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热情洋溢的民歌
甘肃日报出“民歌”专页
本报讯 4月11日甘肃日报出了“民歌”专页,号召大家都来收集民歌。专页的编者说:他们所以发表这些民歌,“其目的固然在于供大家欣赏,广为流传,更重要的是在于引起大家对民歌的重视,人人动手收集。”专页上发表的一批民歌,都是歌唱新生活、歌唱大跃进的新作品。这些民歌的作者大部分是农民和干部。
从这些热情洋溢的民歌里,可以看出劳动人民无比雄伟的革命气概,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而且语言朴素生动。如马守义所作的“山顶上要扬个稻花”中有:“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洮河水要上(个)山顶,渠道要过(者)华家岭,干旱山发出了笑声。万丈高山是山连山,山顶子接的是青天;大通河上山是多稀罕,山旱地变成个水田。青枝绿叶的大红花,满山(吧)遍野里种下;大水上山是哗啦啦,山顶上要扬个稻花。”郭堪布所作的“唱着歌儿去牧羊”中有:“清早天气好凉爽,山畔太阳放红花;手拿书本和铁铲,唱着歌儿去牧羊。我也唱来羊也唱,吱吱哇哇闹嚷嚷。我唱的是生产忙,羊儿唱的青草香。山是我的好学堂,打开书本念文章。羊儿咩咩叫什么,你不会念书只会唱。”
甘肃日报准备以后继续选登一些新的民歌,以引起大家对民歌的重视。下面是4月11日甘肃日报“民歌”专页的版面。


第7版()
专栏:

实行勤工俭学、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
上海高等工业学校教学大变革
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途径
本报讯 记者余辉音报道:勤工俭学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给上海工科高等学校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使这些学校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和提高教师水平的最好的途径。勤工俭学实行以后,各工科高等学校出现了两个新情况:一种情况是学校实习工厂和实验室设备都很先进,参加工业生产劳动的学生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却很差。不仅学生不会操作,由于长期不下实验室或工厂,大多数教师也缺乏生产实践知识,不能切实地指导学生。
另一种情况是,进一步发现了教学内容脱离中国生产建设实际。例如土木建筑方面的施工课程只讲各种起重机、运输机、水泥拌合机等等施工科学的新成就,没有联系到我国目前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情况,我国土木建筑工业还没有达到高度机械化,学生们到了施工现场,学的一套用不上。水产方面的加工、养殖、捕鱼等课程,讲了许多日本的材料,对于我国自己的水产资源和渔业生产经验却忽视了。
这两种情况使教师和学生们体会到,实行勤工俭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和生产相结合,不仅是为了勤俭办校和劳动锻炼,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确途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们纷纷行动起来。许多教研组全体教师都搬到实验室或实习工厂办公。同济大学城市建筑系六十多岁的老教授裴冠西等,以往自己没有亲自动手做过实验,现在都虚心向技术工人请教。上海水产学院水产加工系的教师们不会做鱼丸,就放下架子向厨师学习。他们都很快地学会了操作技术。几年来,指导学生实验课和生产实习课的,大部分是技术工人和青年助教,现在已有不少主讲理论课的教授、副教授自动争取担任了这些工作。
许多热中于脱产进修,读万卷书,写副博士论文的青年教师,现在都纷纷要求到生产实践中去锻炼。
最近,这些学校的一部分课程已经采取了专业教学和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始得到良好的效果。同济大学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土壤力学”、“地质学”等课程都是一面进行理论教学,一面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参加预制构件、土壤分析和地质试验等生产操作。交通大学运输起重系热力机车专业四年级的学生们,由教师带领,亲手检修了自己学校的一台机车,在劳动中巩固了他们在机车理论构造、工艺等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
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锻炼,学生们的操作能力提高了。一个月以前,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四年级学生第一次纺出的纱,杂质多,不均匀,成了次品,现在他们纺的纱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优级纱的水平。
一部分工科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已经不再是虚构的,而是改为结合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进行真的设计。已有三所工科高等学校成立了设计院、设计室,由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教授担任总工程师和工程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设计工作。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教师和四年级的学生们已经开始进行造船工业部门委托的四次船舶设计工作。同济大学建筑、结构、城市建筑等系的四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接受产业部门的委托,开始进行四种类型工厂建筑的设计。
为工业部门担负的这些工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可以使教师搜集到丰富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资料。
为了完全适应勤工俭学的要求,根本解决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目前各校又都发动群众进行广泛细致的讨论,在不改学制和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着手修改现有的教学计划。交通大学等学校已初步确定,除校内日常勤工俭学活动外,学生应有一年或稍多一点的时间到校外生产单位参加劳动。水产学院全校已有一半的学生下到渔场。这些工科高等学校还准备将少数工艺性课程搬到工厂、工地和渔场等生产现场进行教学。


