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千人编万人唱农民自演自乐
墨江群众文艺活动如春潮汹涌
本报讯 据云南日报报道:在生产大跃进中,墨江县工农兵群众业余文艺活动势如春潮汹涌,出现了百花怒放的局面。全县绝大部分乡都成立了宣传队。群众创作了上千个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的活报剧、小演唱、芦笙调、三弦调、相声等等,成为推动中心工作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这个县的群众业余文艺活动是在“紧密结合水利、积肥为中心的生产运动”和“农写农,农演农,农唱农”的口号下开展起来的。这些文艺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以运动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演出场所就是水利建设和积肥工地,演员和观众往往就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有许多节目更是当天发生的事,当晚就搬上舞台。有时演员同观众一起载歌载舞,精神焕发,群情高涨。
在演出中如能运用当地人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民族语言,观众情绪更是无比高涨,一再要求加演加唱。观众往往在演出时自动要求“出两个节目”,他们当场演出自己最喜爱的民族文艺节目,大家共同娱乐。
群众创作的许多剧本、相声、芦笙调,比如“李九发和尹保甲”、“支部书记的母亲”、“抬头望见毛主席”、“赶闲街”、“懒汉回家”等等,目前已传遍穷乡僻壤,各村各寨。文艺作品中所歌颂的拼命积肥的李大妈,已成为老一代人衷心向往的人物;所歌颂的千方百计发动群众参加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的妇女主任杨秀英,更为青年一代妇女所赞不绝口。至于创作中所批评讽刺的坚持发展资本主义的人物,则早已成为人们唾弃并以之为戒的活生生的典型了。
这种蓬勃的群众文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大生产。许多乡村日夜积肥,成了“不夜之城”。全县平均每天积肥二亿斤,一天的成绩超过往日十天;在水利建设工地上更是一片紧张、热烈的战斗气象。
墨江的工农兵群众业余文艺活动能够如此一日千里地蓬勃开展,是在于中共墨江县委善于发现群众的创造,预见到生产大跃进以后,在文艺生活上将会出现一个百花怒放的局面,因而及时给予了支持和领导。墨江县是多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文艺极为丰富。随着生产大跃进,各族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同时,极其强烈地要求在文化生活中反映他们当前的斗争,歌颂斗争中的英雄人物。有一部分同志曾经对这一新的情况估计不足,他们仍然满足于单纯派出电影队、剧团下乡巡回演出,而所演出的节目又多半是“瞎子观灯”、“梅花三弄”等与现实斗争结合得并不紧密的节目。中共墨江县委及时纠正了这种作法,提出“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开展“农写农,农演农,农唱农”的群众性文艺活动的指示,把文艺活动引到了健康、繁荣的道路。县委和各区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并亲自领导各地组成宣传队,甚至参加编剧、导演活动,使全县农民的文艺生活空前活跃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大生产,墨江县的水利建设和积肥工作都走到了全专区的前列。


第7版()
专栏:

云南文化艺术界大进军
本报讯 据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文化艺术界一千三百多人于18日举行社会主义大跃进誓师大会。
省、市和来自各专区、县(市)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电影、书店、出版、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等工作者纷纷表示他们大跃进的决心。
已经下放到小凉山等地劳动的文学工作者代表提出“劳动时拿起锄头,休息时提起笔杆”,保证要诗歌有诗歌,要小说有小说,要剧本有剧本,要歌词有歌词,做“工农文学百货供应站”。音乐工作者提出今年内创造三百八十二首歌曲。美术工作者代表宣布今年内美术工作者要创作五百件作品的规划,并采取送上门的方式,到农业社、工厂、工地去巡回展出。全省歌舞团队代表向大会保证坚决贯彻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上山下乡,下厂下矿,深入部队、边疆演出,将艺术送到工农兵的门上去。各单位的代表在大会上提出了“下厂下乡,深入工农;现实题材,多多采用;自给自足,省吃俭用;干劲十足,又红又专”等响亮的口号。


第7版()
专栏:

上海文艺界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新方式
文艺工作者和工人农民攀“亲家”
本报特约新华社专稿 上海文艺界在全面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中,创造了一种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好方式:文艺团体和工厂、农业社等基层单位攀“亲家”。文艺团体和工厂、农业社攀上了“亲家”,就经常地和这个单位联系,经常到这个单位去演出或者派人驻在这些单位进行创作,辅导这些单位的业余文艺活动,和工人农民一起劳动,在工人农民中结交知心朋友。每个团体有了这样的“亲家”,就在工农业单位中、工农群众中扎下牢固的根子,和工人农民建立起水乳交融般不可分离的关系。
文艺团体和工农业单位攀“亲家”,是上海市文化局总结了上海市人民淮剧团以及其他单位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经验以后提出的。淮剧团在过去几年中,跟上海的八十个工厂和苏北的许多农业社建立了“朋友”关系,每年都有一半以上场次在工厂、农村中演出,同时对工农业余淮剧团体作辅导。现在淮剧团下厂演出时,许多工人说:“我们的朋友来了”,有的还挂起大红的标语:“欢迎我们的朋友——上海市人民淮剧团”。前年淮剧团到苏北盐城县旭日农业社演出,正巧当地遇到灾荒,剧团就利用休息时间作义务演出,买了水牛、木船送给旭日社。从此剧团和旭日社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经常通信。去年淮剧团又去苏北演出,旭日社的农民老远跑去找他们,一定要请演员们到社里去看看丰收景象。现在团里每个人都有工农朋友,著名淮剧演员筱文艳一人就有十多个好朋友,经常收到他们的来信。剧团演了新戏,也请工农观众来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后再修改。“割大麦”是淮剧的传统剧目,淮剧团自己曾经加以整理,大家都认为很好,但是看了农民业余剧团的演出,发现农民在唱腔和情节上有许多优点,主要是更能体现劳动人民的生活,淮剧团就认真地向农民学习,提高了“割大麦”的质量。由于和工农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淮剧团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纯朴的思想感情和作风,艺术上也有显著提高,为了发扬这些优良的传统,进一步全面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淮剧团现在已经和这些单位成为“亲家”,变成了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亲密无间的联系,作到演出、劳动、辅导、交朋友四者相结合。他们计划在五年内攀十四个“亲家”,今年先攀五个。每个工作人员都订出交工农朋友的计划。上海其他的许多戏剧、曲艺、音乐团体,近两个月来在工厂、农村、部队中举行了大规模的巡回演出,开始和工农兵接近起来。特别是反浪费反保守运动中,许多文艺团体深入工厂,现场创作,现场演出,现场辅导,和许多工人建立了感情。这种初步建立的联系,现在也将用“亲家”的形式把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固定下来,使其发展和提高。上海越剧院不久前到国棉十七厂去演出,不但受到工人热烈的欢迎,劳动模范黄宝妹还和著名演员徐玉兰一起登台合唱“盘夫”。现在越剧院和国棉十七厂攀了“亲家”,越剧院开跃进誓师大会时,黄宝妹等十多位业余越剧组的职工前来登门道贺,希望彼此常来常往,欢迎越剧院人员到厂里去参加劳动锻炼。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也准备攀好几个“亲家”。
攀“亲家”是一个创造,因为它把过去是分散进行的、有的是处在萌芽状态的许多工作和思想,如为工农兵演出、劳动锻炼、辅导、交工农朋友等等有意识地更集中更固定,更经常地来进行。它对文艺工作的大跃进,无疑会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使文艺工作者找到了适合本身特点的参加劳动锻炼的方式。上海文艺界经过反右派斗争和整风运动,要求改造的心情十分迫切,纷纷申请下放到劳动中去锻炼。但是存在着实际困难。如弹钢琴的长期参加体力劳动,脱离艺术实践,手指就会没有原来那么灵敏,剧团内原来是生、旦、丑、净搭配整齐,如果下放了几个主要演员,有可能使全团无法演出。现在除了适合长期下放的人分批长期下放以外,一般都可以在“亲家”家中参加劳动锻炼,同时进行演出和辅导,使劳动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而且强调了交知心朋友,向朋友学习、请教,体力劳动和思想感情的改造也结合起来。为工农兵巡回演出的质量和效果,由于“面”中有“点”,有知心朋友,一定会比现在提高,艺术也会在工农的哺育之下,越来越富有生命力。特别是对群众业余文艺活动的开展,在上海各个文艺团体普遍攀了“亲家”、文艺工作者普遍交了工农朋友后,四周再带一圈,全市所有工厂、学校、商店、农业社以至里弄居民的业余文艺活动的辅导工作,基本上可以全部带动起来。攀“亲家”在全市推广的结果,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势必将进一步全面贯彻,文艺事业将大大繁荣,不但现有的文艺工作者在“亲家”的帮助下达到“又红又专”的要求,还将在“亲家”中培养出大批工人阶级的新的文艺战士。


