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实行“四合一”
走群众路线集体创作成风气
本报讯 记者张风报道: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创作了十五个剧本。这个“奇迹”引起上海文艺界很大的注意。
两个月前,上海市文化局向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提出年内创作三十个剧本。这个数字使上海人艺的领导同志大吃一惊,他们想:过去有一个专业的“创作工场”,三、四年中只写出一个多幕剧,几个独幕剧和一个活报剧,现在都是业余搞创作,一年却要三十个!这似乎是办不到的。
正在这时,反浪费反保守的烈火烧起来了!文化局指示剧院把创作规划交给群众去讨论。报名参加业余创作的同志纷纷自报创作数量,总数是六十九个。
剧院接着又召开创作人员大会,传达中共上海市委提出的文艺界大跃进要“自觉自愿,自我逼上梁山”,要“苦干三月,改变面貌”。参加会议的人员看到令人振奋的形势,认识到文艺必须跟上生产大跃进。剧院还提出三个月后,要上演自编的一个多幕剧和三个独幕剧。大家的劲头更高了,创作数字再翻一番,全年写出一百四十一个剧本。参加业余创作的人员达到八十多人,导演、演员等艺术干部参加创作的,占到艺术干部总人数86%。党支部副书记和宣传委员首先动手,几天内就写出一个独幕剧。
这样,创作形成了一个群众运动。再也没有人关起门来单干创作,集体创作成了一种风气。人们三三两两地谈故事,讲提纲,有的想起了参加土地改革中结交的农民朋友,有的想到了做勘察队员的弟弟,“五好”模范的姑妈,有的还自发地下厂交朋友,找材料。就在这样群情奋发,“言必及创作”的形势下,剧院领导上一面规定每周有两个半天的“创作日”,同时提出“深入生活,自由结合,集体创作”。第一批组织十多个人下厂,参加工人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很快就写出了七个剧本。接着又把全院业余创作人员分成十七个组,全面出动,下厂下基层。现在十五个剧本已经交卷,三个独幕剧已经排好,下月就要到工厂中去巡回演出。一个四幕五场的活报剧,在上海人艺演员的辅导下,正由铁路工人业余剧团在沪宁,沪杭沿线铁路工人中巡回演出。为“运动”,为“业余”服务
业余创作人员来到了工厂,就参加到轰轰烈烈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中去,群众需要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厂里要开跃进大会,他们就编余兴节目。到国棉六厂的一个小组,编了一个“西瓜舞”,鼓舞大家在整改中抓西瓜,赢得了工人们暴风雨般的掌声。有的一下厂,先找业余文艺团体,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辅导他们演出,编出真人真事的说唱材料。现在上海人艺提出了这样的口号:“边服务,边取材”,取材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反对为创作而创作的思想。
在创作的方法上,上海人艺提出要向群众“三请教”:一听群众讲故事,二向群众讲提纲,三跟群众念台词。他们不但在剧院内部搞集体创作,还和群众在一起搞集体创作。去上海铁路管理局的一个组,到铁路上写上海南京间特别快车创造三小时五十二分的历史奇迹的剧本,第一天找了许多人谈素材,连夜赶出一个分幕提纲,第二天带到铁路上征求意见。铁路局党委接到提纲,马上讨论,帮助修改。职工们听了提纲,对违反生活真实的地方积极提意见。台词编出来之后,好几次念给职工听,职工提出了好多生动的语汇和豪迈气概的台词。接着又帮助铁路工人业余剧团演出这个四幕五场的活报剧“乘风破浪”,在排练和巡回演出中再吸收群众意见修改。
上海人艺还规定一条:所有创作的剧本,首先给工人业余戏剧团体上演。这样,不仅解决了大量创作出来的剧本的出路问题,而且大力支持了群众文艺运动的开展,为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创造了前提。
先求快,后求精
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搞创作,需要在数量多的基础上保证一定的质量。上海人艺有一个关于质量的规划:在一百四十一个剧本中,要求有5%,即七个剧本达到全国演出的水平,其余的剧本,一般也要够得上业余剧团上演的标准。由于参加业余创作的同志,大部分没有写过剧本,有的还缺乏编剧的基本知识,如果首先强调质量,就会挫折群众的积极性。所以,上海人艺首先强调的多、快,大量地反映当前群众革命运动的面貌,让剧本到观众中去考验,去修改。同时,在剧院内实行普遍指导和重点帮助相结合,达到保证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在普遍指导方面,上海人艺采取的办法是:抓提纲,抓共同问题。各个组在动手写剧本之前,先写出提纲,给文学组研究,有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剧本的可能,在进一步收集材料和写作上给以帮助。然后找出一些创作上的共同问题,请专家来作报告,或者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和讨论。另外,所有剧本写出以后,都由文学组给予艺术上的加工和修饰。
现在创作的十五个剧本中,有一些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如写铁路工人创造沪宁快车新纪录的多幕活报剧“乘风破浪”。剧本的作者一面参加业余剧团的巡回演出,不断吸收观众意见进行修改,同时还打算较长期深入在铁路工人中生活,多写一些小型的剧本。
为了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上海人艺把参加业余创作的人员编成二十四个组,长期固定深入生活的基点,实行“四合一”,即创作、辅导、劳动锻炼以及和工人交朋友,四者一起在这个基点内进行。采取了这种“四合一”的办法,各项工作与思想改造就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又红又专的话剧工作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7版()
专栏:

一个好措施
林碧
在文艺界的跃进中,上海、北京等城市许多艺术表演团体,提出了相当可观的剧作数字。但是,究竟怎样来实现这些指标,却是每个单位目前都很关心和正在摸索的问题。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走群众路线搞集体创作的做法,提供了值得参考的经验。
今天,我们的专业创作队伍还不够壮大,因此,充分地依靠和发挥各单位中的业余创作力量,是完全必要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大多数同志,参加到基层的双反运动中,和群众一起进行研究,把运动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例和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作为题材,编成剧本,然后帮助业余剧团上演。这些演出不仅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解决了业余剧团的剧本荒;更重要的是,及时地宣传了党的政策,推动了运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这些大批出现的新剧本,经过业余剧团在群众中不断演出的考验,和作者不断加工提高,有的便能成为较成熟的上演剧目,从而也就逐步繁荣了戏剧创作。
还值得提出来的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固定了这些业余创作人员在群众中的基点,使他们的创作、辅导、劳动锻炼,以及和工人交朋友同在一处进行。这就解决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工作和辅导,以及劳动锻炼的矛盾,更有益于工作和思想改造。
目前,许多艺术团体正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来实现创作跃进的指标。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第7版()
专栏:

冶金陶瓷研究所积极进行高压电瓷的研究
配合新建的高压电瓷厂的研究工作,是冶金陶瓷研究所1954年接受的中苏技术合作的项目之一。四年来,这项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作进展比较迟缓。在大跃进形势鼓舞下,电瓷组的研究人员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确定了瓷坯、瓷釉的初步配方,现在已在做进一步确定工艺条件的试验,并准备进行中间工厂试验和工艺试验,为明年在新厂进行试生产准备条件。
3月初,冶金陶瓷研究所又和工业部门签订了一项新的合同,接受了为几种重要的工业新产品进行小型中间扩大生产试验的紧急任务。按照过去的一般进度,每个中间扩大生产试验项目至少要三个月时间。现在,每个有关研究人员都想尽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减少休息时间,坚决保证两个月内全部完成六个试验项目,把正确、完整的试验数据送到生产部门。


第7版()
专栏:

植物生理学研究所到农业生产中去
植物生理研究所正在按照为农业生产大跃进服务的要求,着手制订植物生理学五年研究工作规划和修订今年的研究计划,争取有70%的研究项目密切联系农业生产。
这个所已经接受研究员、矿质营养学家汤玉玮的建议,成立一个植物生理学工作组,到中共江苏省委领导的重点试验田去。他们决心打破过去那种多从科学文献上寻找研究题目的常规,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开拓眼界,寻找关键问题,协助解决问题;通过较长时期的现场学习和工作,找出发展植物生理学科的新方向。
这个所除了和复旦大学生物系在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上实行全面协作外,还负责帮助化工部上海医药研究所建立微生物生理实验室,开展关于提高链霉素单位产量的研究。


