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掀起群众性的植树运动 用最快速度绿化祖国
看,哪些省绿化进度最快!
编者按: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先后开展了大规模造林运动,这个表就是十二个省从1月到2月25日前后造林的成绩。只要细心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大多数省干劲大,造林进度很快,并且还正在加鞭往前赶。但是,也有一些省造林工作落在后头,甚至落后很远。今后我们准备每十天公布一次各地造林的进度,希望落后的地区要迎头赶上,也希望先进的地区快马加鞭!
结合城市需要大量种植经济林木
全国城市绿化高潮即将出现
据新华社28日讯 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城市绿化会议,紧张、热烈地开了三天,27日已在一片挑战应战声中结束。这次会议预示出,全国城市很快就要掀起一个绿化大跃进的高潮。
这次会议认为,过去城市绿化工作方面的保守、狭隘观点和手工业工作方式,严重地障碍了绿化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且造成了不少浪费。会议确定今后城市绿化的方针是:反保守,反浪费,放手发动群众,普遍植树,全面绿化;同时,城市绿化必须要和生产相结合,多种果木树,用材林等有经济价值的林木,直接创造财富。会议号召全国大小城市在清明前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一个广泛的群众性的植树运动,来一个城市绿化的大跃进;并且要求制订几年内绿化全市的规划。对于如何执行上述的方针和任务,也提出了主要的要求:分片、分段、分户包干,检查评比,包种、包养、包活;必须大胆解放城市绿化上的保守思想,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发动全市人民,把一切能够绿化的地方全部绿化起来,不要荒废一寸土地,能种什么就种什么,不能种树的地方也可种草,以减少风沙尘土。
会议在听了上海市代表介绍的绿化经验和北京市代表介绍的今年绿化规划后,由天津市的代表带头掀起了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各地城市的代表互找对象,提出条件,展开友谊竞赛。
会议充满了革命干劲,气氛非常活跃。很多城市的代表一再修改了本地区的绿化规划指标。上海市今年原订植树指标是一千四百万棵,在天津市代表提出挑战的当天,上海市代表在打长途电话回去向领导机关请示后,决定应战,除增加植树一百五十万棵外,还提出要同天津比谁的绿化工作为城市服务得好,比经济收益;上海准备种柑桔树,要求天津种苹果树,在十年内做到某些水果自给。青岛市代表向北京市代表挑战,条件中并且提出要支援一些观赏树木种子给首都。
安徽淮南市的代表向全国煤矿城市提出了挑战条件:一年绿化矿区,保证成活率在98%以上,两年绿化荒山。河南平顶山市的代表立即在会上应战,保证要做到在建筑物的每个门前、每个窗前各种两棵树,实现“地下是煤海,地上是果林”的美丽理想。江苏徐州市的代表也应了战,提出要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造成一条二十里长的果树林带,栽上苹果树和桃子树,达到完全满足徐州市煤矿工人的需要。黑龙江鹤岗市的代表也起来应了战,虽然这个寒冷的地方全年只有一百四十天的无霜期,但是他们仍保证全市今年每人种两棵,三年全部绿化。
武汉市的代表按照本地条件,找了上海、长沙、杭州三个不同的对象,分别提出了挑战条件。武汉市的东湖要和杭州市的西湖比赛,还要争取在十年内解决武汉市的部分用材问题。山东济南市代表表示,要以当年解放军和敌人争夺山头的英雄气魄来战胜荒山。他们并向安徽合肥市挑战,要在今年内绿化全市,使这个城市真正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成园。
今年原订植树指标较低的沈阳、成都、重庆等市的代表,在会上也表示要打破保守思想,向先进城市学习。在这次会议上,几乎所有城市的代表都提出了一年绿化市内,二年或三年绿化郊区的计划。并且在竞赛的条件中,充分表现了社会主义互相支援、互助友爱的精神。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十八个省和自治区、两个直辖市、六十七个省辖市等地区,以及林业部、林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园艺学会等单位的代表共一百二十四人。(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把城市赶快绿化起来
本报评论员
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十二年绿化全国的号召以后,许多城市开始注意普遍植树和发动群众性的植树运动。他们努力发展苗圃,添种树木,扩大绿地,开辟新工业区和住它区之间的防护林带。洛阳市在近三年里种了三百二十三万棵树,北京市1957年就种一百二十七万棵。鞍山在1956年也种植了一百四十三万棵。
但是,有些城市对于普遍绿化这件工作还没有足够的注意。很多需要绿化的地方没有绿化,尤其是新建城市和新建住宅区树木更少,尘土飞扬。在城市绿化的方针和作法上,还存在着保守观点。许多从事园林工作的同志长期以来把城市绿化工作的范围局限于修公园、种行道树和开辟街心绿地上,而对于整个城市的全面绿化,普遍植树重视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城市的零星土地和街坊院落等一切可以种植的地方。在工作方法上,也束手束脚,绿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只限于园林部门的职工,即或发动了群众性的植树运动,也只是机关、学校、部队等一些有组织的群众参加,还没有做到全市居民人人动手,家家植树。因此,园林部门费力不小,城市普遍绿化的成效却不大。
这种保守思想直接产生了浪费。因为把城市绿化的重点放在修建公园上,就要用很多的钱来修筑亭台楼阁,栽种奇花异草。有的城市甚至为了开辟公园和街心绿地,不惜拆除房屋。这些都是同多快好省、勤俭建国的方针相违背的。
为了多快好省地进行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坚决反对保守观点和浪费现象。在国家投资不多的情况下,城市绿化的重点不是先修大公园,而是先发展苗圃,普遍植树。这样做,花钱少,收效却大。将来,到城市普遍绿化了,国家的资金也比较宽裕了,那时候再逐步考虑公园的建设。
植树的季节就要到来了。我们要开展一个广泛的群众性的植树运动,掀起城市绿化的高潮,来一个城市绿化的大跃进,人人动手,家家种树。争取在短期间内把全国所有城镇都绿化起来,使城市出现一派清洁、卫生、新鲜、活泼的新气象。这次城市建设部所召开的全国城市绿化会议,除提出了在城市中放手发动群众,普遍植树,全面绿化的方针外,还特别提出了绿化要和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提倡多种有经济价值的林木。实行这个方针,必须分片、分段、分户包干,检查评比保种、保养、保活,打破一切清规戒律,解放城市绿化的保守思想,发动全市人民把一切能够绿化的地方全部绿化起来,能种什么就种什么,不能种树也可种草。
现在上海在城市绿化工作方面,已经走前了一步,他们提出了今年植树六百万棵的宏伟计划,群众自认了一千四百万棵。上海市民们这种高涨的热情和革命干劲,大大地鼓舞了全国其他城市。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下,城市普遍绿化的任务一定能够迅速实现。


