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水利建设的大跃进
在合作化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甘肃省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冲破无数艰难困苦,在水利建设事业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现在这个省的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已由解放时的不足10%提高到30%。全省从1956年起就已由缺粮省变为余粮省,1952年全省粮食产量按城乡人口平均每人有五百零七斤,1957年已增加到七百三十五斤。去冬以来,甘肃省的水利建设又出现了1956年以来的第二次高峰。最近,中共甘肃省委根据水利建设突飞猛进的新形势,已将1958年度扩大灌溉面积二百九十三万亩的计划增加到一千万亩。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20日,五个月中全省已扩大灌溉面积五百三十多万亩,等于1956年度扩大灌溉面积的一倍多,相当于1957年度扩大灌溉面积的五倍多。只要坚持这样的跃进速度,再苦战三、四年,这个过去旱灾最严重的省份,就可能完全战胜干旱。
甘肃省水利建设的飞跃发展,值得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甘肃地处西北高原,到处是童山秃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省80%的耕地都在山上和丘陵上,降雨量极少,水源缺乏,“十年九旱”,人口很稀。看到了甘肃省的自然条件和跃进的事实,人们不能不想到:这个条件非常坏的省份能够做到的事,比它条件更好的省、区为什么不可以更快地做到呢?
甘肃省的水利建设,是人同自然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面对着险恶多灾的大自然,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而是发动群众向大自然夺取水,夺取粮食。在这方面,甘肃省有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欲革大自然的命,首先要在人们思想上进行一次革命”。在大自然面前是低头屈服呢,还是积极进取呢?是力争做自然界的主人呢,还是甘做自然界的奴隶?——这是一场尖锐的思想斗争。如果不首先用革命思想战胜右倾保守思想,要战胜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甘肃省党的领导机关就积极领导开展这种思想斗争,彻底地批判了“甘肃落后论”以及“水利发展到顶了”、“小型水利解决不了大问题”等等右倾保守思想,这样,就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起“人定胜天”的思想,鼓起了向自然做斗争的革命勇气,结果就在这场斗争中赢得了巨大的胜利。
改造自然的斗争同阶级斗争一样,没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是不可能取胜的。而一当广大群众真正动起来,就会创造一个接着一个的奇迹。甘肃省山多,群众就能把水引上拔海两千公尺的高山;水源不足,群众就能跨山越沟修成几百公里以至一千公里的长渠;资金和材料缺乏,群众就自己投资,自己找建筑材料;提水工具不足,群众就自己创造各式各样的水车……。困难多,群众想出的克服困难的办法更多。这个经验,再一次生动地证明了一条真理:要做革命的促进派,就必须相信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尽一切努力去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总结和推广群众中的先进经验,领导群众奋勇前进。
保守主义者对待群众却是另一种态度。他们总是好为群众前进的道路设想出什么极限,以为群众永远不可能逾越它。群众还只是刚刚扩大了几百万亩灌溉面积,他们就会喊:“水利发展到顶了!”听到群众中少数人有保守落后思想,他们就以为这下子可找到了“一切要慢慢来”的“理由”。看到运动中发生一点小小的失败和错误,他们就会给群众泼冷水,否定广大群众经过辛勤劳动而建立的伟大功绩。甘肃的经验和其他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导者只有无限地相信群众,而不是有限度地“相信”群众,才会有真正的群众路线,才能领导群众不断地前进,而不被群众所抛弃。
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各个地区的雨量、水源、地形等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在水利工作上也有不同的要求。甘肃省各级领导机关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群众经验,逐步掌握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了适于不同地区的多种多样的做法。在这方面有许多具体经验也值得各地借鉴。
甘肃省的水利建设正在同其他许多省份一样胜利前进,我们期待着甘肃省的新的胜利。


第1版()
专栏:

劳动大革命 消灭肩膀挑
改良运输工具运动在湖北省全面展开
很多农业社实现“车子化”,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本报讯 湖北省在“劳动大革命,消灭肩膀挑”的响亮的口号下,正在开展一个波澜壮阔的改良工具运动。到2月初,宜昌、荆州、襄阳三个专区三分之一的农业社和光化、枣阳、麻城等县,已经实现了“车子化”。
改良工具的运动,是从当阳县跑马乡开始的。跑马乡在去年冬天兴修水利中,开展了一个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全乡在两、三天之间就实现了“车子化”,消灭了人挑土的现象,工效普遍提高了三、四倍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
当阳县委发现了跑马乡改革工具的这一个新的创举之后,立即组织全县各个乡的干部去参观,在现场会议上总结了跑马乡的经验,并在全县推广。不到四、五天,全县就基本上实现“车子化”了。在这次改革工具运动中,全县有一万三千一百九十五人献计一万三千八百一十七条;有八千零五十八人献料一万五千一百九十二件;有二万五千七百四十二人参加制造工具。运动随时都有新发展,创造了不少的新的更好的工具。当阳县委还适时地把农具厂、手工业发动起来,组织他们主动地从技术上去帮助农民把现有的工具加以改进和提高,并把工具改革运动从水利工程方面引向了运输、生产等方面。现在,全县的改良工具已有十一种,每一种类的样子就更多。真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湖北省委十分重视当阳县这个经验。省委书记张平化同志曾在去年12月23日前往参观,并组织邻近各县前往参观学习,以后,省委又总结了这一经验,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第1版()
专栏:编辑的话