第7版()
专栏:

基础理论学科要解决生产问题
基础理论学科的研究工作是否也要为生产大跃进服务呢?有机化学研究所经过辩论,开始扭转了认为联系生产实际、解决生产关键问题的研究学术意义不大、不愿意做的想法,得出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在我们国家还很穷、生产还不发达、社会主义建设任务非常艰巨的情况下,一切科学家都有责任争取多做为生产大跃进服务的研究工作。两年前从美国回国的有机化学家黄维垣和他领导的研究组先贴出大字报,表示“决心接受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最有益的研究工作,不考虑个人兴趣或是否能发表论文,并向各研究组挑战”。他们确定了两个为医药工业服务的研究项目:一项是用猪的胆酸制造一种激素——保孕素;另一项是关于强心药物的系统研究。其他各组也纷纷应战,高级研究人员们纷纷下厂、联系化学工业部门,选择化学工业生产实践中有关有机化学的新题目。


第7版()
专栏:

实验生物研究所破除单干分工合作
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打破过去按人设事的十二个小摊子,全所研究人员按四大中心研究项目,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组织起来分工合作,保证全所重大研究工作的迅速进展。这个所还改变了权威自居、等别人找上门的态度,主动联系复旦大学,接受为复旦大学生物系组织胚胎学课程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等任务,由副所长、著名胚胎学家庄孝僡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胚胎学教研组主任。


第7版()
专栏:

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
进行当地问题的研究工作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着资料搜集工作,逐步开展科学研究。
在哲学方面,1957年在搜集广东省哲学家学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对陈献章(白沙)的哲学思想的专题研究,已写成陈献章哲学思想研究论文初稿约十六万字。1958年的任务是搜集、整理关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哲学思想的资料。
在经济学方面,1957年的基本任务是汇集和整理广东省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改造和消灭过程的历史资料,重点放在解放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化和改造的情况,以便进一步总结广东省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和开展理论的研究。1957年已先后收集了有关卷烟工业的资料达二千件,标记成专题卡片约一万张。目前资料收集工作已告一段落,编写报告的提纲也基本完成。1958年准备在卷烟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调查报告编成后,继续收集和整理有关火柴工业和纺织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资料。
在历史学方面,去年曾进行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资料收集和佛山手工业发展史资料调查工作,编写了一、1898—1899年广东湛江人民抗法斗争调查报告;二、佛山手工业发展史资料报告;三、广州公社文献资料报告。今年,计划访问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的革命老人;同时继续进行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调查工作和搜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省人民革命斗争的史料。
在民族学方面:去年所的研究人员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民族事务委员会所组织的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前往山区调查黎族和瑶族的社会历史。现已整理完成的黎族的综合材料约有一百万字,瑶族的综合资料约有五、六十万字。今年将继续进行黎族社会历史的调查工作。


第7版()
专栏:

“农业技术”介绍
这是办给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其他基层农业技术工作者看的一本农业技术推广刊物。由北京农业杂志社出版。这个刊物,主要是介绍全国各地农副业丰产技术经验、国内外农业科学的成就、发展畜牧业的经验、农业机器和工具的使用和改良等。
这个刊物有“作物栽培讲话”“果树栽培讲话”“农田灌溉知识”“养禽十讲”等几个连载讲话。还经常介绍畜牧业、土壤改良、化学肥料、防病除虫等文章。现在,这个半月刊已经出到第六期。


第7版()
专栏:

幸福花儿开不谢 愉快歌声唱不完
山西百万人参加歌唱运动
本报讯 山西省已有一百多万人参加了社会主义歌唱运动。
在这春光明媚,一片春耕的山西省太行、吕梁山区、晋中、晋南平原的农村里,街头、饭场、工地、田间,处处飘飞着歌颂幸福生活和反映生产斗争的歌曲。左权县寺坪、河东、桃园等村的农民唱的“春耕曲”中有这样的句子:“油菜花儿黄又黄,到处一片好春光,村前钟声响叮当,社员出工上田庄。”这个县板峪农业社社员韩老三和王满贵老汉在放工后,扭着秧歌,唱着“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要把农业社建设的像花”。在抗日战争时期普遍会唱“扛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的黎城县群众,现在又唱起歌来了。全县已有七万人会唱五支新歌。在这个县的漳北渠工地上,八千多个社员一边打夯,一边唱着“渠水向东流,哗啦啦的响,沿岸果树排成行,……修成漳北渠呀!浇地六万亩呀,咳呀,咳哟,大家加油干呀,亩产四百斤呀”,劳动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太行山里的昔阳县安阳沟村里,近些日来,常常是歌声四起。农民们自编自唱道:“共产党来了哟见青天,合作化后哟饱又暖,幸福的花儿开不谢,愉快的歌声哟唱不完。”这个村组织了许多家庭歌咏队和妯娌歌咏队。
各地群众学歌、唱歌的劲头很足,全省已组织了一万多个歌咏队。万荣县汗薛乡社有的青壮年从去年12月下旬到现在,每晚都在俱乐部学唱歌曲。学会了“村村办好合作社”“农村青年突击队”等二十二个新歌曲。忻县双堡村农民歌手邢丑花在歌唱运动中,教会了七十多人唱歌。邢丑花全家男女老幼在她的教唱下都学会了唱歌。人们称她家是欢乐的家庭。昔阳县安阳沟农业社社员史克会白天上山放羊时练唱简谱,现在已能看简谱唱歌,而且还能教练一个歌咏队,他手里的长烟袋已成为指挥棒了。
山西省歌唱运动还是在去年陆续开始的。各地党、政、文化部门十分重视领导运动的开展。各地还动员了大批在乡知识分子、干部给农民教唱。各县文化馆鼓励和辅导农民自编自唱,供应歌曲;并帮助农民建立歌咏队组织和培养音乐骨干。 (水天生)
据新华社讯 山西省农村文化跃进大会最近在农村文化工作活跃的昔阳县召开。出席大会的四百多名各专县市文教局长、文化馆干部、农村俱乐部主任、文娱活动积极分子,参观了昔阳县农村俱乐部的文化活动,交流了万荣等县开展社会主义歌唱月、勤俭办俱乐部等五十多项先进经验。
昔阳县的中共党委亲自抓文化工作,采取了大型与小型相结合、文化艺术活动与政治活动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田间与舞台相结合的办法,使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得很活跃,成为群众推动生产的动力。出席大会的代表通过参观、交流经验,明确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认为文化活动应与政治、生产密切结合,同时以小型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群众的文艺活动就能够丰富多采。
代表们在学昔阳、赶昔阳、比先进、比干劲的行动口号下,决心要在今年群众文化工作上出现一个跃进局面。
(附图片)
苗地 插图


第7版()
专栏:

杭州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据新华社杭州讯 杭州市二千多个群众文化工作者6日下午举行群众文化工作大跃进誓师大会。在大跃进形势下,杭州市各机关、学校、工厂、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正在蓬勃发展。郊区一百三十多个农业社都已普遍建立了歌咏队,每个参加文化学习的农民都已学会唱一、二个歌。郊区胜利社农民,把今年的生产规划编成“双看相”调演唱。福华丝厂的工人,把今年上缴利润一百四十一万元的指标,编成“杨柳青”调,在有线广播中广播,鼓舞工人们的生产热情。杭州市第一文化馆,在今年3月中旬,组织了一个宣传队,以工厂中发生的先进事迹为题材,编成内容丰富形式短小的说唱材料,到原厂去演唱,受到工人们热烈欢迎。


第7版()
专栏:

一次节约的演出
青海省民族歌舞剧团最近在西宁上演多幕话剧“青春之歌”,全部费用,包括舞台上的道具、装置、灯光以及演员的服装和化妆品等,只花了一百二十元。
民族歌舞剧团是在双反运动中排演这部戏的,他们组织了六个突击组,清查了仓库和账目,把仓库里凡是可用的东西都尽量利用上。大、小道具能向其他单位借用的就借,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服装一部分用旧的翻改,大部分利用演员自己的。布景是把旧有的利用起来,糊上一层报纸,上面再涂上颜色。这次演出虽然花钱很少,但并没有影响演出的效果。 (新华社)


