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史无前例的自我批评
葛德
上海职工们反浪费反保守的劲头大得很。据说,火辣的大字报就贴出了约三千万张。我虽未曾亲历其景,但已经从报纸上感受到了那种气息。工人们举办的那实物展览会,好像也就摆在我的眼前:一条宽阔的从大门通往各车间的中心大道,工人们搬来了自己浪费过的各种物资,有三十五万件,连接起来有二里多长,都摆在大道上。工厂门口停满了大小车辆,宽阔走道上人群拥挤,一万多人围观着,工人们自己写了说明书,自己当讲解员。讲的是自己如何浪费了这些东西,浪费了又多可惜,所得的教训又是什么?周围还满贴着约二万张大字报,有对比,有揭发,有批评,有建议。这是怎样一种热烈感人的景象啊。
我从记忆中找寻不出同这可以比拟的东西。勉强地想到了乡间庙会上的“花红市”。整条街道两旁,为各种各样的摊子摆满。游客行人熙攘,小商小贩们拉长嗓子高声叫卖,殷勤招待顾客。春节期间的厂甸,差不多也是这样,不过在大声的叫卖中没有听到歌唱罢了。小商小贩们如此卖力,当然是为了售出自己的货品。那末,守在展览品前的那些职工,又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也是为了卖出自己的东西。不过不是守在面前的那东西,而是宝贵的经验。既然整个国家,整个阶级用了数以万元计的高价,买得了这样的经验教训,怎能不设法把它变成整个国家和整个阶级所共有的呢?一种阶级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挺身而出,搬出实物来当众向人们讲解这教训了。而且反过来又向浪费和保守,领导上的官气和暮气进攻,烧掉那些腐蚀着阶级和国家利益的坏东西。这收获远比卖出那东西的代价要大的多。
然而,这又是一个无比勇敢的阶级的自下而上地自我批评。这是真正的自我批评。
有人曾经说我们不民主。举出的例子就是说我们害怕批评,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比如,说我们“怕揭出阴暗面”,特别害怕集中地揭示这阴暗面。工人阶级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了。难道这些触目惊心的浪费还不是阴暗的东西?难道这不是我们工人自己动手把它搬出来展览的?难道这还不集中?
历史上还能有哪一阶级能有这样大的勇气?请问那些自称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人,可曾敢像工人这样,把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真凭实据拿出来,当众进行坦率的自我批评?
我们工人阶级的确拒绝过那种瞪起三角眼来咬牙切齿的“批评”。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要长他们的志气,灭我们的威风,要败坏我们积极向上的情绪。他们又袭用了楚王的那个小白脸宠臣宋玉的批评方法,叫作“攻其一点,尽量夸大,不及其余”。说我们什么都是坏的、糟的,漆黑一团,一无是处,以达其打倒我们的目的。这是一种假的,或者叫作“别有用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自然有的居心或者没有这样坏,但其方法仍然还是采用了宋玉的那一套。这种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应当批判地看待的。
现在我们的好的、真的自我批评摆出来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的确是货色不同。第一,它用了比先进的办法来展示了前进的方向,激励了人们上进的信心和勇气;第二,因为用了树立对立面的揭发办法,就使那些善于隐形的保守思想也无处容身,就像报纸记者说的那样:“使保守自满的差不多思想遭到毁灭性打击。”第三,这批评从事实出发,有的放矢,绝没有哗众取宠之意,更没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之心;第四,这批评又充满了高度的自我批评精神,教育别人也教育自己。我们的工人敢把“三十五万件”集中的摆出来,这是他们心里有底,知道在这浪费的同时,也经过他们的手给社会贡献了何止万千个“三十五万件”的东西。这虽无须去骄傲,但这的确是问心无愧的。对于缺点和错误自然也痛心,但也明白这缺点和错误其实不过是人身的一毛一发,充其量不过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我们对这当然也不放过,不容忍,“清剿搜查”,鸣鼓而攻,不过这显示的是我们这个阶级永无休止的进取精神,我们这个阶级自我要求之严,我们这个阶级对整个社会的无比的巨大责任心。同时也是我们这个阶级向社会上一切保守的传统宣战的决心。这样一种精神是史无前例的,也是没有哪个阶级敢与比较的。我以自己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感到光荣,我为我们阶级的这种伟大精神感到振奋。
