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高等学校老干部特别班用优良的成绩作出了榜样
老干部学会科学技术既必要又可能
本报讯 有革命斗争经验但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干部,能否攻破科学技术堡垒,成为社会主义的大学生?全国部分高等学校设有老干部特别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事实,肯定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北京矿业学院、航空学院等九所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的三百多名处长以上的老干部,学习成绩普遍很好,没有一个因成绩不好而中途辍学的。
在这些老干部特别班学习的学员,多数只具有初中的文化水平,有的连小学课程也没有念完。但是,他们勤学苦钻,学习成绩稳步地上升。在北京清华大学老干部特别班学习的学员获得四分或五分的人数已占全班学员的82%。北京航空学院和北京工业学院,老干部特别班中的八十个学员,入校前小学算术通分都不熟悉的约占四分之一。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为专业所必要的高等数学,有的已基本上学完;大学物理已学完了一半多,化学有的不仅学完高中部分,还基本上学完了大学普通化学。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对上述课程已达到本科一般水平,其中五人已转入本科学习。这就是说,他们以二年半或一年半的时间,大体上就能完成青年学生用五、六年所完成的课程。原来只有初中程度的轻工业部橡胶工业管理局处长陈自新,绝大部分课程的考试都是五分。北京矿业学院和铁道学院的老干部班办的较早,第一期学生现在已经在作毕业设计,今年初夏就要走上生产战线。
为了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的老干部,掌握科学技术,在生产战线起骨干作用。全国一部分高等工科院校,现正在积极进行继续扩大招收老干部的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夏天将有更多的老干部到高等学校里去深造。


第7版()
专栏:

办好老干部班要解决两个思想
祖年
“不作空头政治家”,许多工农干部都迫切要求提高学习业务知识。在高等学校里举办老干部特别班,是有计划地大量地培养这些工农干部又红又专的重要办法之一。几年来,许多高等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意义,有些学校的行政领导和教师们,还认识得不深刻。有的人以培养工农老干部太麻烦为借口,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缺乏足够重视,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的少,主动地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也不够;甚至有部分教师对工农干部缺乏深厚的感情,认为他们水平低,在教学态度上表现不耐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硬赶进度,只管教不管学,致使工农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
要办好老干部特别班,学校本身必须要从思想上解决这些问题。要认识到我们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跃进中,工农业战线上急需要有一批久经锻炼的老干部来加强领导。培养这些老干部使他们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这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因此,学校的行政领导和教师,对工农出身老干部的学生要无限关怀和爱护,针对他们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外辅导,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另外,工农出身的老干部,也要解决一些思想上的问题。有些老干部当领导上调他到高等学校特别班去学习的时候,他一方面有学习的要求,另方面则有不同的思想顾虑。有的人认为,自己已经三四十岁的人啦,文化又低,进大学学习物理、化学、几何、代数很困难。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工农出身的老干部,文化低,基础差,这是事实,但是在困难面前低头,就只有打败仗。 在北京航空学院和工业学院学习的八十名老干部,以两年半或一年半的时间,大体上要完成青年学生用五、六年所完成的课程,要说他们没有困难,那不是事实,就是因为他们勇于克服困难,他们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高等学校特别班学习的老干部,既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如文化低、基础差、记忆较弱等,但是,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如实际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而又具有革命的干劲。这样来全面地看自己,才能坚定信心和明确努力方向。在学习中,只要以做一个小学生的态度勤学多问,刻苦钻研,不懂就虚心请教别人,长此下去,文化较低的工农出身的老干部,也能攻破科学技术堡垒,这是不用怀疑的。


第7版()
专栏:

华中工学院反浪费反保守做得好
中共湖北省委召开现场会议推广这所学校的经验
据新华社武汉4日电 中共湖北省委1日和2日召集武汉地区各高等院校的院校长、党委书记、工会和青年团负责人、各教研室主任、学生代表等二千多人,在华中工学院举行现场会议,推广这个学院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经验。
十天来,华中工学院举办了三十多个反浪费反保守的展览会。据基本建设和教学设备的反浪费展览会揭发,华中工学院在基本建设和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浪费、积压达七百万元。另外学校还举办了学生贪图生活享受造成损公利己现象的展览会、“公物还家”展览会等。许多当事人在各种展览会上当解说员,表示决心改正错误。
华中工学院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主要经验是:第一,及时破除思想障碍,使广大群众明确了运动的目的。其次,领导人和骨干分子都带头引火烧身,作出榜样,再接着举行试点展览会和动员大会,使运动在几天之内就全校铺开。运动一经铺开,群众就运用了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展览会等各种形式,把运动推向高潮。这时,学校的领导上只是到现场开会,组织大家参观、评比,表扬先进,就可以进一步带动全校。


