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全党全民动手 群众出钱出力
番禺夏收前实现沼气化
一批县营骨干企业即将建成;化学肥料、万能拖拉机、汽船、土汽车今年都可以生产;水泥可以全部自给。
本报广州4日电 记者许实、许世文报道:广东省番禺县全党动手,全民动员,社社办小沼气动力站,为社社办工厂准备动力。
在3月里,全县已经有六十八个社动工兴建小沼气动力站。据中共番禺县委负责人估计,全县二百三十六个社的动力站,将在夏收前全部建成,全县实现沼气化,社社办工厂所需要的动力将得到解决。这些正在兴建的沼气动力站,都是利用各地农业社已经建成的自制颗粒肥料厂,稍加改革后建成的。建设沼气动力站的时候,农业社自己出劳力。沼气池用的水泥是土制的,沼气管道也是用土瓷管。这样,一般建一座能带动十马力的制肥和利用沼气作动力两用的工厂,只用四百元左右的投资。
社员们兴建动力站的积极性非常高。沙头农业社一些农民已准备把原来打算用来经营自留地的大粪,改作沼气动力站发酵池的原料。国星社就社内办工厂问题发动社员鸣放后的第二天,便动工兴建沼气动力站。最近还连夜修筑大路,准备迎接新购回来的运输、动力两用的汽车。各地农业社兴办工厂的投资运动目前有如春潮汹涌,几天之内投资款额已超过二十万元。涌口社一夜之间收到社员投资的黄金共二十两。
利用颗粒肥料厂作动力站,不仅保证农业生产经常有可靠的肥源,而且肥效还能提高30%左右。有了沼气动力站,还能增加颗粒肥料产量,能使一些手工作坊进行技术改革。
本报广州4日电 记者许实、许世文报道:中共番禺县委决定,今年内,县和乡都要兴建大批规模小、收效大的工厂。年产二万吨的海肥厂、年产一千二百吨的细菌肥料厂和年产一百艘汽船的造船厂最近已经投入生产。年产八千吨的氮肥厂、年产二万吨的水泥厂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厂等新工厂,也已经先后动工,预计5、6月份即可投入生产。许多当地从未生产过的产品,如万能拖拉机、风力发动机、内燃机、汽船、“土汽车”等都正在加紧赶制或试制修配。全县今年还准备推广万能拖拉机二千部,插秧机二百三十六部,汽船一百艘,汽车一百三十六部。现在,每个乡正在准备就地取材,综合利用,兴办农业机械修配厂、土制水泥厂和氮肥厂。县办大的,社办小的。几年后,一个以国营县办工业为骨干、乡乡办工业、社社办工厂的局面就会出现。
本报讯 番禺县决定兴建三个无熟料水泥厂,每个乡兴建一个小型无熟料水泥厂。目前县营的第一个无熟料水泥厂正在兴建,其余两个也即开始兴建,计划在5月份都可以投入生产。这三个水泥厂建成后,年产水泥可达两万吨。这样,全县兴建一般中、小型水利工程需要的水泥,都可全部自给。如果各乡土制水泥厂建成后,民用水泥也可以完全自给。
番禺县制造的无熟料水泥有三种:一种是以煤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是用蔗渣制成的;另一种是以烂砖瓦为原料制成的。制造无熟料水泥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买一个铁磨(石磨也可以),把烂砖瓦、煤渣或蔗渣灰磨成细粉,按70%与30%的比例和生石灰粉(25%)、石膏粉(5%)混合即可。制造一百斤无熟料水泥的成本是一元五角,比高标号水泥便宜一半以上,工程质量也不受影响。(附图片)
群众在参观沼气灯和用沼气煮开水。沼气煮水五斤二两,只需十二分钟就沸腾了。新华社记者 蔡忠植摄


第3版()
专栏:

农业社能不能办工厂?怎样办?
许实 许世文
农业社要不要和能不能办工厂?办些什么工厂?依靠谁办?这是目前地方工业大跃进提出的新问题。今天本报发表的广东省番禺县的消息,正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去冬今春的水利运动,人人都说它搞得好,搞得漂亮。它的好处究竟在哪里呢?好处正是在于它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在水利运动中全党全民动手,群众出钱出力。因此,它就像出现了呼风唤雨、排山倒海的魔力一样,运动既搞得热火朝天,又能达到多、快、好、省的要求。领导地方工业大跃进的干部,都可以从这次水利运动中取点“经”。番禺县放手发动群众,实行社社办工厂的做法,正符合这个要求。
农业社为什么需要办工厂?正如番禺县委第一书记同志所说,这样做,既可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又能部分地满足农业社对工业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目前光靠县、乡办的工业还不够。只有充分发动群众,社社办工厂,县、乡、社三级工业分工协作,互相支援,地方工业才能出现一个星罗棋布的局面。
农业社办些什么工厂?这是一个关系农业社办工厂的根本方向问题,很值得我们注意。搞得不好,社的工业就会离开农业生产的轨道,并会直接妨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也应该定个规章。规定哪些该办哪些不该办。一般地说来,凡社办的工厂,都应当围绕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以自产自用为主,如农具的修理,农家肥料的加工制造,小量的农产品加工等。这样可以避免产品发生销路问题,并且避免忽视农业的现象,凡是统购统销,必须由国家和地方集中进行加工制造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就不要办。这样,就能保证社办的工厂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促进农业生产而大放异彩。


第3版()
专栏:

辽宁办了三千块工业“试验田”
两千多名领导干部搬到工人区
本报沈阳4日电 辽宁的一千多个厂矿企业,已办了近三千个“试验田”,有两千多名领导干部把家搬到了工人住宅区。这种领导作风的转变,直接促进了生产和各项工作的飞跃发展。
在各个“试验田”里,领导干部都发现了许多重大关键性问题,并发动工人和技术人员乘“双反”运动之火,掀起解决问题的热潮,使技术复杂的不少重大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沈阳机床二厂在很短时间内,有一千七百多名工人突破了新定额一倍到八倍,在这个基础上,订出了全厂今年生产四千五百三十五台机床的跃进计划,比1957年实际完成的台数提高了84%。因为人力不足影响电缆出厂的沈阳电缆厂木工车间,由于车间领导者跟班劳动,帮助工人用废材料制成了三台制造缠电缆的木盘和木轴的机器,使产量提高了60%多。这些厂矿的领导者一下到车间或班组,就拜老工人为师傅,从一个普通徒工开始,向“专”的大门迈进。时间虽然还不长,不少人已初步掌握了一种技术。有些厂矿的领导干部,还定期请技术人员讲授技术课。有的厂矿中党委书记和技术人员互作师徒,党委书记请技术人员教技术,技术人员拜党委书记为“红”的师傅。
领导干部搬到工人住宅区以后,也大大推动了家属工作和街道工作。不少家属干部反映,领导干部搬来了,工作就好做了。鞍钢机装六公司副经理王国文搬到工人住宅区以后,访问了家属委员会的干部,并参加家属会,研究除四害讲卫生的工作。家属们在他的带动下,人人都保证挖一斤二两蛹,争取做到“四无八净”。有许多工人住宅区公共场所很不卫生,由于领导干部带头打扫,都很快变得清洁了。
有些市的各级党的组织,为了保证企业干部能有计划有秩序地去跟班劳动、搞“试验田”和在业余时间跟工人接触,规定了全市或全企业每周有几天为“无会日”。
(鲁牧农)


第3版()
专栏:编后随笔

跳出业务圈子
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全局观点。这个道理谁也不否认。但是做起工作来,却往往不是这样。过去,有些商业工作者,就有单纯陷在“购、销、调、存、赚”的业务圈子里的毛病。有些人认为做买卖的管生产,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他们没有认识到交换的基础是生产,离开了生产,商业工作就做不好。
黑龙江的商业工作人员则不是这样,他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生产知识和技术,在推销和收购商品的同时,带着技术和商品一同下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上的困难,结果既促进了生产,也推销了商品和增加了商业部门的货源。
由此可见,不管什么工作,各人自扫门前雪,是做不好的。而一旦跳出了小圈子,从全局看问题,就不仅促进了别人,也促进了自己。


