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铡草机改装手摇双管水车
交河县南庄农业社南荣林;吴桥刘万祥制造。
用旧铡草机架子一个代两个大轮,用两个小五轮水车链子、管子各二付,轴一根代水轮二个。利用铡草机大轮带动水轮提水。
适合于水井、渠道、坑塘使用。两人操作每小时可抽水十五到十八吨,每日能浇地四到六亩,比解放式水车多浇一到三亩。
每台需二十元左右(只算带水轮、链子、管子、水簸箕的折价)。(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手摇大花轮水车
武强县杜林村农业社高志信制造。
全用木料,每架约二十元。
适用于井渠坑塘使用。一人工作八小时,可以浇地七、八亩。(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风弓改装脚蹬单管水车
河间县石灰屯村农业社曹培芝制造。
利用旧风弓的木架子、大轮子、铁轴、脚踏板和挂勾,外加旧五轮水车的带水轮一个、链子一条、管子一根、水簸箕一个构成,完全不用新木料。
水井、坑塘、沟渠、河道均可使用。一昼夜浇九亩地。(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风箱式二人双抽提水机
黄骅县民生农业社林井、罗永清制造。
木架一个长九十公分,宽二十四公分,中立轴高一点三五公尺,中横撑长二十公分,压杆长一点九公尺,木箱外高九十公分。里高八十公分,口径20×20公分,提杆共长六十五公分,水门二个8×8公分,进水门10×10公分,提杆间隔五十四公分,中间是轴,木簸箕一个。
纯木制,适用渠道。半劳力、儿童都能操作。
一天可浇地二十一亩。成本二十五元。(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辘轳式粗管水车
武强马头农业社李国祥、李秋来创造。
按辘轳工具仿制,后立柱高八十公分,前叉八十五公分,底盘木杆两根埋在地下。在原辘轳头中间,安置鸭嘴形木齿八个(高八公分、宽五公分)代替代水轮拨动铁链子。木簸箕一个,木管直径十三公分。成本十一元。
每日浇地十四亩。(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自动水轮抽水机
详见本版“抽水发电一举两得”的消息。(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依靠群众的创造精神 根据因地制宜各得其用的原则
河北开展制造提水工具运动
乡乡加工,社社动手,迅速生产提水工具140万件
本报沧镇25日电 学沧县专区,赶沧县专区,迅速在全省掀起一个群众性的制造简易提水工具运动,这是17日到21日在沧镇召开的河北省提水工具会议所作的决定。
这次会议总结了沧县专区克服“眼睛向上看,手向上伸”的单纯依赖国家供应的思想,依靠群众力量解决提水工具问题的先进经验;同时组织全体与会者参观了沧县专区举办的群众自制的简易提水工具展览会。根据技术鉴定小组对展出的一百三十多件各种提水工具的鉴定,认为这些提水工具具有小型多样、就地取材、构造简单、省工省钱省铁、收效快等优点,各地可以本着“各有所长,各有所取,因地制宜,各得其用”的原则,大力推广。
会议指出:目前河北省的水利建设运动正在一日千里的发展着,预计到今年6月,全省灌溉面积就将由去年的二千七百多万亩跃进到八千万亩,但是除去已有的各种提水工具可以提水灌溉的面积和自流灌溉面积以外,还有三千多万亩需要新增加一百四十多万件提水工具来解决灌溉问题。因此,会议号召各地学沧县专区,赶沧县专区,迅速在全省掀起一个群众性制造提水工具运动。要求各地领导充分重视这一工作,立即帮助农业社在劳力组织、资金物料、时间等方面加以妥善安排,以便组织农业社普遍开办小型水利工具加工厂,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废物、废料、零星木材等利用起来,作到乡乡齐加工,社社都动手,一面大量仿造适用于本地区的沧县专区群众制造和改造的各种提水工具;一面开动脑筋,发明创造更多更好的提水工具。同时要求各地工业和手工业部门,除要配合农业社赶制简易提水工具外,还要组织力量对农业社加强技术指导。商业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工作,对于各地不能自己解决的原料和部件,要组织货源及时供应。争取至迟在4月底前,基本完成加工生产一百四十多万件提水工具的任务;并要作到造一件,用一件,充分发挥灌溉效能,保证不误春播生产和小麦灌溉。
通过这次会议和参观,与会者一致认为给予他们的收获是,解放了思想,打开了眼界,进一步增强了依靠群众克服困难的信心。  
         (邓子常)


