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先锋社一场大辩论驳倒“困难论”
巧安排,劳力不足变有余
本报讯 记者展潮报道:山西省沁县先锋农业社经过群众性大鸣、大放、大辩论后,提出十一项有效的措施,解决了生产大跃进中劳力缺乏的困难。
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沁县次村乡东庄的一个小社。全社七十二户,只有男女全劳力和半劳力一百一十五人,实际能常年参加田间劳动的男女劳力只有四十多人,他们每人平均耕地二十五亩。由于劳力缺乏,去年就有一百多亩地没有适时下种,有一千多担肥料春种结束后还没有送到地,有三十亩豆田根本没有锄过,大秋作物锄耧平均只有两遍,这样便影响了收成。
当提出生产大跃进,今年每亩平均产粮四百斤以后,社员群众心里虽也感到兴奋,但是却发愁地说:“多打粮食谁还不愿意?就是多集肥施肥要人!掘井开渠灌溉要人!精耕细作也要人!一句话,劳力缺怎么办?”的确,根据农业社今年发展农、林、牧和副业规划计算下来,他们总共需要二万九千八百个工。如果按每个男劳力平均做三百个工、女劳力做一百个工计算,全社一年也只能有二万三千三百个工,比需要少六千五百个工。
面临着这个困难,先锋社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曾经有过打算:荒废一百四十亩耕地,降低今年绿化和水土保持计划指标。后来,经过县委会的指示,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重新展开讨论,初步克服了干部、党员中的保守思想,依靠老农、发动群众,在社员中广泛展开大辩论,结果找到了十一项简易而有效的办法,发掘劳动潜力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五个,不仅解决了原先劳力欠缺的困难,而且还长余了六千七百多个工,使今年的生产大跃进有了可靠的保证。社员们反映说:“辩论驳倒困难论,事在人为能省工,只要大家一股劲,不愁实现四百斤。”
先锋社解决劳力缺乏的十一项办法是:
一、就地打窑洞,牛羊不进村。这个社共有耕牛二十一头、羊四百二十只。过去每年牛羊都回村入圈过冬,造成冬季从村外拉土垫圈、春季又从村里拉粪上地,往返浪费了不少劳力。经过实地勘察,全社可在高垴凹等十四处高崖下打土窑二十八孔,圈畜积肥,解决三百八十亩远地施肥问题,共可节省人、畜工二千五百八十个。
二、就近打场,就地沤肥。全社群众准备今年改烧煤,把五百多亩玉茭、高粱等秸秆就地打坑沤肥,同时采取堰边割蒿就地沤肥、山上割柴山下熏肥,以及开辟三个远地碾场就近打场等办法,共可节省劳力七百个。
三、增添和改造工具,提高劳动效率。全社实行“四大变”:一变牛车拉煤为胶轮车拉煤;二变人担为牲口驮;三变小平车推拉代替人力担挑;四变土犁为山地犁等新式农具。这四项全年共可节省二千六百个工。
四、家家备饭桶,早、午两送饭,克服迟到早退窝工现象,从2月农忙到7月结束田间后期加工,六个月里可增多一千七百六十个工,比一般出勤率提高20%。
五、迁户上山,远地近种。檀山沟有五十多亩好地,从最近的东庄去种往返也得八里路,社员李爱留三户人家搬到那里去住,变远地为近,每年可节省劳力六百五十个。
六、村边打旱井,省下担水工。光东庄、合尖两村四十四户每年即可节省担水工一千二百个。
七、发挥妇女作用,挖掘妇女潜力。这个社妇女全半劳力五十六个,去年共做二千四百六十四个劳动日,每人平均只做四十四个劳动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家事拖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社设缝衣小组,队队组织托儿组,碾盘安到窑房里,这样使妇女共腾出一千五百七十五个劳动日,投入生产。
八、春冬上地捎担粪,秋夏回家捎庄稼。要在全社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一年共可节余一千三百个工。
九、健全个人责任地,防止土地塌毁。去年实行了一保全苗出土、二保无鸟雀虫害、三保防洪冲地的三保责任地制度后,效果很好,两次大暴雨只冲刷土地十一小块。今年仍坚持实行,全年可节省修整土地工几百个。
十、利用天然地形——高崖往下溜粪,每年可节省工四百六十个。
十一、干部下田间,走出办公室。今年要求社管理委员会七个干部每人每年平均做二百四十个劳动日,比去年可增加四百二十个。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节余出五千三百个工。全社现在正积极开展备耕运动。


