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死机件变成活宝贝
天津大功染厂通过反浪费展览会和兄弟厂交流物资
本报讯 天津大功染厂利用反浪费展览会和兄弟厂交流物资,使长年积压在仓库里的“死机件”变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活宝贝”。
大功染厂是一个只有二百多职工的厂子,在反浪费运动中,从仓库里清查出上千件积压的物资,其中有许多机件和原材料是厂里根本用不着的。厂里考虑到这些积压物资对其他兄弟厂可能有用,于是举行展览,邀请附近几个工厂的厂长来参观。人民造纸二厂厂长在展览品中发现有许多烘干辊,正是他们好久没有买到的东西。大功染厂立即答应调给他们十六个,使人民造纸二厂原计划在8月份才能投入生产的一个烘干机,提前五个多月投入生产,全年可增产一千二百吨纸,降低成本六万六千多元。人民造纸二厂由此也受到启发,准备把自己厂里积压的轴承、轴领调给现在正急需轴领的轧钢二厂。
为了更广泛地进行物资交流,这个厂接着又邀请了附近几个厂的采购人员前来参观,参观者受到很大的启发。聚成铁工厂的采购员说:“我们厂过去盲目购进了两吨多十二糎的方铁,根本用不着,可以拿出来供给需要的工厂。”
物尽其用
天津大功染厂把反浪费展览会变成“物资交流会”的作法是值得推广的。这种展览会不仅可以把官僚主义、本位主义、阔气、骄气等造成浪费的各种思想从社会主义的企业中清扫出去,同时,还可以通过展览会清理物资,交流物资,把积压物资用到生产和建设中去。这样,许多“死机件”“死材料”就变成“活宝贝”了。
从各方面揭发的材料来看,不少工厂沉睡在仓库里的有用物资是多得惊人的。天津钢厂的一千多名青年突击队员,在四个部门里仅在一天内就揭发出积压浪费三千多件,其中积压有贵重的工具和机器零件价值黄金四千五百两。恒大烟厂的突击队员仅在四小时内,清查出大小五金器材、各种钢材、工具和机器零件,就达二百七十余种。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各方面都迫切需要原材料和机件,让自己用不着或者暂时用不着的物资躺在仓库里睡大觉,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因此,我们希望每个工矿企业都学习天津大功染厂的做法,把在反浪费中反出来的“死机件”、“死材料”,主动地调给别的单位,让它们都变成活宝贝。


第3版()
专栏:

公开仓库 互通有无
辽宁四十六个地方企业调剂原材料
山东紧急动员所属各部门清查库存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辽宁省已有四十六个地方工业企业签订了一百三十五份互相调剂物资的合同,互相调剂钢材、铁管、钢板、杂铜、滚珠轴承、水泥等近二十种材料,金额达三十多万元。
锦县、新宾、绥中县为了支援农业增产打稻机和修理农药喷雾器缺少滚珠轴承、杂铜,到处奔波都买不到,这次在兄弟单位找到了滚珠轴承二百七十八套,可装打稻机一百三十九台。新金县和海城县的机械厂为农业社生产的万能饲料粉碎机,缺少二十五公厘厚的钢板,也通过物资调剂得到解决。
据新华社济南30日电 中共山东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于28日向省直属机关、中央驻山东各部门、地方各级党和政府部门发出“清查库存原材料、设备等物资支援工农业大跃进”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克服本位主义和保守思想,把所有大小仓库和弃置闲散的各种原材料、设备,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并集中起来统一调配,不准私自处理,以保证把这些材料、设备优先用于排灌机械的生产和其它最急需的地方。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地区由一个负责干部掌握这一工作,并成立专门组织,使这项工作迅速展开。


第3版()
专栏:

