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加快发展蚕丝生产
本报评论员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桑蚕、柞蚕生产会议号召各地积极组织蚕丝生产的大跃进,这是正确的号召。几年来蚕丝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家蚕茧的总产量,比解放初期增加一点二倍,柞蚕茧增加了二点四倍,桑园面积扩大了一倍,每张蚕种的单位产量提高了一倍,每百斤鲜茧出丝量提高了5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收购茧、丝投放到农村的金额达六亿多元,出口丝绸总值约相当于五百万吨钢材,或一千零七十三万吨化学肥料,促进了我国工业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蚕丝生产虽然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比较,与广大人民购买力的提高比较,与国际贸易的扩大速度比较,蚕丝生产的增长速度就显得落后了。目前蚕丝生产仅能供应国内市场需要的三分之一,国外市场要求的二分之一。现有丝织工业的设备能力,也只利用了75%。因此必须飞速跃进。
我国养蚕历史悠久,群众有栽桑养蚕的习惯;气候温和,适宜于栽桑养蚕;山区、丘陵、田边、地埂、道旁、河旁、宅旁空隙地多,大量栽桑不会与粮食争地。现在柞林很多,已利用的不到八分之一。发展山区生产和多种经营已经成为广大农业社的迫切要求。我国人口众多,有六亿人民的国内市场。这许多有利条件,都有助于发展蚕丝生产任务的实现。
有些人说桑树是多年生作物,不能跃进,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浙江省诸暨县下蔡农业社新栽的桑树,第二年每亩产叶即达八百零五斤。海宁县新民农业社栽植的高低干综合速成桑园,当年秋季每亩就产叶一百九十二斤,第二年即达到一千二百六十四斤,比现在全国平均亩产叶量高出将近一倍。
有人说发展蚕桑生产会与粮棉争地,桑树不能上山,上了山也长不好。这说法也不合事实。近三年来全国扩大的桑园达两百万亩,几乎是全部在山区丘陵栽植的。江苏省江宁县在山区丘陵新栽植了五万五千亩,成活率都在95%以上。浙江省德清县解放初期产茧一万五千二百五十担,1957年产茧五万六千担,粮食方面由原来的缺粮县变为余粮县,同时也扩大了桑园一万亩。事实证明发展蚕桑生产与粮食生产只要安排得当,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柞蚕生产能不能跃进呢?也能。柞蚕在室外放养,自然条件会发生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的。湖北省从试养到推广仅三年的时间,竟增长了三百二十多倍,这不是飞跃吗?
要实现蚕丝生产的跃进,必须蚕桑并重。培苗栽桑的工作必须认真的搞起来。有了桑,养蚕才能有保证。在培苗栽桑方面有的地区已经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各地应当积极推广。
现有桑园是目前增加蚕茧产量的基本阵地,必须加强管理。德清县提出“千斤叶、百斤茧”的口号,完全有可能实现,各地也可以考虑这样做。但是应该认识到现在桑园一半是解放以前留下来的老桑园,树龄都有三十年以上,并且缺株很多。对这一部分桑园,必须特别注意加强管理,逐步更新,把缺株的补齐,过稀的补密。国务院已经决定免除桑园的粮食三定任务,应动员农业社取消不利于桑树生长的间作物,进行合理的间作或间作绿肥,这样既有利于桑树生长,又可以增加桑园的肥料。现有桑园的另一半是解放以后栽植的,这一部分桑园只要加强管理,产叶量就可以逐年飞跃增加。长江流域及黄河以北地区应当赶上或超过德清县每亩产春叶一千斤,华南地区应当赶上或超过广东省中山县平均每亩产叶三千三百斤的产量。
目前还有很多桑树没有用来养蚕。有的虽已全部利用了,但利用率不高。以后应当充分利用起来,增加养蚕次数。华南地区可以改五次六次为八次,长江流域可以改二次为四次,黄河以北、东北、西北地区可以改二次为三次,争取养四次。有人说养蚕次数多了要影响桑树的生长,是的,如果不做好施肥和管理工作,是要影响桑树生长的。德清县农民的话是“不怕桑叶采的狠,就怕桑园不下本”。这说明只要加强管理多施肥,增加养蚕次数是没有影响的。目前每张蚕种的单位产量还很低,一般平均在四十斤多一点;而丰产社的单位产量都在八十斤以上,增产潜力还很大。
柞蚕生产中的潜力更大。目前全国柞林仅利用了八分之一,每蛾的结茧率只有20%左右。只要加强管理,防除病虫害,产量就可以提高几倍。辽宁省提出的改粗放为细放,改密放为稀放,改室外养小蚕为室内养小蚕,都是很好的办法。各地有很多的丰产经验,应加以总结,组织参观评比,全面推广。
十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十年规划的蚕茧指标所需的桑园,必须在三年内拓植完毕。1962年蚕茧指标所需的桑园,必须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只有这样,规划指标的完成才有可靠的保证。1958年的“春分”节已过,养蚕季节即将到来,各地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切实做好采集桑籽、培育桑苗、开辟新桑园及养蚕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第2版()
专栏:

春光无限好 形势日日新
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谈春耕检查观感
本报讯 中共湖南省委和各地委联合组成的春耕生产检查团,已在各地检查完毕,正向省委汇报检查情况。3月29日,检查团团长、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同志向记者畅谈了这次检查工作的观感。
周小舟同志十分兴奋地告诉记者:省检查团通过二十多天的检查,大家的总印象是:全省无论城市和乡村都是气象一新,形势很好,到处洋溢着兴旺、欢欣和跃进的景象。他用两句话概括地描述了这种景象:“春光无限好、形势日日新”。广大农民对今年农业生产大丰收充满了信心,他们描述今年的生产是“人心齐,水利好,肥料多,技术强,季节早,丰收硬是有希望。”这几句话鲜明地为今年春耕生产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周小舟同志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就谈到当前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好的几个问题。
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第一、必须继续放手发动群众,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他说:经过去年以来的全民整风运动,现在90%以上的农民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广大干部则是苦干、深钻,为实现大跃进而奋发努力,这一切都是很好的。但是,决不应该有任何骄傲自满或者类似骄傲自满的情绪,因为群众的思想觉悟有待一步一步地不断提高。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发动群众的工作就决不可能有止境。在任何一个革命运动的前进过程中,群众的思想觉悟往往是不平衡的。开始一部分人思想先进,站在运动的前列;一部分人随大流跟着运动跑,边走边通;也还有一部分人是开始不通、最后才通。当运动进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又会出现同样的过程。如此循环不已,反复发动,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生产大跃进本身就是一个革命的群众运动,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任务,不断放手发动群众,在发动群众上做更多更细致的工作。
当前进一步发动群众的中心课题是:大力作好插秧的准备工作,迅速全面开展多种经营。这就要求:放手发动群众认真做好“三包”和“五到丘”的工作,让计划在群众中落脚生根,让群众挑起丰产的担子;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工具改革以及其他技术的革新,以提高工效,解决劳力不足,积极改进耕作技术,保证计划的实现。
他说:关心群众生活,是发动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农民没有认真执行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以致现有口粮不足;有些农民忙于春耕,缺少零用钱,以及发生疾病等等,这些都应该积极地帮助群众、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求得解决。
实行技术革命是生产跃进的必然趋势
第二、要大力进行农业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后,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的又一伟大革命,是生产大跃进的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湖南农村已经蓬勃开展的工具改革运动,就是技术革命的重要开端。改革工具问题,是随着生产跃进中劳力不足的问题被提出来的。如按照实现大跃进计划的要求,湘潭专区的“劳动赤字”就在30%以上,常宁县的“劳动赤字”就在40%以上;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同样情况。这个问题不解决,跃进就可能被拖下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靠增加劳动强度,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特别是进行工具改革、进行技术革命。他说,我们有社会主义工业作为技术革命的基本依靠;农业实现了合作化,大规模的生产能够高度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智慧;这些都为技术革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现在各地已经有了许多创造发明:入春以来,常宁县、郴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全县车子化;常德县韩公渡乡发动群众苦战一月,就实现了“水运化”。这证明广大群众对技术革命已经有了迫切要求,只要我们加强领导,加以发动,很快就能产生巨大效果。
农业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一是改革工具,一是革新农业耕作制度和方法。开展技术革命的方针是全民动员,全党动手;全面规划,分段安排,由近到远,远近结合;由小到大,大小结合。首先必须抓住解决当前生产大跃进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下一步生产中即将遇到的问题,事先加以研究和准备。开展技术革命的基本思想,仍然是要放手发动群众,大胆设想,大胆革新,大胆创造,使群众的要求、创造和科学、技术知识结合起来。总结推广本地的先进经验,同时要虚心学习、推广外地的经验。
