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来到重庆的工厂
——本报驻重庆记者
毛主席来到重庆了。3月28日下午,毛主席到了重庆钢铁公司和重庆建设机床厂。
夜里下了一场雨,山城重庆到处绿油油的,更加美丽了。这天下午四点半钟,毛主席乘坐的一辆小汽车在重钢大轧钢车间的车场停住了。“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工人们都奔走相告,不一会坝子里、门口、路边,到处挤满了人。大家止不住心头的跳动。在这紧张、幸福的时刻,许多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不是会看错。不,这完全是真的,毛主席就在我们面前。他慈祥地笑着点着头,拍着手,从人们的面前走过。大家清楚地看见毛主席穿着灰大衣,红光满面,身材魁梧,看来只像五十岁左右,比电影上和照片上看见的要年轻得多。工人们看见我们伟大的领袖这么健康,都认为这是全国六亿人民的最大幸福。大家真是兴奋极了,尽情地拍手欢呼:“毛主席,您好!”“毛主席万岁!”当场就有许多人高兴得涌出了热泪。
毛主席来到轧钢车间。解放后我国第一根自己生产的钢轨,就是在这个车间轧制的。这里的两部轧钢机是六十年前张之洞从英国买来的。现在这两部老机器恢复了青春的光彩,正飞快地转动着,发出“哄哄”的吼声。1951年这两部轧钢机才轧三万多吨钢,今年可以达到三十五万吨以上。在车间入口处的钢板桥上,毛主席看了工人们用电焊烧的“十五年赶上英国”的标语。工人们为了每时每刻不忘记党中央和毛主席所提出的这个伟大任务,特地把这个口号用电焊烧在每天上、下班必须经过的钢板桥上,表示自己坚强的决心。毛主席走到钢板段,详细地问了钢板的生产情形,公司经理、工程师等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看见工人们劲头很大,一个个生龙活虎一般地在高温下操作,就一直走到轧板机的附近,在那里站了十来分钟,仔细地观看工人们的操作。通红的钢板从辊上滑下来,滚过他的身旁。毛主席笑着,向工人们点头,挥手招呼。工人们一面精神百倍地操作,一面欢呼:“毛主席,您好。”钢板段的工人们看到毛主席这样忙,却不辞劳苦地跑这样远来到自己的车间,都十分感动。过去他们每小时轧制钢板十八块到二十块,这天在毛主席鼓舞下,他们创造了每小时产二十四块钢板的最高纪录。
毛主席在压平机旁看了一会,就来到轨钢段。这部马力机,张之洞买来后不多几年就被丢在一旁,抗日战争时期从汉阳搬到重庆,被抛在江边没人管,配件完全不见了。解放后,工人们把它收拾起来,配了上百吨、为数达三千多的零件。于是在1951年初轧制了钢轨。毛主席看了这匹马力机,这时辊槽里衔着一条条的钢胚,像火龙似的穿来穿去。毛主席问了这里生产些什么,多少种类,然后走到中剪机旁,站在开车台上仔细地看工人们把红红的钢胚一节一节地剪断。接着转过钢板整理场,来到冷剪机旁看工人们剪钢板。毛主席问了工人们剪钢板的情形。他对工人们的劳动产品一点一滴都这么感兴趣,看得这么仔细,问得这么具体;许多人激动地鼓起掌来。毛主席抬头看见了行车工人,就向这个工人招手致意;这个工人也在激动地注视着毛主席,向着自己最敬爱的领袖欢笑。
毛主席从成品库房徐徐走上一段有七、八十公尺的斜坡,看到篾棚库房,就关切地问:“修这个竹房子做甚么的?”
公司的党委书记回答说:“堆钢板的。”
毛主席了解到钢板轧出后用人工抬上抬下,就问:“是不是可以搞些机械化运输?”
在走到铁板桥时,毛主席看见两旁贴了很多大字报,就问:“大字报都贴在这里吗?这都是大字报吗?”他被一张题为“小脚女人”的大字报吸引住了,停下来,看了看,就问:
“这是谁写的?”
车间总支书记回答说:
“是我写的。”
毛主席笑着,又问:
“这是说的谁?”
这张大字报内容是批评大轧车间技术组工程师们的保守思想的,他们在讨论今年计划的时候,认为厂里提出向三十五万吨的目标前进没有根据,只能完成三十三万五千吨,现在事实证明今年完成三十五万吨没有问题。跟在主席旁边的一位工程师回答说:
“这是批评我们技术组的一批知识分子在大跃进中不敢大胆迈步前进。”
毛主席快出这个车间的大门口时,两个女学工迎面跑来,她们兴奋地每人握住主席的一只手。原来车间的工人怕每个人都争着去握手,这样主席会累。所以就委托这两个女学工做代表来表示他们对毛主席的敬意。毛主席连连回答说:“好,好,你们好!”
从大轧钢车间到大平炉车间这段路的两旁,有好几千人等候着毛主席。毛主席见了,就走下车来,一再挥手向大家致意。
在走进大平炉车间门口的时候,毛主席停下来看工人们写的大字报,工人们最近五天五夜写的三万六千张大字报都贴在这里,内容多数是批评陈规旧例和保守落后现象的。工人们看见毛主席看了自己写的大字报,特别高兴。许多工人原来就站在贴大字报篾席的后面,他们伸出头向毛主席笑着,向毛主席问好。
