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农业基本建设要常年化
本报评论员
四川省各地的农业合作社在春耕开始之际,总共组织了有五十万农民参加的农业基本建设队伍,他们的任务是把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等基本建设纳入了常年施工的轨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以常年兴修水利和水土保持为专业的基本建设队,去年在四川和别的省的部分地区就已经出现。那时这种专业建设队为数还很少,但是它们的积极作用已经明显地看出来了,它可以把冬春季节突击进行的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常年的基本建设结合起来,把当前农业生产和常年基本建设结合起来。
过去,每年冬季和春耕前,各地农业合作社都要大规模地进行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等基本建设;但是,春耕一到,就全班人马一齐转入春耕生产,一些留下了尾巴的水利工程,就功亏一篑,白白放在那里,不能在当年生产上发挥效益。还有一些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由于没有建立专职的工程管理组织,春耕以后,大家只顾紧张地生产,无人负责管理和养护,有的工程坏了一点,不及时修补,结果山洪暴发时整个工程被冲毁,白白浪费了一冬力气。为了避免以上的损失,在不影响当前生产的条件下,拨出少数劳动力组成专业基本建设队,就可以接着施工,及时完成这部分工程,使合作社把这部分工程用在当年生产上,增加收益。同时,专业基本建设队还可以负责已完工程的管理维护工作,和有计划地兴建一部分新的工程。这种作法,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建设都有好处。
组织基本建设队常年施工,也是培养技术人才的好办法。因为基本建设队既是专业性质的,队员就有时间学习和钻研水利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冬季一到,他们就成了大规模建设中的技术骨干,能胜任地担负起小型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又能指导施工。
组织专业的基本建设队,不一定要增加合作社的经济负担。河南省郏县冡王农业合作社1957年有六座水库,由三十七人组成的专业基本建设队管理。他们合理分工,汛期轮流在水库上值班,平常对于水库和灌溉渠进行检查、修理,同时在做好放水浇地、水土保持等工作的前提下,又在水库附近开展农业和副业生产,一年之中开荒种地收粮七千多斤,养鱼两万尾,喂猪两口、牛两头、鸡十七只。他们还计划在水库附近栽植果树,营造防风林,两年内做到完全自给。这样,他们实际上成了合作社发展山区生产的先遣队。
常年基本建设队目前来说还是个新东西,各地的经验还不多。它的组织形式,与乡、社的关系,工作重点,队员劳动报酬等许多具体问题都需要各地在实践中按照具体情况解决,并总结经验。


第2版()
专栏:

四川组织五十万人的基本建设队
农业生产和建设两不误
本报成都电 记者纪希晨报道:当春耕到来的时候,为了使水利等基本建设能够常年进行,中共四川省委决定在全省农业社内组织五十万人的基本建设队伍,专门担负技术性建设工作。入冬以后,经过两千万人的苦干,至2月底,四川省已经完成扩大灌溉面积一千五百多万亩,水土保持、改良土壤一千九百多万亩的任务。目前各地正再接再厉,扩大战果。为及时解决兴修水利和春耕生产互争劳动力的矛盾,统一安排劳动力,使许多未完工程坚持到底,并确保各项工程质量,省委决定凡是基本建设任务较多的各乡,都从各社中抽出一定人力,从公共积累中抽出一定资金,添置专用工具(大乡多抽,小乡少抽),组织成百人左右的基本建设队伍,在不妨碍春耕前提下,通过基建队把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等工作长期坚持下来,做法是农闲大干,农忙小干。
在宜宾县象鼻乡,由二十九个农业社组织的一百二十人的基建队,由于人员固定,出工整齐,技术熟练,因而工效普遍提高一两倍。劳动中,基建队不断培养训练技术人材,全队已有二十余人学会看水平仪、设计修理、打炮眼和土木工手艺,使水利技术在农业社生了根。他们在进行全乡兴修水利和水利养护工作时,按工程大小、难易,通过乡人民委员会与各农业社订立承包合同,做到“定时、定质”。队内则按方计工,按劳评分,工分一月结算一次。基本建设队员的工分转入各人所在农业社,作为农业工分参加当年分配。


第2版()
专栏:

辽宁人民的冲天尝试
全省粮食产量今年达到纲要指标
本报特约新华社沈阳讯 辽宁省决定在今年之内实现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产粮指标。要求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计划由原订八百万吨提高到一千万吨,争取达到一千三百万吨。保证完成的一千万吨数字,比大丰收的1956年增产31.5%。全省五十个县、市中,有三十九个县、市计划今年达到和超过黄河以南亩产五百斤的指标;有十个县、市要达到亩产四百斤的指标。这一规划指标的修订,是在3月2日到7日举行的辽宁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做出的。
会议第一天,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长杜者蘅在“苦战三年,改变全省面貌”的报告中,代表省委曾提出三年超额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的产粮指标的要求。随后,参加会议的地委、县委书记便以“敢于作冲天尝试”(列宁语)的精神,在会内会外展开了热烈地比干劲、比规划、比措施、比领导、猛攻右倾保守思想的活动。经过这样互相比较和互相促进,各县普遍修订规划使落后的赶上了先进,先进的更先进。这些新的指标,也给修订全省的规划指标提供了依据。大会最后一天,杜者蘅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会议反对右倾保守、促进生产跃进再跃进的成就,并代表省委宣布把原订三年实现农业纲要产粮指标的规划,修订为一年内实现。保证今年实现纲要指标的主要措施是:(一)大修农田水利工程,扩大水稻田四百五十万亩,扩大水浇地一千五百万亩;同时以蓄洪用水为主大力消灭内涝灾害,保证在一次降雨量一百五十公厘的情况下,全省一千零八十万亩涝洼地不受灾;山区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至少可增产一百四十五万吨粮;(二)大力挖掘粪源,推广各种快速造粪法,今年实现全部耕地“满粪化”,增加施肥面积一千八百万亩;全省耕地平均每亩施肥量增加一千斤以上,共可增产七十八万吨粮;(三)扩大高产作物面积,增种玉米九百万亩,增种薯类三百万亩,可增产八十万吨粮;(四)扩大复种套种面积三百万亩,可增产三十万吨粮;(五)复耕撩荒地一百三十五万亩,可增产十五万吨粮。


第2版()
专栏:

警惕干旱 抓紧春灌
水利电力部和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
本报讯 水利电力部和农业部12日联合发出大力开展春灌,促进农业大跃进的紧急通知。
通知说:从去秋以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内蒙古中部和西部,五个月来(去年10月到今年2月),降雨量少于历年同期雨量的30%—60%。不少地区,去年冬小麦抗旱播种,底墒不足。根据历年来气象规律,今年华北、西北可能春旱严重。为了保证小麦和越冬作物返青生长期间有充足的水分,保证棉花等春播作物适时下种,春灌工作便成为领导春季农业生产中的头等任务。
通知要求各省水利、农业部门在当地党政统一领导下,全面规划,统一安排,以抓兴修农田水利的革命干劲,同样的把春灌工作抓起来。通知还提出以下意见,要求各地春季备耕中加以妥善安排:一、春灌计划指标迅速贯彻到乡、社。作好群众思想动员,掀起一个春灌高潮。二、大力提倡节约用水,革新灌溉技术,昼夜灌溉,提高浇地效率。坚决消灭决口、跑水等浪费水量现象。三、结合春耕进行整修渠道、平地、打畦。检修抽水机械,培训司机。四、作好上、下游用水安排,合理调配水量,避免用水纠纷,并应大力节约水量,扩大灌溉面积。五、提水工具不足的井灌区,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旧有提水工具,并制造简单的提水工具,安排劳力,即时春灌。六、春灌与农业技术密切结合,加强冬灌白地保墒工作,争取不春灌。并结合追肥,加强防霜、防虫工作。开展灌区与灌区之间,社与社之间比省水、比增产、比革新技术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推动春灌。
(附图片)
上河工(木刻) 顾乃深