第3版()
专栏:

对比鲜明 促进有力
上海工业生产比先进比多快好省展览会开幕
据新华社讯 上海市工业生产比先进比多快好省展览会,1日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开幕。展览会集中地展出了各行业各厂的先进产品、先进经验;也展出了那些原来是先进的、后来落后了,原来是落后的、后来又先进了的产品,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展览会通过各种产品质量之间、生产成本之间先进与落后的鲜明对比,将对当前生产起到及时的有力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第3版()
专栏:东鳞西爪

东鳞西爪
造纸厂制人造丝
杭州市华丰造纸厂最近试制人造丝获得成功。
这个厂这次试制成功的是粘胶人造丝。它是用针叶树或毛笋壳所做的浆,经过化学处理,成为粘性的胶状液体,然后再经机器喷制成人造丝。这种人造纤维的成本低廉,还不及蚕丝的四分之一。这种人造纤维的原料供应充沛,大有发展前途,这个厂决定在8月1日前即开始生产,年内生产出十五吨。
麻壳制绒
武汉市手工业劳动者黄俊三用麻壳试制成功洁白柔软的麻壳绒。
农民剥取苎麻剩下的麻壳,经过洗涤除垢,就可以提炼有用的纤维。这种纤维经过煮沸脱胶,再经漂白制软,然后烘干、弹松,就成了洁白的麻绒。麻绒保暖和棉花一样;着色(染色)和棉花一样;韧性和弹性比棉花大四倍。如果混合一部分棉花可纺成三十二支纱,也可以作棉絮用。 (萧襄政)
稻草酿酒
湖南省醴陵县大米总厂最近试用稻草酿酒成功。每七十斤稻草粉能出四十七度二的白酒八斤十两,酒糟还可作喂猪饲料。
现在醴陵、湘潭、长沙、宁乡、岳阳、平江、浏阳、临湘等县已决定建立稻草酿酒厂,全年计划生产稻草酒三百万斤。 (新华社)
广泛利用太阳能
甘肃省地方科学研究所已准备同兰州工业学校、兰州机器制配厂和有关科学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等订立太阳能机械的研究和生产合同,并在4、5月份生产部分太阳能沸水器、家庭太阳能灶、小型热水器和设置太阳能浴室。第一批生产出来的太阳能器械,将首先供应甘肃省引洮河和引大通河水两大灌溉工程,满足工地群众饮水、煮饭和其他用水等需要。
甘肃省晴天多、雨天少;同时农村燃料较缺乏,做饭,烧水多用秸秆、野草、畜粪等。利用太阳能为人们服务,就可以节约大量燃料。


第3版()
专栏:

积极促进生产才能做好买卖
黑龙江许多商业工作者学会生产技术
据新华社哈尔滨4日电 黑龙江北安县食品公司的采购员,现在被农民称赞为“猪大夫”。
北安县食品公司的采购员在1957年以前下乡收购生猪时,对猪的生长情况和农民养猪中的困难不闻不问,见到合适的猪“号”一下(即圈定的意思)就走,到时来收购。当时,全县猪瘟严重,生猪数量一直停留在二万二千头左右,一口猪养成很不容易,农民对采购员只管收猪而不在生产上予以帮助很不满意。1957年4月以后,采购员们努力学会了诊断、注射、下药等一套医治猪病的技术,经常带着一、二十种药品下乡,结合收购防治猪瘟。这样,大大改善了采购员与农民的关系。农民卖猪给国家比过去更加积极。全县生猪饲养的头数,到1957年底也增加到了三万九千头。
商业工作人员必须学好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这在供销合作系统也得到证明。黑龙江省农村差不多每一个农业社都有新式畜力农具,经常要配一些小零件。但是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不懂技术,无法满足农民的这种要求。有的根本不知道要准备一些什么样的零件;有的准备了零件却不懂得是什么用途。从去年开始,省供销合作总社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煤气机、锅驼机等机器的使用、安装、修理等技术。现在全省基层供销社已经有三千五百多人会安装、会做简单的修理工作,很受农民欢迎。


