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一面浇花一面锄草发展文学评论
中国作家协会开会讨论文艺批评的方针任务
新华社18日讯 中国作家协会于4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了文学评论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首都、上海、天津等地主要文艺刊物的负责人和评论家。会议由作家协会副主席邵荃麟主持。林默涵、袁水拍、郭小川、叶以群、方纪、葛洛、张光年、张庚、陈荒煤等做了发言。9日下午召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讲了话,就文艺批评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批评政策作了说明。
会议根据当前大跃进的形势和文学评论工作上的情况,讨论了文学评论的方针方法问题,扩大文学评论队伍问题和各主要文艺刊物1958年度的评论规划。
会议肯定了建国以来文学评论工作在文艺思想斗争中的重大成绩。从电影“武训传”批判、胡适、胡风思想批判一直到去年以来文艺界反右派斗争和对修正主义的批判中,文学评论工作者都作了很大的努力,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方向,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反动文艺思想,特别是文艺界反右派斗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当前文学工作的大跃进准备了条件。去年以来,文学方面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评论家的赞扬、讨论,作品评论工作也较前活跃。会议同时指出,目前评论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创作发展的状况和满足群众的要求。自由论辩空气还没有很好展开。在理论研究和文艺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浓重的厚古薄今,脱离实际的倾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武装的文艺理论队伍,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这些问题,必须在大跃进中予以解决。
会议一致认为当前评论工作的根本任务应该是促进社会主义的文艺迅速和健康发展;对各种反社会主义的文艺思想倾向继续进行批判。为此,必须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会议提出下列六条,作为当前文学评论工作的要点:(1)一面浇花,一面锄草,锄草为了护花。浇花还要修理枝叶,锄草必须锄透;(2)修正主义必须彻底批判,教条主义也必须克服,有破有立,不破不立,破也是为了立;(3)旗帜鲜明,态度老实,展开自由论辩,发扬独创精神;(4)评论家要听取、研究和集中地表达群众的意见,同时又对群众的批评起指导作用;(5)克服厚古薄今的倾向,密切联系实际,正确对待遗产;(6)扩大队伍,发掘潜力,培养新生力量,力求红透专深。
会议认为,各地文艺刊物应该大力提倡对于作品和文艺理论问题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鼓励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大胆批评的勇气。在这种讨论中,尤其应注意新生力量的培养,因为青年评论工作者,往往更敢于发表创见;其次应该使专家的讨论和群众的讨论结合起来,这样讨论就会更活泼。会议认为文学评论工作上应明确以评论现代作品为主,评论工作者应当用满腔热情来肯定新的社会主义的文学作品。文学评论应当把政治标准列为第一位,同时也要有艺术的分析。应该鼓励各高等学校中文系重视和改进现代文学的教学,鼓励古典文学研究者同时注意研究现代作品和作家,反对菲薄现代作品和无批判地崇拜古代作品的倾向。文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文学刊物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工作,要有计划地改进和加强。会议建议作协及有关文学研究机构,应着手编辑三十多年来文学工作的资料,总结新文学运动以来的经验。对于评论文章的风格、形式大家都主张多种多样,评论文章应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最后,关于扩大评论队伍问题,会议同意作协书记处提出的文学工作大跃进三十二条中的建议,各省市要有自己的理论批评队伍,北京、上海应有基本的理论批评队伍。会议提出争取在全国建立一千人以上的理论批评队伍,其中包括三百人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基本队伍。会议建议各刊物可以适当采用评论员或通讯员的制度,在某些地区或高等学校可以建立评论小组,并建议由文艺报和各刊物编印关于评论工作的情况资料,供给评论工作者参考。


第7版()
专栏:

烧掉娇气 深入工农兵
江苏省歌舞团下乡演出有收获
本报讯 江苏省歌舞团原来是一个娇气十足的歌舞团,如有些舞蹈演员一天要吃五顿饭,有些歌唱演员不敢围毛织品围巾,怕毛纤维飞进喉咙坏了嗓子。不少演员在城市内行动都得坐三轮车,学习民间舞蹈不下乡,把农民请到城里来,等等。此外,这个歌舞团的阔气也很严重。
但是,自从全国各地艺术团体纷纷下乡上山以后,这个歌舞团也不甘落后。他们从2月底起就到江宁、句容、溧水等三个县的农村演出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的演出,对于歌舞团来说,真是一次社会主义的革命洗礼。出发前,领导上宣布了应该注意的事项,大家都背上背包带上乐器步行,起初只能走十里八里,逐渐地三十里都不在乎了。有时白天在一个地方演出,晚上要赶到另一个地方。到达演出地点早,就马上参加劳动,现在每人都能挑上三、五十斤重的担子,他们在句容黄梅乡一个上午就送了九亩田的肥料。虽然行军、演出、劳动非常紧张,但在一个月内仍然以现实题材编了三个舞和十多支歌。他们到句容县黄梅乡时,还针对该乡生产落后的情况,编了一首“不夺回红旗心不甘”的歌,对群众生产干劲鼓舞很大。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该团一共演出了四十一场,观众约二十四万二千余人次,收入五千余元,平均每天一百五十元左右。
下乡演出不仅坚定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而且对于勤俭办团、反浪费、争取今年经济上自给自足也奠定了信心。过去该团一般同志对实行企业化都信心不大,原计划今年仍要国家补助九万五千元。但是经过这次下乡演出,再算算细账,就克服了保守思想。在3月中旬的全省国营剧团工作会议上,该团团长提出今年不但在经济上要做到自给自足,而且要争取有盈余。
(之见)


第7版()
专栏:

贵州苗族布依族聚居区
开办一批农业技术学校
据新华社讯 贵州省山区苗族人民聚居的台江县和布依族人民聚居的望谟县,在4月上旬开办了十六所农业、林业、畜牧业和蚕桑等技术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共有一千四百六十多人。这些学校的房屋、用具和经费开支等,都由群众自筹解决,不用国家一文钱。只是学校的教员,是领导机关从在职干部、小学教师、下放干部和农业技术推广站中抽调的。这些学校都采取半耕半读的方法,学习时间一般是一年半到三年。各校学习的有关技术知识,都密切联系当地的具体情况。
台江和望谟两县的中共各级党委,对这些学校都十分重视。望谟县各区区委的正副书记都分别兼任了本区所办学校的正副校长职务。


第7版()
专栏:

“林家铺子”开拍外景
“上海姑娘”摄制完成
新华社18日讯 根据茅盾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改编的同名彩色故事片,4月初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在浙江菱湖镇开始拍摄外景。
“林家铺子”由剧作家夏衍改编为电影剧本。由于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大跃进中采取各种措施缩短影片生产时间,这部影片将在7月底摄制完成。
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故事片“上海姑娘”已经完成。故事片“探亲记”、“生活的浪花”和宽银幕彩色纪录片“北京的星期天”的拍摄工作也已经结束。


第7版()
专栏:体育运动

篮球甲级联赛第一回合结束
新华社上海17日电 在上海举行的1958年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第一次循环比赛已经结束。北京男、女队分别以九十一比七十八,八十二比四十七战胜了最后一对对手——上海男、女队后,双双获得了冠军。
北京男子队在第一次循环比赛中九战九胜,北京女子队八战八胜。(包括分组循环比赛在内)。男子队第二、第三名分别是天津队和沈阳部队队,他们都是六胜三负。第四名到第十名的名次分别是:江苏队、上海红队、南京部队队、公安体协队、沈阳队、北京部队队、成都队。
“八一”女子队和上海女子红队在前六名决赛中,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广州队名列第四。第五名和第六名分别是成都队和河北队。
女子队第七名到第十一名的决赛名次是:江苏队、武汉队、天津队、煤矿体协队、云南队。
根据这次联赛规定:“八一”男子队和上海男、女白队因分别出国访问和去其他地区访问比赛,没有参加第一次循环比赛,因此仍保留他们上届联赛所得的名次。
1958年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还将在今年11月间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循环比赛,然后才能确定全年的联赛名次。


第7版()
专栏:

十场二比零
匈乒乓球队胜天津队
据新华社天津17日电 匈牙利国家乒乓球队17日晚在天津同天津市乒乓球队举行十场比赛,获得了全胜,每场的比数都是二比零。
观众们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年仅十六岁的天津队选手郭仲恭对福尔迪的比赛。郭仲恭是去年全国青少年乒乓球赛的亚军,他一上场就采取攻势,并经常把球调在对方的右角,使左手横握球拍的福尔迪不能顺利的发挥扣杀的专长。但是有经验的福尔迪很快的就采取对策,用反手攻球,连连得胜。


