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四个月的成就等于四千年的一半
水利部部长傅作义畅谈农村中兴修水利的高潮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薄一波副总理和吴玉章主任的报告,同时,愿意谈一谈当前农田水利建设进行的情况。
自从党的三中全会对国家建设提出了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规模地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中共中央公布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广大群众兴修农田水利的运动就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这个运动和一九五六年的高潮相比,有以下的特点:
规模大 干劲足
首先是规模大,干劲足。全国每天出工人数,十月份是两三千万人,十一月份上升为六七千万人,十二月份超过了八千万人,一月份发展到一亿人左右。从深山到浅山,到丘陵,到平原,到洼地,到海边,从天山南北,到珠江两岸,到处红旗招展,与旱涝灾害进行着斗争,在最寒冷的黑龙江和内蒙地区,群众仍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坚持施工。群众形容工地的景色是“白天一片红,晚上一片明”,一片红是红旗飘扬,一片明是万盏灯火。“山高高不过决心,天冷冻不了热心”,这就是群众的英雄气概和他们所提出的豪迈口号。
速度快 质量好
第二是速度快,质量好。一九五七年八月,在全国农田水利会议上提出的一九五八年扩大灌溉面积的指标是四千四百零八万亩,十月份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的第四次农村工作会议修改为六千一百八十四万亩,十二月份国家经委召开的国家计划会议又修改为九千二百二十一万亩,可是据截至一月三十一日的统计,全国实际完成的数字,已经达到一亿一千七百九十八万亩,用一百二十天的时间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其中河北省已完成二千五百四十二万亩,河南省完成二千二百五十二万亩,山东省完成一千三百三十三万亩,安徽省已做了土石方十七亿四千万公方。按现在的情况,平均全国每天可以增加灌溉面积约一百万亩,以这种惊人的速度来看,全国扩灌面积还要大大地增加,各地原订的计划指标都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各地对水土保持、洼地治理和改善现有灌溉面积也都进行了巨大的工作,截至一月三十一日统计,水土保持初步控制面积已完成四万五千二百六十九平方公里,洼地治理面积已完成七千四百五十二万亩,改善灌溉面积已完成五千二百七十八万亩。今年修筑的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开始兴修的时候,各级领导就都注意贯彻了多、快、好、省的方针,十分重视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组织检查评比,较大的工程完成后要进行正式验收。所以今年各地所做的工程一般质量是好的。
  依靠群众智慧创造丰富经验
第三,依靠群众的智慧,创造了又多又好的经验。在一九五六年水利高潮的基础上,各地继续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创造了许多比较成熟的经验。过去我们对于洼涝地区的治理,总是多考虑排水,结果是费工大,效果小。河北省天津、沧县等专区根据洼涝地区的自然特点,采取适应、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依靠群众,创造了改造洼地改种稻田的经验,使着原来的盐碱荒地,变成了每亩产粮三四百斤到一千二百斤的宝地,群众说这是“一步登天”。过去有人认为平原可以水利化,山区不能水利化,但是在高潮中群众创造了很多山区水利化的经验。甘肃省武山县东梁山是个拔海一千九百多公尺的旱山梁,这里人民过去受尽了旱灾的苦,合作化后,他们坚决要与老天比高低,他们依靠领导的决心,依靠群众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修了六十里长的渠道,开山辟岭,跨过断崖深谷,终于把聂河水引上了东梁山,使三万多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并且有一部分种植了水稻。