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在连队里
江素
4月12日傍晚,毛主席来到了我们连队。这些日子长沙到处在检查卫生,当毛主席和省委书记们从远处走来时,大家以为是检查卫生的来了,值日的人赶忙钻进营房首先检查一番。但等毛主席一行走近营房时,大家才知道是毛主席来了,一下都迎了上去。毛主席和我们一一握手后,就问:“你们都好,现在都作些什么?”他的话说得很慢,带着湖南乡音,我们听了,格外感到亲切。
毛主席和书记们走进了三班的营房,大家也跟着拥来了。毛主席把整齐的床铺数了数,然后问:“班长是谁”?杨贤益立正回答说:“是我”。主席又和他握了一次手。主席看到他领章上有两个五星,问:“你有两个花,什么时候参加部队的”。杨贤益同志回答:“1955年”。主席微笑点头,然后回过头来,面向大家,关切地问:“这房子睡十二个人挤不挤”?“不挤,正好住一个班。”大家争着回答。主席又从窗下的枪架上拿起一支枪,看看是否擦得干净。
连指导员韩秀生同志急急地赶来,正碰上主席走出三班营房,他问主席好,和主席握手。主席问:“你是连长吗?”韩答:“指导员。”主席又问:“你们用的枪,好用吗?”韩说:“祖国制造的枪,很好用。”当主席知道韩是辽宁省海城人时,就说:“我只到过沈阳、抚顺,没到过海城。”
连上正在搞双反运动,走廊的墙上贴满了大字报,主席一张一张地仔细看。当他看到一张大字报批评一个党员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服役态度不好,就说“这张大字报写得很好”,并且还一句一句地把它念完了。
主席走进士兵俱乐部,看了我们连的反浪费展览会,还仔细地看了前中南军区首长给七班的“一级警备模范班”奖状和广州军区、湖南军区给我们连的各种奖品。主席很称赞七班出色地完成了警备任务。
主席还参观了战士们业余种的蔬菜地和养的大肥猪。在看油菜地时,省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周小舟同志告诉他:湖南发现一种甜油菜,每亩打八十多斤菜籽。主席连连称赞说:“有价值,有价值。”
当毛主席和书记们离开时,我们大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目送到看不清楚了才回营房。


第2版()
专栏:

开渠引水 塘塘相连
中江县大量发展自流灌溉
本报讯 四川中江县改挖塘等雨为引水灌塘,改车水为自流灌溉,大大增加防旱抗旱的力量。
中江县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都是历史上的干旱地区。当地过去解决干旱的办法主要是挖塘等水。到去年止,全县已有一万二千多口塘,占地面积达灌地面积的17%,有的乡甚至达百分之四十几;但因为关不到水,解决不了干旱问题。
中共中江县委从去年冬季起,就改变了过去修塘等水的方针,大力提倡提水、引水自流灌溉。几个月中,全县就在沿江安装了一百五十八架自动车水的筒车;在河的上游新修、扩建了一百多座石埝,开了许多引水渠道。同时,把渠塘联成灌溉网,在塘中分级设排水洞,放水自流灌溉。不能联结水渠的塘也把它加深,从四周山上开沿山沟引水入塘,并把高处的塘和低处的塘开沟联结,引水储水。如集新、西山两乡联合在一条河的上游修了连拱坝,又依山势开了七公里多长的引水渠和原有的十八口塘相联,就能自流灌田二千四百亩,还可以把这些地改种二季或三季。回龙区在凯江上筑了一道拦河坝,开渠九公里多,就放水自流灌溉四千多亩。现在,又在渠上安水力发电机和抽水机,再把水提高灌塘,从塘中放水入渠,又可以自流灌溉二万亩。由于采用沿山沟引水入塘、加深塘基的办法,不仅保证了水源,也节省了用地。据杰兴乡试验,这样做了以后,塘占地面积已由17%缩小到7%,腾出许多浅塘废塘还田;挖的塘泥加到沙地里,又改良土壤三千多亩。 (王达武)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挖出几条新河!
河北省广大群众展开了“报泉”运动,一共报出在太行山和燕山地区能找出五百个秒公方的自流水。据说承德专区要挖十万眼泉,保定专区要挖出一百个水(秒公方),定县一个县要找出三十个水。农民是熟悉故乡山川地理的,例如涞水、徐水等五个县群众就报出可以挖泉和扩大泉源的地方有五千一百多处。
挖泉、打自流井打的浅,比打机井能省一倍多的工、料,工期要快两、三倍,打好以后不用提水工具,浇地真方便。
我国各省像河北省能挖泉、打自流井的地区很多,例如河南、山东、山西、四川、广东、内蒙古、新疆以及东北等处足有二、三十万平方公里,按河北实例估计,可以打出五、六千个水,等于从地下挖出几条新河。这样多的水足够浇二点五亿亩地,而且可以节省五十多万台水泵和五百多万马力动力机。如果这样做,真能给国家节省大量资金。
现在山西、河南等地也都展开了这项费省、效宏的挖泉、打自流井的运动。我相信有条件的省也都一样可以展开,可以做到,谁说这不是一件大好事?
葛荫萱