嘉峪关到镜铁山
一条新铁路开始踏勘
据新华社兰州30日电 从酒泉以西的嘉峪关通向镜铁山铁矿的铁路已开始踏勘。这条铁路是建设我国新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先行工程,全长约一百公里,今年进行勘测设计,明年修通。
镜铁山大铁矿在嘉峪关西面的祁连山里,两地拔海高度相差一千公尺。正在踏勘的铁路修建起来后,将在嘉峪关同兰新铁路相衔接,从兰新路转运来的建筑器材就可以直上铁矿区;成千上万吨的铁矿石,也要通过铁路运往炼铁厂。


第3版()
专栏:

太原钢铁厂建筑工人学习多种技术
人人争取成为“多面手”
本报太原30日电 在反浪费、反保守运动中,太原钢铁厂扩建工地建筑工人沈锡凯、于长波、迟宏恩、何永铭等提出了人人学会“多面手”、一种机器进行多种作业的倡议。这一倡议立即得到了有关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工人的热烈响应。建筑工人们争取在半年内都成为“多面手”。
人人学会“多面手”和一种机器进行多种作业,就是要让每个工人都掌握两手、三手以至六、七手的操作技术,让每种施工机械都能变成“万能”机械,进行两种、三种以至四、五种以上的作业。这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改革。现在一般建筑工程队的工人,大都只会一种技术,砌砖的就不会抹灰,上门窗的不会浇混凝土,由于单一操作的限制,工程中经常发生一边人力不够,一边大量窝工,一年停工达三四个月之久。据这个工地的负责人说,实现人人学会“多面手”技术以后,可以从根本上克服窝工浪费现象,劳动效率可以提高40%以上。实现一种机械进行多种作业以后,可以充分发挥机器设备的潜力,大大提高机械化施工的程度。
现在,这个工地已经有二千四百多名工人学会了两手以上的技术,有的机器已经在进行着六、七种不同的作业。如果全面推广这一措施,他们今年就可以在不增加机器设备的情况下,使机械化程度提高到85%以上(去年机械化程度不足50%)。把这两项措施产生的效果加在一起,太原钢铁厂扩建工程就可以少招雇合同工人四五千名。
“多面手”倡议者沈锡凯是一个著名的劳动模范。他领导的施工队,现在已经学成了“四面手”,他和他的儿子都成了“六面手”。他们由于掌握了多种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结果提前一年又四个月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施工任务。最近,他们又提出了八个月完成全年任务的口号,要使全队每人每月完成的工作量达到一千元,在全国领先。


第3版()
专栏:新产品

自卸翻斗汽车
国产第一辆自卸翻斗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它是专供基本建设工地和工厂矿山运输用的。这辆车载重三吨半,翻斗只需要十五秒钟就可以升起。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摄


第3版()
专栏:

从“彻夜不眠”说起
静宇
有个工厂,一个工人为了突击一项紧急任务,接连两天挑灯夜战,彻夜不眠。第三天早晨,精神萎靡、昏昏欲睡,有人就责怪他不像个苦干的样子。
这件事,引起了周围人们的议论。有人认为“彻夜不眠”,以致“昏昏欲睡”,是可以谅解的,而不应当受到批评。有人认为既然跃进,就应该保持直线上升,苦干到底;也有人认为苦干和休息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要苦干就得牺牲睡眠,要睡眠就得影响苦干,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有人说,发愤可以忘食,兴奋可以忘忧。难道专心致志就不可以忘掉睡眠吗?的确,当我们热情洋溢、沉迷于什么东西的时候,在短暂的时间里,可以把睡眠忘掉,或者用几分钟的睡眠就足够使人恢复精神。但是,如果经常处于突击状态,经常采用“折断式”的睡眠方式,那末,身体就得不到休息,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一天当中,人的精力的消耗总是有个限度的。有些人可以几天几夜不睡,可是,几昼夜过去以后,睡眠的需要就会一个钟头比一个钟头强烈。列宁说过,不会休息也就不会工作。所以,休息和睡眠不是目的,休息和睡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工作和睡眠,苦干和休息都是矛盾的统一,要苦干,就得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有适当的休息,休息不是目的,休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苦干。战争中,凡是有经验的统帅,总是善于利用战斗的和战役的空隙,进行休整,以便重新投入另一个战斗和另一个战役,取得更大的胜利。战争和休整好像是矛盾的,从实质上看,它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它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我们孤立地只看到矛盾的一方面,不能辩证地全面地看到矛盾的统一,或者一味强调战争,忽视休整,那就违犯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因此,我十分同意第一种意见。为了生产大跃进,乘着群众热情高涨的形势,站在群众的前面带领群众进行苦干和突击,是完全必要的,否则,就不能充当促进派。但是,真正的跃进,却不能仅仅依靠群众的热情和突击,还需要从改进技术改进方法方面寻求跃进的道路。同时,要爱护群众的热情,防止过分的疲劳,给予必要的休息或休整,让大家跑得更快,飞得更远。


