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8-05-01

1958-05-01新闻联播 文字版

盼1150

第8版()<br/>专栏:<br/><br/> 盼1150<br/>  严辰<br/> 为了十五年赶上英国,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的工人技术人员们,正为早日制造出1150初轧机而努力。1150对钢铁产量有重要作用,它的制造成功,将显示我国工业化的新的水平,最近1150的模型已经做好,将运往北京展览。<br/> 为了让我们的钢铁产量,<br/> 像长江大河波涛滚滚;<br/> 为了早日去全副武装<br/> 那大青山下的钢铁都城;<br/> 我们焦急地盼望着你,<br/> 像大旱的日子盼望乌云,<br/> 1150!<br/> 乳黄色的设计大楼里,<br/> 浅蓝的灯光夜夜通明,<br/> 多少设计师面对图纸,<br/> 运用着集体的智慧和匠心。<br/> 像大战前夜的参谋人员,<br/> 他们为你废寝忘食,1150!<br/> 让木工们灵巧的手,<br/> 先做好1∶2的模型,<br/> 新鲜的油漆闪耀着光亮,<br/> 也闪耀着我们无比的兴奋。<br/> 你是第一只紫燕,<br/> 带来了春天的喜讯,1150!<br/> “中华人民共和国”<br/> “富拉尔基重机厂”,<br/> 那衬着红底的银灰的字样,<br/> 代表了祖国的光荣和骄矜。<br/> 我们曾等待了你几十年,<br/> 今天,终于要把你亲手制成,1150!<br/> 你千万吨重的身体,<br/> 像一座雄伟的山峰,<br/> 灵活的辊道自动地运转,<br/> 粗大的钢锭变得面团般柔韧。<br/> 由于你,铁道可以密如蛛网,<br/> 机器将会到处轰鸣,1150!<br/> 为了十五年赶上英国,<br/> 显示我们高度的技术水平;<br/> 为了整个改变生活的面貌,<br/> 保卫世界的持久和平;<br/> 我们伸开六万万双手臂,<br/> 迎接你早日诞生,1150!(附图片)

敬礼!中国的机器制造厂!(外一首)

第8版()<br/>专栏:<br/><br/> 敬礼!中国的机器制造厂!<br/> (外一首)<br/> 洪洋<br/> 我把最嘹亮的歌声,<br/> 献给这机器制造厂,<br/> 用高音中的最高音,<br/> 歌唱这一座座厂房!<br/> 看那龙门上的厂标;<br/> 上海、沈阳、济南……。<br/> 看那长长的行列;<br/> 车床、铣床、刨床……。<br/> 中国制造的机器!<br/> 中国的机器制造厂!<br/> 呵!世上最嘹亮的歌声,<br/> 也难唱出我的热肠。<br/> 站在巍峨的龙门架前,<br/> 心里升起了庄严的誓言:<br/> 要拨动这心爱的机器,<br/> 生产出千百万座新工厂!<br/> 千万座机器制造厂,<br/> 千万部车床飞速旋转!<br/> 这便是祖国欢跳的心脏!<br/> 这便是社会主义的力量!<br/> 敬礼!中国制造的机器!<br/> 敬礼!中国的机器制造厂!<br/> 老师傅<br/> 老师傅来到新工厂,<br/> 嘴里不停地哼哼唱唱,<br/> 你问他为何这般高兴,<br/> 他光笑,不肯把话讲。<br/> 有时他又变得沉默,<br/> 每根皱纹都在思索,<br/> 你问他想些什么?<br/> 他光摇头,不肯把话讲。<br/> 人人都爱这新工厂,<br/> 亲切地唤它:“祖国的心脏”。<br/> 谁爱得最热烈、最深沉?<br/> 我们的老师傅!<br/> 时光过去不到一月,<br/> 老师傅的名字挂上红榜;<br/> “提高生产效率五倍!”<br/> 他把答案放在了双手上。

