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特殊材料
伍胥
强调特殊,一般说来是要不得的。特别把自己摆在特殊地位上要求特殊待遇的那种思想,更是要不得。斯大林曾说共产党人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这话是否有毛病?没有。这个特殊和那个特殊有本质上的区别。曾看到一封信,很简短,抄录如下:
“某某同志:一个人既然成了共产党员,那就是说,他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党的理想、党的事业而存在的了。他的全部生命都应当消费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共产主义的实现上面去。这里,再不能有半点个人打算的容身之地。自我改造、思想改造,共产党员不只与非党员一样需要,而且还应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把个人打算的思想完全改掉,不留丝毫。 某年某月某某自勖”
这是某某题在自己的照片上寄给他的同志的。把全部生命都交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不留半点个人打算,大概可以作为特殊材料的注脚吧。那么,这有什么不好呢?然而,据说,有些人对此很不服气。为什么?因为共产党人并不能真的做到这样么?像李大钊、方志敏、李求实、恽代英、陈潭秋这样的共产党人已不知有了多少。现在部队里、工厂里、农村里、机关里确能做到这样的共产党人更不知有多少。说是所有共产党人并不能个个都是这样吗?那么,我们的党正在要求一切党外人士对还不能做到这样的党员进行监督,要求他做到。不是督促,倒是不服气,怕只能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特殊材料存在,自己在相形之下,有点不自在的缘故吧。


第8版()
专栏:

是量变还是质变
伍胥
全国在大跃进,许多地方的面貌完全改变了。山西的大泉山、河南的漭河地区、天津的低洼地区……一直到最近福建闽侯的联乡并社,这种事例已举不胜举。有人问,这是质变还是量变?是量变;也可说是质变。这种平衡和不平衡的变化,是总的量变过程中许多部分的质变。将来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那时候将完成一个飞跃,然后再继续量变的过程。
但是目前的许多变化又是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可以这样说;在有了面貌完全改观的变化的那个部分说来,那样的改变是质变,就整个中国说来,那还是量变。量变和质变原来就不是彼此孤立着的对立物,而是要在相互联系中去考察的。量变是一个过程,是这个质向那个质变去的过程,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质变。从民主革命变到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变过来的,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就已有一些部分在起着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变化,目前有许多社会主义革命措施就是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革命措施的发扬光大。如大字报,在那时是偶然,到今天就已成了必然。今天的必然在那时的偶然中就有了它的萌芽。


