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红榜

绿化先进县和林业劳模
编者按:这一栏发表的是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奖励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 * *
林业部最近又奖励了在造林绿化工作方面成绩显著的一些县和倡议营造“万亩林”的林业劳动模范王志英。
得到奖励的县份是:河北省邢台县、平谷县,山西省夏县,甘肃省武山县、民勤县、秦安县,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常宁县,广东省广宁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磴口县,广西省大苗山苗族自治县。
林业劳动模范王志英是河北省邢台县灯塔联合社共青团总支书记。1956年,在王志英的倡议下,灯塔联合社在灵霄山上营造了第一个“万亩林”。接着,全县、全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万亩林”运动。最近,王志英又组织了一个青年造林专业队走上灵霄山,进行长期育林和护林工作。灵霄山上的这面旗帜,已成为全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棉花生产跃进指标
三千五百万担
107县将在今年成为百斤皮棉县
本报讯 全国棉区农民和各有关部门正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实现今年棉花生产大跃进。
根据1958年全国棉花生产计划的安排,播种面积为九千零三十万亩,比1957年增加四百一十二万亩;皮棉总产量三千五百万担,比1957年增加二百二十万担。
各产棉区为了实现1958年棉花生产大跃进,都在大力兴修水利、增积肥料、改良土壤,准备良种和传授技术。截至现在止,各主要产棉省已提出:1958年组织亩产百斤皮棉的棉田面积,全国共达一千五百多万亩,比1957年已经实现的棉田亩数增加两倍半;在十二个产棉省内,已有一百零七个县、市提出了要在1958年争取达到亩产百斤皮棉县,相当于1957年已经实现的五个百斤皮棉县的二十一倍多。
为了支援棉花生产大跃进,大力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国家已准备增拨给棉区氮素化学肥料二十万吨,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等省一千六百多万亩高产保收的棉田上进行增施化肥增产棉花试验。今年全国将继续推广和更换棉花良种一千六百多万亩,其中岱字棉良种将再扩大一千三百多万亩,连同已有的岱字棉良种面积将达到四千七百多万亩,占到总棉田面积的半数以上。防治病虫害的药械也可大量充分及时供应,大面积彻底防治棉花虫害示范区的面积,由去年的二百多万亩,计划扩大到二千八百多万亩。


第2版()
专栏:编后随笔

要有跃进措施
在全国大跃进声中,棉花生产今年也将有很大的跃进。据目前统计:计划达到百斤皮棉的棉田面积已有一千五百万亩,百斤皮棉县已有一百多个,浙江还计划成为百斤皮棉省。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消息。
但是我们不要以此为满足,有了跃进计划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增产措施,否则计划便有落空的危险。经过冬季大生产运动,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积了不少肥料,但是其他措施是否也同水和肥一样有了准备了呢?由于增加水和肥所引起的新问题是否也都作准备或者解决了呢?很值得注意。除此而外,还应估计到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早作准备。


第2版()
专栏:

多桃棉 盛果摄


第2版()
专栏:

湖北推广棉花营养钵
可增产一二成,早熟十天到半月
据新华社武汉2日电 湖北各棉产区正大力推广使用棉花营养钵的经验。麻城县今年将有30%的棉田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办法;孝感专区今年有50%的两熟棉田(约五十万亩)要普遍推行方格营养钵育苗移栽。其他主要产棉县也正在学习制营养钵技术。
为了推广使用棉花营养钵的经验,湖北省农业厅不久前在麻城县李胜乡举行了现场会。
湖北省有90%的棉田是棉花与小麦或其他作物套种的。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就是先把种子种在一种特制的营养钵里,待前作物(小麦或油菜、豆类)收割后,再把棉苗连营养钵移栽到棉田里。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两熟矛盾,促使棉花增产,而且还可节省肥料。据1957年使用营养钵的地区证明: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花产量,一般要比在前作物行间直播的增产10%—20%,并且可以提早成熟十天到半月。
棉花营养钵是用过筛后的顶好的土,按一定比例和各种肥料及适量的水拌和后做成钵坯,然后用一种制钵器制成约三寸高直径一寸半的圆形(也有制成厢子,用规划器划成方格的),上面有一播种眼。按麻城县李胜乡红星一社的经验是:油砂土七成,牛、猪粪三成再加1%的过磷酸钙。或者是十担油砂土拌和过磷酸钙、硫酸铵各一斤。