一湖春水起高潮

第8版()<br/>专栏:<br/><br/> 一湖春水起高潮<br/> 太原热电厂总工程师 高昌瑞<br/> “截门全开!”技术员小谢,发布完操作命令,就迅速踏上平台,帮着管工老孟,松开那比人还高的进水闸门。小铁是个青年女徒工,已经跟着老孟苦战了十多个昼夜了。现在她正侧着耳朵测听水声,突然把脸庞全部贴上了管壁,压紧嗓子招呼我们:“冷却湖的水冲进来了。”<br/> 好消息传播得比电还快。抄表工人挂满了笑容,值班电工的脚步,也加上了劲。湖上来的这一股清凉的激流,将使我们的凝汽器,提高4%的真空,使循环水泵每月节约十万度电,使我们的汽轮发电机猛然增一身干劲——多发出抵得上三万个劳动力的电能!<br/> 当检查沟道的队伍走出厂房时,迎头是一天好月色。出水沟道的质量,全部良好。循环水从一万多根铜管中冲出来,进入密闭的出水沟中,像一条被束缚着的强龙;只有当我们走过人孔井时,才能听到它万马奔腾的吼声。我们检查的终点是一座城堡型出水闸门。循环水从十多尺的深处汇入湖中,使水面转动出不少漩涡,在月光下引起无数条银蛇的闪耀。远处,不断传来春冰的拆裂声,说明我们的冷却湖已顺利地开始工作。<br/> 但是,谁也忘不了这个冷却湖的艰辛经历。去年6月,湖里已经放水。这是祖国的第一个地面上的水库。但是秋天过去了,这湖还没有投入工作。人们着急了。特别令人焦心的是:在接踵而来的困难面前,甲乙方关系却越来越不协调。“你为什么不为我们创造条件?”这是安装队的质问。“你为什么不考虑全市用电?”这是我们的答复。在这种你呀我呀的刺耳声中,大家习惯于摆困难,争退步和互相推诿;返工,窝工,延期便成了家常便饭。隆冬,整个湖面封冻了,一层层冰棱爬上堤来,吞噬住甲乙双方建设者的心。<br/> 直到一个月前,跃进的号角,才像惊蛰的春雷一样,使我们从这种困境中重新振奋起来。<br/> “一定要让湖水在第一季进厂!”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口号。又一次甲乙方的会议召开了。人还是我们这几个,但心情、语言和面色都换了一个季。一切全在变。现在我们也摆,摆的是力量和干劲;我们也争,争的是建议和措施。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老孟却在旁边静静地听着。最后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在蓝图上划几条线,倒是容易!”大家懂得这句话的意义,于是会议便从三楼上搬了下来。我们实地检查了每一个关键工序,沿着管道爬上落低,边辩论,边比划,共同作出部署。工地上的工人,热烈地加入我们的行列。当时,还不知道这就叫现场会议,只觉得上下左右扭成一股劲,事儿就好办。工作任务肯定了,大家揽着干,抢着干。过去的扯皮公式被群众烧光了,代之以新型的“摆、争、揽”的协作公式。这时,要数老孟头最兴奋了。在现场一听到还有人提甲乙方,便?喝着提醒:“十五年赶上英国,咱们都在一条航船上!”<br/> 跃进的浪潮推起了协作的波涛。<br/> 在切换水源前,我们要在一米多平方的水井中,插入三人多高的一块斜闸板门,让新旧水源分流。安装队奋战了七个昼夜,试验了各种型式的闸门:单层的、双层的、夹心注泥的——都不能完全消灭泄漏。这个困难刚刚反映上去,当晚,丰满水电厂的两个潜水工人,便从几千里外赶了来。一到,等不及休息,便戴上头盔和铅蹼,蠖曲着身子潜进水去。要知整个工程的成败,就决定于他们水中几块堵水的棉絮呀!我们站在井旁紧张得好像跟着他们沉下水底,也呼吸着压缩空气似的。直等到他们两人轮流苦战了二十多小时,从水底传上捷报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我们想到太原阳泉千门万户不夜的灯火终于有了保证时,怎能不向他们伸出感谢的手呢?<br/> 春节前,当我们准备切换好一个机组的水源后,忽然发现出水水位过高。必须凿低虹吸隔墙,这需要延长一个月的工期。对着这意想不到的打击,我们还是依靠现场会议。工程师谢树康提出了如果三个机组同时切换,就可以避免返工。这建议像闪电似的,划破了我们过去保守的夜幕。技术人员站起来,保证做好一切措施。工人们举起了拳头:“一切影响负荷的工作,春节假期中包干完!”真是跃进再跃进呀!困难也变成了大踏步促进的动力。安装队权队长没等散会,便领着工人在第二个机组上动起手来。当晚,六十里外热电二站的安装工人,歌声欢腾地赶来支援。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这十五天来不平常的战斗。<br/> 十五天过去了。庞大的冷却湖开始工作了。<br/> “该回家歇一歇了。”苦战十五昼夜的老孟站了起来。转过头来,电厂里的灯火辉煌如昼。