南方各省,雨水虽然较多,但是在合作化以前,在一家一户的生产条件下,塘坝水源不能互相调剂,多数抗旱能力很低,几十天不下雨,有的塘坝就干涸了,现在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在合作化的基础上创造了“长藤结瓜”的经验,根据地形条件,把渠道和水塘联结起来,水源统一调配,以有余补不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灌溉系统,节约了水量,扩大了灌溉面积,大大提高了抗旱能力。在一九五六年高潮中,水利工程规划的范围多数是一乡一社,目标或者偏重于防旱抗旱,或者单纯的注意排水,今年有了新的发展,规划的范围已经有很多地区由一乡一社发展至一个县、一个专区或一个小河流域,治理的方法,是从坡面到山脚,从平川到洼地,多种多样的工程互相配合,全面开发,综合利用。首先创造这一种经验的是河南省新乡专区的漭河流域,结果在山区控制了水土流失,在洼地改种了稻田,沿河开始修筑起第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一九五六年在日雨量一百二十公厘的情况下,漭河洪水由五百秒公方降低到七十秒公方。现在这一经验已在很多地方推广,并且有了创造性的发展。
政治加技术 干劲加钻劲
第四,政治加技术,干劲加钻劲,在水利运动中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的干部。各级党政领导同志都是深入工地,向工人学习,向农民学习,向技术人员学习,很多地委县委书记、专员、县长、乡社领导干部都已经变外行为内行,成为水利工作的专家。他们掌握了水利技术以后,就能更好地结合群众的智慧,解决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他们既是政治领导者,又是生产技术员,也是直接劳动者。
在这里应该特别提出,在今年的水利运动中,各有关部门积极主动的支援,是促进高潮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力量。单就农田水利排灌机械一项来说,今年就要生产五十多万马力,还计划增加到七十多万马力,其中有二十多万马力的机械,可以在今年四月以前供应到农民手里。其他农、林、气象、铁道、交通、物资供销以及科学研究等等部门也都把主动配合水利运动当作了自己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八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全国水利建设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像今年水利运动这样的规模,这样的速度,这样无穷无尽的潜力,实在令人惊奇。解放前,我们的祖先四千年开辟了两亿三千万亩的灌溉面积,现在四个月开辟了一亿一千七百多万亩,四个月的成绩等于四千年的一半,若非身临其境,真是不敢相信。这种英雄气概和革命干劲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首先是合作化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把五亿农民组织起来,使分散的个体经济,变成为强大的集体力量,因而他们迫切要求扩大生产,提高产量,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而且他们也有了这样的条件,有了这样的力量。解放了的生产力,觉醒了的群众,可以干出前无古人的谁也不敢想像的奇迹来。所以如果说个体经济时代的农民是原地踏步或慢腾腾地前进,目前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组织起来的农民,则是大踏步地前进。特别是通过整风、反右、社会主义大辩论,左派战胜了右派,积极的前进的思想压倒了消极的因循保守的思想。同时各级干部进一步克服了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作风,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许多地委县委等领导同志,都把办公室搬到农村,搬到工地,搬到水利运动的最前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最近大批干部下放到农村,也将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作用。既能在劳动中全面地锻炼干部,文化下乡,技术下乡,也将直接促进农业生产的技术革命,同时,这一英明的措施根本打破了几千年来盘据在人们脑子里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腐观念,劳动光荣,风气大变,对全国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最根本的说,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的坚强的领导。