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罗部长助理的邪气
最近,纺织工业部整风领导小组的会议上,曾为整风和业务工作的结合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在会上,部长助理罗日运同志一再强调他的工作“特别忙”,“要抓工作就没有办法抓整风”,所以他“有意识地将整风运动放松”了。
大家批评他这种看法不对,应当注意改正,不料,这一下触动了罗日运同志的脾气。一位副部长批评他,他就提出要这位副部长去“体验体验”他的工作,党组书记批评他,他就说他没有办法,请党组书记给他想办法。党委副书记刘延博同志提出请他再行考虑,使运动更深入地发展下去。罗日运同志更是火气冲天地说:“我部长助理没有你刘延博水平高,你教育教育我吧!我向你磕头好不好?”
如果罗日运同志在工作和整风之间确实存在着困难,尽可平心静气地提出,大家商量解决。如果是罗日运同志自己认识上的错误,就应仔细考虑同志们的意见,设法改正。可是,罗日运同志没有这样做,却对向他提意见的同志不是大发雷霆,就是冷嘲热讽。这里既有官气、又有骄气,还有娇气,总之是一股子邪气。这种邪气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必须用革命的正气去消灭它。


第4版()
专栏:

“有备无患”
国营橡胶二厂有保健站二处。一处在厂内,给职工看病;另一处在宿舍,主要给家属们看病。
两个保健站共有医生六人,病床二十七张,超短波电疗器、“发射热”和感应器各一架,万能手术台一架。但是,据了解:电疗器因为会操作的人调走了,长期无人使用;1957年的病床利用率是22%到43%。
有人说,这样的保健站算是做到“有备无患”了。这话的确言之有理。只不过这个“患”字,不是“防患于未然”的“患”,而是“没有患者”的“患”字罢了。


第4版()
专栏:

作战是勇士 建设当尖兵
上海万名复员建设军人开展比荣誉的革命竞赛
本报新华社专稿 上海市一万名复员建设军人展开了当尖兵、比荣誉的革命竞赛。
最近,很多工厂、企业中的复员建设军人使出奋勇杀敌的冲劲,攀登先进的高峰。上海溶剂厂方铁公等十二个复员建设军人协同其他工人积极钻研,采取新的操作法,加速了生产设备的周转,使该厂一种用来制钙素、塑料的化学剂品的日产量,由零点八吨飞跃到一点八八吨,超过了他们1962年的预定指标。志愿军复员建设军人崔觉民原在中原电器厂担任刨床工,后来他听到做收音机变压器矽钢片冲床工作的人力不足,这项工作又易出事故,产量提高不快,他就主动提出支援冲床工作,并说:“只要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困难和危险吓不到革命战士”,结果,他想出了节省操作时间和安全操作的办法,把每天每工冲四千片矽钢片的定额,两次跳上了九千三百片,把一些原来连每天每工做四千片也不能完成的同志,带到七千片的定额;现在,这个朝鲜战场上的坦克驾驶员信心百倍地驾驶着他的机器,向完成一万二千片的日产额指标冲去。在中国自动电讯器材厂和大昌源铁工厂,复员建设军人张统元、游永存、潘延吉三人的产品日产量创造了全厂的最高纪录。
复员军人像战斗中节省子弹一样节约国家的建设资金。统益纱厂厂长、复员建设军人蒋楚特最近把全厂的复员建设军人和烈军属组成一个社会主义促进队,自任队长,发动每个人想办法节约资金,仅是利用业余时间检修和装配的一台车床,就为国家节约二千元。担任电工器材商店销售工作的复员建设军人陈菊生、蒋之康,向有关工厂提出改制镍料器材的合理化建议,使国家每年节约镍金属的费用十六万元。在一些非生产岗位上工作的复员建设军人们还提倡一人做两人事,少招临时工包做各种勤杂工作。
五年来,上海市有两千多个复员建设军人成为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先进工作者和积极分子。21日,全市复员建设军人举行了社会主义跃进大会。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国和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熊少堂少将都出席讲话鼓励大家要保持和发扬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永远作一个政治上朝气蓬勃的革命战士。最后大会一致表示要在今年内,使全部复员建设军人在思想上和工作中,都争取成为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会上并通过向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四个城市复员建设军人、在职烈军属开展革命竞赛。


