个部分:
1、排种部分:种籽箱内有搅拌器,箱底有排种器、输种管。
2、镇压部分:镇压轮是木制,用铁板连接,手柄处有升降杆。
3、传动部分:传动轴是导轮带动链子传动的,轴的两端带动两个排种齿轮,达到自动排种。
4、鸡毛刷粉轮:为一圆木筒制成。圆筒之周围钻有小孔,上面包一层铁丝网,两端各开一方孔套在方轴上,并在一端开一圆孔作装药粉时用,药粉装好后将孔堵死。在铁丝网上绕有鸡毛,工作时由于四用耘锄向前进,中间一轮则由于磨擦的关系而转动,经一木齿轮带动方轴转动,由于方轴转动因而鸡毛轮也随之转动。转动时一方面药由孔中经铁丝网到鸡毛上;另一方面在转动时将棉苗压倒向前方,于是鸡毛上的药粉便刷在棉叶的背面,而当鸡毛轮刚滚过棉苗后,由于棉苗本身的弹力作用,有一力量向上,再加上鸡毛轮继续向前滚动,就起着将棉苗扶起的作用,同时又把鸡毛上的药粉刷于另一边棉叶的背面。每天一头牲口、二人或三人中耕兼作施肥治虫十五亩。播种时去掉治虫部分就行了。一件农具春夏不闲,利用率高。
  改装三齿耘锄
河南陕县大营乡红星农业社改装,改装费三元。一天可中耕二十亩。
改装方法:1、加装耧斗,可进行中耕施肥、播种。2、加装培土板。3、改装锄齿,比原来侧刀杆延长二寸,尖端是箭头形。在幼苗期进行第一次深锄时最为适宜,一般可锄三寸深。4、加装护苗板。在棉苗长高以后,还可以进行中耕锄草,以免碰伤棉苗。5、加装复土板。可以套种。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