这真的批评是工人阶级的自我批评,而且是整个阶级的自我批评。这种批评开风气之先,又必至影响及于全国,成为全民的批评。这批评我们永远需要。因为它长了我们的志气,使我们从中取得了无比的好处。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宋玉的故事
傅达
旧社会里流行一个说法,把“好色”的人叫做“登徒子”,含意之坏,和“流氓”差不多。登徒子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一个官阶为大夫的臣子。“登徒”是姓,“子”就是孔子、孟子的“子”。大夫登徒子究竟坏得怎样呢?年代太久远了,二千多年以前,关于他的史料又很少,所以搞不清楚,只有据说是宋玉写的一篇赋里提到他,而且也就因为这篇文章使这位登徒大夫遗臭二千年。
但是,光凭这篇东西——“登徒子好色赋”,却看不出这人怎么坏。评论他的宋玉,对登徒子的政治、学问、道德品行各个方面,几乎什么也没有提,只是异想天开地举了一件事批评他。宋玉为了辩护自己,不惜把人家的鼻子抹白,把登徒子和“好色”联系在一起。
“好色赋”里这样写道(译其大意):
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批评宋玉说:“宋玉这人模样儿长得漂亮,能说会道,又喜爱女色,愿我王不要和他一起出入后宫。”楚王听了登徒子这番话就去问宋玉。宋玉道:“模样儿长得漂亮,是天生的;能说会道,是老师教的;至于喜爱女色,我绝对没有这回事。”楚王道:“你自己说不好色,可有什么证据呢?有证据就算,没有的话,请你回家。”宋玉答道:“天下的美人儿,再也比不上楚国的;楚国的美人儿,再也比不上我家乡的;我家乡的美人儿,再也比不上我家东邻的姑娘。那位姑娘再加一分就嫌高,减一分就嫌短,扑了粉就太白,搽了胭脂就太红,眉毛像翠羽,皮肤像白雪,她的微笑能使整个阳城和下蔡的男人都着迷。但是这位姑娘攀墙偷看我三年之久,我至今没有理她。可是登徒大夫又是怎样呢?他老婆蓬头乱发,豁嘴露齿,弯腰曲背,满身疥疮,又害痔病。登徒子却同她生了五个孩子。从这里我王可以判明到底谁好色了。”
文章接着写到,楚王相信了这些话,宋玉的地位得到了稳定,受冤屈的是登徒子,从此他的姓名变成了流氓的代名词。当然,登徒子自己也不好,是他先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
奇怪的是历来的读者竟然相信宋玉对于他对手的评价,也从不怀疑他所采用的这种片面的方法。按照宋玉的看法,一个人有了一个缺点,即使是次要的(甚至是不是真的缺点也还值得考虑),那就可以对他的任何优点一律不问不闻,而把他判为一个坏蛋。
这是一种极其不公平的错误的危险的思想方法——就是片面性的思想方法。但是这种看人看事、论人论事的方法却有它的普遍性。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不就有这个共同的特点吗?他们看不见大的、主要的成绩,只看见局部的、暂时的、次要的缺点,并且把后者尽量加以夸大,结果就把社会主义社会说成黑漆一团。当然,对他们说来,除了思想方法问题外,还有立场、世界观的根本问题。他们对新社会是敌视的,他们的阶级本能使他们仇恨党和政府的一切政策措施,因此决不可能客观地全面地看问题。他们恨不得新社会垮台,哪有心情去理会它基本上是健康的,有无限发展前途呢?但是除了右派以外,具有思想片面性的毛病的人也不在少数。毛主席概括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攻其一点,尽量夸大,不及其余。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批评,决不能得到好效果,只会产生副作用,损害人民的事业。毛主席举宋玉的故事为例,教导我们要逐渐学会用辩证法看问题,要懂得十个指头当中一个指头的道理,要对事物作分析,要作全面的估量,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