党是我们新中国一切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鼓舞者。在经过大鸣大放大争大辩之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在整风运动中,右派分子说,党不能领导这,党不能领导那,但全国人民说,党既能领导这,也能领导那,不但能领导,而且领导得好,那里没有党的领导,那里就一事无成。无数事实证明了一条真理,党指出的道路永远没有错,党指向那里,全国人民就以千军万马、排山倒海的力量拥向那里,没有不能战胜的敌人,没有不能完成的事业。过去人们常说我们是个古老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民族已经返老还童,前途远大。诚然,在历史上,我们的民族有着光荣的悠久的过去,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六亿人民看见了自己更远大更灿烂的未来,这是我们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力量的源泉。我们的工业,在十五年后,要争取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全世界最先实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我们的农业,在组织起来的基础上也要逐步实行技术革命和机械化、电气化。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公布以后,全国已经有六十五个县、市在粮食每亩平均产量上提前十年达到了纲要所提出的指标,并且出现了八个千斤县。北方许多产量较低的地区,都提出豪迈的口号,说单位面积产量要“明渡黄河,暗渡长江”。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原来规定在一九六七年实现“四、五、八”的要求,现在看来,可以大大提前,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安徽、江西等省都已提出五年或者较多一点的时间就可达到这一指标。在水利建设方面,今年用四个月的时间扩大灌溉面积一亿一千七百多万亩,全国灌溉面积已经达到六亿三千多万亩,每人平均一亩水田或水浇地。按这样的速度来看,再经过几个水利高潮就可以使我国的灌溉面积达到十亿多亩,基本上实现水利化,提前五年完成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提出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普通的水灾和旱灾的要求。在开始修筑黄河三门峡水库时,有些同志因为担心水库被泥沙淤满,非常关心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什么时候能够发挥效益,现在看来,虽然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在工作中还有很多困难,但是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水土保持一定能够提前完成,黄河之清,在毛泽东时代是可以看到的。我们伟大而年青的祖国,资源无穷,潜力无穷,六亿人民一条心,一股劲,奔赴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一定能在最短期间把祖国建成为一个伟大、富强、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民长期地受着国内外敌人的压迫,过着屈辱的没有希望的生活,现在,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推翻了压迫,树立了信心,解放了生产力,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正在以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精神,向前迈进,每个人都感到自豪和骄傲。我是一个从旧社会来的人,能够亲身参加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虚心地向工人学习,向农民学习,向一切先进生产者学习,觉得非常幸运,非常兴奋。


第3版()
专栏:

  彻底消除地方主义
陈嘉庚代表的发言
