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伊朗人民不可屈
  本报评论员
据德黑兰消息,伊朗著名爱国者鲁兹贝赫于5月11日被伊朗当局杀害了。伊朗当局在一个兵营中把鲁兹贝赫秘密处死以后,才把这件事情透露出来。他们悍然不顾伊朗人民的谴责,不顾国际舆论的抗议,终于干下了这种极端野蛮的罪行。
鲁兹贝赫是一个卓越的伊朗爱国者。他的全部生活和活动,都是忠于伊朗人民的。他没有罪!他的唯一的真正的“罪名”就是:他为伊朗的民族独立和人民利益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只是因为这样,伊朗的反动统治集团把他视为眼中钉,决心要杀害他。去年7月,伊朗当局突然逮捕了鲁兹贝赫,把他送到军事法庭进行所谓审讯,同时施以严刑拷打,并且剥夺了鲁兹贝赫为自己申辩的权利。这完全是卑鄙的谋杀!犯罪的不是鲁兹贝赫,恰恰就是谋杀鲁兹贝赫的伊朗反动集团。伊朗人民的优秀儿子鲁兹贝赫以及许许多多的伊朗爱国者的生命,就是这样被无辜地杀害了。伊朗当局这种屠杀爱国者的暴行,不能不激起伊朗人民和一切正直人民的极大愤慨。
伊朗当局屠杀爱国者的野蛮措施,完全是为帝国主义侵略者服务的。今天,在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奴役下,伊朗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利益遭到了严重的损害,伊朗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千百万的伊朗人民要求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日益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这当然是帝国主义者最害怕的事情,因为当人民起来的时候,他们插在伊朗身上的吸血管就会靠不住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反动统治集团向伊朗爱国者举起了屠刀。他们杀害了鲁兹贝赫,杀害了无数爱国者,难道不就是为了让帝国主义者从伊朗掠夺更多的石油,从伊朗人民身上吸吮更多的血汗吗!
在伊朗人民的爱国主义斗争中,鲁兹贝赫光荣地牺牲了,但是鲁兹贝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不死的。鲁兹贝赫在伊朗反动当局的监狱中和法庭上,在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面前,他坚贞不屈,为真理和正义斗争到最后一口气。这种英雄气概使一切正直的人们无不对他表示崇敬,鲁兹贝赫将活在一切正直人们的心中。鲁兹贝赫的英雄气概光辉地表现了伊朗人民是不屈的,伊朗人民将为保卫祖国的独立自由,为保卫自己的生活权利而坚持斗争到底。


第6版()
专栏:

  黎巴嫩人民群起反对暴政
贝鲁特居民总罢工总罢市
新华社大马士革12日电 据报道,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居民响应黎巴嫩民族阵线和其他反对党的号召,今天举行总罢工、总罢市,反对现政府实行违反黎巴嫩民族利益的政策,要求总统夏蒙辞职。
政府出动军警镇压。据报道,已有两人被打死,十几人受伤。
这一天,贝鲁特商业差不多全部停顿,车辆交通完全断绝。
据报道,在这之前,昨天贝鲁特曾发生爆炸多起,其中几起发生在总统府附近。
同时,在黎巴嫩第二大城的黎波里,从9日开始的总罢工还在继续。继10日示威群众烧毁美国新闻处之后,当地情况仍然很紧张。据报道,政府军队已经接管了治安。每天下午七时开始宵禁。居民禁止上街,坦克在主要街道上巡逻。有消息说,的黎波里通往贝鲁特的桥梁已经被炸毁,公路交通断绝。
据报道,在11日发生的的黎波里冲突中有十人死亡,有百余人受伤,使死亡总人数达到二十四名,受伤总人数达好几百名。
同时,位于北部的扎加尔塔、腊希亚和哈斯贝亚也发生了类似的冲突。
据大马士革电台11日晚上广播,扎加尔塔的示威者把三百名警察和宪兵缴械,并且占领了那里的一些政府机关。
据这里的报纸今天说,由所有的反对党组成的黎巴嫩民族阵线仍在坚持要求总统夏蒙辞职。
这里的所有的报纸今天都发表了社论,评论黎巴嫩的局势,谴责夏蒙的亲西方政策,这种政策引起了目前的动乱和流血事件。“光明报”说:“黎巴嫩人民所进行的流血斗争是为了把国家从艾森豪威尔主义和英美帝国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第6版()
专栏:

