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土”颂
迟蓼洲
翻开最近的报纸,看到群众许多好的创造,都被冠上一个“土”字,“土办法”、“土水泥”、“土汽车”等等,不禁有所感触。因为过去人们用“土”字形容事物的时候,大抵都含有一种轻蔑嘲笑的意味。“土头土脑”、“土里土气”、“土包子”等等,说的人并非出自恭敬,听的人似乎也觉得受了讥讽。而今天我们用“土”来歌颂群众的智慧和创造,这岂不是“土”的含义的一个革命!
用“土”来表示嘲讽和轻视,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但从他的对立面“洋”字来看,可以肯定以洋风盛行的时候为最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些丧尽民族自尊心的人,对帝国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崇拜得五体投地,连月亮都是外国的好,在那个时代,一切土生土长的东西,都必然要受到嘲笑、轻蔑和排斥。所以轻视“土”的东西,实质上是买办思想,或者至少也是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一种反映。
解放以后,有些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者也看不起群众的新鲜活泼的创造,按照他们的理论,既然要实现农村的机械化、电气化,就只好由国家多盖拖拉机厂、汽车厂、发电站;既然要设计农具、运输工具,就必须十分现代化、正规化;否则,只好等待,长时间的等待。群众的创造嘛,“土里土气”、“不科学”、“不正规”、“不现代化”,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我们认为最近出现的这些土生土长的创造,有十分深刻的革命意义:第一,解决了当前生产大跃进中的一些矛盾;第二,是我国技术革命的萌芽,是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的桥梁和量变阶段;第三,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和跃进。此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意义,就是它们表明了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新的高涨。“土水泥”、“土汽车”等大量的“土创造”,是社会主义建设、与自然作斗争中群众革命化、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的表现。党中央和毛主席都一再教导我们,应当珍惜群众的任何一点微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应当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而不要去挫折他们的积极性。何况现在群众的积极性已不是微小的,星星点点的,而已经成了燎原之火呢。
自然,我们珍惜、歌颂群众这些“土”的创造,并不是像阿Q一样,不喜欢那些现代化的高级的东西。不,今天扶植、提倡、歌颂“土”的东西,正是为了要在明天跨过、否定它们(有一些则是一直要保存下去的,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也不能完全没有手工劳动),达到完全现代化的、高级的阶段。我们也不是担保说群众的这些创造,每一件都具有伟大的意义和作用。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它们,怎样使自己的思想从陈旧的套子里解放出来,为新事物的幼芽打开前进的道路。


第8版()
专栏:

长在机床上的迎春花
路工
祖国的大地上,迎春花到处在开放……有长在泥土里的迎春花,也有长在机床上的迎春花——那就是贴满厂房的大字报上的新歌谣。
在大跃进的高潮中,我们的工人正迈开英雄的步伐,按照多快好省的方针,从事忘我的劳动,要在钢铁和其他主要产品上在十五年内赶上英国。
上海工具厂车间的一位四级铣工青年团员陈灿芝,他的工票上的生产数字,每一张都超过定额。自从提出十五年赶上英国以来,他连续二十多次,自动提出修改定额。有一次,定额员把一批定额十分钟的螺丝交给他,让他自己估计工时,对他说:“你看,要几分钟?”他笑一笑伸出三个指头说:“三分钟就够了。”陈灿芝的心里有底,双手一开动机床,两分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了。像陈灿芝这样的青年突击手,在上海一地,也不是十个百个。机修总厂试验室青年炉前分析小组,共同苦干、苦钻,改进操作,革新技术,九天内,连续创造了六十七项新纪录,质量达到百分之百。我们不能正确估计,在跃进的道路上一天内出现多少个长跑能手!同时,工人弟兄用开动机轮的手,写着快板和诗:
青年工人英雄多,
奇迹一个连一个;
饭前还是新纪录,
饭后已成背时货。
为了千百万人的幸福,供献自己的一切,正是我们时代的特色。这种让人人过美好生活的意愿,反映在印染工人的歌里:
姐:采朵彩云摘片霞,
集些日光截段虹。
金针上下翩翩飞,
金针到处百花生。
蜻蜓蝈蝈欲飞跃,
锦缎上一片春景。
妹:人人都称你手艺巧,
姐姐工作使万人笑。
鲜花逼真蜂蝶迷,
姑娘儿童穿上拍手跳。
不但人人在发挥高度的创造性,而且那些头发白了,国家给他安排好晚年欢乐生活的退休工人,也跑进工厂里来了:
张老伯,年纪老,
清早就往厂里跑,
东看看,西瞧瞧,
拿起扫帚把就扫。
叫你一声:“王老伯,
为啥起得这样早?”“小姑娘,听分晓,前年退休来养老;机器不用要生锈,我不干活也难熬!工厂是我爹娘家,不到工厂往哪跑?”(上海第二机械厂 程正明)
在爬满厂房,挂满饭厅、办公室的大字报上,工人同志所写的新歌谣,数量最多的,是歌颂集体英雄的生产竞赛——比先进,比干劲:七厂生产大跃进,英雄个个比干劲。团结加紧更要紧,坏钢烂铁变黄金。甲班突破五十吨,质量第一无废品。骑上骏马再加鞭,英雄迎头赶先进。公司计划五万吨,我们提到十万零。钢铁产量赶英国,七厂工人有决心。为了实现工业化,来,比一比,赶一赶,看谁登上先进峰!
(上钢七厂 孙泉根)
我们数不清祖国大地上的迎春花,我们也无法统计工人弟兄创作了多少新歌谣。让我们向这些开在机床上的迎春花热烈鼓掌吧!