第8版()
专栏:跃进之歌

赶上去!
邯郸市铁路机务段副司机 杨振昆
绿色的通过信号亮了,我们拉的这趟超轴长大列车,就要通过这最后一个小站到达目的地了。我无法再压抑住内心兴奋的激动,扬手狠狠地拉响了进站预告汽笛,然后咧开嗓门地喊道:“通过信号好咧!”司机和司炉也疾声地应答了一声:“好咧!”我们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的忍不住都会心地嘿嘿笑起来。一个多月憋闷在心里的这口气,今天才算如释重担似的吁出来了。
说起这块心病,真让我们惭愧的见不得人。一个多月前,在我们这个地区,生产大跃进还是初露锋芒的时候,有的机车组把计划节煤数字一家伙提高了三倍,有的竟订出了能多拉一千吨的超轴计划。我们机车组喊的更响:“给我们挂多少就拉多少。”对于别的方面我都有信心,惟独对这个超轴,说实在的心里真有点犯嘀咕,不过当时我想一个机车组是三班人,哪儿就那么巧,头一开始便让我们赶上了呢?大伙儿既然都同意了,我干嘛羊群里出骆驼哇,看看别的两班拉的怎么样再说呗!
可是谁知第二天我们到车站一挂车,站长就笑嘻嘻的跑来了,说:“听说你们挂多少拉多少,我们动员了装卸工友给你们抢装了十辆车、也就五百来吨吧,算让你们开这头一炮!”
我当时一听就愣住了,惶恐地瞪直了眼,望着我们司机。他脸也红了,探询地瞅瞅我,又瞅瞅司炉,低声问:“怎么样?”我一看他这样心里更没底了。虽说有的机车组已经多拉过这么些吨了,可我们不比人家呀,一则我们是老破车,劲头能有人家使的新国产机车劲头大吗?再说我们哥三连一个超过二十五岁的也没有,司机又是新提升的,哪有多少经验哪,真要拉不动撂半道上造成事故,那可就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啦!所以我又反问我们司机:“你说呢?”“没拉过呀!”他啧着嘴直摇头。“那干脆咱们还是看看再说,先别逞这个能吧!”他们俩都同意我这个意见,于是我跳下车跟站长说:“对不起,今天不行啊!”“别逗了,快准备吧!”站长要走,我拦住他一本正经的说:“不,真是不行啊!”站长一看我们当真不拉,脸色登时就变了,问道:“不是你们说能挂多少拉多少吗?”“是啊,今天有风啊!”司炉小赵也跳下来帮腔,他不说还好,一说倒更泄了底,那天的风连头发丝也刮不动呢!我赶快接过来说:“说风大是跟你闹着玩、煤不好是真的,不信你上车看看,全是末子。”
再怎么解释站长也不听了,生气地扭头便走了,边走还边嘟囔着:“赶情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哪,要都像你们这样,社会主义建成得等太阳从西边出来。”
这趟车跑回来,车刚开进段,我们小组的哥儿们就把我们围上了。这个问我们为什么不拉?那个说给小组丢了人,我们司机长火更大,他说:“大跃进人家都往前跑,可你们却当逃兵,早知道这个,那天讨论你们别同意好不好?拉出屎再自己坐回去,何苦来呢!”
回到宿舍,一块相好的几个朋友也问我怎么不拉?真是问得我张口结舌无言答对。人家问的对吗!“既然没拉过,你怎么就知道拉不动呢?”“人家怎么能拉你们不能拉?”“心里没底不会跟人家拉过的学学去吗?”
小组的同志们不满意,段上的同志们有意见,我们这件事简直成了大伙儿的谈话材料了。
我们当时真是悔恨极了,见人都不敢抬头,恨不能钻进耗子洞里去。看见那些“学先进、赶先进、超过先进更先进”的标语,也觉着它在讥笑我们。“促退”这个词儿算对我们使上了,不拿出真正的干劲算不行啦!我们三个人都是年青人,都不是不知要强的人,谁甘心做落后典型呢?比起干劲我们怕谁?于是我们没事就凑在一块,足足检查了三天,把我们那种保守思想、干劲不大、小脚女人似的对待工作的态度狠狠地进行了检查和批判,主动写了份检讨书和保证条件贴在段宣传牌上。
这天我们跑了一夜车回来,刚洗完澡准备吃点饭回家睡觉,听说又编了一列超轴列车。我想:听到的究竟不如亲身体会的好,我们何不跟着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操作的。我一说他们俩都高兴的不得了,连称:“妙计、妙计。”于是我们三人又奔了车站,什么饿呀、累呀、困呀,全忘在脖子后头了。
看着人家干的并不怎么费难,我也就大胆地接过来试着烧一段火;司机也试着开几站,干的满好,乐的我们嘴怎么也闭不上了,比娶了媳妇还高兴,想起前几天竟没敢多拉,真是耻笑自己那种顾虑实在有点太多余了。
当天我们就找这个、求那个的非要求给我们编一列不可。直磨姑了好几天,阴历大年初一才算逮上了,这列车不但大大地超过了规定牵引吨数,而且在我们这个区段也是最高纪录。
离开车前三小时我们就登上了机车,我把油给好,司机把车检查好,司炉把炉清好,完了我们又互相检查了一遍,直到认为全可心了,才坐下来休息,养精蓄锐、等待这场战斗。
发车的时刻到了,汽笛一声长鸣,就像响起了冲锋号一样,我们三个人立刻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为了怕出汗我睹气地干脆连绒衣也脱掉了,只剩一件衬衣,拿起铁锹像使一杆花枪一样,一锹一锹地把煤扔进炉里。
机车似乎也很通人情,劲头分外比每天大,一个劲的往前窜,不大会儿就牵着这大列车飞跑起来。
炉火熊熊的往外翻卷,烧的我还是有点冒汗,填完煤我看了看汽表,水表,指针都指在定压的红线上。“蒸汽定压、标准水位”我呼唤了一声就爬在车门上乘凉。烟筒喷出的白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真是再也找不出的风平浪静的好天气。在一马平川的大地上,我看见了道旁有不少农民全穿着新衣服在挖渠,他们也打破常规来过春节了。看见我们驶过来,他们都停止了工作,不少人向我们不断招手,有的在指手画脚地看,大约在为我们拉这么长大的列车感到惊奇。我也举动起左手,边摇边指向后面,意思是说:“咱们比比革命的干劲吧!”


