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一定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朝鲜人民坚决拥护政府声明
蒙越捷等国舆论要求美国撤退侵略军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关于和平统一朝鲜的声明发表后,受到朝鲜国内人民的热烈拥护。
朝鲜各地厂矿企业职工纷纷举行集会,表示拥护朝鲜政府在2月5日发表的声明。他们一致谴责美帝国主义者在南朝鲜干下的暴行和战争挑衅行为,要求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由朝鲜人民自己通过自由选举来和平统一祖国。
在寺洞煤矿矿工们的集会上,家在南朝鲜的掘进工崔南硕说,我在共和国北部幸福、自由的土地上生活得越好,就越是想念在南朝鲜恐怖地狱里的父母和亲戚,因此,我要尽一切努力,为使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和通过全朝鲜的自由选举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奋斗。
在朝鲜战争中母亲被美国飞机炸死的采煤工权龙成在会上愤怒地谴责美帝国主义者最近的挑衅行为。他说,敌人的任何挑衅行为都吓不倒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站起来的朝鲜人民。朝鲜的统一问题一定要由朝鲜人民自己用和平的方法,即会谈和协商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在机械工业省干部举行的拥护朝鲜政府声明的集会上,干部金哲浩发言说,政府的声明再一次阐明了朝鲜人民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提出了目前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的唯一正确的方案。这项声明增强了我们和平统一祖国的信心。根据人民的自由意志举行大选以实现祖国的统一,这是我们的权利,任何人也不得侵犯。
同时,许多国家的政府和舆论也纷纷表示支持朝鲜政府的声明。
蒙古外交部新闻局8日发表声明,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在5日发表的声明。蒙古外交部发表的声明说,从朝鲜领土上撤出一切外国军队,通过全朝鲜的自由选举使朝鲜人民在和平、民主的基础上实现祖国的统一,对巩固世界和平和改善远东地区的国际关系都将有重要意义。声明还谴责了美国与南朝鲜当局阻挠朝鲜实现和平统一、粗暴地破坏朝鲜停战协定从而使远东及世界和平遭到严重威胁的行动。
越南“人民报”8日发表社论,热烈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声明。社论指出,撤退一切驻朝鲜的外国军队,是缓和朝鲜局势的先决条件。只要美国军队还驻在南朝鲜,只要美国没有放弃它对南朝鲜的一切干涉,朝鲜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普选。
7日的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发表了它驻北京记者的一篇文章说,如果一切有关方面接受新的建议,将会开辟朝鲜统一的道路,并且会大大地加强远东和平。它强调指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切建议都是从现有实际情况出发的,如果另一方予以支持,就可以逐步地实现。
“自由罗马尼亚报”7日评论指出,朝鲜的统一只有通过和平的办法和在朝鲜人民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建议正是要求做到这点。评论还说,美国统治集团应该以撤退在朝鲜的军队来证明自己的诚意。


第6版()
专栏:

  朝鲜报纸欢迎我国政府声明
据新华社平壤8日电 平壤报纸今天发表社论,表示热烈欢迎和支持中国政府在2月7日发表的声明。
“劳动新闻”发表的社论说,中国政府的这一声明再一次表明中国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维护远东与世界和平的一贯诚意。
社论指出,中国政府的这一声明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朝鲜人民热烈欢迎和支持中国政府的这一声明,并且对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经常给予的全面支持和同情表示由衷的感谢。
社论谴责了美帝国主义强占南朝鲜、严重破坏停战协定和进行军事挑衅等非法行为。社论强调指出,要和平解决朝鲜问题,首先应当使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社论说,中国政府已经表示准备立即同朝鲜政府就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的问题进行磋商,因此,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的问题就应该是美国和其他仆从国家的军队是否撤出朝鲜的问题了。社论说,我们认为,美国军队立即撤出南朝鲜的时候已经来到。
“民主朝鲜报”今天也发表社论说,中国政府的声明又一次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以及缓和朝鲜与亚洲的紧张局势的努力和坚定的立场。


第6版()
专栏:

  停止战争宣传 加强国际友谊
捷新闻机构发出和平呼吁书
据新华社布拉格8日电 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7日向全世界所有的通讯社呼吁在保卫和平方面进行合作。
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的呼吁书说,全人类曾经严重地感受到上一次大战的恐怖。最新式的军事武器、原子弹和氢弹意味着为毁灭人类、毁灭文明作准备。作为通讯社的工作人员,我们没有权利不让千百万读者知道在危险的备战活动中所包含的威胁。我们有责任把真实情况忠实地告诉全人类。
呼吁书要求全世界所有通讯社的工作人员用共同的努力向全世界人民解释:人们可以在这个星球上生活而不要疯狂的军备竞赛。呼吁书说,让我们每天用自己的工作、用我们发布的新闻来支持和平力量。


第6版()
专栏:

  胡志明在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
越南应当实现和平统一
愿同南越协商举行自由普选等问题
新华社新德里7日电 胡志明主席今天下午在印度总统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关于越南重新统一的问题时说:“我们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不可更改的,这就是:按照日内瓦协议的规定,通过和平方法在独立和民主的基础上重新统一越南。我们已经准备同南越当局进行协商,讨论举行全国自由普选以重新统一我国的问题。”
胡志明主席还指出,“南越当局在外国教唆下拒绝了我们提出的关于按照日内瓦协议的规定举行协商讨论普选问题的建议。甚至关于恢复两个地区正常关系的建议,南越当局也还没有作任何答复。”他说:“我们认为,两个地区的代表应该像兄弟一样地会见和商谈,不要给帝国主义者任何机会来进行干涉;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就一定会实现祖国的重新统一。现在,最迫切的事情是恢复南北方之间的正常关系,以使人民之间的自由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他称赞印度在执行日内瓦协议方面的努力,并且说:“我们希望国际委员会继续努力。”
胡志明主席表示热烈欢迎苏联政府所提出的关于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举行最高级会议的建议。
他谴责东南亚条约组织侵略集团,并且说:“把南越划入这个侵略集团的保护范围的做法彰明昭著地违反了日内瓦协议”。他又说:“企图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这两个集团同东南亚条约组织集团密切联系起来的阴谋,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坚决反对这种阴谋。
他在提到亚非两洲各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时说:“我们决心同亚非人民站在一起,坚决进行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他说:“阿尔及利亚战争应该停止,阿尔及利亚人民的独立愿望应该得到尊重。”他又说:“果阿应该归还印度,同时西伊里安和台湾也应该分别归还印度尼西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胡志明主席解释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所执行的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和进行贸易的和平外交政策。他特别着重地谈到根据“潘查希拉”同柬埔寨和老挝所保持的善邻关系。
胡志明很有风趣而又直率地回答了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所提出的十几个问题。他强烈地驳斥了硬说在越南无法举行自由选举的那种说法。他说:“那里还没有举行选举,人们怎么能够说选举不会是自由的呢?”他又说:“我们保证,选举将是绝对自由的。”
他在答复关于越南对美国的态度的问题时说,越南人民把美国人民看作朋友和兄弟,但是他们不喜欢美国政府的阻挠越南重新统一的政策。
有记者问他,在和法国殖民者作战的时候,是否曾经要求美国供应武器。胡志明主席指出:“美国供给法国人许多武器,我们是在战争中从法国人那里得到的。因此,他们间接地供给了我们武器。”
他还说,越南准备接受任何国家的经济援助,“只要不附有任何军事的或政治的条件,和不干涉我国内政”。
他还谈到越南在恢复和平之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并且谈到这次访问印度获得的良好印象。
参加这次招待会的有很多印度记者和其他国家的记者。胡志明主席的回答博得了强烈的反应。当招待会结束时,记者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6版()
专栏:

  胡志明前往旁遮普参观
据新华社新德里7日电 胡志明主席和他的随行人员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访问了三天以后,今天晚上离开这里前往旁遮普,参观正在那里建造的巴克拉—楠加尔水坝工程。
在离开之前,胡志明主席在海得拉巴大厦举行了盛大招待会。


第6版()
专栏:

  南极“和平村”一片和平气象
美澳科学家对苏联研究工作规模惊羡不已
新华社7日讯 南极消息:苏联在南极的主要科学基地“和平村”,最近分别接待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基地上设备的齐全,引起了这两个国家的科学家的赞叹和羡慕。
1月下旬,美国考察船“伯顿艾兰号”访问了“和平村”。一百多位美国南极考察队的工作人员参观了科学陈列室,并了解了苏联科学家和考察站的研究工作。这里的和平气氛和工作规模的巨大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这里没有看到军人,这里的工作人员全是平民。这个站的工作人员一共有一百七十人,它是南极最大的考察站。而美国的麦克穆多基地的人员只有一百多一点。
1月31日,澳大利亚以菲利浦·劳为首的一批南极考察队人员乘坐“塔拉丹号”考察船访问了“和平村”。菲利浦·劳是第二次来“和平村”访问(第一次是在1956年1月苏联考察队登陆以后不久来的)。随同前来的澳大利亚记者怀特在谈观感时说,苏联“和平村”基地拥有极优良的装备,是现代化的考察基地。这个基地使澳大利亚科学家惊羡不已。
新华社8日讯 据塔斯社海牙讯:十二国的南极科学家和专家建议在1958年年底国际地球物理年结束以后,开始实行进一步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研究的新的五年计划。
这项建议已经由南极地带研究专门委员会委员于2月3日到5日在海牙举行的会议上通过。
委员会委员认为,除了南极大陆和附近岛屿上的原有的二十五个科学站以外,必须再增建十个新的科学站,以便有效地研究地质学、海洋学、生物学和南极大陆的土壤构造。同时他们强调指出了为了那些经常遭到地震灾害的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而扩大地震观测的重要性。
当选为专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法国教授拉卡维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些建议将转送各国政府和科学院。专门委员会下次会议将在本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附图片)
  南极“和平村”的苏联科学工作人员,正在放出气球来测定风速和风向


第6版()
专栏:

  赫鲁晓夫答西德出版家和报纸主编
德国统一只能通过东西德协商实现
西德当局应当首先放弃参加原子战争准备的计划
新华社8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7日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尼·谢·赫鲁晓夫1月29日接见了西德出版家阿克塞尔·施普林格和汉堡“世界报”主编汉斯·策雷尔,并且同他们谈话。
恢复德国统一的途径
施普林格问:如果开始讨论恢复德国统一的可能性,这在现在是否是良好的倡议,同时是不是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方面的贡献?
赫鲁晓夫说,解决所有德国人都关心的问题——恢复德国统一的可能性问题的钥匙不应当到莫斯科寻找,也不应当到华盛顿、巴黎或是伦敦寻找。而应当到波恩和柏林寻找。如果期待什么人从外面给贵国带来统一或是期待用某些国家政府的调停作用来代替德国人民自身的努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国家的统一只能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接近和协商的结果。
苏联政府在不久前给阿登纳先生的信件中曾经指出解决统一德国问题所面临的情况的特殊性,也就是说,这不是国际实践中的一般问题,而是面对着一个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任务:把两个具有不同社会经济结构的主权国家和平统一起来。如果按照过去的陈旧公式,企图把两个朝着绝对不同方向发展的国家机械地并在一起,难道可以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回答怎样才能实际达到两个德国政府的相互谅解的问题时,赫鲁晓夫说,统一德国是双方面的过程,没有两个德国的参加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其中的一个政府,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装出一副模样,仿佛地图上不存在另一个德意志国家。西德政府的这种态度是违反理智的要求的。
赫鲁晓夫说,除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提出的建议外,我看不到,而且显然也没有其他的有成功希望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了,这个建议就是建立两个德国的邦联,即根据条约统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便就一定范围的内政外交问题采取共同政策,并且,首先在缓和各国间紧张关系和防止新战争危险方面采取联合行动的基础上使两个德国接近起来。
西德政府该做什么
来访者问到德国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从另一方面讲,国际局势的缓和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德国问题的解决。为了积极促进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联邦政府方面应该做些什么?
赫鲁晓夫答道: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我们的见解,认为整个德国以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过去和现在一直具有很大的潜力,能够对欧洲的局势发生影响,甚至不限于欧洲。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如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能够同苏联和其他国家同心协力谋求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防止新战争的危险,那末欧洲的和平就有了牢固的保证。遗憾的是,目前还看不出联邦政府准备朝这方面努力。
  无原子武器区绝非幻想
赫鲁晓夫谈到在欧洲建立无原子武器地区的主张。他说,对于建立这个地区现在实际上只缺少西德政府的支持了。
那些在西德占显要地位、负责国家政策的人说,这种地区是“幻想”,他们认为,要参加无原子武器地区的国家境内不爆发原子战争,是没有什么保证的。我认为,提出这种理由,不是不愿意看一看关于建立无原子武器地区的建议中的实际内容,就是根本不愿意做些什么有益的工作来防止在欧洲爆发原子战争。事实上苏联政府已经声明,它愿意同其他国家一道用可靠的国际保证来保障无原子武器地区参加国的原子中立,以排除在这个地区使用这种武器的可能性。此外,苏联还认为,有关国家还可以达成协议,对有关建立无原子武器地区的措施实行广泛的监督。这一切都说明,硬说无原子武器地区是“幻想”,那至少是一种虚构的说法。
赫鲁晓夫说,联邦共和国现在还要解决在西德设置美国原子基地和火箭发射场的问题。他说,如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愿意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事业作出贡献,那末它首先就应当放弃参加原子战争准备的计划——在西德境内设置美国的原子基地和火箭基地以及用原子武器装备联邦国防军的计划。联邦政府还可以致力于解决这样的巩固和平的重要问题,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参加国之间缔结某种形式的互不侵犯条约。
赫鲁晓夫说,西德对苏联政府的下面的建议十分注意:逐步减少北大西洋联盟和华沙条约各国境内的外国军队,并且在下一阶段使外国军队完全撤出这些国家,同时撤除外国的军事基地,这些措施应当从德国先实行起来。大家知道,联邦政府对减少和最后撤出德国境内的外国军队的建议采取了否定的态度,这当然不会促进这个对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十分重要的问题的解决。
总而言之,只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愿意,那么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活动范围是很广阔的:无论是在裁军方面,在巩固欧洲安全方面,或是在改善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方面,都大有可为。至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应当不采取那种足以加剧战争危险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决策者最好不要依附“实力地位”政策,而应当依据“理智地位政策”(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也就是为本国民族利益和巩固和平的利益着想。
缔结对德和约的问题
