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在各地报纸上

  在各地报纸上
八亿、八亿、再八亿!
安徽省委在全省超额完成了十六亿公方的水利工程之后,最近又提出了新的战斗口号:再加八亿,完成二十四亿公方!
安徽日报6日发表了社论,题目是:“八亿、八亿、再八亿!”这篇社论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回顾了广大群众的革命干劲怎样一再地突破原定计划,使得兴修水利工程的指标由四亿多公方增加到八亿,又增加到十六亿,而现在,群众又跑到前面去了。再来一个八亿,能完成吗?社论在分析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时间、气候等条件后,肯定地回答:“能!一定能。”
这篇社论也谈到了困难,但是它以辩证的观点指出,只要我们正视困难,积极地加以克服,不利就会变为有利。
  上海的一个小“管庄”
5日,上海的几家报纸揭发了上海的一个小“管庄”——森林工业部上海林产化学试验室。这里没有制度,没有纪律,上班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逛马路、串门户、聊天。这个单位既无行政会议,更无政治学习,虽然用公家的钱买了很多书籍、订了很多杂志,可就是没有一份党报。一切政治运动都和这个单位无关,就连大扫除,他们也要请临时工来做。
这个单位成立以来,森林工业部只管了基本建设的投资,上海化学原料工业公司则仅仅向他们发过一些开会通知,一切思想政治工作无人过问,资产阶级思想便占领了这个“空白点”。
几家报纸都对这件事发表了短评。解放日报的短评提出了一个问题:像这样的“自由王国”,在上海是不是只有一个呢?这是要请各个单位很好检查的。新闻日报的短评指出,这种远离上级机关、“山高皇帝远”的单位在上海很多,地方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它们的政治思想领导。
一支“促进的号角”
6日黑龙江日报以第一版头条地位刊登了黑龙江省宁安县提前九年基本扫除文盲的消息,并以“促进的号角”为题发表了社论。
宁安县十万二千多青壮年,原来文盲占75%以上,1948年成立冬学后又推行速成识字、举办民校。90%以上的文盲都入了学,到今年1月底,非文盲的比例已经达到全县城乡青壮年总数的81%,预计在今年“七一”,将提前九年全部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所规定的扫除文盲的任务,比省的规划也提前了三年。
这个县广大青壮年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而且产生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一个豪迈的县工业规划
河南日报5日报道了济源县制定的英雄豪迈的县工业大跃进规划,并以“一个跃进再跃进的规划”为题发表社论。这个规划提出五年内县工业产值要超过农业,十年内要增长二十二倍。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蔚屏并亲自帮助济源县委总结了发展县工业的“六主”经验,这就是:以自有原料为主,以地方工业手工业本身积累资金为主,以小型为主,以办综合性的企业为主,以现有技术力量为主,以就地销售为主。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县委以建立机械工业纲、肥料制造纲和动力纲为中心,提出了包括三十四项的十年发展工业规划,现已印发全县讨论。
打破千年旧习惯
6日陕西日报在一版的重要地位刊登了绥德县农民三万多劳动力打破千年来的陈规旧习提前送粪上山、掀起打旱井运动的消息,并发表短评,认为绥德县“这一步踏得好”。这种行动标志着这个县已迈上了生产大跃进的行程。这个办法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提早把粪送上山,就可以腾出劳动力,在解冻后马上动手进行水利和水土保持等土地基本建设。陕北地区的许多县都要大跃进,都存在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绥德县做出了样子,别的地方也就好办了。陕西日报的短评说得好:“一步踏开,两步好走”。
贵州的农业誓师大会
2月2日的贵州日报,以一版显著地位和二版整版报导了全省农、林、水利劳模大会和农业展览会,并发表了“人人学先进”的社论。出席这次会议的劳动模范中有一位一百一十五岁的苗族造林老英雄杨公公,经他的双手已把自己的家乡变成了森林地带。
在题为“农展会上的奇闻”的通讯中,介绍出了许多珍奇的产品和英雄的创造,有树上结的黄豆,还有树上结的木薯。
  科学研究不用国家拨款
6日天津日报二版左上角刊登了这样一条引人注意的消息:化学工业部在天津的一个橡胶工业研究所,准备从今年起,利用自己试验工厂的设备,生产一部分产品,做到自给自足,不再让国家拨给研究费。这样做,还可以使科学研究工作更好地结合生产实际。
橡胶工业研究所每年的费用很大,去年国家拨给的研究费就达八十多万元。可是,这个所的试验工厂的许多新式机器利用率却很低。今年决定充分加以利用,除完成研究任务外,将生产一部分汽车轮胎和橡胶工业制品,并承做部分加工业务。这样,全年就可创造五百六十四万元的产值,获得的利润除抵补全所的开支外,还可有结余。这样国家今年准备拨给的科学研究费用八十六万元,可以全部不要。