大平炉车间的工人二十多天来,在生产上来了个“三级跳”——接连试制成功双包出钢、双槽出钢和三槽出钢,他们劲头大极了。毛主席被工人簇拥着走上平台。毛主席缓缓地走近第四号炉前,看进料的青年工人加莹石。小伙子们都把在毛主席面前劳动看做一生最大的幸福,谁不想显一显自己的本事呢?他们一边看着毛主席,一边拿着圆锹撮料往炉里抛,撮得那样多,抛得那样准,那样快。毛主席接连三次移近炉口,拿着蓝色眼镜仔细地往炉里看,问炉子多大,是什么式样的,要加些什么原料;在旁边的工程师都作了回答。
接着毛主席问:“炉子产量多少?”
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回答说,原来设计五十吨,前年改为七十吨,现在三槽出钢可以达到一百二十吨。
毛主席听了,点头微笑着,连声说:“好,好,好。”
这时工人越来越多,好几个爬在吊车上。毛主席走了几步,又停下来,连续回身向这些在大跃进中创造奇迹的人们挥手告别。毛主席对生产和工人们的关心,使大家深受感动,这时车间内外,掌声雷动,到处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这个车间的“青年炉”的青年工人们说:这个炉子是毛主席看过的,我们一定要在这炉子上再打几个漂亮仗,我们不仅三槽出钢,以后还要四槽出钢,五槽出钢。这个炉子的工人们在当天就创造出了优良的成绩。主席看到的这一炉钢,炼成后,不仅质量是甲类,而且冶炼时间也是当天最短的一炉。
五点四十分,毛主席到了重庆建设机床厂。这个厂也是重庆一个充满朝气的工厂。这里的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开展反保守、革新技术的运动。许多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十几倍到几十倍,他们只要一个多月到三个月就可以完成相当于五年的工作量。这些热情的工人知道毛主席要来看他们的消息后,早就跑到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等着。当毛主席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许多人欢喜、激动得说不出话。随后广场上爆发出一片欢呼声: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您好!”两个女打字员和一个女档案员想到毛主席可能从她们办公室前走过,便在门口等候。一会毛主席走上第二楼,她们正想迎上去时,毛主席已伸过手来,她们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毛主席听到外面的欢呼声,就问:“找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大家?”这两个打字员马上说:“到我们办公室可以看得清楚。”毛主席走进她们的办公室,然后走到窗口,挥着帽子向大家招呼。在下楼的时候,他看到这里那里,到处贴满大字报,就高兴地问:
“你们贴了这么多大字报吗?”厂长回答说:“我们几天之内贴了二十几万张。”毛主席到了冲压车间。这里的工人早选择好了什么位子可以看得清楚,看得最久。工人们排在过道的两旁,后面的就站在机器上,钳台上。主席笑着,缓步走过工人们排成的巷道。二十四车间老工人曾右普从平时的照片上,知道主席到工厂都要看工人们做的活路,便和几个工人把车间最好、他们最得意的产品摆在一个转弯的地方,猜着主席一定要看的。当主席越走近的时候,他们心跳得简直要蹦出来了。毛主席果然仔细地看了,并和工人们握了手。重庆建设机床厂有个青年铣工,叫廖世刚,他在最近实现了第六次跃进计划,在作缝纫机定位杆零件时,把用铣床铣改为用摩擦压力机压,两道工序提高了一百多倍,仅铣第二次两端面工序,原八小时作三百四十件,现八小时可作四万件。毛主席知道了他跃进再跃进的事迹后,很高兴。毛主席和这个厂好几个车间的工人见了面,直到黄昏时才离去。
3月28日,这天晚上多少人睡不着啊!许多领导干部想到毛主席这样重视工业,这样关心群众,这样深入、细致地亲自看工人们怎样生产、他们写了些什么大字报,越想越感动,表示一定要学毛主席伟大的榜样,认真学习钻研工业知识、技术知识,改进自己的领导作风。许多人都把这一天当成自己最幸福的一天,记在自己的日记上;但在兴奋之后都感到惭愧,感到自己缺点多,成绩少,对不起毛主席。重庆建设机床厂和毛主席握过手的两个打字员,都检查了自己,当晚修订了规划,表示一定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成绩,决不辜负毛主席的关怀。其中一个打字员第二天就从过去每小时打一千五百字提高到一千八百字,没有一个漏字。重庆钢铁公司大轧车间和大平炉车间的工人,第二天就分组召开了座谈会,几乎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保证,决定要“以实际行动来回答毛主席”。工人们说:“我们的领袖这样爱护工人,和我们血肉相连,我们一定要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回答他。”