再缩短一分钟

第8版()<br/>专栏:<br/><br/> 再缩短一分钟<br/> 抚顺露天矿 潘洪玉<br/> 为了矿报需要讨论国家计划内容的稿子,我去采访了801号电铲司机王福堂。那正是司机们交接班的时候,人们在休息室里围着个苍白胡子的老人,木条桌子上摆着张纸,列着一些横七竖八的算术题。<br/> “我就蹩不出这个数来,你们算算这百分比怎么求?……”这是那个老人提出的问题。<br/> 这老人叫周振耀,是801号电铲上的司机,王福堂正是他的徒弟。他今年七十五岁了,在养老院里养老。<br/> 上个星期日,周振耀从电铲班的一个老伙伴那里知道了:801号电铲现在正遇到一个条件不好的掌子,装一列车煤比别的电铲要多费五分钟。今天早晨他就找养老员组长请假,说是到外面看朋友去,其实就是上这儿来了。<br/> 周振耀一见着王福堂就带着责备的口吻问:“怎么?你不想赶过英国啊?人家别的电铲都缩短装车时间,你怎么倒延长装车时间呢?”<br/> 他不等王福堂回答,就让大伙在休息室里算账。算完了账他向王福堂要了身劳动保护服,挽了挽袖子,把帽子往后脑勺上一推:<br/> “走!”他叫着王福堂:“我今天是义务劳动。”<br/> 801号电铲是在火区(掌子自然发火地区)掌子里。一进掌子烟气腾腾,对面都看不清人的面貌,只能听见电钻机穿孔的响声和电铲装车时哗啦啦的转声。周振耀攀着铁梯一纵身就上了铲。他爬到马达上听听声,蹲在变压器跟前嗅了嗅说:“福堂!马达轴这块儿漏油啊?……”<br/> “漏一点点……。”<br/> 老人家在电铲上找了块废薄铁片,拆了个像匙似的东西,接着漏油的地方。<br/> “一滴汗,一滴油。大手大脚的怎么能行!”老人家带着责备的口吻说,王福堂脸红了。<br/> 这时候电机车已经开进了掌子,老人家坐上了司机台,拿着闸把,瞪着眼睛,精神抖擞,简直像个前线的坦克驾驶员。我和王福堂屏住气息看老人家操作。<br/> 老人家开始装头一个车了。王福堂装一个车平均得五分到六分钟。老人家装完头一个车才用了四分半。<br/> “再缩短半分钟”他自言自语地说。果然装第二个车缩短了半分钟。<br/> 一排车(十一个车箱)装完了,我看了看表才用了五十分钟,比王福堂装车少用七分钟。这时,掌子里的烟越发的大了,王福堂要打电话找消火区来消火。周振耀问:“消火的到这儿得多长时间?”<br/> “三十分钟。”<br/> “算了!别打了!……”老人家自己下了电铲,操起消火的水龙,浇开了掌子上的火。掌子里的烟小了点,第二次列车又进了掌子,老人家放下水龙又上电铲装起车来。<br/> “再缩短一分钟。”老人家又自言自语的念叨着。<br/> 第二次列车真的就比第一次列车缩短一分钟。车开出了掌子,王福堂就追问老人家“窍门”,老人家说:“这不用问我,就问问你自己有没有当家作主的思想,……。电铲上的马达轴漏油你不想法治一治;掌子里烟火大了还非等着消火区来人……;这能行吗?”接着他就讲在掌子里应该怎样操作。<br/> 正讲的起劲,电铲班班长领着一个人来了,这个人一见老人家就喜出望外地嚷道:<br/> “哎呀!我的老周大爷,全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找您够半天了,我们连广播电台都通知了,让他们帮忙找找您,闹了半天您还在这里呀!”