第7版()
专栏:

辽宁各学校勤工俭学成风气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辽宁省大中小学大力贯彻执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普遍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形成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的新风气。
目前全省各大中小学的勤工俭学活动已经普遍开展起来。工科高等和中等学校大都已经利用实习工厂和实验室进行生产。如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第一批参加生产的二百一十多名学生,正在实习工厂各个车间对外加工零活,试制支援农业生产的柴油机和水泵,车工车间的九十名学生生产暖气包丝堵,不断突破定额,质量平均达到98%。沈阳建筑材料学校利用学生拣的煤渣试制五十号水泥,已经成功。沈阳机械工业学校每天下课以后,都有一部分学生到实习工厂加工水泵等机器的零件,同时还试制锅驼机。农科学校和一些有实习园地的中小学,正在积肥备耕。沈阳农学院有的教授和学生一道掏大粪。开原中学展开了积肥竞赛,仅五天工夫就出现十二个万斤班。很多中小学都利用课余时间到农业社参加劳动。新民县中小学六万八千多名师生,从开学到现在,共做了二十五万个劳动日,主要是给农业社积肥、参加水利建设、送粪等。


第7版()
专栏:

盲人苦干学本领 勤工俭学办法多
本报讯 中国盲人福利会举办的盲人训练班的一百零六名学员,已经投入了勤工俭学的活动。
这个班的很多学员都是孤儿,或者是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孩子,学习期间都要给予必要的补助,所以助学金的数字很大。过去两年,在这方面就开支了九千多元。最近,学员们提出了“勤工俭学、生产自给”的奋斗目标。许多学员在讨论中表示要尽自己的力量开展勤工俭学运动,以减轻国家负担。
现在,这个班的一部分学员已经利用课余时间学会了编草提篮的技术,即将正式生产。大家的学习情绪很高,有信心克服困难。如没有技师,训练班的领导同志、教员就在业余时间去学,现学现教;没有工具,盲人们就利用废料,自己动手做。他们就这样顽强地没有花一文钱把劳动生产搞起来了。


第7版()
专栏:

勤工俭学要抓政治思想
重庆市委采取措施解决新问题
本报讯 记者廖永祥报道:中共重庆市委和各高等学校党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贯彻勤工俭学方针中的一些新问题。
重庆各高等学校3月份以来,以反浪费、反对保守为纲,大力贯彻勤工俭学、勤俭办学方针,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都起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勤工俭学活动是在大跃进中急速、猛烈地开展起来的,深入的思想教育跟不上,不少人对勤工俭学的政治意义、目的还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在制订的规划中,从经济上考虑较多,对如何通过勤工俭学,改造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一般注意不够。一部分学生误认为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只是为了“学技术,找零钱用”,愿意参加有偿劳动,对义务劳动不感兴趣。有的学校由于生产与学习安排不妥善,影响教师不能很好地备课,学生不能很好地复习功课。
中共重庆市委为解决这些问题,召开了包括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所负责人参加的现场会议,及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中共重庆市委指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能把学校和工厂一样看待;学校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因此,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主要是解决教学脱离实际,教师、学生脱离工农,轻视体力劳动,从根本上树立工人阶级的立场和观点。如果把经济利益当成主要收获,则是本末倒置。市委要求各校贯彻勤工俭学方针,主要抓政治思想,经济收获只是它的副产品。目前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培养的人才不是又红又专。各校反对物质上的浪费,想各种办法节约资金,这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双反深入到教学中去,找出教学方针、教学方法以及领导思想上的问题,找出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的矛盾,加以解决,这是学校双反运动的主题和核心。对于减少伙食费、助学金及争取经费自给等问题,中共重庆市委指出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过份,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参加体力劳动,二者应很好结合,互相促进,不能因为搞体力劳动而放松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于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劳动的组织问题,各校根据中共重庆市委指示,一般都组织集体劳动,禁止学生在街上搞个体劳动。学生参加擦皮鞋、洗衣、理发等劳动,对打掉娇气,锻炼劳动观点等有好处,但也只限于在学校范围内为本校师生服务。至于生产项目较多,学校教育如何与劳动生产结合,教学和劳动做到两不误问题,不少学校已根据本校特点,在教学计划上作了改变。西南农学院采取了实习与生产结合进行的办法,学生半年上课,半天参加农业劳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采取了集中一段时期学习,集中一段时期劳动的办法。这些办法都需进一步改进。