我听了李先念副总理“关于一九五七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一九五八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薄一波副总理“关于一九五八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彭真副委员长“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均完全同意。
去年报载浙江有违背社会主义倾向地方主义的右派分子多人,开除党籍。以我所闻所见,具此情形者,其他省份亦大有人,不但浙省而已;即非右派,而浓厚沾染地方色彩者亦多有之。地方色彩由与右派相勾结而抬头,渐成势力,把持一切。这次整风运动,大鸣大放既已暴露右派分子的罪恶,加以申讨纠正,则举凡地方主义作风,亦应予以彻底革除。尤其是身居主管地位者,一举一动关系人民大众所趋向,那能够不循社会主义的正轨,而偏近右倾呢?回忆前年与周总理谈话,论及闽省地方主义,周总理谓他省亦多此弊。他们表面说来,似乎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实际每多推诿客观,借为烟幕,右派分子的欺人大都如是。
厦门大学工学院,已有多年历史,一旦调整停办,将学生六百人合并他省。福建航专学校在集美开办不及一年,即行停办,将学生二百人并入大连海运学院。致数年来该学院未吸收一个闽省学生。学习航海专业应该多吸收沿海渔航业子弟,乃一九五五年我视察该院时,前航专学生多已毕业去,是年招生三百名,闽籍学生无一名,重彼轻此,这正是地方主义的表现。
集美商业学校创办三十余年,抗战时迁内地未尝停止,解放后改名财经,有学生六百名。同时在福州的省立商业学校只有学生五百名,乃教育厅于一九五四年片面停招集美财经新生,而省商则赓续招生办理如故。后我因政府扩大技术教育,函请周总理于一九五六年秋季复开财经班级,拟招新生六百名。乃邀准的电令到达省厅时,我竟无所闻知。至六月间到京方知此事。那时距离招考时期已迫,乃急筹备一切,去年第二次秋季拟招生六百名,闽南初中毕业贫苦学生千百人盼望投考,而省厅及省商校长忽来集,告我勿招新生,拟将省商学生六百四十名移并集美,以后由集美财经统一办理,省商则改办干部训练班云云。当时我颇顾虑引起学生失望,但又不好阻碍省方既定的计划,故勉强予以同意。乃考期已过,省厅忽又寄声来告,省商学生不愿移集,可由财经招干部学生抵额作为内部招生。至十月半,干部新生入校者才四百名。后查省商学生不愿来集,并无此事。实因少数福州教员不愿远行,故以此托词搪塞。闽南山多田少,于旧行政区八居其二;于全省人口,居十三分之五六。过去常靠渡洋谋生,自两次世界大战后出国艰难,兼以地近前线,民生愈益困苦;其子弟及归国侨生贫苦者亦日多。故惟中等技术学校有免学膳费待遇者才能解决彼等升学问题。但技术学校如财经者求之闽南不及一二,竟被停止招生,使彼等不得其门而入。至于闽北省垣则高等及中等技术学校较多,免费学生数以万计。为什么畸轻畸重至于如此?那是地方主义故习,积重难返,有以致之。是为路人皆知的事实。
闽省矿产,闽北蕴藏量少于闽西南,解放后拟造铁路,经有关部门详细考虑决定后,毛主席告我系由向塘起点,经瑞金、龙岩,至厦门八百余公里。后不知如何变更计划,改为由鹰潭经闽北至厦门六百余公里。线路经过不闻有何矿产名区,而最为失计者就是铁路自永安以上高山地区下降入闽西南界内的路线,均盘旋于较低于九龙江江底的山谷中。九龙江为闽西南主流,左右高山连接,田园民居甚少。若利用地势建设水电,闻可得三四十万瓩,工程不大,居民损失甚微;通达闽西南等处工农业亦甚接近;可谓条件最佳,诚八百万人民休戚荣枯所关系,华南各省,若此地形甚少,而乃舍弃不图,划其地区为铁路线。至于闽北铁路,如南福铁路路基亦沿江而行,但位置是在高山之上。同一铁路计划,何为前后相反不同如此。其原因也是地方主义的观点在作祟。地方主义心地狭隘,决不能干大业。这是否社会的障碍。
鹰厦铁路主要价值,在于终点近海。大小码头三处,最大的在嵩屿,三二万吨巨舰可以泊岸;其次为厦门港,可泊万吨的船;再次为集美,亦可停数千吨的船舶。我已于上次全国人民代表会议提案上提到此说,过后不见返响。现在路轨只经过集美,其余二处还未铺及。而且三处均未设站,惟在市郊吴村设一总站而已,集美为大陆终点,距吴村十五公里,厦岛人口不过二十万,货物除外销外,十之七八须转运内陆。若集美设站,则内销之货可在集美起卸,无须运往厦门,以免多费来往三十公里转折盘运的损失。或说集美是个小地方,不敷设立货站,这是不熟悉地势的说话。只要退潮时看看集美两边海滩露出的有许多公里,把它填高不过二公尺,即成陆地;而附近山地高五六公尺运土极为容易;有此条件,加以改造建设,那怕小地方不变作大地方?近闻鹰厦铁路不久将举行正式成立典礼,我不知其意义何在?若论纪念通车,则通行业已经年;若论纪念完成,则三处主要车站码头尚未开始建造。我想千百万人民在去年歌诵鹰厦通车之后想不到竟留此“功亏一篑”的尾巴直至今天,未免抱憾。但地方主义者未尝全心全意为闽南人民谋利益,心不在焉,熟视无睹,又那有同样的感觉呢?