第3版()
专栏:

川中油区建设炼油厂
据新华社南充30日电 四川石油勘探局决定在川中油区建设三套年产一千吨汽油的釜式蒸馏设备。现在,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工程技术人员正在油区选择厂址。
川中油区建设这批炼油设备,是为了就地加工现有探井喷出的原油。在目前尚无炼油设备的情况下,油区最近已经运出了第一批原油到重庆等地工厂炼制。
这三套釜式蒸馏设备的设计简单,可以尽量利用现有设备材料和废旧器材建成。每套设备投资不到一万元,两三个月就可投入生产。


第3版()
专栏:

丝绸工业百花开
今年增加一千六百种新产品
据新华社上海28日电 在这里召开的全国丝绸工业比先进比干劲会议已在昨天闭幕。会议决定今年全国生丝产量要比去年增长10%,丝织品的正品率要达到98%,绢纺品正品率达到99.8%。
这次会议共开了九天。出席会议的有全国丝绸产区的十二个省、市的缫丝、织绸、绢纺、印染等行业的职工代表、先进生产者,以及丝绸贸易和教育部门的代表共二百五十多人。会议期间,代表们广泛地交流了先进经验,比了先进指标和实现指标的办法。中国丝绸公司原来准备要求今年设计二百种新品种,还担心完不成;经过会上各地代表相互评比、促进以后,现在指标跃到一千六百种,比原来增加七倍,新花色增加到一万三千多种。


第3版()
专栏:

怎样利用沼气?
有一本新书出版了
用各种有机废料,经过发酵,产生出沼气,用它发电、抽水、点灯、取暖。——这个问题,自从去年12月20日本报报道湖北省研究“生物能利用”试验成功的消息以后,受到了各地的重视。许多省市都派人到湖北参观学习。现在,一本介绍生物能利用的新书——苏联工程师凯列尔同志著的“生物能原理”已经翻印出版了。这本书对我国当前研究“生物能利用”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因为还没有定稿,暂作内部发行。各单位如果需要,可以到新华书店北京分店内部发行组联系订购。 (韦振刚 于永平)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新风尚
我需要今年元旦的中国青年报,3月19日,就去本市和平里邮局请他们帮助买一下。这个局的齐同志没有找到,但他要我留下地址和电话。第二天,齐同志来电话说报纸已经找到,当天就给我寄来。
这种不嫌事小,不怕麻烦,对群众要求认真负责的新风尚,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北京市 曹焯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这样批评不公平
3月3日本报刊登了周宗明批评上海市国营儿童商店经营作风的来信以后,我们先后收到陈新翔等十八位读者来信,一致认为周宗明的批评不妥当。来信中说:一个顾客对买回去的东西感到不合适要求调换也未尝不可,但也没有理由非要换不可。因为周宗明原来买的童帽不是质量不合规格,尺码大小不合适,即使不换也能戴。儿童商店为了避免一般消费品调来换去受损害不好出售,坚持出门不换制度,这是维护国家利益,不应加以批评。对周宗明这种不尊重国营商店制度,只图满足个人欲望三番两次要求换货的行为,不应给以同情。
我们希望国营商店打破清规戒律,尽量使顾客满意,但也反对那种不顾国家损失无原则迁就顾客的经营作风。周宗明对上海儿童商店经营作风的批评不够正确,人民日报的编者支持他的批评也不公平。