  老挝爱国党议员候选人
努哈在桑怒省当选
新华社河内12日电 据万象电台今晚广播,老挝爱国党候选人努哈今天以二万零七百票当选为老挝国民议会议员。
努哈是桑怒省的三个候选人之一。桑怒省只有五万六千名选民,按规定选举国民议会议员一名。
桑怒省在今天完成了检票工作,它是继巴色省之后完成检票的第二个省份。


第6版()
专栏:

  库兹?佐夫在乌拉圭发表谈话
苏联能供给南美工业设备
新华社12日讯 据塔斯社蒙得维的亚讯:在乌拉圭访问的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库兹?佐夫10日在蒙得维的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苏联人民和政府真诚地渴望同乌拉圭人民以及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加强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来维护和巩固普遍和平和安全。
库兹?佐夫就所谓苏联对拉丁美洲国家有某种“特别兴趣”的论调着重指出,苏联的唯一“兴趣”在于加强苏联人民和拉丁美洲国家人民之间的和平和友谊。本着这种精神,苏联主张同一切拉丁美洲的国家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主张加强同乌拉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库兹?佐夫指出,1956年夏天乌拉圭议会代表团对苏联的访问,促进了苏联和乌拉圭人民更好的互相了解。他认为,继续互派代表团进行访问是符合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的。苏联能够供给拉丁美洲各国工业化所必须的工业设备和机器以及各种原料商品,并购买拉丁美洲的出口商品。
库兹?佐夫已经在同一天经布宜诺斯艾利斯前往墨西哥。


第6版()
专栏:人物介绍

  卓越的战士鲁兹贝赫
霍斯劳·鲁兹贝赫是伊朗共产主义政党——人民党的领袖,伊朗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和平的卓越战士。从少年时代起,鲁兹贝赫就参加了伊朗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深受伊朗人民的爱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捍卫祖国的民族独立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活动。1947年,鲁兹贝赫被捕,但不久就逃出了敌人的魔掌。过了一年,再度被捕,并被判处死刑。由于当时世界舆论的坚决抗议,伊朗当局被迫取消死刑,改判十五年苦役。1954年鲁兹贝赫再次脱逃。当时,人民党已被伊朗当局宣布为非法,因此,他便开始了艰巨的地下斗争。
1957年7月7日,鲁兹贝赫又一次被捕,并且被非法送交军事法庭审讯。伊朗当局对鲁兹贝赫施行了严刑拷打和种种迫害,但他始终英勇不屈。今年2月25日,伊朗军事法庭进行一次秘密审讯后,将他判处死刑。5月11日,伊朗当局悍然不顾伊朗各界人民和世界舆论的一致抗议,竟将鲁兹贝赫处死。鲁兹贝赫高呼革命口号,慷慨就义。 (真)
  (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屠刀吓不倒人民
  伊朗政府杀害鲁兹贝赫
据新华社12日讯 德黑兰消息:伊朗政府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强烈谴责和要求取消对鲁兹贝赫的死刑判决的呼声,悍然在11日清晨秘密处决了这位伊朗的著名爱国者。
伊朗陆军总检察长侯赛尼·阿泽莫德在11日透露,鲁兹贝赫是在加斯尔的一个兵营中被枪决的。
伊朗军事法庭在2月25日判决鲁兹贝赫死刑的消息传出以后,伊朗人民、世界进步舆论和知名人士以及鲁兹贝赫夫人曾经纷纷抗议伊朗当局这种摧残民主和镇压进步人士的残暴行动,并且要求伊朗当局取消对鲁兹贝赫的死刑判决。
伊朗当局在处死鲁兹贝赫以前,还曾经在4月22日杀害了另外两位伊朗爱国者。


第6版()
专栏:

  马鲁古地区发生战斗
印度尼西亚政府军又缴获一批美国武器
据新华社雅加达12日电 印度尼西亚陆军发言人在11日晚间宣布,政府军和叛乱分子9日在印度尼西亚东部马鲁古群岛上的济罗罗和提塔勒卡发生了战斗。详细情况还不清楚。
陆军发言人说,政府军在济罗罗的战斗中击沉了叛军的船只。在提塔勒卡的战斗中,政府军从叛军手中缴获了一些崭新的带有美国标记的武器。
陆军总部还接到马鲁古—西伊里安防区的报告说,在一些地区,最近有一些悬挂荷兰旗的船只帮助叛乱分子进行活动。一名被俘的叛乱分子供称,他在北苏拉威西的万鸦老亲眼看到了两名蒋介石集团的“上校”。
济罗罗是马鲁古群岛中最大的哈马黑拉岛上的重要城市,同北苏拉威西叛乱分子盘据的米那哈沙地区隔海相望。济罗罗的战斗表明,叛乱分子在侵占了马鲁古群岛最北端的摩罗泰岛以后,企图继续侵入马鲁古地区。
雅加达人士认为,叛乱分子和外国干涉者显然计划占领马鲁古地区,以便把菲律宾同北苏拉威西、马鲁古以及西伊里安联成一片。