在回答关于缔结对德和约的问题时,赫鲁晓夫说,鉴于西方国家对缔结对德和约采取消极态度,苏联政府已经宣布终止同德国的战争状态,这是一回事,而确定外部条件(遵守这些条件,德国内部的发展就会防止外来的任何干涉)的和约,则是另一回事。苏联政府在整个战后期间一直主张通过缔结对德和约来根本解决德国问题。考虑到目前德国存在着两个主权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重要的是不再拖延制定和约草案,以便使德国人民有一个德国将来发展的明确前景。自然,参加制定这一草案的应当有德国人自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德意志邦联的建议为同德国缔结和约开辟了最现实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同邦联机关缔结和约,也可以同邦联所包括的两个国家的政府缔结和约。
对未来德国军事地位的看法
在回答对未来的德国的军事地位的看法时,赫鲁晓夫说,
这个问题就其实质来说应当根据对德和约来解决,它是和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既然拥护制定对德和约,自然赞成现在就确定德国的军事地位。鉴于西德各界广大人士认为军事地位问题具有特殊意义,苏联准备把这个问题从和约的其他条款中提出来,加以单独研究。
赫鲁晓夫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方面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并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我们认为这些建议和措施是将来协商德国军事地位的适当基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自愿把它的军队人数限制在九万人的水平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竭尽全力使德国土地上不存在德国的和外国的任何原子武器和火箭武器,此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表示,如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那么它也准备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并且表示愿意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达成关于两个德国武装部队人数最高限额的协议。必须估计到,德国的军事地位是由两部分形成的,要对这个问题达成协议首先决定于两个德国现在所实行的军事性措施。
赫鲁晓夫接着指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情况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同,它在实行义务兵役制。那里建立的兵团已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司令部指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对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订某种规定两个德国武装部队水平的协定的主张连听都不愿意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竭力希望用原子武器和火箭武器装备西德联邦国防军以及从事研究生产最新式武器的工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使西德领土被用来设置美国原子武器贮存库以及火箭和核武器发射场的行为同决定德国现在或将来的军事地位的主张也是格格不入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直到现在一次也没有表示过它愿意为了国家的重新统一着想而拒绝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战略计划所规定的某些军事措施。非但如此,联邦政府还总是尽力强调说,执行巴黎协定中的军事义务对它说来是特别重要的。联邦政府为了表示它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忠心,完全同意三个西方国家不止一次在国际会议上提出的要整个德国参加到这个军事集团的计划,虽然这种要求只能是幻想。
两个德国应放弃毁灭性武器
赫鲁晓夫说,只有通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互相接近和互相谅解的途径才能找到双方可以接受的、解决德国军事地位问题的方法。两个德国应当无条件放弃各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也就是说,一方面自己不生产原子武器、氢武器和火箭武器,同时也不用外国制造的这种武器来装备本国的武装部队;不容许其他国家在本国境内建立原子和火箭基地。两个德国走上了恢复民族统一的道路后,就应当退出它们目前所参加的军事集团。最后,必须通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国政府达成协议的方式,根据它们自卫和保障国内安全的需要来确定两个德国的武装部队的名额。
东西柏林的紧张状态应消除
在回答关于使柏林情况正常化的问题时,赫鲁晓夫说,我们认为,为了柏林居民的利益,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德国当局必须消除现在相互关系中的紧张状态,互相在市政管理及其他方面进行合作。苏联认为,只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和西柏林市政府愿意寻找它们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来调解柏林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可以找得到的,苏联对事态的这种发展只会表示欢迎。
苏联和西德谈判能取得良好结果
在谈到苏联和西德的关系的发展前途时,赫鲁晓夫提到胜利地完成苏联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现在在莫斯科所进行的谈判具有重大意义,正如两国政府所议定的那样,这次谈判的目的在于改善我们两国的关系。如果根据今天所取得的结果来判断谈判的前景的话,那么有一切根据可以预料,这次谈判会使一切问题的讨论都取得良好的结果。
赫鲁晓夫请施普林格转告西德读者,苏联是认真地、始终不渝地努力使苏联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接近和取得相互了解的。我们希望彻底消除在我们两国关系中尚未消除的不信任和猜疑。在我看来,建立议会间以及个别的国家领导人和社会人士间的接触、停止敌意宣传会促进我们两国关系的好转,这种好转是必要的。