第3版()
专栏:

太原钢铁厂一号高炉
利用系数超过鞍钢
据新华社太原29日电 太原钢铁厂一号高炉,在28日创造了零点五七七立方公尺的有效容积出一吨生铁的新纪录。这一成就赶过了鞍钢四号高炉在24日创造的利用系数零点五八三的全国新纪录,使生铁产量比过去增加了4%,质量全部合格。
太原钢铁厂一号高炉设备古老,矿石含铁量低。但是,这座高炉的职工提出不讲设备优劣,要在生产指标上赶上鞍钢。最近,他们学习了鞍钢减少湿度、提高干风温度的办法,使炉内焦爆负荷提高,利用系数显著降低。过去烧结矿所含氧化铁高,消耗高炉热量过多。车间的党委书记和其他领导干部在烧结工段搞“试验田”,帮助工人从配料、漏料到加热都改进了操作方法,烧结矿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使高炉生产顺利。


第3版()
专栏:

全国最高出粉率
本报讯 西宁面粉厂在反浪费反保守运动中,大胆地订出先进指标,采用了防止损耗、加长粉路、调整筛绢、增加中路刷麸等技术措施,创造了小麦出粉率的全国最高纪录,每百斤小麦出粉九十二斤半,质量完全合乎标准。全厂职工提出保证,今后要把出粉率巩固在92%以上。这样,同等数量的小麦可比以前多出面粉10%,今年将比去年多出面粉四百万斤。


第3版()
专栏:

中梁山煤矿北平硐职工
再创岩石掘进新纪录
新华社重庆29日电 重庆中梁山煤矿北平硐职工在27日创造了岩石掘进日进十五点一五公尺的全国新纪录。
这个平硐的掘进职工,在2月份里曾经创造了月进二百一十点五公尺的新纪录。3月份他们在岩层复杂的困难条件下,又订出了掘进二百一十八公尺的更新指标,决心争取超额完成。


第3版()
专栏:答读者

安二飞机
本报发表了安二飞机诞生以及我国成批生产的消息以后,许多读者对安二飞机感到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来信询问:安二飞机成批生产对我国发展国民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现在,我们就这些问题答复如下:
安二飞机是一种可作多种用途的民用飞机。我国自去年12月仿制成功后,正在大批生产。
安二飞机在农业生产上效用高、费用又省。五年中,我国有十三个省、自治区的五十六个县曾用过进口的安二飞机,灭蝗的农田总面积有一千一百多万亩。每架安二飞机每天工作六小时,可以完成三至四万亩农田的喷药任务,工作效率约为人工的一万倍,费用比人工大约低20%到80%,对害虫的杀伤率达98%到100%,也比人工喷药的效率要高。农民们对飞机灭蝗说得好:“人工灭蝗,蝗虫打光,庄稼也踩光;飞机灭蝗,面大粉匀,省时省药,真真是天罗地网,蝗虫无处躲藏。”近年来国内已用安二飞机来防治棉虫、小麦吸浆虫、稻螟虫等,效果也很好。此外,还可以用安二飞机施肥、除草、播种,防治果园虫害。
用安二飞机来勘测地质,每小时可以探测九十至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又快又准确。1953年以来,我国用进口的安二飞机先后曾作过磁测、放射性探测以及重力测量,共探测了一百一十万平方公里。据估计,飞机一队约十人,每年可探测四至五万平方公里,而人工勘测队每队约五十人,每年才能勘测二千多平方公里,特别是在人烟稀少,偏僻沙漠地区,用飞机探测更合适。费用也只有人工探测的四分之一。
安二飞机用于交通运输,既经济又方便,一次可以载货一千五百公斤,或载客十人,或用作救护。满装汽油时,它可以连续飞行十多个小时,航程在二千公里以上。
安二飞机可以用来护林,可以运投灭火队,还可以用来喷射灭火液,迅速扑灭火灾。至于水利规划、空中摄影、鱼群探测,安二飞机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如果加装涡轮增压器,还可以在七千公尺以上的高空飞行,进行大气探测或在西藏高原航行。加装浮筒或雪橇后,还可以在水上或雪地工作。
安二飞机所以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它具备许多独特的性能和结构。比如:它不需专门的机场,只要有一块长一百八十公尺的田野就可以很快的起飞和着陆。它还可以作离地面五公尺高的超低空飞行,因而特别适合在农业上使用。由于它可以沿着山地在低空作大坡度的上升和下滑,既安稳又可靠,因而又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探明地下资源。它还有宽敞的座舱罩,保证有良好的视界,使得各种专业飞行十分方便。机内还装有成套的现代化飞行仪表和无线电设备,可以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和夜间飞行。
制造安二飞机的原材料我国全部可以自给。它用油也省,每公里的耗油量约为解放牌汽车的二倍,虽然它的载重量只有汽车的三分之一,可是它的最大速度为汽车的四倍。它的利用率也高。一架安二飞机,可以根据需要承担各种不同的任务。二、三季度农忙,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可以运输;冬季装上雪橇可以在北方使用;换上浮筒就可以在东南沿海使用。对我们这样一个地区广阔的国家来说,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建设任务,运用与发展民航事业,使用这种“万能的”安二飞机是最好不过的了。      编 者