第6版()
专栏:

反对失业 争取生活权利
  美国伊州失业工人掀起斗争
大批美国工程师流入加拿大抢饭碗
新华社12日讯 纽约消息:据美国“工人周报”11日报道,美国伊利诺斯州失业工人掀起了反对失业、争取生活权利的斗争。
来自这个州各主要城市的失业工人和工会会员的代表共一千五百人最近在斯普林菲尔德举行了“劳工特别会议”。会上一致通过一项八点方案,包括要求州立法机构迅速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救济失业措施、增加失业补助金、延长付给失业补助金的期限、延期偿还分期付款债务、减少食品衣服销售税等。会后,代表们群情激愤地列队走到州长大厦,在那里的墙上贴上了标语,在草地上竖起了标语牌。州长吓得没敢露面。
失业者提出的口号有:“我们要求工作——建筑学校、道路、医院!”一切上帝的儿女都需要鞋子——制鞋工人需要工作!”等。被解雇了的拖拉机制造厂工人的口号是:“一万人失了业——三万人等着要饭吃!”
据同一期的“工人周报”报道,波斯顿市六百多名失业者(主要是汽车工人、纺织工人和制鞋工人)也在最近游行到市政府请愿,要求得到工作和增加失业救济金。
新华社12日讯 伦敦消息:据“苏格兰人报”5 月9日发表的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报道,由于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大批美国工程师流入加拿大寻找职业,引起了加拿大工程师的严重不安。
“苏格兰人报”说,“美国工程师流入加拿大的是如此之多,以致加拿大工程师的两个团体已经采取了对付的步骤。”加拿大“顾问工程师协会”书记古耳德抱怨说:“美国工程师正来抢走我们的饭碗”。这个协会已经任命了一个委员会来处理这一问题。加拿大“职业工程师协会”已经向政府移民部门和劳工部门发出呼吁,要求设法对付这一问题。
“苏格兰人报”指出,好些年来一向是有许多加拿大工程师移居到美国去的,如今情况却正好相反了。报纸说,“尽管加拿大也有经济衰退,但是这并没有使数以百计的想过边境来试试运气的美国人止步。”此外,许多在前几年到美国去的加拿大工程师也正在努力尽法回国寻找职业。


第6版()
专栏:

雅加达“星期日新闻”报道
  蒋介石集团和菲律宾军队到达北苏拉威西帮助叛军
据新华社雅加达11日电 “星期日新闻”今天报道,台湾蒋介石集团和菲律宾已经公然派遣所谓“志愿军”到北苏拉威西帮助那里的叛乱分子。
据这家报纸揭露,实际上是由台湾蒋介石集团和菲律宾的正规军组成的“志愿军”有二千五百人,其中一部分已经到达了北苏拉威西叛乱集团的巢穴万鸦老。据报道,他们是在4月24到27日间秘密溜出台湾和菲律宾的港口,并且在29日到达北苏拉威西的开马港。在他们动身之前,菲律宾的国防部长瓦加斯在菲律宾南部的纳卯检阅了这些“志愿军”。
“星期日新闻”说,这些由蒋介石集团和菲律宾军队所组成的“志愿军”现在负责掌握北苏拉威西沿海的叛乱集团的大炮和新型高射炮。他们里面的军官也是叛军的教官。据报道,蒋介石集团和菲律宾的军队还曾经参加了叛乱集团进攻摩罗泰岛的行动。
报纸还透露,关于所谓“志愿军”的文件已经落到印度尼西亚政府的手里。


第6版()
专栏:

雅加达当局逮捕一批蒋匪分子
据新华社雅加达12日电 雅加达“人民日报”的星期刊“体育和电影消息”11日报道说,在雅加达的蒋介石集团分子的十六名首脑人物中有十二人已经在最近被当局逮捕,其余四人已经逃走。
被捕的这些蒋介石集团分子中有大东银行经理王亚禄、副经理李国元、中山中学校长李剑民、“中华商报”社长马树礼以及大贪污犯饶博基。
这家报纸说,逃脱的四名蒋介石集团分子中有一名已经逃到新加坡。这个蒋介石集团分子当沙弗鲁丁还担任印度尼西亚银行总裁时,曾经从沙弗鲁丁那里得到了一亿盾的“贷款”。
另据安塔拉通讯社报道,印度尼西亚当局曾经在7日封闭了泗水的蒋介石国民党的一个机构和蒋介石集团分子办的“青光日报”。