第2版()
专栏:

河南32县基本绿化
据新华社郑州25日电 河南省已经有三十二个县(市)基本完成绿化任务,占全省县(市)总数四分之一以上。到3月17日止的统计,全省大面积造林已达四百八十三万六千九百四十一亩,四旁植树四亿五千多万株。造林中,各地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发现缺苗立即加以补植。


第2版()
专栏:

既要种树 也要种草
天水专区今年大量推广草木樨
本报讯 甘肃省天水专区今年将推广草木樨一百一十多万亩。据天水专区有关负责同志谈,这是天水专区改变干旱面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一项重大措施。通过这项措施天水专区的一些荒山会更快的覆盖起来,不少干旱贫瘠的土地会加倍地增产粮食,不少三料俱缺的山区会变得柴草、饲料、肥料丰盛。此外通过这项措施,还能为山区开辟副业生产门路,加速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去年,天水专区已给三万多人传授了种植草木樨技术,这给今年大规模的种植草木樨打下了基础。
从1943年天水县农民杨世荣试种草木樨起,到1957年止,全专区已有计划的推广了草木樨七十七万亩。从1953年开始到1955年,全专区还给省内外供应了约一百五十二万多斤草木樨种籽。
天水地区群众种植的经验证明,它的根部的根瘤菌和每年的落叶,可给土壤以很大的肥效,用它与其它作物轮种,第一年可增产70%到三倍多。许多地区推广了草木樨,很快的把历来群众缺乏燃料、饲料、肥料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了,而且对改良土壤、保持水土起了重大作用。最近发现,草木樨种籽可用来酿酒、制醋、制粉;草木樨的花是很好的蜜源;草木樨秆可剥出纤维打绳。据其他地区的试验,还能固沙防风,在我国南方还能防涝。草木樨籽还可榨油。由此证明,种植草木樨不但可使农业增产,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第2版()
专栏:

松茂水库民工倡议
绿化水库周围
据新华社昆明25日电 曾在人民日报上刊载过春节不下工地倡议的云南松茂水库的民工,最近又向全省提出不绿化水库周围不下水利工地的倡议。他们提出在水库周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延长水库寿命,作到工程完工绿化任务也同时结束的要求。


第2版()
专栏:

抽水发电一举两得
辽宁推广自动水轮抽水机
本报讯 辽宁省新宾县苇子峪乡民主二社刘文云创造一种自动水轮抽水机,既能抽水上山灌田,又可车水发电。
这种自动水轮抽水机,是刘文云在1956年春天研究成功的。它是利用水流从上而下冲击水斗的力量,带动两个齿轮通过抽水筒把水抽到高坡上去。1956年民主二社用这种抽水机,引水上山灌溉了十一亩水田,获得了大丰收;去年虽然遇到了七十天大旱,用自动水轮抽水机灌溉的十七亩水田,每亩仍然产水稻五百多斤。今年利用这种抽水机灌溉的山地水田面积将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并且准备利用它安装发电机发电。
根据3月中旬辽宁省水利局技术人员的鉴定,这种水轮抽水机的能力相当于两个马力还多,最大扬程(即把水上提的高度)可达到一丈五尺高,每小时出水量大约为二十一吨半。凡是有三尺以上落差,经常保持一定流量的小河或渠道,都可以装置这种自动抽水设备,灌溉高于河流水位的土地;如果安装上发电设备,便可以发电。
这种自动水轮抽水机,制造也比较简单,成本低廉。水轮机,用一般杂木即可制造;其吸水设备,也可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采用木制水车式提水装置。民主二社的水轮抽水机,只花一百二十元买皮带,其余全是利用旧水车和旧材料制成的。
这种抽水机最近经过中共新宾县委总结介绍后,很快受到各方面的注意,全县目前已推广二百七十台。辽宁省水利部门已决定在3月下旬组织全省各地参观,大力推广。