第3版()
专栏:

新辟短途航线
本报讯 中国民用航空局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跃进的需要,正积极准备开辟地方短途航线。除了已经开辟的兰州到西宁、合肥到阜阳两条航线以外,4月间还要开辟成都到西昌和昆明到保山两条线。
地方短途航线是一种比较经济和最方便的交通线。例如过去从合肥到阜阳坐火车、汽车要走两三天,开辟地方航线以后,只要一小时就到了,票价只有二十元,跟地面运价相差无几。
为了适应地方建设的需要,中国民用航空局还计划在今年内开辟合肥到屯溪、合肥到铜官山、西安到延安和哈尔滨到佳木斯等航线。(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他在勇猛地飞翔
——记向一九六三年跃进的铣工苏广铭
本报特约记者 刘白羽
冰雪还封冻着松花江面,雪橇还在飞快地滑行,在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车间里,却已经是一片热情洋溢的春天了。我们走进修理车间,怎么里面还静悄悄的呢?一打听,还没上班,苏广铭师傅在工友室里写大字报呢!我们穿过那布满机器的场房,到一间木板小屋里找到了苏广铭同志。这是一个小“铁牛”似的人,个儿不高,可那么壮,说起话来笑眯眯的。在他那顶黑色鸭舌帽下,两鬓闪出几星霜花,但从圆厚的肩头和沉稳的神情看得出身上潜藏着无穷的精力和无限的智慧。正是他,在我们这波澜广阔的大跃进的前头,急驶着,飞翔着。他先以三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现下,他又蒸蒸日上,已经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了。请想想看!第二个五年计划才三个月,他却要一步跨到第三个五年计划去了。有人说我们的人现在所迸发出来的精力,所达到的速度是电子计算器也无法计算的。但是,人们还在马不停蹄地前进着。工友室里坐着一组一组的人,有的拿着笔在沉思,有的写大字报。忽然之间,我们的谈话被隔壁车间里一片沸腾的欢呼声打断了。有人喊了声:
“报喜来了!”接着几个人抬着一块小黑板冲过来。黑板写着调度室一个女同志出了九十九条大字报的消息。可是来不及用粉笔写了,只好由抬黑板的青年口头传:“这已经是老数目字了,现在人家已经提出第一百零一条了!”
苏广铭领我们向他那台铣床走去。抽这空儿让我先谈一下他这台神秘的、美妙的铣床吧!原来苏广铭使用的铣床是一台1928年出品的老德国铣床。1948年从三棵树工厂当作废品搬过来,可是苏广铭却和这古老的机器合作起来了。三十年,是多么遥远的一段时间呀!在这过程中,现代技术水平已经飞跃到什么地步了。这铣床,早先一分钟只能转一百五十转,可是高速切削要求着极高的速度,在苏广铭改进下,这台铣床提高到二百五十七转,现在又提高到四百五十二转。谁说老树不能开花?机器到我们这个新时代才真正发挥了潜力,点燃了青春的火焰。我们走过场房时,开工的时间到了。巨大的车间立刻沸腾起来——吊车在穹顶上滑行,牵引带在火速地回旋,机轮转动,钢屑飞腾……苏广铭的铣床刀也像小风车一样倐倐地转起来了。笑容消失了,他如同一个沉着,干练的指挥员。他倾斜着上身,贴近机床。他的眼神,他的动作说明:他的心已经和整部机器溶合在一起了。