第2版()
专栏:

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
拿出干劲奋战两三年
绿化 彩化 香化上海市
成千上万职工从家乡带来了大量树苗
新华社上海27日电 大跃进的春天带来了上海加速全面绿化的喜讯,群众的革命干劲已经把上海今年植树的指标从六百万棵推向一千五百五十万棵。
向全市各区倡议竞赛的普陀区在26日晨二时召开了区人民委员会紧急会议,把全区今年绿化植树指标从二百万棵修改为三百万棵。有人惊奇地问:“能有这样多树苗吗?”群众的回答:“有。我们还能为明年植树完成育苗二百万株的任务”。曹杨新村等工人新村和很多里弄的居民自动出钱买树苗。成千上万个春节回乡归来的工人、职员从家带来了树苗。江苏省吴县的农业社把五万株果树苗和名贵的花木树苗优先售给上海。许多单位组织了到外地挖掘苗源的突击队。人们过去对上海今年植树六百万棵的苗源曾经感到忧虑,现在都坚信没有问题了。
不管春节假日,不论白天黑夜,居民们的口号是:“树苗随到随种”。闸北区居民把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炮火创伤的土地上的泥土彻底翻过来,种上了树苗。棚户地区的劳动人民正在填没的臭水滨上种植鲜花。只有小块土地的里弄里,也正在吸取闸北区中兴路群众建立小花园的经验,普遍筹建“群众小花园”。连小块土地也很少的邑庙区、黄浦区,也开始在街头巷尾、阳台屋顶上种植各种盆花和栽植爬藤等植物。
上海传授植树技术的工作已全面展开。各地区、各机关、工厂、学校已有一万五千多人受到植树训练,这些人正在向广大群众传播植树知识。许多科学技术工作者听到上海今年要在郊区和市区种八十万株果树,就自告奋勇地下乡下里弄,担任技术指导。两万多科学普及工作人员和许多学校中的生物、植物教员,也已调动力量参加绿化的宣传工作。26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了树木绿地保护管理办法以后,育才中学等校的少先队员已开始组织养护小组,向年幼的儿童开展爱护花木的宣传。
为了贯彻反浪费反保守的精神,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改变过去全市公园和绿化地区过多种植观赏草木的情况,准备多种果树、竹子、香料树和经济林木等,使绿化工作更有助于工农业发展。
26日下午举行的上海绿化工作万人大会已宣布向天津市应战,展开两市之间绿化友谊竞赛。上海将在两年内基本绿化,三年内基本彩化香化,五年内成园成林,十年内上海市区和市郊生产的水果将基本上满足市场的需要。(附图片)
树海


