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在棠下社
  本报记者 许实 杜导正
  南方日报记者 周方暘 刘远修
4月30日下午三点钟,广州郊区棠下农业社的社员们,兴冲冲地扶老携幼,齐集到村边南口,等待着同毛主席会见。这时候,人们好像要比平日分外亲热,到处都是迎人的笑脸。
毛主席来了!
三时四十五分,人群里有人嚷道:“毛主席来了,来了!”往西一望,在绿树成荫的公路上,三辆小汽车自广州的方向正向这边疾驶而来。
汽车出现在棠下社的村口。
毛主席穿着一双浅口黑布鞋,笑眯眯地缓步走到群众的面前。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同志和广州市长朱光同志,正要把社干部介绍给毛主席认识,可是欣喜若狂的几百个农民兄弟却一下子围拢上来了。他们鼓着掌,欢呼着,笑着,将毛主席围得更紧了。毛主席含笑环视人群,频频举手答礼。
还是村干部说服了农民让出一条小路。毛主席沿着街道向村里走去。整洁的石砌的街道两旁,也是密密麻麻的农民群众。毛主席容光焕发,神彩奕奕,不断地向两旁的群众点头致意。
六级干部在一起
走进村庄以后,社主任锺叙本把毛主席引进了农业社办公室。
室内长方形的桌子周围坐满了人。同毛主席并排坐着的是社的党支部书记梁富、社主任锺叙本。毛主席逐一询问了这个农业社干部的名字、年纪,又仔细地询问了今年早稻、副业和农民生活的情形。
“你们今年的生产还可以吧?”
“今年比去年好得多了。”锺叙本回答了毛主席的询问。
“社里养了多少头猪?”
“三千八百多头。”
“社员自养的多少?”
“三百多头。”
毛主席听了点头说:“那样好,我赞成,合作社应该多养些。”这时,陶铸同志插话说:“你们今天能够见到毛主席,今年生产要搞的更好啊!”
毛主席又微笑着问:“你们合作社会散伙吗?”支部书记梁富利利落落地答道:“散不了,铁桶江山!”
“散不了?为什么?”
“第一,我们社的收入增加,比单干户好。”社主任锺叙本答道,“入社前,按照上中农水平,大小人口平均计算每人一年纯收入一百零七元四角。”
“现在呢?”主席问。
“去年我们每人平均纯收入一百六十四元。”
毛主席点着头,满意地、慢慢地说道:“啊,从一百零七,增加到一百六十四!”陶铸同志又笑着问:“还有第二呢?”这时,锺叙本提高嗓子说:“有共产党、有毛主席的正确领导……”话未说完,在座的人已经纵声大笑。全场空气顿时活跃起来。毛主席也用含笑的眼睛望着大家。
接着,毛主席又询问了社的公共积累,党、团员情况,社干部都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勉励大家有事多和群众商量,把生产搞好。毛主席问过社干部,又指着在座的中共广州市郊区党委会书记、乡基层党委书记,问朱光同志说:“这几位同志是谁呀!”朱光同志一一作了介绍。陶铸同志便打趣的说道:“现在是四级干部在一起。”毛主席转面对着陶铸同志说:“连你,我,我们是六级干部在一起了。”大家跟着欢笑起来。
在社办公室门前等候会见毛主席的人越聚越多,欢呼声此起彼伏。毛主席一出大门,几十几百只手,带着无限的情意,伸向毛主席。毛主席同大家一一握手。握手时,毛主席总是笑,点头,感谢他们对共产党的信任和爱戴。一个叫锺银地的老爷爷,八十岁了,今天听到毛主席来,早早跑到门口久等。他等着了。毛主席在欢乐的人群中发现了他。主席向他伸过手去,他欢喜得楞住了,错把左手给了主席,清醒过来后,高高举起右手,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笑着给他还礼。
毛主席兴奋地,一面同群众握手答礼,一面向着村庄西北面的干部试验田走去。
参观试验田
走出村尾榕树脚不远的地方,便是一片葱绿绿的稻田。毛主席站在田边,仔细地观察后说:“这禾长得不坏!”陶铸同志随口向社干部问道:“一造能打多少?”“大约可打七百斤吧!”接着,毛主席问旁边的社干部说:“会倒伏吗?收成有没有保证?”社干部回答毛主席说:“只要搞好排灌,倒伏不了的!”
毛主席沿着田埂走去。