苏广铭十二岁就在那地狱般的私人工厂里作徒工了。伪满时期过着“橡子面,麻袋片”的日子,但他一直站在铣床旁边没离开他的岗位。到这个车间里来也有二十二年之久了。这座有五十五年历史的工厂,经过了一段艰苦的历程。日本人的刺刀曾经逼在工人胸口上,可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却在这些车间里活动着。现在,你看!地板是陈旧的,房顶是乌黑的,但一切都那么坚实,而且又闪出了新的光彩了。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一台老铣床变成现代化的万能铣床?是的,正是从这问题我们就进一步接触到苏广铭的主要特质了。他不但是一个用全部热诚来工作的人,同时,他是一个以不断的改革和创造来工作的人。他不但用手,他用的是心、是脑子。从1953年到现在,他的改革创造已有五十四件之多。就这样,他把自己这台古老的机床变成为现在这样一座崭新的机床。
让我们暂时回到朝鲜战争的日子吧!那是充满暴风雪和闪闪火光的日子,前线的需要总是万分火急的。有一回,夜深两点钟了,一阵敲门声把苏广铭惊醒。工厂里的人来了,说有紧急任务。苏广铭一听就急了,他恨不能立刻飞到他的机器房。大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奔进车间一看: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都集聚在那儿等候着他。他们要他铣一件很难铣的机车弹簧钢板口。他立刻动手,就这样在铣床旁边从深夜一直站到第二天的下晌。还有一次,同样紧急的任务把所有的人都卷了进来。可是有一个瓦背形的机件,你要刨完它的两个侧面,却很难摆弄。这个调皮家伙,在铣床上你钳不紧它、夹不牢它,一出毛病,机器就得停下来。他急得满身大汗,一天能弄出五块。这速度怎么能赶上前线的需要,眼看任务就完不成了。苏广铭一面干活,一面琢磨:如若让这瓦背形机件服服贴贴,不但卡得紧还能自如地转动就好了。干到夜深,回家,他怎样也睡不着,有时躺着躺着就爬了起来,伏身在桌上画、画、画。不知画了多少时候了,他的爱人马丽珍醒来一看,他还坐那儿苦苦思索。他见她醒来就说:“我再画一会儿……”就这样紧张、苦干了二十天,他终于发明了一种钢背瓦铣斜卡具。我们到车间里的另一台铣床跟前,青年工人李春兰正在使用钢背瓦铣斜卡具在做活。从前一天只能铣五块的活儿,现在每天能够做出六十块来了。至于他自己这台机器,在我眼中实在是一台奇妙的机器。说老实话,他把这冷冷钢铁做的机器变成有生命、有心眼的活东西了。你看,这儿那儿,里面外面,增加了好多他设计的机件,每一机件都增加了机器的速度和效能。比如有一个摇把,一只手摇起来很吃力、很慢。去年秋天哈尔滨的人们和最高的洪峰猛斗时,他冒着雨日夜不停地到江北大堤上去抢险,坐在船上,他看见舵手摇着那四面都有齿把的舵轮很灵巧,于是他就把他那笨重的摇把也装上几个齿把,就转动得轻巧迅速了。就连他所用的铣刀也是自己制造的,他从废品仓库中找出一些断了头的钻头,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把它制成铣刀。他拿了两把小刀具放在掌心上给我看,就靠着这个,去年一年他没向工厂再领过一把刀具。他的铣床是淡绿色的,上面还画着五颗小小的红星。这是中长铁路时代保留下来的。那时,每一次大检修,他的机器都用不着修理就照常工作,这样就给他在机器上记下一颗红星。现在,我们不再画红星了,如果画,他的机器就得画满了红星。因为苏广铭的机器还保持着不检修的纪录。同时从他手底下出来的产品,多年来也总是保持着最高的标准,检验员拿到手里一看是苏师傅的产品,那是用不到检验的。现在,苏广铭如同一辆擦得晶光瓦亮的机车带动着整个生产。从那几丈高场房顶上垂下一条白纸红字的大字报,这是苏广铭向第三个五年计划跃进的计划。周围密密层层地贴满向他学习、和他竞赛的大字报。这里面有车间主任,有老工人,也有青年、有工艺师,也有技术员,这真是暖烘烘的喜日,催促着万花竞放。