第3版()
专栏:

美丽的瓷盘
西安人民搪瓷厂职工为了美化产品,把一些名画家的画烧在了瓷盘上。图左是齐白石画的虾,图右是徐悲鸿画的喜鹊。  杨廷良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技术革新的花朵
试验工区扶植幼芽
本报昆明4日电 西南仪器厂工人、技术人员在第一季度中,创造、革新和改进了七百零六项技术,使机器工作效率提高十倍以上,因此月月超额完成计划,其中3月份实际完成的总产值比2月份增加二点八倍。
西南仪器厂在双反运动中,全厂职工的政治积极性和生产热情空前提高。许多老工人、技术人员都提出应走技术革新的道路,来实现今年跃进计划。根据这些意见,厂党委提出了比干劲、比革新的口号。党委书记、厂长、总工程师分别带领政治工作、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干部,到二、三车间建立试验工区,和车间的干部一起工作,和工人们一块劳动。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及时发现了许多技术革新的萌芽,帮助工人试验,指定技术人员加以协助。
二车间今年制造汽车零件的任务比去年增加了许多,但车间的设备不平衡、车床不足、铣床有余。老工人李华玉就设法在铣床上安装活动顶针座等三样零件,在保留铣床性能的情况下,使铣床代替车床干活,而且效率提高了五倍到十倍。车间里十四部铣床都装上这三种零件,就解决了车床不够的困难。二车间技术主任张宏彪和卡尺工段的工人们,共同创造成功一台卡尺量面研磨机,一个人可以同时操作四台机器,效率提高了二十倍,质量完全合乎要求,赶上了全国的先进水平,卡尺生产指标因而增加到了三万把。工程师王原有、技师桂永才也正在创造一部喷油嘴内孔研磨机,把手工操作变成机械化。
青年工人们在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也提出了一百多件技术上的革新和改进意见。 (叶子健)
青年铣工战地会议
本报讯 沈阳第二机床厂工具车间青年铣工李育民,在老师傅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最近试制成功了苏联卡拉谢夫的先进刀具,提高效率十倍,并且能延长铣刀的寿命。为了推广他的经验,工厂团委便召集全厂青年铣工、青年技术人员等一百多人,在工具车间开战地会议。会上,李育民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并作了操作表演。
这种就地表演,当场传授先进技术的方法效果很好。目前工具车间已有十五个铣工使用李育民试制成功的新刀具。其它车间的铣工也在准备采用这种刀具。继李育民之后,已有六名青年工人改进了四种刀具和操作方法,提高了效率二至八倍。
突破了欧美设计理论
本报重庆4日电 最近,重庆市北碚玻璃厂职工一号池炉每平方公尺炉底的玻璃溶料产量达到了一千一百公斤,比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设计理论超过了三百公斤。这座设计能力五吨的池炉,去年平均每天生产四吨玻璃溶料,现在达到六吨以上,制出的玻璃制品达到五吨一百公斤。
(李 策)
群雄并起
本报重庆4日电 重庆建设机床厂的工人们,以学习与赶上廖世刚、廖思荣作为行动口号,掀起了打破陈规、大胆革新技术的热潮。在最近的二十几天内,全厂由于革新技术获得重大成就。提出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完成相当于五年工作量的工人,已经有二百六十多人,他们把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作为全厂竞赛标兵的青年铣工廖世刚和青年钻工廖思荣最近又有新的成就。廖世刚已经实现了一人看管四部机床、管着五道工序的第一步规划。他正在实行多夹工件,多看机床,多管工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工序,以便一个人掌握五部机床,管七道工序。以赶廖世刚、廖思荣为中心,全厂形成了群雄并起的新局面。三十四车间青年工人刘茂爵是新起的人物中最惹人注目的一个。他学习廖世刚的经验之后,把原来由三个人看的七台机床,一个人看管起来。