第8版()
专栏:跃进之歌

山村的号声
屠岸
太阳已经落山了。在土木乡团结农业生产合作社里,我看见司号员注视着闹钟的指针,一秒,一分,到了七点半,突然铃声响了,司号员奔到街上,举起号筒,吹了起来,雄壮嘹喨的号声在山村的中心像洪水般向四面涌去;不一会儿,西街也传来了号声;差不多同时东街也传来了号声。三把号筒同时吹响,山村顿时活跃了起来。
社干部、生产队正队长全都集中到社部,煤油灯点得亮堂堂的。政治副社长老秦宣布学习开始,社会计老刘读起了人民日报社论,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外面,各生产队里也点起了灯,民校教师在小黑板上写着“农、业、纲、要……”学员们琅琅的读书声传到了街上。我往小学校走去,业余初中班正在那里上课。一进教室就见到比煤油灯还亮的电石灯照出了一个个男女青年脸上的劳动的红光。这个班在正式开课前,先突击两星期学习汉语拼音方案,由小学校的教务主任徐老师来教他们。今天教拼音字母歌,洪亮的歌声从那庙宇改建的教室门窗里往外面涌出去,吸引了不少孩子扒在窗口看。
八点半钟,号声又响了,下课了。我随着学员们走出教室。热情的青年农民向我招呼,向我笑。我们走到了街上。东风吹来虽然还有寒意,但我们的心中感到非常热;天上没有月亮,但我们的心中感到非常亮堂。我赶到社部去参加社干部的会议。平时开会,往往等人等到九点才开,如今八点半下课,立即就开了会。
当东风还没有吹到这山村,冰雪还没有化开的时候,我就曾跟老秦提起过如何在农民中培养遵守时间的习惯这个问题。从古以来,农民是日出而作(不一定日入而息),他们对睡懒觉的人特别不满。但要农民按时学习、开会却有困难。“为了跃进不怕累,不怕晚上多开会,苦战几年幸福来,插上翅膀往前飞。”这是今天农民的豪言壮语。这里说得很清楚:不怕累、不怕晚上多开会是为了跃进。然而有许多会开得人很累是由于大家不遵守时间。开会前好几个小时就在等人、闲聊中浪费掉了。要是既能跃进,又能保证休息,这不更好吗?生产要跃进,为什么培养遵守时间的习惯不能跃进?老秦也感到这是个问题,他提出的办法是打钟加上?喝。几个月过去了,习惯仍然未改。
4月9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社里成立了普及文化教育突击队,仅仅一天功夫,全社的学龄儿童全部报名入了学,青壮年文盲几乎全部进了扫盲班,初小毕业生有的进了高小,有的编入了业余高小班,高小毕业生成立了业余初中班,社干部也决定经常学习。组织工作都作好了,就等开课。几天过去了,没有按时上课,人到不齐,三三两两,拖拖拉拉。这不行!实现了普及文化教育的组织工作,这是一件空前的大事,但不能停留在这里!政治副社长老秦是个复员军人,他想出了个办法:看时钟,吹军号,社里有三个会吹号的,一把带头,两把跟上,把全村的学员都?喝起来。如果还有人迟到,第一次劝告,第二次辩论,第三次上报。这真是个好办法,第二天就立即行动起来了。
土木是六百多户的大村,一条街从东到西三里长。过去用打钟的办法召集会议,中间一口钟先打起来,东街西街的钟跟着打;但这里的钟都是古庙里留下的小钟,音量小。而号筒呢,不仅音量大,全村人人可听到,而且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领导上要求我们行动战斗化,组织军事化,用号筒来动员是最适当不过的了。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在人多的室内停留较久会感到气闷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人多,呼吸出来的气体含有很多的二氧化碳(碳酸气)的缘故。其实不是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要使人感到不舒服,起码要占到空气的4%左右才可能。可是在一般的情况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只有0.02%左右。显然,要增加到4%是很困难的。
原来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的呼吸道和皮肤排出大量水蒸气,使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近于饱和状态。这样,人的热量不容易发散,因此感到很“闷”。再则人的呼吸道和皮肤还会排出一些具有特殊刺激臭的新陈代谢废物,反过来刺激人,使人感到头痛、眩晕、恶心。
所以说,不论什么场合,经常保持空气流通是很重要的。(东)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两本关于青年思想修养的书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两本思想修养读物:“在思想斗争战线上”(青年共产主义者丛刊第三集)和“论又红又专”。
“在思想斗争战线上”刊有胡绳、冯定、曾习三、李普、傅容、迟蓼洲等十七篇文章,分别批判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平均主义和民族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其中以揭露与批判资产阶级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为主。
“论又红又专”由张劲夫、刘导生、叶蠖生等写的十篇专论,郭沫若、刘仙洲、钱学森等九篇专家的话及知识青年辩论红专的文章组成,并刊有项志遴、何正等青年由“只专不红”而堕落的典型事迹和评论。(陆宣)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发电厂里五十年”
“发电厂里五十年”是一本语言生动、故事朴实的历史故事书。它记述了北京石景山发电厂自建厂以来的变化和工人的生活和斗争。全书主要内容都是老工人口述的材料,由作家潘芷汀编写,其中记的都是真人真事,只是姓名有些改动。
从这些历史事实中,人们可以看到:在旧社会苦难的日子里,工人阶级怎样在极端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下,进行艰苦的斗争,同时也可以看到: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在如何飞速地成长、发展和壮大。
过去的艰苦和今天的幸福成为鲜明的对照,会促使人们更加热爱今天的生活、更加热爱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伟大的党!
(京侗)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北京的诗”增订本
包括诗人郭沫若、臧克家、田间等四十余人的作品的诗集“北京的诗”,将重新修订后再版。
增订后的“北京的诗”,将增选诗人何其芳、袁水拍、公木和一些青年诗人的作品,同时,也将删去一些作品。
在这些诗篇里,诗人们歌颂了首都的社会主义建设,歌颂了首都人民豪迈的劳动热情,歌颂了首都美妙迷人的景色和节日的欢腾景象,表达出了人民对于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 (青)


第8版()
专栏:

“蓝色的青棡林”
这是雷加继“春天来到了鸭绿江”、“站在最前列”之后,所写的“潜力三部曲”的第三部。小说描写了解放初期国民党向东北大举进攻时,某市造纸厂工人对敌展开护厂斗争以及胜利以后,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从事恢复与建设的情况。小说描绘了当时各方面复杂而壮阔的生活情景,塑造了一些令人难忘的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的形象,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都能够激励读者。
(舒)


第8版()
专栏:

工人跃进歌谣选
和火箭比速度跑在英国前面
和火箭比速度,
与日月争高低。
(上海正泰橡胶厂)
约翰骑牛我骑马,
赛不过它像么话?
(大冶钢厂)大整大改大跃进,钢铁工人比跃进,厂级领导当司令,技术人员做鉴定,轧钢工人打冲锋,科室同志作后勤。团结加强更要紧,坏钢烂铁变黄金,甲班突破五十吨,质量第一无废品。骑上骏马再加鞭,英雄迎头赶先进。公司计划五万吨,我们提到十万零,钢铁产量赶英国,七厂工人有决心!
(上海钢铁公司七厂)生产竞赛像战斗,干活心里乐悠悠,机器转得像闪电,要把英国甩后头。
(大冶钢厂)
双反春雷好双反春雷好,齐把浪费找;猛攻保守,六气横扫!
(上海矿山机械厂)江南厂的派头大,艺徒学习开新料。拿来大家锉六角,锉好以后都丢掉。
(上海江南造船厂)家里丢掉一根针,全家老小满地寻,厂里到处抛铅字,哪个当它是黄金。
(上海立新印刷局)没有设备,先做铣刀。做了铣刀,只能睡觉。
(上海矿山机械厂)整改前:大料小用,小料乱用。整改后:大料大用,小料小用,样样有用。
(上海发电厂)
英雄人物看今朝老焊工,五十八,耳不聋,眼不花,眼镜架在鼻梁上,烧起焊来呲啦啦。呲啦啦,放彩花,弧光插入白云端,彩花飞遍全车间;“别看人老心不老,干劲早就憋足啦!”
(唐山开滦唐家庄矿)试验田,一条龙,提高产量目标同;厂长带头把龙舞,党委撑腰,群众热情登高峰!
(上海国棉六厂)大雨哗哗风声紧,电铲迎雨车追风;穿孔机“吼吼”往下打,响声压过风雨声,透过雨雾望过去,好面熟的一个人,原来是矿长陈明江,正搬闸把把眼钉。裤脚卷得高高的,稀泥巴溅满一身,他一边钉来一面问:
“眼要怎么打得正?钻杆如何长寿命?”电光闪闪破雨雾,矿长满面挂笑容。
(黄石电铲司机李声明)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谈人造纤维
高士其
在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的浪潮中,贵州省遵义专区以及四川、陕西等地利用手工从野生植物和稻草中试制人造棉成功了(见3月16日人民日报)。这种人造棉成本又低,质量又好,生产方法又简单,而且可以大量生产。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人造棉是人造纤维的一种。
要了解人造纤维的真相,先要懂得纤维是什么。
纤维是纺织用的原料。在自然界里,只有两种纤维可以供纺织用,一种就是植物纤维——棉花、亚麻、苎麻等;另一种就是动物纤维——丝和毛。
纤维的出身是纤维素,纤维素是细胞的保护者。一般说来,动物的细胞是没有纤维素的,只有植物的细胞才有。植物的细胞壁就是由纤维素组成,可见植物满身都是纤维素,它占植物身体重量的一半。
纤维素这种东西,化学家把它分解了而又分解,才知道它是由数以千计的碳原子联结而成的。当然在它的分子里也包含着别种原子如氢、氧等。它的长度比它的直径大一千倍,所以在显微镜下它显得又细又长。