第7版()
专栏:

比教学 比自给 比劳动
武昌建筑工程学校行动在先
汉口机器制造学校后起居上
本报武汉讯 中央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学校提出了苦战三年,打破常规,实行在一年中假期一个月,劳动生产四个月,业务理论学习七个月的教学制度,并争取今年学校经费全部自给自足。
武昌建筑工程学校“苦战三年,彻底革新学校面貌”的规划包括三个方面:一、开展生产。计划承包有关民用建筑、部分小型厂房和上下水道等工程任务,由全校一千四百多个学生中轮流抽出四、五百人参加施工任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工厂的技术设备,承包有关建筑工程公司的一些工程;留校师生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开荒、种菜、养猪、植树等。这个计划完成后,今年可为学校增加财富六十一万六千元,比学校今年的经费预算五十五万元还多出六万元;二、勤俭节约。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采石场、测量队等有一定报酬的劳动;严格控制行政费用,提倡利用废物;三、改进教学制度。从本学期起,实行“一、四、七”教学制度,要求教师在三年内的劳动生产中,最少做到二百个劳动日,掌握一、二个工种的操作技能,达到四级工人以上的技术水平,成为会教书、会教人、会生产的新型人民教师。
该校现已承包一部分工程,造价约值六十万元,全校七百多亩荒地已开垦出来,有二十多亩种了蔬菜,积肥十余万斤。
中央建筑工程部于3月1日在武昌召开了现场会议,推广这所学校的经验。参加的有全国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城市建设学校等校长和有关教学人员。
本报讯 第一机械工业部汉口机器制造学校保证三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今年开始经费全部自给。
该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决定向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学校应战,并向武汉地区大专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兄弟学校作友谊的挑战。他们保证苦战三年,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面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做到四能,即能教人、能教书、能生产、能指导实习;学生做到四好,即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劳动生产好。全校教职员参加工农业或副业生产,三年内每人达到二百——三百个劳动日,学会掌握一门工业或农业生产技能。今年组织全校教职工学生参加实习工厂、各实验室及农副业生产,一年内生产总产值可达一百万元,除去工本费可以获得六十万元,预算今年全校经费五十四万元,这样不仅完全能够做到经费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剩余。目前该校已经和有关单位签订了合同,将在今年内生产二千台抽水机,支援农业生产大跃进,生产二百台钻床、三千个捷克式活顶针、一百五十台鼓风机,这些机械质量将达到上海企业单位的生产水平,他们生产的铣床平口虎钳要求达到出口标准。
汉口机器制造学校所提出的勤俭办校指标,已经超过了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学校的挑战指标。


第7版()
专栏:

五十六个老干部猛攻科学技术堡垒
——记清华大学老干部特别班
新华社记者 朱彬 朱继功
有五十六个来自全国各地机械、电力及其他工厂的领导干部和中央有关工业部门的局处长,在清华大学里展开了猛攻科学技术堡垒的战斗。他们都是在革命的风暴中经过锻炼的共产党员。
他们在1956年5月来到清华。当时按照文化程度的高低分为甲乙两班,现已补完初中高中的课程,也学了一些大学的基本理论课。今年寒假以后,他们的主攻方向就要转到机械制造和电力两门专业技术科学课程上来。而到1960年的夏天,他们每一个人都要掌握一门技术科学,带着毕业证书重返工业战线。
在过去的一年零八个月的学习战斗中,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上升,获得五分四分的越来越多,学习困难最多的乙班学员过去在各课考试中,只有三个人能得到五分,但在最近一次高等数学考试里,全班三十七人就有二十二人获得了五分,并且没有不及格的。甲班的情况也是如此,在最近一次的物理考试中,全班十九人中有十七人获得了五分或四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他们怎样做到学的又多又好又快的?当记者请他们就这个问题谈些自己的体会时,他们每个人都很谦虚,“尽自己的力量努力吧!”
他们五十六个,多数人过去只念过初中,有八个人连小学课程也没有念完。即使曾在高中学习过的少数干部,那也是一二十年前的事。因此,他们的基础很差。初来清华大学时,不少人连拉丁字母和数学上的一些符号也不认识,有些人语文水平低到连大学课文词句也看不懂。他们在学习中每走一步实际上同时就要花很大的力量来弥补过去文化的不足。学习高等物理时,不少问题就得从学习初中的课程来着手。教师们在讲课时也照顾到这一点。许多人不识物理、数学名词的代号,他们把那些名词编成卡片,像学外文一样反复地念。为了加深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书本上的习题,教师没有指定做的,他们也一个不漏的全部做出来。有的不仅做一遍,甚至做两遍三遍。有些人的语文水平低,他们捧住课本逐字逐句的咀嚼思考,每一章一节的重点都画上红线。叶荫是全班年龄最大的一位学员,他在比自己年轻二十多岁的教师面前也像小学生一样地提问题,在课堂弄不清楚,下课后他就请教师再为他讲一遍。一个问题没解决,当天就不能入睡,即使躺到床上,也要再起来思考下去。在学习立体几何和工程化的课程时,他们不习惯从图纸上得出立体的观念来,有的人就把图纸挂在床头边,晚上一躺到床上就对着图纸想。有的用小纸盒或腊泥做成模型来帮助自己理解课程的内容。不少人的口袋里都有一个小本子,里面写满了各种必须记住的公式,一有空就随时随地拿出来背诵,以克服年纪较大、记忆力不强的弱点。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比什么都宝贵,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能轻易放过去。假日和星期天也不例外。张主良的家就在北京,他自进清华以来,很少在家里度过一个星期天。有些人在寒暑假里也不回家,回家的人也都带着书和大批作业过着像在校一样的学习生活。
寒假中记者到班里去访问时,没有回家的学员们全部埋头在做功课。有一个干部对记者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原来的基础差,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抓紧时间赶,基础再差些也能补得上。”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越条件。他们运用自己的政治经验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对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找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现在他们学习起来已不像最初那样费劲,学习效率也比过去提高了很多。有些干部已开始要求再增加几门功课。
良师益友遍清华
这五十六个老学员在学习上的主要任务,是学机械、电力专业的技术科学,但是他们也没有放弃政治理论时事政策的学习。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积极地参加了反右派斗争,接着又参加了许多重大政治问题的辩论。在反右派斗争中他们出了不少尖锐的大字报。在大辩论中,他们五十六个都当了各系的政治辅导员。年青的大学生们在辩论中有了困难就来拜访他们。他们平时每周也有一天或半天的时间用来学习时事政策。在他们的学习计划中,还将在一学期中抽出较多的时间来学哲学。
清华大学各级领导干部,对班的教学工作都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陈士骅为首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这个班的教学方针、教学计划,并派原机械系主任李辑祥教授专门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又在各系中抽出了教学经验最丰富的教师到这里来教课。从现在起直到1960年最后一学期全部课程所需要的教师都已经指定了,并且按专业分成了两个教学小组在进行备课。为他们五十六个讲课的教师们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也发挥了很大的创造性,摸索出了一些适合这些老干部学习的教学方法。
经过将近两年的实践,清华大学的党委和教师们都认为原来文化水平比较差的老干部,经过三四年的学习都可能掌握一门科学技术的本领。清华大学已经在研究筹备再办老干部班的工作。
(本报特约新华社专稿)(附图片)
清华大学老干部特别班的学员们,在答疑室里听教员讲解疑难问题。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7版()
专栏:

从人民生活中吸取创作源泉
北京艺术工作者上山下乡
本报讯 北京许多艺术工作者热烈响应党的号召,要求上山下乡,参加群众的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以便改造自己,锻炼自己,并熟悉人民生活,从人民生活中取得艺术创作的源泉。现在北京各艺术团体决定下去的艺术人员绝大部分已经出发,一部分则整装待发。
已经下去或正准备下去的音乐创作人员,有作曲家郑律成、张文纲、歌词作家胥树人、管桦、许文等二十多人。他们将到各地参加基层工作或生产劳动。管桦已去河北丰润县;许文将到湖南永兴县;郑律成将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张文纲准备到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帆拟去广东兴宁县;胥树人、李中艺结成一个创作小组,将同去河北定县;罗忠熔准备到北京一个工厂。李焕之、李群、霍希扬等,已随巡回演出队下去,一方面参加劳动,同时并搜集和整理民歌。瞿希贤也将到河北丰润县去。
在文化部艺术局所属各个艺术团体中,三百多个艺术表演人员和研究人员,已于1月4日和29日分别去江苏省的六合、宝应、高邮、兴化,河北省的丰润、抚宁、遵化和吉林省的通化等地参加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他们还随身携带了乐器和杂技表演的轻便道具等,准备在劳动或工作的空隙时间,在群众中进行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同时进行一些业务练习。
许多美术工作者也已经下去。画家古元、刘继卣等,已到河北唐山农村;费声福、郑文中已到江苏农村;张文新已到北京南苑农业社;江帆到张家口专区农村。他们都决心通过劳动锻炼,进行自我改造,以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在一部分艺术工作者出发到工厂农村去之前,中共中央宣传部邀集他们举行了座谈,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向他们讲了话,鼓励艺术工作者与工农群众密切结合,在劳动和斗争中改造、锻炼自己,同时要刻苦学习,努力提高业务,以便迅速地建成一支强大的真正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艺术队伍。


第7版()
专栏:

首都文艺界双反进入新高潮
艺术团体展开创作竞赛
本报讯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3日在首都剧场召开全市文化艺术工作者大会,将首都文艺界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文化部钱俊瑞副部长在会上号召文化艺术界快马加鞭赶上去。他强调一定要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要贯彻群众路线的方法来繁荣创作。
在大会进行中,中国京剧院扛旗打伞敲锣打鼓地进入会场,向大会报告今年要整理、改编和创作京剧剧本三百本的喜讯,并向全国兄弟戏曲团体提出友谊挑战。当时即有北京京剧团马连良和燕鸣京剧团赵燕侠热烈应战,表示赶上去的决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由舒绣文宣布了增多演戏场数、创作大批剧本、精简人员的消息,来向全国兄弟剧院挑战。


第7版()
专栏:

安东市人民一鼓作气干到底
决心两月基本消灭四害
本报沈阳电 安东市人民要一鼓作气干到底,决心在今后两个月内消灭四害。1日全市开始总动员,三十万除四害大军纷纷出动,要苦战七个昼夜,做到八洁(室内家具洁、厨房食具洁、院庭洁、街巷洁、厕所洁、个人洁、被褥洁和公共场所洁),使得全市在两个月内就变成人人卫生家家清洁处处整齐的文明的四无城。今年1月,安东市人民展开除四害讲卫生运动,很快就掀起高潮。一个半月时间就消灭鼠雀二十五万多只,清除垃圾三万九千多吨。全市60%以上的单位和居民都基本上达到卫生合格的标准,出现了很多“二无”“四无”的先进单位。由于群众革命干劲日益高涨,全市原订三年消灭四害的计划已显得很保守。该市已第四次修改原计划,决定两个月除尽四害。安东市除四害的跃进计划,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有些城市负责人正在考虑能不能像安东市一样乘风破浪,在两三个月内除尽四害。


第7版()
专栏:小展览

小展览
编者按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中、小学里,一个以勤俭办学、勤俭生产、勤工俭学的热潮正在形成,各类学校都将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进行生产劳动。为反映学校这方面的情况,我们特辟了“小展览”。在这个栏里,将介绍各类学校生产的各种产品,并以简短的文字报道学校勤俭生产、勤工俭学活动。
多采的工艺品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利用现有设备、技术条件和设计力量,与有关生产单位协作,组织了各种各样勤工俭学的生产活动。其中,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工艺美术设计,与全国三千多个工艺美术生产单位协作。全年计划设计八千件,其中包括陶瓷、染织、装璜、木器家具、展览等设计,共可收入六万一千多元。(附图片)
陶瓷系学生制的花瓶染织系学生设计的精美地毯图案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7版()
专栏:

响应上海科学家的倡议
中华医学会在京理事发宣言
据新华社3日电 中华医学会总会在2月27日邀集部分在京理事座谈医学家的自我思想改造问题。到会二十多个医学家热烈响应上海十七位科学家提出的倡议,纷纷表示要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中改造自己,坚决做左派。会上通过了一项宣言,宣言中提出的保证是:力争两年至三年内,把自己锻炼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医学工作者;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听取批评意见,改造自己的思想、改进自己的工作;树立勤俭作风,为加速完成国家科学远景规划,加速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对卫生工作提出的要求,贡献出全部力量;学术活动更加密切地结合人民健康的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需要;通过学会活动,积极帮助青年医务干部提高政治和技术水平,扩大又红又专的医学工作者队伍。