阳历4月的广州,太阳像火一般毒热。基层党委书记潘湛递给毛主席一顶竹制的遮阳帽。毛主席略略端详了一下,轻轻地戴上,说道:“我也像个农民了。”毛主席发现了一块奇怪的菜地。站在毛主席旁边的人指着瓜田里的作物介绍说:这是藿香,这是黄瓜,那是豆角,生姜,一块田同时种了四种作物呢!毛主席听了表示满意。他说:“这样,土地的利用率就很高了。”再往前走,毛主席来到了干部试验田,这时,农民妇女黄三女气喘喘从村庄赶来,拨开人群,跑在毛主席的身后,将一柄布伞撑开,小心地给毛主席挡住炎热的阳光。试验田的禾稻生长得特别的好。当毛主席听到社的副主任锺礼明介绍说:干部试验田一造计划收获一千六百斤,两造三千二百斤的时候,他高兴地问道:“一造也可以收获这么多吗?”
同勤工俭学的学生会见
毛主席一抬头,北面小渠那边的田塍上已经站满了二三十个红领巾。几十双乌溜溜的眼睛,正在全神贯注地瞅着毛主席慈祥的面孔,但不好意思过份地挨近毛主席。毛主席笑着迎上前去。一个年长的叫任溥华的学生,勇敢地从渠那边跳过来,用两只手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毛主席问道:“你们是那里来的,来这里做什么?”任溥华从容不迫地一一回答。毛主席知道他们是广州市第三十中学的学生,到棠下社参加勤工俭学劳动来的。毛主席十分高兴,又问:“你们劳动得好吧?每天能赚多少工分?”任溥华操着普通话回答了毛主席。毛主席听了满意地点点头说:“你们都懂得一点,可以讲一些了。”毛主席指着这些勤工俭学的少先队员,问身旁的社干部说:“你们欢迎他们吗?”大家听到都笑了。社干部回答毛主席说:“社的劳动力不够,我们双方订好了合同的。”毛主席刚刚转身向村中走,在孩子们的队伍中,顿时响起了清脆、宏亮、很有节奏的欢呼声。毛主席听到了,回转身来,笑着向他们招手致意。老人们,您们好!
太阳快西沉了,毛主席沿着旧路穿过村庄,准备离开。四面八方的人流也跟着移动了。毛主席走到那里,欢呼声和掌声就在那里响起。毛主席走在夹道欢送的群众中,他特别关心老年农民,跟他们一一握手、问好。这些过去饱经苦难岁月的老农民,每当毛主席和他们握手问好的时候,许多老农民嘴唇微微地颤动着,却激动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七十岁的老贫农锺永成,在旧社会里受尽了折磨。有一回他到山上砍柴的时候,不得不用酸梅和酸梅核充饥。这一天,当毛主席同他握手的时候,他眼睛里闪着泪花,连连向毛主席鞠躬。黄老大娘这一天也扶着手杖赶到榕树脚下,毛主席走到她的跟前,同她握了手。母亲们,孩子们,在这个幸福的时刻,差不多都尽情地力求用握手来表示她们对领袖的敬爱。由农民那里伸来的每一只手,毛主席也都握过了。
送别亲爱的领袖
四时四十五分,毛主席和欢乐的棠下社告别了!欢呼声一直伴送毛主席的汽车离开村口。
当天黄昏直到晚间,整个棠下社都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老年人、青年、妇女、孩子,在街心上,在家庭里,在树脚下,一簇簇一群群地兴高彩烈地讨论、回忆着、传诵着这次幸福的会见。一个十三岁的少先队员温可风,她在当天的日记上,用她同毛主席会见的感受,写下了棠下社这个最幸福的日子。她写道:“……第二辆车里走下了我们日夜所怀念的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我们在高声欢呼,在跳跃。我们的心在激烈地跳动。毛主席一下车就慈祥地望着我们笑。我不敢伸手同他握手,只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一边行一边跟两旁的农民和学生招手,微笑。后来,毛主席走到农业社办公室里参观,我们就在门口等着。毛主席走出来后,就往田里走,我们很急切地想再看一看他。就跟着他走,可是有人把我挡住了。我们只得在路边等着。毛主席参观试验田后,又走回来了。社干部吩咐我说不要和领袖握手,因为他很累。可是,当毛主席走到我身边时,我大喊毛主席万岁。他笑了笑,就伸出那强壮有力的手到我面前,要和我握手。在这紧张的时刻里,我想假如这时不握就很失礼了。我赶快伸出两手,紧紧地握主席的手,口里喊着:毛主席!毛主席!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后来,毛主席要走了,我们一直送他上车,他又挥手和我们告别。
回来时,我的心不断在跳动,我的心永远也不能平静下来。回来后,同学们都紧紧地握住我的手。
今天,我太感动了,我认为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晚上,我整夜都沉浸在幸福中”。