第2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小春丰收
本报昆明13日电:云南澄江县十多万亩小春作物全面丰收,预计七万多亩蚕豆将比去年增产一倍,小麦、豌豆和油菜子也将获得丰收。像旧城乡农业社的二千五百多亩蚕豆,棵秆长到一人多高,有的豆粒达到一百五十多粒,这个社初步估产每亩为八百斤,丰产田将收到千斤以上。
去冬今春,澄江劳动力十分紧张,只有20%左右的妇女和半劳动力从事小春加工和田间管理,很多妇女背着孩子下地。春节前,下了几天霜,各乡、各社把施追肥的蒸气炉统统燃起,有的还用草盖和烟熏,到处烟雾缭绕,使各种小春作物免受霜灾。加以去年全县有95%以上的蚕豆用镰割不用手拔,保护了根瘤菌,也是蚕豆增产的一个原因。
培植大面积丰产棉田
本报讯 安徽省规划组织大面积丰产棉田一百一十万亩,淮北亩产皮棉五十斤以上,沿江棉区亩产皮棉一百斤。安庆专区计划在今年争取实现为亩产百斤皮棉专区。
又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六个县要在今年达到亩产百斤皮棉县。乌鲁木齐专区经过三次修订计划,提出了在今年争取实现亩产百斤皮棉专区。


第2版()
专栏:

充分利用水利工程
青海省委提出八项蓄水措施
本报西宁13日电 中共青海省委提出八个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作用的措施,以战胜干旱,争取丰收。这八个措施是:一、加强蓄水工程;二、掏泉引水,防治渗漏,加大水量;三、做好渠道养护,杜绝跑水现象;四、广泛迅速地开展简易平整土地运动,改变大片漫灌的浪费现象,实行小畦灌溉的方法,节约用水,提倡一点水当二点水用;五、日夜灌溉,禁绝空流;六、加强水渠管理,上下游、左邻右舍亲密协作,互相照顾;七、受旱地区进行急需的水土保持工程,准备及时截引山水,把雨水全部利用到田里去;八、加强领导,全面规划。
为了实现这些措施,省委决定由省级各单位抽调三分之二的人员在3月15日前下乡上山,一个单位包一个县,单位小的联合起来包一个县。还要抽调一批干部去领导湟北干渠、大通河总干渠、大通河东干渠、湟南第一干渠、湟南第二干渠等五个大型渠道的修建工程。
青海省农业区年降雨量四百公厘左右,多集中在8、9月间;加之,去冬今春降雪量很少,因此,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对于保证今年的粮食大丰收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第2版()
专栏:

临夏回族自治州正在筹建
2155个畜牧场园艺场
本报讯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各族农民,最近订出计划,将在今年大量发展多种经济和畜牧业生产,新建二千一百五十五个场。
在这些项目里,包括有:牲畜繁殖场一百二十六处,发展优良种畜六千三百头;羊场二百八十处,发展羊只四万二千只;鸡鸭场九十四处,繁殖鸡鸭一万八千八百只;兔场八百七十二处,繁殖良种兔一十三万零八百只;猪场二百三十一处,发展猪二千三百九十口;蜂场一百九十一处(其中意大利种蜂场四十处,中国种蜂场一百五十一处),养蜂三千零二十箱;养鱼场八处;园艺场二百四十三处,面积达二万三千四百亩。此外,在沿山附近地带,建立竹柳编制场一百一十处。这些场,一部分将在春耕前建立。
为了解决优良种源问题,培养技术人员,保证全州养畜事业的发展,临夏回族自治州正在筹建一处大型的种畜繁殖推广场,专作引进繁殖良种工作,为农业社服务。
(郭栋)


第2版()
专栏:

让牛羊喝个饱 让牧草长得旺
内蒙古三年实现水利化
新华社呼和浩特13日电 苦战三年,使“十年九旱”的内蒙古基本实现水利化。这是9日结束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田牧区水利工作会议为各族人民确定的战斗任务。
在这次会议上,赤峰、宁城、开鲁、通辽、萨拉齐等县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牧业区,都坚决表示今年就要基本实现水利化,并以此向自治区各旗、县发出挑战。据统计,内蒙古有三百六十七个乡,今年就要改变千百年的干旱面貌,基本实现水利化。
内蒙古地处高原,风大雨少。这是内蒙古农牧业生产大跃进的严重障碍。这次到会各族代表经过反复批判保守思想,反复讨论研究,一致认为要向全国先进地区学习,争取到1960年,灌溉面积达到四千五百多万亩,占全区播种面积65%左右,做到在任何干旱的年分,也能保证正常年景的收成。牧区水利化后,将改变无水草原的面貌和解决牲畜饮水困难,使畜牧业得到稳定的发展。
内蒙古各族农民在当前兴修水利高潮中表现出来的干劲很大。会议根据这种新的情况,确定今年扩大灌溉面积由原计划的二百万亩跃进到一千万亩,并改善灌溉面积五百万亩和除涝一百四十二万亩。大兴水利是畜牧业大跃进的重要保证。今年牧区要打井五千四百眼,灌溉牧场二十二万亩,灌溉饲料基地五万七千多亩,并做好二百五十万头牲畜的饮水设施。