第2版()
专栏:

无雨也要播种 干旱也要丰收
河北广西农民正以顽强精神抢种抢插
本报讯 这几天,河北省掀起了一个规模宏伟的抗旱运动,要保证无雨也要播好种,干旱也要保丰收。
保定、天津、石家庄、邯郸、唐山、沧县等七个专区,和保定、石家庄等五个市,截止4月7日的统计,已经春浇的麦田占夏收作物总面积的34.08%。藁城县梅花乡,在一百零四个社、队干部亲自带领下,在麦田里搞好窝铺二千零四十一个,昼夜不停的浇地。他们的口号是:“完不成浇麦任务不回家”。水利条件较差的武强县农民提出“白天黑夜干,一天并两天,七天四万眼(井),井渠双保险”的战斗口号,三万四千多人苦战三昼夜,打成土井三万眼。水源困难的平乡县冯马庄乡,发动社员二千五百多人担水浇麦一千多亩。
为保证大秋作物能适时播种,4月9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召开了抗旱播种促进大会。会议要求各地以最大毅力和决心战胜干旱,保证无雨也要播好种,干旱也要保丰收。会议指出,抗旱播种应列为当前农村中一切工作的第一位,党的第一书记要亲自掌握。同时,会议号召各地要互相支援,上游要向下引水,支援下游浇地;老灌区要给新灌区以技术支援。
这个促进大会,马上得到各地热烈响应。中共唐山地委第一书记周振华提出全省各区开展抗旱竞赛的倡议。沧县、石家庄、张家口等地区和抚宁、景县等县党委书记积极应战。
本报南宁11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展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千军万马的抗旱插秧运动。最近几天,全区每天都有数十万劳动力投入抗旱斗争。据邕宁专区不完全统计,到10日止,全区已抢插早稻八百多万亩。在容县专区,入夜到处都可看到牛角上挂灯笼,小凳上放灯火,男女老少齐出动,抢插抢耙。到4月6日止,全专区81%的早稻秧田已插完。
为了扩大灌溉面积,各地采取了“百水归库滴水归田”的办法,集中用水,节约用水。忻城县有一条水利干渠原来是四条支渠,每天只能灌十亩,改为集中轮灌后,每天能灌溉五十亩田。横县曹村乡灌一万多亩的北滩水利,采取了浅水灌溉专人管水的办法,比原来扩大灌溉面积近四千亩。
各族农民千方百计挖掘水源,提出“把地下的水挖出来,把地面的水车上来”的口号。横县镇东乡新旺社召开老农座谈会,找到一口从未挖过的古泉,经过八十二个劳动力一天一夜的战斗,就把这口古泉挖出来,可灌溉八百多亩田。来宾县蒙村、寺山、龙南乡找到了十五处水源,能灌溉三千五百多亩水田;加上合理用水,三个乡的全部早稻田基本解决了缺水问题。
在紧张的抗旱抢插中,各地都合理地调配使用劳动力组织,协作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如横县长寨乡路村等四个社联合起来,以三套人马(即一套抗旱、一套抢插、一套抢耙)实行三边(即边抗旱边耙边插)的办法,仅六天时间全乡就插上了二千一百亩早稻。
同时,各地开展了抗旱抢插大辩论,批判了在旱情面前的畏难情绪;通过算得失账,总结过去抗旱抢插经验,树立战胜干旱的信心和决心。
(黄义杰)
又讯 中共广西僮族自治区委员会和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在4月9日联合发出的抗旱抢插紧急通知。这个通知在分析了当前的旱情以后,提出了五项紧急措施:一、各级党政领导和农村工作干部,必须立即发动和领导群众投入抗旱抢插运动。二、立即发动群众开展抗旱抢插大辩论,启发群众觉悟,开展同干旱的斗争,同时组织和总结群众历年来抗旱抢插的经验,向一切“靠天等雨”消极畏难的思想情绪作斗争。三、在有水利设备地区,强调合理用水,扩大灌溉效益。没有水利设备地区,想方设法挖掘水源潜力,解决插秧缺水困难。四、当前农活繁多,根据农活轻重缓急,作好劳动力和畜力的组织、调配、使用的合理安排,以集中力量保证抗旱抢插任务的完成。五、各有关部门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起来,为当前生产服务。  (宫敬之)