第7版()
专栏:

多写工农兵 多演工农兵
湖北文艺界讨论文艺普及问题
据新华社武汉28日电 湖北省、武汉市文学艺术界举行的为期三天的创作跃进大会,今天闭幕。会议经过各专业小组的讨论研究,分别定出文艺创作规划。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就文艺工作的跃进、文艺创作、文艺队伍、文艺批评和文学教学改革等问题,在会上作了报告。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曾惇、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文教部副部长于黑丁也到会讲了话。
各协会在会上宣布的创作规划着重强调了文艺创作活动的普及工作,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多写工农兵,多演工农兵,大力辅导和培养工农兵业余文艺创作者。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计划在两年内创作各种形式的作品总数中,以工农为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占60%。根据规划,湖北省、武汉市八十七个职业剧团,今年将上山下乡下厂下部队和到城市巡回演出,把戏送上门去,要求作到今年全省平均每人都能看到一次戏。中国音乐家协会武汉分会今年将花很大的力量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把音乐送到农村、街道、公园、茶馆里去,由各文化馆、站分片包干,使武汉区区有业余音乐学校,厂厂有歌咏队,街街有歌咏队,里弄有歌声,月月教新歌。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也将配合省市文化部门,在今年内使武汉各工厂、各俱乐部有美术小组,每区都有画廊,并举办七十多个业余美术学校、训练班和研究室,培养工农作者。
大会期间,不少人订出了又红又专的个人规划,须发斑白的国画家王霞宙过去两年画了五十张画,今年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画二百张,十年内达到红透专深。回农村进行劳动锻炼和创作活动的作家、艺术家和业余文艺工作者们在发言中,都表示在自己的创作活动中,坚持就地取材、就地创作和演出的方针,用工人、农民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为生产跃进服务。


第7版()
专栏:在学校里

“瓜果之乡”
西南师范学院四千多学生,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最近利用课余时间,种了一百五十多亩蔬菜,预计全年可收获一百五十万到一百七十万斤,平均每个学生每天能吃到自己种植的蔬菜一斤。此外,他们还利用路边屋角的空地种了不少南瓜,争取在今年夏天把学校变成一个“瓜果之乡”。


第7版()
专栏:在学校里

培养技术员不花国家钱
上海机器制造学校和上海电机制造学校实行半工半读的教学制度,今年做到为国家培养合乎规格的技术员而不花国家一元钱。这两所学校已开始组织学生以三分之一左右的学习时间参加劳动,利用学校的实习工厂接受工业部门的订货。 (余辉音)


第7版()
专栏:

技工学校要培养三好的新工人
全国技工学校工作会议闭幕
据新华社天津28日电 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技工学校工作会议26日闭幕。
劳动部部长马文瑞在会议开始时做了报告。马文瑞首先指出,随着国家工农业大跃进,国家需要更多的思想好、技术好、身体好的新工人。因此,办好技工学校就十分重要。他说,国家培训新技工基本上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生产中培养训练,师傅带徒弟;一种是技工学校。大量的培养要依靠生产中师傅带徒弟;但是技工学校的培养训练方式也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马文瑞指出,各技工学校今后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纠正教条主义和只管教课、不管思想等错误作法。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必要的技术理论知识、全面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熟练技术工人。
会议指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切实地贯彻执行以生产实习教学为主的方针。但是生产实习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会议指出,技工学校的生产和教育是统一的。要做到“既是学校,又是工厂;既是学生,又是工人;既是学习,又是劳动”。学生只有通过生产劳动,才能获得技能和技巧,才能巩固理论知识。生产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结合,既要符合教学的要求,又要考虑生产的需要。在选择生产实习“产品”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产品”,不能单纯地从经济价值上着眼。
这次会议共进行了七天。参加会议的有劳动部所属的十九个技工学校校长,北京、上海、天津、湖北等七个省市劳动局干部和建筑、石油、冶金等十二个部门主管技工学校工作的和一部分技工学校的负责人等共七十多人。


