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敢于幻想
傅达
顺风耳,千里眼,这是大胆的幻想。但是人类有本事使幻想实现,甚至结果还会超过原来的指标:那怕风不顺,也能听得清;即使超过一千里,还是看得见。腾云驾雾是幻想,愚公移山是幻想,嫦娥奔月是幻想,世界大同是幻想……。但是昨天的幻想会变成今天的现实,甚至变成明日的黄花,丝毫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今天还不能实现的幻想,将来有可能成为事实。人类如果不能幻想,也许今天还只能在地上爬行。美丽大胆的幻想,从实际出发的幻想,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幻想,和劳动结合的幻想,是能够实现的幻想。它对人类进步起促进作用,不起促退作用。否则便只能说是空想、梦想、胡思乱想。
“一步登天”,也许有那么一天能够实现,可是至少现在还不过是一句讽刺的话头。“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基础,准确的方向,大胆的幻想,加上踏踏实实的努力,那么万丈高楼是可以在人们手里建成的。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人开了个诸葛亮会,一个幻想产生了:改良工具,消灭肩挑。一下子人人献计,个个动手,家家是工厂,人人当木匠,三天工夫全乡就“车子化”了。箱子、柜子、桌子,装上了轮子,变成了小车。原来肩挑的劳动变成了车推,效率提高了几倍。由乡而县,由本县而邻县,再推广到全省。一乡“跑马”,全省飞奔,社会主义建设大大跃进。
这样的幻想是能够结果的花,如果跑马乡参加那个诸葛亮会的人所幻想的,不是现有的箱子、柜子、桌子,而是一时不能到手的千万架推土机、挖土机、起重机,那么还是没有用处,虽则这样的幻想将来也会实现,但今天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脱离了今天的实际,就说不上明天的丰收。当然,如果一个人缺乏幻想或理想,什么也不想,而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他只有停滞倒退。
文学里有神话,有浪漫主义,甚至有牛鬼蛇神的“鬼话”(比如“聊斋”),但是除了有些是使人消极妥协颓废出世的糟粕以外,也还有一部分积极的东西。它们会激起人们对丑恶现实的反抗,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屈原的“离骚”充满了多么光辉高尚的幻想啊!他驾起玉龙凤凰,在虹霓做成的旌旗的簇拥之中,飞翔到一个光明世界中去,那儿有神仙美女奇花异草,再也容不下奸人坏蛋。诗人的壮丽的幻想千百年来鼓舞着人们,不管道路多么长,也还是要追求探索。
最近发表的毛主席的蝶恋花词,感人之深也在此。为人民事业而牺牲的烈士,飞翔到了月宫,在那儿,吴刚请他们喝酒,嫦娥为他们舞蹈,哀悼的眼泪化作了灌溉大地的甘雨。那是多么壮丽的幻想,多么宽阔的胸怀!它唤起人们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无限乐观的精神。
周扬同志在报告中说,作家要“敢于幻想”。这是振奋人心的号召。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幻想家。当然,文学里的幻想和实际工作中的幻想或者理想不完全一样。但是能够幻想的决不限于文学家。文学家要幻想,非文学家也要幻想。劳动人民是富于幻想,敢于幻想,也勇于实践的。跑马乡的以及全国各地在大跃进中积极发挥创造性的农民和干部,就是这样的人。
让我们的幻想健康地飞翔起来吧!


第8版()
专栏:跃进之歌

春在祁连玉门间
李季
玉门春三年没回矿,油矿大变样。山野井架密如林,火车通到矿区大门上。沿着双马路,走到八卦房。棵棵杨树都长大,排排旧房添新房。黑夜上东岗,灯火更辉煌。千扇窗前不眠人,万盏照在井架上。出了检查站,一片新气象。新市区外火车站,石油城伸展到戈壁上。来到鸭儿峡,井架遍山岗。钻机响声震山野,人人都为跃进忙。进了石油沟,风雪把路挡。头戴铅盔的采油工,安详地守在油井旁。路过白杨河,狂欢歌声响。又找到一个新油田,白杨树下石油香。三年没回矿,回矿如回家。家里人都说矿上气候年年暖,风沙也没有前几年那样大。回矿如回家,家乡变化多。人人见面都问我:变得最快的是什么?不是气候年年暖,不是市区大发展;飞跃前进干劲足,人人心里是春天。采油炼油大发展,井架摆满祁连山。一年找一个新油田,春天永驻玉门关。
铁山方一日春节翻登祁连山,山山相连顶着天。黄羊青羊来带路,走进镜铁山里边。镜铁山上白云飘,仰望山顶入云霄。块块石头是镜铁,谁能算出有多少!爬上铁山望群山,银光闪闪难睁眼。不等探勘队员作介绍,个个争说是铁山。“镜铁山是大哥我们是弟弟,还有成群的兄弟和姊妹。要问住处也不远,就在祁连深山里,“住在祁连山里边,又嫌寂寞又孤单。心想和人见见面,等了几千万万年。“感谢牧民心肠好,引来了地质探勘队。人虽年轻知识广,一见面我们就成了好知己。“不怕风雪不怕险,山上山下来钻探。我们就爱的这号人,一高兴把心都捐献。“回去时请你捎个话,赶快把我们来开发。瞧着鞍山、白云鄂博和大冶,心里早就急得没办法。“虽然睡了千万年,再等一天也不耐烦。只要早早把我们调出去,十五年保证能把英国甩在老后边!”下了铁山往回走,心里发热脚步迈得特别远。访问铁山方一日,总觉处处是春天。
1958年春节于玉门油矿。