又一次革命
据湖北省的初步调查材料,全部农活的40%—60%要靠人背和肩挑。几千年来,亿万农民成年累月地进行这种沉重的劳动,既费力,劳动效率也很低。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现状下能不能改变?湖北省的回答是:能。办法就是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改革运输工具。
要生产跃进,就得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改革技术,改革生产工具。湖北省许多地方实现了“车子化”,消灭了肩挑,劳动效率马上翻了几番。就是又一个明证。
不只是要消灭肩挑,还要消灭一切应当消灭、改革一切应当改革的落后工具。只要我们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当阳县新出现的改良农具是“万紫千红”,证明群众在这方面的智慧是无穷无尽。
希望当阳县的经验,能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第1版()
专栏:

南方各省用增产的事实作证
恢复双轮双铧犁的名誉
新华社黄岩2日电 南方双轮双铧犁改装评比和推广使用经验交流会,历时五天,已在2月28日闭幕。
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在会议的最后一天,向全体代表讲了话(讲话摘要登第二版)。
会议认为,过去两年,南方十三个省中,每省都有一批坚持在水田中使用双铧犁的县和农业社。例如浙江省黄岩、嘉善、平湖,四川省双流,安徽省滁县,贵州省江口,湖北省麻城,江西省分宜等县。这些县,由于领导上对新式农具的推广使用采取了积极促进的态度,推广和投入生产的双铧犁逐年增加。黄岩县1956年使用的双铧犁占推广数的89%强,1957年增加到90%以上。由于双铧犁耕得深,耕得平,翻土好,盖草严,增强了土地肥力,在增产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代表们带来的四十二个点的双铧犁同木犁对比试验的材料,在同等条件下,水稻、小麦等七种作物,最低的比木犁耕的增产5%,较高的增产30%到40%,个别的增产一倍以上。
这些铁的事实,教育了代表。因此,各省在会上都提出了今年大量推广双铧犁的初步计划;很多地区把积极推广双铧犁作为今年争取农业大跃进的重要措施之一。
南方的春耕即将开始,为了在春耕中发挥双铧犁的作用,很多代表表示,回去以后就在当地召开现场会议,运用现场示范的方法,积极开展推广工作。会议还一致认为:对不同型号的双铧犁,要根据地区适应性,立刻进行调剂,并要立即检查双铧犁的损坏情况,安排零件供应和修配工作;训练农具手,调剂和训练耕牛的工作也必须抓紧,这样,才能赶上春耕。
这次会议在讨论双轮双铧犁推广工作的同时,还初步地交换了农具规划工作的意见,为以后的规划做了初步准备。


第1版()
专栏:

福建省山区人民在跃进。红星农业社每天出动95%的社员修建一个大水库。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 相知摄


第1版()
专栏:

甘肃省扫荡陈规陋习和右倾思想
向大自然夺取粮食
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创造了兴修水利的奇迹
本报兰州讯 中共甘肃省委最近根据全省水利建设的新形势,用大胆的革命精神,把原订扩大灌溉面积二百九十三万亩的水利建设计划提高到一千万亩。这个数字,超过解放前数千年所修水地近一倍,比解放以后1957年以前新修水地的总数多四百余万亩。
甘肃省的水利建设高潮,是去年冬天到来的。全省出动的劳动力达三百四十万个,占全省的64%。已用工作日两亿个。群众计划集资一亿一千万元,按照全省一千二百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九元。集资的数字,等于今年国家计划全省水利投资的五倍半。水利建设的速度一日千里。根据各地报上来的计划,今年可修水地一千二百五十七万亩,最近统计已完成五百多万亩,所用去的时间不到四个月。这个成绩远远超过1956年水利大跃进时新修水利成绩的总和。
波澜壮阔的水利运动,突破和扫荡了一切陈规陋习、右倾保守思想。过去说水难以上山,现在,水上山了!仅是天水专区引水上山、浇灌一万亩土地以上的渠道就有三十八条,平凉专区有五十多条,定西和临夏专区各有十多条。全省正动工修建的渠道计八千三百多条,其中有许多是引水上山的;有不少渠道在拔海二千多公尺的山上。过去,不少人认为甘肃山多、天旱、水源少、人口稀、任务重,以为水利事业不可能发展的太快。现在,各专区都大大加快了水利建设的脚步。过去,一向是大型工程由国家办,中小型工程由群众办,不相信群众可以举办大型工程。现在事实证明群众也可以办大型工程。如甘谷、武山两县修的北梁渠,可浇灌土地三十多万亩,永登县修好东干渠后,灌溉土地三十万亩。至于能浇地十余万亩的渠道,各专区都有。群众在修这些渠道的时候,不但不要国家出钱,甚至不需要技术上的大力支援。指导修水利的主要技术力量,是全省几年来培养出的十几万名农民水利技术员。过去,当兴修水利的各种条件不完全具备时,人们常常是怕冒进,缺乏革命的干劲,忽视主观的能动性。现在,敢于大胆想像了,也敢于动手创造条件把想像变成现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最近,由省水利局派人协助定西专区踏勘准备争取于7月份动工的洮河大渠工程,就是一个典型。这条渠线将从会川县柳儿林起,走行在拔海二千公尺的山上,全长一千公里,浇灌二十一县市的五百至七百万亩土地。实现这个计划,便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部地区的干旱面貌。这条渠,也将依靠群众力量完成,这是过去不敢想像的事。
现在,甘肃省已提出了苦战三年实现水利化的计划。甘肃现有耕地五千九百万亩,至1959年水地将达三千七百二十三万亩,占总耕地面积60%以上,每一农业人口平均有水地三亩三分多,并将消灭旱灾的威胁。


第1版()
专栏:

玉米芯、棉杆、豆荚开动内燃机
新华社天津1日电 用玉米芯、棉花秆、豆荚等低级燃料来开动内燃机的愿望,开始由天津第二机械工业公司实现了。在最近十多天内,这个公司的职工用玉米芯等低级燃料,连续发动了十一匹马力的汽车引擎和八匹马力的煤气机,运行正常,机器起动迅速,燃烧点也和用汽油差不多。
这项试验对改善我国农业动力机械的燃料供应有重要意义。玉米芯、棉花秆等作为燃料,比起煤炭、木材来,不仅价格低廉,也便于农村就地取材。


第1版()
专栏:

在现场开办训练班
江西婺源县传授农业技术的办法很好
本报讯 江西日报消息:中共婺源县委最近采取在先进地区开办“现场训练班”的方法,传授先进技术。这种办法,比过去采取在县里集中训练的办法好得多。
婺源县根据1957年全县试验四百亩复式密植成功的经验,决定今年在全县三十三万亩土地上推行三十万亩一季复式密植,但是,除赋春农业社示范区的干部和群众掌握了这种水稻先进栽培方法外,其它地区群众都不熟悉,为了传授这种先进技术,中共婺源县委自1月中旬至2月上旬在复式密植获得大面积试验成功的赋春社举办了两期(各为期十天)技术训练班,专门训练了二千四百三十七名社长、生产队长、组长干部。
训练的方法是:举办了赋春社技术改革经验展览会,组织学员到田里参观,进行讲课、讨论,请当地农民讲解学员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介绍他们推广复式密植时与各种保守思想进行斗争的经过。这样通过一系列事实,使原来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心服口服,他们说:“这回是真的了。”在这个基础上,由赋春社社员到田间表演,带领学员进行实地操作,使学到的东西记的更牢,做到能讲、能作。
这些学员训练完毕回去后,又在当地继续进行技术训练工作,庆源等乡已自行训练了技术手七百余人,县委计划全县在插秧前,通过这些学员采取一传十、十传百的方法,分期将技术传授给三万名农民,使占全县40%的农民基本掌握这一技术。


第1版()
专栏:

思想转变快,办法学得真
安徽庐江、寿县开现场会议
本报合肥讯 安徽省庐江、寿县等县中共县委打破常规,把一些讨论生产工作的会议从城里搬到乡下去开,在工作的先进地区召开“现场会议”。
庐江县委最近在白山区召开了一次政治工作会议。白山区自去年12月重视政治工作以来,全区生产工作取得了飞跃的进步。这次会上,由区委负责人介绍了做政治工作的经验,然后,边参观、边辩论、边总结。参加会的人普遍反映,这样开会使大家“看的清,记的明,思想转变快,办法学得真。”
寿县县委在冬春两季生产大跃进中,发现有的地区突飞猛进,有的地区慢慢腾腾,有的对工作还缺乏全面安排。县委为此曾开过两次区乡干部会议和数次电话会议、广播会议,都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最近改变办法,把会议搬到农村中去开,组织参观先进,观摩评比。会后,区、乡、社之间当即开展了革命竞赛,积极行动起来。