第7版()
专栏:体育运动

足球甲级联赛第一循环第一阶段
上海、南京竞赛区比赛结束
新华社10日讯 沈阳部队足球队今天在南京以三比零战胜了南京部队队。
这是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第一循环第一阶段上海、南京竞赛区的最后一场比赛。
今天在南京举行的这场球赛是冒雨进行的。沈阳部队队在上半场就连进了三个球,下半场比赛双方苦战不休,但因球场积水过深,直至终场各无所得。
9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一阶段三场比赛结果,出现了令人兴奋的现象:去年联赛第五名中国红旗体协队以四比零战胜了去年联赛第四名中国第一机械体育协会队;去年联赛第八名上海体育学院队以二比零战胜了去年联赛第七名长春队;去年联赛第十名沈阳体育学院队以二比一战胜了去年联赛第九名中国火车头体育协会队。
第一阶段在上海共举行了十二场比赛。
第一阶段北京、天津竞赛区的最后两场比赛,将在13日结束。


第7版()
专栏:体育运动

篮球甲级联赛女子分组循环赛结束
新华社上海10日电 1958年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第一循环女子分组循环比赛今天结束。
三战三胜的上海红队、北京队和二战二胜的广州队,分别获得三组的第一名。由去年乙级队升上的河北队和成都队都是三战二胜,“八一”队二战一胜,分别获得三组的第二名。这六个队从11日起将参加一至六名的循环比赛。
天津、江苏两队都是三战一胜,武汉、云南两队都是三战三败,煤矿体协队为二战二败。这五个队都得到了参加七至十一名的循环比赛权。
男子队采取单循环制进行比赛,到今天为止,十个队已都赛过四场,其中只有北京队保持没有失败的纪录。


第7版()
专栏:体育运动

向世界水平挺进
——评全国二十五单位举重锦标赛
曹弟
1958年全国二十五单位举重锦标赛胜利闭幕了。这次比赛的收获很大,通过比赛检阅了我们的举重力量,同时对今后普遍开展举重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去年全国举重锦标赛到现在还不到半年,在这短短的半年中,我们的举重运动员经过勤学苦练,在这次比赛中创造了许多令人欢欣鼓舞的优秀成绩。在六天比赛中,先后共有十人十九次刷新了去年创造的十一个单项和两个总成绩的全国纪录。我国举重运动七个级别中最弱的重量级,这次共创造了八个人次的新纪录。著名举重运动健将黄强辉创造了轻量级双手挺举一百五十五公斤的世界最高纪录。不仅如此,运动员的成绩普遍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有50%以上的运动员在这次比赛中刷新了自己过去的纪录。有的项目比赛,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竞争情况。就如重量级,过去的成绩最差,运动员也很少。三年来,上海队常冠群一直保持绝对冠军。而这次情况就不同了,“八一”队的韩来祥和王富满分别打破了常冠群保持的抓举和挺举的全国纪录。
人材辈出,大批新生力量的涌现是这次比赛的一个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在二百三十八名运动员中有50%以上的运动员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练习举重也不过一二年的新手,但身体条件好,锻炼刻苦,雄心勃勃,进步惊人。这意味着我国年轻的举重运动正如旭日东升,有着无限美好的前景。十九岁的运动员丘荣山,去年7月才开始练习举重,去年10月全国举重锦标赛时,以三百四十七点五公斤的总成绩获得中量级比赛的第三名。他在这次参加中量级比赛中,以推举一百一十八公斤打破了全国纪录。并以三百五十七点五公斤的总成绩荣获冠军。还有不少练习举重不久,十几岁的年轻的运动员,这次虽然没有取得好的名次,但从他们的体形、技巧等方面看,将来都有希望成为举重好手。
从参加这次比赛的运动员的成份来看,比例占最大的是工矿交通等企业部门的职工。据一百八十五名运动员的不完全统计,职工的人数占60%。这是我国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结果。勤学苦练的我国职工举重运动员,在这次比赛中表现了优异的成绩,荣获这次比赛团体冠军的上海队的十四名队员中,企业部门职工就占了十一名。这次的次轻量级比赛中,以总成绩三百三十二点五公斤打破去年陈镜开创造的次轻量级三百三十公斤全国纪录的徐鸿林,就是南京市一个商店的店员工人。这些情况说明了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工人的体育运动才能这样普遍地蓬勃发展。
从这次比赛中可以看出,举重运动员们在掌握技术方面有了提高。过去,由于训练工作有缺点,在比赛中经常看到一些运动员还没有很好地掌握举重的基本技术。而这次比赛中,在推举时,利用身体后塌来完成动作,因而造成犯规的现象比过去少多了。很多运动员的抓举技术掌握的都不坏。发力好,速度快,并能做到杠铃直线上升。在挺举方面很重要的提铃到胸的动作也都有进步。举重技术的掌握,也是这次成绩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次比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包括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在内,一般的都是挺举好,推举和抓举差。平均发展,三举并重,这是今后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再如,过去有些运动员练习推举时,只注意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力量的训练,这个情况也是应该改变的。目前,我国举重运动水平已跃居世界第三,占有两个世界纪录。从这次比赛看到我们的举重队伍是实力雄厚的。希望举重运动员再努一把力,把我国举重水平向世界顶峰再推进一步。