第7版()
专栏:

川底村的“月光晚会”
田间劳动真热闹 有歌有舞有书报
喜爱什么来什么 精神饱满情绪高
上面四句是太行山区平顺县川底村群众自编的描写他们劳动和文化生活的快板诗。川底村俱乐部本着自愿、节俭、为群众服务的方针,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最近五年来,随着农业社的巩固和社员生活的提高,全村农民歌舞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最能表达川底村农民内心欢快的是每月阴历十五举行的“月光晚会”。每次会上,有歌有舞,有戏有曲。全村老幼是观众,又是演员。你唱几句,他跳一阵,歌声未落,快板开了腔,跳舞的人刚落坐,秧歌队就扭进场。去年夏季有一次“月光晚会”,中共川底村支部有人带头唱起快板:“今年7月天气旱,庄稼地里干又干”。群众中就有人接着唱:“为了丰收不减产,就得浇苗把水担”。第三劳动小组又有人唱:“空喊口号那能算,俺和五组来挑战”。五组组长马上回答:“明天咱就实际干,叫咱主任来评判”。这样一唱一和,直到深夜。第二天村里便掀起了热火朝天的抗旱保苗活动。 (新华社)(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甘肃召开文教工作会议
讨论普及小学教育等问题
本报特约新华社专稿 中共甘肃省委最近召开的文教工作会议,着重讨论了普及小学教育、扫盲、勤工俭学和又红又专等问题。
会议认为: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实现普及小学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当前甘肃省文教战线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形势已为尽快实现普及小学教育和扫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首先,合作化后由于充分发挥了集体劳动力量,大量的学龄儿童就有可能抽出来去学习。其次,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有力量来自己办学;加上人们对文化要求的日益迫切,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依靠群众迅速普及小学教育,并动员广大文盲入学。武山县在今年农业大跃进的浪潮中,依靠群众,在六天内办起七十四所小学,完全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同时还动员90%以上的青壮年文盲入学;临洮县原计划今年完成普及小学教育,在3月份不到一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现在95%以上的学龄儿童都已入学。这些生动事例说明了只要充分发动群众,省党代会提出的三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是可以提前完成的。
会议还交流了有关勤工俭学的各种经验和具体措施。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贯彻这一方针,不仅有经济意义,可以为国家增产节约大量财富,更重要是它的政治意义。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真正使学生作到:在学校是热爱劳动的好学生,出校后是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的劳动者。


第7版()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科学工作委员会
新华社呼和浩特27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二十六日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委员会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哈丰阿(蒙古族)担任主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部长胡昭衡、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李继侗、自治区卫生厅厅长胡尔钦毕力格(蒙古族)担任副主任;自治区工业厅厅长克力更(蒙古族)等二十二人为委员。
这个委员会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科学规划;组织科学技术力量来解决生产大跃进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制定培养和壮大内蒙古科学工作队伍的规划。另外,今年还要出版“科学简报”,在呼和浩特市筹建夜大学和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第7版()
专栏:

科学进棉田 为生产服务
西北农业科学部门和乾县订立提高棉产合同
本报讯 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和陕西省农业综合试验站,为加强科学研究和提高棉花生产,最近同陕西省乾县人民委员会订立了协作合同。乾县人民委员会(甲方)同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和陕西省农业综合试验站(乙方)双方进行协作,在乾县争取超额完成亩产皮棉六十斤,并培养周城、城关、阳洪、长留四个百斤皮棉乡。
协作合同规定,乾县人民委员会承当的义务是:一、保证贯彻所规定的棉花增产技术措施,特别是保苗、密植、防治虫害等技术关键;二、经常向乙方供应乾县农业生产方面各种资料(计划、报告、统计、总结等),便利乙方进行研究;三、向乙方提供试验研究需用的土地、可能解决的条件,为不断提高丰产技术作准备。四、负责领导乙方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劳动锻炼。
协作合同规定,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和陕西省农业综合试验站承当的义务是:一、负责拟订切实可行的棉花增产技术措施,经甲方讨论批准后,负责技术传授(以乡为单位传授到乡、社一级干部,县上有关生产会议传授生产技术)和协助检查生产工作,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二、负责帮助甲方县级有关干部搞好棉花试验田;三、优先提供甲方试用已掌握的良种、先进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并负责传授使用技术;四、以周城等四个乡为重点,红星农业社为试验点,组织干部研究密植、治虫、追施化肥、棉前绿肥等增产技术,按该社一般亩产量,试验地减产部分负责赔偿。