第8版()
专栏:

春到山村(摄影) 梦珊


第8版()
专栏:文风随笔

不仅此也
叶圣陶
我想,改进文风好像是语言文字的事,其实不光是语言文字的事,好像是拿起笔来那时候的事,其实需要事前准备的多。
如果认识不确切,理解不透彻,考虑不周到,就那样拿出来,大家说,这是不好的文章,或者说,这样的文风不好。那么,到底是语言文字不好呢,还是认识、理解、考虑、等等方面有问题?我以为问题在认识、理解、考虑等等方面。
在拿起笔来那时候再深入认识,深入理解,仔细考虑,原是常有的事。但是更普遍的情形是,好些东西都似乎心中有数了,好像货色储藏在仓库里,待拿起笔来写,就像挑适用的货色搬出来。要是说什么东西都待临时认识,临时理解,临时考虑,那还写得成什么文章?实际上也没有这回事。可见文章好不好,文风好不好,多半决定于仓库里的储藏。
再就语言文字说。语言,就是口头说的语言,文字,指写在纸面的语言,既然二而一,单说语言就可以了。语言本来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大家通用,没有只此一家的语言。可是各人从小学习语言,在社会里受各方面的语言影响,养成的语言习惯并不一样,有好有不好。譬如不合语法(就是违背语言的规律),误用词语(就是词语跟实际事物不相应),前言后语不接气(就是意义上语气上别扭),诸如此类,就是不好的语言习惯。习惯了,自己当然不觉得,写文章就带到文章里去。人家却说这文章语言方面有毛病,这样写法算不得好文风。语言习惯要它好,靠平时磨炼。临时推敲固然有好处,总不如养成好习惯,可以保证万无一失。这样说来,就是运用语言,也不仅是拿起笔来那时候的事。
咱们要改进文风,不能光注意语言方面,尤其要着重认识、理解、考虑等等方面,那是根本。不能认为拿起笔来那时候多下些工夫就成,要在平时储藏好货色,养成好习惯才真能表现好文风。
这篇短文就说这么一层浅薄的意思。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新书架
“译文”纪念高尔基
今年3月28日是高尔基的诞生九十周年纪念日。三月号“译文”为此专辟了一个纪念特辑。戈宝权辑译的“高尔基给孙中山先生的信”、“高尔基论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高尔基响应宋庆龄的呼吁”三篇文章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高尔基远自义和团反帝运动的时候起,就时时刻刻关怀着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1900年时高尔基还曾以充满了激情的字句几次写信约契诃夫一起到中国来。苏联作家比亚里夫的短论“伟大的教训”,简叙了高尔基不断从列宁那里取得了党的领导和支持,从而在创作上获得新的生命和丰硕的果实。这是在今天对我们具有特别现实意义的问题。“论文学及其他”和“保尔·魏尔伦和颓废派”是高尔基的两篇著名论文。前者提到了文学应该积极地深入当代生活和批评家对待文学批评的态度问题;后者则彻底批判了颓废派这种文艺思潮的毒素。
 (匀)
“萌芽”批判业余青年作者的名利思想
2月16日出版的第四期“萌芽”上,报道了青年水手姜法泉和中学生虞炳恒两个业余写作者堕落的经过,并发表以“业余写作者的警钟”为题的评论。业余写作者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文学创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作者不能走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文学道路,只能走工人阶级集体主义的文学道路。业余写作者首先必须是个勤恳负责的劳动者,充满社会主义革命干劲的建设者,行有余力,才严肃、刻苦地从事文学创作。 (秀)
“新港”提倡小小说
二、三月号的“新港”是个小说专号的合刊。老舍写了篇“多写小小说”,他希望大家多写每篇至多不超过两千字的短篇小说,还给这种小说起了个名儿叫“小小说”。
这一期发表了骆宾基的“夜归”,王西彦的“哥哥下乡去了”,徐迟的中篇“一桥飞架南北”,王林长篇小说里的几段“矿工的儿子”和天津工人作家阿凤写的“老手艺人”等十余篇小说。有趣的是发表了一篇艾芜写的小说炼钢工人“李绍奎”,紧接着是方纪写的亲切动人的散文“一页笔记”,他在副题上写道:“我抄出这一页笔记拿来发表,是因从艾芜同志的小说里又看到了他的名子……”。 (德)