第7版()
专栏:

北京街头看越剧
新华社18日讯 18日下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前门车站广场上锣鼓齐鸣,弦歌悦耳,正在北京访问的杭州市越剧团在这里举行了两场街头演出。
“赶晴天,抢阴天,斜风细雨算好天,汽油灯下当白天,为了生产大跃进,一天顶两天”……,演员们把浙江农民豪迈的跃进歌声转达给北京人民。他们还演出了活报剧“不许随地吐痰”和舞蹈“喜报”以及描写浙江一家农民祖孙三代为争取达到千斤社而苦干的越剧“一日千里”等。
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他们当中有工人、战士、职员、学生、白发的老大娘和抱着孩子的妇女……,许多人站在板凳上和自行车的后座上出神地观看,人群中不断发出掌声和笑声。一个老汉一边鼓掌一边对演员们大声地说:“你们是好样的,谢谢你们”。演出结束了,演员们马上同观众手拉手地谈了起来,请他们对演出提出批评。
杭州市越剧团过去长期在工厂、农村巡回演出,他们最近来到北京,将从19日起在北京剧场正式公演。除在剧场演出外,他们还将把戏送到工厂、学校、工地去,并且将继续在北京街头演出几场。


第7版()
专栏:

西北兴建第一座电影制片厂
据新华社西安18日电 西北地区第一座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17日开始兴建主厂房。
今年这个厂计划试拍一部以陕西省群众兴修水利为题材的故事片“红旗千秋”(名暂定)、一部彩色纪录片“古都青春”和六本新闻简报。明年计划生产三部到五部故事片、二十四部科学教育新闻纪录影片和十六本新闻简报。以后约可年产十二部故事片。


第7版()
专栏:读者的话

西语研究工作要联系实际
“西方语文”季刊已经出刊四期了。这个杂志登载的文章以及“西方语文科研简讯”大体上反映了我国目前西语研究工作的状况。西语工作者近年在教学、翻译、语言和文学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编写了不少切实有用的书籍和文章。可是脱离实际、“厚古薄今”的现象仍很严重。
学习和使用西方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使我们能够直接地,或者通过翻译,和西方各国人民友好来往,互相了解;其次是使我们能够阅读或翻译西方书报;第三是把我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中的经历和经验用西方人民懂得的语言讲述出来,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西语研究者的任务主要应该是提高上述三方面的效率:通过科学的试验和总结,帮助有这个条件和需要的人能够多、快、好、省地学习和使用西方语文。
西语研究者和“西方语文”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却看到很多这样的“研究”题目:“乔叟诗中的形容词”、“哈代‘林地的人们’中自然描写的语言研究”等。或者这样一些热中于“早期”的文学研究,似乎更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作家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狄更斯的三部早期创作研究”、“歌德的青年时期”、“萧伯纳的政治思想在其早期作品中的反映”等。
我希望能够把西语研究工作者这支力量组织起来,进一步联系实际,发挥干劲,使他们的努力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裘克安


第7版()
专栏:

打早!打小!打了!
安徽人民围歼孳生蚊蝇
本报讯 记者秦聿震报道:打早!打小!打了!安徽省广大人民拿出苦干精神,向正在孳生的蚊蝇发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围剿战役,坚决把正在孳生的蚊蝇歼灭在起飞之前。现在这个战役已获得惊人的成绩。
安徽省在3月份开展了以消灭蚊蝇为中心的除四害突击月。现在各地群众仍继续扫荡蚊蝇,清剿残余鼠雀,扩大胜利。在运动中,除四害工作紧紧结合生产,统一安排了时间和劳动力,如早晚打鼠雀,饭前饭后打蚊蝇,打扫卫生结合积肥等办法,解决了生产和除四害的矛盾。3月份全省每天平均参加除四害的人数有一千八百余万人。这支除四害大军,用各种工具捕杀蚊蝇,填平和疏通污水塘、污水沟,建立公共厕所,填平不合卫生条件的污水坑和粪池,修建猪圈、羊圈和耕畜栏,家家户户大扫除,很多地方还用药剂熏杀蚊蝇。蚌埠市在突击月中,最多一天曾出动二十四万多人,占全市人口80%,市里被称为“龙须沟”的纬四路大沟,每逢夏秋季节,蚊蝇成团,蛆成堆,这次发动五千多工人和市民,苦战一天,把这个五华里长,宽、深三公尺的大沟全部疏通了。阜阳专区又进行了全面的大扫除,床铺、家具和所有盆盆罐罐都进行了大搬家,大洗刷,屋里屋外普遍洗刷得干干净净。芜湖、蚌埠、合肥等几个市和一部分县,普遍使用了“六六六”烟熏剂熏了房屋和下水道。芜湖市家家户户都置有灭蚊蝇的工具,每到中午和傍晚,大街小巷,公园庭院,到处都有捕捉蚊蝇的人。萧县在3月份就填平污水池和粪坑九万多个,新建厕所和牲畜圈栏十六万多处。一个多月来,据统计,全省共消灭蚊子三百零一万多盒,苍蝇五百二十四万盒,挖蛹四百一十九万多斤,清除污水沟六百五十一万多条,处理污水塘、沟三百八十九万多处,修建厕所一百八十一万多处,清除垃圾十亿三千多万担。
在消灭蚊蝇和蚊蝇孳生场所的同时,各地还采取“全线总出击”的战术,给残余鼠雀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7版()
专栏:

加强对除四害工作的领导
陕西组织除四害工作队
本报讯 为了推动全省除四害、讲卫生运动的大跃进,陕西省除四害总指挥部、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抽调了部分科、处长级干部、公卫医师、医士等二百多人,组成了工作队,共分为九个工作组,分别到榆林、延安、安康、商雒、汉中专区和关中一些县、市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各地除四害工作之领导,总结群众先进经验,配合做好技术指导和“四无”地区的鉴定工作。工作队出发以前,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陕西省卫生厅的负责同志对他们作了重要指示,他们还学习了有关除四害、讲卫生的文件。
(陕西省爱卫会办公室)


第7版()
专栏:

天津展开歼雀大战
本报讯 4月20日天津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大规模的捕雀战役。
全市所有参加这次捕雀战役的指战员一律在20日拂晓六时以前进入阵地。六时全市同时开火;七时至九时猛攻;九时至十一时打扫战场(搜捕现场的麻雀,堵尽雀窝);当晚组织侦察搜捕部队跟踪捕、杀、掏、堵。
该市根据第一次捕雀战役的经验和当前的“敌情”,确定市边缘区、郊区、郊区靠近市区的地带以及其他麻雀多的地区,是这次捕雀战役的重点战场。为了大量杀伤麻雀,该市准备组织包围圈。在每个包围圈内,留下一个空隙地带,预先埋伏下大量的杀伤力量,如火枪队、丝网队和毒饵等,集中捕杀麻雀。为了不使麻雀漏网,在包围圈以外,还安排快速追击部队,以便把突围逃窜的麻雀赶入包围圈内,聚而歼之。这次除了猛轰猛吓猛追猛赶以外,还要组织雄厚的兵力,大力进行捕杀。
为了减少和防止指战人员不必要的疲劳,该市采取预先分配阵地,按时各自进入岗位的办法。
各个战场都设有战地指挥部。全市各级机关、解放军部队、各工厂、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都在各该区、街的统一指挥下,投入这一战斗。


第7版()
专栏:

积极消灭四害
湖南提出十项措施
本报讯 从4月7日到9日,湖南省召开了除四害讲卫生大跃进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专区(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了迅速消灭四害,会议决定在全省进行十大卫生改革。
这十项措施是:1、改良居住卫生。一日三扫,人畜分居,尿桶出房,热水凼离房十丈,加盖密闭。2、改良厕所、粪池,用三合土筑地面,防漏、防浸,加盖密闭。3、改良猪牛栏,栏内用三合土筑地面,开窗采光,栏外建粪池,加盖密闭。4、改良饮水卫生,提倡打井,改用塘水为井水,河水实行分段,上游为饮水区,建立汲水码头,下游停泊航渡。5、提倡无烟两用灶,不用柴火坑。6、利用沼气,实行堆肥、沤肥,不用新粪上地。7、改良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鱼、生肉,不吃腐败食物和病死牲畜;提倡用公筷,饭前便后洗手。8、改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倾倒污水、垃圾,不乱抛果皮纸屑,提倡人人刷牙,不共用毛巾。9、破除迷信。无病防病,有病求医。10、推行新法接生,新法育儿,提倡节制生育。
会上,省卫生厅负责人特别指出,除四害的关键在于今年5、6月,各地要进一步发动群众,积极贯彻执行十大卫生改革的措施,采取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办法,速战速决,尽快消灭四害。同时指出,已经基本消灭四害的单位不能麻痹,还要不断检查,不断补火。运动中各地要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群众的经验和创造。同时,除四害工作还要与其他卫生工作相结合,要及早消灭虐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和钩虫病等病害。