第8版()
专栏:跃进之歌

山区书简
林淡秋
在新社会,人懂得跟时间赛跑,时间又何尝不懂得跟人赛跑呢?我到三门以后,二十多天飞过去了。我想起你们热情的嘱咐,该是向你们报告情况的时候了。
三门是浙东一个“山里县”,原是我熟悉的故乡,可是久别重临,却有陌生之感了。1950年的初春,三门解放不久,我曾经回到这里住过几天。那时所见所闻,也够使你激动的,可是跟今天的情况一比,我就目瞪口呆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八年是很短的时间,可是这个“山里县”却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你瞧,四通八达的汽车路是新的,县城耀眼的电灯是新的,广播站、新华书店、三门戏院、工人俱乐部,以及其他许多建筑物,都是新的,连过去那么熟悉的城区街道和商店也被改造得认不得了。全县自然面貌的变化更为显著,还用得着说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吗?过去上山下田都要脸红的人,如今都以此为光荣了,能劳动而不劳动,才要脸红哩。小学生拾粪,中学生开荒,妇女犁田、插秧,已成风气,干部劳动缺勤,事前请假。新人新事新气象!自然,也有我熟悉的东西。乡音是熟悉的,旧式农具是熟悉的,老法挖土运泥的劳动是熟悉的。熟悉而又陌生,正是跃进中的故乡。
在多山地带,在滨海地区,最触目的是大大小小的新建水库,是刚被改造过的烂塘田。全县三百多个水库给十多万亩稻田保证了四五十天抗旱能力,而三万多亩烂塘田的改造能使产量大大提高。至于耕作制度方面的变化和各区绿化情况,那就说不尽了。
你们懂得这些变化的实际意义吗?应该让你们知道一些过去的情况。解放前的三门的特色是三多:山多、烂塘田多、土匪多。多落几天雨,山洪倾泻,一片汪洋,有时再加海潮汹涌,冲击塘堤,塘堤便在内水和外水的夹击下溃决了。人声鼎沸,锣声震天,也阻挡不住老天爷的暴行。一望无际的稻田颗粒无收。连有田有地的人家也往往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困难户,叫做“夜穷”,更不用说原来的赤贫户了。那么天不落雨又怎样呢?同样不是好兆头。赤日当空,水无来源,稻田喘气,田禾枯萎,居民又要喊皇天了。为了争水,亲兄弟也会打得头破血流,甚至因争水而酿成两村之间的大规模械斗,全部生产工作都停顿了。因为怕旱,谁也不敢放掉烂塘田里的水,而多水烂田不能种绿肥(草子),而且插秧时需要特别长的秧苗,无法早插早收,结果只能种单季稻。又因有水灾的威胁,谁也不愿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只怕全部心血付之东流,大家都抱“靠天吃饭”思想:“有得收,收几斗;没得收,便让鸡搜搜。”所以即使没有水灾旱灾,烂塘田的产量也低得可怜:一般亩产二三百斤,最坏的只有几十斤。“三多”不变,“三灾”无穷,再加苛捐杂税,剥削重重。劳动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你们难道想像不到?解放以来,三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改善自己的命运,产量逐年提高,土匪绝迹,那是足以超过以往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况的了。但在大跃进运动以前,“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并未根本扭转过来。
大跃进运动在自然面貌上所引起的深刻变化,预约了今年的大丰收。有了这么多水库,事情便好办了。雨天可以蓄水,旱天可以灌溉,有备无患,谁不愿意在党的指挥下挖沟开渠,放掉烂塘田的水,把它改造为两熟丰产田呢?今年产量指标一再跃升,最后确定为平均亩产八百斤。这在过去连梦中也不敢想望的事。今年还要大修水利,全县水利化的伟大计划不久可以实现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尤其是像三门那样多山靠海的山区、半山区,可是今年大丰收的最大保证,除了水利,还有肥料。经过两星期的突击积肥运动,平均每亩肥料已达五百担以上。这是可以跟三百多个水库工程媲美的奇迹。
修水库也好,积肥也好,那种热火朝天的集体劳动,会使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白天人潮汹涌,晚上是一片片灯光:汽灯是白的,灯笼和“柴爿灯”都是红的。不分男女老少,无数人家全家关门出勤。数不尽的英雄人物,说不完的模范事迹,看不完的光荣榜!十多万光荣的儿女就用这样开天辟地的精神和排山倒海的劳动改造着贫瘠的山区,写着社会主义的历史。
不能不特别提到三门妇女的跃进。她们一下子粉碎了守旧思想的束缚,打破了妇女不下田垟的成规,用一切办法解决了家务和生产的矛盾:有的背着小孩上工地,有的领着小孩下田垟,有的在灶门前烧一把火,又到大门外干一下积肥工作。六敖区四百个女英雄在妇女“钢铁队”带头之下苦战九十昼夜,完成了长二百六十公尺、阔十九公尺的“妇女水库”,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外地妇女前来参观,大大激发了全县妇女的跃进精神。春耕、插秧的季节到了,劳动力更紧张了,她们自觉地分担迫切的任务,克服了妇女特有的困难,纷纷学会了犁田插秧。在辽阔的田野上,你到处可以看到妇女的身影。
为什么“山里县”的儿女有那样大的革命干劲呢?浙江省委农业生产检查团台州分团在这里进行了十天深入细致的检查之后,把三门群众的突出干劲同本县各级党委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联系起来,誉为“三宝”。这是三门应得的评价。