第7版()
专栏:读者的话

不要浪费公家的药品
近几年来,有些享受公费医疗的同志到医院看病,不遵照医生的诊断,自己指名要这样或那样的药,有的要多了吃不了,就积压起来。更有的把药拿回家后干脆不吃,随便乱扔,因而很多单位每逢大扫除,都可以从窗台上和抽屉里找出一些已经失效的药品。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这种浪费公家药品的现象在许多单位都存在。我建议卫生部门研究这个问题,同时希望有关同志自觉地爱护公家的药品。 郭玉麟


第7版()
专栏:读者的话

不要把好事办坏了
我最近到辽宁省建昌县巴什罕乡检查扫盲工作,发现这个乡有好多民校都订了罚工分、罚秫秸的公约。宏大社第七生产队的民校规定,一晚上无故不参加学习,罚三分工;第十二生产队的民校规定,旷一次课,罚二分工。联乡社有七个民校都规定罚秫秸。宏大社这两个生产队一连罚了十七个社员。前进社仅五、六天就罚社员三十多捆秫秸,引起一些农民不满,而有的生产队长还说:“这付药好使。”
我觉得巴什罕乡的乡、社领导上应该立即改变这种做法。使农民识字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采用变相强迫的方法使农民入学,就会遭到农民的反对,这样就把好事情给办坏了。
辽宁建昌县和尚房子区公所
王树仁


第7版()
专栏:

冀中平原上的历史风暴
——读梁斌的“红旗谱”
伊默
去年10月以来,陆续出版了几部长篇小说,如“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旗谱”、“苦菜花”等,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右派分子攻击我们创作上没有成绩,这些作品是很好的回答之一。
从我个人的爱好来说,我是比较喜欢“红旗谱”的。因为它是在那样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描绘了革命风暴的最初的——1927大革命前后——雄伟的画幅。
“红旗谱”里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写一个年轻的农民——严运涛很喜欢读“水浒”,而且吸引了很多年轻人都爱听他说水浒故事。这个细节也使我从“红旗谱”联想到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谁都知道,除去几千年来像水浒那样的农民起义、农民革命大小数百次以外,仅仅近百年来前仆后继,此起彼伏的起义、革命,就是载满了史册的。然而,真正使革命改变封建历史面貌的途径,最后彻底消灭了阻碍历史前进的统治阶级,却只有从中国共产党举起使万众欢腾的红旗,才算开始了这历史的新序幕。中国人民摸索这条革命的道路,是曾经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啊!但是,在新文学史上,这最初的历史风暴,却还没有丰富的“记录”。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热烈地欢迎“红旗谱”,也热烈地期待“红旗谱”的作者早日完成他的写完六部“红旗谱”的雄伟史诗的计划。
从内容来看,“红旗谱”的第一部是写了滹沱河与瀦龙河畔农民和地主的斗争,突出地描写了“四一二”以后党在冀中地区的革命发展的形势——轰轰烈烈的“反割头税运动”,震惊人心的“二师学潮斗争”,在读者面前,展开了广阔的农村斗争群众斗争的图景。
小说是从两家三代农民和一家地主的斗争开始写起的。这世代血仇是从一个具体的事件——地主冯兰池卖古钟,霸占四十八亩官地,点燃起斗争的火把的。朱老巩,这个急公好义的农民,和他的好友严老祥一起,在四十八村人的面前,揭穿了冯兰池的阴谋,但是,这个斗争,终于由于人单势孤,没有斗过冯兰池而失败了。朱老巩也为此窝气吐血而死。凶狠的地主冯兰池,却还不肯干休,他派遣狗腿子强奸了朱老巩的女儿,逼走了朱老巩的儿子朱虎子和严老祥。斗争却也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这世代的血仇,在四十八村人民中间,永远是记忆犹新的,他们传说着歌唱着朱老巩的英雄行为。流浪在关东的朱老忠(朱虎子),虽然在外面困苦挣扎了二十五年,也并没有忘记锁井镇,没有忘记杀父的血仇:“一想起家乡啊!心上就一剜一剜的疼!”他终于带着两个儿子回来了,给冯老兰添上了一根“眼中钉”。而且严老祥的后代、朱老忠的同辈人严志和和朱老明,就曾联合过二十八户穷人,告过冯老兰,尽管官司是打到县输到县,打到省输到省,打到大理院输到大理院,但也给四十八村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忘不了这“祖辈几代的新仇旧恨”。
不过,无论是老一代的朱老巩,严老祥也好,第二代的朱老忠、严志和、朱老明也好,他们虽然都有着世代农民不屈服的斗争性格,他们却没有找到正当的斗争途径,基本上仍然是以个人反抗,来和雄厚的封建势力作对。在斗争方式上,也不能突破封建势力的范围,因此,他们只能是屡战屡败,没有能力改变被压迫的阶级地位。这是封建社会农民斗争的历史的悲剧。
然而,历史的洪流,终于显示出新的方向。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深入到农村里来了,这就使得农民和地主的斗争完全改变了面貌。在共产党教养下的新的一代——严志和的儿子运涛,江涛,虽然继承了他们父祖两代的勇于斗争的性格,却走上了全新的革命的道路。在党的领导下,老的一代的正义的复仇的性格和新的一代共产党员的品质的结合,这就给革命准备下了一支坚强的生力军。轰轰烈烈的“反割头税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冯家大院在四十八村人民中间的封建统治,第一次受到农民的坚决的回击。而冯老兰对头冤家的第三代——严江涛,朱大贵,都成了这次运动中的领导者和骨干人物。在有名的二师学潮中间,也正是这些党所教养出来的年轻的农民子弟,表现了坚决斗争至死不屈的英雄气魄。
在反映这些轰轰烈烈的斗争的同时,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这痛苦的历史年代受着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生活,而且像浮雕一样刻划了老一代农民和新生一代的不同的斗争性格和革命性格。朱老忠、严志和、朱老明、伍老拔,这些老一代人物的性格特色,固然彼此不能混同,就是运涛、江涛、张嘉庆、大贵、二贵、春兰、严萍这些新生一代的人物,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还是“红旗谱”的第一部的内容,“红旗谱”里的年轻的英雄们的性格还正在发展,因此,在这里,我们先选择两个突出的老一代的性格——朱老忠和严志和,来谈一谈。