第7版()
专栏:

科学、教学、生产三大结合
江苏建立农业科学技术网
本报讯 在江苏省的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和高等农业学校,采取了农业科学、教学、生产三大结合的办法。这项办法是经过整风运动,在农业科学工作人员的思想有了提高,迫切要求走出办公室参加生产、联系实际、锻炼自己的情况下提出的。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了这项计划并具体领导实施。
三大结合就是:第一,把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关和生产行政部门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院校和科学研究机关的试验研究课题应该采取面向当前、照顾将来的方针,从而使三者统一,分工协作,既利于当前生产,又丰富了研究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搞好江苏省、南京市和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场的生产工作,做出样子,指导全面。第三,中共江苏省委负责同志、省级厅部局长和所内的科学专家,同有生产经验的工农群众结合起来种好试验田。
由于三大结合,江苏省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农业科学技术网。具体做法是:决定把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在省委统一领导下,由在南京的农业科学研究所和高等农业学校的负责人十五人建立了“江苏省农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江苏全省按六个农业经济区划分别组织农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并以原地区试验站为基础,设六个中心站。中心站除领导县站外,还建立十七个县的重点站、三个副点站。乡设乡站,社设技术组,生产队有技术员。这样就可以把下放的技术干部和机关下乡干部以及农村中的青年知识分子、有经验的老农等全部组织起来,形成农业科学技术工作网。省委按照“统一安排、全面锻炼”的原则和各所、校的劳动锻炼规划,每年在各所、校编制内抽20%的技术力量下放到中心站、县点去锻炼,要求他们密切联系生产、联系群众,并亲自动手做工作,有区别地适当地参加体力劳动;要求他们深入到社,自春季生产开始到冬季作物播种结束回来,参加整个生产过程,既要积极参加劳动,又要创造高产典型,最后以生产的体会提到理论上分析、提高,写成论文。
这个三大结合的办法已经开始实行,许多研究人员并已开始成为农民乐于接近的人物。


第7版()
专栏:编后

迎上前去,领导农村文艺活动
云南墨江县随着农业生产的大跃进,群众文艺活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百花怒放,万紫千红,这就是当前农村群众文艺活动的一个缩影。
社会主义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广大工农群众不但在生产上奋身跃进,同时也要求在紧张的劳动中有丰富的文艺生活,娱乐自己的身心;要求以各种文艺形式来反映自己的生活,推动生活的前进。对农民的这个要求,作农村工作的同志也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的由于思想落后于现实而感觉不到;有的虽也感觉到了,或者是强调中心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或者是只根据旧经验:搞文艺活动就得花钱。借口反浪费把文艺活动也反掉了。但是,墨江县的领导同志却及时地迎上前去,领导群众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共墨江县委改变了单纯依靠一两个专业剧团在群众中巡回演出的办法,把文艺从狭小的范围内解放出来,让它生龙活虎地活跃在广大群众中。他们对农村的文艺活动指出了正确的方针:密切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农民自编自演。还提出了一套组织办法:在各区、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共青团支部、农村俱乐部、宣传员网和小学教师为核心,吸收爱好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参加,乡乡都组织了宣传队。因此,这个县的文艺活动就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战斗性。他们演出的地方就是治水、积肥的现场;演出的节目大多取材于当前的现实生活。对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的歌颂以及对保守思想和落后人物的批判,都立即在群众中发生了强烈的影响,这就成了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良好武器,有力地推动了生产,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第7版()
专栏:

怎样进行正确的思考
江天骥
人们进行思考的过程,就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人们的思想、意见、计划和办法是否正确,就是决定于人们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主观主义者必然要到处碰壁,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是错误的。因此,如要在工作中少犯或者不犯错误,那就必须对于人的思惟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不仅有感觉,也能够思考。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形象的反映,思维则是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想的形成以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思维既能够理解那些可以感觉到的东西,也能够理解那些不能直接感觉到的东西。所以思维对事物的反映是间接的。思维的作用不在于反映事物的个别性质,事物的外貌,而在于反映事物的一般性质,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思维对事物的反映是概括的。在思维过程中我们使用概念对于认识对象下判断,并且根据已经形成的判断进行推理。思维过程就是形成概念、判断和进行推理的过程。
甚么是概念呢?概念是一个思想,它所思考的是确定的对象,但是它没有对这些对象下判断。概念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生产中,人们把许多个别对象互相比较,发现它们当中存在着某些共同的性质。于是人们把这一组确定的性质简括起来,形成了一个普遍概念。例如铁、铜、锡,这些对象适合于生产上的某种用途,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刚硬,不透明,可溶解,有光泽。于是,人们就把这一组确定的性质区分出来,作为“金属”概念的属性,形成了“金属”这个普遍概念。但是对于这些对象的认识愈益深刻了,人们也许会注意到某些别的性质是更本质的,真正具有决定性的,于是这个概念所含有的属性就会逐渐发生变化。在不同的认识发展阶段,我们有了不同的概念。
概念有正确的同不正确的之分。如果概念的一组属性是对象的本质方面的反映,因而适用于同类的一切个别对象,能够把它们同一切其余的对象区别开来,这个概念就是正确的。反之,这个概念就是不正确的,例如资产阶级社会科学中的“国家”、“社会”、“阶级”等。此外,例如“神”、“灵魂”、“独角兽”等,也是不正确的概念,因为这些概念所指的对象并不是实际存在的。正确的概念是我们正确地认识客观对象(判断)和构成科学理论(推理)的基础。
有了普遍概念,我们就可以应用这个概念去认识个别对象,就是说,通过概念去理解它。这样就形成一些判断。例如,“这块铁是金属”,“这树是松树”,“某人是右派分子”,等等,这些都是认识过程中的基本判断。在这里,用主词来指示的判断对象是个别的,用谓词来指示的关于对象的知识是一般的。这些判断都断定某种一般的性质存在于单个对象之中。如果判断对象实际上具有谓词所思考的性质,那末这个判断便是真判断。反之,它便是假判断。一个假判断或者是判断对象并不具有谓词所思考的性质,或者是被设想为实际存在着的判断对象并不存在。前者的例:“美国有新闻自由”;后者的例:“神是全知全能的”。
由此看来,认识一个对象就是运用概念对它下判断。判断的真假决定于人们的认识(判断)同判断对象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要对于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要能够对于它作出真的判断,不是容易的。这首先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我们所运用的概念应该是正确的和明确的。例如,“美国有新闻自由”,“英国在工党执政时是实行社会主义的”,如果人们有了关于“新闻自由”、“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的正确概念,他们就不会作出这样的判断了。其次,人们在没有明确的概念时也难于作出恰当的判断。例如在处理右派分子时,我们要能够恰当地作出“某人情节严重”、“某人情节较轻”、“某人态度恶劣”、“某人愿意悔改”等等判断,我们就必须对自己所使用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第二,我们对于判断对象还要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实验,弄清楚对象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对它作出真的恰当的判断。例如在判断“某人是右派分子”时,我们既要对“右派”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又要掌握某人的情况,这是很明白的。必须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我们才能够给个别对象作出真的恰当的判断。就基本的判断来说,有了正确的明确的概念(这个概念归根结底又是在调查研究或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及对于判断对象的调查研究,就能够形成反映客观实际的真判断了。但是,为了确证这个判断的真理性,往往还要进行复查,我们的判断还要在实践中受到反复检验。
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对个别对象的认识经过多次的反复,使人们能够作出更复杂的判断,关于整整一类对象的判断。例如,“铁是金属”,“所有的鲸都是哺乳动物”,“资产阶级右派是反革命派”等等,便都是这样的判断。这些判断同基本判断有别,它们的主词和谓词都是普遍概念。这些判断表述了科学的规律,是在关于个别对象的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上面已经谈过,人们运用概念来对个别对象下判断,这些基本判断的真假,往往可以不必通过推理便直接被检验了。但是,一般规律的证实或否证,就必定要通过一个推理的过程,以便推出关于个别事物的判断,然后诉诸实践的检验。
推理过程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得出新的知识的过程。人们运用已经形成的判断来进行推理,可以得出新的判断。前者叫做推理的前提,后者叫做推理的结论。例如从“铜是金属”和“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体”这两个前提,便逻辑地得出“铜是导电体”的结论。这就是推理。在这个推理中,如果承认两个前提都是真的,就必定要承认结论也是真的。当人们把已经形成的一般规律或科学假说应用于特殊场合,他们就是在进行推理。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就是这样的推理。这种推理形式是很基本的,很重要的。这种推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并不是要从绝对正确的真理中得出新的完全可靠的结论。它的最重要的作用,倒在于检验作为前提的判断的真假。就是在这样的场合:至少有一个前提的真理性是还未确定的,这个前提通常叫做假说,而从前提得出来的结论则是可以由实践来直接检验的判断。如果结论确是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就可以看做是假说的证实。