第2版()
专栏:

为亩产2420斤而战
被称为“丰产堡垒”、创全国水稻大面积高额丰产纪录的福建省海澄县黎明农业社,在去年七千多亩水稻平均每亩产一千四百零六斤的基础上,今年要争取亩产两千四百二十斤。社员们正在按照平、深、透、烂的标准进行溶田。 新华社记者 相知摄


第2版()
专栏:

劳力不足怎么办?
展潮
劳力不足怎么办?这是当前农村生产大跃进中所提出的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个问题所以尖锐起来,是因为农民现在已经不是在按照老样子生产,而是要生产不断地跃进,要求大幅度地成倍地增产。为此,农民要用许多工兴修水利,增积肥料,改良土壤,改造地势,加工耕作,增加复种面积,等等。这样,原来劳力有余的现在也不足了。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消极退缩,减少任务,减缓前进速度;另一种是千方百计地发掘劳动潜力、积极进取,克服困难。
困难是不是能够克服呢?关于这个问题,山西沁县先锋农业社的做法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例子。这个社户少人少,在争取亩产四百斤的生产大跃进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劳动力。按照1958年农、林、牧、副业规划计算,他们整整差六千五百个工。社干部们最初曾经企图荒废一部分耕地,降低今年绿化和水土保持计划指标;后来经过县委帮助,干部、党员克服了保守思想,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法,发动社员群众想办法,结果找到了“就地打窑洞、牛羊不进村”、“迁户上山、远地近种”等十一项简易而有效的办法,问题解决了,还长余出六千七百多个工。现在全社正劲头十足地闹备耕。
先锋社的事实说明,在生产大跃进中、特别是在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春耕并举的紧张繁忙的季节里,农村劳动力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困难,但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困难。问题的关键,一个是克服保守思想,一个是依靠群众。必须克服了保守思想,堵死了退路,人们才会从积极方面找出路。必须依靠群众,人们才能够找到克服各种困难(包括劳力不足)的有效办法,因为群众在生产实践中,他们最了解实际情况,也最有实际经验。这里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因为只有依靠群众,找出了克服困难的办法,人们才能够看到跃进的可能,才能真正克服保守思想。
先锋农业社的例子,只是各地克服劳力不足的事例之一。各种各样提高劳动效率的新工具,农业机械,正在从各地农民和工人中迅速涌现出来。各种各样节省劳动力的组织措施,比如改变不合理的使用劳力办法等,也在不断地创造出来。应当相信,一个新的任务(迅速发展农业)既已被广大群众提到生活日程上来,那么实现这一任务的可能性就也同时出现了。在这里,一方面是这样那样的一些困难,一方面是这样那样的克服困难的办法。领导者一方面要预见到困难,早作思想准备,不可漫不经心,以致误事;一方面也要看到解决困难的可能,不要悲观消极。他们应当深入到群众中去,积极地组织群众讨论研究,想办法。只要他们善于启发和集中群众的智慧,他们就一定能够冲破一切困难,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面。


第2版()
专栏:

生产计划必须在群众中落脚生根
湖南省发动群众讨论跃进措施
河北正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生产中的新问题
新华社长沙17日专电 9日晚湖南省委召开各地、市、县委书记电话会议。省委认为搞好春耕生产当前的关键是放手发动群众对今年农业生产指标措施展开大鸣,大放,大争,普遍认真地贯彻产量、成本、工分包到队(即“三包”),种植计划、产量指标、成本指标(主要是肥料指标)、技术措施、工分指标定到丘(当地称“五到丘”)的措施,使计划在群众中落脚生根。同时搞好农业社的经营管理。
省委认为当前广大群众对大跃进是极其热情和关心的,但讨论今年生产计划和贯彻“三包”“五到丘”的工作还作得不够平衡,不够充分,计划还没贯彻到群众中去。有些同志担心继续大鸣大放大争会把已经确定的生产指标推翻;有些同志觉得贯彻“三包”“五到丘”只剩下计算技术方面的问题了,不用再继续发动群众了。省委指出各地干部必须再进一步放手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争,修正和丰富原来的生产指标措施,同时确实地树立生产责任制,提高社的经营管理水平。这是当前各地推进大生产运动工作的中心的中心。这个会议还对其他有关春耕的工作作了讨论。
新华社保定17日专电 中共河北省各级党组织正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春耕大检查,推动春耕生产进一步深入开展。
各地检查证明,从去年冬季开展起来的生产跃进运动,在各方面特别是在思想发动和肥料水利方面,都为今年的春耕生产创造了空前的有利条件。检查当中同时还发现,生产跃进运动给今年的春耕生产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还障碍着春耕生产的进一步开展。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一、干部社员的保守思想,障碍着包工包产的进行。据了解,石家庄专区六千四百多个农业社,春节前作好包工包产的才有三千七百多个。安国县的大部农业社在早熟作物即将播种时,增产指标还没包到生产队。二、基本建设和春耕生产同时并进,农活拥挤,劳力不足,再加上安排不当,便使得一些急迫的生产活动进度迟缓。据农业厅统计,关系麦收增产的早熟作物播种工作,进度相当迟缓。截止3月3日,播种任务较大的六个专区,仅完成早播任务的34%。三、大量兴修水利后提水工具急需增加。四、今春改种的高产作物优良品种和早播作物种籽需用量,一般地区都超过备种数量一两倍,急需在春播前凑集调运。
中共河北省各级党委在检查当中发现上述问题后,即边检查边研究,设法解决。


第2版()
专栏:

生产大跃进 领导小跃进
内江专区有些干部思想保守
新华社17日专电 中共四川省内江地委负责人最近率领各县县委书记检查春耕生产归来时,对新华社记者说,许多干部领导方法赶不上新形势的问题,应该引起很大注意。
这位负责人说,他在这次历时半月的检查中,看到整风运动以后,各级干部思想作风和领导方法确有很大改变,全区春播比去年提前一个月完成。许多地区是进度快,质量高。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领导方法改变还很不彻底。他们在大跃进的形势下,采用了一种“小跃进”的领导方法。从表面上看来,他们也像是在跃进;生产成绩比往年大,领导方法比往年好。但他们的“跃进”多半为形势所迫,许多陈旧的观念并未打破,因而跃进的步伐总是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群众给他们画的像是:“天天乡下跑、脑筋动得少,光是喊跃进,办法没几条,刚刚跳一下,就说不得了”。如简阳县有一个农业社,在一个月以前检查时,小麦苗架很好,但这次检查,它成了最差的一个,原因是追肥施少了。驻社干部认为施肥超过往年很多,从苗架看亩产五百斤没问题,这比去年亩产三百斤已是一个“跃进”,因此他们堆放着大量肥料不肯往小麦地里施,准备下一季大春使用。经检查,这里肥料的潜力还大,群众积肥热情很高,多施些肥料到小春作物上,把群众组织起来会很快再积一批肥料补充上去。这样,每亩小麦的产量就不只五百斤,而是六百斤或者更多。在仁寿县检查时,有一个区撒下谷种后遇到寒潮侵袭,区乡干部立刻带领群众拼命往秧田里车水,这种干劲可贵,但作法却欠考虑,差一点把全部谷种烂掉。原来往年这里撒的是一般谷种,遇寒潮关水可借水温高于气温防寒。今年撒下去的是催了芽的种子,关满水后发芽的谷种就无法行呼吸作用,是会闷死的。
地委负责人说,“小跃进”的领导方法,实质上是保守思想在大跃进形势下的一种表现。地委负责人说,由于春耕生产已经全面展开,任务十分紧迫,必须迅速改变这种不能适应大跃进形势的领导方法,地委并提出几项具体措施,要求各地贯彻执行。


第2版()
专栏:

春耕动态
江西加高田塍
江西省农民在春耕中整修田塍时,都把田埂加高了一两公寸,以便降春雨时蓄满水,弥补今年水利任务完成后尚有一千二百万亩水田缺少水利设施的不足。据计算:全省现有的三千六百万亩水田都加高田塍一点五公寸,增蓄一公寸高的水,总水量便等于全省现有水利工程蓄水总量的30%,等于修了每座能灌溉一千亩水田的水库九千座。
淮南地区播种早稻
芜湖专区已播下早稻种一百二十万斤。播得早的已经露青。安庆专区五百三十万斤早稻种,有三百多万斤经过苏打水浸过,发芽率一般很高。这两个地区的水田也已开始翻犁。
安徽省江南、淮南地区,今年计划推广双季稻八百多万亩,比去年增加两倍多。去年,少数农业社曾因早稻播种、插秧稍晚,影响了晚稻的增产;今年,这些农业社吸取去年的教训,提早播种插秧。
内蒙古突击送粪
内蒙古自治区许多农业社正分成白天黑夜两班,歇人歇马不歇车,向田里突击送粪。内蒙古西部有些农民正在整地保墒。东部地区的拖茬搂茬工作,也在大力进行。
精选种籽、整修农具、饲养耕畜、改良土壤、铡草、磨料和准备烧柴等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大青山南麓的托克托县、丰镇县、清水河县和包头市郊农民,已经修好各种农具达一万一千多件。今年就要实现每亩产量四百斤的河套平原上的杭锦后旗,正在大规模地进行土壤改良、平地打堰和改漫灌为畦灌等工作。
天山南北备耕忙
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农村的春耕备耕工作已开始形成热潮。五百八十多亿斤肥料正在运往田间,准备春耕播种。天气较暖的吐鲁番盆地等地区,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春耕播种。各地领导干部已纷纷深入基层,领导群众备耕。巴楚县最近还组织各区、乡进行了四次评比,展开备耕竞赛。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茶叶生产十年规划
产量增加十一倍 茶区实现机械化
本报杭州讯 3月5日至14日在杭州召开了全国茶叶生产及试验研究大跃进会议。
会议初步提出了全国茶叶生产的十年规划。实现了这个规划:今年的茶叶总产量将比1957年增长34%,达三百多万担;1962年为1957年的两倍多。到1967年茶叶产量将比1957年增长十一倍。
会议要求各地从目前开始,对茶叶生产抓紧三项工作:一、提高现有的五百七十三万亩茶园单位产量,三年内平均亩产达到八十七斤,五年达到一百二十斤;为此,在三年内应采取补缺、台刈、修剪、施肥等先进措施,将老茶园改造成为丰产茶园。二、十年内在全国丘陵地带开辟三千万亩新茶园,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完成三分之二以上。三、要做好初制工作,迅速推广制茶工具代替手揉脚踏。十年内茶区要实现机械化,现代化。
(附图片)
杭州市梅家坞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打破常规,在春茶前大施催芽肥。 新华社记者 章耕辛摄


第2版()
专栏: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
地下肥仓
福建省霞浦县长春区吕峡乡农民最近在该乡靠海边的地方,开挖水池时,在池底发现一种由长期堆积下来的垃圾变成的肥泥,挖起来的时候,臭气熏人。老农认为这种泥土肥分很高。现已挖出六千三百多担。估计在这个地下肥仓中能挖出八万到十万担的肥料。像这种天然肥源在霞浦沿海地区决不止这一处,中共霞浦县委要求沿海农业社大力寻找和开发地下肥源。
鄂伦春人的猎队
在白雪复盖着的大兴安岭北部甘河流域的深山里,活跃着三个鄂伦春猎民小队,他们追着雪地上各种野兽的踪迹,两个半月共猎获了十八只野鹿、一百多头像牛似的犴达犴,还有灰鼠、香鼠等八百三十多只。
鄂伦春人把两万多斤鹿、犴等肥美的野兽肉供给了甘河和伊图里河森林新采伐区的职工。过去猎民们常因携带不便,而把自己吃剩下的野兽肉扔在山里,今年他们都用马驮下山来。此外,还有三位老年男女猎民采了一百四十多斤木耳。
鄂伦春人还把鹿、犴达犴、灰鼠、香鼠等皮九百多张以及鹿胎、鹿筋等卖给了国家收购部门。
现在这些鄂伦春人已怀着丰收的喜悦回部落的定居地去了。
(新华社)(附图片)
黄永玉插图