第2版()
专栏:

甘肃抗旱斗争取得三大胜利
春小麦播种完成 冬小麦水足粪饱 兴修水利劲头很大
本报讯 甘肃省农民今年在抗旱战线上取得了三大胜利:一是胜利地完成了一千多万亩春小麦播种,二是把一千多万亩冬小麦维护得叶绿苗壮,三是新修了八百多万亩水地。
甘肃省的春小麦播种从开始到结束虽然都是在旱象严重情况下进行的,但据检查,播种的质量还好。旱象最严重的定西专区,只有靖远等四个县的质量较差,但这四个县发芽及出苗不良的也不过占3%左右。这个专区为抗旱而及时总结出的十六种抗旱播种办法,基本上保证了全区播种工作的顺利进行。通渭县原有三十二万亩旱地不能下种,群众在播种中创造了一种水耧,一人一畜每天能播种四亩,把这个县因旱不能下种的问题解决了。
平凉专区是甘肃的冬小麦主要产区,今年的冬小麦面积几乎达全省的一半。这里入春以来虽然也是干旱,但因水足粪饱苗儿壮,一、二类保收麦田仍达90%。现在全区人民正在三类麦田里灌水、追肥、锄草和补种。庆阳人民打破了“只许水进门,不许水出门”的多年常规,动员了七万多劳动力,把人吃的井窖水担出家门,使二万三千多亩麦地都浇了一遍。
甘肃人民在干旱越严重时,兴修水利的劲头越足。他们今年已兴修了水地八百多万亩,为年计划(修改后的计划)的88%,比解放前几千年兴修的水地还多。为了抗旱,他们还注意了新修水地随修随灌。  (王体强、王得温)