第2版()
专栏:

  人人赛诸葛 个个献计策
  地质研究所研究人员思想大解放
新华社10日讯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人员,经过双反运动在思想上大破大立以后,在5月上旬开展一个“人人赛诸葛,个个献计策”的运动。仅在“五四”青年节,他们举行的献计、献礼跃进大会上,各研究室提出的献计献礼就有一百七十二项。
在“五四”献计献礼大会上,中心分析室主任余皓同青年们安装和改装了十五样仪器,还作了表演。余皓创议的把火熖比色计加上一个分光系统以后,可以由测定几个元素增加到几十个元素。矿物室研究员唐衡楚在会上献计三策,对矿物试验的技术改革方面都很有价值。他设计的一辆以卡车改装的野外流动分析车,将使野外工作现代化:采集的矿物标本可以就地分析、就地试验。矿物室研究员彭琪瑞指导老工人胡宝霖改装“多炉快速差热仪”成功,使工作效率提高十倍以上。第四纪地质研究室人员从1955年开始研究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工作。他们在会上提出要在明年国庆节以前完成黄河中游黄土研究报告,并包括黄土的各类图表。这份资料对研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和开发水利具有指导意义。地质研究所所长侯德封提出了解高原地区地质问题的建议。
“抓住灵魂,解放思想,地质科学庆丰收”,地质研究所的献计献策运动就是建立在全所科学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思想大解放的基础上的。中心分析室是为全所各研究室的工作服务的机构。过去,全室的研究人员都埋头于自己的研究题目,为各室化验标本的任务年年完不成。双反运动以后,他们就不再积压各室的标本了。余皓提出要以年轻一半的心情来工作,在他领导下的中心分析室的实验工作要在两年内做到“上山、下海、飞天”,就是要满足各方面在和地球作斗争中对分析研究工作提出的要求。在双反运动中,水文、工程地质研究室主任谷德振刚从四川、甘肃调查研究回来。青年们交给他一百多条向他提出意见的大字报,他经过思想批判以后,发挥了积极性,制定了五年和十年的水文、工程地质的发展规划;并且结合研究工作,提出了培养干部的规划。这个规划解决了这个研究室长期没有解决的工作方向问题。
青年人在献计献策运动中当了促进派,敢作敢为。构造室一个迫不及待的任务是绘制一个说明中国地壳构造性质和它的活动情况的大地构造图。这个图可以帮助地质科学工作者推测各地区矿床可能形成的规律。过去制作这个图只确定一两个人干,而且他们总是把这个工作看作是为集体做的,是一种牺牲,结果计划订了多次,始终没有完成。这次,全室青年一齐动手,借资料的借资料,缩图的缩图,自己的工作做完了就去支援别人。经过四天的突击,大地构造图在“五一”前夕完成了。测绘科要绘制二十一幅新疆地质图,根据老技术员的估计,需要从别的部门去聘请七个高级技术人员来绘制,而且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全科青年提出建议,要求充分使用现有青年技术人员的力量,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试画,结果证明他们可以在二十天内完成二十一幅新疆地质图,并且可以保证质量。
献计献策运动在地质研究所形成了比先进、赶先进的竞赛。“五四”跃进大会以后,很多先进事实对大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原来矿物室的几个老科学家都是单干的,现在看到集体合作的好处以后,也积极开会商谈合作;原来只有眼前计划的,看到水文、工程地质研究室的长远规划,也准备制定长远计划。修配间的老工人从来就不甘落后的。他们在装配野外流动分析车的工作中,一再提出提前完成的时间。他们并提出在十五天内为这辆分析车制出一台半自动化的野外小型切片磨片机。中心分析室开始提出了十五项技术改革措施,但是看到全所的跃进事迹以后,又感到不足。全室继续提出要以战斗姿态来完成红五月的战斗任务,保证在一个月内完成去年一年的工作量。在献计献策运动中,全所每个室、组、个人,都在找跃进的门路。
目前中国科学院的其他研究机构,如植物研究所等也都在举行献计献策跃进大会。思想跃进带来的科学跃进和技术革新运动,正在首都研究机构中开展起来。