加强农业社的经营管理
第三、必须进一步作好农业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因为生产在飞跃发展,经营管理工作也必须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生产跃进的需要。例如生产计划方面,目前有些农业社仍有单打一的现象,抓了粮食生产,丢了其他生产;在劳动力的使用上,有的农业社对半劳动力和附带劳动力的安排不恰当,或者把社员的劳动时间全部集中搞集体生产,对社员自留地的生产和某些家务、家庭副业劳动没有适当安排;在资金方面,有些农业社感到资金缺乏,实际是由于缺乏资金财务的具体安排。如有的社把种晚稻的费用也算到目前的开支中了,或者计划买猪很多、而实际又买不到那么多,当然就感到资金不足了。当前各地区应该大力作好“三包”“五到丘”的工作,通过发动群众,研究种植计划,使之更为全面;研究劳动力的合理安排,研究资金的合理使用。
大力发展多种经济
第四、以粮食生产为中心,全面开展农、林、渔、牧、副业多种经营,是湖南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周小舟同志说,目前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多种经营全面大跃进。全省农业社应该普遍抓紧在山地和旱土积极扩种一年生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可以由农业社抽出一定劳力组织专业队或基本建设队,适当开些荒土;个别地方还可以考虑抽出极少数不适宜种稻谷的天水田和瘦田来扩种一年生的经济作物,这样在秋后的收入,就一定会大有可观。全省各地在发展养牛、养猪、养鱼等大宗饲养业外,还要尽速普遍大量发展养蚕、养蜂和养兔,这类饲养业是本小利大,发展迅速。各地各个农业社都应该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适当确定农、林、渔、牧、副业多种经营配合发展,全面跃进的比例。要从长远着眼,目前下手,既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又要从活跃当前农村经济出发,大量开展目前和秋后即有收益的多种经营。
制定长远的
全面生产规划
第五、农业生产除了要有全年的计划,还一定要有长远的——五年或者十年的全面生产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各种生产潜力和自然资源,避免生产发展的盲目性。譬如田、土的种植制度,各类粮食作物的构成比例,农、林、渔、牧、副业的发展比例,都要有通盘规划、全面安排,远景规划和当前计划结合。在山林的利用上,什么地方应该发展经济林,什么地方应该发展用材林,什么地方应该发展饲料林、肥料林、薪炭林,什么地方应该留作牧场,以及什么地方准备开作耕地,都应该有个通盘的打算,合理安排,这样才不致今年栽了树,明年又要挖树开荒。又如肥料问题,今年我们积了大量的塘泥、沟泥、菜土、草皮等粗肥,明年能挑的粗肥就会相对的减少。明年生产还要大跃进,粗肥数量少了,精肥就一定要大大增加。这样,目前就要预留绿肥种子,准备秋后大量扩种绿肥。今年就要大大扩展养猪业,大量增加厩肥。而养猪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饲料供应问题,这就要求在农业上配合发展饲料作物。总之,某项生产跃进了,打破了旧的平衡,其他方面的生产和工作就得迎头赶上,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大跃进。长远的全面的规划需要领导事先仔细研究,作出一个大体的方案,然后交给群众,放手发动群众讨论、丰富、补充,修正定案。
党政机关要通盘部署,领导全面大跃进
第六、农业生产大跃进是一个牵动全省国民经济、文化生活的环节,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所提出的改革农具、革新技术,要求各方面大力支援;农业大跃进后所提供的日渐增多的粮食和轻工业原料,农村资金积累的增加,农村购买力的增长,又将促进工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各方面事业的大跃进、大发展。这样,各项工作将彼此互相促进推动,互相支援,形成一个波澜壮阔的全面经济、文化、政治生活大跃进的形势,这是一个崭新的形势。周小舟同志最后说,各级领导机关必须充分估计到和利用这个十分有利的新形势,更自觉地抓住中心,带动全面,通盘部署,领导全面大跃进。
第七、现在全省各地,各级干部在领导方法上已有很大的改进。这次省委检查团在各地接触了很多新鲜事物,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不少问题。省委检查团在下边发现的一种普遍的新情况,是县、乡机关的房子都是空空的,这个情况与去年县、乡机关房子不够住的情况,恰恰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这就说明干部都深入到农业社和田间去了。全省三十多万干部种的五十五万多亩试验田,一般搞得好。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局面是一个高潮紧接一个高潮。当前全省早、中稻已经普遍大量浸种下泥,培育壮秧、护秧工作是当务之急,要大力抓紧,对于春收作物的管理和收割不能松劲,一定要努力实现今年头一个丰收;插秧和插秧前后各项农事工夫要切实抓紧,要作好劳力安排、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多种经营要立即全面开展起来。