第7版()
专栏:

老红都瑞金人人念书
六天民办小学三百所
本报讯 老红都瑞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3月30日到4月4日六天中,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办起了三百零一所小学,入学儿童达一万零七十五人,加上原在校小学生二万五千五百人,入学儿童已占全县适龄儿童的98%。做到了社社办学,人人念书,普及了小学教育。
3月下旬,该县就在毛主席的故居——沙洲坝和叶坪两乡,以七天时间,举办了三十五所民办小学,普及了小学教育。中共瑞金县委第一书记李祯绩同志,在3月29日召开了各区和直属乡党委书记电话会议,介绍了这两个乡的经验。接着,各区、乡党组织先后召开了乡、社干部和小学校长、教师联席会议,充分讨论了办学的方针、任务和作法。这样,迅速地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群众办学的高潮。


第7版()
专栏:

综合平衡理论的讨论
最近出版的一期“计划经济”杂志(1958年第四期),发表了马纪孔、锺契夫的“就综合平衡理论与马寅初先生商榷”一文。文中对马寅初的两篇关于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文章(载1956年12月28、29日和1957年5月11日人民日报)中的一些观点提出批评。这些问题是:关于对计划经济的理解问题,对于国民经济计划工作所依据的客观经济规律的阐述问题,对于在计划经济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问题,以及马寅初在这两篇文章中所采用的“团团转”的研究方法等。“计划经济”编者在马纪孔、锺契夫的这篇文章的前面加按语说,发表这篇文章是供大家研究和讨论的。


第7版()
专栏:读者的话

“气象学名辞”有错误
“俄、中、英气象学名辞”是中国科学院委托我国许多著名气象学家编订的。但是编辑时间很长,而且还有错误,真是不应该的。翻开第一页就有两个错,有些页上竟错到七、八个(如43页),甚至错得十分可笑。我除了希望科学出版社为了对读者负责,应该设法补救。我还希望我国的气象学家拿出干劲,认真向苏联先进的气象科学学习。
李榆


第7版()
专栏:

向人民铁道出版社提些意见
为了更好地改进出版工作,我想给人民铁道出版社提出一些意见作为参考。应当肯定,该出版社在出版各类书籍,介绍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著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有缺点,例如1957年12月份出版的由王竹亭、黄国桢译的“铁路设计资料”一书,其中的词句非常难懂,有些名词术语是粗制滥造。如绪论第一句的译文是“苏联(我国也是这样)在基本建设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的大部分成为国家财富的扩大,成为人民生活系统地提高的物质基础,成为国防力量的加强。”这句话完全是按俄文照译的中国话,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还有乱造的名词。如持续绵长的限制坡度;纵断面的凸部的介坡平台;缓和坡度;上部构造;人工建筑物;强力的活节式机车等。
厐宗禹 赵茂隆 袁广屏


第7版()
专栏:

既演戏 又劳动 支援农业生产
福州一批剧团上山下乡
本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福建省许多剧团,为了响应戏剧为群众服务,为生产服务的号召,决定上山下乡,把第一流节目献给农民。
晋江专区各县的三十八个国营和民间职业剧团,最近在泉州市集会,决定掀起下乡上山的热潮,深入工矿和边远地区去巡回演出,争取在今后两年内消灭演出空白乡,让全专区一千一百十六个乡的群众,都能看到戏。省闽南戏实验剧团今年将有88%的时间下乡上山演出。7月间,他们将跨过永春的虎豹关,高登德化的戴云山,到福建省最高峰之一的佛岭,去为当地农民演出。
已经下乡上山的剧团,情绪十分高涨,有的做到了“晚上演戏,白天劳动”,深受群众赞扬。永泰县闽剧团下乡的时候自己挑行李,有空就参加当地农业社劳动。最近这个剧团到盖洋、长广等乡演出时,演员们都愉快地挑着五、六十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赶到目的地;在乡里演出时,也都参加了劳动。省新新杂技团第一队二十余人,到漳平永福老区,给当地农民演出了咬花、头顶高竿、足蹬千斤、五人梯、五人幌板等四十多个精采节目,一连五场观众有七千九百多人。他们在白天休息时间,就帮助福里社石林耕作队修水库。此外,像仙游群鸣剧团、省闽剧实验剧团、福清和平闽剧团等剧团的演员、职员们,也都积极地参加了当地农业社的劳动。
艺人们这种行动,给了各地农民极大的鼓舞。省闽剧实验剧团在福清城关瑞云农业社参加了劳动后,当晚全镇农民点起汽灯改良土壤、修水利。长乐红旗社的农民看见福清和平闽剧团的演员们帮助他们积肥,跃进劲头更足,一致表示要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干劲提前积足春耕用肥。


第7版()
专栏:

中国铁路文工团最近演出的话剧——“二七风暴”,是歌颂我国铁路工人在1923年时英勇斗争的史诗。这是林祥谦带来了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胜利的好消息(左数第四人为林祥谦)。
本报记者 纳一摄


第7版()
专栏:

滑翔机山坡弹射试飞成功
贺龙副总理勉励试飞人员
本报讯 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航空干部训练班于4月15日在张家口进行滑翔机山坡弹射试飞成功。
由于事先经过了充分的研究和准备,所以两次试飞情况都很好。第一次弹射,完成了一百八十度定点着陆在山坡上;第二次弹射出去后,由驾驶员吴英诚利用迎风的动力上升气流,在空中飞翔达一小时之久,然后按照计划准确地滑飞至榆林机场降落。
贺龙副总理、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林恺副主任等都亲临参观。试飞成功后,贺龙副总理接见了试飞员孙克进、吴英诚和领导这项试验工作的同志,给以鼓励和指示。
山坡弹射在我国是一项创举,同时它在滑翔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飞机、绞盘车牵引滑翔机所付出的消耗,也不占用可耕土地,因此是滑翔事业中少花钱多办事的一项有效办法。


第7版()
专栏: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作出决议
撤销丁玲、冯雪峰、江丰副主席职务
本报讯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会根据主席团的建议决定撤销右派分子丁玲、冯雪峰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职务。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二次常务理事会也作出决议,撤销了右派分子江丰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和常务理事的职务。


第7版()
专栏:

评几本阐述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读物
最近出版的一期“读书”半月刊(原名“读书月报”),发表了高洪、林禹的一篇书评——“评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几本著作”。这些被评论的书是:“论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吴黎平著,人民出版社出版;“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周原冰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客观根源”,朱懋庸、沈竹、沈以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评认为,“论我国人民内部矛盾”是一本值得推荐的读物,并且指出它的一些缺点。“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书是由六篇文章组成的。书评认为,它也是一本可读的通俗读物,虽然它也存有一些缺点。但是,其中马俊芝的“正视和揭露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有严重的错误,不能同其他五篇文章同样看待。书评对“论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客观根源”一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书评认为,这是一本存有相当浓厚的右倾观点的书,而且就整个内容来说,也是肤浅的、粗糙的。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学术界收集整理教育史资料
学术界正进行对中国教育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华东师大校长孟宪承正在编辑“中国教育史资料”,北京师大校长陈垣也正在编辑“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上海教育家舒新城正在编辑“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国教育史资料”和“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都准备在今年定稿付排。此外有几所师范大学和师范学校的教育史教研组正在编辑历代各家教育文选。其中“陶行知教育文选”和“杨贤江教育文选”可以在今年出版。
为了整理和总结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教育科学研究所筹备处正在编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史料”。今年可出版二、三辑。