椅子

第8版()<br/>专栏:<br/><br/> 椅子<br/> 石景山发电厂工人 阎一忠<br/> 吃完饭我和吴喜才去参加宣传员会。会议室座满了,只剩下一个小方凳,空着,我抢先一步,心里乐滋滋的舒舒服服的坐下去。这两天为了赶先进,走马灯似的围着炉转,腿有些酸疼了。在班上还好,看着火红火红的炉膛和跳跃飞舞的火苗,将我的心也引得跳跃起来;再加上指标渐渐离最先进的标杆越来越近,腿酸也就忘了。下了班,两只脚就像石头一样,笨得走不动。能坐会儿我太高兴了。我把右腿放在左腿上,以胜利者的口气,买好说:“小吴,来,咱俩一块坐。”我移出一个角,心想,往常你不是抢座吗,今儿我先抢着了,要不是你今儿老实,说什么也不让你。我看他,他向我笑了笑。我由纳闷、奇怪,变得愕然和惭愧了。<br/> 我正沉思和愧悔的当儿,工会主席发言了:“宣传员们,咱们比干劲,比先进的劲头来喽。向标杆看齐,向不辞劳苦的老师傅学习的风气到处都是。举个例看吧,高压炉新司炉吴喜才这个小伙子,过去八小时坐六小时;现在全变啦,一班八小时屁股也不粘凳子,前两天要把椅子交了,你看这是什么劲头?就这劲头,灰中可燃物由20%降到8%,和标杆才差2%。我说宣传员同志们,咱们也要来个干劲,跟上去……”。<br/> 我明白了。开完会我扶着小吴的肩膀回宿舍的时候,我说:“小吴,够意思啊。”小吴腼腆的说:“算什么,人家刘老师父,干了几十年,现在还老围着炉转,两条腿像铁铸的一样,不知道累,椅子成了摆设,靠都不靠,人家为谁!咱们技术不行,不多卖点力气,怎么能赶上人家标杆呢?图安逸不行,净找舒坦事,多会儿赶上英国呢?”<br/> 我又打趣的问:“整风刚开始,你不是贴大字报要领导发皮椅子吗?”小吴低了头,随又望着我说:“逗什么,这也是跃进,过去见厂长坐沙发生气,现在明白了,党委书记不也一样到锅炉间吹灰累病了!我明白过来就想把椅子劈了。”我问“为啥?”小吴接着说:“从前我看见它就想靠靠、歇会儿,现在变成我心中的疙瘩,要不是它,还显不出咱们的落后劲呢。去了它,腿不是酸吗?我老站着,看酸到哪去。非练成刘师傅的铁腿不可,看谁的铁腿结实!”<br/> 我说好:“我先和你赛赛。”我把腿撢了一下,酸疼没有了,觉得很轻松,一股劲头,由头顶直贯到脚根。

开山

第8版()<br/>专栏:<br/><br/> 开山<br/> 刘振声<br/> 钢钻探进山的心脏,<br/> 炸药埋在山的胸膛,<br/> 惊天动地一声巨响,<br/> 沉睡的荒山,<br/> 顿时间心花怒放!