第3版()
专栏:

  开渠穿过两座山 万亩旱地变水田
蔡以田代表报告谷城县傅湾乡群众自力更生兴修水利的英雄事迹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关于一九五七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一九五八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薄一波副总理“关于一九五八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彭真副委员长“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我现在仅将傅湾乡旱田改水田的问题向大会作一介绍。
我们傅湾乡位于湖北省谷城县西三十华里,南河下游的西南岸,是一个半山半平原的地区。全乡土质多为黄、白粘土、油沙、夹沙和石渣子土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种植作物,历年以稻、麦为主。但是,水量不足。每到拔麦和插秧时,水渠就发生枯竭现象。因此,在历史上经常闹水利纠纷,甚至发生人命事件。
而在我们乡的周围有一条水量充沛的南河水却白白浪费掉了。当地群众很早就想修条大渠,将南河水引来灌溉,但是,解放前,人心不齐,也没人组织,治理南河的愿望从未实现;解放初期,当地群众也想修这条大渠,又因没有组织起来,缺乏资金,仍没治理。长期以来,群众只好望着那滔滔的河水向东流去,发出叹息的声音:“南河水救不了田!”
可是,在这次农业大跃进中,我们却把这多少年来没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去年九月,乡里开支部书记和社长联席会议,传达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兴修水利的指示,号召打井修渠。我们就决定由南河上游到我们村前修一条二十多里长的大渠,将河水引来,扩大灌溉面积。会后,我们勘察了渠道,又作了动员。全乡群众都一致表示拥护。接着就动工了。全乡每天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参加修渠运动,大家干劲非常足,遇见悬崖就辟山,遇见洼地就垫土,无论黑天白日,下雨或降雪从未停工。比如开工后不久遇见一个山头,有的地方人们站不住脚;山头下边还有一个几丈深的积水潭,一失足就有淹死的危险。社员们就献计策,在山腰开渠,将水引过山去,为了安全起见,在山上打上铁椿,先用绳子将人拴上,然后系下来,打炮眼放炸药。这样便使水渠很快通过了这座山头。
接着又遇到了一座悬崖。这一座悬崖比第一座山头又高又宽。社员们知道:在山腰修渠根本没法通过。于是,大家就决定在山顶上打四眼八丈深的井,然后由四处往两头挖,将悬崖打通,使水流过山去。这样,我们又使水渠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座悬崖。
另外还有一个较好的情况,这就是往年兴修水利都找政府贷款,今年兴修水利都不要政府贷款了。我们那里社员们提出一个口号:“穷地区,要用穷办法,改变穷面貌”。办一切事情都打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主意。我们开始修渠时,计算需要钢筋五十吨、水泥一百五十吨、炸药一万斤,还有开山用的一些工具等,共计需要花二十一万元。经过社员们讨论,都不同意花那么多钱。于是,大家便从多方面献计策,想办法:用葛藤和竹杆当钢筋、用黄土当水泥、用干牛粪和猪毛代替一部分炸药,收集社员们的废铁打尖镢。结果一计算,我们只花了二万五千元,节省了大批资金。
我们原计划这条大渠要到春节前修完,由于广大社员们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和生产积极性,结果提前二十多天就完成了。而且还修了一个四十七公尺宽、二千公尺长的一个拦河坝,打通了一个四百二十六公尺长的大山洞。另外,还垫河滩地二十多亩。总计这些工程,可以使全乡改田一万多亩,其中我们新生活社的旱田可以全部变成水田或水浇地。基本上消灭了旱灾的威胁。我们多少年来的愿望实现了。这说明只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新社会,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办到这样艰巨的事情。因此,当大渠通水的时候,群众编出一首快板到处传颂:“河滩变良田,秃山变良山;大家加油干,幸福在眼前”。
目前,我国人民已经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执行规模更大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都知道: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这个任务就必须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因此,我们社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精神已订出十年远景规划。争取今年粮食要增加一番还要拐一弯,棉花增加三番,油料增加二番。我们是有充分信心实现这一计划的。因为我们采取的增产措施是可靠的。这就是:除了运用大渠水利扩大灌溉面积以外,还要大力积肥,争取实际用肥量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一百三十五点二九,开荒三千亩,并进一步改革农业技术和改良农具。
目前,我们社里的社员们正在根据这一规划,大力改田、积肥,加强麦田管理和准备开荒,为实现这一规划而奋斗。


第3版()
专栏:

  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建设青海
喜饶嘉错代表谈青海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和1958年的任务
我完全同意大会的各项报告并表示坚决贯彻执行。从关于一九五七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一九五八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关于一九五八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我们具体地看到了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这铁一般地说明了全国人民的生活是提高了。同时我们还充分地认识到我们的国家的大部分支出是使用在建设事业上的,国防费占的比重是很小的,这铁一般地说明了我国是酷爱和平的,也就是社会主义阵营再一次向世界庄严地宣布,社会主义制度比起不顾人民死活而把国家预算大部分用在扩军备战的帝国主义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文字改革报告中,从少数民族角度上看,解决了汉语文难学的问题,找到了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们将看到祖国近五十个民族的语文,由不同向同的方向发展的前景,它将促进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的大团结。我们在学习这些报告中,又一次具体地体会了共产党领导的正确和体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而更加认清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罪恶。我们坚决跟着共产党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走。