第4版()
专栏:编辑的话

应该这样比
上海市一万名复员军人召开大会,决定在建设中来一次比荣誉的革命竞赛。这个会开得好,这种比法提得好。
比荣誉有两种比法,一种是既比过去,更比现在,一种是只比过去,不比现在。前者应该大比特比,后者毫不足取。
许多复员军人,过去为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当然光荣,值得人民尊敬。但是人民尊敬他们过去创造的功劳,更期望他们现在能有所贡献。很多复员军人没有辜负这种期望。崔觉民就是其中的一个。比过去,他是英勇的坦克手,比现在,他是熟练的刨床工。真正当得起是战场上的英雄,生产中的模范。过去他受人尊敬,现在更受人尊敬。
过去光荣,现在光荣,将来永远光荣;保持光荣,发扬光荣,创造更大光荣。这就是人民对所有复员军人的期望。


第4版()
专栏:

人在农村 心在农村 红在农村 专在农村
江苏下放干部提出竞赛倡议
据新华社南京25日电 江苏省十三万名下放干部的代表共两千多人,20日到25日在南京举行会议,会议倡议在全省下放干部中展开“比劳动锻炼,比思想改造,比高额丰产,比群众关系,比社会工作”的社会主义竞赛。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刘顺元在会上分析了当前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形势,号召下放干部在大跃进的浪潮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做个名副其实的促进派、跃进派,在劳动锻炼中开拓出自己又红又专的道路。
参加会议的代表们一致认为,要特别注意不能因为过去一个时期劳动锻炼有了一定成绩,学会了一些生产上的本领就骄傲起来。大家还端正了对学习的看法,他们指出,有些人认为只有关门读大本书才算学习的看法是不对的,应该从劳动中学习,干就是学。
到会代表广泛地交流了劳动锻炼和思想改造等方面的经验,并且掀起了竞赛热潮。苏州专区的全体代表向全省下放干部提出决心在今后长期的劳动锻炼中,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人人订进步规划,定期评比检查,保证人在农村,心在农村,人人争先进,个个比干劲,在农村里红,在农村里专。他们在倡议中还提出了比谁劳动好,比谁产量高,比谁思想改造好,比谁技术革新好等“七比”的具体指标。全体代表热烈地响应苏州专区代表的倡议,在会上互相挑战应战。下放在泗阳县的团省委副书记王庆汉保证种好一亩六分棉花丰产田。金坛县代表保证每人全年出勤二百五十天以上,沭阳县代表马上提出三百二十天。
会上,代表们还交流了三个多月来参加劳动的收获和体会。他们经过三个多月的劳动锻炼,劳动能力大大增强,基本上学会了冬季生产运动中的各项农活,有些人还学会了耕田、耙地和各项家务劳动。很多人现在已经能挑百十斤的重担,许多人还被乡、社评为劳动模范。他们的思想感情上也起了变化,政治觉悟比以前提高,阶级立场比以前明确,加强了和劳动人民的亲密感情。他们中原有农业、林业、水利、兽医、卫生等方面技术的人,在农村中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他们还帮助合作社清理账目、开办民校,向社员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成为受到社员信赖的人。


第4版()
专栏:

西藏制定今年工作要点
勤俭办一些需要和可能办的事业
组织干部系统学习理论时事政策
新华社拉萨25日电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今天举行了第二十四次会议,总结1957年工作,向国务院提出报告,并通过了1958年工作要点。这次会议是由主任委员达赖喇嘛主持的。
总结指出,1957年,根据西藏具体情况,中央确定了西藏地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不实行民主改革和适当收缩的方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大力进行了整编机构的工作,将原有的十四个直属机构整编为六个。编余的藏、汉族工作人员,都作了妥善的处理。
免去西藏各族人民参加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员(包括勤杂人员)、学员(包括大、中、小学学生)的“人役税”,是1957年西藏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情。总结说,它消除了培养藏族干部工作的障碍。第二十三次常务委员会为此曾作了明确的决议,严格规定:如今后再有违犯本决议规定者,将予严惩不贷。
1958年的工作要点提出:西藏地区将本着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结合西藏的具体情况,举办一些需要办、可能办、而且办了对西藏广大人民有好处的事业。
组织在职干部系统地进行政治理论和政策时事学习,是1958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应结合全国整风运动,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同时,应随时提高警惕,反对帝国主义分子和分离主义分子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祖国的团结和统一。


第4版()
专栏:

从“小鬼”谈起
文宜
在我们的革命队伍里,“小鬼”这个称呼曾经流行很久,它体现着干部和勤务人员之间的亲密的关系。但是近几年来,这个称呼渐渐听不到了,把年纪小的勤务人员叫做“小鬼”的干部愈来愈少,而许多勤务人员也不愿意被人叫做“小鬼”。问题倒不在于能不能听到这个称呼,而在于勤务人员和干部之间关系不像从前那样亲密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勤务人员的政治觉悟低,工作热情不高。虽然大部分勤务人员工作是积极的,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贡献,但从这次整风运动中各机关清查出的一些品质恶劣的坏分子来看,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他们有的在机关内部播弄是非或盗窃公私财物;有的不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甚至调戏和侮辱妇女。他们的行为破坏了机关工作的秩序,沾污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荣誉。这样的坏分子在勤务人员中固然只是少数,但是仅仅这少数害群之马,已经给国家机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不能不引起大家注意。
为什么在勤务人员中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这需要对勤务人员的情况加以分析。过去被叫做
“小鬼”的勤务人员,虽然年纪小,文化程度低,但是政治觉悟都是比较高的。他们把勤务工作看作整个革命工作的一部分,懂得作好了这一部分工作,就为革命增加了一份力量。因此,他们一般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都以能作“小八路”“小红鬼”而自豪。解放以后新吸收的勤务人员的情况就不完全是这样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是抱着各种不同的动机来参加工作的。有些人是单纯地为了“挣工资”,有些人是为了当干部;有些人为了进城来过“好生活”的。不少人把勤务工作看作是“下等”工作、“侍候人”的工作。他们现在所以作这种工作是迫不得已,只要有机会,就要求调换工作。而在机关生活中,同过去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例如工作紧张,居住分散,缺少共同活动的机会,这是一个方面,可是更主要的,是在一些干部中,也确实有一部分人轻视勤务人员的工作。这些干部以官老爷自居,不是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勤务人员。这也引起了勤务人员的反感,助长了他们的不正确思想和自卑感。这样一来,干部和勤务人员的关系当然不会很密切,勤务人员的革命热情也就受到了一定影响。
更重要的,许多机关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勤务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吸收勤务人员时不注意审查政治质量,平日又放松了对勤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许多勤务人员参加工作已经几年,可是思想觉悟不但没有提高,而且在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之下,坏思想坏作风还有了发展。更有少数思想品质恶劣的分子,也乘机混进了机关勤务人员的队伍,几年来在机关和社会上作了许多坏事,今后各机关吸收勤务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选择品质优良、体格健壮而又有一定文化的工农子弟,决不应该片面强调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把出身和品质都不好的人也吸收到机关中来。同时要加强对勤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每个勤务人员都懂得革命的基本道理,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对于某些闹工资待遇、不安心工作和不遵守劳动纪律的人,要通过典型事例,对他们的个人主义等等坏思想坏作风进行批判。对于少数坚持错误不肯改正的人,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在干部方面,则要坚决打掉官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勤务人员,尊重他们的劳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能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密切干部和勤务人员的关系,发扬勤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机关工作的大跃进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4版()
专栏:

朝鲜中央人民代表团
欢送志愿军工程兵部队
据新华社平壤25日电 朝鲜中央人民代表团在团长、地方管理相郑圣彦的率领下,今天冒雨赶到某地,欢送即将登车返国的志愿军工程兵部队。
代表团到达志愿军工程兵领导机关驻地时,受到热烈欢迎。
今天下午,朝鲜中央人民代表团举行了欢送大会。郑圣彦团长在会上致送别词,他感谢志愿军工程兵部队几年来给予朝鲜人民的无私帮助。会上,郑圣彦团长代表朝鲜劳动党、最高人民会议和共和国政府,崔弘极少将代表人民军总部,向工程兵部队赠送了锦旗和朝中友谊纪念章。
工程兵部队首长杨滨上校在致答谢词中说,在战争时期和停战以后,朝鲜政府和人民都给了他们极大的帮助和鼓励,朝鲜人民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杨滨上校代表工程兵部队向代表团赠送了礼品和和平万岁纪念章。(附图片)
志愿军首批归国部队路经平壤时,受到朝鲜党、政领导人和群众热烈欢送。朝鲜人民军战士抬起志愿军战士,他们欢呼和平和友谊。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在朝鲜新幕车站上,朝鲜妇女李明子送别归国的志愿军文工团员梁漱华。她们久久地拥抱着,惜别依依。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第4版()
专栏:

中央国家机关举行团代会
朱副主席在会上讲话号召青年红透专深
新华社25日讯 以讨论中央国家机关共青团员和青年如何当好革命促进派、机关团的工作如何大跃进等问题为中心议题的共青团中央国家机关第三次代表大会,19日到24日在北京举行。
朱德副主席在会上讲了话。朱副主席勉励机关共青团员和青年,在当前全国人民排山倒海般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政治加技术,干劲加钻劲,生气勃勃,艰苦顽强,在各项建设工作中,起带头和促进作用。
朱副主席说,机关青年首先要树立无产阶级思想,站稳工人阶级立场,消灭资产阶级思想,抛弃资产阶级立场。在这场斗争中,一方面要依靠党、团、行政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但同样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自觉自动的努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加强政治思想锻炼的最好方法,是引导青年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斗争,参加各种政治运动和参加劳动锻炼。只有在各种实际斗争、生产劳动中,和广大群众特别是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才能使自己跳出个人主义的小圈子,走到共产主义的大天地中来,才能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胜利前进。
朱副主席希望机关青年不要做只红不专的空头政治家,或只专不红的迷失方向的实际家,而要做到又红又专、更红更专,做到红透专深,把红与专作为终身奋斗的自我改造的光荣任务。
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鲍奕珊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机关中的团员和青年要当好革命促进派,就必须在思想、工作、学习上来个大跃进,成为本行本业“又红又专”的内行或专家。团组织要贯彻“兴无灭资”的思想工作路线,继续认真发动青年参加整风运动,同时要教育团员和青年自觉地参加劳动锻炼,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团组织还要整顿团的队伍、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使机关团的工作也来一个大跃进。
到会的七百七十名代表讨论并一致通过了“中央国家机关共青团的工作大跃进纲要四十条”。这个纲要要求机关团组织引导青年苦战三年,成为又红又专、更红更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
会议期间,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中央国家机关党委第一书记龚子荣、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伟都到会讲话。


第4版()
专栏:在各地报纸上

在各地报纸上
推广粒肥制作技术
20日青海日报二版头条报道了湟中县举办颗粒肥料厂干部训练班的消息。这个训练班是由县委农村工作部在第一个建立颗粒肥料厂的东堡乡两旗社举办的。参加学习的有二十九个乡的干部六十二人。经过四天的学习,他们学到了一些基本理论,掌握了制造颗粒肥料的全部过程,提高了建立肥料厂的信心。有些乡的干部决心回去后发动每个社都办颗粒肥料厂。报纸还发表了四幅照片,介绍两旗社颗粒肥料厂的生产过程。
雪球滚得好!
吉林有个辑安县,地下矿藏丰富。这个县从1956年到现在,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依靠群众开采了九个小矿,生产出方铅三百二十八吨,滑石二百吨,重晶石三百吨,云母三百五十吨,产值达二十三万元。在工农业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这个县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不向国家要钱,继续用“滚雪球”的办法,再开办六十九个小型矿。现正大力组织群众开采砂金、云母、石棉等矿产。原计划在1959年建成的金矿也要提前在今年建成。23日吉林日报用大字标题“要办小矿辑安作榜样”登在二版上。
打开万宝山
打开万宝山,财富取不完。23日的山西日报一版报道了沁源人民向宝山开展大进军,利用山区资源发展地方工业的消息。中共沁源县委最近确定规划,五年内要在这个山区,新建八十六个中、小型工厂,其中包括酿酒、制糖、油脂、乳制品、淀粉、酒精、药材、造纸等十多个行业。报纸并发表了“工业上山之路”的社论,说明沁源这种根据山区特点发展地方工业的作法,值得各地学习。二版并发表了一个有趣的“万宝山”专栏,以图画说明野生纤维、野生动物、野生果品等各种用途。
意外的收获
平整土地,真是一举数得。21日南方日报报道:在揭阳已整理过的二十三万亩田地上,由于移坟平整田基,不仅扩大了一万一千二百零二亩田;并且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附带消灭了四十三万余只田鼠和六万多条毒蛇。他们估计,这两害已被消灭九成。(附图片)
这是3月28日山西日报二版“万宝山”专栏


第4版()
专栏:

把接待工作当成严肃的政治任务
国务院召开全国第一次交际接待工作会议
据新华社25日讯 国务院在3月15日到25日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交际接待工作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各省市人民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交际处处长,国际旅行社各地分、支社经理、副经理和中央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共一百七十多人。这次会议上,讨论并检查了国务院和各省、市交际处的工作,以及国际旅行社总社和各地分、支社的工作。会议指出:加强思想政治领导,通过整风运动,坚决贯彻“双反”,打掉五气,是改进今后工作的关键。
会议指出,交际接待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这个工作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加强我国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友好团结,更好地巩固国内统一战线,以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因此,交际接待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各部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许多人在会上的发言,都对过去忽视交际接待工作的重要政治意义,作了严肃地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们曾举出许多事例,证明只有切实做好每一项细微的交际接待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团结国际友人和国内各民族各阶层人士的任务。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交际处负责人都在会上检查了过去接待工作中的浪费现象和服务质量不高的缺点。
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在今天的会议总结中指出,这次会议是交际接待工作方面的一次专题整改。在十一天的会议中,经过大鸣大放写大字报和专题辩论,提高了所有到会者对交际接待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批判了错误思想,提高了信心。他要求中央和全国各省市有关部门,要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通过整风运动切实提高交际接待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逐步做到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交际接待工作人员的队伍。
会议期间,陈毅副总理和习仲勋秘书长到会作了报告和指示。


第4版()
专栏:

中国歌舞团前往日本访问演出
新华社25日讯 前往日本访问演出的中国歌舞团,今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率领离开北京。这个六十四人的歌舞团是应日本报纸“每日新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日中友好协会的邀请去日本访问的。
歌舞团的音乐顾问是著名的老音乐家查阜西,他将为日本观众表演我国七弦古琴独奏。歌舞团共准备了四十五个舞蹈、歌唱和乐器演奏节目,将在日本的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作五十天左右的访问演出。
今晚到车站送行的有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和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阳翰笙等人。


第4版()
专栏:

挪威工党议员芬·穆到达北京
新华社25日讯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挪威工党议员,议会外交、宪法委员会主席芬·穆和夫人,今天下午到达北京。
前往机场欢迎的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周鲠生、秘书长吴茂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吴克坚等。
挪威驻华大使克洛格—亨生也前往机场迎接。


第4版()
专栏:

罗马尼亚音乐家三人到北京
新华社25日讯 应我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的邀请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演出的罗马尼亚音乐家三人在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今天到北京的女歌唱家斯·西蒙乃迪和横笛演奏家瓦·日安努是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功勋演员和国家奖金获得者,钢琴家拉·奈格连努是布加勒斯特音乐学院教授和音乐评论家。他们即将在北京举行演出。


第4版()
专栏:

在锻炼的熔炉中
开天辟地头一次
山西省太原市郊区郜村一向是很脏的地方。
去年年底,这里来了二十一位下放干部。新社员来到不久,街头上就出现了这样一块黑板报:
郜村是个好地方,
田野辽阔人烟旺;
眼前有个大缺点,
街道卫生太肮脏;
全村老少齐动手,
改造环境换新装;
讲了卫生又积肥,
两全其美喜洋洋。
自此以后,这二十一个同志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清扫庭院,从屋内扫到街上,从街上扫到村口,一面带头清扫,一面又向村里党组织提出一项建议:开展清洁大扫除,利用这土垃圾积肥。在党组织的具体领导和下放干部的带动下,选定了一个日子来了个全村性的大扫除。这天,全村老少七百多人一起出动,整修的整修,拆除的拆除,运送的运送。郜村的妇女是从来不挑粪的,见新社员阎晋通开了先例,也都打破了陈规,和男社员们一起去清理粪堆了,甚至连不久前娶到村的新媳妇也被吸引出来参加了这个行列。一天工夫不但积肥一千一百七十四车,而且使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爷把全村大街小巷串了个遍,摸着胡子说:
“郜村讲卫生是盘古以来开天辟地头一次。”自此以后,并订了评比检查制度,现在,下放干部扫地,农民们也忙着拿簸箕来帮忙倒土了,谁家有什么葱皮菜叶也不往院子里扔了,社员王银娃全家不讲卫生是村里出名的,现在也养成了天天清扫庭院的习惯。
“猪大夫”大显神通
“猪医生、粪大王、麻雀阎王”这是无极县周家庄乡农民给下放干部徐云芳所加的绰号。人们这么称呼他,一点也不算夸张。徐云芳同志从县里下放到周家庄乡来当党委副书记以后,整天随身不离三样宝:保健箱,粪筐,鸟枪,无论是去开会或下乡走动,他无不是肩上背着粪筐,筐里插着鸟枪,腰里带着保健箱。走到哪里,见粪就拾粪,见麻雀就放枪,谁家的猪要是生了病,他就给吃药打针。拾粪、打鸟倒还容易,给猪治病可不简单,徐云芳同志对这一行原也是个门外汉,这一点本领全靠求师访友,勤学苦练来的。自从乡里提出千猪社、万猪乡的跃进计划以后,他到处参观、学习。现在,保健箱里装着的针、刀、注射器等几种用具和白皮蒜、鞋底灰、皮硝、食盐等十多种土药,他已差不多可以运用自如了,近些时,他一连治好了三口猪。
“猪医生、粪大王、麻雀阎王”的名声传来以后,不少乡社干部都跟着背上粪筐、学习给猪治病了。这样就大大推动了全乡养猪积肥和除四害运动。原来,社员于锁柱的一口猪得了骨眼病,社干们再怎么动员他买猪,他还是说:“养猪好是好,就是死猪受不了。”这次,这口猪的病被徐云芳同志治好了,没用动员,他就自动又喂了三口猪。现在,全乡养猪头数迅速上升,一个月的时间,全乡九村二千零三十六户,养猪由二千零二十六口增加到四千四百八十口,出现了一个千猪社。在除四害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到1月底为止,全乡已捕鼠一千四百二十一只,打麻雀三千七百三十九只。  (丁祥志)
冒险堵水救矿井
去年12月某日两点钟,陕西铜川矿区第四煤矿二井口李小四生产班在井下老北正头工作面正忙着生产,眼打完,炮放罢,采煤工平建中、王金海刚开始用洋镐刨煤的时候,忽然有像茶碗口粗的一股井水汹涌地向他们二人扑来。原来,这个工作面紧靠着一个三十多公尺长的老塘,里面积有大量的水,水与工作面之间仅仅隔着三寸厚的一层煤墙。一时间,全工作面的工人们都有些慌乱了。
没半个钟头,这件惊人的事故轰动了全矿,矿长即速派工程师、技术员下井抢救。这时,下放干部张希巡,刚当完班正在睡觉,也知道了这件事,他连衣裳也未顾得穿整齐,就跟着工程师一块又下了井。一看这情景,他扛了一个“大包头”(堵水工具)就向水眼走去,水越走越深,逐渐没了他的胶靴、大腿、腰部。大包头把水眼堵住了,可是水还是不断的从两边向外流。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冲上了他的心头:这工作面是全井的主要采区,而且地势较高,水再像这样往外流,不但这个工作面五十多个工人生命难保,全井都有被淹没的危险,他想到这里,一咬牙,一件又一件地脱掉了自己身上的衣裳,直到只剩下一条短裤?。严冬的12月,寒风飕飕,地面上的水都结了冰。张希巡同志站在刺骨的水里,好像看见周围一切在旋转,他的手被冻肿了,嘴唇也发青了,但他终于用棉衣把水眼堵住,水慢慢小了。李工程师让人把他架了出来还没有站稳脚,工人都团团把他包围住了,这个和他握手,那个拍他的肩膀说:“老张!多亏你冒着生命受冷把水眼堵住,不然那全矿井工人的生命可完啦!”
冰河中抢救儿童
一个冬日的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的下放干部耿维同志,正在他新到不久的家乡——天津市东郊区上郭庄乡张家咀村的土地上,紧张地劳动。忽然听到远处的河沟边有人高喊“救命!”。耿维同志紧张地寻着喊声找去,原来是一个小男孩掉到河沟里,正在挣扎。一个女社员已经跳下水去营救,但是还没有摸到孩子。这时,耿维同志奋不顾身,穿着棉衣就往河沟里跳。入冬的河水,冰冷彻骨,顿时淹没到胸前,浸透了全身衣服。耿维同志一手拖着孩子,一手扶着岸,把孩子救了上来,仿佛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湿冷,又迳直把孩子送回了家。这是一个独生子,孩子的父母非常感动。他们把新棉衣拿出来,一定要给耿维同志穿上,同志们也劝他休息休息,下午不要去劳动了,但他都没有答应,照样参加了劳动。
(可人)(附图片)
俞沪生 插图


第4版()
专栏:

下放的第一天
(下放干部生活速写)  彭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