第7版()
专栏:

安徽利用五种鱼吞食孑孓
本报讯 安徽省除四害总指挥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利用五种能吃孑孓的鱼吞食孑孓,防止蚊虫的孳生。现在,有些地方正在准备捕捉鱼苗,培养鱼种,在沟、塘、稻田内放养。今年计划养鱼的稻田就有一百一十九万亩。
这五种鱼是:斗鱼(俗名“草鞋底”、“火烧鳑?”),据试验,每尾每天能吞食孑孓一百六十多个;黄颡鱼(俗名“草牙”、“盎丝”),每尾每天能食孑孓二百个以上;麦穗鱼(俗名“罗汉鱼”)、鲤鱼、鲫鱼,也喜欢吃孑孓。饲养这些鱼,不但能消灭蚊虫,而且鲤鱼、鲫鱼还有经济价值。稻田中养鲤鱼、鲫鱼,能吃稻田中的孑孓,二化螟虫,还能吃草,鱼粪也很肥,既可使水稻增产,又能发展水产事业,增加农业社收入。
此外,安徽省除四害总指挥部最近还从上海运来一批热带善于吃孑孓的柳条鱼(又名捕蚊鱼),正在安徽省水产养殖试验站培养繁殖。 (秦聿震)


第7版()
专栏:

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推动生产
天门县俱乐部遍布农村
本报讯 记者田庄、罗重璋报道:湖北省天门县俱乐部遍布农村。许多乡已经做到了“社社建部,部部有团”。这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起了重大作用。
天门县的农村俱乐部是从1954年开始建立的。农业合作化以后,群众生活一天比一天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一天比一天迫切。因此,中共天门县委一直对俱乐部的工作十分重视。今年1月间,为了推广小庙乡俱乐部工作的经验,又组织了各乡、社党的书记、文化干部以及俱乐部主要成员一千多人,到小庙乡召开现场会议,这大大推动了俱乐部工作的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止,全县的俱乐部已从去年的五百零四个增加到六百二十四个,业余剧团也从原来的三百六十九个发展到四百零六个。
俱乐部建立以后,碰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导演、音乐和美术方面的人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这个县曾举办了多次音乐、导演和美术方面的训练班,仅去年就分批集中培养了俱乐部的骨干两千多人。同时,该县文化部门还经常派干部到农村开展业余训练工作,从去年下半年起到现在,先后培养了导演和演员三百五十多人。横林乡原来没人会演新型歌剧,现在许多人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演出“姑嫂采茶”、“下乡”、“黄昏喜事”等戏和多种多样的文艺节目。
经常地组织观摩会演,已经成为天门县巩固与提高俱乐部的重要工作之一。观摩会演的好处,不仅及时交流了活动经验,而且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小庙乡俱乐部会演已经形成制度:队里七天一小演,社里半月一大演,乡里一月一会演。耙市、张港、皂市等区,一般都是每月会演一次到两次。今年2月份,这个县举行了一次全县性的大会演。八十多个优秀的俱乐部,在这次会演中演出了九十多个节目。其中“自由锣鼓”、“上民校”等,都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
为了开辟演唱材料的来源,这个县文化部门还帮助俱乐部建立了业余文艺创作小组。这些创作小组密切配合中心工作,采取“就地取材,做什么,编什么,唱什么”,在内容上一般都是“抓生产、抓思想、抓典型”。这样,演唱的内容就更结合实际,使人看了亲切动人。
目前,有些俱乐部的质量还不高,活动内容贫乏,该县正进一步加强对俱乐部工作的领导,使之巩固提高。


第7版()
专栏:

歌舞遍田野 文化满村庄
——小庙乡俱乐部开展活动的经验介绍
本报记者 田庄 罗重璋
我们早就听说湖北小庙乡的俱乐部办得呱呱叫,最近到这里访问以后,果真名不虚传,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歌舞遍田野,文化满村庄”。特别令人高兴的,这里的俱乐部不仅是农民群众进行自我娱乐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向农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宣传的思想阵地。
目前,小庙乡十七个农业社,已经“社社建部、部部有团”。它们密切配合党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生产,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时事、政策和生产的宣传鼓动工作,收到了很大效果。这个乡俱乐部的宣传鼓动形式繁多。其中有大字报、流动快板、黑板报、漫画、展览、田间鼓动牌、广播筒、讲座、问题解答、说书、天沔花鼓、歌舞剧、民歌、合唱、快板、文艺晚会等四十五种。这些花样翻新,喜闻乐见的宣传鼓动形式,一般都已做到了经常化。
在这里,无论是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小伙子,也无论是乡、社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社员,对俱乐部多种多样的活动,人人夸赞,个个喜欢。许多人通过俱乐部的活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人说,俱乐部就是一所自我教育的业余学校。不久前,幸福一社有些社员滋长了自满情绪,鼓不起劲,甚至有的抱着:“管你千斤不千斤,伸手就得给工分”,只顾抢工分,不管工作质量好坏。有些社员不爱护社里的公共财产,生产工具哪里用哪里丢,全社五十九头耕牛,就有二十四头喂得瘦弱。也有的社员由于铺张浪费,给生活带来了困难。根据这种情况,这个社的俱乐部在3月份用图画、实物,用好坏典型对比的方法,举办了一个以爱国、爱社、爱节约为内容的展览。这个展览紧紧抓住群众中的典型事例,通过表扬、批评来教育群众,十分生动活泼。例如,展览中有这样一幅图画,画了一位老人正在雨中勤奋地劳动,上面写着:“四队李牛仁,年纪过六旬,起早摸黑赛别人,晴天雨天都出勤”。就在同一幅画上还有一个看来挺年轻的人却坐在家里:“四队李传青,年纪比牛仁轻,别人上工他在屋里云(没事干的意思),光搞菜园不顾社里大跃进”。展览中表扬了许多爱护社公共财产、勤俭持家的社员,对损坏农具、虐待耕牛以及做活不讲质量的社员,进行了批评。这样就使社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许多社员看了以后,主动地检讨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曾钱喜原是全社出名的“懒婆娘”,去年全年只做了十多个工,最近她像变成了两个人,每天从早到晚手不停脚不住地干,半个多月做的工分就比去年一年还多。
在小庙乡,俱乐部不只是积极的批评,更多的注意好人好事的表扬,以鼓励群众前进。灯塔六社第七生产队,每天天色微微透明,社员们就爬起来到几里路以外的岳口镇积肥,俱乐部便贴出大字报表扬他们:“七队社员干劲大,风雨路滑都不怕,男女老少齐出发,街上的肥料搬回家,这是队长抓的呱,希望今后发扬它。”这样带动了全社,第二天,全社参加积肥的达到四百多人。全社一鼓作气只花了五天时间就积肥八千多担。
在小庙乡,俱乐部密切配合中心工作的另一特点是,当中心工作到来的时候,俱乐部除很快地组织力量进行文字的口头的宣传以外,这个时候的文艺演唱的活动也更加活跃。一般地采取农闲集中,农忙分散;雨天集中,晴天分散;晚上集中,白天分散。因此,不论农忙、农闲,俱乐部的活动从不间断。演唱材料绝大部分是农民自己创作的,而在编写这些演唱材料时,一般是“抓生产,抓思想,抓典型”。这样,就使内容更结合实际,收到的效果也就更大些。例如,去年夏天,这里遭到了稀有的干旱,绿色的棉叶一天天的枯萎了,就在这个时候,幸福二社有个叫王培华的青年社员,带头用水浇活了五亩快要枯死的棉花,俱乐部便把这一事迹编成了“棉花抗旱”小调,到处演唱,结果改变了这里历史上从不用水浇棉花的习惯,闹起了热火朝天的抗旱斗争,就这样,当时全社遭受干旱威胁最严重的四十多亩棉花,全部被挽救过来了。为了密切配合生产,推动生产,许多俱乐部做到了“就地取材,做什么,编什么,演什么”。棉花播种时间到了,他们就编唱“棉花播种十要十不要”、“棉花技术快板”等等。开展兴修水利、积肥、学文化、除四害的时候,他们就针对上述不同内容,编唱了许多歌舞剧、大鼓、渔鼓、快板、相声,对推动这些工作起了显著作用。