现在我愿借这个机会将青海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和一九五八年的几项主要任务向大会汇报,敬请指正。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使青海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青海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循着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在民族问题方面的总任务,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已经胜利地完成。本省五年计划所规定的指标,除个别的以外,预计都能够完成和大大地超额完成,这就使我省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青海在解放之初,反动统治阶级给我们遗留下来的,是他们一群吃人野兽几十年残酷地压迫、剥削所造成的生产萎缩、市场萧条、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烂摊子。当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青海的国民经济,虽然完成了恢复工作,但仍然是非常落后的。当时,工业毫无基础,生产水平极低,小农经济像一片汪洋大海,资本主义经济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占着很大的优势。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们胜利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绝大多数部门中的统治地位,工、农、牧业生产大大地发展了一步,市场欣欣向荣,各族广大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
社会主义改造和反右斗争的胜利将保证今后建设事业的顺利进展
我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成就,首先表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得到了伟大的胜利。我省在一九五六年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农业区的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现在农业区已经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百分之七十五的手工业者加入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百分之九十三的私营工业户,实行了公私合营,百分之八十八的商业户,实行了公私合营,组成了合作商店,转为国营或合作社商业。农业区的地主阶级早已被消灭了,城乡的资产阶级也已经被消灭了,小生产者已基本上完成了合作化,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已经永远摆脱了贫困的道路,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牧业区的小块农业区的合作化运动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还在牧业区试办了四十五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和一个国营牧场,为逐步实现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由于我们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上的胜利,摧毁了旧的经济基础,建立了新的经济基础,从而形成了新的民族团结。现在农业区的民族关系,已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新关系,牧业区的民族关系也将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进行而被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应该认识:这样一个伟大的、翻天复地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我省这样一个情况复杂的多民族地区,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取得伟大的胜利,是由于正确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指示,是由于我们正确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
一九五七年夏天,我省和全国人民一样开展了一个全民性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这是一场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两条道路斗争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由于我们在这场斗争中彻底粉碎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向人民、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从而巩固了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造上所取得的成果,并且将保证今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顺利进展。
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各族人民日益亲密团结
其次表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我们从基本建设投资来看:五年内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五亿八千八百八十四万元。开始施工的限额以上的建设单位共二十一个,预计在一九五七年底可以全部建成的有十一个;限额以下的建设单位共七百八十二个,其中大部分可以在一九五七年底建成。现在青海省的工业已经是远非马步芳遗留下来的所谓“八大工厂”所可比拟,特别是过去根本没有工业的牧业区,现在已经开始有了现代化工业。五年内对农业、牧业、水利、气象的基本建设投资总共六千六百八十万元,超过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一点五倍,仅水利一项,五年内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大中型渠道,加上民办公助和群众自办的渠道,共扩大了灌溉面积八十万亩。五年内新建公路四千九百公里,通车里程已达到七千九百八十二公里,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四点九倍,相当于解放前的十七倍。