第2版()
专栏:

南方十二省造林运动突飞猛进
一百二十个县今春绿化
本报讯 截至2月25日,据已开始造林的安徽、湖南等十二省的不完全统计,春季造林已完成四千五百多万亩,占全国1958年造林计划的70%。
安徽、湖南、贵州三省春节前后每天以五十万亩的速度向前进展。江苏省在两个月里,四旁植树完成十三亿多株。安徽省的造林计划由二百五十万亩扩大到四百四十万亩,再扩大到八百八十万亩,到2月25日这个最后的计划又被突破,现正在向一千万亩跃进。湖南省经过修订的造林九百四十万亩的计划也已超过,到2月21日已完成一千零七十万亩,现正向一千五百万亩跃进。
绿化运动中,各地不断出现大量的大面积造林的合作社。据安徽、湖南统计,造林在千亩以上的社有三千多个。湖南、贵州两省,出现全面绿化的乡和社五千多个。安徽省岳西一县有十八个万亩林社,贵州思南、广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完成造林都在八十多万亩以上,绿化了全县。据湖南、贵州、广西、浙江、河南五省的规划,今春将出现一百二十个绿化县,这些县将做到社社造林千亩,乡乡造林万亩。湖北省并提出社社建立林场,做到四季造林,加速绿化荒山。
最近,湖南、广东等十一个省修改了原订规划,把十年完成的任务,决定在三年、五年内来完成。
各地造林质量也令人满意。今春贵州思南县检查十三个社的造林,95%合于质量要求。湖南省衡阳、湘潭两专区检查所植马尾松和杉木,90%以上达到技术规程要求。安徽灵璧县长达三十里的公路两边,插的杨柳条,不仅合于技术要求,而且还达到整齐美观。
(杨文瑜)


第2版()
专栏:

太行山上下庄村
每人栽树四千多棵
本报讯 记者展潮报道:山西省沁县南仁乡的一个小山庄——下庄村,去冬今春共植树九十四万六千零五十株,其中核桃等果树二万八千零五十株,按照全村二百一十五人平均计算,每人拥有树木四千四百多株,其中核桃等果树一百三十多株,创造了植树造林极高的纪录。
下庄村原本是一个很穷的山庄,全村六十户、二百一十五口人,分散在十四条山沟里住着;全村面积一万二千亩,耕地只有九百一十亩,过去除了群众零星种植的八株核桃、四十多株沙果和1952年培育的一片松树幼林外,到处是光秃秃的荒山,水土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农民副业生产的门路又很少。有一个歌谣形容那时候的下庄说:“红土圪梁石头山,中间夹道乱石滩,种树树不长,牛羊草又缺,山高沟又多,机器上不了坡,担粪鼓出眼睛蛋,想娶个媳妇她不上山!”
1955年下庄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当时共产党支部提出整治河滩的计划,没有得到群众的充分支持,收效不大。八十多户人家有十七户感到山区没有前途,干脆搬到平川里去了。
1957年冬,经过了农村整风大鸣、大争、大辩论,群众建设山区、发展山区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的口号是:“下庄要富,造林植树。”经过干部和群众仔细地研究、算账,制订了发展山区经济的规划,争取在七年内作到“向山要钱四十万,向水要粮二万三,向滩要田二百亩,向畜要肥十万担。”并且提出了规模宏大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大跃进的计划:“五里山顶防风槐,六里河滩杨柳栽,四沟八处种核桃,半沟要结十万枣,松树种在马鞍山,阳坡共栽三万椒(花椒),道冒沟接梨五千三,葡萄、苹果种河旁。”从此,下庄村人民鼓起革命干劲,冒着寒冬风雪,起早搭黑,向荒山、穷沟、乱滩进军,在去冬今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作出了惊人的成绩:(一)松树原计划四年完成三千亩(每亩六百株),结果去冬今春就完成了一半——一千五百亩;(二)防风槐计划两年完成一万五千株,三个月就种了一万二千株;(三)杨柳计划一年完成五千株,一冬天种了六千五百株;(四)核桃计划三年完成四万株,三个月种了二万八千株;(五)接种了梨树五十株,其他苹果、葡萄等果木树苗也基本上准备停当了。经过农业社验收,一般质量都很好。
下庄村人民在这次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大跃进中,得到附近平川几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大力帮助。他们现在正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向前迈进,并且积极准备春耕生产。“生地萝卜,熟地葱。”下庄村依据老农民的经验,今年采取农林间作的方法在树苗行中播种早熟作物,以增加社员们的收入。预计三年后葡萄有子、五年后梨树结果、七年后所有果树都有了收获,那时候仅林业收入,每个社员平均每年可得一千七百元,大大地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
单干农民梁福青,亲眼看到农业社气魄浩大的植树造林和生产运动,觉得山区发展前途远大,不仅打消了原先下平川的思想,还积极报名入社。(附图片)
此山是我开 此树是我栽
小潮插画