第2版()
专栏:

会议要力求好省
田方
江苏句容县茅山乡从2月19日到3月15日,共二十五天,主要干部的活动情形如下:党委书记唐昌玉,在县里开了五天会,一来一去跑了一天,共六天。回去“贯彻”,开了七个会议,共用七天。会前准备和会后布置,也用了七天。剩下参加劳动和在群众中活动的时间,只有五天。
副书记王合生,到县二次,一次研究整风,一次参观,共用七天。回乡后除了和党委研究及参加乡、社会议,只剩四天时间可以参加劳动和深入群众。
此外,副书记张昌义到陈武乡开现场会议三天,到天王寺开卫生会议一天半,在乡、社开会八天。乡长齐正文到县开普选会四天,在乡里又参加会议八天。共青团书记潘绪仁,在县里开治安会议四天,林业会议三天,参观三天,到团县委开会二天,在二圣桥开团的会议二天,回乡、社开了三次会,共用五天,总共开会十九天。
会议多,表示各方面的活动在大跃进中都紧张起来了,大家都想把工作搞得更多更好,力争上游。这应当说是一个好现象。与过去某些冷冷清清的时期相比,现在这种紧张忙碌,轰轰烈烈的局面是痛快的,对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极其有利的。
但是,会议也需要讲究好和省。好就是解决问题,省就是节省时间。为了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提前达到“四、五、八”和其他指标,人们都在紧张地劳动。基层干部除了要同群众一块劳动,还要经常了解群众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帮助群众解决。这就需要经常同群众个别接触,集体谈话,组织讨论和辩论,处理各种具体事务。没有这些经常的工作,就不能经过运动提高群众觉悟,又在群众觉悟提高的基础上推进运动。会议开得好和省,可以帮助干部不断地改进他们在群众中的工作,提高效率。开得时间太长,次数太多,质量不好,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反而白白浪费许多工夫,挤掉了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和实际中去的时间,结果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发展。这样,会议就从推进工作走向了它的反面——妨害工作。
为了会议开得好,解决问题,组织和领导会议的同志就应当事前做好准备,问题少而集中,能够在开会时很快求得解决。为了减少会议,节省大家时间,各地领导上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内统筹安排各种会议,能合并的合并,能不开的不开,采取另外一些办法来代替会议的作用。总的原则,应当是尽量挤出时间来让大家多到群众中去活动,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并且多参加体力劳动,种好试验田,在农业知识和技术上不断提高,达到又红又专。


第2版()
专栏:

长葛县坡胡乡检查春耕经验值得推广
群众评比脚踏实地直追先进
湖北省委领导同志深入检查各地试验田
本报讯 中共河南省长葛县坡胡乡委员会在春耕播种中,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形式,开展群众性的生产大检查,扭转了自满松气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生产。
在大检查前,这乡绝大部分干部,由于单纯满足于去冬以来水利、积肥运动中的成绩,满足于今年麦苗长得比那年都好,春播土地绝大部分都深翻达一尺半以上,都认为“丰收在握”,普遍产生了想歇一歇的思想。各社的劳动出勤率普遍下降,忽视农活质量的现象也有发生。
中共坡胡乡委员会发现上述情况后,立即联系乡党委会的领导方法进行了检查,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开展群众性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因而乡党委虽然不只一次地提出要防止和克服自满麻痹情绪,有时甚至公开指名批评,但收效不大。
为了扭转这种情况,中共坡胡乡委员会立即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群众性的生产检查和评比。方法是首先由各社选派代表,由乡党委的主要负责干部带领,分头逐社、逐村、逐队进行参观,然后再以社为单位进行酝酿,展开鸣放、辩论,并发动贴大字报。参加这次参观检查的共八十五人,贴出大字报九百九十六张,其中97%以上是属于各社、队之间互相表扬和批评的。全乡原来按照各社汇报,已深翻春播土地五千零四亩,经过这次鸣放检查,发现有八百多亩翻的浅;需要返工;有一千二百亩底肥施的少,没有达到乡党委的要求;根据汇报三类麦田原来只有三百六十四亩,检查发现,实际还有八百四十亩。原来曾经向乡党委会汇报做到了三个“百分之百”(麦田浇水施肥,消灭三类麦,春耕深翻地)的第九社,经过逐块检查,发现问题很多。有一张大字报上批评说:“你社二队真突出,西南地里有块麦,当中不锄两头锄,中间的麦苗旱的哭。还有玉米十二亩,汇报深翻一尺五,实际还不到四寸五,这样怎能叫人心中服!”那些生产搞得好的社,同时都受到了表扬。受到批评的农业社的社、队干部,有的写大字报进行自我检讨,有的表示一定要苦干,争取尽快把落后变先进。在这次检查基础上,各社又都根据“十比”的内容,开展了逐队和逐户的评比,普遍制订劳动出勤和具体作业的计划,于是一个以春季生产为中心的赶先进、比先进运动,便在全乡普遍展开了。在十多天的时间里,麦田已经普遍达到了“三肥、三水”,现在又正在施第四遍肥;全乡已基本上消灭了第三类麦田。各社都建立了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实行了定劳力,定耕畜,定质量,定肥料,定种籽,定工分,规定了具体的耕作要求。乡、社干部都深入田间,边劳动,边检查。
为了更好地及时发现问题,中共坡胡乡委员会已决定将定期组织群众性的生产大检查,当作今后组织推动工作的一项重要方法。 (阚枫)
本报讯 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带领专家深入田间检查春耕播种和夏收作物生长情况。
从14日到19日,王任重同志所率领的有关人员有重点的检查了荆州地委、襄阳地委和江陵县凤凰乡、松滋县大路口乡等一些乡、社的生产情况。检查是通过“试验田”进行的,因为各地“试验田”大体可以代表各地区的生产情况。
在检查中表明,种“试验田”已成了各级干部的良好风气,大多数“试验田”确实成了当地生产的旗帜,干部开始走上了又红又专的道路。松滋县大路口乡干部“试验田”里种的胜利号油菜,长得有一人高,估计每亩也可收三百斤以上。所检查的许多小麦“试验田”,一般每亩可收七百斤,甚至一千多斤。但是,检查中也发现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小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撒播苗稀,大大影响了收成。荆门县干部“试验田”种的麦子,平均每亩只有二十几万株,但按照先进经验实行条播、密植,每亩可以比这增加一倍以上;如果把肥料施足,仅这一项就可使产量增加一倍以上。在检查中,还发现有些地方在菜花盛开的油菜地里播种棉花,这样既倒塌了许多油菜,又无法施底肥。如果改用营养钵,这个问题就可解决。还有一些“试验田”的规划高,但措施差。在检查中,通过领导干部同有关地区干部边检查、边研究、边解决的办法,很快打通了干部的思想,解决了问题。
在检查中,王任重同志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必须切实贯彻政治是统帅的方针,抓好政治思想工作。同时反复强调指出:把增产作为中心,以生产带动一切,切不可把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各级领导要学会运用典型领导一般的方法。在学习典型时,要虚心学习外地经验,但更重要的是注意总结本乡本社的典型经验,因为本地的经验更能迅速及时地推广。 (波海)