第8版()
专栏:广播听众

听老大娘唱歌
史晓汶
话说三八节那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了一段精彩的音乐节目,演唱的乃是沈阳市老大娘歌唱团。这老大娘歌唱团大都是军属和职工家属,论年纪最大的已有六十四岁,最小也在四十开外。从1952年成立歌唱团,常时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学校演出,有时寒天摸黑,还坐着大车赶到几十里去演唱。五年多来,已经演唱了四百多场。在沈阳地区,提起老大娘歌唱团,真是个个称赞,人人道好。这一回她们在电台唱了六支歌曲,歌唱合作化,歌唱学文化,歌唱“粮食是咱们的金疙瘩”;还唱了反右派期间的两支歌:“谁敢放毒”和“向右派分子斗争”,最后唱了“把幸福的日子绣下来”。歌有民谣风,味是关外味。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老大娘的一片革命热情。试想她们生活无愁,衣食有着,不辞辛苦地到处演出,为的何来?还不是因为热爱新社会,热爱共产党,要把无限欢欣,尽付放声一唱。既可抒述情怀,又能鼓舞群众。这种社会主义干劲,怎不叫青年后辈又敬佩,又振奋?如今新事如潮,万花似锦,只怕老大娘们唱到老还唱不完哩。正是:
老树逢春又发枝,
车间陌上放歌时;
良辰美景知多少?
唱到期颐不足奇。


第8版()
专栏:

一枝铁针
殷金娣
下乡以后,在我的家具里头,增加了一支织手套的铁针。最近,这支铁针在上海西郊区陇西社四队姑娘们的心里,起着很大的变化。
在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最引起我注意的就是这支铁针。每当田间劳动结束以后,总是看到姑娘们在和铁针打交道,她们不论到那儿,手里总喜欢拿着这支针。有一天,我刚回到家里,隔壁秀芳提了一只小篮子来了,接着她从篮子里取出一支小巧的针,针尖发亮,有笔杆这样长,针杆上套着竹套,她将白线绕在针钩上,手就摇摆起来了。的答、的答……发出像钟表一样的声音。秀芳的手里也出现了手套的形状,上面还刻着精细美丽的花纹。
“这样好看的手套!给谁打的”。说真的,我从未看到过用线打的这样漂亮的手套。因为我听说秀芳不久就要出嫁了,满以为她一定是打结婚用的手套。没有想到,我住家的小妹妹世玲噗哧一声笑起来了,接着她也打起来了。以后我才了解,打手套是这里的副业生产,这里的姑娘们都会这种手艺。她们能打出各式各样的花样:什么桂花通、大麦通、耳朵通……等等花样,就有二十多种。这种手套是出口的,专供外国人出席宴会、联欢会用的。姑娘们打这种手套是加工的,一副手套,就可以拿五角钱加工费,难打的花式每副要六角六分钱。据说打得快的人一天就可以完成一副半。但是,姑娘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把这个活儿都放在业余的时间来做。就是这样,每人一星期内可以打三副呢!这里还有这样一个规矩:姑娘们打手套挣来的钱,都是归自己私有的,她们将这种额外的收入用来做衣服、买毛线衣、打漂亮的毛线围巾……到春节就要结婚的许秀芳、张小妹等,最近打得特别勤快。
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工以后,是姑娘们打手套的最好的时光。每天,我都看着姑娘们打,不觉心痒起来:“到农村里来,除了学会干农活以外,还能够学会这种手艺倒也很有意思!”我决定到铁匠铺里去买这样的一支铁针,向这里的姊妹学习这种打手套的手艺。
铁针刚买来,情况却起了变化。四点半到了,放工的哨子声照例地在田野里回响着。可是,在田里的姑娘没有一个想回家拿铁针,而是扛着锄头,奔向更远的小河边、小路旁。她们为着实现1958年的生产指标,在起劲地锄草肥呢!原来,姑娘们都参加了青年积肥突击队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四队的共青团员们集合在队的办公室里,听着团分支委员在传达乡生产积极分子会议的精神:“现在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肥料,我们青年能不能带个头,组织个青年积肥突击队,劳动完了,抽出一小时,义务搞积肥,贡献给社,好不好?”
“这个办法好,我报名!”“我赞成!”几个男青年很快地就报了名。可是,姑娘们一声不响,脸孔涨得通红。参加呢还是不参加呢?参加吧!手套眼看就要少打了,少打手套,就是减少个人收入,不参加吧!积肥是件好事,共青团应该带头做。正在这个时候,有位女青年发言了,她说要是现在肥料准备得充足,今年来个大丰收,这不是为社多打了更多的手套吗?何况,放工以后抽一小时,手套也少打不了多少,但是如果把每个人的一小时加起来积肥,这份力量就不可小看啦!
给她这样一说,姑娘们的心都好像开了窍似的,一下有十七个团员和青年报了名,连春节就要结婚的秀芳、小妹等也参加了。以后,每逢星期二、四、六下午,放工以后,青年积肥突击队员们就忘记疲劳、忘记了铁针、奔向田野。一直等到夕阳下山,暮色降临,大家才愉快地将锄的草肥装进篓内,扛着回家去了。
我虽然还没有很好地学会打手套。可是,每当我摸到这支铁针的时候,我似乎觉得它更亲切了。我过去只知道姑娘们爱铁针,现在,我更知道姑娘们更爱合作社,更爱社会主义。