纸张、细棉絮、线和布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东西,都是由纤维素所构成,细棉絮、布和线主要是棉花纤维所制成,它含有99%的纤维素;纸张主要是由木质纤维所制成,它含有40%的纤维素。
纤维素有一种特性,就是它对于一切化学溶液的作用都是很稳定的。这就是说:任何化学溶液都很难把它溶解。我们就是利用它的这种特性,把它从各种植物原料中分离出来。
如果我们把木质碎屑放在带盖的大锅里,加上碱水一道煮,锅里的压力保持在四至五个大气压,煮沸二十到二十五个小时之后,硬梆梆的木质就变成软绵绵的东西了。它所含有的其他各种物质都溶化在碱水里去,最后留下来的就是纤维素。
不过这样分离出来的纤维素因为太短,只能用来造纸,不能用来纺线。就是纺成线也是很不结实的。只要一沾水一点韧性都没有了。这是因为这种造纸的纤维是靠着表面的聚力而结紧在一起的。
要想造成结实的线,就应当用别种方法把这些纤维素分子结紧在一起。用什么方法呢?就是要把它们溶解,使它们一个个分开,然后再重新排列起来,而且要排列得很适当。
前面已经说过:纤维素是很难溶解的东西,目前,只有一种溶剂,在工业上使用可以溶解纤维素,那就是氢氧化铜的氨溶液。这种溶液当用水来稀释的时候,纤维素就很容易被分离出来。人们用这种方法来制造人造丝,这就叫做铜氨法。还有其他各种制造人造丝的方法如硝酸法,粘液法,醋酸法。
在第一个人造丝的工厂开始生产的时候,是用硝酸法来制造的。这种方法就是:把纤维素经过硝酸处理,变成了硝化纤维素,然后把溶解在酒精或乙醚中的硝化纤维素,通过0.1毫米直径的小孔压成了人造丝。但是,这种硝化人造丝和制火药所用的原料一样,都是硝化纤维,一受热就引起爆炸,因而不适合于制造衣料用。
目前,最普通的一种人造丝,就是用粘液法来制造的。这种方法是根据俄国伟大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理论而创造出来的。门捷列夫说:如果我们用苛性钠的溶液处理纤维素,它就变成碱化纤维素。再用二硫化碳处理,就变成一种新的化合物,叫做纤维素的黄原酸盐。这种新的化合物,能够溶解在稀碱液中,而变成粘液性的东西。这种粘液性的东西拿到纺丝机上,立刻就会纺出连续不断的丝线来。
用其他各种方法制造的人造丝,也得到相当的发展,但只有粘液法才是最经济的方法。而且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制造许多新的制品,例如人造发、人造麦秆、盛香肠的肠衣、玻璃纸、包装用具等。
用醋酸法制造成的人造丝,叫做醋酸丝。醋酸丝是由棉花纤维素制成的,它经过醋酸处理,变成醋酸纤维素。有许多化学溶剂如丙酮等都可以把醋酸纤维素溶解而制成醋酸丝。这个方法虽然简便,但它所需要的化学原料比粘液法多一倍而且价格还很贵,所以醋酸丝的生产落在粘液丝的后面,占第二位。
用酮氨法制造的人造丝,叫做酮氨丝。它的化学原料是非常昂贵的,它的生产还赶不上醋酸丝。但它的丝非常细,为其他人造丝和天然丝所不及,几乎像蜘蛛吐出的丝那末细,人们用它来制造的袜子非常薄而透明。
人造纤维工业生产的目的,是要把植物细胞的保护者改造成为人体的保护者。现在,我国贵州省遵义等地的人民,从稻草、树皮和野生植物中用最简便的化学方法试制人造棉成功,花钱少,见效快,产量很高,到处可行。这真是切合中国人民实际需要的一种新创造啊!


第8版()
专栏:

·奇妙的事实·
》雄的蓝色极乐鸟会把自己倒悬在树枝上,张开翅膀,向异性显示自己羽毛的美丽。
》峰鸟是唯一能在空中呆立不动的鸟,它甚至还会倒飞。


第8版()
专栏:

——谢谢你们,要多少钱?
——甭客气,我们也是义务劳动。
彼此一样 缪印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