第2版()
专栏:

孝感今年实现“双一五”
粮食亩产一千五 棉花亩产一百五
本报讯 记者古维进报道:中共孝感县委为了今年全县实现“双一五”(即粮食亩产一千五百斤,棉花亩产一百五十斤),积极加强春耕准备的领导。
今年全县的水利工程是九千四百七十万方,现在已经完成工程80%以上,3月底以前,全部工程可以完成。全县八十余万亩水稻,经过兴修水利,绝大部分可以保收。今年全县的积肥任务十亿担,比去年增长四、五倍。为了完成这个繁重的任务,全县采取了两换(换垣土、灶土)、三勤(勤锄圈、垫圈、扫圈)、四挖(挖地皮、塘泥、草皮、沟底)和高温堆肥等措施,使积肥运动迅速开展。现在已积肥五亿多担,预计插秧以前,可以完成全年十亿担的积肥任务。有七万多亩落后田已经改良土壤,产量要由三百斤提高到八、九百斤,甚至一千多斤。这些都是实现“双一五”的有利条件。
在春耕准备工作方面,今年许多农业社打破了
“正月不动,二月不管,三月着忙”的老规矩,在腊月间就开始整理秧田,春节前大部分秧田进行了两耕、两耙、一耖。现在下秧季节将到,各地都在准备催芽桶和草遮子(都是稻草编织的),以防备季节到来,天气寒冷,影响浸种和下秧。这个工作进行很顺利,预计全县可以提前五—七天浸种、下秧,这对于四十万亩早稻的增产有很大帮助。“三包四到田,一年早知道”的办法,已从重点推广发展到全面推广,根据规划的指标计算,今年全县十二个区每户平均收入粮食七百多万斤,其中有七个区每户平均收入粮食万斤,这对群众是很大的鼓舞,他们都积极为实现“双一五”规划而奋斗。


第2版()
专栏: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
蚕种进冰库
贵州省第一座冰库——正安县天楼山冰库已经建成。
过去正安柘蚕均为自然越冬,一年只能养一季。有了这座冰库,就可在夏季将柘蚕种通过冰库低温来形成人工“越冬”。这样就可变养一季蚕为养双季或多季蚕,给正安县的蚕桑生产开辟了迅速发展的广阔道路。
编者注:柘蚕是家蚕的一种。这种蚕和一般家蚕的最大区别,是可以用柘树叶饲养。贵州、四川等省饲养的家蚕,有很大部分是这种蚕。
试捞桃花虾
山东掖县等地的鱼民已开始在莱州渔场捕捞名贵的产品——桃花虾。掖县石虎嘴港口的建胜渔业社的四个渔民,放弃了欢乐的春节,驾驶着两只渔船,出海作捕虾试验。当日,捕了十四斤桃花虾。第一炮打响了,第二天,这社又有九只船出海,一天捕了四十多斤。由于他们的带动,这个港口的百余只渔船,也出海了。
一人百株龙舌兰
“每人种植一百株龙舌兰”,这是最近中共福建省闽中党组织向全区农民发出的号召。
福建省许多地区地处亚热带,很适合种植工业上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龙舌兰。种植龙舌兰可以利用坡地、丘陵、堤岸,不侵占耕地。
甘肃“宝贝草”种籽外调
甘肃省调出大批被誉为“宝贝草”的草木樨种籽支援外地。
从去年冬季以来,甘肃省已经调运草木樨籽二百万斤,支援内蒙古自治区、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
草木樨是一种两年生的野生豆科植物。它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而且可以改良土壤。一般第一年每亩可收饲草六百到一千四百斤;第二年生长更旺盛,每亩可收柴草六百到二千斤。因此还可解决群众燃料、饲料和肥料缺乏的问题。