第2版()
专栏:

争取小麦、油菜、早稻、中稻全面丰收
浙江组织大规模检查评比
本报讯 浙江省已到春耕季节,昨天中共浙江省委组织的农业生产大检查检查团分路出发前往各地,进行大检查。
在这以前,浙江各地曾进行了以县、乡、社为单位的群众性生产大检查。这次全省大检查是自上而下的检查和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检查的结合,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担任检查团团长。预计检查工作要进行一个月。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要求,这次检查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检查评比,推动全省小麦、油菜、早稻、中稻等作物全面丰收。因此,检查团将着重检查当前的备耕工作,包括:播种和秧田管理、肥料、水利、土壤改良、栽培技术训练、工具改革、农业社经营管理和生产规划等七大项目。同时也检查农村整风、整社、党委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等。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林乎加在检查团出发前讲了话。他指出,这次检查是为了动员全省人民鼓足干劲,千方百计地采用各种先进增产措施,实现今年全省农业生产大跃进。这次检查完毕后,要对检查过的县的工作提出意见,在各个专区范围内进行评比。各专区的优胜县,将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后进的单位,检查团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求得共同跃进。
(张济生)


第2版()
专栏:编后

且慢“笃定”
江苏有些干部和农民看到今年麦苗还不错,觉得丰收很有把握,于是就有“丰收笃定”的说法,以表明自己心情宽畅,高枕无忧。然而这种想法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也就是不对的。实际的情况是平静的寒冬刚刚过去,多事的季节已经到来:天气一暖和,我们就要防备虫害,防备天雨,防备干旱,防备霜冻。可见,从现在开始,倒正是麦区农民提心吊胆的时候,而不是心中“笃定”的时候。
今年的麦田一般说来肥大水足,然而决不能因此麻痹自满,因为农事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同变化多端的自然条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农业生产同其他生产最大的不同之点,也是领导农村工作最应当注意之点。


第2版()
专栏:

加水加肥加工,加强麦田管理!
河南、江苏批判麻痹自满情绪,进行深入检查
本报讯 紧急动员起来,大干一月,进一步加强麦田管理,闯过争取小麦丰收道路上的几“关”。这是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河南省副省长史向生昨晚向全省人民发表的广播讲话中提出的。
史向生说:目前,河南小麦生长良好。自3月26日以来,虽然大部地区一连两夜发生霜冻,但前段麦田管理做得好,粪大水足、麦苗旺盛,抗灾能力强,造成的危害并不大。因而完全有希望、有把握取得大丰收。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还有几个“关”,那就是:晚霜期现在还没过,霜冻还有再来的可能;小麦吸浆虫还可能再发生,特别是近半月来风大,耗墒快,有些地方特别是沙区已呈旱象。要想胜利闯过这几关,除了霜来防霜,虫来治虫,决定性的措施就是进一步加强麦田管理,认真加水、加肥、加工,促使小麦长好,提高抗灾能力,争取穗大粒饱。
史向生批判了目前部分干部认为麦苗长得好,水肥充足,丰收不成问题的麻痹自满情绪以后,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必须深入麦田,逐块检查,分类站队,认真加强对麦田管理的具体领导。各农业社对生长较差和前次霜冻受害较重的麦田,要确定专人管理,缺水加水,缺肥加肥。全省在十天到半月内,力争将小麦普浇一遍,继续增施追肥。并同时严防霜冻、风雹、虫等灾害袭击。达到“扩大一类麦田,缩小二类麦田,消灭三类麦田”,保证全面丰收。
(阚枫)
本报讯 江苏省各地打破“丰收笃定”的麻痹思想,继续加强田间管理工作。
江苏省麦田五千五百多万亩,麦苗生长空前良好,大麦、元麦正在孕穗,小麦普遍拔节。入春以来,各地普遍施了一次到二次追肥,进行了锄草松土。但是,雨季即将到来,应当做好开沟排水的准备工作,部分地区又已经发生病虫害。有些乡、社干部满足于今年追肥多、麦脚好的现状,产生了三麦“丰收大局已定”的思想。中共各级党组织一边教育干部克服丰收笃定的思想,一边组织群众积极进行治虫、开沟等麦田管理工作。中共靖江县委一发现麦田有红蜘蛛的虫害,迅速成立了治虫指挥部,领导群众治虫。高淳县有二十万亩麦田、地下水位较高,及时吸取了老农经验,开放圩内河沟,减少了麦子受内涝的危险。
(梁光景)


第2版()
专栏:资料

蚕丝增产潜力很大
我国气候温和,土地辽阔,桑、柞蚕生产资源非常丰富。桑、柞蚕丝是我国的特产,目前世界桑蚕茧丝产量日本最高,我国是第二位;柞蚕茧丝产量我国是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早在四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会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我国的桑蚕分布在二十二个省近一千个县境内,现有桑园面积五百六十六万亩,其中浙江、江苏、四川、广东是主要的桑蚕产区。柞蚕分布在十六个省二百多个县境内,现有柞林面积八千多万亩,其中辽宁、山东、河南、贵州是著名的柞蚕产区。
我国蚕丝生产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反动统治时代,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统治时期,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解放初期,全国桑园不到三百万亩,桑蚕茧产量下降到六十多万市担;柞蚕茧下降到五十多万市担,仅及战前最高年产量的15%—27%。
新中国成立以来,蚕丝事业获得迅速恢复,1957年桑蚕茧总产量一百三十三点四万市担,为1950年六十七点四万市担的198%;柞蚕茧总产量八十点五万市担,为1950年五十万市担的160%;生丝的总产量六千多吨,为1950年二千二百多吨的272%;绸的总产量一万一千多万公尺,为1950年二千多万公尺的550%。
由于蚕丝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几年重点产区农业社蚕桑生产的收入要占总收入的30%多,平均每户一年养蚕收入有三十到五十元。
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生产发展还远远落后于需要。1957年桑蚕茧产量比1952年仅增加8%,只达战前最高产量的30%,为日本总产量的56.8%。特别是重点产区,近年来产量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柞蚕茧产量1957年比1952年减产,柞林只利用了现有面积的八分之一左右。
目前我国桑园平均单位产茧量高低很不平衡。全国总平均每亩产茧只有四十斤,仅及日本的50%左右。但有些地区的单位产量已超过日本。全国平均每亩产茧在八十斤以上的已有三十一个县;广东全省平均每亩产茧已达一百一十八斤。这些情况说明,我国桑柞茧生产潜力是很大的。


第2版()
专栏:名词解释

高低干综合速成桑园
浙江省宁海县的高低干综合速成桑园,是根据苏联先进经验,参照当地具体情况设计的一种新型桑园。这种桑园的主要优点是:收获快、产量高。据当地试验,当年种植的桑树秋季就可以采三分之二的桑叶,第二年全年平均每亩可产叶一千二百六十四斤多,比一般普通中干桑提早收获二年。
这种桑园,每亩配置高干桑五十五株,低干桑七百二十三株,共七百七十八株。这样配置的低干桑,有较长时期不受高干桑树冠的压制,并可在短期内收获大量的桑叶。当低干桑年久衰退减产的时候,高干桑已形成巩固的树势,仍可保持稳定的高额产量。