第2版()
专栏:

依靠群众找水源想办法
贵州四川受旱地区基本做到适时播种
本报讯 贵州部分地区各族农民正开展抗旱春播运动。
近两个月来,贵州地区很少下雨,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下雨。目前受旱较重的安顺和毕节两个专区,百多万农民日夜灌溉受旱农田,争取及时播种大秋作物。截至4月上旬,全省播种的玉米和水稻已占应播种面积的25%左右,一般都作到了适时播种。
各地在抗旱播种运动中,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据初步统计,金沙县群众已经找到了拦河筑坝引水、层层车水、老农找水源、堵塞落水洞和加高捶紧田坎等二十三项抗旱抢种办法。其中如堵塞落水洞一项,禹谟区即灌田四万多亩。 (杨炫之)
本报讯 四川农民以防旱抗旱为中心的春耕生产,经过半个多月苦战,各种作物的播种、栽插计划都已胜利实现。目前,早稻栽插即将结束,中稻、棉花播种正全面展开。近日,全省降雨,部分专区已从抗旱转为蓄水保水,争取满栽满插为中心。


第2版()
专栏:资料

最近雨情和旱情
入春以来,全国很多地区降雨不多。4月上旬,黄河以北、西部山地、云贵高原及广东、广西大部地区的降雨量,多不及历年同时期降雨量的一半。广东湛江地区仅降雨一公厘,阳江降雨三公厘;广西梧州降雨十三公厘,百色四公厘。东北平原、内蒙古、河北、甘肃、新疆南部、青海西部及陕西、云南与海南岛的部分地区,多半没有滴水下降,沈阳、哈尔滨、呼和浩特、包头、保定、石家庄、兰州等地都没有下雨。
在这十天内,长江流域降雨量约超过历年同期一倍以上,个别地区超过三、四倍。
3月份内,内蒙古南部、辽宁省大部、河北东北部、甘肃大部、南疆盆地、西南各地、广西大部及广东南部等地,降雨量一般都不到历年同时期降雨量的一半,河套及南疆盆地大部地区全月无雨。比较多雨的是大兴安岭山地、嫩江平原大部、天山山地及黄河下游大部地区,一般多超过历年同期雨量一倍左右。
现在呈现旱象的地区有——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广西等地部分地区,但旱象程度各不相同。


第2版()
专栏:

战胜低温和干旱
小麦仍然生长良好
据新华社南京13日电 江苏北部部分地区的麦子最近受到摄氏零下二度的低温袭击后,经过各地群众大力抢救,正在返青。淮阴专区有四十六万人投入灌水抢麦的突击工作。盐城专区有二百多万亩麦田都浇了一次水;这个专区的建湖县,在低温袭击以后,发动二十万人对受冻麦子浇水和追施速效肥料。各地由于抢救及时和天气很快转暖,受伤的麦苗先后恢复生机,大部分转青。目前全省五千五百多万亩麦子生长情况仍然良好。
据新华社成都13日电 四川省农民经过半个多月来的抗旱保苗苦战,全省两千多万亩小麦和三千多万亩其它豆类、杂粮作物现在普遍生长良好。农业部门认为,目前小麦正在抽穗结籽,豆类开花结荚,增产有望。
3月中旬以来,全省各地发生程度不同的旱象,小春作物受旱的面积达到20%左右,个别地方达到40%。
由于人民大力抗旱,不但受旱的三类小春作物生长好转,一般禾苗也由于浇灌而更加茂盛。近日全省春雨连降,又进一步促进了小春作物的生长。