第2版()
专栏:

育好薯苗
今年不少地区都把发展甘薯类作物作为实现粮食生产大跃进的一项重要措施。据十几个省的不完全统计,今年将扩大薯类(主要是甘薯)种植面积二千五百多万亩。
甘薯种植面积骤然扩大,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种薯不足。因此,提高薯苗的产量和质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要育出更多更好的薯苗,除了选择健好的种薯外,还必须大力改进育苗方法。在长江淮河流域和华北部分露地育苗的地区,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改为温床或火炕育苗。这样作不但节约种薯,而且产苗率高。据河南中牟县计算,用露地育苗全县每年需薯种四百八十万斤,改用温床育苗有六十万斤种薯就够了。这样育的苗还可以比露地育的苗早割半个月到一个月。
在广东、广西等习惯用老蔓扦插的地区,为了提高产量也应该改为薯块育苗,通过多次剪插,获得大量苗子。保证薯苗的质量是甘薯增产的基本条件。薯苗的健壮直接关系到薯田的苗全、苗旺;细弱或有病的薯苗,往往会造成大量缺苗,有时甚至普遍死掉。
黑斑病是甘薯的毁灭性病害。防治这种病害的有效方法是温水浸种和二次剪插。这两种办法都必须在育苗阶段实行。温水浸种的效果如何?河北昌黎、定县的经验都证明:这样作不但能够防治病害,而且苗子健壮。
在栽培夏甘薯或秋甘薯的地区,还要大力推广建立采苗地的方法,更多的生产薯苗。建立采苗地是:先将火炕或温床育出的苗子采下,密插在肥沃和灌溉方便的地里,然后再给予精细的田间管理,使它生长出更多的薯苗来。
现在正是甘薯的育苗季节。各农业社都应当抓住今年增产甘薯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学习这一方面的先进经验,培育出又多又好的薯苗。


第2版()
专栏:

农谚
白薯要长好,
养苗得赶早。
薯地要深挖,
薯块长得大。
白薯见湿泥,
一天长一皮。
冬春雨水贵如油,
不让一滴往外流。
修塘如修仓,
蓄水如囤粮。


第2版()
专栏:

怎样组织山区基本建设队
张延杰
辽宁省绥中县时杖子区是山区,全区九个乡四十七个农业社只有耕地四千四百四十七公顷,而且绝大部分是梯田和坡田。为了加强山区的建设,1957年春季多数农业社都成立了基本建设队。全区有三十二个队、八百二十二人。这些队对山区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1957年5月,秋子沟乡和平农业社首先成立了一个基本建设队,专门进行造林、育林和水土保持工作。这个社把老坟山(面积约一百公顷),作为水土保持的试点。这个山原有四千五百棵苹果树,是1956年栽的,由于栽后无人管理,发育很坏,枝瘦叶黄,有的即将枯死。经过基本建设队锄草,整枝,追肥,很快由枝瘦叶黄变成了枝壮叶茂。建设队在山区挖的卧牛坑和撩壕,都经住了当年大雨的考验,使雨水没有下山。这个事实大大教育了群众。经过基本建设队扶育的新林幼苗,也比不扶育的多长一倍多。8月区委组织各社的代表参观了这个建设队的工程,总结了各方面的经验,研究了山区建设规划。从此全区较大的农业社都先后成立了基本建设队。
如何分工
建设队成立后,遇到的头一个问题,就是和一般生产队在基本建设上的分工问题。哪些建设任务由建设队负责?哪些建设任务由生产队负责?经过各个社的研究,现已确定:大山、远山的造林、育林和技术性较强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及试范工程由建设队负责,一般的造林、扶育和农田的基本建设由生产队负责。至于大面积的造林,仍由全体社员去作。并确定:建设队的组织是长期的,在一般情况下,它要常年进行基本建设。农忙时可支援其他生产队,但不能拆散组织。因此,参加建设队的社员都有了长期打算,都有了学习技术、搞好山区建设的热情。
如何计酬
水土保持工作的劳动报酬如何解决?和平社的建设队干了三天,社员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参加建设队活重,费工具,费鞋,吃饭多。大家都不同意和一般生产队一样记工,一样取报酬。经过反复讨论,找出了一个办法:同等劳动力参加建设队的要比参加一般生产队的每天多记二分工。红大农业社的建设队每天只多记一分。关于工具损坏问题,规定:超出一般生产队额外的损坏部分由社适当补贴。建设队的劳动工分参加当年的收益分配。这样解决后,大家都很满意。
三种组织形式
建设队的组织形式有三种:一种是以和平农业社为代表,这个社是由十一个自负盈亏的分社组成的联合社。建设队由各分社抽人组成,由大社直接领导,专门进行各分社管理范围以外的基本建设。这对有计划地完成大项建设有好处,但是也有些矛盾。例如有的分社为了进行自己地区的基本建设,不愿派人参加大社的建设队。建设队没有自己的收入(因为都是长年建设工程),队员的劳动报酬必须由各分社付出;由于有的分社收入多,有的分社收入少,劳动工分价值不同,各社交出的钱数也很难一致。和平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建设队的队员到自己的分社参加收益分配。这样作虽然好些,但各分社社员和建设队队员之间仍有意见。第二种以明水乡农业社为代表,这是一个由各分社自负盈亏的联合社。由各分社成立基本建设队。建设队在建设计划和建设技术方面由大社统一领导,除了有重要建设任务,建设队由大社临时集中使用外,一般的都在各分社内进行基本建设,记工和报酬都由各分社负责解决。第三种是以王家店农业社为代表,以社为单位成立的建设队。建设队和其他生产队是兄弟关系,由社统一领导,任务、记工和报酬等都由本社统一安排。这三种形式比较起来,第二种和第三种较好,建设队的任务、记工和报酬问题都容易解决。
三大好处
这个区的经验证明:以社为单位成立基本建设队,有三大好处:
第一、建设队在山区的基本建设工作中,可以起骨干作用、突击作用和示范作用。要改造山区,建设山区,不仅要有宏大的计划,而且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力量。建立常年基本建设队,就可以形成一支强大的山区建设队伍,大大促进山区建设的开展。
第二、由于基本建设队是一个专业性生产队,可以推动队员努力学习技术,钻研技术。因此他们在接受基本建设的技术上比一般社员快的多。这样,不仅会大大提高基本建设的质量,而且也使技术指导部门在向群众传授技术的工作上有了依靠。经过建设队可以把进行基本建设的技术很快传给群众,在群众中扎根。这对全面提高基本建设的质量将起很大作用。
第三、有了专业的建设队,农业社在规划生产时,就可以把当前生产和长远建设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经常地进行基本建设。农业合作社每次讨论全社的任务时,都把基本建设列为一项,有时候疏忽了,建设队就提出意见,正如很多干部和群众所说的:“有人替山说话了”。


第2版()
专栏:

改良工具保证农业大跃进
襄阳薛心旺等创造三种水稻撒种器提高效率十倍
本报讯 湖北襄阳县卧龙乡白马农业社主任薛心旺为了保证农业大跃进,实现“千、百、万,翻一番”的规划,就想一切办法解决社里劳力不足的困难。这个社今年连新老田一起,要下一百八十亩田的秧,如果像以往一把把抓芽谷从手指缝里往田里撒,一人一天顶多搞得九分田,共要二百个人工才能全部搞完。为了能加速下秧,他有上十个晚上没好好睡觉,和木工们一起做出了一个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的手摇撒谷器。用这个撒谷器一人能抵四、五个人用,撒的谷子很匀。后来他们又设计出了三个人掌握,能抵三十个人撒种的“水稻自动撒种机”。2月下旬,他又在这架机子的基础上,改进和试制成功了一个人一次能撒满一池子的“个人撒谷机”,一天可以撒八亩地的谷。有了这三种撒种工具,大块田可用大型的,小块田和田角用小型的,这个社原来要用二百个工才能撒完的田,现在只要二十几个就行了,提高效率近十倍。
本报昆明13日电 云南晋宁县小寨乡生产队长袁学礼和会计李华荣,试制绞车犁田器成功。小寨乡试制的绞车犁田器,结构和操作并不太复杂,只要用几根木椿做成四方型木架,中间安上较大的圆轴,轴上装上铁索或皮索,再在木轴的上端装上一根横木杆,铁索的另一端挂在犁张的前边。使用时一个人扶着犁把,另一个人就推着木杆绕木架旋转,铁索也就随着绕到木轴上边。由于铁索的拖力,步犁就自然的钻进八、九寸深的土里,把土一块块的翻起。使用这种犁田器犁板田效率很高。过去用人力挖板田,八个强劳动力一天只能挖一亩;用畜力犁田,两头水牛和两个强劳动力,一天只能犁八分。现在,不需用牲畜,只要用两个平常的劳动力,一天就能犁一亩半到两亩。如果再改进一下,在一块田的两头各放一张绞车和犁张,两个人绞一个人来回扶犁,效率将会更高。