第7版()
专栏:

知识分子的革命道路
——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王世德
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力量,我们党一向重视发动知识分子参加革命斗争。同时,党更重视帮助知识分子提高革命觉悟,与工农结合,改造思想,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小说“青春之歌”(杨沫著,作家出版社1958年1月出版)以1931年“九·一八”到1935年“一二·九”这个大动荡时代为背景,写出了波澜壮阔的北京学生运动。在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中,大多数知识分子觉醒了,走向革命;也有少数人沉沦下去,叛变了革命。作者热情地歌颂了为民族为革命奋不顾身的革命知识分子,有力地鞭挞了怯弱庸俗的渣滓和卑劣可耻的叛徒;同时还细致地表现了一些正直善良、然而糊涂的好人的觉醒过程。读了这本小说,能给我们教育和鼓舞,使我们知道应该学习什么,抛弃什么,怎样选择自己的道路。对于今天正在热烈探求又红又专道路的广大知识分子,这本小说有更为强烈的现实意义。
小说着力描写了女主人公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过程,突出地歌颂了她可贵的革命品质。林道静是一个大地主的女儿。她父亲把佃户的女儿抢来做姨太太,生下了她,又把她母亲驱逐出门。她从小和仆人在一起住,长大了,被逼嫁给阔老,她就逃出来。一个小学校长收留了她,却又阴谋把她介绍给县长做姨太太。社会比家庭更黑暗,到处是吃人的魔鬼。假如不愿妥协投降、忍气吞声做反动阶级的玩物,在旧社会就活不下去。林道静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可贵的反抗性格;当她孤苦无依、伸手无援的时候,宁愿投海自杀,也不愿屈辱苟生。北京大学学生余永泽救了她。她以为他是个正直善良的好人,和他结合了。可是,她逐渐发现余永泽的正直善良很有限度,他没有放弃地主阶级立场,还是要走为反动阶级服务的道路。林道静不愿意过这种没有意义的寄生生活。她逐渐明白:只有投身革命,寻找共产党的领导,去为千千万万穷苦人民的翻身而斗争,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当时,她婚后的生活还富裕;要打破安于这种小康生活的惰性和对余永泽残存的爱怜感情,并不是容易的。但是,从小受到的屈辱给了她力量。她认识的进步青年卢嘉川,又引导她参加了抗日救国的游行,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书籍;这些,在她的心里撒下了火种,使她烧起了坚决和余永泽决裂、自觉要求革命的大火。谁也没有要求她,是她自己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把卢嘉川藏在她那里、很久没来取走的革命传单,一个人在黑夜里冒着危险偷偷地张贴在街头巷尾,又想尽办法偷偷地寄发到各处去。这种英勇、智慧的行动,完全出之于她血液里要求革命的本性。这种自觉地投入实际斗争的主动性是难能可贵的。虽然,她还不成熟,不过,这不要紧,只要永远坚持自觉的革命要求,斗争会把她培养得老练起来的。一个人在没有上级指导、同志督促的情况下,能够坚持革命,独立作战,就基本上具备了可以信赖的革命者的品质。这种品质,使她能够从徬徨、犹豫,坚定地走向革命,使她找到了党,使她能够忍受狱中酷刑,使她逐渐成长懂得革命策略;懂得革命是长期、艰苦、复杂的斗争;要遵守铁的组织纪律,要埋头苦干,要高度警惕;懂得了在大中学校发动知识分子的工作也是重要的。于是,她不再对敌人天真老实,不再向往狂颷式的生活;她清除了不踏实、不安心于平凡工作的思想作风。到后来,她负责北大党的工作,虽然那里只有三个党员,有的同学还把她当成特务,而她又处在和上级久无联系的情况下,衣物也快当完,每天只吃两个烧饼,仍能坚持斗争。我们清楚地看到,林道静这时,已经老练成熟得多了,大大成长了。小说通过对林道静的描写,强烈地表明了:一个人能够走上革命道路,在敌人的监狱中、酷毒的苦刑下,在万种艰险的情况里,能够坚持不屈,锻炼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其基本关键和决定因素是自觉的革命要求和顽强的革命意志。