这些基本建设的完成,大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从全省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速度来看:地方工业总产值超过五年计划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八十一,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将近十倍,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五十二倍。主要产品量,如:发电量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十一倍,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二十倍;煤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三点七倍,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九点五倍。手工业生产产值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五点四。地方运输业的客货周转量超过五年计划规定的百分之三十九,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三十八倍。农业生产方面的粮食总产量,虽然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预计能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二点四,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五,比一九四九年增长将近一点二倍。粮食作物每亩产量达到二百二十斤半,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七。油菜子的总产量,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长百分之八十一点三,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六。畜牧业方面的各种牲畜头数,一九五七年预计达到一千七百一十七万多头,为五年计划所规定的百分之八十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七,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一,比历史上牲畜量最高的一九三七年还高百分之三十八点七。
从资源勘探工作获得的丰硕成果来看:现在对柴达木地区的大地构造、地层、岩性、岩相及矿产分布情况,基本上有了初步了解。经过勘探,不仅发现了全国闻名的石油、石块和沙金,还发现煤、铁、铝、锌、铬、铜、钼、镍、水晶、石膏等,并且已经证明了其中有许多矿藏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勘探证明:柴达木盆地不仅是我国最有希望的石油工业基地,而且是化学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勘探还证明了我省祁连山地区蕴藏着大量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在其他地区也进行了一些勘探工作。在进行勘探工作中,得到了当地蒙、藏、哈、回等各族人民的热诚支援,保证了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表现了我省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的亲密团结。
从文教卫生事业上的巨大发展来看:五年内新建中等专业学校八所、中等师范四所、普通中学十所、小学四百一十五所,青海历史上没有过的高等学校现在已有二所。一九五七年在校学生数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七倍,中等师范学校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一倍,普通中学比一九五二年增加六点八倍,小学增加了百分之九十二;医院病床一九五七年达到一千六百一十张,比一九五二年增加将近二点七倍,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十六倍,医疗防疫机构一九五七年达到一百四十七所、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一点八倍,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十五点三倍;电影放映队,解放前根本没有,一九五七年起,已有一百一十一队,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七点五倍;广播发电力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十倍多,并新建了十二个有线广播站。
少数民族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更为迅速。文教方面已建立了民族学院一所,民族师范七所,民族小学由一九五二年的一百八十七所增到四百八十七所。一九五七年在校学生人数,民族学院和中等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达二千八百四十七人,比一九五二年增加十二点六倍。民族小学学生达四千八百人,比一九五二年增加近一点五倍。卫生方面,解放以来在牧业区先后建立了人民医院三十二所、性病和鼠疫防治所五所,病床达七百四十二张。此外,为了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需要,还先后成立了民族歌舞剧团和文化服务队,创办了藏文报纸,出版了七十三种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由于民族文教、卫生工作的发展,在我省少数民族人民中进一步体现了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因而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爱国思想。
争取实现一九五八年的生产大跃进 在民族团结基础上领导群众大生产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我省一九五八年的任务,就是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和当前的形势及今后发展的需要而制订的极其现实的奋斗目标。一九五八年是我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圆满完成的基础上胜利迈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当此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都已取得伟大胜利的条件下,在我省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依靠人民群众,在民族关系更加团结的基础上,组织领导群众进行大生产。同时,不断克服右倾思想,实事求是地提高计划的指标。现在关于一九五八年的任务,我仅提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关于农业、水利、林业、畜牧业方面:一九五八年在农业生产上应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并且积极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增产粮食,适当发展油料和其他技术作物。