第4版()
专栏:

江西五万下放干部发出英雄誓言
决心苦干三年改变全省山区面貌
新华社南昌8日电 江西省下放在一百多个山头的五万名干部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决心在三年内改变江西山区的面貌。他们的口号是:苦干三年,在三年内把全部荒山绿化,把荒芜的油茶林、茶叶山全部垦复,通过指导农业社把全部山林经营和管理起来,把所有的森林抚育和保护好(包括消灭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把山地资源开发出来,并且使山区的交通运输、文教卫生事业都出现新的面貌。
这个令人鼓舞的目标,是各垦植场场长代表五万名下放干部,在中共江西省委最近在南昌召开的垦植场场长会议上提出的。中共江西省委在前些日子向全省工人和农民提出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的任务后,激起了上山干部的革命干劲,他们纷纷提出要实现山区生产大跃进。各垦植场场长带着下放干部的意志和决心,在集会上共同制定出山区大跃进的计划。
在讨论制定这个跃进计划的过程中,各场负责干部在会上分析了大跃进有利条件,一致认为三年改变山区面貌是完全可能的。这些条件就是:一、全体上山干部已鼓起了十足的革命干劲;二、有广大山区和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援;三、山区资源极其富饶。根据这些条件,各场提出了三年改变山区面貌的具体规划和措施。井冈山垦植场场长、长征老战士马庭士说,他们要在三年内把所有能造林的一万五千亩荒山,九百亩荒芜的油茶林全部垦复,并开垦三万亩荒地,种上油桐树和农作物。为了开发和利用井冈山的丰富资源,他们在今明两年内,将疏浚两条长数十华里的河道,大量运出木柴,此外还要建设一个造纸厂,每年利用毛竹造纸五万吨。这位老红军战士信心百倍地说,他们用不了三年,两年后就要使井冈山的面貌完全改观。大毛山垦植场场长曹镜沂在会上表示:他们有十足的干劲,坚决奋斗三年,把大毛山变成经济繁荣的山城。他们除了大面积造林、育林和发展经济林以外,还要根据资源情况,兴建起造纸、松香、纤维、酿酒、锯木、榨油等工厂。
各场还制订了较长远的规划。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一百多个垦植场将划区分工负责,发展一千个林业基地,经营面积将从今年的四百万亩扩大到二千五百万至三千万亩。通过这些社会主义林业基地,把全省的山林管理起来,并以此争取五年完成十年绿化的任务。
各垦植场都作出了今年的大跃进计划。据统计,一百个垦植场今年将开垦荒地七万亩,造林育林五十万亩。
在这次会议上,农业、林业、工业、交通、供销、银行等各部门的负责人都表示尽力支援各垦植场实现大跃进计划。工业部门保证支援各山头兴建小型工业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航运交通部门提出三年内帮助各垦植场疏浚所有的河道,达到都能运出木柴和毛竹。


第4版()
专栏:

  无锡领导干部要来一个大竞赛
比党性 比工作 比学习
制定个人规划年终评比 自觉地带上“金箍咒”
本报讯 彻底打掉官气,在领导干部之间开展一个比党性、比工作、比学习的社会主义竞赛,这是最近在中共无锡市委扩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决议。无锡日报特为此发表了一篇题为“领导干部要带头竞赛”的社论,具体阐述了这个竞赛的意义和内容。
竞赛中提出的比党性就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指出的,要做到“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个别党的组成部分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使全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比工作就是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每个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四个月到六个月,一切工作都通过“试验田”。比学习就是比又红又专,认真学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学习社会主义教育课程,学习自己本行本业的科学技术业务,学习历史、文学、逻辑、语法、修辞,还要学习本地语言,学习普通话。每个人都要力争在规定的期限内成为党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
比的方法就是各人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个人规划(以1958年为主,包括五年到十年的远景规划),由市委汇编成册,人手一本,互相勉励,互相督促。今年,还要在本单位的支部组织中进行几次检查,年终进行评比。
无锡市委的这一决议,对督促领导干部打掉官气,彻底改变作风起了促进作用。干部认为:制定个人规划,再加上评比竞赛,就好像给自己自觉地带上“金箍咒”,既是自觉自愿的,又是有约束力的,这就鞭策大家一定要在党性上、工作上、学习上来一个大跃进。