这里领导干部作风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首先用带头实干的精神去启发群众,教育群众,感动群众,领导群众。在紧要关头,他们总是带头突破困难,披蓑衣,戴笠帽,挖土挑泥,成为普通劳动人民的一员。在奥口乡改造烂塘田的时候,天寒地冻,大风怒号。县委书记杜杰同志首先说一声“干!”,便把衣服脱了,身上剩一件小棉袄,干起来了,群众马上跟上来。雇工出身的县委副书记严汝今同志下区、下乡、下社的时候,总是先同干部和群众一起干一阵之后再讲道理。干部和群众看了他的实干精神之后,再听道理,更加口服心服了。这种领导作风和群众的自觉行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正如火上浇油,彼此的干劲都越来越旺盛了。
任何人、任何工作都难免有缺点和错误,问题在于对待缺点和错误的态度。沿江区作出了一些成绩,干部和群众都骄傲自满起来了。县委书记在大雪天穿着草鞋翻山越岭,赶到那里召开区乡党员干部会。区委书记和各乡支书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动了。区书因自己在家里打水都滑倒在地上,断定县委书记一定要在路上跌伤,便亲自带着医生和药包到路上来迎接了。在那次会议上,县委书记首先肯定了本区的成绩,然后介绍了比本区更好的工作经验,讲清“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区、乡干部口服心服,思想作风改变了。全区落雨落雪都不停工。
这里还有一条比较突出的好经验,就是广播会议的经验。在过去,区、乡干部的会议负担是很重的。到县里开会,一开就是五天十天,把脑子弄得糊里糊涂了,带回一大堆任务,还得层层下达。而今天,县委尽量利用广播这种现代化工具,随时直接向各区干部和群众介绍典型经验,布置任务,而且一次一个重点,干脆利落,说什么,做什么。既可节省时间,又能加强实际效果。碰到紧急任务,广播会议的作用就更大了。
这几天,风和日暖,遍野是深绿色的麦浪和淡绿色的壮秧。生产情况是很好的。可是县委同志说得对,领导生产一点也大意不得,必须关关抓紧,步步留神。县委正在根据省委农业生产检查团的指点,研究、讨论怎样使群众的干劲加上钻劲,怎样讲究工作的节奏,怎样使积肥工作经常化,怎样防止烂秧,怎样掀起技术革新的高潮。办公楼的电灯深夜不熄。像往常一样,他们在这里钻了几天之后,又要分头下去了。
夜深人倦,我要结束我的信了。可是你听,那不是县委办公楼里电话机的啷啷声?是地委打来的呢,还是区委打来的?是督促技术革新的指示还是报告技术革新的成绩?有多少同志永远不知疲倦地为党为人民工作啊。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不要因小失大
北京钢铁学院 李永根
在上星期的有一个下午,我在北京三路公共汽车上遇到了这样的一位妇女。她抱着一个小孩子又带了一个大约五岁的孩子。她上车以后马上连声喊叫要孩子坐下,但这孩子很不喜欢坐。妈妈非常着急,在妈妈的再三督促下孩子勉强暂时坐下来了。妈妈这才去买了一张票。这时售票员说:“孩子的票呢?”她说:“孩子小,可以不买吗?从来也没有买过。”售票员说:“你看他不是高于标准红线了吗!”她回头一看孩子正站着呢!没有办法,只好又买了一张票。然后气愤愤地对孩子说:“坐下!这孩子这么笨,你干么起来了?”弄得天真聪明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才好。看来孩子还不懂得妈妈的心事。但请问这位当妈妈的:为了七分钱,给孩子这种精神打击合得来吗?更重要的,她还会把自己的不良行为传给孩子,那才是因小失大呢。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说梨
崔致学
春天是水果上市的淡季,但是梨却较多。黄梨、油梨、红宵梨、长把梨、酸梨、冬果梨等等,应有尽有。其实梨是秋天收获的水果,只是耐贮藏,隔了一季,依然新鲜,正可以补春天水果的不足。
我国栽培梨的历史很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尔雅”一书中,就有梨的记载了。现在在我国,从山东到新疆,从云南到延边,到处都有梨的优良品种。在全世界现有二十几种梨中,原产中国的就有十二种之多。现在我国栽培的梨主要有秋子梨、白梨、沙梨三种。前二种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比较耐寒,后一种主要栽培在长江流域。
这几种梨中,质量最好的是白梨中的代表品种——鸭梨,鸭梨皮光色黄,肉脆而细,汁多味甜,分布地区较广,适应性很强,可以在山上生长,也可以在平原沙荒地里成长。
梨树的寿命很长,我在河北省曲阳县看到过一百年生的大树,有两丈六尺高,树冠直径达三丈多宽,生长力还很强盛,春天满树白花,异常美丽。梨树不但长寿,而且丰产。在山西崞县有一株六十年生的黄梨,一次结过两千斤果实。那地方,山前山后种着很多梨树。春天,登高了望,满眼雪白的梨花。到了秋季,则是“黄梨万树金垂梢”。
梨的营养价值也很不坏。其中所含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乙、丙,都是人体中不可缺乏的营养物质。梨汁可以熬成梨膏,有润喉清痰的功效。
全国梨树年产量约50万吨,比苹果和柑桔的总产量还要多些,但还是不够全国人民需要和出口。因此,一方面要加速提高梨树的单位面积产量,一方面要扩种梨树。只要注意防治病虫,在早春发芽前、夏季和秋季给它施肥,不要让枝条长得过密,注意耕锄,在旱干的地区注意保墒,就可以使梨树年年结果。至于发展那些品种,各地有各地的优良品种,可以就地采用。例如河北的鸭梨和雪花梨,辽宁和河北的秋白梨,山东的莱阳梨、长把梨,江苏的砀山梨,四川的苍溪梨等等,都是我们祖先经过多年栽培,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洋梨是近百年来从国外引进的。经过试种,也变成了很可口的中国梨。如山东烟台出产的洋梨,原是世界上有名的巴梨。这种梨采下放软后,风味特佳,是梨中上品,值得推广发展。