第2版()
专栏:

没有荒山废地也能大量种树
——参观江苏睢宁县安全社四旁绿化
赤布 韩泽 陈哲
在寒冬腊月里,我们随着前往参观的人流,来到了人们赞扬的四季常青的江苏睢宁县安全农业社。
踏上安全社的土地,我们就像进入了浓密的树林。沿着社界,树木恰恰构成了一座方城。圩堤道路两旁都是新生的林带,庄前宅后都是绿树的中心。坟茔都隐蔽在苍松翠柏里,池塘被笼罩在茂密的枝干下。
正当数九的腊月天,人们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已经是奇迹了。可是听了全社的植树数字,就使我们更加惊喜。社主任史永涛介绍说:我们是一个四季常青的农业社,冬天美,春天比现在更美。全社只有六百一十八人,已植树十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三棵,平均每户八百六十二棵,平均每人一百八十多棵。其中公有树七万余棵,社员私有树四万三千四百三十三棵。
先从沟旁开始
社主任史永涛告诉我们说:“获得这些成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头碰到了许多思想阻力。当时的副社长宋有贵坚决不同意植树,他说:‘栽树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还说:‘树会遮住太阳,影响庄稼生长。’1956年,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后,国家号召我们绿化。我们是党员,一定要响应。于是我和史永信、王存才等几个人就带头先干起来。没有树苗,我们把自己的树苗投入社里。怕树遮农田,我们就从梁西沟开始。别人不肯干,我们就自己来。结果,……”他指着一丈多高、大碗口粗的两行树木说:“就绿化了三里长的梁西沟。同时,我们又向群众宣传绿化的好处,讲解避免树荫遮地的方法。就这样使不少人跟着干起来了。”
“植树运动开始后,发现还有很多人嘴说栽树好,可是不行动。什么道理呢?一了解,原来这些人是怕栽树归公,自己得不到好处。社委会研究了这些政策问题,就向大家宣布:自留田栽树归自己,给社里栽树记工分,投给社里的树苗给苗钱。这样一来,栽树高潮就开展了,很快就把社的四旁几条大圩绿化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树木方城。接着,就绿化社里的‘四旁’。两年来,已在圩堤、路边植树七万棵,在庄前宅后植树三万六千多棵,在坟滩沟边植树七千八百棵。”
分层密植
从梁西沟到社房去,是一条安中路。安中路长度近两华里。路的两旁各有一行树。每行树的品种都是五种,一丈多高的钻天杨耸立在半空中,寒风吹来响声飕飕;比钻天杨较矮的一排是七尺多高的垂杨柳;垂杨柳下面的枝条拂打着碧绿的松柏顶端;松柏的蓬头下面还有一排三尺多高的乔木桑;最下边还有一排高不足尺的小树。这些树间植在一起,株距虽然只有二尺,但因为树头是分层生长,都很有秩序地占据着自己空间,互不打搅。向深远处望去,像是两条多层的树木牌楼,又像一条绿色的森林胡同。五种树木交叉间植,叫做“分层密植法”。史永信告诉我们,他们摸索出这种方法以后,大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全社平均每人只有二亩地,又没有荒山、河滩、废地和义冡,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只能植树三万棵。采用这种办法他们就植树十一万多棵。
走出安中路,我们来到了安东路。这是一条支渠的圩堤。圩堤的两边也有两行树。每一行都是钻天杨、桑树和紫穗槐三者间植。西边的梁西沟是松树和柳树间植。南边北边的圩埂是松树和桑树交叉生长。每条路边也是采用这样的方法绿化的。
树下育苗
社主任和史永信,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苗圃。在二亩多面积的苗圃上,长着松苗和桑苗。我们问:这样多的苗一个社能用得完吗?史永信兴奋的说:“用不完,要卖出一部分支援兄弟社。两年来,已经卖出苗子十三万棵,还帮助绿化了本县烈士公园和无名荒山。十三万棵,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们不明白两亩苗圃怎么能出产这样多的树苗。另一个老社员史希洲指着树行下边的树苗说:光靠成片的苗圃不行,我们还有这样的苗圃。这时我们才注意到大树底下还有许多种植很密的树苗。
在大树底下育苗,我们都还是头一回看见。我们都问,在吸收养料方面,树苗怎么能争夺过大树呢?
老农史希雨在一旁解释说:“这用不着烦神。大树根深干高,树苗根浅干低,它们在吸收水份、养料和阳光时,是互不影响的。”树苗长得非常茁壮的事实,使我们相信他的解释是正确的。主人们把这种育苗方法,叫做“树下育苗法”。
绿化好处大
使我们奇怪的另一点是没看到一棵被损伤的树苗,不管大树小树全部修理得很整齐。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已经订了护林公约,还成立了护林小组。
社员们为什么能这样自觉呢?史永信说:因为大家相信了绿化的好处。拿我来说,我家过去十二口人只种十六亩地,粮食不够吃,全靠卖树买粮食。不久前我家先后盖过十三间房子,全是用自家的木料。再如育苗吧,这也能大大增加收入。1957年光卖树苗一项我家得五十元。他还指着一堆树叶说,靠它就使我们有草烧,有了沤肥的原料。社主任补充说:更重要的是能支援国家建设和增加副业收入,可以保护农作物,可以保持水土,栽桑还可以养蚕,腊条可以编筐。1956年灾荒时我们全县50%的人要救济,我们社没向国家要一个钱。
当我们快要离开安全社的时候,碰到几个老大爷正在前边插纸旗。随后有人在插旗的地方刨坑栽树。我们笑着问他:“今年还能栽多少呢?”他很有把握地说:“七万棵。达到每人三百棵。每户还要有十棵果木树。”
(原载新华日报,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安全社绿化示意图