第2版()
专栏:编后

发动群众检查生产
今年很多地方都组织了群众性的春耕大检查。这是一个新工作,也是一种新气象!
群众是生产者,让生产者自己检查生产,好处很多。这里且先提出三点:第一,可以深入到每一个社、每一块地进行检查,这是干部检查工作时所做不到的。检查的面愈广,检查工作愈深入,就愈能发现问题,这就为改正缺点创造了条件。长葛县坡胡乡发动群众检查春耕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其次,劳动群众检查春耕,也是推广先进经验和带动落后的一个有效措施。群众在检查过程中,是工作也是学习。他们把检查中发现的好经验和好办法,很快地都带回本乡、本社去宣传,去推广;检查中发现的缺点和问题,也引起了他们的警惕,该改的马上就改,该防止的也及早加以预防。第三,群众全面了解了生产情况,这就便于对本社本乡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这是改进干部作风、做好生产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但是,大规模地发动群众检查生产还是一项新的工作,这就需要已经这样做了的地区认真地总结经验,加以推广,至于还没有这样做的地区,也应该积极地加强这项工作。


第2版()
专栏: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东北大豆”总产量将达四百万吨
本报讯 著名的东北大豆,今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计划播种四千六百多万亩,计划总产量近四百万吨,比去年增加七十多万吨。最南部的辽东半岛,大豆播种已经开始,最北部的黑龙江省正是备耕的最紧张阶段。
各地正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产量占三省大约一半的黑龙江省,今年播种的大豆,90%以上全是良种,而且基本都经过粒选,有不少农业社还精选两遍。良种中除了“满仓金”以外,还有“紫花四号”和“西比瓦”,这两种都是早熟丰产的品种,分别按它们的特性种植在降雨较多的地区和稍旱的地区。今年推广的新品种,还有从“满仓金”进一步培育出来的“荆山扑”大豆,比“紫花四号”还能早熟几天的“克系二八三”,和由苏联引进的适于北部地区种植的“黑龙江41号”。准备播种大豆的土地大部分在去年进行了秋翻,将使用新式畜力农具播种。由于今年粪肥多,大豆播种技术推广合理稀植。这些种植法在粪肥多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大豆贪青,并且可以使每株大豆杈多荚多。今年一部分大豆地还要用水浇地的办法种植。根据这些措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有把握比去年提高12%到20%左右。
吉林省原订今年大豆总产量计划是九十九万吨,经过各地农民讨论,提高到一百二十一万吨。各地农业社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使今年的大豆丰产。用根瘤菌拌种大豆,将占今年大豆播种面积60%强。为了消灭虫害,还有二百二十五万亩大豆要用农药“六六六”拌种。大豆地每亩的施肥量普遍比去年增加一倍到两倍。
辽宁省今年计划播种的一千多万亩大豆,全部和玉米间作混种,全省乡乡社社普遍使用清原、西丰两县农民创造的大豆点播机和大豆扎眼点播器播种。据辽宁省农业厅调查,点播大豆一般可增产20%到30%。加上今年水粪足和推广大豆摘心技术,再采取间作混种的办法,既可增产大豆,又可增产粮食。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我国大豆生产简况
大豆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四千多年,分布南北各省。松辽平原和黄河淮河平原是大豆的主要产区,这两个产区的大豆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左右。
根据我国自然条件和各地耕作习惯,大豆产区可以分为:春播区、夏播区、秋播区和两熟区。东北地区、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北部等地区,是春播大豆区。这个区的大豆,多在5月播种9月收获。黄河中、下游多数地区和淮河流域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四川北部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是夏播大豆区。这里大豆一般在5、6月间播种,10月间成熟。福建全省,浙江、江西南部。广东东部和广西中北部是秋播大豆区。这些地区一般在早稻收获后播大豆,11月收割。大豆两熟区是广东省大部、广西、云南两省的南部。这个地区终年无霜,每年可以栽种两季大豆。
大豆的种植面积在解放以后有了扩大,1953年是一亿八千万亩,超过战前的一亿四千万亩的种植面积。大豆的总产量也有提高,以1949年为一百,1952年增长为一百八十七点二,1956年增长为二百零二点三。大豆的单位产量的提高则比较缓慢。1956年全国平均产量一百一十四斤半,比1949到1955年的平均产量才高12%多。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常年平均亩产一百四十斤到一百七十斤,黄河淮河平原常年平均亩产一百斤左右,而这些地区的高额丰产纪录都在七百斤左右,大面积的亩产三百斤的丰产田,到处可以找到。这说明大豆的生产水平可能大大提高。
“东北大豆”
几十年来国际市场上驰名的中国大豆,实际就是东北三省出产的大豆。目前我国大豆出口贸易,远及亚、非、欧三大洲十八个国家。
东北大豆和华北、华中的黄豆不完全一样。粒大滚圆,含油量高。最好的“满仓金”良种,含油量能达到21%左右。