第4版()
专栏:

  井冈山上的友谊
  新华社记者 马锺明 李余庆
三十年前,曾经迎接了毛主席和朱副主席领导的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并与红军并肩作战的井冈山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迎接了第一支帮助建设山区的队伍——江西省下放到井冈山来建设林牧农综合垦植场的六百多名干部。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可又盼到你们来了!在井冈山人民和上山干部之间立即产生了一种特别亲热的感情,相互深切地关怀。
亲如一家
六百多名干部到达井冈山后,来不及修盖房屋,而山上由于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屠杀、破坏,也缺少住房。但农民都争着把房子挤出来给干部住,并且准备好了锅碗盆灶。在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大井村,老红军战士邹文耀家的房子原来没有铺楼板,干部上山后他立刻请人装上楼板,铺上稻草,让干部到家里住。中共井冈山乡党委副书记黄观福家里住了四十多个干部,他和妻子、四个孩子共同挤在一间卧室里,其余除他母亲的一间卧室外,空房子都住满了干部,最后有些女同志还住不下,他母亲又把六个姑娘安置在自己房里,对姑娘们说:“你们住在这里不要走了,就是我的女儿了!”
现在六百多名干部都安下了家,和农民们生活得像一家人一样。
红军女战士领导的副业小组
在大井村,每天可以看到有几个已经四、五十岁的妇女起早贪黑地忙着推米、磨米,或者把谷子挑到河边的水碓上去,把舂好的大米又挑回来。有时还一起到山坡上菜园里去收拾菜地。这就是井冈山农业社为支援上山干部组织起来的临时副业小组。它的领导人是五十四岁的红军女战士赖发秀。
原来,这里社员们吃米、吃菜都是一家一户自己打、自己种,富余不多。当他们听到干部要上山的消息后,社委会就召集大家研究组织一个副业组,为上山干部打米、种菜。共产党员、红军女战士赖发秀、郭来英以及六十多岁的邹长莲、李秀银等六个妇女,立即表示愿意担当这项任务。她们人勤心齐,不几天就种上了三亩多萝卜和青菜。赖发秀的右臂曾被国民党军队打伤,推米时常常发痛,但从来不肯耽误一点工夫。大井的干部知道这件事以后,都很感动,常常来帮助她们挑谷、推米。
愿教肯学
上山的干部大都没有山区生产的知识:他们就在生产劳动中拜农民做师傅,农民也很乐意教这些新学生。
山上虽然到处是当年红军和农民曾经开垦过的荒地,但多年无人耕种,早就长满了没人的茅草和杂树。为了帮助垦植场勘查和规划生产基地,许多农民不辞辛劳,带领干部走遍了荒山深谷。和平农业社中共支部书记王论文,几次带干部翻山越岭深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屠杀而断绝人烟多年的烟竹湖,在这里找到了大片肥沃的荒地。老红军战士余振坤已经鬓须半白,一次同干部一起走了几十里山路,查遍了小井、上井和中井村周围过去荒芜的土地,并且详细地告诉干部这些土地过去是种什么作物的。干部们还经常请农民讲课和个别访问农民,请教各种作物和林副业的生产技术。在现在开荒、扛木料、砍柴的劳动中,并注意边做边总结经验,学习和生产的劲头很饱满。现在山上虽然是白雪皑皑,寒风凛冽,他们仍坚持每天出工。农民们都赞扬干部苦学肯干,“真像建设山区的人”。
  夜诊
元月24日,中井村农民刘传发晚上修理房子时被斧头砍伤了左手,流血不止。邻居便到住在中井的第五中队部要求设法派人医治。垦殖场有一位内科医生住在五里路外的大井村,在场的三个干部就踏着冰雪去把他找来。医生来到刘传发家时,刘传发已昏迷不醒,流了许多血。医生立即动手急救,一位干部又拿来自己带的一种止血药,经医生同意后给刘传发服下,才止住血。但医生还不放心,又坐下来守候着病人。刘传发的岳母李老太太看到大家这样关心,又感激,又高兴,一面生了一盆炭火,一面讲起当年井冈山上的红军,她说:“你们关心老百姓真像红军一样。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干部都是一样好。”直到深夜三点多钟,医生又给刘传发服了第二次药,才和几个干部一起回去休息。第二天一早,驻茨坪垦殖场场部的外科手术医生也赶到了,给刘传发纠正了骨位,缝合了伤口。垦殖场场长也打电话来慰问刘传发。现在刘传发的手伤已近痊愈,他向记者说:“不是垦殖场干部们的关心,我的手就残废了!”