第1版()
专栏:

再加速,再跃进!
登封县力争今年完成十年规划
实现“四无”后又向疫病进军
据新华社郑州2日电 河南省登封县在各项工作全面大跃进的基础上,最近又提出“十年规划、一年完成”的新的要求。全县要在今年基本实现水利化和绿化,每亩产量达到六百斤,每亩施肥料三万斤。地方工业也将在三年内赶上或超过全县农业生产总产值。
登封县目前每天有二十多万群众分别在修水库、治山坡、除四害、积肥、扫盲和加强麦田管理工作。全县四十三万亩麦田,大部分都浅锄了两遍,施了两次追肥,由于今年肥料积得多,平均每亩麦田已施到近二万斤肥料。目前,麦苗已出土二、三寸,四十三万亩麦田上一片葱郁。
为了适应大跃进的高潮形势,全县各个方面正在开展红旗竞赛和定期评比模范。乡与乡、社与社、队与队都建立了竞赛制度。参观评比、赶先进的工作方法也普遍得到推广。
本报郑州2日专电 河南省登封县三十八万人民经过四个月苦战,全县已在2月底基本上歼灭四害,提前实现“四无”县。现在全县各村镇的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路上不见破砖碎石,院内没有垃圾,厕所、水井、厨房普遍改良,住室四壁清洁不见雀窝鼠洞。人人讲卫生、户户爱清洁的风气已开始形成,到处呈现出新社会的新气象。
2月28日上午,全县举行了庆祝实现“四无”县的广播大会,二十多万干部和群众收听广播后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目前全县正在开展乡与乡、社与社、队与队、户与户的“六查六比”运动(查卫生、比生产,查除四害战果、比清洁,查七改良、比积肥,查人畜健壮、比疾病减少,查卫生制度、比坚持经常,查勤俭办卫生事业、比发明创造),将除四害运动引向消灭疾病、增进人畜健壮的方面去。


第1版()
专栏:

献计献力大改工具
殷舒白 作
(1)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个“诸葛亮会议”上,大家讨论了改革水利工具、消灭肩膀挑的办法。
(2)在“人人献计,个个动手的号召下,群众掀起了献计、献料、献力的三献运动。
(3)村子里到处听到敲敲打打的声音,真是“家家是工厂、人人是木匠”。两、三天全乡就“车子化”了。
(4)当阳县委组织了全县各乡干部去跑马乡参观,召开现场会议,五天的工夫,全县“车子化”了。
(5)改革工具工作又有新发展,出现了吊杆运土等各种多样的新工具。
(6)工具改革运动从改革水利工具扩大到改革运输、生产等方面的工具。
(7)群众说:“改良”工具好比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生产任务和劳力不足的矛盾这把锁”。


第1版()
专栏:

肩挑改车运,效率翻两番
光化县每户有一辆车
新华社武汉28日电 湖北省光化县改人挑为车运,使劳动效率翻了两番,在生产上出现了新局面。
目前,这个县平均每户有一辆车子,在生产上已经消灭了人挑的现象。现在这个县从丘陵到平原,送粪下地的队伍,都是由各式各样的车辆组成的。过去全县追一次肥,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参加,也得二十天左右,现在,只用半劳动力,七天就可结束。许多十来岁的少年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都可以使用车子送粪。例如,在三齿耘锄架上放个筐子,套上个牛,一次可运肥百把斤。人挑改车运,对挖掘劳动潜力起了很大作用。
光化县改变肩挑现象是从去年冬天开始的,当时水利工程任务大,劳动力少,因而大家便在改良工具方面打主意。前后仅半个月的时间,全县所有的水利工地上消灭了人挑土的现象,使工效翻了一番。不久,锄草开始,群众又创造、改良很多工具,使工效提高了十倍左右。接着,追肥又开始,全县在七天内完成了“车子化”。
这个县在改人挑为车运中,充分地依靠群众,自修、自管、自用,民办公助。赵岗乡六合社原来是队里造车,可是光靠社、队造车,既少又慢。以后社里买了八截树,发动社员自己动手造车,一夜之间,造成了十八种共一百五十辆车,又多又快,又好又省。于是,改良工具形成了群众性的运动。就地取材,利用废物。破木箱、烂木柜,连破旧的桌子,都安上了轮子。砍个树杈,安上木轮、筛子,便成为一辆小车。全县各种各样的车子达五十种之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