谁是那“百分之十”?

第8版()<br/>专栏:<br/><br/> 谁是那“百分之十”?<br/> 北京市印刷二厂 夏红<br/> 今天是团的组织生活日。出席会议的是分支全体团员和青年。会议快结束时,团支书宣读了经支委会讨论起草的分支“全体团员和青年跃进计划”,要求同志们提出意见或补充。<br/> 话刚落音,一个声音就接上来:“我有个抗议!”<br/> 这一声,马上引起会场的骚动。大家听得出来这是挑皮的“拨浪鼓”的声音。<br/> 团支书没听清所以然,含混的说:“有什么意见,你说吧!”<br/> “我认为,第一条就不能通过……”团支书看了看手中的“跃进书”,第一条是:“全体共青团员和90%的青工做到‘五好’。”<br/> 她没有停顿,就接着说了下去:“我认为,这是组织上对我们青年群众的蔑视,难到我们青工就不能做到‘五好’吗?团员能跃进,我们就不能跃进吗?请问,谁是那百分之十?”<br/> 四面八方羡慕的目光向“拨浪鼓”投来。她还没有坐下,环视着四周,等待着反应。每个青工触到她那犀利的目光,都感到这目光在向她们提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你愿做那‘百分之十’吗?”<br/> 她的“抗议”得到了热烈的支持。很多青工群众发言,一致提出要和团员并肩作战,互相学习,保证百分之百做到“五好”。<br/> 主席台上的几位委员,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震撼了,来了个紧急会议,当场答复:接受同志们的意见,把第一条改为:“全体共青团员和青年,并肩作战,保证百分之百做到‘五好’。”就这样,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br/> ……“拨浪鼓”是个天真、聪明、却很顽皮的姑娘。她对文娱活动有着特殊的爱好和天才,但对待工作可不够上进,质量产量总在倒数前三名。开会从不发言,可是在会上逗个笑话倒很成功。她身材矮小,却生个圆胖胖的脸盘。从来见不到她烦恼,整天欢崩乱跳,唱唱咧咧;甩着两条小辫子,几乎和谁都开句玩笑。这一切,都是她这个“拨浪鼓”外号的原因。前几天,曾听和她一起工作的同志们说,她近来的工作很专注,好像有点在使暗劲。<br/> 关于“拨浪鼓”的印象,团支书就有这么多。可是,今天的事情怎么解释呢?<br/> 其实并不难解释。他明白了“拨浪鼓”的举动和力量的来源。他幽默而认真的想道:看来,我们团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正应该来个大跃进哩!不然,起码将落后于青年“百分之十”呵!

锣鼓声中

第8版()<br/>专栏:<br/><br/> 锣鼓声中<br/> 541工厂工人 李学鳌<br/> 老记者<br/> 老记者,真叫棒,<br/> 能写稿,能照像。<br/> 写的文章呱呱叫,<br/> 照的像片似活样。<br/> 今天到工厂,<br/> 专把“跃进”来采访。<br/> 有人说<br/> 一车间跃进的最好。<br/> 有人说<br/> 二车间的成绩最强。<br/> 有人说<br/> 三车间已获“优胜旗”。<br/> 有人说<br/> 四车间已登“英雄榜”。……<br/> 这边,锣声未落,<br/> 那边,鼓声又响。<br/> 选哪些镜头?选哪些镜头?<br/> 老练的记者啊,<br/> 站在路口,没了主张!<br/> 报喜队<br/> 咚嘣呛!咚嘣呛!<br/> 千人跳,<br/> 万人唱,<br/> 欢欢乐乐在路上。<br/> 跳得“蓝箭”入了地,<br/> 跳得“红箭”射天上。<br/> 〔注〕红箭代表生产率,蓝箭代表废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