第6版()
专栏:观察家评论

  英国复信何姗姗其来迟?
英国对于布尔加宁的第二封信,究竟将如何答复,是目前人们所注意的一个问题。这是由于英国是一个大国,它的态度,对于当前召开东西方高级会议,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有一定的影响。可是英国的复信,却一拖再拖,迄今送不出来。而关于这封信的内容,更有种种不同的透露。起初传出,复信中英国将表示不再坚持高级会议由外长会议作准备;继而又传出,对于这个问题,信中将表示笼统模糊的态度;后来,又说信中将重新肯定东西方签订互不侵犯协定,对于建立中欧无原子区的问题,也将表示英国在研究中。最近几天来,外电又传英国已完全跟着美国走,坚持召开外长会议,再不提签订互不侵犯协定和中欧无原子区的问题了。总之,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种种迹象都表明在英国的外交活动上,充满了前后互相矛盾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近几个月来英国的动态吧。
去年12月北大西洋公约理事会前后,英国在西方政治舞台上一度特别活跃。英国的这股热劲是从那里来的呢?那就是英国执政者,看准了由于世界形势发生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根本变化,当着美国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科学技术上,都陷于空前不利的境地的时刻,乘机提出了“互相依赖”的方针,借此抬高自己。接着在巴黎会议上,美英一吹一唱,敲响了“武装起来谈判”的锣鼓,要挟北大西洋集团各国牺牲主权,听命美英,在西欧建立导弹基地,加紧核备战。显然的,英国不惜出让主权,带头接受建立导弹基地,无非是盘算着一箭双雕:既可以从美国手里讨得导弹和关于原子和火箭武器的秘密,拥有导弹的“威慑力量”,又可以压倒西欧各国,同美国分掌帝国主义阵营的领导权。当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永远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平等、互利和友好合作的。美国只不过是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在政治上忍痛让英国一筹。同时,却指望通过英国,向西欧推行加紧核备战的政策,借以抵挡苏联一系列的争取实现和平共处的有力行动所形成的全世界要求和平的强大压力,防止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建立它中程导弹的“威慑力量”,维系它破产了的“实力地位”,达到继续加强对西欧国家军事控制的真正目的。
英国这一种依附美国加紧扩军备战、同美国分享领导权的如意算盘,从一开头就碰了钉子。在巴黎会议前后,英国落得四面挨骂,成了美国的替罪羊。首先,北大西洋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一方面,西德、法国和意大利纠集起来,抗拒美英的联合领导,甚至决定联合制造原子和火箭武器,以对付美英垄断核武器和火箭的企图;另一方面,一向是美国在西欧最忠实的仆从的阿登纳,也故作姿态,要求同苏联进行谈判,拖延接受建立导弹基地,挪威、丹麦更干脆拒绝了建立导弹基地的建议。这样就打乱了巴黎会议的预定议程,使得美英等国不得不把对苏谈判和东西方的关系问题列上日程。其次,在英国国内,天天生活在美国携带氢弹的飞机下面的英国人民、社会名流和政治活动家,一致反对政府出让主权,把英国的命运交到美国飞行员手里的危险行动,坚决反对接受美国建立导弹基地的自杀政策。英国“新政治家”在一篇社论中,率直地提出,在英国建立导弹基地,“不是用来保卫英国的,相反,它们肯定地使英国更加容易遭受攻击。……唯一的好处是美国的。”社论还抱怨说:美国的“盖瑟报告显示,通过建立一种消耗资金两百亿美元的民防系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美国的危险。我们甚至这种有限的保障也得不到;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进行这样大的花费。”
更不用说,扩军备战的政策给英国带来了严重的财政经济上的困难。英国前财政大臣桑尼克罗夫特就认为政府开支的过分庞大,将招致通货膨胀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并会使英镑的地位更加不稳,因而在北大西洋集团的巴黎会议后提出辞职。这位大臣在辞职前就曾指出:1957年10月的英镑购买力与1951年10月相比,大约降低了25%,同1946年相比,降低了38%。据官方材料,1957年11月的生活费用的指数达到了最高的数字一百零八(以1956年1月为一百),而1956年1月同1947年相比,这个指数已增加了五十三点。最近五年中食品价格平均上涨了50%。生活逼得八百万工人,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
这样,面对着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和经济上的困难,英国政府不得不作更加现实的考虑。巴黎会议之后,英国统治集团忙碌了一阵,从去年12月底到1月初,英国连续不断地召开了内阁会议,以后,就有一系列新的外交活动,跟踵而来。