当然,这种革命要求和顽强意志也是在斗争中培养起来的。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的动荡终必触及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必须对当前政治表示态度。日益尖锐的斗争,人民深重的苦难,终究会促使每一个正直的人走向革命;不过,有的觉醒得早些,有的晚些。小说中的江华、卢嘉川、罗大方,就是觉醒得早、觉醒得坚决的。他们认识了社会发展规律,认清了当时的政治局势,毅然放下书本,投入了斗争,到工厂矿山去组织和鼓动工人革命,到军队去参加战斗,彻底和工农兵结合,成为彻底的革命者,这是知识分子最好的榜样。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想好好读书呢,问题是读了书在那种环境中,有什么用。林道静的遭遇很清楚很有力地作了回答。这些青年人参加革命,并非由于感到自己在政治工作上有特殊的才能,而是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才产生了强烈的革命要求。当时,有些糊涂的好人认为自己的才能不适合搞政治,埋头书本才是用真才实学去为祖国服务,实际是没有认清局势,没有站在人民的革命立场,没有强烈的政治热情和公民责任感;那种糊涂观点实际上是对敌人有利的。当然,他们往往走过一段弯路,受到事实的教训,吃了一些苦头之后,也会觉醒过来,走向革命的。小说真实地表现了这样一种人的觉醒过程。王鸿宾教授,起初也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叫他女儿埋头读书,不要过问政治;后来国民党的腐败,对日本侵略的不抵抗,使他逐渐惊醒,觉得青年无法关在书斋里了;现实使他自己也迫切要求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抛弃胡适的“读书救国论”。他说“世界上有九十岁的青年,也有二十岁的老头呢。我的主意已定,请君不必多言!”把眼镜、钥匙等都留在家里,以出而不归的决心去参加游行示威了。这是多么使人感动。他女儿王晓燕,最初听从父亲的话,认为:读书是最要紧的,不愿管政治“闲事”;社会主义苏联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搞革命危险,有什么前途。她是个不知世事、天真烂漫的姑娘,但她心地纯洁善良,因此当她听说世界上还有地主残害农民的事情,就激动得哭了,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她不知道的事物,于是她看起社会科学书籍来,逐渐产生了革命要求。然而,天真善良的人在复杂的现实里还会碰到更多严酷的考验。她爱上了一个以“左”的面孔出现的叛党分子戴愉。戴愉对她说,林道静是党的叛徒;林道静也告诉她,戴愉是党的叛徒。怎么办?一个是爱人,一个是好朋友,到底谁是骗子?需要自己裁判。这里,小说写得很动人;一个人在政治上糊涂,不敏锐,不红透,就会走上多么危险的歧路!当然,由于她本质美好,后来终于识破了戴愉,成为完全觉醒的勇敢战士,然而已经多走了一段痛苦的道路。北大的“花王”李槐英是个有正义感的姑娘,但也有着很多糊涂思想,她认为“好人不党”,政治就是争名夺利的角逐场,她讨厌党派的“勾心斗角”,她说日本人真占了北平,也不见得敢损害堂堂世界知名的学府。后来,日军占了北平,强暴地污辱了她,无情的事实终于使她转变过来。虽然残酷的现实终于使她觉醒,但已付出了多么痛苦的代价!