第8版()
专栏:

一家人
邹荻帆反对试验氢弹,伦敦人民大游行。他们高喊着口号:“我们要谈判,不要战争!”看,这情景多么动人,这是一个建筑工人的全家,全家参加大游行:爸爸推动坐有孩子的小轮椅,妈妈推动婴儿车,车内婴儿哭
嘤嘤,还有四个孩子在后面跟举起小拳头气愤愤:“要面包、糖果,不要战争!”我在我们春耕的农村,读到伦敦游行的电文。我看到我们一个农村的家庭:他们一家六口人,也在春季大游行,为的是生产大跃进。老爷爷头发如白银,随技术队刮树、剪枝在花果林。爸爸为了农村电气化,扬水站工地打夯有歌声。妈妈正在点山药种,绿化任务又来得紧,哥哥带着弟妹种防风林。和平歌在我们的农村沸腾,花果树在春天游行,电力送绿水到田亩上游行,多产作物在黄土里游行,防风林结伴在野地上游行,春风把“战争”吹得无踪无影。


第8版()
专栏:

春风和畅人间春,不要氢弹要和平
 蒋兆和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好杂文
读了4月3日和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杨献珍同志的三篇大字报(“个人历史是由自己的言行写成的”,“从‘名缰利索’中解放出来”,“老当益壮与未老先衰”),我和我们这儿好几个同志一致认为是三篇好杂文。
这三篇文章在写作形式上短小精悍、活泼多样,有的是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的,有的是用比喻和引证的方法写的,有的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在语言方面也很生动。但更主要的是一篇文章解决了一个问题,写得中肯实际,言之有物。
希望我们一些做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领导同志,写出更多这样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杂文来。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编辑同志经常选择一些优秀的大字报在报纸上发表,促进文风的改革,使杂文来个大跃进。 河南商丘读者 刘敏吾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不能忽视水土保持
4月10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刊登了湖南的几首新山歌。澧县五白农业社的山歌有这样 两句:“剥光高山的皮”,“洗净岩头的脸”;湘潭韶山社的山歌最后一句是:“铲来草皮十万担”。
看来,当地群众是用铲草皮的办法来积肥。但是这对水土保持很不利,同时对今后发展山区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铲草皮就是把山上的被复铲掉。这样,在暴雨的冲激下,不但冲走了土,肥料也冲跑了。同时在下游地区,由于携带的泥砂多,河床增高,造成泛滥,给农业带来灾害。从整个农业生产来看,是没有好处的。希望大家积肥时,注意这个问题。
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 杨承基