第2版()
专栏:

  甘拜“土专家”为师
  广东科学工作者下乡研究生产问题
据新华社广州10日电 这几天,广州市各高等学校的科学工作者纷纷跨出校门,到农村去向农民学习,拜“土专家”为师,结合群众在生产中提出来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以华南农学院园艺系主任黄昌贤教授为首的柑桔黄龙病研究小组,已经去新会县,对柑桔生产的大敌黄龙病进行防治的研究。这个小组包括有农学院植保系、园艺系、土壤系的教授和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厅特产处的科学研究人员共十二人。他们将在新会、博罗等县广泛调查无病母树,用无病接穗的办法满足柑桔生产大发展对苗木的需要;另一方面详细地调查研究黄龙病的病源和总结老农对病害防治的经验。他们还将到广东柑桔的主要产地普宁县去,准备和三代栽培柑桔从未发生过黄龙病害的老农黄美深生活在一起,认真地观察、学习和总结黄美深的栽培经验,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订出办法,作好黄龙病的彻底防治工作。华南工学院化工系主任康辛元和化工系、土木系、机械系等共十四名科学研究工作者组成的沼气发电研究小组,已出发到番禺县,调查研究群众在发展沼气发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发酵池的结构、发酵用原料配合及发酵的条件、如何保证连续发电、内燃机的选择和使用等问题;另外在学院里也进行着五十六种不同配料、条件的肥料发酵试验,并新建了一个发酵池进行研究。他们计划在本月底基本解决这些问题。广州蚕丝学会理事长、华南农学院蚕桑系主任杨邦杰和副理事长、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蚕叶系主任李燮华,率领着科学研究人员到盛产蚕桑的顺德县,从各方面调查研究每年春夏间造成育蚕“烂造”(死亡率高)的各种因素;为消灭历史性的育蚕“烂造”订出科学措施。昆虫学家、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蒲蛰龙,到新会县专门学习和总结“土专家”李始美对防治白蚂蚁的成功经验。中山医学院也组成了一个包括有内科、外科、眼科、儿科和妇产科教授的下乡巡回医疗队,到江门、新会、番禺等县市去,一方面参加当地医疗工作,作技术上的指导和协助培养卫生干部,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对群众危害性最大的地方病,进行预防和根治。


第2版()
专栏:

  朝鲜代表团到达沈阳
新华社沈阳10日电 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在内务部副部长王一夫陪同下,今天上午十一时三十五分乘车到达沈阳。
辽宁省副省长张雪轩、中共辽宁省委书记俞屏、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辽宁省分会主席宁武和沈阳市市长刘宝田等到车站欢迎。
朝鲜驻沈阳总领事金龙彬、副领事安龟模、曹英铉和朝鲜儿童教育处副处长金龙颜以及在沈阳的朝鲜侨民代表等也到车站欢迎。
下午三时三十分,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副团长金天海和全体团员由辽宁省外事处处长张盘新陪同,拜会了辽宁省副省长张雪轩。金天海在拜会时代表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人民感谢辽宁省人民抚育朝鲜战灾孤儿的情谊。拜会以后,张雪轩、刘宝田等陪同代表团到北陵烈士陵园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敬献花圈,献花以后又参谒了陈列在烈士陵旁的黄继光、丘少云、孙占元等烈士的遗像和遗物。
晚间,辽宁省副省长张雪轩设宴欢迎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