100分钟和125天
南京国营晨光机器厂冲焊车间青年钳工组长宋庭祥大胆改进技术,制造工具,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使一种搪缸机另件的生产效率提高六百倍以上,原来一个工人要做一百二十五天的任务,现在只要一百分钟就可完成了。
(蒋青萍)
晓庄摄
(南京新华日报社稿)(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检阅和鞭策
本报记者 季群 周立
一个全面反映生产大跃进和促进生产大跃进的展览会——上海市工业生产比先进、比多快好省展览会,4月1日在中苏友好大厦开幕了。展览会展出了四千多种、一万多件展品和一千四百多幅图表。透过这些展品,人们可以感到上海的工业正以一日千里之势向前飞跃。
充满着隆隆机声的工业大厅,就是两年前上海市工业生产先进经验展览会展出我国第一台六千瓩汽轮发电机的地方。今天这里出现了形状相同而体积更大的一万二千瓩的汽轮发电机。在汽轮机旁边的墙上有一幅图表表明,到明年就要制造五万瓩的汽轮发电机了。在汽轮发电机的后面,上海机床厂展出了三台崭新的精密磨床。一种自行设计的平面磨床,曾在德国来比锡的国际博览会上和瑞典有名的“马尔考斯”厂的平面磨床作过比较,在切削性能上胜过了瑞典的磨床。另一台是最近才制成的齿轮磨床,用它磨制齿轮,一周围的误差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三十六分之一。这种机床现在国际上只有苏联、美国、瑞士三个国家能够制造。上海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的产品质量,也达到了先进的水平。两年前英国发明的活性染料,上海润华染料厂已经试制成功了。另一家小厂——铜仁合金厂,制造的锰铜丝电阻的性能,比西德货还要好。到目前为止,上海已有一百多种产品赶上了英美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质量水平。
展览会用实物和数字对比的办法,展开了生动有力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展览会上有这样两只发电机,形状相似,用料接近,但是,上海电机厂做的一只发电能力只有十六点五瓩,而钱镛记电机厂做的一只却有三十瓩。上海有些钟厂成本要比先进厂高出20%以上。展览会上有一幅图表上写着:如果各钟厂都能赶上先进厂的成本水平,那末这个行业一年就可以节约一百一十万元,这些钱又可以用来生产二十万只闹钟。
展览会上还特别提到上海的许多有名的产品,由于生产它们的工厂自满保守,故步自封,它们的地位已被别的工厂的产品取而代之了。其中如全国闻名的盾牌乒乓球、国内外有名的绿叶牌衬衫,在这次评比中都落后了,绿叶衬衫竟退居第八位。上海有近四十年历史的搪瓷工业,这次拿到展览会上来评比的产品,却不及只有六年历史的西安搪瓷厂。这些事实告诉了人们,这些厂只有打掉老大、名牌思想,才能赶上去。在展览会上也介绍了一些虚心学习先进的范例。例如上海铬黄厂过去生产的柠檬黄颜料,国内很有名,后来天津赶过了他们,他们立即派人去天津学习,回来也不断改进操作和配方,现在在光泽度、牢度等方面不仅超过了天津,还赶上了英国的“卜内门”。


