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河南党政领导机关动员全党全民作好全面准备
  打好小麦大丰收最后一仗
  各县创制大批夏收夏种新农具,紧张抢救倒伏小麦
本报郑州11日电 处在夏收夏种重要战斗前夕的河南全省人民,开始紧急动员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中共河南省委要求各地把夏收夏种作为当前农村的中心任务,并且号召“大战一个月,多快好省地完成夏收夏种任务”。河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5月9日联合发出指示,对全省夏收夏种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部署,力争把大有希望的小麦丰收变成事实,同时为秋季播下更大丰收的种子。
经过千百万群众苦干一冬、大战一春的结果,河南全省八千多万亩夏收作物生长空前良好。农村中一片丰收的麦海,令人心花怒放。但是,今年河南省夏收夏种的任务大、时间紧、费工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既要完成八千多万亩夏收作物的收打任务,又要完成八千多万亩的夏种任务,还要做好五千万亩田地的大秋管理。特别是在夏种中,一千多万亩麦茬稻的插秧任务和一千八百多万亩麦茬红薯的栽种任务,要同时完成。因此收麦、打场、整地、插秧、播种和大秋管理等项农活集中在一起,任务比任何一年都繁重。
为了动员全省人民打好夏收夏种这一仗,为全省今年农业大丰收打下利胜的基础,河南省委5月9日召开了专门会议,部署了夏收夏种工作。会议决定全党全民立即总动员迎接夏收夏种,要求在5月25日以前把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会议强调要首先做好夏收夏种的思想准备工作,开展大辩论。然后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订出先进可靠的夏收夏种和分配的全面规划。为了解决夏收夏种中的劳力不足的矛盾,会议要求大量赶制、推广新式农具和组织社会主义大协作。会议特别认为麦田后期管理不能放松,要求“由青护到黄,由黄护到场,由场护到仓”,一定要使丰收的小麦颗粒还家。
会议还要求各部门立即动员,全力支援夏收夏种。全省所有机关、部队、团体、学校,都要在5月20日以前作出支援的规划,及时投入这一运动。
河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的联合指示中提出了夏收夏种的十项重要措施:
一、立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群众性的夏收夏种大辩论。通过辩论,使干部和群众认识到作好夏收夏种工作对全年丰收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发挥潜力、组织协作支援、多快好省地完成夏收夏种任务。然后制订出夏收夏种的规划和具体安排。
二、抓紧时机,从各方面作好夏收夏种的准备工作,要求在5月25日前一切准备就绪。要继续抓好小麦后期管理,彻底消灭虫害、防止倒伏,准备战胜可能遇到的水、旱、风、雹等自然灾害。
三、进行农活、劳力、畜力大站队,作好劳畜力安排,千方百计提高劳动效率。组织各种专业队和突击队,分工包干,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组织乡和乡、社和社、队和队、山地和平地、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主义大协作。城市要组织大批劳动力参加夏收夏种。
四、做好夏收夏种农具的准备工作。当前首先努力赶制和大量推广收割、运输、打场、耕种等与夏收夏种有关的农具,在5月底以前要完成和超额完成原定推广七百万件改良农具的任务,同时,必须大力制造、修补各种小件农具。
五、麦收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群众性的小麦评比、选种运动。省、专、县、乡、社都应迅速选定丰产重点,组织现场参观评比。用对比的办法,找出小麦增产和减产的原因,教育群众,吸取经验。并认真作好小麦选种工作,制订出1959年小麦跃进初步规划。
六、必须加强防汛、防旱工作。要保证在狂风暴雨和阴雨连绵的情况下麦子不受损失;在干旱无墒的情况下,完成夏播。
七、夏收要快要细,要合理安排收割次序,熟一片收一片,推广就地踩场,踩大场,做到三快(快收、快打、快入仓)三净(割净、打净、扬净)、三防(防火、防风雨、防偷盗)、一保证(保证颗粒还家)。要随时警惕并坚决打击破坏活动。
八、夏种要早要好,要尽量深翻土地,施足底肥,选用良种,合理密植。麦茬棉花和油料作物,必须完成国家计划规定的播种面积。
九、所有农业合作社都要迅速作好5、6两月份社员的生活安排。
十、各级党政负责同志亲自动手,加强领导。各专、县、乡成立夏收夏种指挥部,统一力量,统一行动。
本报郑州11日电 河南省农具改革运动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全省广大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正围绕着夏收夏种,人人动脑筋,个个献计策,大量创造与赶制各种夏收夏种的新式农具。
滑县横村乡经过夏收夏种大辩论,全乡各农业社掀起了“比发明、比创造、比改革、比多快好省,看哪个社准备得妥当”的“四比一看”竞赛,仅在三天内,已制造各种收割机等夏收夏种新工具四百七十件。长葛县杨寨乡新光农业社社员李青山,经过苦心钻研,创制成功一部手摇小麦脱粒机,一天能打麦七十亩,可节省人力六十个,畜力六十个。该县南席乡光辉十社青年社员高青山创造的燕子式收割机,和城关乡第五社中共支部副书记贾木林创造的手推收割机,一个人操作,一天都能割麦三十亩。这些先进工具都将在长葛县普遍推广。郸城县铁业社创造成功一种手摇收割机在两个铁轮上带上八把镰刀,一次可以割麦七垅,效率比人工割麦要提高六倍。不少地方还创造了用来代替人力扬场的自动风车,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
各地在大量创造和赶制新式工具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对于小件农具进行适当改良。例如有的地方把镰刀和铲子,改制成了双头镰,双头铲,同样的劳动强度,便可使收割的效率提高一倍。商水县埠口乡木工李国恩把过去起场的三鼾齿或二齿的忙杈,改制成六齿忙杈,一次能起三百斤麦秸,又快又省劲,成本只要三元。偃师县槐庙乡的新新农业社在石磙上安装钢珠,减轻拉力,就可减少打场畜力二千七百五十五个。在夏种农具方面,各地创造和改良的工具也非常多。为适应今年麦收后大量改种水稻的新情况,各地创制了各种水稻新式农具。其中有平整水田的耙、锄草施肥两用耘锄和插秧机等。
据新华社郑州11日电 河南省广大农民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同风雨搏斗,向灾害夺粮,冒雨抢救倒伏的小麦。
中共孟县县委书记侯书堂等负责人,在大风预报以后,马上率领县直属机关七百多人到五六一、黎明、明星等农业社配合群众进行拦捆小麦的工作。安阳全县投入这一运动的人数就有十五万五千多人,仅半天时间全县共往麦地扯绳一万八千六百亩,扎棍四万三千四百亩,并且排出麦地积水两万亩。偃师、长垣等县都展开了抢救倒伏的紧张斗争。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在11日发出战胜部分地区风雨灾害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迅速根据麦子倒伏情况,分别采取措施积极抢救。
  (附图片)
陕西省在小麦收获的前夕,积极防治小麦虫害,加强麦田全面管理。泾阳县和平农业社社员正在给麦田浇第三次水。
新华社记者 姜国宪摄