第2版()
专栏:

惠阳专区利用田埂种豆
广东惠阳专区今年将充分利用六百三十万亩田埂种植黄豆。以每亩田埂可产黄豆十斤计算,这些田埂将产黄豆六千三百万斤。
1956年全国黄豆平均亩产一百一十四斤多,以这个平均产量计算,惠阳专区今年利用田埂种植黄豆,就等于扩大豆田五十五万二千多亩。


第2版()
专栏:

怎样提高造林质量?
林业部造林局副总工程师 程崇德
去冬今春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规模壮阔、声势浩大的绿化运动,南方各省曾以每天造林两、三百万亩的进度向前发展,现在运动正由南向北不断涌现新的高潮。总的情况是:干劲足、动手早、进展快、持续久、造林面积大、植树数量多,同时造林质量也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了保证造林质量,各地区都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各种积极措施:大批训练林业员,传授技术,有的乡还建立技术交流网;造林前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整地;一般都重视了种苗质量,不少地区还进行了施肥、浇水,并且及时建立了检查制度。从初步检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地区的造林质量基本上是令人满意的。如贵州省遵义、毕节和湖南省湘潭、衡阳等专区检查造林质量,有85%都合于技术要求。安徽省岳西县完成造林一百二十五万亩,平均每亩只有一株不合要求。
但是,也有少数地区在绿化高潮中,出现了赶任务、抢时间、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由于思想发动不透、准备工作不足、技术贯彻不够,因而发生栽植密度过稀或过密,开穴过小或过浅,播种量过多或过少,复土过厚或过薄,苗木未很好护理已变干枯,或栽植太浅窝根或露根等现象。
栽树要栽活
根据当前造林情况和过去几年的经验教训来看,要提高造林质量,必须向以下两个目标努力:
一、造林首先要求树能成活,然后要求长大成树成林;否则就是劳力、种苗、土地等方面的很大浪费。因此,造林时一定要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精选成熟饱满的种子。陈种、瘪粒、霉烂和受过病虫害的种子,都不能用来播种造林或育苗。选用健壮的苗木。用健康、粗壮、根系发达的苗木造林,成活就有把握。在育苗时,应该掌握适当的播种量、播种期、产苗量和加强扶育管理工作;在起苗、运苗和栽植的时候,要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风吹日晒,以免苗木受损伤。认真整地。在造林前先翻耕土地、疏松土壤、储水蓄墒,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北方山地最好挖鱼鳞坑或开水平沟;干旱草原地区最好在一年前的雨季到来时进行整地,并采用休间制,这对提高成活率有显著的作用。掌握种植技术。栽树的穴,一定要开得比苗根大,使苗根舒展,苗根卷曲或栽浅了都不容易活,活了也长不好。填土必须踩实,使苗根与土壤密切结合,也可避免穴里透风、消失水分。在播种方面,最重要的是掌握复土的厚度,一般复土的厚度是种子直径的二——三倍。造林后,要防止人畜损坏和鸟兽偷吃种子、啃坏苗木。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干旱缺雨的时候,还要浇水。
提高林木产量
二、对于造林质量的要求,不能仅限于成活率,还应该进一步要求多产木材,多发挥防护作用。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重视以下几点。