第2版()
专栏:

三天实现车子化
新华社南宁25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石龙县妙皇乡在三天内实现了运输车子化。三天内全乡共制成手推车二千一百架,做到每户一车,并且修好了共长一百里的道六十条。
这个乡为了在七天内把平均每亩积得的一千一百五十九担肥料运到地里,保证实现今年亩产一千二百斤粮食的规划,在3月12日召开了全乡运输车子化和车路化的群众誓师大会,经过三天的努力,做到了户户有车子,保证肥料及时运到地里,基本上消灭了千百年来的肩挑现象。


第2版()
专栏:农业高产志

德令哈农场
亩产万斤马铃薯
青海省德令哈农场第三作业站第三生产队,1957年有十亩丰产马铃薯,每亩平均产一万一千二百四十二斤。从现有的材料看,这是全国第一个在十亩面积上得到这样高产量的纪录。
他们选择的是当地优良薯种。播种前进行了春化处理,一般可提高产量20%左右。根据马铃薯发育阶段需要大量钾、氮肥的特点,在中耕后施了足够的追肥。此外,还实行了密植,这个场的大田马铃薯,原来每亩种植三千六百株,去年学习了北京市黄土岗农业社的先进经验,在丰产区将每亩植株增加到七千二百株。这些措施都是获得高额丰产的重要因素。


第2版()
专栏:

在大青山安营扎寨
把呼和浩特变成绿洲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25日电年年遭受风沙侵袭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第一批两千多人的造林队伍已开到郊区大青山安营扎寨。空前规模的绿化运动开始了。在24日举行的全市绿化跃进大会上,许多单位纷纷表示,要上大青山安营扎寨,不完成任务誓不下山。市区二十万人口,今年将要献出二十七万个义务劳动日进行植树造林。为了使呼和浩特尽快变成内蒙古的绿洲,今年各族人民要在大青山二千五百公顷的荒山秃岭上,挖鱼鳞坑六百万个,在市区植树一百三十万株,郊区造林三百公顷;另外还抚育幼林四百公顷。


第2版()
专栏:

抗旱农谚
△开渠打坝,
不怕不下(雨)。
△深耕一寸,
耐旱五天。


第2版()
专栏:

学和赶
田连阡
河北省为了迅速解决提水工具问题,使今年新增加的几千万亩水浇地今年都能切实受益,响亮地提出了“学沧县专区、赶沧县专区”的口号。这在当前是有重大意义的。在别的地区,也需要提出这样具体的行动口号,以促进某些具体的迫切问题的解决。
在人民群众已经迫切要求某些新事物(新工具)的时候,这些新事物是必然会出现的。但出现的迟早在具体地区却是有偶然性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各个人各集团利害不一致,所以人们虽然老是想学习别人的新东西,赶上别人,但别人却总是不愿意自己的新东西
(这是自己的王牌)给人家学去。时间最后可以征服一切秘密,把新的变成普遍的;但这时间却需要得很长,甚至会拖长到好多年以至整个的世纪。社会主义在这里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由于各地区利害的完全一致,所以在一个地区产生的新东西,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广应用到广大地区。而应用别人经验的后进地区,往往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学别人而赶过别人,成为先进地区,推动别人来进一步学新的,赶新的。这样,前进的速度就是资本主义所望尘莫及的了。
互相学,互相赶,这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社会主义的规律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就是有组织有领导的互相学和互相赶。因为现在政府也是人民自己的,与人民利益完全一致的,它能够组织和领导这种互相学和互相赶的群众运动,使它以许多倍的加速度向前发展。因此,人们一方面应当把互相学互相赶看成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热情激荡的表现形式,看成群众蓬勃向上和汹涌前进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这看成一种领导方法和领导责任。一切的领导干部,都应当走出办公室,到群众中去,随时注意发现群众中的新创造。同时要十分及时地组织大家互相学,互相赶。这种领导方法去冬以来空前地流行起来了,各地应当无例外地普遍采用,用以加速历史的进程。要知道,历史现在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