第7版()
专栏:

“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记录片在北京上映
本报讯 “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的新闻纪录影片4日和北京观众见面。
影片纪录了周总理率领的我国政府代表团在朝鲜受到欢迎的盛况;中朝两国代表团举行会谈;中朝联合声明签字仪式;以及代表团参观朝鲜工厂、农村等情景。


第7版()
专栏:科学新闻

我国第一批用人工培殖海参成功
走到北戴河海滨,人们可以看到我国第一批用人工方法培殖成功的刺参幼苗正在成长。这项工作是河北省海洋水产试验场同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合作,在棘皮动物学家张凤瀛指导下进行的。
我国在几百年以前已经发现海参是一种美味的食品。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据分析达到76.5%。它不但可以吃,同时它在医药方面可以治妇女病、溃疡、小孩生疹子等。但是我国每年出产的海参很少,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几十年来每年都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海参。
刺参是我国沿海所发现的二十多种能供食用的海参中品质最好的一种。为了适应需要,河北省海洋水产试验场从1954年开始进行刺参的人工培殖工作。1957年为了培养大量的小刺参作为参苗投放到海内进行养殖,他们在北戴河海滨太平湾内就高低潮线间修建了一个饲养池。他们把用人工受精方法和人工定温诱导排卵受精方法培养出来的刺参幼体先在室内饲养一个阶段,待发育成大形的耳状幼体再放进池内养育。
现在可以看到池内长出很多小刺参,大的体长达到四、五厘米,一般的二、三厘米,小的也有一厘米。这批小刺参即将作为我国第一批参苗投放到北戴河海滨养殖区或者运往其他的养殖区养殖。
(河北省海洋水产试验场通讯组)(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太极拳的特点和练法
顾留馨
近五十年来在国内流行的太极拳是一项历史悠久、富于民族风格的武术体育运动,它已从三百年前创造时偏重于技击性的拳套,随着时代的需要不同,逐渐转化为以疗病、保健、防止早衰和延年益寿为基本功能的拳套。
太极拳在医疗上有不小的价值。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是整体的、内外统一的,它对练习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影响,能加强呼吸、消化和排泄器官的作用,增强血液循环和心脏收缩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作用,活动各个关节和肌肉群。因此太极拳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神经痛、心脏病、胃肠炎、肺痨、风湿、寒腿关节炎等,都能起一定的医疗作用。现在,医药界已公认在机能治疗中,太极拳是一项必要的医疗体育运动。
从艺术形象来看,太极拳是一种优美的舞蹈艺术。太极拳的动作柔和、完整、连贯、圆活,因此形象优美、刚柔相济、富有韵律性。练熟了以后,活泼轻灵,柔中有刚,好像风中杨柳,行云流水般地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在技击方法上,太极拳合乎力学上的原理。太极拳家创造的双人推手,运用沾、连、粘、随和不丢、不顶的方法,来了解对方用力的方向、大小、快慢等等,从而把对方的力量引开,摇动对方的重心,然后找准力点,进行反击,达到以小力胜大力,以顺制背,避实击虚的目的。太极拳的动作和方法完全合乎力学原理。当发展到活步推手和散手的阶段时,肌体感觉灵敏,动作丝丝入扣,可以发挥积极的竞技作用。因此太极拳是充满着斗争精神的、机动灵活的、刚柔互用的高级拳术。
练太极拳的主要原则是:始终用意识指导动作。练时要混身松柔,并逐渐作到呼吸同动作配合起来。动作旋转作环形,四肢随腰转动,动作要均匀、连贯。躯干要正直不偏。头顶同尾闾保持一条直线,避免挺胸、突肚、弯腰、露臀。要目光随手转动而前视,垂肩沉肘,使身体下稳重,上灵活。一个招势要接着一个招势,愈练愈松,愈慢,使呼吸逐渐深长,体力逐渐增强。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先求松柔,后求坚刚,达到刚柔相济。练时,架子的高、中、低,要根据练的人的体力和熟练程度来决定,无论什么架子,都要始终保持一个水平,不要忽高忽低。
练太极拳的运动量的大小,应根据学的人的体力条件作调整,教的人应该因材施教,规定进度;学的人应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作为医疗保健的体育运动,练太极拳应该以轻松、舒服、自然为原则,练到稍为出汗就够了。
初学太极拳的人要注意正确的锻炼方法,姿势一定要求正确。最好能有教师示范指导,那样收效比较快。
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保健疗病的体育项目,应该推广,特别是在脑力劳动者和年老、体弱人中间。