这里还得讲一个很有深意的插曲,前面不是讲到,在那严重的年月里,我们党的地下工作者在这个车间里活动着吗?当时地下党的市委负责人有一个时期是张浩同志。张浩同志去世了,新的革命一代成长了。现在张浩同志的儿子林肖侠同志担任了哈尔滨市委的书记。最近林肖侠同志又出现在这个车间里了。原来他跟苏广铭作学徒呢!每个星期三,人们都看见他穿着工作服在铣床旁劳动着,最近他已经可以拆机器了。我在这儿把青年工人魏书生的计划抄上几条:“……二、学习苏广铭师傅六年没欠一次勤,我从1958年开始,保证第二个五年计划里一次不欠勤,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三、学习苏广铭师傅七年没出废品,没回修,我从1958年起,保证五年不出废品,质量达到百分之百,……”从这里也可看出苏广铭这个老铣工的特点,同时,也显示出我们这个大时代奔涌的波涛。
这是春夜还是冬夜?月光如此清凉,空气如此寒冷,但哈尔滨每扇窗子上都灯光闪闪。当天夜晚,省委工业部副部长刘仲甫同志又和我踏着地下的冰凌和月光,到苏广铭家去作客。这是一个十分温暖、幸福的家庭,他的爱人马丽珍是家属文化夜校的教员,大儿子荣亭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寄宿在校内,高中三年级生的二女儿凤兰和带红领巾的小妹妹凤琴和妈妈正在一座雪亮的台灯下看春节照的照片呢。
刘仲甫问:“苏师傅!怎么样?三月底能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吗?”
苏广铭沉吟了一下,满有把握地回答:“行,没问题。”
他听说我认识李来财,下午在车间里我们一见面,他就兴奋地谈起这个无脚拖拉机手,现在在家里他又一次谈起来。他说:“我到北京开会听了他的报告真感动,后来,我在工作中一遇到难题,就想到他那样天大的困难都克服了,没有脚都站起来开了拖拉机,我这些儿困难还有什么过不去的!”
这次会议鼓舞起来的热情还像火苗一样在苏广铭心中跳荡呢!在那会议上,还有一件事使他至今念念不忘,就是他看到了上海工人盛利高速切削的表演。谁知道,开罢会回来,一下火车,工厂里就有一个难题在等待着他了。事情是这样:为了支援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筑一条铁路,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承造一批机件。大家都说:这条铁路通了车就把河内同欧洲联结起来了,你看这是有多么大世界意义的任务呀!可是有一个叫轨距杆(铁路转弯处用的卡子)的机件,却是工厂里从来没干过的新活。在车间里试制了半个多月,结果连一个也没做成。人们都愁坏了,都盼望着苏师傅回来。支部书记张玉昆一见面就拉着他手说:“苏师傅!这任务很重要,你用铣床干干怎么样?”苏广铭在重要关头上从没推却过责任。怎么办?!他想起了盛利的高速切削经验,他研究出一种专门刀具,看起来事情有希望了。谁知第一次上铣床却失败了。机器转动速度太快,合金刀一下变了颜色,烧坏了。这时,李来财的影子出现了,小伙子用两支假脚驾驶着拖拉机,在微笑。苏广铭和工艺师研究了放水冷却刀具。那一天,第一个产品就制成了。消息一传,可哄动了,人们从四面八方奔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他围起来。高兴,欢乐,对新创造的惊奇,对新收获的赞美,有人说:“这一回可合规格了!”“这一回拿出国去也像个样子了!”可是一天只能做二十多个,苏广铭还要在速度上再赶一步,于是他又创造了一种胎具。这一来,他一天能生产出七十五个了。