第1版()
专栏:

  冶炼工业中的神秘观点一攻即破
  土法炼铜上马如飞
据新华社成都11日电 发展地方炼铜工业应该走什么道路?最近在四川省高县召开的全国地方炼铜经验交流会及四川省炼铜会议,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
这些经验主要是:以小型为主,实行边采边探边生产;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先搞生产性建设;寻找民间技术人才,加强技术人员与土专家的合作,运用学校教师等各种技术力量;根据资源、动力、交通条件,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地安排生产规模与生产方法;在生产方法上,先土后洋,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发动群众办厂,依靠农业社供给劳动力等。
这些经验是根据四川省,特别是荥经、高县两地发展地方炼铜工业的情况总结出来的。由于采取这些办法,四川省地方炼铜工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在不到十个月时间内,全省建起了二十三座铜厂,年产量远远超过了去年全国地方矿山的产铜量。这些铜厂都是用土法冶炼,绝大部分没有要国家投资,技术人员全部来自民间。有的铜厂,只花一百五十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建设起炼铜炉,仅仅生产一天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来自各省的代表,参观了荥经、高县新建的铜厂。这两个铜厂的炼铜炉全部是用泥、石建筑的,没有用半点钢铁,厂房也只是两、三间竹棚和草房。就是这样简陋的设备,却用土法炼出了人们一向认为冶炼技术相当复杂的铜来。目前我国地方炼铜工业,除了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以外,大部分省、区尚未开展。代表们认为,四川省的土法炼铜,的确是投资少、收效快、便于上马下马的好办法,在目前有色金属资源不清、资金不足、技术人才缺乏和机械制造力量赶不上需要的条件下,是争取时间,加快速度,推动地方炼铜工业大跃进的唯一正确道路。
这次会议是冶金工业部和四川省工业厅等单位在5月1日到8日召开的。


第1版()
专栏:

  十七个省市的代表十分重视四川的经验
新华社成都11日电 到四川省高县参加全国地方炼铜经验交流会及四川省炼铜会议的十七个省市的代表,十分重视四川省荥经、高县等地在炼铜工业上依靠群众、勤俭办厂和以小型为主的经验,纷纷批判神秘观点和保守思想,表示要向四川学习,把本省的炼铜工业创办和发展起来。
这些省目前绝大部分还没有土法炼铜工业。以往,许多代表一直认为,除了中央和省以外,专区和县因资金缺乏,技术力量不足,又无机械制造能力,是不可能举办炼铜工业的。可是当他们参观了荥经、高县等地投资少、收效快的土高炉炼铜以后,都感到思想得到了解放。浙江省代表把本省在炼铜工业上所具备的条件同四川作了对比,认为两省大体相同,今后只要能够打破神秘观点,浙江省的炼铜工业一定也会同四川一样遍地开花。因此他们准备回去建议有关部门召开冶金专业会议,举办矿冶技术训练班,把技术交给群众。河南省过去在规划炼铜工业时,多从正规化、机械化方面着眼,设计一个年产五十吨到一百吨的铜厂,投资高达数万元。河南省代表现在认识到,像四川这样发动群众,举办小型炼铜工业,可以及早把零星资源利用起来,争取时间,加快炼铜工业的发展速度。他们准备回去后重新修订炼铜工业的布点规划。各省代表还特别注意四川省利用民间技术力量的经验。云南省的土法炼铜工业已有几百年历史,目前散布民间的炼铜老工人是相当巨大的技术力量。云南省的代表已经给本省有关部门去信,建议广泛征集这些老工人,在今年内让土法炼铜工业来一个大跃进。四川省今年铜产量也准备在原来基础上加一翻,有些专区增加得更多。万县专区原计划今年产铜三十吨,现在他们决定生产五百二十五吨。


第1版()
专栏:

  中共“八大”代表参观农具展览会
新华社11日讯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部分代表和列席代表,今天参观了全国农具展览会。
今天是全国农具展览会开馆以来观众最多的一天,入馆参观的共达七千七百多人。七天以来观众共二万二千多人。
今天前往参观的还有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技术委员会、国防部、内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冶金工业部、粮食部、华侨事务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市属机关团体的干部,石景山钢铁厂的职工、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中学校的师生。河北省邯郸、保定两专区派来参观学习的干部和农民一百四十人今天也开始参观。外地参观的还有江苏、辽宁、吉林、甘肃、青海等省因公在京的干部。


第1版()
专栏:

  几年来不断克服“等开港”“环境论”等右倾思想
  营口创建多样化地方工业
  因陋就简 精打细算 依靠群众 自力更生 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本报讯 辽宁省营口市在解放后短短几年内,由于不断克服干部中“等开港”、“环境论”等右倾保守思想,积极恢复和发展地方工业,从一个落后的消费城市改造成为欣欣向荣的生产城市。现在全市地方国营工厂已发展到一百多个,1957年的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加了三十八倍;职工人数增加了十倍以上;产品品种由七种增加到一千零二十九种;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城市失业现象已消灭,人民生活有了改善。今年全市人民更掀起了发展地方工业的高潮,1至4月份的地方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8%。
营口市在发展地方工业中,贯彻了全党办工业、各级办工业、全民办工业的方针,创造了多种多样发展地方工业的形式。除了较大的工业外,放手举办区级联合工厂和街道办事处小型工厂。此外还由市人民委员会民政部门建立了社会救济性的生产福利社;由手工业联社组织了各种生产社、供销社、生产小组及家庭副业。全市各部门都尽量压缩经费开支,挤出钱来支援和发展地方工业,使全市出现了一个支援地方工业的新局面。
营口市在发展地方工业中,作到了因陋就简、自力更生、贯彻了勤俭办企业的方针。他们利用和修补旧房、租用民房做厂房;在生产设备上,他们尽量利用旧设备和代用设备,或自制简易设备,少买新设备。地方工业的资金,大半是组织群众自筹,按银行利率加息还本。在技术力量方面主要依靠老工人和组织到外地学习等办法来解决。
营口市地方工业所以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主要是:采用母鸡下蛋、母厂劈子厂的办法,从原有的工厂中培植新工厂,这样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快。他们还采用大厂带小厂的做法,这样既能节约设备,又能使工厂发展和提高得比较迅速。此外还采用逐步升级,把有发展前途、生产性质又适合于国家经营的手工业合作社或福利生产单位,逐渐升级为地方国营工厂等办法,使地方工厂能够很快地发展起来(详见今日本报第三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多快好省地发展地方工业
一个声势浩大的办地方工业的高潮正在全国形成。不仅是全国各省,而且许多专区、县以至乡,都提出了积极的跃进计划:力争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使地方工业的总产值超过农业的总产值。很多地方在群众的热情支持下,说干就干,小型厂矿和电站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这种办地方工业的积极性一经发扬,就像原子核分裂一样,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使我国工业战线上出现了一个万马奔腾的新局面。
我国工业长时期以来处在落后的状态中。从清朝同治年间官办制炮局(1862年)、江南制造局(1865年)开始,直到解放之前,不但重工业少得可怜,即便是轻工业也只是纺织工业稍为发达,整个来说,现代工业残缺不全,基础极其薄弱,这是我国多年贫困、落后、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又重重束缚着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解放以来,经过了三年恢复和五年建设,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奠定了。但是,已有的工业水平,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六亿人口的大国比较起来是极不相称的,即使就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来说也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后面。无论从国内或者国际形势来看,无论从经济或者政治情况来看,我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是尽快地发展工业,尽早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众多的人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已经建立起一批现代工业和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业建设的经验,苏联及其他兄弟国家对我国工业建设的援助,加上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勤劳勇敢,我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工业化的条件是具备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使我国工业化以最快的速度向前飞跃。
这是一个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重大问题。早在1956年4月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已经十分英明地提出了正确的原则。毛泽东同志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想尽快地发展重工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就是说,提出了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原则。这就是说,在迅速发展工业的同时,必须迅速发展农业。这就使工业化在原料、市场、劳动力以及资金方面获得可靠的保证。至于工业本身如何才能迅速发展,毛泽东同志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发展中央工业(主要是大型企业)和发展地方工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毛泽东同志根据国内外工业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建设的经验而提出来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着重注意了发展中央管理的工业,这是完全必要的,由于中央管理的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在短短的时间内已打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这期间,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以及我们主观上对地方工业注意得不够,地方工业的发展是比较慢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兴办大型企业是抓紧了的,但对中小型企业就注意不够了。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只有大型企业是经济的,中小型企业不合算,实际上这是不合乎多快好省的方针的。当然,兴办大型企业是必要的,这是我国工业化的骨干,今后仍然需要兴办各种大型的现代化的企业,但是,只有大型企业是不够的,还必须大量举办中、小型企业。因为中小型企业投资不大,易于分散来办;建设时间较短,可以较快地投入生产。可以设想,今后在发展中央工业之外,把全国各地办工业的积极性统统调动起来,大办地方工业,在大型企业之外,还大量办中小型企业,我国工业就可以高速度地向前发展。
毛主席所提出的工业建设的路线,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办工业的路线,是解放生产力的路线。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这就是解放了对办地方工业的束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这就是解放了对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束缚!所有这些,都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这是我国高速度地工业化的具体道路。