第8版()
专栏:

合力 赵瑞春(木刻,第三届全国版画展作品)


第8版()
专栏:

元宵灯话
左宦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是唐人描写元宵夜灯景的诗句。
夏历正月十五元宵日,又称上元节。我国自唐代以来,每逢这个节日之夜,人们都张灯结彩、载歌载舞。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发展都盛极一时。年岁丰稔、社会繁荣,人民都要求文化艺术生活的提高,统治者也想借此歌颂四海升平,趁此正月农作业开始之前,以燃灯之乐来庆祝国泰平安。玩灯的日期,最初是一夜,后来又发展为三、四夜。
燃灯的习俗,使制灯技术大大发展。当时除有大型的灯树、灯楼外,还有白鹭持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等别出心裁、巧夺天工的各种花卉和鸟兽的花灯。
观灯虽是人民群众所爱好的文娱活动,也显示了人民向往光明的意愿。但是发展到后来,统治者却置民间疾苦而不顾,反借此尽情追求奢侈淫乐。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州官在元宵节时强令每户燃灯七盏。七盏灯,对于“升斗小民”来说,不能不是一件沉重的负担。群众为了对此抗议,有一家特别制了一个一丈多长的大灯,灯上写着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
今天,元宵节在我们大跃进的时代又来到了。迎接它的,是那水利工地上的万盏灯火,是那不知道什么是白天与黑夜的人们的跃进歌声,让我们欢欣起舞,为子孙万代永享太平而祝福吧!


第8版()
专栏:

有趣的数字
△组成人体的细胞,在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身上,已有二十六兆五千亿;在成人身上,有四百兆。
△人的唾液的分泌量,在24小时里,约为1—11/2立升(惯食枯草的动物分泌量就多,如牛,可达40—60立升)。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什么是“点绛唇”?
昨天副刊发表了一首词:“点绛唇”。“点绛唇”是词牌的名字”是取江淹诗“明珠点绛唇”的意思,每一首规定四十一个字,据“词律”说:“又名南浦月、沙头雨、点樱桃”,但是不常见。这个牌子,在词曲中,北曲用得最多、大半用在一套曲子中的第一首,在戏中往往作为人物上场后的引子,因为它的音节缓慢,又称为缓板。昆曲中如鲁智深“醉打山门”,即有这个牌子。在京戏中,有些武将(花脸)出场时,用水袖掩面,有的亦唱一个点绛唇,随后再念上场诗和报名。 (非)