第2版()
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西德二记者
新华社10日讯 今日上午九时,陈毅副总理接见西德斯图嘉特日报记者贝赫杜尔和西德世界报记者波拍。在座的有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徐晃。


第2版()
专栏:

  河南普及小学教育
全省93%学龄儿童都进了小学
据新华社郑州9日电 河南省在一百二十二个县、市中,已有一百二十一个县、市普及了小学教育。从3月初到目前止,各地新办小学三万七千四百三十八所,入学儿童二百三十万人。加上原已上学的,全省小学生已达七百二十三万人,学龄儿童93%都进了小学。
河南省这次普及小学教育运动如此神速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共河南省委把这项全民的事业交给了群众自办,并且贯彻了勤俭办学、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特别是在广大山区,由于充分依靠群众,创造了分散设置一揽子学校或巡回小学的形式,和社员分地段负责、教师家长分工接送学生的办法,保证了学生翻山越岭上学的安全,提前普及了小学教育。南阳专区群众反映说:“毛主席领导真正好,白云深处办学校,想不到的事情也办到。”
各地群众都是本着少花钱多办学、不花钱也办学的精神,采取了“找闲房子,自带桌凳,借用课本,门口办学,请个教师,就能上课”的办法,兴办起大量学校。群众自动腾房子、献工献料的事例不可胜数,因此新办了这么多小学,国家没有花一文钱,农业社和群众也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不少学校只用了很少的钱买粉笔就开课了。
各地民办小学的课程一般门类不多,高小班大多设有农业常识课,有的还增设珠算和会计常识课。群众赞扬说:“民办小学真正好,又学文化又拔草,社里黄牛能喂好,农业增产跑不了”。


第2版()
专栏:

第一机械工业部下放干部
  在农村大办业余学校
据新华社保定讯 第一机械工业部下放到河北省交河县农村进行劳动锻炼的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向农民传授文化,目前他们已在十三个村办起了第一批业余学校——一个高中班、一个会计训练班、十一个初中班、七个高小班和两个初小班,此外还办了七个扫盲班。有四百多个没有升学的青年和农业社会计进了会计训练班和各个班级,进扫盲班学习的文盲和半文盲也有七百多人。干部们还准备要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地吸收所在村和附近未升学的青年全部入学,并且尽快扫除现有文盲,还要为农业社培养出一批具备一般会计知识的人材。
这些学习组织都是借用村里原有小学的课堂、黑板、桌椅等办起来的,灯油、教具、粉笔等费用由农业社负担,教学参考书一般由下放干部自备。业余学校的校长由农业社主任担任。参加业余学校的学生,现阶段的课程是语文、数学(包括珠算、代数和农业会计)、政治等。下放干部的办学热情都很高,他们白天参加生产,晚上动员学生带着生产工具去听一、两个钟点的课,下课后老师和学生就一起去参加夜间劳动。有些下放干部还利用白天休息时间,在地头帮助学生复习功课或教生字。这样,多数班作到了学习经常化。


第2版()
专栏:

  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公布
  第三批简化字
新华社10日讯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4月29日发出联合通知,推行第三批七十个简化字。通知规定北京市各新闻出版单位从5月15日起在报纸杂志和一般书籍上使用(古籍等例外),各省市新闻出版单位也应尽早使用。
  (附表格)
第三批简化字表盘盘盘(盤)梦(夢)坟(墳)麸(麩)带(帶)摊(攤)滩(灘)瘫(癱)誊(謄)恼(惱)脑(腦)腊(臘)兰(蘭)拦(攔)栏(欄)烂(爛)猎(獵)浏(瀏)怜(憐)邻(鄰)两(兩)俩(倆)岭(嶺)虏(虜)卤(鹵滷)滤(濾)沟(溝)构(構)壶(壼)沪(滬)秽(穢)夹(夾)胶(膠)将(將)奖(奬)浆(漿)桨(槳)酱(醬)牵(牽)寝(寢)蔷(薔)墙(牆)虾(蝦)泻(瀉)逊(遜)滞(滯)斋(齋)毡(氈)烛(燭)壮(壯)装(裝)妆(妝)状(狀)疮(瘡)渗(滲)枣(棗)丛(叢)啬(嗇)伞(傘)恶(惡噁)袄(襖)盐(鹽)洼(窪)屿(嶼)凿(鑿)业(業)阴(陰)阳(陽)无(無)跃(躍)


第2版()
专栏:

  黔桂路都筑段开始铺轨
据新华社贵阳9日电 黔桂铁路都(匀)筑(贵阳)段,7日开始由都匀向北铺轨。
黔桂铁路通车到贵阳的日期计划一再提前,全线的铁路工人从今年初起,都加快了施工的速度。目前,从都匀到贵定的七十公里地段中,二十座大小隧道大部分已经打通,正在加紧砌墙起拱;十二座大中桥梁也即将完成。现在,筑路工人们正在从南向北转移,突击未完成的重点工程。
  (附图片)


第2版()
专栏:文艺列车

  百万人民同唱社会主义好
南京市一个百万人民歌唱社会主义的群众性歌咏活动已在全市普遍展开。许多工厂、学校、街巷以及农业合作社里,都已响起了群众的歌声。全市劳动人民正在高唱着英雄的革命歌曲,向生产建设大进军。
郊区大厂镇各农业合作社、工厂的群众现在一般都会唱五支歌,唱歌已成为他们劳动和休息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居民中的老大爷、老大娘们也组织起来要和青年人比比干劲,同声歌唱。目前南京市已有三个由老大爷和老大娘组成的合唱队。


第2版()
专栏:文艺列车

  边劳动边演出
辽宁省复县评剧团的演员每到一个地方,常常是路途上的疲劳还没有消失,就帮助农民打扫院子,挑水,或者分成几个组到工地、田间同农民一起劳动。到劳动休息时候,他们就在工地和田间的各个角落唱起评戏或者反映农业生产大跃进的“莲花落”和快板来,大大鼓舞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建昌评剧团的演员在白天也是全部参加劳动,晚间演出。每个演员都有本劳动手册,请农业社根据他们的劳动成绩记上工分,但不要报酬。晚间正式看复县评剧团演出的农民有三十万人次;他们还在农村培养了三百多名业余剧团的活动骨干。
  (附图片)
  志方插图


第2版()
专栏:文艺列车

  林区在歌唱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系统的职工正在开展歌咏运动。他们的要求是:勤学苦练,人人会唱歌,每月学一歌,让胜利的歌声响遍大兴安岭。
最近几天,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系统的党委、工会和共青团机关下班以后或上班以前,到处是一片歌声。各机关的干部已学会了“社会主义好”“赶上英国”两只歌。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系统党委宣传部已经发给林业系统职工一万八千份载有十只歌子的歌片,并在4月12日就发出了关于在全体林业职工中开展歌咏运动的通知。


第2版()
专栏:文艺列车

  中国儿童剧院到各地演出
中国儿童剧院最近分成两个演出队,第一队去河北高阳、安国、定县、正定、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上演“儿童团”“马兰花”以及短小精炼的“战斗的星期天”“一个南瓜”“刘介梅”“四姐妹”“光荣灯”等剧目。第二队去东北各省市及工矿演出“巧媳妇”“枪”和“小白兔”,此外还有反映现实生活的“金老鼠”“刘介梅”等独幕剧。
在巡回演出期间,全体人员除参加劳动锻炼外,还要排演新戏。(惠吉)