第7版()
专栏:

太极拳是谁创造的
古心
太极拳究竟是谁创造的?过去有人认为太极拳是北宋末年张三峰创造的,据进一步调查,创造太极拳的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但仔细追索起来,太极拳也并非陈王廷一人独创,他的太极拳中有很大一部分式子是取自明朝戚继光所撰写的“拳经”和当时其他拳法。而戚继光的“拳经”也是根据当时十六家著名拳法编成的。因此,实际上太极拳是几代群众创造的结晶。
陈王廷创的太极拳传到第十五代,河北永年的杨露禅学了陈家的太极拳。杨把太极拳传到了北京。后来,杨露禅的后代杨澄甫根据需要把原来的太极拳又作了一些修改,最后定型,成了著名的杨派。杨派太极拳的拳式简洁、舒展、大方,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起来容易长功力,也适合作医疗体育,所以流传最广。现在国家体委编印的简化太极拳,就是根据杨澄甫架改编成的。陈家的老架复杂难练,运动量很大。目前绝大多数人练太极拳都是为疗病和保健,大多喜欢练舒缓的拳套,故陈派流传反不如杨派广。
另外,还有武禹襄创的武派,吴全佑、吴鉴泉创的吴派,孙禄堂创的孙派等。这几派除去吴派外,其余的流传都不太广泛。


第7版()
专栏:

“延年益寿不老春”
曹弟
“延年益寿不老春”,这是太极拳十三势的歌诀中的一句。虽然是歌诀,但它却如实地道出了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每天清晨,你走进了中山公园,在柏树林中,紫藤架下,中山堂前,总会看到一些人在练太极拳。中山堂前的那一伙人,来得更经常。每天早晨一开公园门就都到了。他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有的体弱,有的还患有慢性病。因为经常练太极拳,弱的变强,病的转好。七十三岁的老人于万富,年轻时候得了寒腿症;年纪大了,两腿蹲下都感到困难,晚上腿疼,混身疼痛,觉都睡不好。他到六十九岁那年,走路都困难了,行动不离拐杖。后来他练起太极拳,练了一个时期,饭吃得多了,觉睡得好了。两年多后,腰腿也灵活了,寒腿症也好了,拐杖也不拄了。现在你看看于万富,他虽白须盈寸,但身体黝黑结实;虽然不是返老还童,但也是“不知年轻几许”。
于万富老人在谈到练太极拳的好处时说:“太极拳确实能延年益寿,我要不是练太极拳,现在恐怕早已躺下了。”(附图片)
老人们在中山堂前练太极拳(右第一人是于万富) 刘长忠摄


第7版()
专栏:小统计

小统计
几年来,参加民族形式体育运动的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57年底,全国各地参加武术活动的(包括各种拳术、器械)有一百万人;参加摔跤活动的有十五万人;参加射箭活动的有一万人。在摔跤方面已有十名运动员获得运动员健将的称号。


第7版()
专栏:

天津科技界掀起三比运动同全国科技界展开竞赛
据新华社天津3日电 天津科学技术工作者五十多人2日举行会议,决定响应上海十七位科学家的倡议,同上海和全国的科学技术界展开社会主义竞赛。在思想跃进和工作跃进方面,开展一个比决心、比干劲、比先进的三比运动,掀起一个自我改造和向科学进军的新高潮。
会上通过的倡议书中提出五项保证,要求做到:把心交给党,决心跟着党走;放下知识分子架子,深入生产实际,和工农打成一片,老老实实地向工农学习,更好地为工农服务;努力学习政治,认真改造思想;坚持科学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积极培养科学后备力量,帮助工农干部掌握科学技术,向工农群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等。
许多科学家、教授、医师、工程师等在会上发言,他们一致表示决心争取早日成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天津大学校长、物理学家张国藩在规划中提出积极学习政治,加强锻炼,五年内仔细学完中国革命史和自然辩证法、唯物论、经验批判论等六部经典著作;每年争取一定时间到工农群众中,向工农学习。
南开大学校长、化学家杨石先提出:为了适应农业大跃进的需要,加紧进行农药的研究工作,在南大化学系培养一个研究基地,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成为农药研究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