第2版()
专栏:

群众不要促退派的试验田
广东茂名县一些干部试验田搞得很糟
本报广州讯 广东省茂名县不少干部的试验田名不副实,指标保守,群众讥之为促退派的“试验田”。
茂名县委原来要求全县第一批干部试验田要在2月28日播完种子,部分干部迟迟不动手,到本月4日为止,播种数只达计划的三成。春耕季节已经开始了,有的干部连试验田的地点都还未选定。
有的干部试验田的产量指标又相当保守,落在群众的后面。县委原要求水稻试验田亩产稻谷一千五百斤以上,花生亩产五百斤以上。可是,据公馆、镇罡两乡的统计,全乡有六十八个干部种水稻试验田有二十三个干部的试验田亩产指标在一千斤以下。镇罡乡党委书记顾志立的试验田的亩产量计划也只有一千斤。在种花生试验田的四十八个干部中,有三十二个干部的试验田的亩产量指标都在五百斤以下。牛头乡同星社的不少稻田亩产量早已达到一千斤,但是社干部陈英文的试验田,亩产指标也只是一千斤。群众说,要是学他的样,就只能后退。
还有些干部的试验田只有一个空洞的增产指标,没有相应的增产措施。有的干部名为种试验田,实则人未下田。目前,这些情况已引起当地领导上的注意,领导机关在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第2版()
专栏:编后

踏踏实实种试验田
走出办公室种试验田,现在已成风气。在许多地区,成千上万的干部已开始在试验田上辛勤劳动。通过种试验田,出色地领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这是大多数同志的决心。
但是,也还有少数人没有真正了解种试验田的意义,在种试验田的事情上,表现了虚浮、应付、保守的态度。广东茂名县的一些农村工作干部就是这样对待试验田的。他们嘴说要种试验田,可是人却不下田;群众的春播正在迅速展开,他们的试验田的播种却迟迟不进;群众已把广大的农田生产计划指标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试验田的指标却订得很保守。试问用这样的态度来种试验田,怎么能指导群众的生产呢?
种试验田,是一种先进的领导方法,是好事情。但是,好事情能否收到好效果,要看你怎样去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去种试验田,就一定会获得丰硕的收获;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就很可能把试验田变成减产田,把好事做坏。所以说,事在人为。
愿今年千千万万块试验田都成为推动农业生产跃进的高额丰产田!


第2版()
专栏:

向常熟人民致敬
周扬 周而复
在蓝湛湛的天空下,公路两旁插着一眼望不尽的红旗,迎着春风飘扬。红旗四周是数不清的人群,挥动着铁耙,把潮湿的河泥耙进土筐,一担一担挑到绿茵茵的麦田旁边,修起一条接着一条的出水沟。那润湿的泥土的气息扬溢在四野。
不用问,一看这情景,我们断定已经走入了常熟县境。因为在上海的时候,柯庆施同志就向我们介绍了常熟生产大跃进的情景。现在亲眼看到:果然如此。顺着苏常公路走下去,路上很少看到行人,两旁田里的农民都在紧张地劳动。甚至到了常熟城里,也很少看到闲散的人。
3月1日上午十点,我们到了中共常熟县委员会,首先见到的是陈锦美同志,一个充满了热情和浑身都闪耀着干劲的人。他是县委书记。县委第一书记惰性初同志到苏州去出席省委的会议去了。陈锦美同志告诉我们常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曾经成立过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任铁石在这儿成立江南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民抗战。江抗队的老战士、常熟一带无人不知的朱阿伯,就是现在常熟县副县长朱英同志。一会儿,朱英同志来了。他原来是上海永安纱厂布机间的工人,抗日战争爆发,他到了常熟,从河浜里捞起国民党退走时扔下的枪支,打击土匪,抵抗日寇。陈锦美同志呢?他是继水贫农的儿子,从中共苏州地委调到常熟来工作还不到四年。
常熟人民有光辉的革命传统。
别开生面的大会
接着陈锦美同志谈到这次冬春生产的高潮。这得从中共江苏省党代表会议说起。早在去年冬天,常熟县委为了贯彻江苏省党代会的精神,召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这是四级会议,县、区、乡、社都有人参加。常熟全县农业人口有九十五万,全半劳动力五十一万五千人,四十五个乡,九百一十六个社,每社有一人到三人出席了这个会。为了便于发动群众,不是关门开会,而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大会:通过有线广播,把每天会议情况向全县农民报告。边开会,边贯彻;会内动员,会外行动。群众听到自己的社长在大会上发言,提出增产计划,他们马上就开会讨论,拥护和支持自己社长的计划。会上解决跃进问题:能不能跃进?敢不敢跃进?怎么样跃进?在会议期间,县委又组织了三次促进农业生产三大高潮的广播大会,介绍典型人物,给全县人民看事实、摆样子,收到极大的效果。这个代表大会是大会套小会,会外又有会,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全县百万农民的誓师大会。
2月13日,中共常熟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了,惰性初同志代表县委向全县人民提出了庄严的任务:保证在1958年实现“百斤皮棉,八百斤粮,十亿担肥料,十亿斤粮,百万头生猪,五十万头羊和二千万土方的奋斗目标。”
“向土地要粮食向河塘要肥料”
农村从个体经济改变为集体经济以后,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干部在领导集体生产和农业社经营管理上摸索到经验,农业生产上出现了许多先进经验和跃进的榜样。但是还有不少人的认识落后于客观的形势,看不到这些新面貌,习惯于按常规办事。这就是保守思想。
就拿白茆乡来说吧。白茆乡由于去年秋收减产定论,生产情绪低落,认为生产只能“渐进”,不能“跃进”,按照过去的成规,说什么“冬天是烘火吃饭天”,并且“吃饭快了要噎,走路快了要跌”。虽然也有许多人希望1958年生产大跃进,可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跃跃欲试”,也不敢大胆跳,想跳的也感到“不得其门”。甚至合兴乡有人说:“计划在纸上,产量在天上”。省党代会和县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解决了“跃进”的问题,再经过大辩论,回想起1955年冬和1956年春,在农业纲要四十条的鼓舞下,掀起了“南至昆山,北到长江,白天一大群,夜里满天红”的生产高潮,获得了丰收,乡、社干部和群众认识到:“拿出干劲,就能跃进”。
一旦群众社会主义觉悟提高,鼓足革命干劲,就像是一粒爆破了的原子核,那威力叫人们无法估计,领导就往往远落在广大群众后面。白茆乡原订亩产量七百八十斤,后来修改到八百二十斤,旋即又改订到九百斤,比1957年亩产量提高到80%。兴修水利从三十万方提高到九十万方。全乡要干河积肥,规划车干河塘四百六十二条,全长二百零四里,单是白茆塘就有十里多长。群众干劲十足,信心百倍,提出英雄口号:“向土地要粮食,向河塘要肥料。”