1957年12月24日,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已经表示了可以波兰关于中欧非原子区的建议作为裁军谈判的起点。新年过后,1月4日麦克米伦就宣布了:英国政府有意于继续设法就裁军问题和缓和世界紧张局势问题,同苏联达成协议,并且建议“可以从一项庄严的互不侵犯条约开始”。这个主张,得到西欧以至亚非国家普遍的好评,而遭到美国的反对。接着麦克米伦就开始了访问印度、巴基斯坦、锡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英联邦成员国的活动。他在旅途中,又一再重申了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协定的建议,并主张发表一项互不进攻的正式宣言。他还说,没有理由认为苏联关于最高级会议的建议只是一种宣传。同时,英国代理首相巴特勒在下院中表示,英国政府注意到国内人民关于举行最高级会议的迫切要求,并且说到不需要为最高级会谈事先规定准备的确切办法。如果把英国这些同美国有分歧的各种见解,同麦克米伦在这个时机访问英联邦各成员国的行动联系起来看,就不难发现英国统治集团中有一种企图或多或少地摆脱美国死硬的冷战政策的趋向。而麦克米伦遍问各联邦成员国的目的之一,就是想以英联邦成员国的“团结”,来作为对美国讨价还价的本钱,并在国际谈判中,增加讲话的分量。
可是,英国这一种打算,却不断遭到来自美国的压力。当麦克米伦一提出东西方签订互不侵犯协定的主张之后,美国国务院立即表示“惊异”,一些美国议员和报纸,纷纷抨击麦克米伦的这一主张。于是,英国外交部发言人急忙出来打圆场,说什么麦克米伦的演说,没有什么新东西,他关于互不侵犯协定的建议,只是作为东西方更广泛的协议(包括裁军问题)的一个补充而已。最近,劳埃德同杜勒斯在安卡拉会谈之后,2月5日,英国外交部发言人又出来声明,美英两国在最高级会议的准备方法的问题上,并没有分歧,强调先要举行外长会议,然后再召开东西方最高级会议。
英国畏首畏尾、朝三暮四的态度,说明了英国虽则有它自己的打算,但在主要问题上,还不能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这是由于英国并未放弃依靠“威慑力量”的实力政策,并没有下定促进和平共处、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诚意和决心。麦克米伦2月5日在澳大利亚为他举行的国宴上讲话中露骨地表示了这一点。他说什么“我们主要依靠战略核力量的威慑价值”,要使“英国成为一个头等的核国家”。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麦克米伦不得不承认英国“没有充分的资源……在这里,就必然需要互相依赖的概念对英国有所帮助了。”最近路透社传出,关于在英国设立美国制造的弹道导弹基地的谈判将近完成。由美国提供中程弹道导弹,并支付这些导弹的费用,而英国则支付地面设备的费用。英国并且希望美国设立导弹基地,使英国能够节省出时间和金钱,来着手制造一种自己的新的导弹。为了“互相依赖”,英国就不能不看美国的颜色办事。
还有另一个方面,麦克米伦访问各联邦成员国,到处强调英联邦的作用,暴露了英国还在力图保持和维护它在亚非地区的殖民势力。麦克米伦在澳大利亚国宴上说:“英国将在东南亚和远东保持大量的陆海空军部队”,“在苏伊士以东驻扎的海军将是一支由一艘航空母舰和支持部队组成的特遣舰队,它将以新加坡为基地,并且在必要时能够单独行动。”这些部队的任务是什么呢?麦克米伦想把殖民者的面目掩藏在“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烟幕下,他说:“英联邦的任务是双重的”,那就是第一、“必须反击军事侵略,遏止政治压力和经济渗透”,这种作战行动的例子之一,就是所谓“像在怯尼亚的警察行动”;第二是“防止任何不结盟的国家投向共产党阵营”。换句话说,英国在苏伊士以东的“强大部队”,第一是用来对付亚非地区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镇压怯尼亚,侵略也门,血洗阿曼;第二是用来控制东南亚中立国家。然而,麦克米伦也知道,他所吹嘘的英国的“强大力量”究竟有多少分量,因之,他又端出了“互相依赖”的“概念”,说镇压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主要仍是要靠“由美国海军和空军保有核威慑力量”。
英国作为资本主义的大国之一,同美国充满着利害矛盾,一遇机会,就想同美国较量,争得对西方阵营的领导权;另一方面,又要依赖美国来维持它核威慑力量和共同镇压民族解放运动。这样,就造成了英国外交活动上进退维谷、左右失据的狼狈局面。英国给布尔加宁的复信所以迟迟拿不出来,正是在这种矛盾中举棋不定的证明。
这两天来,美国通讯社已在得意地宣传:“英国转而同美国采取一致的态度,收紧了它的关于举行最高级会议的条件。”但是,跟着美国走上加紧核备战的道路,能够为英国找到出路吗?不,这种依附美国,加紧核备战政策,必然给英国造成财政经济的更严重的困难,在国际上更加孤立,并且将带来从冷战导向热战的更大危险。英国的广大人民,以至资产阶级中清醒的人士,也都看得到这一种危险。英国国内各阶层已经展开了反对建立导弹基地,要求举行高级会谈的浪潮,联邦的多数成员国也反对英国追随美国制造紧张局势的政策。这都是英国政府所不能不考虑的。坚持把英国的命运,作为美国进行核军备竞赛的赌注,不仅将会激起英国人民更强烈的反对,也将加深英联邦内部的矛盾,就是保守党的执政者,也不能不考虑下届大选将届的情势。而英国妄想依赖美国的武力,维护它的殖民政策,同样是不会占到什么便宜的。好些英国的殖民地,不是已被美国取而代之了吗?而日益高涨的亚非反殖民主义斗争,更不是任何帝国主义所能压服得了的。因之,坚持破了产的“实力政策”和殖民政策,对于英国统治集团来说,都是绝路。只有采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现实的政策,才能保持英国的正当利益。
英国政府经过长期的踌躇之后,究竟将如何决策,我们不久将从麦克米伦的复信中,看出它的动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