第2版()
专栏:文艺列车

  沈阳已成歌咏化城市
沈阳市在“五一”节时,已形成一个歌咏化城市,全市二百四十万人口中,已有一百四十四万五千人会唱社会主义歌曲,占全市总人数的60.5%。
参加唱歌的群众中,除学生、工人、机关干部外,还有老大娘、老大爷、老教授、炊事员等,有的是老少三辈的合唱团,连宗教界的尼姑、和尚等也唱起了社会主义歌曲。
在“五一”节那天,三十多万游行队伍和参观的群众唱着“社会主义好“、“革命人”、“东风压倒西风”等歌曲,歌声连成一片,此起彼伏,形成了歌唱的海洋。
(谢少成)


第2版()
专栏:文艺列车

  到那里 唱那里
山西人民歌舞团在最近两个月中,走遍了山西长治专区所有的县份,演出了三千一百二十场。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一面演出,一面劳动,一面辅导群众文艺活动,还编写、排演了几十个反映各地农民实际生活的短小精悍的剧目。他们提出“到那里,唱那里”的口号,每到一个村就以当地民歌的形式排演新剧目。他们在沁县东村,看到农民正在徐阳河水利工地上紧张地劳动,便编写出“斩断徐阳河”的歌剧,当场向农民表演。他们到处受到农民的欢迎。


第2版()
专栏:体育运动

  民主德国乒乓球队两胜五败
本报讯 昨晚,应邀来访的民主德国乒乓球队在北京体育馆同北京队作了一场精彩的友谊比赛。在男女单打、男子双打、男女混合双打七场比赛中,民主德国队胜了两场,北京队胜了五场。
民主德国队出场有男选手:席乃德尔、普罗舍、毫普特,女选手:吕德尔、宫彻尔、米特斯特德;北京队出场的是:姜永宁、傅其芳、胡炳权和叶佩琼、章宝娣。
在昨晚比赛中,席乃德尔对胡炳权的一场打得紧张精彩。席乃德尔是1957年世界乒乓锦标赛男子单打第三名,能攻能守。胡炳权也是善于进攻的猛将,曾击败过欧洲冠军别尔切克。两人打来势均力敌。胡炳权因为不够沉着,最后以二比三败给席乃德尔。
另两场男子单打的结果是傅其芳以三比○胜毫普特,姜永宁以三比一胜普罗舍。在两场女子单打中,叶佩琼和章宝娣分别以三比○和三比一胜吕德尔和宫彻尔。
男子双打一场傅其芳和胡炳权配合得不好,胡炳权抽球又多次出界,客队席乃德尔和普罗舍赢了三局。在男女混合双打中,以善守著名的姜永宁和叶佩琼以三比一胜了席乃德尔和米特斯特德。


第2版()
专栏:体育运动

  我男子篮球队胜瑞士国家队
据新华社日内瓦9日电 中国篮球队9日晚上在这里旗开得胜,男子队以八十六比四十一战胜了瑞士国家篮球队,上半场比数三十七比二十三,中国队领先。
中国女子队分成两方进行了表演赛,她们的出色表演引起了观众不断的掌声。
出席观看比赛的有苏联大使、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公使以及其他国家的外交使节。
比赛开始,中国队首先得分,并且在整个比赛中始终领先。主队开始几分钟曾一度用远距离投篮连得数分,但是客队立刻全面向对方进迫,控制了形势。比赛中得分最多的是中国队的杨伯镛,他一人就得了二十三分。瑞士队中得分最多的是阿布雷希特和沃辛,他们两人分别获得了十分和九分。
中国篮球队是8日从伯尔尼到达日内瓦的。他们将于10日前往路加诺和洛迦诺进行比赛。
9日,日内瓦的行政首长毕律为中国篮球队举行了招待会。他赞扬中国篮球队队员速度快,战斗意志顽强,作风好。他希望瑞士同中国人民之间的接触和相互了解日益增长从而进一步巩固世界和平。


第2版()
专栏:

  土机器解决大问题
  ——全国农具展览会农产品副业加工机具馆介绍
  本报记者 邵永立
“三春不如一秋忙,绣女也都忙上场”。每年夏收和秋收的时候,打场历来是很紧张的。解放以来,农业生产大发展,粮食一年比一年多,打场期间的劳动力就越来越感到不足了。现在,群众以自己无穷的智慧,丰富的劳动经验,找到了根本改变这种情况的道路,那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改变旧农具,发明新工具,来提高劳动效率,并且逐渐用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来代替笨重的体力劳动。
农产品副业加工机具馆说明,群众性的农具改革运动,在这个方面也有了可观的成就。
展览场上作业工具部分,有各种作物的脱谷、清选等机具;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是成本低,效率高,好制造,易操作,保质量。无怪乎农民们自豪地表示:土机器,解决大问题。
这里光是打稻机就有四十二种,一般每小时可打一百公斤到三百公斤;比用扮桶扮禾、用链枷打,用磙子压提高效率几倍到几十倍,而且打得净。湖南省农业厅根据群众的要求推广的黄包车式打稻机,在展览会上使观众们发生了兴趣。它的滚筒机安装在半截船形拖板上,便于在水田里移动,就地打稻;船头上有活动脚踏板,关上时可以乘人;在磙筒的前方安着活动的黄包车布篷,防止稻粒散落到外面。比一般扮桶平均每亩能多收八斤到十斤稻子,而且操作轻便,妇女和半劳力都可以使用;每天打稻在一千公斤以上,很适合在种植三季和双季稻地区使用。
在参观扬场和清选机的时候,人们看到各种手摇、脚踏筛谷机、清选机等,刚称赞了这一样,看到另一件时不禁又叫起来:“看,这个更妙!”的确,这里一样比一样巧,一件比一件妙。辽宁省营口县农民创造的好像儿童摇马样式的筛子,可以筛各种粮食,只用一个人轻轻摇动,一天就可以筛出五千斤粮食。安徽省宿县农民创造的脚踏筛谷机,一个人踏动跷板,上下两层八个筛子同时筛谷,不光效率高,还能分出大小粒。
河南省登封县一位名叫王书金的农民,利用旧轧花机的轮子,解放式水车的底架和普通的石磨,改装成“手摇脚踏两用磨”,一个人用手摇或者脚踩踏板,一个人添粮食,一天就能磨面八百斤,比畜力拉磨效率高十倍,比人推磨效率高二十倍。我在这架机器前遇见了王书金,请他介绍创造两用磨的过程。他说,为了减轻妇女们的劳动,下决心要解决磨转问题,经过三个月的苦心钻研,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制造成功了这架机器。现在全社用三台这种磨代替了原来的二百五十盘旧磨,使许多妇女都能经常地参加生产和兴修水利工程;使今年全社的水浇地由过去的占30%增加到80%,还第一次种上了水田。他说,现在这种磨已经在登封县推广了六百多台,河南全省也在大量推广。
在手摇脚踏两用磨旁边展出的是全部用木材制成的、小巧玲珑的“八用加工机”。这是湖南省安化县农民发明家曹文韬创造的。它能够用来做切薯片、刨薯丝、磨薯粉、摘花生、打稻、打麦、打高粱、铡草等八样活。做这些工作的效率,比原来旧工具提高十倍到五十倍,一天能切薯片或刨薯丝一万四千多斤。
甘肃省秦安县云峰农业社社员陈杰在1957年创造的畜力单轮双磨,也是一种效率很高的磨。一个人看,一头牲口拉着两盘磨,效率相当于五个人力和六个牲畜,还能自动扫、自动筛、自动装。
这里展出的,还有农民所创造的多种利用水力、风力来代替人力、畜力脱谷、碾米等木制机器的模型。云南省下关县农民谢兴邦用木料制造的水力推碓,一个大水轮同时带动四盘磨、四个碓,只要一个人看守,一天可以磨面二百五十到三百七十公斤,舂米二百五十到三百五十公斤,解决了当地粮食加工的一个大问题。
这个馆里的实物和模型展品集中地有力地表明,劳动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劳动是发明创造的最可靠的泉源。
  (附图片)
  玉米脱谷机
  手摇脚踏两用磨
八用加工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