第4版()
专栏:

  朝鲜驻我国大使和朝鲜侨民代表
慰问在京休养的志愿军伤病员
据新华社8日讯 在庆祝朝鲜人民军建军十周年的节日里,朝鲜驻我国大使李永镐和夫人以及在北京的朝鲜留学生、侨民代表等二十多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戴正华少将、北京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张正光少将陪同下,今天上午慰问了在北京休养的志愿军伤病员。
李永镐大使等在到医院慰问时,热情地同志愿军伤病员们一一握手,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给伤病员们赠送了礼品。朝鲜少年儿童还向志愿军伤病员们献了大红花。李永镐大使对伤病员们说,在朝鲜人民最困难最艰苦的时候,你们支援了我们,并光荣地负了伤、生了病。中朝人民用鲜血结成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我们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志愿军伤病员代表致答辞,感谢李永镐大使等的关怀和慰问。


第4版()
专栏:

  心花喜放、奋勇向前!
  季委
同样一件事,常常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和作法。有了困难,一种人叫苦怕难,裹步不前;一种人认为有困难干起来才有劲,才有味道。有了成绩,一种人满足现状,一种人乘胜挺进,争取更大的战果。一种人暮气沉沉,常常消极悲观,一种人朝气勃勃,充满着革命的乐观情绪。
需要大大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使人民心花怒放,信心百倍,勇气十足,斗志昂扬,越干越有劲!
有的同志常常喜欢喊叫困难、强调缺点、夸大不利的条件,因而他们总是心情沉重,苦恼万端,寸步维艰,很多工作都是倒数第几名。应该提醒这些同志,给他们鼓劲加油,提高他们的信心,增加他们的勇气,帮助他们找出办法克服困难,使他们也心花怒放起来。
在任何一个地方工作的同志,都应当安安心心地在那个地方生根、开花、结果,坚持干下去。要越来越热爱这个地方,要培养自己的革命的“爱乡主义”;不只是热爱这个地方的人民,而且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省一县一乡一社的领导同志都应当兴趣勃勃地去熟悉和利用这个地区的一切优越条件,欢欣鼓舞地去发现和培养这个地区的一切好人好事,创造各种各样的模范单位和模范人物。领导同志应当对这些好人好事寄予无限热情的关怀,经常注意他们或者它们的发展;要能够如数家珍似地把他们或者它们的好处生动具体地讲出来,利用各种适宜的机会向所属干部进行宣传鼓动,让全体干部熟悉本地区的好人好事、好乡好社、好厂好矿、好山好水,使得这里的干部越来越感到这个地区可爱,越来越感到能在这里工作是很大的幸福,使他们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作为这个地区的干部的自豪感。
看模范,看优点,看有利条件,善于发现和培养一切优良的事物,是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的一个重要办法。对于这个地方的落后的事物、不良的现象、困难的条件、不利的因素,以及各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是不是因为要培养革命的乐观情绪,就应该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呢?当然不能,应当同时加以重视。但是,应当不要忘记,我们重视这些消极因素,是为了扫除它、消灭它,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正是为了清扫这些消极落后的因素。因而不能孤立地去看消极的因素,不能使干部感到这也是毛病,那也是错误,这里是困难,那里是落后,弄得大家满眼是黑、满心是愁。要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批判缺点和错误,要在充分认识有利条件的情况下分析不利的条件,要在先进的事物中去找出克服落后现象的经验办法。有这样一些领导同志,当然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比下级干部高明些,他们到一个地方,确实能够发现人家没有察觉的缺点,确实能够找出人家没有认识到的毛病,因而他们这也指责、那也批评,这个不对、那个不行。其实,这种领导方法并不高明,因为这样常常会打击干部的情绪、降低别人的工作信心。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到任何地方,他的高明应当首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应该表现在:他善于发现人家没有发现的好人好事,善于找出人家没有认识到的有利条件。他能帮助下级干部很好地总结和提高这些好人好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树立各种各样克服困难和纠正错误的榜样。他也能帮助干部很好地发掘和运用各种有利条件,增加干部战胜困难的信心,教会干部善于改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因而他不只能敏锐地发现这里的毛病,而且能针对着这里的毛病研究出人家没有想出的经验教训;因而他不只能看出干部的弱点,而且能看出干部的优点,能帮助干部如何去克服自己的弱点。这样的领导者才是促进派的领导者,才是革命乐观情绪的鼓舞者。