第2版()
专栏:小常识

我国饲养的蚕有多少种?
各地饲养的蚕有:桑蚕、柞蚕、柘蚕、天蚕、山蚕、樗蚕、栗蚕、柳蚕、蓖麻蚕等十种左右。饲养数量最多的是桑蚕和柞蚕,其次是柘蚕。蓖麻蚕的饲养虽然提倡不久,但是饲养范围扩大很快,有些省已把它列为推广的蚕种。


第2版()
专栏:

金丝猴
杨志印
在甘肃省文县店坝乡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世界上罕见的奇兽——金丝猴。金丝猴又名金线狨或狨。它身躯高大,站起来有四尺多高,尾近三尺长;矫健敏捷。它也比一般猴好看:眼睛周围没毛,脸部灰蓝色,头上和颈上毛色发红,腹部毛奶黄色,背、尾和四肢的外侧是黑黄色,毛长达六寸左右,阳光一照,闪闪发出金光。“金丝猴”即因此得名。它的鼻子也很奇特:鼻孔向上仰,并有两个小尖;每逢下雨,就得用尾或爪来掩盖鼻孔,故又名仰鼻猴。金丝猴是属于灵长类的动物,终年生活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的大树上,从不下地;喝水时,一个抓着一个尾巴,从树上吊下来轮流着喝。遇到跳不过去的大树,它们便脚拉着脚吊成一串甩过去。很难于捕获。
金丝猴很机灵,假使猎人打不住它,它会坐在树顶上扣着脸讥笑猎人;但是,当它被猎人逼到路穷途尽时,又会向人哭哭啼啼,希图博取同情。假如是母猴,它还会指着自己的奶,表示它有儿子,求你不要打它;如果你仍然要打,它就会给小猴子把奶喂饱,放走小猴,自己躺下来让你打。
金丝猴的经济价值很高,用它的皮做成褥子或皮衣,可以防治风湿病,最适宜于老年人和有风湿病的人穿。金丝猴很爱它的尾巴,古代人多用药矢射杀,取尾做鞍被、卧褥。在陆佃所著的“埤雅”一书中曾说:“狨甚爱其尾,中矢毒即自啮其尾以抑之,恶其为深患也”。金丝猴的骨叫狨骨,是名贵的药材,肉可以吃,且营养价值很高。
金丝猴只产于我国的云南、四川、西康和秦岭一带,甘肃省文县店坝乡靠近四川,位于摩天岭下,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每到寒冬,金丝猴结群而来。这时,当地农民就背上干粮,到森林里去踏踩,发现后,便集合全村农民包围山头,个个手持棍棒,高声呐喊,使它不敢逃出包围圈。由于树高,猴又狡猾,在已往,只有往死里打,很少能捉到活的。最近,文县店坝乡农民,已根据农业发展纲要里提出的“保护和发展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这一要求,作出了驯养金丝猴的规划,计划今年建立一个有一百只金丝猴的驯养场,到1967年发展到三千只。规划订出以后,群众捕捉金丝猴的情绪很高。(附图片)
杨志印摄


第2版()
专栏:

农业社员买得起拖拉机
黑龙江三十多个县市已积资三千多万元
本报讯 黑龙江各地农业社用公共积累和社员自愿集资,汇集了数量可观的机械化资金。据三十一个市县的统计,现在农业社筹集起来准备购买拖拉机和农机具的资金,已达三千七百多万元。最早建立拖拉机站的桦川,已集资一百九十二万元。几年来得到机械化好处的公胜乡农民,听说农业社可以购买拖拉机,在几天内社员集资加上合作社公共积累就凑起来十一万元。现在,各农业社正加紧做好春耕准备,确保今年生产大跃进,以便增加收入,增加公共积累,讷河县算了一笔细账:全县一百六十七个农业社只要把公共积累拿出3%到5%,再加上信用社的存款和国家部分贷款,在两年内就能买够全县农业机械化所需要的机器。
各地在踊跃筹集资金的同时,开始规划和培训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的大量驾驶员、农具手和修理工人。据牡丹江专区的规划,到1960年就可以培养出满足全专区需要的五千名掌握机械化耕作的人才。各地普遍采取的方法是由现有国营农场、国营机械拖拉机站和有拖拉机的农业社、拖拉机检修厂用带徒弟或就地开办训练班,边劳动边训练,讲课和操作相结合。首创农业社自有自营拖拉机经验的拜泉县,已从各农业社选拔了六百名农村知识青年,到三十几个自营拖拉机的农业社去学习,以满足今年一百零九个社实现机械化所需要的技术力量。另据三十一个县的调查,曾经驾驶过坦克、汽车的三千多名复员军人,稍加训练就可以操纵农业机器。采用以上这些方法,不用国家出钱,在几年内就可以培养起来全省农业机械化所需要的全部技术人才。 (邵永力)