第2版()
专栏:

河南改装双铧犁成功
据新华社讯 河南省淅川,邓县两地对双轮双铧犁进行了改装,经过试验,效果良好。改装过的双轮双铧犁套上两头一般的牲口耕作,每天可耕地十亩,比改装前的效果提高30%。
改装的办法是:(一)将前犁头由外侧搬到内侧,缩窄耕地宽度。(二)地轮、沟轮安装钢滚珠,由滑动变为滚动。(三)将轮尾加添支杆,使犁尾低于后犁踵二公分,犁地时尾轮滚动前进。(四)犁草少的地方,去掉挡草板。(五)将犁镜尾端去掉六公分,以减轻犁身前进时的阻力。
原来的双轮双铧犁的拉力是四百五十市斤,需要三头大牲口拉。改装后拉力只有二百三十市斤,每部可节省牲口一头。


第2版()
专栏:在棉花生产战线上

在棉花生产战线上
湖北要求翻一番
本报讯 湖北省要求今年亩产百斤皮棉的面积,百斤皮棉乡、百斤皮棉社的数量,都要比去年翻一番以上。但是从目前产棉县的进展情况来看,超过了省的要求。麻城县保证1958年全县棉田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三十斤,争取到一百五十斤,培育一万亩亩产籽棉一千斤的丰产田,并向全省各兄弟县提出了挑战。全省先后已有四十多县提出了1958年争取达到亩产百斤皮棉县,黄冈、孝感、荆州三专区争取达到亩产百斤皮棉专区。
浙江今年实现“百斤”省
本报讯 浙江省提出了提前九年实现亩产百斤皮棉省的口号,1958年计划植棉一百一十四万亩,棉花总产量达到一百一十四万担,平均亩产皮棉一百斤,比去年增产28.2%。慈溪县1958年的指标是:四十八万亩棉田,保证每亩产皮棉一百五十斤。慈溪县四级干部大会决议,向湖北省麻城应战,并向河北省石家庄市、甘肃省敦煌、湖北省新洲、浙江省萧山、余姚、上虞,提出了友谊竞赛。
河北为八百万担而奋斗
本报讯 河北省为了组织粮棉跃进增产,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由原定的四十五斤提高到五十斤,争取六十斤,皮棉总产量八百万担,比去年增产27.5%。
河南建立“保产区”
本报讯 河南省建立了四百五十万亩棉花保产区,要求保产区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由亩产五十斤皮棉达到一百斤皮棉,共可保收皮棉二百九十二万担。在占全省棉田三分之一的面积上要保证生产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的皮棉,同时还要求带动全部棉田增产二成以上。
山东保证产棉480万担
本报讯 山东省1958年棉花生产计划,保证总产量四百八十万担,争取达到五百三十五万担,比去年增长29.7%。为了实现粮棉生产大跃进,全省已扩大灌溉面积一千四百五十万亩。全省组织亩产百斤皮棉棉田二百八十六万亩,有六个县、市计划实现百斤皮棉县。高唐县五十万零一百四十亩棉,计划在去年亩产皮棉五十二斤的基础上,保证亩产皮棉跃进到一百斤以上。


第2版()
专栏: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岱字棉
岱字棉是我国当前普遍推广的一个优良棉种,它的特点是:衣分率高(34%——41%)、纤维长(绒长三十毫米左右),早熟、抗逆力强。岱字棉单位产量一般也高于其他棉种。由于它出皮棉多、棉花质量好,种它的收益也较多。


第2版()
专栏:

拼命干与创造性地干
姚世夫
中共江苏省委三届六次扩大会议上,提出了“苦干、实干、创造性地干”的口号,并且以这一口号,代替了过去曾经提出过的“苦干、实干、拼命地干”的口号。
“拼命地干”改成“创造性地干”,这一改,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标志着两种不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这两个口号的共同精神是:在战略上藐视困难,拿出革命的干劲来坚决完成任务。但在完成任务的方法上,后一个口号就比前一个口号更积极、更富有革命气息了。
应该承认拼命地干的口号在运动初期对于那些充满无穷忧虑保守落后的思想的人是很有刺激性的,对于某些穿着皮鞋下田领导生产的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也确实起到了敲起警钟的作用。然而,把这个口号普遍用之于群众,就很容易发生一些流弊。不少地方已经发现了严重的“夜战马超”的现象,造成了民力过多的浪费。在数九寒冬的夜晚,这个农业社和那个农业社,在水利工地上互相挑战。你不休息,我也不休息,你不熄灯我也不熄灯,以至一个劳动力每天一气要干十四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二十小时左右。群众的干劲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劲头却很难持久。还有的地方,社员们提出“向手掌心要粮”的豪语,打着赤膊,干着“让河水让路,让河泥上田”的水利、积肥运动。可是他们使用的仍然只是简单的工具,罗担和铁锹,几十成百的人窝在一块小地方施展不开,结果,劳动强度很大,工程效率不高。
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和问题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要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浦县永宁乡起初每天每人上工的时间在十四小时以上,可是全乡平均每人一天做不到二方土,以这个工效,要完成原订的一百万方的水利任务就要不停地挑土,一直挑到三、四月份。有些人开始失去信心了,要求缩减任务。永宁乡党委及时组织群众讨论:“今年治水是大治?还是小治?怎么来治?”讨论结果,大家想出许多改进工具、提高效率的办法,第六次修改冬春水利规划,决心要做二百万土方,等于解放以来水利工程总和的四倍。他们把盛土一百二十斤的粪箕改用能盛土一百六十斤的筐箕,又卸下双轮双铧犁的轮子,改装成运土车,工作效率就提高了三、四倍。以后又有人使用板车和改装牛车,改进滑镙等工具,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五倍以上。这样全乡平均每人每天都可以做到八方土。这个乡的好几个农业社每天每人做到十二方,最高的一个青年突击队,每人每天可做二十方土。
与改进工具的同时,还要合理地调整劳动组织,消灭工地上的一窝蜂大呼?的现象。江宁县翻身农业社的水利工程,普遍发生窝工浪费的现象,社员反映:“黄鳝、泥鳅一样长,扁担、棒棰算一样。”以后社干部征求了老农的意见,把任务分配到户,建立了个人负责制,挑土挖土合理搭配,做到人不闲、工具不停,全社劳力平均每天工效由一点八方提高到四方半以上。
应该冷静的看待这样一种情况:完成土方任务是好的,但完成土方数字愈多并不等于增加或改善灌溉的面积愈多,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正确的工程规格,乱挖一通,也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现象。仪征县大仪乡动员群众想办法、出主意、献计策,经过辩论,群众提出以巴斗塘代替粪箕等许多花工省、蓄水多、工程快、收效大的好办法,先进经验推广后,全乡只要做三百万土方就可以实现水利化,做一方土就抵四方土的效益,原订三年做一千二百万方土实现水利化的任务也可以提前于今年完成。
在这万马奔腾飞跃前进的生产高潮里,正是人人对社会主义拿出贡献的时候,正如常熟县的一些干部所说:过去我们想到要做的事往往做不到,现在是不怕群众做不到,只怕干部想不到。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六亿人口的大国,该有多少诸葛亮啊?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事情,想得到的事就做得到。让我们多动脑筋想想,多一些创造性的干劲,以不断向前跃进的革命精神,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吧!
创造性地劳动和工作,是一切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每一个干部和党员都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中争取做一个又红又专的红色专家!


第2版()
专栏:

多种核桃利国利己
陕西开展“每户一升核桃”运动
山西今年种核桃一亿二千万株
据新华社讯 “每户种一升核桃”的运动正在陕西全省范围内展开。
最先开展每户种一升核桃运动的商雒专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经超额完成种植任务。这个专区的商县每户种了一升核桃之后,接着又展开了每户种植百棵“摇钱树”的运动。超额完成每人种十棵“摇钱树”的南郑县,最近又提出每户种一百棵“摇钱树”的要求,保证提前超额完成。
据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省决定以一年时间超额完成十年发展核桃的规划指标。
山西省1956年制订的核桃发展规划,要求到1967年发展一亿二千多万株核桃树。今年2月初,中共山西省委召开的地、县委书记会议再次研究了这个规划,认为这个规划四平八稳,势必拖长了种植和收益时间。会议指出,山西各地都已经具备了尽快发展核桃树的条件。现在80%的县都有了核桃树,农民已经有了种植经验。现有的三百多万株核桃树最高年产量达到三千二百万斤,而且80%的品种是皮薄、肉肥、出仁多的好品种。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一年不吃、不外运,核桃种籽就可以满足需要。另外,各地都有许多种植核桃的传统技术,最近几年来太行山区农民还创造了幼苗越冬、促使核桃树早结实的经验。因此,会议在批判了保守思想之后,决定在今年发动全省人民苦干一年,保证全省一年种活一亿三千万株核桃树。


第2版()
专栏:

挖泥船 邹雅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摇钱树”
山区群众把核桃树叫“摇钱树”,因为核桃树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核桃又叫胡桃,是一种落叶乔木,我国多数省份都种植,其中以华北、西北地区较多。南方一些地区也有集中种植这种林木的,像云南漾濞一县就有核桃六万二千亩。据林业部门去年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结实的核桃有两千多万株,约合一百万亩(以二十株一亩计算)。
核桃是一种重要经济林木。核桃果仁含有丰富脂肪和蛋白质,可以榨油,也可以作为干果食用或作为药物治病;核桃树干是一种坚韧光泽的贵重木材;核桃青皮、硬壳也都很有用处。
核桃生长较快,造林三、四年后就有一丈多高,但是结实很迟,一般要到八至十五年以后。过去一些地区流传的“无儿不种核桃园”就是针对它结实晚而说的。陕西扶风县有一种播种后第二年就开始结实的“隔年核桃”,商雒地区有种五到七年结实的品种;山西省屯留县,也出现过播种后六年见果实的核桃。山东历城县有用枫杨作砧木嫁接核桃,促使提早结实的办法。这些品种和嫁接方法值得推广。
我国桃仁的产量和质量在世界市场上占首席地位。我国每年出口桃仁的价值很大,一吨桃仁可以换回九吨钢材,或十七吨化学肥料。由于桃仁的价值大、销路广,种植核桃的收益高于一般经济林木。陕西省算过这样一笔账:商雒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十年后产值可到一亿元左右,每户可增加二百五十元收入。作为油料用,这些核桃可以榨油两千四百万斤,除供应这个区人民食用以外,还可以支援一亿城市居民吃一个月。云南漾濞县美翕乡农民总收入50%左右来自核桃。可见山区群众把核桃树叫做“摇钱树”是有来由的。
核桃可以春播也可以秋播。春播种子一般是前一年收获后,用混沙埋藏的方法留储的。春播的核桃约一个月可发芽,幼苗当年能长到一尺左右。核桃品种很多,繁殖的时候应该选择壳薄仁满、结实早、结实多的。(起)


第2版()
专栏:

推广双铧犁 提高生产力
廖鲁言在南方双轮双铧犁会议上的讲话
新华社黄岩2日电 农业部部长廖鲁言28日在南方双轮双铧犁
改装评比和推广使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说,这次现场会议的目的是恢复双轮双铧犁的名誉,交流经验,积极推广。这个目的达到了。经过这次会议一定会更促进双铧犁的推广工作,不仅对南方各省,对北方各省也将起促进的作用。
推广双铧犁是技术改革的开始
廖鲁言接着谈了以下三个问题。他首先谈的是在农村、农业方面,生产力的解放与技术改革的问题。他说,全国解放和土地改革,从封建的剥削制度下解放了生产力;其后,实现农业合作化,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面,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又从个体农民的小私有制下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农村展开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整风整社,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击破了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其它坏分子对社会主义的造谣污蔑和进攻;批判了一部分富裕中农对社会主义的动摇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坚定了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在思想战线上和政治战线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的解放了生产力。
廖鲁言说,生产力是什么?就是劳动者加生产工具,还有劳动对象。从农业方面来说,就是农民加农具和土地。广大农民目前表现出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年,全国有六十五个县市的粮食产量和五十六个县市的棉花产量提前十年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产量指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粮、棉产量计划已经超额完成。当前一个规模更大的生产高潮正在继续发展,农民们力争生产大跃进!这些都是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的证明。
更大的跃进,更高度的发展生产,是生产关系变革以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提高生产力,除了在胜利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劳动者的积极性以外,还要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和改革生产工具,这是广大群众当前的迫切要求。
技术改革的途程很长,推广双轮双铧犁和其他新式农具等等是开始,还要逐步地向农业机械化过渡。对于技术改革,凡是发展生产力的一切东西都应该促进,不能促退。不仅现在应该这样,任何时候都应该这样。
要为双铧犁恢复名誉
廖鲁言谈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为双铧犁“恢复名誉”,积极推广双铧犁的问题。他说,双铧犁是好东西,它的优越性,大家讲了很多条,概括起来表现在:
(1)耕得深、平、稳、匀,翻土较好,盖土较严,作物植株根扎得深,吸肥面宽,耐旱,长得好,所以增产;能耕死板田土,有利于抗旱耕种;耕得快,有利于抢季节;所以也有利于增产。会议上反映的增产实例说明,它的增产幅度是5%到30%、40%。
(2)节省人力和畜力。许多典型例子证明,旧犁比双铧犁牛力费一倍,人力费二倍到三倍。使用双铧犁节省出的人力和畜力,又可用来扩大生产。
(3)减轻劳动强度,许多实例证明,妇女和半劳动力也可用双铧犁耕田,这就是提高了劳动力的利用率,也有利于增加生产。
(4)双铧犁也是巩固农业合作社的物质基础之一。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公共积累,促进农业合作社越来越巩固。
双铧犁是好东西,必须积极推广。事实证明,所谓不能推广的种种借口都是没有根据的。所谓“水田不能用”、“山地不能用”、“不能耕田边地角”等等说法,现在都已被事实打破了。双铧犁真的“太笨重”吗?并非如此。用拉力表试验结果,双铧犁单位面积的拉力和每头牛负担的拉力并不比旧犁大。还有一种“不便运行”的论调,这可以用与土地规划、平整土地相结合,适当加宽道路来解决,也可以临时加个独轮来运行。
有人说,“牛力不足”,这可以繁殖牛,综合利用牛;养牛的农业社收益增加了,自然愿意增殖。又有人说:“牛不合犋”,这是可以训练的,也不难,许多例子说明,只要几天就可以训练得能够合犋。
还有人说,购买双铧犁“不合乎勤俭办社的原则”,这是片面的说法。说这种话的人既没有结合增产算总账,也没有按使用年限算总账,而只看到买犁时一次出钱较多。所以,这种种借口都是没有根据的。双铧犁必须积极推广。当然,这不是说,全国十七亿亩耕地,块块都能用双铧犁,都必须用双铧犁;也不是说,双铧犁已经没有任何缺点,不需要任何改进了。但是不能借口因地制宜,借口需要“改装”,而对推广双铧犁抱消极态度,这种消极态度仍是保守思想的表现。
过去,双铧犁的名誉为什么一度很“臭”,甚至“退犁”?根据各地发言说明,主要是思想问题。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刮起的一阵“小台风”和“反冒进”,是右倾保守思想在作怪。保守思想、“小台风”的由来是,富裕农民对社会主义抵触情绪的反映,农民的保守思想和习惯势力的反映,以及右派分子的兴风作浪。我们业务部门本身也有的有这种保守思想,或者是由于革命的朝气还不足,或者心中无数,而不能在台风面前“硬着头皮顶住”。我们也应该有自我批评,农业部就要进行自我检查和批评。