有人认为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工作,条件很好,当然十分高兴,但是在经济文化的发展确实比较落后的地区,条件确实比较困难,怎能叫人也心花怒放起来呢?要使这些同志也心花怒放起来,最好的办法,还是首先找先进看好处。因为任何一个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并不是一切都落后,一定也有很多先进的单位和先进的人物,甚至还有特别突出的好典型。看到了这些先进事物就看到了希望,心花就得到了滋养,就会首先改变对这个地区“什么都不好、什么都落后”的极为不正确的总印象。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准和速度,确定它是先进或者落后,主要应该和它的过去作比较,看它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看它是在什么具体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只从绝对数目字上去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就不十分公正。从绝对数字看,可能甲地的水准不如乙地,但是从相对比较的数字来看,甲地的发展速度却不一定低于乙地。更重要的,是不能从静止的状态来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情况,要从发展上去看,从它的发展前途去看。看现状,它不如人家,但是看它的潜在力量,看它的富源,看它的宝藏,特别是看它那里的群众条件,就常常是前途远大、希望无穷。比如边远的山区,拿现状来说可能不如靠近城市的平川地区,但是那里不只有用材林木,有经济林木,有果品,有药材,有奇花异草,有珍贵的飞禽野兽,而且地下还有很丰富的矿藏;特别是那里的群众,因为长期处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具有和大自然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有着摆脱贫困状态、建设富饶山区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干劲。越是充分估计到这些无穷尽的潜在力量,越是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和信心,越是激起人们热爱这些目前比较落后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工作的同志,越是这样看待问题,就越会增加对这个地区的热爱,就越能增长革命的乐观情绪。
对于困难怎样办呢?当然也要正视困难,要对具体的困难进行具体分析。在具体分析困难的时候,要从发展中去看,从克服的过程中去看。当我们没有着手去克服一个困难的时候,看起来困难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在这个困难前面止步不前,困难就会永远存在,如果我们不让它躺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以一种奏着凯歌上战场的精神去和它斗争,情况就会在斗争中发生显著的变化。不只是这个困难会逐渐被克服,主要是我们的主观战斗力在斗争中会得到不断地提高,越战斗条件越好,越战斗经验越多,特别是在集小胜为大胜、在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的情况下,群众的斗争信心和斗争热情会越来越高涨。原来看起来很大的困难,就不在话下,原来认为很难完成的任务,就微乎其微。这次在很多地区的水利建设运动中所创造出来的巨大奇迹,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安徽省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不旱就涝、灾害重重的省份,特别是淮北地区受灾最重,那里一望无际的四五千万亩旱川地带,山少树少水少沟少,人力少牲畜少资金少,在这里进行灌溉和防涝的水利建设,当然条件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安徽人民并没有被困难阻挡着去路,全省在两个多月内完成的水利工程就超过合作化以来两年的总数,在完成八亿土方的胜利基础上提出在春耕前再翻一翻,追加八亿土方的任务。在追加任务以后仅仅一个月,又提前超额完成了追加任务,干得速度更快、质量更好。他们已经超额完成了十六亿土石方的水利工程,如果把这些土石方一公方一公方的连接起来,铺成一条一公尺宽一公尺高的通往月球的交通大道,可以铺成四条还多(地球距月球三十八万公里),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但是投入这一伟大斗争中的安徽人民,干劲越来越大,志气越来越高,他们又追加了八亿公方的任务,而且在紧张的水利建设运动和农村整风运动中,又同时开展了积肥运动、卫生运动、绿化运动和反浪费运动;这里的若干事实证明,群众的潜在力量是巨大的,几种主要工作齐头并进不只可能,而且还能彼此配合、互相鼓舞。革命的干劲在这里使人们越来越精力充沛,革命的乐观主义在这里使人们越来越喜笑颜开。
看模范,看优点,看好处,看潜力,看一切有利条件,看发展前途;蔑视困难,消灭落后,找出克服一切缺点和纠正各种错误的好经验好办法好典型,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要长主观的志气,灭客观的威风,充分发挥革命的乐观主义,使人人心花喜放,奋勇向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