由于俱乐部的活动丰富多采,并且做到了经常化,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改变了农村原来的生活面貌,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朝气勃勃的气象。在这里,一般的情况是,队里七天一小演,社里半月一大演,乡里一月一会演。农活繁忙的时候,演员们便分散在各个队里,车水时,就带领社员唱车水歌,打麦时唱打麦歌,插秧时唱插秧歌。这些歌几乎人人会哼,个个能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和老婆婆,也都跟着年轻人一块愉快地边生产边唱歌。许多小伙子和姑娘们,随时可以把红绿带子往腰里一扎,跳起来,唱起来。到了晚上有时候还在月光下举行歌舞晚会。此外,每当农闲的时候,各种球类活动也搞开了,篮球、乒乓球,都是农民最喜爱的活动。
俱乐部在普及文化知识、传播生产技术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目前,全乡建立了业余创作小组十六个,最近两、三个月来,他们已经创作了剧本、民歌、快板、大鼓等五十多篇。同时在剧目排演过程中,通过抄词、对词,许多演员也学习了文化,绝大多数演员开始都是文盲或半文盲,现在都能认识六七百字,最多的能认识一千五百字左右,有的已能开始创作。为了传播生产技术,俱乐部除了通过演唱、黑板报等形式经常传播以外,田间宣传牌的作用也很大。例如,去年棉花抗灾增产运动中,俱乐部把每块田应抓什么措施,都写在宣传牌上。丰岭四社在田间宣传牌上写着:“前期荒苗,后期荒桃,消灭荒草”、“三次培高,行距薅泡,减少蒸发,防旱防涝”,等等。每次换宣传牌时,社员们就说:“又开药单子来了。”
小庙乡俱乐部从1954年就开始建立了,几年来一直坚持得很好,一年到头,从来没间断过活动。为什么小庙乡俱乐部搞得这样好呢?这主要是由于这个乡的党组织的重视,采取层层加强领导,分工负责的办法,把俱乐部工作认真地抓起来的结果。乡总支副书记和宣传委员负责领导全乡俱乐部工作,俱乐部主任由社的党支书兼任,另外,都派有共青团支部副书记或支委专门领导俱乐部。每个俱乐部都建立了团小组。乡党总支根据生产季节和俱乐部的活动情况,及时地提出要求,指出活动方向,交代活动方法。这是使俱乐部紧紧结合中心工作,为政治、生产服务的关键。
经验证明,经常地教育俱乐部活动成员,也是巩固俱乐部的重要措施。小庙乡的作法是:开展竞赛,定期评模,奖励先进,每月一小评,每季一大评,每年一总评,这样,俱乐部许多成员既是生产上的劳动能手,又是宣传工作中的模范以及各项中心工作的带头人。为了提高活动质量,这个乡还建立了中心俱乐部,使之形成全乡俱乐部网。中心俱乐部设立业务传授站,定期进行业务知识的传授,还经常举办一些示范性的活动,吸收一般俱乐部来参观。现在,这个乡的党组织正进一步加强对俱乐部的领导,努力提高活动质量,使俱乐部在大跃进的号角声中,也来个大跃进。
(附图片)
小庙乡塔灯六社俱乐部演员张环?(左第二人)。她参加过湖北省文艺会演,得到文艺演出奖。这是她正在教俱乐部的演员舞蹈基本动作。
每当劳动休息的时候,小庙乡俱乐部的活动分子们,就在田头为社员们表演歌舞。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于澄建摄


第7版()
专栏:

林县社社有俱乐部
豫北山区林县的每一个农业社都建立了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都设有读报组、广播站、图书馆、科学技术普及组、文艺创作组、体育组。有些俱乐部还定期举办讲座,邀请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和中共乡、社支部书记讲农业技术和时事政治。有电灯设备的俱乐部,每晚电灯一亮,就有许多男女社员涌到俱乐部,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这些俱乐部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生产进行的。农忙时,俱乐部在工地、田间组织活动,这时工地上有英雄榜、献计台、流动图书馆、批评与表扬园地及小型图片展览会等,有时还演出短小的快板活报剧。
这些农业社的俱乐部多是依靠群众、勤俭节约办起来的。涧河农业社的俱乐部是全县设备较好的一个,每月的文娱费也只用四元。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