此外,在推广中,也的确有些工作做得不够好。例如,技术传授、农具手训练、有些犁的质量问题、修理问题、配件问题等等。这些工作没有做好,更是我们业务部门的责任。当然,这些缺点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主要还是对这些缺点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是右倾保守思想作祟。
做好双铧犁的推广工作
廖鲁言说,怎样做好双铧犁的推广工作呢?根据各地的经验,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必须认识双铧犁和其他新式农具在由半机械化到机械化的过渡中所起的作用,要广泛宣传双铧犁增产的效果,普遍介绍使用双铧犁所产生的牛力、运行、耕田边地角等等新问题的解决办法。
其次,要解决技术问题。要认真的训练农具手,学会使用、安装、小修和耕田边地角的技术;要训练耕牛,还要解决修理和配零件的困难等等。
第三,要进行土地规划,土地平整,小丘并大丘,适当加宽道路,以适应双铧犁耕作的需要。在作上述工作中,应该力争少损失耕地,算总账,应该增加耕地面积。
第四,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也要适应推广双铧犁的需要。要推行定人、定犁、定牛、定田、定时、定耕作质量、定工分、定饲养标准,以及保牛、保犁、保教会技术等等几定几保,各地说法不一,不必强求一律,内容要包括这几方面。组成双铧犁耕田队(组),或者结合其它新式农具,组成半机械化生产队也是可以的。
第五,关于领导方法问题,要领导重视,亲自动手,做出典型,现场示范(参观、开会),由点到面,积极推广。农业部门下乡的干部,以及县区乡干部,技术服务站的干部,人人都要学会使用、安装和小修双铧犁。
在推广工作中,还必须走群众路线。强迫命令和尾巴主义都是同群众路线对立的,都要反对。
第六,为了做好推广工作,要成立一定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县区乡社,应该成立推广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或小组,并确定专人作这个工作。有些地方已经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各省可请示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斟酌采用。此外,各有关部门还必须密切合作,分工负责。
廖鲁言说,关于改装问题,这次到会的省带来的式样有十四种。经过试耕,都由技术人员做出技术鉴定,说明其优缺点,做为进一步研究改进的依据。看来,一些小改的,问题不大;一些大改的,固然创造出某些新的优点(这是好的),但是也改掉了原有的某些优点(这就不好了)。还须继续研究。
他说,改进的方向应该是:(1)为着地区适应性的需要;(2)保持双铧犁原有的优良的特性;(3)在实际使用中,群众与技术人员相结合来研究改进,不能无目的乱改,也不应该等待改装,而对推广抱消极态度。除了确实不能使用的田土以外,适用的应该积极推广,有些条件不完全具备的,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加以推广。新式农具也不要停止不前,技术改进是无止境的。
对新旧农具的试验研究工作要加以鼓励。省应成立农具研究所。技术人员要积极研究,试验研究要百花齐放,不怕失败;定型生产推广则要慎重。有的省提出县县设立农具试验站(采取办试验田的办法,依托农业合作社办),这是好办法。各省请示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决定进行。农具是有地区性的。改进的新旧农具,是否成熟和是否可以正式生产推广,一般的应该由省决定。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经验交流。
他又说,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和1958年的推广双铧犁的计划,各省已报了数字,会议对此不做什么决定。看来,大家回省以后,经过讨论和积极开展推广工作以后,已报的数字,还会增加的。当前要做好地区调剂,适应春耕的需要。也要考虑准备制造问题。此外,在今年的高潮、大推广中,还可能出点毛病,要有精神准备,对的要坚持,正确的批评要接受,不恰当的责难要“顶住”。
实现机械化主要依靠群众力量
廖鲁言谈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农业机械化和机器下乡的问题。他说,我们的任务是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农业就是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科学化。所谓农业机械化,包括的机械有动力机械、耕作机械、排灌机械、运输机械、加工机械,还有畜牧机械、捕鱼机械等等。要逐步地由半机械化过渡到机械化;要从以人力、畜力做动力的机械过渡到机器动力的机械。
实现机械化,主要靠群众、靠农业合作社的力量来办。以机器拖拉机的经营方式为例,它可以有几种形式:国有国营、国有社营、国社合有合营、社有社营,今后的发展将以后面的几种为主要的方式。因此,各地要制定农业机械化规划,而在制定农业机械化规划的时候,必须与合作社的积累合并考虑。
实现农业机械化便是机器下乡。机器下乡是具有伟大的经济意义和伟大的政治意义的事,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开始。各地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意义。
廖鲁言最后说,中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有长期革命的锻炼,组织性强,觉悟程度较高,有勤劳俭朴的传统,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组织起来,现在已将不断产生新的一代有文化的农民(包括成百万的下乡干部),再有了机器,这样的几万万农民,无疑将创造出人类有史以来没有看见过的奇迹。不仅可以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要求,而且可以把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到世界最高的水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