计划开荒十六万三千亩。粮食增产计划,一九五八年在一九五七年十二亿八千万斤的基础上,增产二亿八千万斤,为原有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一点八七。油料播种面积六十一万二千亩,总产量达到六千三百三十二万六千四百斤。为保证实现粮食增产任务,必须:(一)大力兴修农田水利,今年计划水利工程达到一百零一万四千四百八十五亩,目前全省已经完成水利工程二十万亩;(二)大量积肥、造肥,本年要每亩施肥量较一九五七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三)加强土壤改良的研究和试验工作,柴达木地区的洗碱工作,亦应积极进行;(四)积极繁殖和推广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教育农民精耕细作,改变工作方法,加强田间管理;(五)有计划的进行山区规划,充分发挥山区潜力,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大力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林业方面:本着“群众为主,国营为辅”的原则,大力开展造林、育苗和采种工作,计划造林十七万亩,育苗一万三千亩,采种四十六万亩。
畜牧业和农业有互相依存的关系,是我省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是在我省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主要环节之一。我省牧业区一九五八年应在继续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巩固社会治安,贯彻执行以往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和“在积极而又稳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发展畜牧业,逐步改游牧为定居放牧,实行农牧业结合(首先是饲料生产)。兼营畜产品加工业等副业生产,发展以畜牧业为中心的多种经济”的方针。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大力发展畜牧业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工作,掀起一个畜牧业生产的高潮。全省各种牲畜头数,计划达到一千八百五十五万二千头(匹),比一九五七年预计增长百分之八。
关于工业生产方面:计划一九五八年工业总产值比一九五七年预计增长百分之五点六九;国家及省掌握的三十四种工业产品量大部分都在增长,为了部分的解决国家和省内对一些原材料和矿产品的需要,一九五八年要有条件地积极地用土法开采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初步列入计划开采的有黄金、土铁、水晶矿石、铬铁矿石、铅锌矿石。在基本建设方面:一九五八年全省投资总额比一九五七年有所增加,而其中用于地方工业、交通运输、电力事业的占百分之五十四左右。通过国家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一九五八年大约为:电力设备容量三千瓩;煤的年开采能力为十五万吨,制革十万张,造纸三百吨,公路新增里程一百五十公里;载重汽车一百六十五部,客车三十五部。
关于完成上述主要生产任务在我省是具备了有利的条件。现仅就实现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条件来讲:(一)经过农村社会主义大辩论,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地主、富农分子及其他坏分子的破坏活动,批判了资本主义思想,坚定了各族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二)经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学习和一些场、社高额丰产事例的出现,进一步批判了右倾思想,明确了方向,鼓舞了信心,广大干部、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三)经过整改,合作社在巩固和提高方面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大批干部充实基层和下放生产,大大加强了农业生产战线;(四)以兴修水利和积肥为中心的冬季生产高潮,为农业大跃进准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省在促进社会主义生产高涨的条件下,省委决定:首先从省委的领导起,预计以四十天的时间,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法,大力进行整改。省委这一正确坚决的措施,我想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集体领导,更正确地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指示,更好地领导群众千方百计地争取实现一九五八年的生产大跃进,是有决定意义的。通过这次整改,肯定的将更有力的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前进。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光荣任务就是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八年的任务,这是迈进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要关键。但是目前我省比起全国各地还是十分落后的,在今后建设的长途上不免会遇到许多困难。以前我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大部分依靠国家拨款,在今天国家财力和物力还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我省建设事业自然会受到一些限制,今后我们除去国家的大力支援以外,更要依靠自己的坚强努力。我们既要有一定要把青海建设好的信心,更要有坚苦奋斗、白手起家的决心,有了信心和决心,就有了充沛的革命干劲,这个干劲肯定地保证我们能够彻底贯彻国家“勤俭建国”的方针,圆满完成我省一九五八年的艰巨任务。
我省地广人稀,不仅农业、畜牧业有很大的潜在力量,而且在工业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藏和非金属矿藏,我们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并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一定能够在青海建设起祖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大力发展农、牧事业,使它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光明伟大的前景,大大鼓舞我省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在一起,以无比豪迈的革命英雄气概,意志昂扬地立志奋斗十五年,响应和实现党“十五年或者稍多一点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伟大号召。让六亿人民组成的东方巨龙乘风破浪前进,再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