第2版()
专栏:

江苏北京等十七个省市
全面协作改革技术
本报讯 北京、江苏、山东、湖北、安徽、甘肃等十七个省、市之间,正在农、林业生产技术和物质上互相支援。三百个水稻栽培专家已出发去山东省支援“旱改水”工作。其中有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黄仆、技师沈庆型和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等技术干部十人,有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汤玉庚,还有前两年江苏旱改水地区的行政领导骨干,以及苏州、扬州、镇江等专区农业社的水稻生产能手。
今年,江苏支援外省的种籽比往年大大增多。调运湖南、四川、江西等八省的四千万斤“老来青”等优良稻种已经陆续启程。江苏省支援山东、河北两省的三千多万斤岱字棉种已运走;另外还供应了青海、甘肃、安徽等省区杨槐树种八千斤、法国梧桐树种四万多斤,又供应了内蒙古、山东、湖南、福建等地的一部分桃苗和桑籽。
在发展桑园、茶园和果园方面,很多省区给了江苏大力支援。福建、浙江、安徽等省支援茶种二千八百担,目前已种植茶园两万亩。北京市和山东、浙江两省向江苏省供应了很多海棠种和苹果、橘子的苗木。浙江省调运了四百多万株桑苗帮助江苏拓植桑园。


第2版()
专栏:

按农事阶段现学现用
青海农民学习耕作技术
新华社西宁26日专讯 为了在耕作技术上保证农业生产大跃进,青海高原各族农民根据农事季节,划分阶段地掀起一个接一个学习技术的浪头,今年春天以解决春耕播种各项技术问题为主的学习阶段,约有一万四千名农业社社员参加了省、县、乡开办的训练班,学习了新农具使用、造肥施肥、拌种播种、防治病虫害等各种技术。这些技术人员在目前的春耕播种中起着技术骨干作用。下一阶段的学习将以各种田间管理技术为主,省、县、乡各级仍将开办短期训练班和组织观摩,促使田间管理工作迎头赶上。
青海高原每个劳动力平均要耕种十一亩多土地,耕作方法一向比较粗放,因而改进技术对争取大丰收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去冬今春的备耕生产中,中共青海省委就提出生产大跃进的依靠是一水二肥三技术,要求全体农村工作干部和农民学习技术和改进技术,农业技术部门也确定了按农事阶段现学现用的训练农村技术员的方法。这样,学习技术的热潮就在农村中一浪接着一浪地鼓了起来。 (杨立本)


第2版()
专栏:

广东农民技术员大显身手
本报讯 广东省农村中出现了一支技术大军。这个队伍在今年春耕生产高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今春广东各地普遍举办技术员训练班。仅汕头专区今春就训练了十万人,潮安一个县训练了二万多人。
在这支技术队伍的带动下,在春耕生产中,技术改革的浪潮从平原涌进了甚至残存着原始耕作制度的山区。耕作技术落后的雷州半岛上的遂溪、海康等县,今春破天荒地消灭了撒种田,改为播种育秧,全面推广先进技术。深处十万大山、由僮、瑶、汉三个民族的农民组成的板八农业社,今春也抛弃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制度,采用先进技术。高产粮区潮汕平原的许多农民技术员,还到低产区去担任顾问。


第2版()
专栏:

四川富顺县
普遍办技术讲坛
本报讯 四川省富顺县普遍举办技术讲坛,向广大农民传授春耕生产的先进技术。仅据五个区的不完全统计,分别由乡、村、农业社举办的技术讲坛就有四百五十多处。
技术讲坛是中共富顺县委应农民群众学习技术的迫切要求创办起来的。全县已有80%以上的农民听过技术讲演。在农村中已形成人人学习先进技术的热潮。据检查,全县播下的早稻种子,90%以上经过泥水选种和小苏打浸种等先进技术处理;95%以上的秧田符合先进技术规格。
富顺县各地技术讲坛的主讲人都是县、乡或农业社党组织的负责人。他们根据县上编发的提纲和图表,利用集场、会场、水利工地等群众场合,通俗地向农民作技术讲演操作示范,并且结合讲演的内容随农事活动的进展而更换。
在举办技术讲坛,大讲技术的同时,富顺县各地共训练了十万名技术手和二万多名技术员,作为推广先进技术的骨干。
(李绍中,周祖佑)