国民党反动派常常用革命是“无谓的牺牲”,来模糊青年人对进步的追求。小说以很多人物的实际生活遭遇有力地驳斥了这种谬论。林道静的老同学陈蔚如就是接受了这种思想毒素,才真做了“无谓牺牲品”的;她说人总要实际些,就嫁了一个银行副理,后来因为丈夫另有新欢,自杀了。还有那个起初也谈过革命的白莉苹,后来做了“明星”。她说:“小布尔乔亚出身的知识分子,哪个没经过这个幻想革命的时期呀!可是后来,在事实面前我渐渐明白啦,渐渐清醒啦——那好是好,可是看的太远、太渺茫啦。……”“要坐牢,要杀头,幸而不被捕,也是什么铁的纪律呀,……于是我回过了头。……人生不过如此,过眼云烟,得乐且乐吧。”小说鲜明地指出,在现实面前,有两种“清醒”;白莉苹从幻想革命到心甘情愿做反动阶级的玩物,她这种“清醒”和林道静的清醒相比,实在是醉生梦死,真正使自己成了无谓的牺牲品。小说通过另一种真愿革命但决心不足的典型人物许宁,又表现了:从幻想革命、愿意革命到成为完全清醒的坚决的革命者,这条道路中间也还有一段距离,需要经过痛苦的磨练和自我思想斗争。许宁,又想革命,又怕艰苦危险;他讲起话来,挺漂亮,可是办起事情来就不大带劲了。他想到东北参军,但又舍不得妈妈、爱人、学业。敌人的监狱教育了他:要革命,就要下决心,这决心下得越早越好,越强越好,越坚决越好,越彻底越好。
小说还写出了罗大方和余永泽这两个都是剥削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所走的不同道路,正确地表明了:剥削阶级出身的人也完全可能走上革命道路,根本的关键还是有没有自觉的革命要求,肯不肯放弃剥削阶级立场,改造自己。罗大方的父亲是蒋政权的大官,要把他送到美国或日本留学,不许他和共产党来往,免得上断头台。但是他认清了他父亲和胡适这些美国博士的真面貌,坚决丢弃荣华富贵的家庭,参加到察北抗日同盟军去。余永泽呢,他不但舍不得放弃罗大方那种留学美国的机会,还竭力想通过罗大方的关系认识胡适,希望胡适能赏识他的考证国故的论文,获得一个向上爬的门路。他口头上说得很好听,说他也是爱国的,他要整理中国民族遗产,以自己的形式来救国。他打起了胡适的“读书救国论”的招牌,穿起长袍,算是“民族形式”,整天全神贯注地读线装书,和古人、旧版本纠结在一起,算是整理“国粹”,算是“坐以求道”。他这个“道”是为什么服务的呢?拆穿来看,也可以说是“学以致用”的,不过是为他自己用、为反动阶级用罢了。他对佃户说“你们佃户都不交租,我父亲拿什么钱寄给我?”就充分暴露了他不愿放弃地主阶级的立场!他对林道静说,白面书生,赤手空拳,顶什么事!还没见过几个喊口号的革命少爷下煤窑的;还是读书好,一个人要成家立业,还是走稳当点的路好;戴上了红帽子,要杀头的。这就完全暴露了他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立场!余永泽在早期还有些正直热情的优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不肯彻底抛弃剥削阶级立场和资产阶级教育给他养成的个人主义人生观,那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反动阶级的工具,和“国粹主义”者一同成为时代的渣滓。
限于篇幅,这里不能对全书作全面深入的评述。不过,就从现在勾出的一些主要轮廓来看,“青春之歌”能深入本质地反映了大动荡时代中各种知识分子的面貌和变化,不单给历史刻下了生动具体的面影,对后代能有重要的认识意义,而且对今天我们要求改造的广大知识分子,也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从较高的要求来看,我觉得小说也还有不够之处:对于当时整个时代面貌和北平地下党的斗争情况,反映得还不够清晰;江华、卢嘉川等知识分子革命化、群众化的改造过程没能具体地勾出一个轮廓;很多善良糊涂的好人的转变过程中还有写得不够细致的地方;人物的个性和语言还不够鲜明;等。这些,也许是很难对这部小说求全要求的,因为一部小说总有写得着重的方面,也有必须简略、因而很难照顾周全的方面。那末,就把这当作参考意见提出来,算是对将来可能产生的同类作品的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