第3版()
专栏:

乡邮员李虎天
本报记者 叶剑韵
李虎天今年二十五岁,是朝鲜族的一个青年。他在延边自治区八道河子邮电支局工作已经五年了。我在认识这个年青人以前,曾在领导机关的卷宗堆里翻到一份有关他的材料。上面是这么写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李虎天同志走了十二万七千里路程;投递了十九万份报刊;收投了六万八千多件包裹、汇票和信件。连续五年没出过差错。即使冬天的风雪,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夏天没顶的洪水,也没有使他误过一次班期。此外,他还组织了五十个读报组,发展了近两千份报刊的新订户……
李虎天,这是个精力充沛的青年人。我访问他的时候,他向我提出了一系列假设的问题。
“如果全区从目前的平均十二个人一份报刊,发展到九个人一份成不成哩?”
“目前邮件从支局到收件人手里,需要十二个小时以上,能不能缩短到十个小时以内,譬如八个小时哩?”
这是大胆的假设。八道河子邮电支局所经管的范围是三乡一镇,乡邮员只有一个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跑德新、铧尖、南阳三个乡;这三个乡之间的距离算来回是九十里。这条线路是以邮件送到乡政府计算的。
“可是,每年的邮件,平均只有20%是乡人民委员会和驻在村的,其余80%需要收件人到乡里来取。能不能把所有的邮件、报刊直接送到收件人手里哩?”
所以说这是大胆的假设,因为要这样做的话,每天的线路要延长到一百三十里。这里是山区,既无火车汽车可乘,即使自行车也使不上,来往交通全靠两条腿。一个人早出晚归跑九十里来回,已经是够紧的了,现在要延长四十里的线路,困难当然不少。
“有些事情看起来困难很多,如果认真地做起来,办不到的事情也可能办到了。”
谈到这里,李虎天介绍了如下的一段经历。
1954年8月间,延边地区接连下了几场大雨,山洪暴发了。这里的村庄被冲垮,那里冲走了几个人。这些可怕的消息,像警报一样,在八道河子镇上流传着。清晨,天麻麻亮,局长就赶到宿舍里对李虎天说:
“小李,今天邮路情况不明,决定不出班。”
天明了,李虎天一骨碌从铺上跳了起来,走到门前一看,大雨依旧下个不停。甸子里的洪水,比昨天又涨了许多;雨水从山上奔流直泻,满山满谷一片轰鸣。
他走进邮局办公室,邮包已经装得满满的。两手扶着邮包,呆在那里想心思。
“出班吧,前面要过九条大河,流急浪大,怎么过法?不出班吧,这一大包邮件,有多少人在念着它啊!何况今天雨不停,明天水不退,一拖几天,这不叫人家心焦煞了……
最后,他挎上邮包,一口气冲到局长面前。
“局长,我想过了,今天需要出班。水大,有困难,可以想办法克服。”
局长瞅着这个年青人又紫又红的面孔,来回地搓着双手,机械地重复着:
“是呀,我们需要出班。”
停了一停,又慎重又果断地说:
“小李,试一试瞧。不过,得给你一条规定,过不去就回头走,可不许勉强。”
出发的时候,雨小了一些。家里的人都为小李高兴。大约一个钟头以后,天空突然一阵黑,紧接着暴风雨就来了。凶猛的风暴伴着倾盆大雨,庄稼倒伏了,树枝也吹断了。
局长注视着黑压压的天空,心里十分后悔。拿起电话机来到处联系。有的地方因为电话线刮断了挂不通,有的地方回说:根本就没瞧见李虎天的影子。
“真糊涂,为什么这样的天气允许他出班呢!”局长无可奈何地拧着眉头在责怪自己。
“这个青年人,要末不放他出去,出去了,碰上天大的困难,想让他回头走,是办不到的。”
李虎天趟过了两条河,爬上了一座小秃岭,发觉刚才只顾过河,不留心把邮包沾湿了。幸好,里面的邮件并没有受到影响。为了万无一失,他脱下了雨衣,把邮包严严实实地包扎了一番。随后,就把这个累赘的包裹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整装以后,正准备下山去趟第三条河,还没来得及迈步,暴风雨就来了。
山下是一里多宽的甸子,平时的水草地带,现在是一片汪洋,随着狂风暴雨的来临,甸子里浪涛滚滚。
“趟过甸子去,还是绕道而行?趟水吧,不知深浅,这么宽,出了问题向谁呼救。可是绕道哩,这里的地形又不熟悉……
这时,不允许他继续想下去了。原来大风大雨把他浇得不仅眼睛睁不开,连呼吸也感到困难了。情急生智,他把那条围在脖子上的毛巾解开来,用它在头上扎了一道箍,把绪头留在后面,好让雨水沿着绪头从背梁上流下去。