作者在“文艺报”的一次座谈会(注)上,回忆最初写朱老忠的过程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创作的动机,来自这样一件动人的事:两个革命同志被敌人杀害以后,他的父亲到冀中区来找区党委,要弄清他的儿子是怎样牺牲的,当时我看见这个老人神情很乐观,身体也矫健,谈笑风生,不像是死了两个儿子的人,我和这位老人也谈过话,很受感动,这时朱老忠的形象就在我脑子里开始形成了。”
作者为了这个老人,最初写了一个短篇“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后来还曾经把它发展成中篇,最后是把他写进了“红旗谱”。
作者关于这个人物的创作过程的叙述,虽然是简短的,但很值得我们深思。我相信,凡是读过“红旗谱”的人,谁都会承认,作品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就是朱老忠。这说明作者三次发展这个性格,确实是收到了显著的艺术效果。这个性格所以这样真实感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作家创造这个人物,能够深入到形成这个性格的历史境界里去。朱老忠的坚强、果断,有胆识,勇于斗争,朱老忠的最后成为一个共产党员,是通过他自己的生活道路必然发展的结果。朱老忠是一个从血泊恨海里经过千锤百炼而长大起来的战士,苦难的经历,为复仇而燃烧着永不屈服的生活信心,只要一进入党的熔炉,立刻就会凝结成坚而韧的钢。朱老忠,这是毛主席所说的那种“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它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在这个人物身上,概括着富有斗争传统的广大中国农民的历史性格。
和朱老忠阶级出身虽然相近,而生活遭遇却完全不同的严志和,从生活和性格上表现出来的特色,就和朱老忠有显著的差异。他虽然也痛恨冯老兰,也深刻地记忆着世代血仇,但是,他终究有一块“宝地”,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两个又聪明又能干的儿子。而且从他的生活命运来看,严志和没有经过朱老忠那样的痛苦的血的洗礼,也没有朱老忠那种闯荡关东顽强地和生活搏斗的丰富经验。他是在小的“温室”里长大的。有父母的爱护,有涛他娘的体贴,有“宝地”保证他的小康之家的生活。这就减弱了他对现实顽强斗争的信心,也影响了他对斗争生活的锐敏的感受力。作者充分地描写了严志和性格中的这种矛盾,运涛的被捕,“宝地”的丧失,曾经怎样强烈地打击了严志和,他满指望江涛不要重复他哥哥的道路,结果反动派把江涛也从他手里夺去了。已经成为共产党员的严志和,险些在这种强大的打击面前自杀。严志和,这个忠实勤劳而又夹杂着一些软弱的性格,正是在旧中国千百万破产中农的活的写照。朱老忠、严志和这两个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无论从性格塑造和内心生活的描写来看,都有着作者的艺术上的独创性。
从总的方面来看,“红旗谱”虽然有这些主要的优点,但是,无论思想上、艺术上,“红旗谱”也还显然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作者认真地思考。
“红旗谱”的第一部,对于党的领导的描写,是不够鲜明,也不够突出的。在轰轰烈烈的反割头税的运动里,太突出了江涛个人的号召力,对于党的细致而复杂的农村工作,党的集体领导,缺乏充分的描写。还有不少地方可以看出来,对于党的工作,作者不能活现它们,而只借助于政策指示的简单说明。当时当地的党的领导人——贾湘农,也应该说是“红旗谱”里最不成功的人物,像是一个概念的影子。他的领导农村工作,给人的印象似乎只是在偶然的机会里遇到了运涛,才触动了灵机。他的领导方法,也带有偶然的灵感式的因素。作为一个党的领导者,我们还不能从他身上看到党的生龙活虎的活动能力。而作者费了很多力气热情描写的,又显然是残留在他身上的一些书生气。
就是在最成功的人物——朱老忠和严志和的身上,也还留着一些粗糙的痕迹。作为一个历史的性格,朱老忠的形象是非常鲜明的。但从一个个人反抗的性格,过渡到一个共产主义者,作者对于他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对党的充分信任的那种现实根据,还缺乏有说服力的描写,有些地方的匆促交代,像写朱老忠的信任红军,是由于在东北受到苏联革命的影响,也都稍嫌简单了些。尤其是严志和的转变,是写得太轻易了。而在前半部写得泼辣有生气的春兰,后面写得又似乎太暗淡了。仿佛运涛的被捕完全带走了她的灵魂,却没有给她生活中带来斗争的勇气。
从艺术上看,“红旗谱”的人物的形体描写,性格刻划和生活语言的运用,都吸取了古典小说动画式的手法,这给他描写的人物增加了不少的生气。但是,在情节的构造上,作者却采取了跳跃的形式,而且分章分节的过于琐细,也似乎影响了性格和情节的突出和鲜明,这些都使人看起来要费很大精力去衔接和联想,这就不能不影响到艺术效果。我们希望这一切缺憾,能在“红旗谱”的第二部和第一部的第二版中,得到充分地弥补。这就会使得这部史诗性的作品更加完整。
注:见“文艺报”1958年第五期“老战士话当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