选择优良树种。造林,首先要考虑选择什么树种。在选择树种时,要注意经济要求与生物特性兼顾的原则,就是要选择用途广,产量高,收益多的优良树种。首先应当在本地区乡土树种中挑选生长良好的树种,必要时可引进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外来树种。还应当根据造林地局部情况研究确定:山上栽什么树,山脚栽什么树,阳坡栽什么树,阴坡栽什么树。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不能过于单纯,因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对木材和各种林产品的需要,也是各式各样的,但是也不能盲目地有什么就造什么,或能长什么就栽什么。
要提高木材产量,造林时要掌握适当密度。植得太密,林木过于拥挤,就不能满足林木对于水分、养分、日光的需要;植得太稀,树形就长不好,而且浪费了土地。营造用材林,希望林木长得高、树干直、节疤少,就不应稀植。种植特用经济林或果树,一般是希望多产果实,当然就不能密植。为了生产矿柱、交手杆等小径级木或者营造薪炭林,就要尽可能地密植。从自然条件和树种的特性来看,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湿润和生长快的树种,应当稀些;相反,就应当种植得密些。但是条件过于恶劣,水分养分太差的地方也不能太密。一般用材林和防护林每亩应栽四百棵到八百棵。
积极抚育林木。作者去年曾访问了全国杉木林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每亩木材蓄积量达五十到六十立公尺,为一般杉木林的三到五倍)福建省南平县溪后乡,了解到他们杉林丰产的经验,主要是两条:一是合理密植,每亩栽植株数比别处多二到三倍;另一条就是精耕细作,一般在造林后三年内除草松土九到十二次,比其他杉林要多一到三倍。因此,不能认为栽了树或播了种就算完成造林任务,而应当在整个幼林生长期间,认真地持续地进行抚育工作,促进林木生长健旺。
多造混交林
提倡营造混交林。我国造林一向都习惯造单一树种的纯林,这应该说是一个缺点。今后应当把营造混交林做为一个方向来发展。因为混交造林的好处很多,如不同树种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不同,就可以充分吸收土层里的养分和水分。由于树冠的多层和喜光性的不同,树木可以充分利用日光;同时由于林木的组成不同,对于病虫害、风、雪、干旱、火灾的抵抗力,以及对于水源涵养的作用,都比单纯树种的森林要强得多。总之,采取混交林的方法,对于促进林木生长和改良土壤都有好处,值得提倡。尤其比较干旱的地区的造林,或营造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等,最好是采用乔灌木混交。为防止火灾、虫灾最好采用针阔叶树种混交。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我认为当前需要抓紧的工作是:
第一、深入宣传林业政策和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认识。组织参观,开“战地会议”,以先进事例做榜样,这种做法很有效。如北方很多山区造林以“大泉山”做为标准。湖南省则开展了“疏溪口”(杉木林造得好)和“洪龙山”(丘陵区荒山造林造得好)运动,这样大家都可以来比一比造林质量了。
第二、合作社要建立林业(或与水利、副业结合)专业生产组织,如合作林场、林业生产队等。有了专人搞林业,不仅可以常年进行林业生产,而且容易传授和提高技术,造林的质量就容易提高,造林的成果就容易巩固。
第三、搞好采种育苗工作,为造林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今后几年的造林任务势必还要扩大很多,因此不仅要采集足够的种子,培育足够的苗木,而且要种苗的质量好,才能保证造林的质量。
第四、组织大规模的检查评比,在千军万马的群众造林运动中,必须抓紧检查造林情况和成活养护情况,巩固绿化运动的成果。


第2版()
专栏:

摘掉大豆“低产”的帽子
绥化县“五一”社把大豆变为高产作物的经验
本报记者 马新仁
黑龙江省绥化县蔡家乡“五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加工种植,正在把“低产”作物大豆,变成高产作物。“五一”社1955年种了一千二百多亩大豆,平均每亩产量一百八十斤。1956年种了一千九百多亩,每亩产量三百零六斤。去年种了二千二百多亩,平均产量是二百八十七斤;其中有一百六十五亩,每亩收了四百斤大豆。而去年黑龙江省全省大豆每亩平均产量是一百四十九斤。
一向在人们印象中是“低产”又“不稳产”的大豆,为什么在“五一”社既稳且高呢?大豆还是大豆,但是思想上认识大豆也能够“高产”的农民,付出各种增产努力之后,摘掉了大豆的“低产”帽子。今年“五一”社的生产也要跃进,但是和其他一些准备生产跃进的农业社不同的是,“五一”社不光靠高产作物跃进,所谓“低产”的大豆,也在跃进计划以内。全社要种二千五百多亩大豆,每亩产量要达到五百斤以上,而且还要培植出三十亩单位产量超过六百六十斤的大豆高产田。
去年秋收,蔡家乡很多农业社集中畜力拉庄稼:“五一”社却一面紧张地拉庄稼,一面还抽调壮马套上双轮一铧犁翻地。这个社准备今年播种大豆的土地,基本在秋天翻完。这一点是“五一”社大豆连续三年丰收的技术经验之一。很多人认为新式畜力农具种大豆不增产,而“五一”社根据经验和理论认识,却认为用新农具种大豆增产。社员说:养儿要亲生,种地要深耕,旧犁只能耕三寸深,新式犁能耕四、五寸深,必然会增产。更重要的是“五一”社社员,注意新农具使用和当地耕作经验,自然条件结合。用新农具平播大豆,锄第一遍草的时候起垅。当地春雪少,春风大,翻耕过的土地如果都是大土块,水分会蒸发很快,发生春旱,这也是当地农民不肯翻地的原因。“五一”社采取随耕随耙的办法,土很松,保墒作用很大。这个社保证耕作质量有一套明确的制度,去年春天,蔡家乡组织各社参观“五一”社播种大豆,但是土地平整的不完全合乎要求,农民技术员拒绝播种,一直到土地整好才开种。
“五一”社播种的大豆,没有一粒是不好的种子。不但播种前粒粒精选。更重要的是从1955年起,就建立了大豆种子田,由一位副主任亲自领导。种子地固定在一个生产组里,便于提高培育技术,而且种子地是最肥沃的地,施肥最多,优先铲趟,杂草及时拔去。在不少农业社里,都有“满仓金”良种,因为没有种子地,两三年后,种子就混杂,退化。“五一”社的“满仓金”豆种纯度在90%以上,而且粒粒饱满,这就在增产上起了很大作用。
“五一”社在大豆的播种技术和豆田的施肥上都“不惜工本”。不仅播种前施肥,豆苗出土后还要施肥,每亩施肥量比一般社高出一倍。而今年施肥量又比去年增加一倍到一倍半,并且按每块地,每条垅的肥瘠情况,土质情况的不同,上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粪肥。在黑龙江省地多人少的情况下,“五一”社种植大豆的细致,不亚于绣花。他们研究了新农具播种和旧农具播种大豆的不同特点,发现平播大豆培土厚,根瘤少;旧农具种的培土少了容易晒根,就研究出犁垅沟要深,垅台土却又要培的浅。为了提高平播大豆的铲(锄草)趟(耕垅沟和向垅台上培土),确定技术高的趟小垅,技术低的趟大垅;蹄子小的马趟小垅,蹄子大的马趟大垅。多数大豆间两次苗,同时拔掉苗眼草,避免用大锄除苗眼草伤苗。担任间苗的都是技术好的妇女。今年“五一”社种大豆的技术还要提高,除了合理稀植,大垅大豆采取双条播种,两行苗保持犬牙交差的形状,同时间种玉米。带试验田性质的高产田,还要追施化学肥料。
今年年初“五一”社讨论生产跃进计划的时候,部分社员曾经想只种高产作物,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出不种大豆。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知道增产大豆对支援国家工业化的意义,另一方面种大豆对他们自己好处也很多。有经验的老农民都知道,种过大豆的地,再种其他任何庄稼,地力都很大。大豆和玉米的价格大约为二与一之比。只要大豆丰产,就大为增加农民的收入。“五一”社1957年由于大豆丰产,比同样种玉米丰产,多收入了二万五千多元。


第2版()
专栏: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宣传挂图) 中央美术学院集体创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