第2版()
专栏:

让新技术在群众中扎根
东方红社培养“八员”
本报西安电 延安县东方红农业社,自1956年起就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陆续培养了“八员”。这“八员”是:农业技术员、农业机械员、水利水保员、林业园艺员、保健员、接生员、兽医员、配种员。“八员”在生产上起了巨大作用。
自1956年出现了生产高潮后,大家都不懂新的技术。如买了山地犁、解放式水车等新农具,社员们都不会安装、拆卸和整修,有些农具甚至不会用。有一次,四百多人上山修梯田,把一个山坡削成平台,一天只修了两亩,而且是把熟土起掉了,结果种不成庄稼。社里吃尽不会技术的苦头后,决心培养自己的技术员。将毛培兴、傅海曹派到新式农具推广站、水土保持工作站,学了使用和简单修配新农具以及治理水土流失、修水利等技术知识。1956年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按照王保京的办法结合当地情况试种了四亩丰产玉米,每亩平均产了一千零七十斤,高出当地一般产量四倍。这件事使广大社员认识到学习先进技术的重要。从此社里就指定社主任冯长叶为农业技术员,组织了技术夜校,每半个月请农技站同志给上一次课。县畜牧、卫生、林业等部门举办各种技术人员训练班,这个社都选派了五个社员去受训。
“八员”在生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去年全社九百多亩川地,一律都按照农业技术员学的密植经验,改撒播为条播,平均每亩增产九十一斤。以往栽的树,成活率只有30%,自从有了林业园艺员后,已植起苹果六十七亩、桑树二十亩、其他树木三百八十亩,成活率达90%以上。现在社里大部人都学会了用山地犁、条播机、三齿耘锄等新式农具,发生小毛病,机械员随时都可动手修理好。以前社里八十多头大母畜发情时,要拉到配种站去,每交配一头驴三元,牛一元。去年社里培养了配种员后,已配的下了骡子一头,牛十三头,今年还可下五头骡子,二十头牛。保健员高问祥下地时就背上药箱,社员有了啥小病,或生产中碰伤等,他及时给予治疗,大大减少了社员进城就医的误工。大家都高兴地称他是“田间大夫”。   (文柏)


第2版()
专栏:

山区水利建设新创造
铁管桥
太岳山区长子县刁黄乡在开展山区水利建设中,创造了一种轻便耐用的铁管桥。这种铁管桥是用普通水车筒铁皮,制成弧形水槽,一节一节的接起来,然后在沟底下立木架支撑,把孤山(法久山)的一股泉水引过十多丈宽的山沟,浇了对面山坡上二百多亩梯田。
铁管桥很省钱,十多丈长只花了四百多元,而且轻便耐用,冬季还可拆卸保管,延长使用期。
法久山八角琉璃井泉水,地势高,流量小,又隔着一条深沟,过去都白白流到山沟。有人建议在下游修水库浇地,但占地多,花费大,误工误时。去年冬季,下放干部郭二毛和农民一起研究铁管桥办法,同时,把八角琉璃井筒砌高,泉眼挖大,使流量扩大一倍,并且还腾出下游二十多亩荒地、节省一千五百多人工。
旱井群和盘山渠
太行山区的潞安县魏家庄五一农业社,在没有地下水源的梯田里打了许多旱井群,使全社九千八百多亩梯田作到“有地就有井”。
旱井群是按不同地形决定的。在水源充足,地块大、土质好的梯田里,打梅花形状的旱井群,每群五十至一百眼,各井之间以暗洞连通,选择最中间的一眼井上安装提水工具进行灌溉;在窄长的台阶梯田里打排排自流旱井群,井底都用砖砌成一个方形出水口,并安置木塞,用水时拔木塞水就自流入梯田里了;在零星地块、水源缺乏的梯田,打星状井群。五一社的社员们共打了各类旱井一千四百多眼,修筑了四十条盘山引水渠,与旱井相连。做到“井井蓄水,个个不空”。
地下水库
忻县牧马河沿岸六十五个农业社,为了引取砂层底下的水源,正在联合修建一处地下水库。他们在上游横切河床,在下游修筑一个地下坝。修筑这个坝,要在河床砂土层中辟开一条深沟,然后在胶泥层土上用粘土做成一个高十五公尺,长三百四十二公尺,坝面宽七十九公尺的大坝,以截断潜入卵石砂层的水流,同时再从坝旁安装地下水管,导引潜流水量,通向沿岸纵横交错的水渠。这个地下水库在汛期以前完成后,不仅可使沿岸十六万亩干旱的土地得到灌溉,使六万多亩碱化土地也会逐渐改变原来荒凉面貌。
磁管渠道
忻县岩峰农业社的社员们以共同研究大胆创造的精神,利用磁管接成的引水渠道,把每十秒钟仅蓄一桶水的一股泉水,从远离村庄五里外的山沟里,横过十七丈宽的石砂河、两座山、四条沟引入村里,不仅解决了全村农民吃水的困难,还使三百亩梯田得到灌溉。
曾有人提出过在这条引水道上,有一段沙土河道,如果修一般土渠就会把水全部渗漏。老农民建议用缸磁管接成渠道,引水过河。社员们先在出水口筑一滤水坝,控制泉水急流和泥沙。为了保护磁管不被洪水冲刷,在河底筑了一个地下土坝,把磁管放在坝内,这样还防止了磁管遇冷破裂现象。在通过石崖和深沟的时候,社员们遇山凿洞,逢沟架桥,使八百多丈长的磁管渠道,一直伸展到村庄和农田里。全部工程只投资二千三百多元,并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工。
(冯建伟、水天生、武赞庭)(附图片)
张德育 插图


第2版()
专栏:

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看小型多样的提水工具展览
本报记者 邓子常
前几天,河北省沧县专区举办了一个群众制造和改造的简易提水工具展览会。展出的展品,一部分是沧县专区农业社自己制造的,一部分是当地工业和手工业部门生产的。
人们来到这里,可以看见在一条长四里多地的渠道和几眼水井上,新安装了各式各样的提水工具一百三十多件。多数是手摇、脚蹬,也有几件是利用畜力、风力和水力带动的。有些适于井上用,有些适于渠道、坑塘、水库用,有些还可井渠两用。它们最引人注意的特点是,一般部件不是木制和竹制的,就是利用废置不用的旧织布机、坏水车、破轿车轮,以及借用轧花机、铡草机、大小车轮、风弓(弹棉花用的)等加以改装搭配而成。参观者普遍认为,这些提水工具的共同优点是:材料好找,容易制造,使用轻便,省钱省铁,社社能造。
人们还没有走进会场,老远就望见有一架很像大型“走马灯”一样的木制布帆风力车,它有七公尺高,直径达六公尺,中间竖立一根中心柱,四面八方有八根木柱和八面布帆,是会场里最大的一件展品。记者参观时,正好遇上大风天,只见这架风力车自动地飞快旋转着,通过木制的横轴和齿轮,带动两辆龙骨水车在作提水表演,使那渠里的水哗哗作响地涌向人们要它流去的地方。讲解员介绍说:这架风力车是仿照汉沽盐场上使用的风车加以改进的,风力较大的地区可以用它作动力,三级风能带动一辆水车,三级以上风能带动两辆水车,一昼夜能浇地四、五十亩到百亩左右,它的力量相当于一台三点五到七点五马力的锅驼机,但造价至少要比锅驼机低廉一千多元到三千多元。
会场上人来人往,很多人一走到放在一起、样式相同的织机式大车轮脚蹬双木管水车和织机式大车轮脚蹬双铁管水车的面前,不禁都要停留下来仔细观看,忙着打听改装经过、使用情形、价值多少等问题。有些人忍不住还自己坐了上去,一面用脚蹬动木板,把水由低处提到高处;一面连声称赞:多省劲,真是个好玩意儿!这两架水车都是利用废置不用的织布机的架子,借用大铁车的轮子,只添装一根有两个弯的铁轴和水管、链子等配搭起来的。二者不同的地方只在水管、链子的材料上,一是木制的,管子是方的;一是铁制的,管子是圆的。人们比比看看,议论纷纷,有的人发表了这样的意见:木制的水管、链子浸水以后要发涨,蹬起来比铁制的稍微费点气力;二者的出水量差不多,都是一天浇地九至十二亩左右;而且木制的每套只花十多元(包括买有弯的铁轴,下同);铁制的每套就要二十多元,木制的可以便宜十来元,还节省了铸铁材料,推广木制水管的这种水车更有普遍意义。
展出的许许多多利用废置无用的织布机,以及旧的轧花机和风弓等棉花加工机械,加以改装配搭起来的简易提水工具,引起了来自河北主要棉产区——邯郸、石家庄专区的参观者的极大兴趣,他们高兴地说:我们那地方有的是这些东西,坏了的就干脆拿它作水车;好的既可当水车用,冬天仍可进行棉花加工。照这样办,准能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解决提水工具问题,这真是一个简而易行、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给人印象最深的展品,要算武强县农民孙玉山所作的一架纯木制双人手摇水车。这架井渠两用、移动轻便的水车,不但完全没有用铁件,用的全是旧木料,而且木架子上还有数不清的虫眼子。讲解员说:如果买新木料作,花费也不过十元零五角。这架水车因为用的尽是旧木料,安装时只买了一些铁丝和皮钱,用的钱还不到一元哩!听了这样的解说,人们怎得不想想:要是大家都这样精打细算,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废物废料全拿来变成水车,那农业社就该节省多大一笔资金啊!
参观者固然极其用心地观看着每一件展品,但当讲解员(他们多数就是展品的制造者)讲述到制造经过时,更使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这些展品的制造者,有的是木工和铁工,有的是农民和干部,还有的是回乡参加生产的女学生和裁缝师。他们的这些事迹再一次表明:只要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水工具供不应求的局面就可大大改观,不能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就有条件起到浇地作用,农业生产大跃进就会更加有保障。
这里展出了一架木竹制手摇水车。它的制造者名叫孟祥义,原来是个裁缝师,1954年才回到交河县孟家马头村老家,以后加入农业社当了社员。在去年炎热的夏季,他天天和社员们一起下地车水浇庄稼,看见全社虽有一百三十多眼井,但却只有二十辆水车,眼瞅着个个井里的水都是满汪汪的,可就没法让那些干渴的苗儿喝饱水,这使他很着急。从此,孟祥义每时每刻都在琢磨一个问题:如何仿照龙骨水车的样子制造一种井上用的简易木水车。他的这个想法,虽然曾经遭到有保守思想的部分社干部的怀疑和反对,但是得到了村里党支部书记和乡干部的支持和鼓励。党支部书记还为他找来木头作材料,又指定一名木工专门协助他进行试制。这样,在去年年底的二十多天中,经过最后一次改进,终于制成了这种水车。
这种水车每辆造价二十元左右,半劳力也能使用,一天能浇四、五亩地。它和解放式水车比较,价钱便宜五、六十元,一天多浇一、二亩地,还节省九十五公斤铁料。现在,这个社的社员们对孟祥义称赞不已,生产劲头也更加高涨,他们正在赶造这种水车,争取不久就要作到井井有水车。
参观者不只是看看展品就算了,而是很注意学习别人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会场上,到处有包围着讲解员的人群,他们边指,边问,还忙着记录,忙着画图,忙着实习操作。一位木业社的主任,一次就画了六十多张图,还详记了尺寸大小。他说,这次参观解放了思想,学到了办法,一回去就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大量进行仿造和推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