第8版()
专栏:

“半月农情”要及时
“半月农情”这一栏很好,但其缺点是报道不及时。如雨水(2月19日)到惊蛰(3月6日)的半月农情拖到3月12日才刊出;惊蛰(3月6日)到春分(3月21日)的半月农情拖到28日才刊出。
另外,“更正”太多。就3月而言,平均三四天就要出现一次更正,有的错误还是比较严重的。希望编者在跃进中克服这些缺点。
黑龙江伊春市五营气候站 曾强吾


第8版()
专栏:

这个标题有毛病
4月3日人民日报第七版登了一群所写的“‘厚古薄今’在师大”一文。这篇文章揭露了有些文学教师从资产阶级思想出发,厚古薄今,并在教学中歪曲了古典文学因而造成的恶劣影响,是有益的。但是,这篇文章却用了一个错误的引题:
“古典文学把我们引到哪里去?”好像古典文学本身有什么过错。应当改为“古典文学教学把我们引到哪里去?”,才与文章的内容符合。
超慧、罗令问


第8版()
专栏:

“知识阶级”的说法不对
你报3月28日第二版“编后”栏“刮目相看”标题下有这样一段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里说的‘士’,是读书人,是知识阶级。”知识分子是一个阶层,不是一个阶级,这是一般常识。编报人不会不清楚,可能是笔下之误,希更正。
陕西洋县 任好善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人物画也要大跃进!
潘洁兹
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几位美术家给一位劳动模范画像。天气严寒,但他赤裸着上身,挑着土筐,精神抖擞。美术家请他披上棉袄,他笑笑说:“不用。下雪的日子我也就是这样干活,还热呢!”
当时我深受感动,而且得到启示:今天亿万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正以移山填海的英雄气概,创造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功伟绩。他们希望在绘画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劳动和斗争。他们给今天的画家们提出了不可回避的迫切的要求,由此,我想到了人物画。
从我国绘画史上看,人物画发达最早,成就也最辉煌。古代的名家都是人物画家,正如明代谢肇制所说“自唐以前,名画未有无故事者。”(五杂俎)有故事便有人物。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主流,统治了画坛将近二千年之久。我们必须珍视和继承这个传统,使它来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中国人物画衰微已久,但是,建国短短几年的时间便改变了它五六百年来冷落不振的情况,这是十分令人兴奋的。人物画原是从人民的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的,进入宫庭和庙堂之后,它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是古代人物画致命的、不可克服的弱点。当它一旦回到了民间,与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相结合,从中汲取泉源和力量,它的道路便无限广阔了。
但是人物画在今天仍落后于山水、花鸟画,它所反映的人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都很不够,艺术技巧比之古典人物画已达到的水平也仍有逊色。人物画家必须急起直追,在这个社会主义大跃进的时代,人物画也要来个大跃进。除了人物画家本身努力之外,还希望有更多的画家来画人物。山水画和人物画最为接近,许多山水画家都善工人物,而且今天祖国各地,到处响彻着劳动的歌声,无人的空山大约也很少了。花鸟画家既能活色生香、为花鸟虫鱼传神写照,又何独不能为人物传神写照呢?古代画家兼擅数科是很普遍的,这正是我们优良传统之一,希望画家们同心合力,尽速地建立起一支人物画大军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