第6版()
专栏:

南美人民普遍痛恨美国掠夺者
  尼克松在波哥大又遭唾骂
新华社12日讯 波哥大消息: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哥伦比亚又遭遇到群众的唾骂。
尼克松11日从厄瓜多尔到达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访问。前一天晚上,波哥大全市各街已经贴出了
“打倒尼克松”、“尼克松,一千二百万哥伦比亚人为了你们供给的杀害哥伦比亚人民的武器而感谢你!”“尼克松,一千二百万深受饥饿和失业痛苦的哥伦比亚人向你致敬!”等标语。当局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宣布禁止群众举行示威游行,并且逮捕了一些人。
尽管如此,当尼克松在飞机场受到哥伦比亚官方的欢迎以后来到旅馆时,仍然有几百个愤怒的群众在旅馆面前举行了示威。示威群众焚烧了尼克松的像片,并且高呼“谁窃取了我们的咖啡?”“谁窃取了巴拿马?”“打死尼克松!”等口号,当局用骑警驱散了群众,使一些人受伤,还有一些人被捕。
在尼克松下一个要访问的国家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加斯,11日已经有几百个大学生在校园里举行了一小时的示威游行,游行的队伍牵了一头驴子,上面坐着一个象征尼克松的纸人,纸人上写着:“打倒尼克松!”
委内瑞拉军政府首脑拉腊萨巴耳10日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尼克松访问委内瑞拉时,他将同尼克松讨论关于美国限制输入委内瑞拉石油问题和委内瑞拉前独裁者希门尼斯在美国居留的问题。拉腊萨巴耳说,他希望美国将不再准许希门尼斯继续住在美国。
新华社12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11日讯:美国报纸在评论尼克松到达秘鲁时发生的反美示威时不得不承认,问题是由于美国的不顾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利益的政策而产生的。
纽约出版的西班牙文报“每日新闻报”在社论中指出,尼克松到秘鲁之前访问了阿根廷、乌拉圭和玻利维亚,在秘鲁只不过是把在这几个国家出现过的现象表现得更强烈而已。
合众社记者说明为什么秘鲁对美国怀着如此强烈而且日益增长的敌意,在他从秘鲁发出的电讯中写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这个国家索取了铝、锌、糖、棉花和石油。但是战争结束后,秘鲁这些产品就找不到市场了。美国对这些货物关上了大门,对进口规定了限额,用提高关税来进行威胁,并且按照倾销价格在世界市场上出售美国棉花。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一再讨论自由贸易问题,企图劝说秘鲁等拉丁美洲国家在进口美国制成品时减少关税上的障碍”。
这个记者指出秘鲁经济情况恶化,特别是最近一年来这个国家的美元贮备从四千万美元降到四百万美元。记者写道,“一般人”都把这一切归罪于“美国的经济政策”。


第6版()
专栏:

  尼克松:朋友,把门打开,我们要进来!
叶学潜


第6版()
专栏:札记

挨揍“才干”
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真正成了“过街老鼠”,在拉丁美洲各国所到之处,人人喊打。这充分反映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帝国主义政策的破产。
但是,路透社的一条消息却从另一个角度报道了这件事,它说,尼克松在挨打受骂的“亲善访问”之后会发现,“他个人的才干已经得到了提高”。这是不难理解的。尼克松挨揍挨骂的“才干”的确提高了。因为,他在多处挨骂挨揍之后,居然还有脸把这种“访问”继续下去,不是“才干”提高了,怎么会能这样呢?


第6版()
专栏:札记

自我解嘲
尼克松在拉丁美洲各国到处挨嘘受骂。可是,美国当局对尼克松此行却给予很高的评价。据说华盛顿人士认为尼克松表现了“很大的勇气”,虽然“投来的石子如雨”,他仍在坚持“解释美国的政策”。
“解释美国的政策”,竟然招来“石子如雨”,则美国政策在拉丁美洲人民心目中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可想而知。事实上,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反对尼克松和反对美国的政策,本来就是一回事,华盛顿人士想把尼克松描写为英雄,这不过是一种无聊的自我解嘲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