现在全国有二十几个省和自治区,一百八十多个专区、自治州,两千多个县,八万多个乡。每个省和自治区、每个专区、每个县以至每个乡都办工业,全国加起来就是一个很可观的数目。我们的一个省就比欧洲的许多国家大。欧洲的比利时,人口只有八百九十多万,面积只有三万多平方公里,但钢的年产量达六百多万吨,我国今年才能赶过它。如果我国二十几个省和自治区都大家来积极办工业,奋斗十年、二十年,全国钢产量没有理由不达到较比利时大十倍、二十倍。
事实证明,要多快好省地发展工业,必须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要同时并举,就是说,除中央举办大型企业以外还要充分发挥地方举办中、小型企业的积极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原则,已经为在1956年9月间举行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肯定了。1957年10月举行的党的三中全会,又决定了改变工业、商业和财政的管理体制,把原来由中央管理的很大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所有这些,加上整风运动反保守、反浪费的斗争大大激发了地方办工业的积极性。中央办大工业,省、专区、县、乡办中小型工业,在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同时并举,也是办工业的群众路线。
几个月来的事实表明:地方办工业的积极性一经发挥,立即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根据初步统计,甘肃、山西、云南、贵州、湖南、河南等省,都计划把今年的工业总产值比去年提高50%以上;全国地方工业今年增长的速度,可能达到37%以上。一向是比较贫瘠的甘肃省,人民为了兴办工业,在短短的数十天内,就筹集了比过去三年来国家对地方工业总投资还要多的资金。越是工业比较落后的地区,办工业的积极性就越高。人们可以看到,兴办工业这件事情是怎样的激动全国人民的心弦。
最近中央有关部门研究的结果,发展地方中小型工业的潜力是很大的,前途十分令人振奋。据估计,在那些资源条件(主要是煤和铁)具备的县份,不用几年,完全有可能至少建设一个小的煤矿、一个小的化学肥料厂、一个小的煤炼油厂、一个小的炼铁厂、一个小的水泥厂、一个小的电站,和一个机械联合修理厂。建设以上一批工厂,总共投资约为一千二百万元上下,以一个县来说,在五年左右或更多一点的时间内,筹集这笔资金并不是很困难的,可是有了这一批工厂,就可以做到这个县实现工业化。我国有两千多个县,根据已知的资源情况,有煤矿资源的有四百多个县,有铁矿资源的有二百多个县。如果每个县都建立起这样的工业,我国工业化的速度就可以大大加快,就有充分可能提早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地方工业的任务是为农业服务(这是基本的);为国家大工业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为出口服务(主要是加工农产品和生产土特产品)。为了实现这个任务,首先需要打破对于工业化的神秘观点,全党办工业、各级办工业,坚决走群众路线。在县以下的各级干部中,应该提倡既要学会办社,又要学会办厂。各省、自治区应该在大力实现农业跃进规划的同时,争取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内,使地方工业的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
各地在规划发展地方工业的时候,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第一,办地方工业需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应该根据各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现有工业基础,对工业生产有一个大体的分工协作。不仅全国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各省、自治区也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同时,根据各地办地方工业的经济,地方工业的布局一般要依托现有工业城市作为技术中心,选择若干县城作为联结工业城市和各县地方工业的基点,并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广泛建立协作制度,形成点面结合、大中小企业结合的工业网。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条件进行安排。
第二,发展地方工业应该贯彻执行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厂房设备应该因陋就简,充分利用现有物力、人力,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第三,建立新的企业,应该首先注意兴办为农业和为大工业服务的工业。为城乡人民服务的工业,应该根据资源和销路的情况适当发展。新建企业的规模,一般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县以下的工业基本上是办小型的,面向农村,为本县的农业生产服务。
第四,地方工业建设的资金,除了较大的重要建设项目主要由中央投资以外,其他一般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主要应该由地方自筹来解决。地方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筹集,地方企业的内部积累,手工业合作社和农业社的积累。今年,由于农业社和广大农民投资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已经为数很大,一般不宜再过多地向他们筹集工业建设资金。在筹集工业资金时,也要坚决贯彻执行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不要因为集资办工业而减少对农业的必要投资。
第五,县以下地方工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县营,乡营,县、社合营或乡、社合营,合作社营等形式。农业社办的小型工业,以自产自用的为主,如农具的修理,农家肥料的加工制造,小量的农产品加工等。一般地说,农村中的小型工业,以采取县、社合营或乡营的形式为好。县营工业中最好有一个经营多种业务的联合工厂,这种工厂比较易于适应农业的季节性,可以灵活统一地调剂劳动力、使用技术设备和流动资金,并且可以成为农村工业网的核心。
第六,在发展地方工业的时候,还要对现有企业的情况进行摸底排队,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根据需要加以扩建或改建。同时,对于手工业也要进行整理和发展,首先应该注意发展为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手工业生产,其次还应当积极发展为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的特种手工业产品。
第七,鉴于今年各地的财力、物力、人力要集中用于农业大跃进,因此,今年各地可以多发展那些规模小、投资少、建设快、收效大,特别是制造改良农具、修配农业机械、开采有色金属和小煤窑等小型企业;而对其它投资较大、技术较复杂的工业,今年应着重做好准备,在省和自治区内开始试办几个中小型企业,以便取得经验,为今后大发展创造条件。
令人心花怒放的祖国工业化的美景已经展示在我们的前面。大跃进的成就已用铁一般的事实粉碎了一切悲观论和怀疑论者的低调。我们应当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发展地方工业,让地方工业在全国遍地开花,使我国尽快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1版()
专栏:

  第一个县级氮肥示范厂
  我国第一个县级氮肥示范工厂五月十日在上海正式开工生产。右:来自全国各地二百多个单位的代表参观造气工段。下右:化工部副部长侯德榜(左)、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国(中)、苏联磷肥专家茹契柯夫一起观看这个厂生产的第一批氮肥。下左:第一批氮肥。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