第8版()
专栏:

春耕早
果克
漫山遍野人如潮,
今年春耕早;
冬水田里歌声高,
红旗到处飘。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春耕与土壤
杨超
“三月惊蛰又春分,社社动员忙春耕。”春天催促人们莫等闲误了大好时光,早日进行精耕,今年再来个五谷丰登。
耕地,为的是疏松土壤,好让庄稼能够得到更多的养分,也能促使庄稼的根发育得更茁壮坚实。因为土壤是孕育和抚养庄稼的母亲。它那副黄澄澄、黑油油的素装,在一般人看来,只不过是简单的泥土而已,谁知道它里面还含有那么复杂的成分:氮、磷、钾、钙、铁……等矿物质和腐植质。什么是腐植质呢?它是土壤里埋藏的植物、动物的尸体等有机质,受到细菌、原生虫的侵袭后变成的褐色或黑色的化合物。其中也含有碳、氮、磷、钙、镁、铁等元素。
把氮磷等元素供给庄稼作养料,是腐植质的功劳之一。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结构疏松和带有胶结性的物质,它能主动地把散沙般的土壤细粒团结在一起,组成无数个土团或土块——团粒结构的土壤。这种土壤,对庄稼的生长很有利。
每一个团粒土块,被团结得那么紧,几乎是无隙可乘。但每千万个团粒之间,就不是那么亲密了,它们若即若离地在彼此之间留下了较大的孔隙。就这样,当雨水充足的时候,团粒内部的小孔里很快就喝足了水。那喝不完的,就从团粒之间的孔隙中渗透到下面保存了起来。干旱的时候,上层团粒中的水分被蒸发掉,变成了干干的一层,就使下面土壤里的水分不再继续蒸发。冬天,上层团粒内的水结冰了,但是,由于团粒之间有孔隙,空气仍然可以通行无阻,水分也能乘虚而入。因而团粒结构土壤的保水和排水能力都很强。
既然空气可以深入,团粒土壤的周围就充满了空气,那喜好在有氧气的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好气细菌在这里也十分活跃,它们把团粒里的有机质分解成氮、磷等矿物质,替庄稼增加养料。团粒的内部,因为孔小气缺,那愿意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嫌气细菌也在工作:把有机质分解成简单的有机质和腐植质,使土壤内的腐植质等有用物质得以保存起来,不致被好气细菌很快地挥霍掉。
对庄稼来说,腐植质和团粒结构的土壤的确是宝贝。但是,要腐植质和团粒增加,就需要土壤团结得很紧。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缺少空气,才会有更多的勤俭过日的嫌气细菌在那里工作,使腐植质积聚起来和土壤团粒增加。也正因为这样,庄稼就不容易得到充分的养分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适当的时候把土壤疏松一下,让腐植质分解一部分,变成对庄稼有用的养分,这就是耕地的目的。土壤松了,庄稼的根也得到了一个自由伸展和发育的机会,因而能够长得更坚实。
春天解冻后,上层土壤的水分迅速蒸发,如果耕后随着耙、盖,就可以避免水分散失,这就是春耕的保墒作用。土壤中水分充足,播种及时,种子也得以早日发芽生根。此外,土地耕、耙以后,通气良好,土壤温度升高,不但促进了种子的萌芽出苗,也给微生物活动创造了好条件。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又可以使腐植质分解成庄稼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样看来,春耕还是早日动手的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