1955年,他的生产成绩一天比一天优异。有一天,儿子荣亭说:“爹!光生产好也不行,政治也得好。”他想了想说:“孩子!我政治上也不会落后呀!”女儿凤兰又问:“那你怎么不加入组织?”他没作声。心里却在盘算:我的父亲是工人,我自己也是工人,我们家的血都是工人的血,我怎么能不想加入自己的党呢?10月16日写了一张入党申请书,可是他悄悄地装在口袋里了。内心在剧烈地斗争着:他自己问着自己:“我苏广铭够得上做一个共产党员吗?”几次走到了党支部办公室门口又退回来了。一直到11月12日,他鼓起勇气找到支部书记说:“支书同志!我要入党。”1956年3月苏广铭被吸收入党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永远是鼓舞人前进的明灯,它如同火种一样种植在人们的心里,它使人获得了作为人的真正的意义,人的精力便会源源不绝,人的劳动便能创造一切。从去冬展开的跃进高潮,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像一只雄鹰一样展翅飞翔。苏广铭第一次订的计划,是要在1958年一年内完成二十个月的工作。可是党的大跃进的号角响了,他把计划修改为一年完成二十四个月。前几天,他第三次修改计划为一年完成三十六个月工作量。
“苏师傅!你这计划根据什么提高?根据什么达到?”
这一个永远走在时间前面的人说:“我今年打算搞十五件工具改革,……”是的,决定着苏广铭飞跃速度的重要关键是技术革命。
我们只要举出他将要进一步改革刀具这一项,就将提高速度70%。原来他早已构思出来了,下午我们在他铣床旁边时,有一个同志走到他身边,那就是工艺师把他新设计的那个刀具的图样画好拿给他看,现在,工具已经送去制造了。
马丽珍是他的好妻子,好同伴,她教他文化,使他从一个文盲,变成一个可以写发言提纲的人了。现在,她从旁说:“有时候,天还没有亮,他就不见了,我一看,原来一个人在外间屋披个棉袄就着电灯画图呢!”请允许我的想像力奔驶吧!通过这小小的家屋,这雪亮的灯光,这扩音机里播送着哈尔滨各个工厂里正在掀起追苏广铭、赶苏广铭的竞赛热潮,……我感到我们六万万人在一起跃动的脉搏,我感到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幸福。我想,如果人们都像苏广铭这样,把自己的精力与智慧发挥到这样高度,那么,在这世界上我们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春天真的来到这遥远的北方了,当我写着以上这段见闻时,我发现我的玻璃窗外在滴着溶化的雪水了,小小的白桦树在微风中摆动,落在它那湿渌渌的树枝上的阳光多么金黄又多么灿烂啊!我想着苏广铭,不知怎样,我总是想到他一个人在黎明前静静地伏在灯光下画图的身影。在这里,让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吧!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工人,我们这个新时代的一个工人,他正像我们的整个社会生活一样在勇猛地飞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