第2版()
专栏:

杨发春——一一五岁的造林模范
本报记者 肖明
参加贵州省第六届农林水劳模大会的年近五十岁的水利模范,向造林模范杨发春说:“杨么公,跟你一比,我还算个小娃娃呢?”这话把一房子的人都说笑了。可不是吗,杨发春已经一百一十五岁了,四、五十岁的人在他面前算得什么老呢!
杨发春是苗族,居住在贵州省黔西县桃井乡摩底寨。在他二十五岁以前,住的是他父母亲用木头和土垒起来的小矮房。那年,他想给自己家建一个五根柱的木架房子,跑到六十里以外的地方买了几棵树,几位乡亲帮他一块扛回家,每个人的肩膀都疼得不得了。这件事使杨发春久久不能忘怀。他想,人家的山上有树有林,为什么桃井乡的山上不能长树成林?就从这年起,他一面种庄稼,一面植树造林,九十多年里从没停止过。他栽的树有杉树、松树、柏树、白杨、青杠、桐树、梓树、棕树等等,到现在他已给八个荒山(约有五百多亩)披上了绿装。他家五代人共一百二十七口,就居住在这绿色的环抱里。1957年他还点了五升青杠子、二十斤桐子,栽了七百株杉树。
他爱他亲手抚育的山林,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每逢大雪冰凌天,他总是天一亮就到树林里去,用竹杆打掉树枝上的冰凌,给被冰、雪压弯了的树枝撑上杈子,或绑上夹板。平时,只要他有点空,就到坡上去照看林木,整地,锄草,采种和育苗等活动。来探望他的人,白天都得在山坡上才能找到他。为了保护林木,解放以前他从没卖过一棵树,他怕给后代人开了头,引起对山林的破坏。但他并不是个吝啬人,他的亲戚、朋友、邻居,无论谁需要木材用,他都有求必应。1956年摩底寨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主任动员他把森林折价入社,老人丝毫没有犹疑地说:“么,(他对年青人一律这么称呼)这是共产党的指示,我怎么会思想不通呢。可要是折价,这几个山得几千元,社里什么时候能还清!大家都是穷人,社里背一身账,我的心也放不下呵!”老人坚决不要折价就把山林全部入了社。大家当然不同意,最后老人只要了一身衣服的钱。
劳动给老人带来了健康,他已经有六十多年没有生过病。在省的劳模会上,他跟全体模范一同起居,开一天会,晚上还看晚会。眼睛看得很清楚,牙齿一个没有掉,炒苞米花他吃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如果没有人介绍,谁也想不到他已经一百一十五岁了。
尤其可贵的,老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很高的热情。在这届劳模大会上发言时,他曾响亮的说:“我只要活一天就要植一天树,这就是支援国家工业化。”他还对省委书记周林同志表示,他要带领着他的子子孙孙和社员们,把那些荒山都栽上树。
我们可以相信,他的伟大理想将会变为现实。(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