风越刮越猛,雨是小一些了。他身上感到一阵冷,随后满身一皱起了鸡皮疙瘩。唉!下起冰雹来啦。他瞧着地上一蹦老高的冰珠子,不禁打了个寒噤。回顾身上穿的单褂裤,雨水顺着折缝,一道道地往下流。想伸手拧一拧,两只手颤抖得捉不住。接着混身都颤抖起来了。只有脸上,豆子般的冰珠扑打过来,感到一阵火辣辣的疼痛。这时,如果再不走的话,真会冻死在这里。
“走,绕着道儿走。天是空的,路是通的,不信就绕不过这道甸子。”
翻过三、四道岭以后,冰雹不下了。雨依旧淅淅沥沥,风势仍然很大。抬头一看,前面是一座高山挡住了去路。为难了一阵,突然他又高兴起来。
“这下可把我提醒了。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为什么不冲上山去瞧一瞧这一带的地形哩?”
于是,他爬上了这座高山。站在山巅,举目张望,山下虽是雨雾蒙蒙,水汽腾腾,周围的高低形势、羊肠曲径,仍然隐约可见。在山的右侧,有一条弯弯扭扭的河流。他发觉河上好像还有一道桥。他怀着满腔的希望,急忙下得山来,直奔这个去处。
又是翻山越岭,终于来到了他所注视的地方。李虎天心上乐得什么似的。正准备过桥,猛地,脚底板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一下。低头一看,地下流的一滩血,很快就给雨水冲散了。这时他才发觉自己的鞋底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跑穿。仔细一检查,原来地上有块寸多高的玻璃碎片戳在脚掌心上,刺得很深,血流不止。他迅速解开了头上扎的毛巾,使劲拧干了雨水,一撕两半,把伤口裹了一层,又紧紧地扎了一道。
这一切动作都是坐在地上作的。当他裹好创口,从地上站立起来的时候,那条受伤的腿怎么着也伸不直。一阵剧烈的疼痛,直使他紧紧地咬着牙。于是他又坐了下去,面对着滚滚的洪水,几乎要掉下泪来。
他的心绪很乱,说实话,真有点灰心了。
“退回去吧!或是就近找一个村子歇下来吧!”
可是,他脑子里又闪着另一个念头:
“这怎么成呢,我肩上背着多少人的希望。痛、冷,算得了什么!年幼的时候,全家八口人合着穿一条破棉裤,大哥穿着上山去砍柴,一家子常常挤在炕上出不了门。现在受这么一点苦,就想后退……
想着想着,他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不知那来的这股子劲,从地上跳了起来,一下就冲到桥头。
过了桥,走不多远,迎面就是一个村子。刚进村头,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汉在向他招手。一看才知道已经到了石门村。
“真怪,怎么一下就到了你们这里!”
老汉笑眯眯地对他说:
“今天你算走对啦!别管这些吧,进屋来,点着柴禾,先烤一烤。”
李虎天坐在暖热的火堆旁边,自言自语地说:
“先到乡,后下村,这个弯子绕的可不小。今后如果走这条路线,从村里到乡里,起码可以少走几十里……
当天深夜,李虎天回到八道河子了。走近邮局门口,只听得局子里乱噪噪的。局长的嗓门最高,像在跟谁发脾气似的直嚷嚷:
“找,一定要找到,找不着活的,尸首也要弄回来。”
接着又是别人的声音。这时,李虎天跨进了大门,轻悄悄地问道:
“出了什么事,这么个急法?”
他这一出现,可把满屋子的人弄呆了。
“哎呀,你这个小家伙,”局长首先走过来,接下了他肩上的邮包,然后继续说,“真是初生的犊子不怕虎,可把大家吓出了一身汗。性命交关,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虎天一看,明白了一切,可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瞪着两只眼睛,看着其他人直发笑。接着他又转过脸来对局长说:
“险虽险,今天却给我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于是,他把怎样缩短线路、邮件直接到户,并且准备爬上几座高山,着手绘制本邮区经济邮线图的打算说了一遍。
“先别谈这些吧,好好休息休息。无论如何,今后可不许这样干了。”局长用长辈的口吻,把他教训了几句。
几天后,李虎天借到了一架破望远镜,利用业余时间,选择了几座较高的山头,在局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制成了二十幅延吉县德新区乡邮路线图。按照他所选择的线路,全区邮程可以缩短40%。这一来,过去两天后才能收到的报纸和信件,现在当天就可以收到了。
(未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