上面我们已经简单地阐明了这些环节: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怎样形成概念,运用概念对个别事物下判断,在这些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一般规律,以及运用一般规律于具体场合、即进行推理。这些环节的总和就是思维过程,就是人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任何知识或科学都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自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或者来自科学工作者的观察实验中。因为一切概念和科学规律,都是以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原料(感性认识)和半成品(例如关于个别事物的判断)为基础而在人的头脑中加工制成的。认识就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列宁)。这些概念、规律等等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性的反映。如果没有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即生产斗争(包括科学实验)和阶级斗争,就不可能暴露客观事物、过程的规律性;如果不吸取、概括人民群众的斗争经验,就不可能形成概念和规律。
实践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无论是关于具体情况的基本判断,还是科学假说和一般规律,都要通过实践的检验乃至反复检验,才能证实它们的真理性。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检验的认识,是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于人脑之外的世界的。但是,要在认识过程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要反映得比较正确,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因为就客观世界方面说,具体事物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和发展着的。每个事物都具有无限多的方面,并且同其他事物有多种多样的关系。不仅如此,事物间的这些关系还是一般的,普遍的,每个事物是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就是揭露新的方面、关系等等的无限过程。并且,就思维方面说,要理解具体事物,必须运用概念。但是,概念是有局限性的,而且有脱离实际的可能。事物在思想中的反映,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认识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活动。因此,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考察,才能形成比较正确的概念、判断;也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检验,才能证实这些思想的正确性。正确的思想就是有条件地近似地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具体情况或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思想。
有了正确的思想,即正确的概念,真的判断和科学的理论,还必须有正确的表达方法,把这些思想传达给别人,以便别人了解和接受,以便把思想变成实践的行动,这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形式逻辑的规律。
思想和语言是不可分的,正确的概念要用恰当的语词来表达,真的判断要用合适的句子来表达,科学的理论更要求表达方式的正确性。概念和语词的统一体在逻辑上叫做名词(或词项),判断和句子的统一体叫做命题,命题的组合叫做议论。对于名词、命题和议论,逻辑上有以下一些基本的要求。
首先,在同一议论过程中所使用的名词和命题应当是确定的。就是说,同一语词在议论中反复出现时应当表达同一确定的概念,不得有意地或无意地变换所用语词的涵义。在议论中每一个句子都应当表达一个确定的判断,不得有意义不明确的或模棱两可的(使用双关语的)句子。
其次,我们的议论不应当是前后矛盾的。这就是说,在议论中不应当出现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其中一个否定了另一个所肯定的东西。不应当既肯定对象是什么,接着又明显地或隐含地否定了原来的判断。违反这个要求,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最后,不仅在议论中出现的名词和命题应当是确定的,各个命题不应当是彼此矛盾的,而且各个命题之间要有正确的或必然的联系,议论应当具有逻辑性。这就是说,在议论中所要辩护的论点应当是由真的前提按照逻辑规律得出来的结论。这样的议论就是具有逻辑的严格性(准确性)的。
以上这几点是表达方法上的基本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人们才得到比较正确的表达方法,人们的议论才是明确的、无矛盾的、有条理的和有论证的,人们的议论才是在逻辑上比较准确的或严格的。这样的议论才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容易为别人所理解和接受,容易在群众中发生影响。反之,如果违反了这些要求,我们的议论就是混乱的,不明确的,自相矛盾的,缺乏理由的。这样,在传达过程中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就难以令人信服。由此看来,仅仅有了正确的思想,这还不够,还必须有比较正确的表达方法,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议论把这些思想传达给别人。思想的形成过程和思想的传达过程,“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和“到群众中去”的过程,都是很重要的,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正确的表达方法都是不容忽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