解决肥源问题紧紧抓住“干河积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拿白茆乡来说,他们原来积肥靠罱泥,全乡有七百条船罱泥,要到芒种才能解决大熟基肥,赶不上时间,就一定要造成“白指头莳秧”。但“干河积肥”问题便完全解决,并且有“三利”“四省”和“七好处”。三利是:利积肥,利灌溉,利交通。“四省”是:省车水,省人工,省成本,省时间。“七好处”是:垫高田地,筑好坝闸,修好河滩灭掉钉螺,消灭野鱼,有利养鱼,吃到鱼蚌和增加产量。常熟采取“揪大河,带小浜,顺便挖潭塘”的办法,提出战斗口号:“不怕河大水又深,条条河底都翻身。”
全县要开挖大小河道一万八千条。其他方面,原来县委提出积肥五亿担,兴修水利五百万土方,经过一次又一次修订,第五次修订积肥十亿担,水利二千万土方,现在县委又在考虑修订计划了。
“为了九百斤,那怕三寸冰”
下午,我们和陈锦美同志一同到了南丰乡。这是先进乡,离常熟县城有二十多公里。他们那儿的亩产量的指标是一千零五十斤,又突破了县委的指标。
走到南丰乡,田里农民比别的乡劳动得更紧张,我们的心也跟着急遽地跳动。我们虽然急于要访问千斤乡的英雄人物,但也忍不住走到田里,挑了两担泥,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田里,走进农民的家里,在那儿,我们见到中共南丰乡党委书记朱文彬同志和仁和社社长王万根同志。
朱文彬同志告诉我们最近南丰乡的辉煌的战果:原定规划是亩产量一千零五十斤,水利一百九十万方,积肥三千二百万担,绿化六十七万株,养猪七千一百十六头。现在已完成水利一百三十七万三千多方,积肥二千六百多万担,绿化四十多万株。单是完成的积肥一项数字,就等于解放前十年积肥的总和。
在县委的号召下,他们半夜开会,拂晓上工。从乡到社到队,抓住规划死不放。县乡干部背着铺盖下社,说:不实现规划不回来。群众说:只要我有一口气,规划一定要实现。不完成规划绝对不分红。全乡有四十三个队为了抢红旗连战七天七夜,晚上汽油灯一百多盏,连成一片,隔江相望,人称“上海北新径”。
1月14日深夜,天空飘起雪花,从江边吹来的呼呼的北风,更助长了连绵雨雪的声势,天寒地冻,零下十度,严寒席卷了常熟。城里人们早已酣睡了。但南丰乡的三千五百多名英雄们出动了,其中有二百二十六名是妇女,年纪最大的妇女要数生建社的毛秀英,她已经六十多岁了,也照样在风雪中和大家一道挑泥,而且挑得轻松愉快,人在集体劳动中都变得年青了。马顺远牙痛,也不下来,痛的实在忍不住了,就含一块冰在嘴里,当做镇静剂止痛,冰化了,再含一块。汽油灯虽然照亮了风雪之夜,但终究是夜晚啊!何况地上的泥土又潮湿哩,有些人不小心就摔跤了。生建社社员杨六保就跌落了牙齿,可是他紧紧闭着嘴,想不让任何人知道,好坚持劳动下去。血从他嘴里流出来了,马上被人发觉,要他回去休息,他不肯。大家劝他,他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不过还要再挑三担才肯下去。
不但大人出动,连小孩子也参加了伟大的劳动行列。南丰乡有个儿童队,十个孩子组成,小的不到十岁,最大的也只十四岁,他们做了小扁担,挑河泥。你嫌他们人小力气不大吗?他们会对你说:蚂蚁搬泥都可以堆成山,更别说儿童了。五天之内,儿童队挑了四亩肥泥,这四亩地命名儿童田。
健康的人都下地了,残废的也不安心呆在家里,要参加劳动。南丰乡有个瞎子,也走进劳动大军。人们问他:瞎子怎么好劳动?他反问:瞎子为什么不好劳动?别人挖土放在铁铲上,他可以按照指定的方向甩出去。
你说天寒地冻吗?南丰乡的人说:地硬没有铁耙硬,铁耙没有人心硬,那怕你天寒地冻,那怕你大风大雪,南丰乡的英雄也要劳动。脖子冷,没有围巾,用裤子围上;手冷,没有手套,用袜子套上;反正什么也难不倒南丰的英雄。
岂止南丰是这样,陈锦美同志告诉我们白茆和桥塘那些乡也都是和南丰一样。在大风雪中,他们也出动了,和三寸多厚的坚冰搏斗。第一斧头劈下去,崩的一声给弹回来了,把手震动得很痛。第二斧劈下去,才打出一道白痕,第三斧头下去,凿开了一个小小的洞口。他们把一块八尺长、六尺阔的三寸多厚的冰块扛到大路上,上面写道:“为了九百斤,那怕三寸冰。”还有二十多个青年社员在一块八百斤的大冰块上写道:“不怕天寒地冻,冰冻冰,冻到底;你英雄,还是我英雄?”
桥塘乡提出“三不怕”“四要”和“五不停”的响亮号召:“三不怕”:为了九百斤,一不怕家底穷;二不怕天寒地冻;三不怕困难重重。“四要”:为了九百斤,要钱有钱;要劳力有劳力;要干啥就干啥;要啥辰光干就啥辰光干。“五不停”:为了九百斤,小雨小雪不停;刮大风不停;结冰不停;一天不干十小时不停;一天农活不完成不停。 (未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