第2版()
专栏:编后

这是上上策
目前,好些省区内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而这个时候,南方正在插秧,北方正在下种棉花和其他农作物。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刻。今天我们报道了几个省的抗旱活动,大家由此可以看到广大群众抗旱的信心很高,办法很多,效果显著。这是很自然的。农村今年普遍经过了整风,大跃进的生产计划鼓舞着每个人,再加上大兴水利的惊人成绩摆在眼前,群众的干劲是很大的。而这正是战胜当前困难的有力保证。凡是出现旱象的地区,我们希望那里的同志充分发挥战斗精神,更好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总结过去抗旱的宝贵经验。还有水的要考虑怎样合理用水,缺了水的要多方寻觅水源,总之,要千方百计抢种抢插,不要存等雨的侥幸心理。下雨更好,不下雨也要种上——这才是上上策。


第2版()
专栏:

良种赛宝会
据新华社成都12日电 四川省营山县七涧乡各农业社最近都举办了“良种赛宝会”。会上,社员们把自己家中保存的各种作物良种拿了来,介绍它们的特性、种法和产量。农业社根据社员的评比意见,选出良种模范,并给以奖励。得到好评的社员都把良种贡献出来,交给农业社作为投资。
赛宝会鼓舞了全乡农民投资良种的热情,全乡在一天内就收到各种作物良种一万一千多斤。目前,全乡增种、间种所需的种籽已经全部解决,一个增种运动正在全乡展开。


第2版()
专栏:

启发群众的智慧
田连阡
在兴修水利中开展起来的工具改革运动,现在正逐步推向整个农业生产领域。大大小小的创造和改革,真是层出不穷。河南长葛县群众在短短四个月内,创造了提水、磨面、运土、翻地、播种、积肥等工具四十八种,三万五千七百多件,劳动效率平均提高十倍。
旧工具的改革和新工具的创造,显示出群众中蕴蓄着无穷无尽的智慧。怎样深入地启发群众的智慧,加快工具改革运动,是目前各地都应当考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若干工具改革先进地区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把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提到群众面前,引导群众深入讨论,寻找解决办法。由于题目明确,力量易于集中,事情也就比较容易办好。在兴修水利中,运土任务很大,群众就创造了许多运输工具和起重工具。河北沧县专区今年成为全省创造提水工具最多的地区,也是由于这个专区的领导人把生产中最突出的提水问题交给群众讨论的结果。
第二,河南、河北、云南、湖北等省的许多地区,在发动群众时都运用了开展览会或组织现场参观评比的办法。这种办法对启发群众智慧有很大好处,是解放群众思想的一把好钥匙。河南长葛县在三个月内组织了大小型参观四百八十多次,参观者达到五万八千人。该县所以能够迅速地在全县掀起改革工具的热潮,经常组织参观展览是一个重要原因。长葛农民在工具方面的创造,多半农民亲眼看的结果。后河乡水打磨较多,当地农民首先就创造了水打自动水车。城关乡历史上做风箱的很多,那里的农民便第一个创造了风箱式二龙吸水机。这些经验说明,通过参观评比,使群众不断接触新事物,一面学,一面做,一面比,一面改,是启发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好办法。
第三,在群众改革和创造工具的过程中,领导上要给以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河北交河农民孟祥义创造木制水车,有社员说他是“不干活,瞎胡闹”。县委书记亲自去勉励了他,他才下定决心用五天时间创造成功。很明显,群众在创造活动中的物质负担和精神负担都重。如果没有领导上及时的支持和鼓励,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就很难坚持下去。
第四,工具改革既要求普遍,也要求质量、效率日益提高。在这中间,手工业工人、科学技术工作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他们只要供给一些哪怕是普通的技术知识,便可能促使事情向前大进一步。河北静海农民试用风车带动面磨已经成功,但是风力时强时弱,没有办法控制,磨出的面时细时粗。不久以前有一些科学家去参观,提出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便帮助农民解决了问题。可见手工业工人、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创造精神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第2版()
专栏:

用新的生产工具代替原始工具
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工具活动蓬蓬勃勃
据新华社讯 改革生产工具的运动正在全国许多少数民族中蓬勃发展。
“天上飞、地下推”,是南方山区各少数民族多年的幻想,如今已成为现实。云南寻甸回族自治县各族人民架起高空索道以后,创制了好多种在索道上运转的飞车、缆车、绞车等,还铺设了十四万公尺的木轨和铁轨,行走推车。广西融安县的僮族农民也创制出自动运送肥料的竹轨。
不少民族地区已经掀起群众性的造车热潮。各族农民人人献计,个个动手,造出许多适应地形、道路和人畜力的车辆。那些没有本民族木匠、铁匠的少数民族,便由远道而来的汉族手工业者传授技术。现在,实现“运输车子化”的县、乡正在逐渐增加,无数条羊肠小道加宽修平,变成了车路。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农民把车子叫做“跃进车”,把新修的车路叫做“社会主义道路”,拿“肩挑一百汗蒙蒙,车推二百一身轻”来赞扬车子化。在青海省撒拉族聚居的农村,人们已经收拾起沿用千年的背斗、麻袋,普遍用轻便的手推车、毛驴车、骡马车、牛车来运土送粪。还有些边疆的少数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车辆,他们向汉族兄弟学会驾驭牛车、马车;把大量闲牛闲马加以利用。
有些少数民族的生产工具改革运动,更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向前跃进。滇西北高原上丽江县的纳西族、白族人民,不仅用步犁、双轮双铧犁来代替原始的木犁木耙,还创造了联合万能脱粒机、十行播种机等,涌现出近千名新式农具手。云南边疆的佧佤、景颇、傈僳等使用铁器时间还不长的少数民族,也正在革除原始生产工具,实行生产技术上的革命。


第2版()
专栏:

打破老习惯背斗改小车
青海农民打破老习惯,改变用背斗背粪的方法。青海省农业区的一百多万农民。一向靠人背着背斗送粪、运土。背斗的容量有限,每只只能装五十斤左右,工作起来,既费力气,效率又低。
在生产大跃进中,西宁市北山上盘子山农业社着手改进这种生产工具。他们首先提出每户作一辆小木车。现在,这个四十八户的农业社在五天内就作好了十四辆。上盘子农业社改变背斗送粪、运土的方法,是青海农业区革新农业技术的喜讯。 (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改革工具之风吹上五指山
本报讯 南方日报报道:五指山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决定全面开展农具、工具改革运动,以便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农具、工具的落后状态。全州将在今年内消灭肩挑运输(水利工地在4月15日前消灭),每户推广手推车一架,一至三户推广牛车一辆,并且在全区推广五一犁中耕器、铁耙、水桶等。
解放前的五指山区五个县,黎族苗族农民的农具、工具是很落后的,农民仅使用一些简陋的旧犁、木耙,犁耙地只二、三寸深,有些地区还没有犁耙,完全用牛踏田,坡地则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法耕作。收割稻谷时用手捻或仅割禾尾的现象也很普遍,运输专靠人力肩挑,没有任何运输工具。其他生活用具如挑水用的水桶、脱谷糠的磨笼、番薯加工器等都完全没有,因此劳动效率极低。解放以来,五一犁、双轮双铧犁、中耕器、打谷机、风谷机等新式农具开始在五指山区出现。这些农具普遍为黎族苗族人民所喜爱。但是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今年全州还将大量推广五一犁、铁耙、中耕器、水桶,做到平均每户有水桶一对,并大力推广双轮双铧犁、打谷机、风谷车、切薯机、磨笼等。同时重点建设一百八十个水力碾米机,解决各族人民的粮食加工问题。
目前,从自治州到县、区、乡、社和水利工地都已成立农具、工具改革机构,专门研究改装和试制适合山区使用的新农具、工具。


第2版()
专栏:

苗族青年创造压水机
新华社长沙11日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县庄稼农业社苗族青年石林秀创制木质压水机成功,效果良好。今年,庄稼农业社计划安装九个,全社三百多亩年年受旱的田将变成良田,另外还可以改善灌溉面积二百亩,使双季稻由二百四十亩扩大到七百亩。
这种木质压水机是根据山区水碾和机器压水上升的原理制成的。它利用水力冲动木制涡轮机,带动转盘,使压水管的升降压水杆上下运动,就可把水从喷水管引到田里。
湘西地区溪流密布,木材丰富。因此,这种木质压水机很适用于山区抗旱。由于它构造简单,成本低,地方农具厂、农业社都可以制造安装。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井和自流井
井是我国北方农田灌溉的主要设施。在全国约有一千万眼井灌溉着上亿亩的农田。这些农田多分布在粮、棉产区,灌溉比不灌的能增产一到三倍,最高还有达十来倍的。
我国需要井灌的地区很多,华北、西北、东北三个地区的各省和内蒙古、新疆、广东、福建等省区都有一定面积的耕地,需要打井灌溉。有些都市或山区离河远,也需要打井供应饮水。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约四十亿亩牧场上,牲畜饮水也需要由井供应。
井的种类很多,从构造和使用上主要分为筒井、管井两种。筒井也叫大井,口径三尺多,打的较浅,出水量小,一个井能浇三、五十亩地,井筒用砖、石或板砌成。管井口径是五到八寸,有的十二寸。管井打的较深,出水多,一个井可浇三、五百亩。管井的管有:木管、竹管、铁管或瓦管。
筒井的优点是费用少、收效快、施工简便,并能用各种提水工具汲水;管井施工技术较复杂,费用也较大,使用的时候要用适宜的抽水工具。也有很多地方在筒井底下又打管井的,这叫“锥井下泉”。它是目前各地广泛利用地下水发展灌溉事业的一个有效办法。
此外,新疆的坎儿井,华北地区的截潜流和横管井等都是在横的方向吸取地下水的设施。
地下水不见得都那么多,但是打井方法好,水少的地方也可以打出好井;打井方法不好,地下水多也难免打成出水少的井。
我国利用地下水灌溉,已有几千年历史,各地农民在这方面的经验丰富,创造很多。在近二、三年水利建设高潮中,又出现不少先进的打井方法。“ 56打井法”、“填砾泉”、“快盘打流沙井”等就是这些方法中的几个。
从井的质量上说,可分“完整井”和“不完整井”两种。穿过一个或几个沙砾层的含水层,把井筒或井管的底部落到不透水的粘土层上,是“完整井”。
把井筒井管只深入含水层的一部分,或虽然通过含水层,但下端没有达到粘土层的井,就是“不完整井”。“完整井”可以使含水层的水便于大量渗入,遇到干旱,也有水用。这种井由于井底不沉也较坚固。打井一定要讲究质量,见水就算一眼是不对的。
有一种井和一般井不一样,它不用人力、机械抽水,水就能喷出地面。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流井”。这种井里的水,为什么能喷出来呢?简单地说,这是因为:雨水降到地面,一部分流入河、海,一部分蒸发,一部分渗入地下含蓄在有孔隙的砾石、沙层里。水是由高向低处流动的,如果在下游地下遇到岩层,粘土等阻挡,就流不下去而发生压力。井里的水,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自流出来。这个情况说明,自流井不是人打出来,它决定于地层的构造。北京郊区、太行山东麓、山东胶济线西段、陕西渭河平原、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广东雷州半岛和新疆、安徽、河南等省,都有不少自流井。这些自流井喷水的高度,从几寸到几尺。如山东淄博市有几处自流井可以喷出地面四到五尺。呼和浩特的自流井可以喷到几丈高的水塔上去。解放前,各地的自流井主要是劳动人民在打井当中偶然发现的。解放以后,各地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新自流井。这些新发现的自流井,多数都交给农业社使用了。
自流井虽然便利,但在一个地区不能打井过密。在不用水的,时候还要用开关控制,不叫自流井出水。不注意上面两点,它的喷出的高度和喷水量都会受到影响。(葛荫萱)
(附图片)
北京清河农业社新打的一眼自流井
纳一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