第2版()
专栏:

金沙县举行新旧犁耕地比赛
新式农具打败了旧犁
贵州金沙县最近在大水农场举行了一次新旧犁耕地比赛。正在县里集中学习新式农具使用技术的九百多名各族农民,参观了这次比赛。
参加比赛的有拖拉机、双轮双铧犁、山地犁、七寸步犁和木犁。当比赛开始的口令发出以后,拖拉机就一马当先,跑得快,又犁得深匀。双轮双铧犁的操作手黄玉清也不甘落后,他挥动竹枝,?喝着两头黄牛前进,大片泥土就像豆腐一样随铧口翻了过来。这情景可把使用旧犁的耕作能手徐继祥急坏了,他使劲地赶着一头大水牛一歪一倒地走着,不但犁得又慢又浅,人和牛都累得汗水直流。两小时过去了。宣布的比赛结果是:拖拉机耕十三点四亩地,深九寸;双铧犁耕二点九七亩,深七点二寸;山地犁耕一点四一亩,深六点五寸;木犁耕零点九三亩,深度只五寸。这时,观众们三五成群地议论开了。他们给这几种农具排了队:拖拉机牵引的工具是老大哥,双轮双铧犁是二哥,山地犁是三哥,木犁是老落后。
当天,人们从农场回到城里,就向县供销社现买和预订了双轮双铧犁四百零六部,山地犁六百八十六部,无轮一铧犁三百四十一部,加上全县九百一十一个农业社原有的新式农具,今年全县有80%田的土可以使用新式犁来耕作了。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编后

改革农具不分巨细
春耕准备时间短暂,要作的活很多,各地普遍感到劳力不足。合理组织劳动力、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但是,这还不够,重要的方法在于改革农具。湖北襄阳薛心旺等创造水稻撒种器,播种效率比用手提高十倍,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用这种工具,一个人能作十个人的农活,一天能干十天的农活,这不正是解决了农活多、时间紧、人力不足的最好的方法吗!
有些人看不起小农具的改革;他们认为改不改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其实不然。就拿这个撒种器来说吧,及时播种,就能及时育成秧苗,及时把秧插到田里。这样,早稻就可以提高单位产量,并且能使下一季作物如期种上。由此可见,任何一件小农具改革,对生产都有积极作用,这当然也就不是小事了!


第2版()
专栏:编后

让新事物参加比赛
任何新事物刚刚出世的时候,一般总是先被少数人所认识,经过一个时候才被多数人所承认。怎样才能使一个新事物更快地获得社会的公认呢?最好的办法是让它参加实际生活,参加比赛。“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经过比赛,谁高谁低,谁优谁劣,谁进步谁落后,大家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双轮双铧犁之所以得到承认和欢迎,就是因为它在生产上、在同旧犁的比赛中占了上风。但是,这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过去一个时期,不是偏偏有些人粗暴地剥夺了双铧犁在生产上的比赛权吗?他们不由分说地把双轮双铧犁打入了冷宫,不让它参加生产,只让它在那里慢慢生锈,由生锈而残废。另方面却又轻易地给它带上了“睡犁”“闲犁”、“死犁”的帽子,这是多么大的冤枉!幸亏有党和先进生产者的爱护和支持,双轮双铧犁得以冲破种种污蔑和障碍,在许多地方参加了生产比赛,施展了它的威力,并且得到了公认的胜利。现在,人们不是又在为它恢复名誉了吗?
为了学会正确地对待新事物,我们今后不该忘记双轮双铧犁的前前后后的遭遇和这里面的教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