第2版()
专栏:

农业社有了拖拉机
本报记者 邵永力
黑龙江省拜泉县兴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购买拖拉机的消息,哄动了周围农业社的农民。当兴业社用拖拉机拉着拖车送粮时,沿途赶马车的农民都自动给它让路,说那是“咱们的火车头”。住店的时候,大伙总是给拖拉机找最好的地方停放,都说要好好看看这个跑得快、拉得多、不吃草的“铁牛”。
兴业合作社自买自营拖拉机,是经过国家拖拉机站代耕,租用拖拉机耕作成功以后才这样办的。去年8月的一天,当刚买到的两台拖拉机开到合作社时,社员们公议把全社最好的五间宽大的朝阳正房,让出做拖拉机的库房。现在,社员都把拖拉机当成全社最宝贵的财产,使用拖拉机非常仔细,就怕把机器使“伤”了。每当休工的时候,大家都自动的帮助拖拉机手洗洗擦擦。因此,拖拉机到合作社以后,发生故障的次数比过去大大减少了。冬季检修时,兴业社的两台机车,在全县拖拉机中是磨损最轻的。
早先,驾驶员最关心的是完成工作量多少,如何超过定额;社员关心的是耕地质量好坏。拖拉机归社之后,拖拉机手和社员一样按劳动质量和数量记工分,掌握机械生产的主要劳动者和合作社生产的利益相一致;同时,机器作业完全服从合作社的生产计划,可以根据生产需要灵活调用。这就使生产工具更好地服从生产的要求。从此,拖拉机手、农具手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从前有些不易解决的困难,经过社员集体想办法解决了。如拖拉机耕作不能起垄培土,只能平作。而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必须垄作。现在还没有这种农机具,社员就创造出拖拉机和旧农具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
拖拉机到农业社之后,给农业社的干部和社员带来了学技术的新风气。社员学技术、学文化的热情比从前高,仅第一生产队的夜校,去冬就增加了二十五名学员,缺席、旷课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社员学习技术的心情更迫切。许多青年男女,经常围着拖拉机,摸摸这个,问问那个,让驾驶员教开拖拉机和讲解机器构造原理。拖拉机手成了最受欢迎的教员,拖拉机成了最好的教材。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有四个社员已经学会了驾驶拖拉机,还有一些社员懂得了保养技术。
拖拉机下放到这个农业合作社,已经给社员带来很大好处。去年秋天因为用脱谷机脱谷,他们在全县最先打完场,第一个送完征购粮,受到政府的表扬和奖励。机械耕作在生产上的优越性更是巨大,基本上解决了这个社的增产关键性问题。没有机耕以前,这个社地多人少,尤其在春耕、夏锄的农忙季节,人力、畜力不足,历年都有一部分耕地播种、铲趟不及时,更没有力量从事多种经营。去年实行机械耕作(8月以前是租用国营拖拉机站的机器),就改变了这种情况。去年这个社六百多公顷农田,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周围农业社高出17.6%,总共增产了十三万五千斤粮食,加上多余人力从事副业生产的收入和节省马草料的开支,增加收入一万五千元。全社每个劳动力的平均收入达到了四百零八元,比年成好的1956年还增加了13.2%。同时,合作社的公共积累也增加了,公积金增加到占总收入的10%。(附图片)
马克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