第8版()
专栏:读者谈书

“清宫琐记”读后杂谈
柯庵
裕容龄写的“清宫琐记”,在“新观察”杂志上连载之后,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书前附有慈禧、光绪以及作者等人的多幅照片,书内附有多幅宫庭生活的插图。版权页上印着初版印数是七万二千册!
“清宫琐记”的作者裕容龄是担任过慈禧的御前女官的,如果通过作者的回忆,能够如实地写出清朝末日的最高统治者——慈禧的昏庸腐朽、阴险专横,这原是一件有益的工作,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具体地、更亲切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面目。但是,当我们读了“清宫琐记”以后,却不能不感到失望。它不仅不能给予读者什么有益的东西,而且很可能给某些读者带来思想混乱。
凡是对中国近代历史稍有常识的人,谁都知道,从1895年到1907年这十多年当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中国,搅起了割地狂潮,当时的中国正处在被宰割、被瓜分的状态。同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烂,也激发了中国民族的觉醒,广大人民和有志之士,奋发图强,起来反抗侵略,保种卫国。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那个时候把中国人民拖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使中国丧权辱国的主要祸首,正是那个代表清代腐朽统治对外卖国,对内欺骗,专横残暴的慈禧。至今当我们再来温习这段历史的时候,还忍不住对慈禧及其党羽这一伙卖国贼切齿痛恨。
然而作者在七万多字的回忆中究竟记述了些什么呢?原来是不厌其烦地写宫庭中的吃饭、看戏、过节、拜寿、游园、宴会、画像、宫女和太监的装束,慈禧和女官的打扮,宫庭中的繁琐礼节……等等。看来当时的中国好像不是处在岌岌可危之中,而是一片升平气象;慈禧本人也不是那么腐朽昏溃,而不过是悠哉游哉的豪华贵妇;好像她不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毒辣而老练的首领,而是一个无可奈何的老实人。作者就是用一些宫庭生活细节的表面记述,把真正的政治问题掩盖下去,用一些五颜六色的生活脂粉,把这个罪恶渊薮的丑恶面目涂得模糊不清了。比如对震动世界的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作者称之为“庚子之乱”!)只是寥寥数百字带过,对这次运动的反帝斗争内容根本没有涉及,只是写了慈禧等一小群狼狈逃窜西安的生活情景,而对其沿途搜刮、受贿、勒索的罪行也一字不提。总之,读者从“清宫琐记”中,看不到慈禧及其党羽倒行逆施,媚外卖国的罪行。说“清宫琐记”是一本坏书,是不算过分的。
我们有理由问“新观察”杂志,究竟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来连载这个“清宫琐记”?北京出版社,究竟为什么要大量出版这样一本书?也许北京出版社在出书的时候,也感到出版此书不是没有问题,所以才在书后又附了一篇“赘言”来弥补一下原书的缺陷吧!但那效果,恐怕是很小的。


第8版()
专栏:时事小谈

惊人的绝技
读报,有时竟像是看大马戏团的表演,比如,3月2日人民日报上的一张图片:一个十八岁的姑娘,穿着花袄,梳着双辫,独人驾驭两部双铧犁在耕田,前一犋牛完全像自动在耕作,这不就活像马戏团里的训兽表演?那个姑娘也就显示了自己的绝技!然而报纸的宣传不是猎奇,它引人深思:十八岁的姑娘能如此,别的人为什么不能如此?而有了如此多的能手,又愁什么事办不成?这个姑娘的家乡——浙江省黄岩县焦坑乡今年就要实现
“半机械化生产”,不就证明了农村里能手之多,办事之大吗?
又如,新疆军区建设兵团的第二十八牧场的“万羊万羔”(3月2日人民日报),又不活像是魔术表演,魔术家蒙一块方巾,念念有词地揭开来,鸡蛋就变成了小鸡,观众也便不胜惊异地感到了快慰。现在的一万只母羊身旁,突然伫立着一万只羔羊,目睹其景者,岂不更要高兴几万倍。自然,“万羊万羔”不是靠了障眼法,而是靠了人的辛勤照料。这就证明,人的智慧人的劳作,是跃进的伟大动力。(欣)


第8版()
专栏:时事小谈

灯节偶感
又是元宵节了,于是想到观灯,又于是想起小时的一次看龙灯舞。那五彩巨龙,起伏旋舞,直有跃跃欲上天的姿态。激人奋发。
于是,不禁又想到目前的大跃进。行行、业业的人都在比先进、赶先进。你赶过了我,我便跃然直追,又赶过你,真是形势逼人,不容落后。此起彼伏的这形势,不正就像那龙灯在旋舞,而且你追我赶节节跃进,真也像一条活的巨龙。——英国的新闻记者,不就说我们是一条东方巨龙,紧追在英国后面的吗?
从报纸上看到,上海铁路局的火车头,也在大开特别快车;其实,我们六亿人都是开特别快车的。
(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