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群众出钱出力办学校 培养勤耕苦读新农民
田君亮代表介绍贵州省群众办学勤俭办学的情况
我完全同意薄一波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和吴玉章主任所作的报告,并坚决贯彻执行。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中央提出了要在十年至十五年内不仅要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国家,而且还要将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的国家。这是一个极端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加以现在贵州省各族人民随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伟大胜利,无论城市、农村,都在轰轰烈烈的组织生产大跃进,这将为我省的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一个新的巨大的发展。我以豪迈愉快兴奋的心情,就贵州的民办学校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
民办小学学生近五十万 占小学生总数的30.5%
贵州过去虽是一个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山区,但在解放后小学教育就很快的有了大大的发展。现在,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有一百六十三万四千余人,约占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据不够精确的计算(没有除去超龄儿童),在校学生约占我省全部学龄儿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一百六十余万学生中,全省民办小学学生有四十九万八千余人,占小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点五。几年来民办小学能有这样大的发展,完全证明了中央积极提倡民办的方针是正确的;说明了群众办学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我省的六千多所民办小学是怎样办起来的呢?不难想像,这中间是经历了许多的困难的。但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人虽穷而志气特高,他们并没有被各种困难所吓倒,反因困难之来而激起极大的积极性创造性,转用以克服困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想尽了一切所能想到的办法,把学校竟办了起来,并且逐步的得到巩固。他们因为在历史上受尽了“睁眼瞎”的痛苦,因此解放后不惟自己迫切要求学习文化,而且深切地重视和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学习。有的说:“我们如果没有文化,就一定办不好社会主义的事情。”但是“如果事事都由国家的经费来开支,国家经费是来不及的。党领导我们能够打倒地主阶级,我们就不能够为自己的子女办个学校吗?”他们办学的积极性有如长河流注,奋迅直前。任何困难决不能阻止他们。
因陋就简 自力更生 自己动手 创建学校
民办学校贯彻了勤俭办学的方针,他们是很艰苦的。学校的校舍、设备,都是因陋就简,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来解决。利用了庙宇、祠堂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公房,或者借用民房。必须修缮、修建的,就大家献工、献材料来解决。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穗县有个展明小学,远在一九五一年就开办了,校舍、设备就是由群众自动出人工、献材料、捐钱解决的。学生家长利用废旧木料做课桌、黑板;大家用捐献的木料、树皮,自己出人工来盖校舍,花了七十多个工,十二元钱,便把一所可容纳四十九个学生的校舍居然修好了。如果按照公办小学的基建、设备标准来修建,需要二千余元,如果全省六千多所民办小学,都按这个标准来修建,那就需要国家投资二千余万元。独山县三捧民办小学,师生动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自己打砖,自己割草,利用废旧木料,只花八角钱买钉子,就盖好一间可容三十个人住的宿舍。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办起来的学校,他们特别爱护、支持,有了困难,每人出一把力,就都解决了。有的群众说:“只要娃儿读上书不再像自己一样长大来是个‘睁眼瞎’,我们翻了身,现在能出的钱虽还不多,但力量可不小,星星点点,大家一凑也能办个学校”。许多学校师生动手自制教具和体育用具。有的还用学生课外的收入来订书报杂志。施秉县黄泥罄小学在一次秋收时,学生们结合爱粮运动捡粮三百余斤,卖得人民币将近十元,订了“中国青年报”、“新少年报”、“小朋友”等报刊,还买了三十多册连环画等,丰富了教学生活。可以看出,依靠群众的集体力量办学,潜在力量是很大的。为什么有些人不重视群众的力量,忽视群众的力量呢?民办小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语文和算术。教学则结合农村生产的需要,如算术结合如何记工分等。教学时间:农忙时采取半日制,不一律规定上午或者是下午上学。也不论早晚,早来早教早放学,晚来晚教晚放学。大忙时就放假。课外活动:开展植树、栽菜、种向日葵和整校园、平操场等活动。学生放学回家还帮助家里或社里做活路。许多合作社还有计划的为儿童安排了放牛等轻便活路。
形式灵活 规模有大有小 自筹经费 办法多种多样
这种勤俭办学的精神和灵活性,还可以从学校的规模和形式上看出来。规模有大有小:小的一班,十几个学生;大的有六班,学生二百余人。一般是规模较小,设二、三个班的较多。办学形式,现在主要有这几种:一、民办。经费完全由群众自筹。二、社办。采取收学费和社补助的办法,统一由社管会管理,并列入社的总预算。校舍设备、修建也由社管会统一筹划管理,动员社员献工献料。三、民办公助。收学费,从地方附加经费中补助一部分,公助一部分。
群众自筹经费的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谁上学谁出钱。办法是依年级高低确定收费标准,高年级每生每学期四元,低年级一、二元。有的根据学生家庭情况来收费,如最高四元,一般三元,最低一元。再就是根据学生人数平均收费,一般为每生每学期三元。二、根据需要和自愿原则,以平均合理负担的方式自筹。三、发挥群众劳动的潜力,为学校进行突击性的生产劳动来筹集经费。如过去独山城区民办小学便是通过发动群众从事短距离的搬运锑矿(每搬一次可筹集一百元)作为学校经费。这样,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就更便于发挥和集中群众的力量,增设学校,扩大班级,吸收更多的儿童入学。同时,这种勤俭办学的精神和办法,既为依靠群众力量,解决学校经费困难所必需,也是正确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劳动者的任务所必要。使儿童树立起劳动光荣的观点,养成他(她)们艰苦朴素的习惯,从小就被培养成为一个能脑手并用的现代新式农民。
办起边耕边读的业余中学 培养能文能武的知识青年
民办中学在我省已开始发展,但还不多,现约有学生三千人。去年我省仁怀县依靠群众力量,办了一所边耕边读的业余中学。这所学校的情况是这样:
仁怀县桑木区有个叫做“七碗架”的山地,拔海一千七百公尺,山高雾大,气候寒冷,位置也很偏僻。去年夏季,中共仁怀县委和仁怀县人民委员会根据群众的要求,为了发展山区生产,培养勤耕苦读的劳动知识青年,就利用“七碗架”山的农场旧址,办了一所农场业余初级中学。
这间农场业余初级中学,主要也是依靠群众的力量办起来的,因此取名叫做群力农场业余初级中学。当县里决定创办这间学校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得到了当地和邻近的区乡、农业社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农业社有的送耕牛,有的送猪仔,有的送农具(附近二十二个农业社送给耕牛十几头,猪仔五十四只);区的联合诊所送了一批医药用品;县、区、乡干部分别送了书籍和生产用具,并捐献人民币八百余元,政府拨给补助费四千元。这不仅帮助解决了办校之初的种种困难,而且给办校人员极大的鼓舞。这所学校就在“七碗架”的山上巍然出现了。
群众对这间半耕半读的学校十分欢迎,干部和群众都积极的送自己的子弟来报考。鳛水四区区委书记杨茂林同志的妹妹,本来考取了桐梓中学,听说仁怀要办这间半耕半读的学校后,亲自把他妹妹送来报考。学生陈昭德的哥哥送陈昭德来报考时说:“我家几辈人都没有读过书,现在一家十几口人都不识字,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在合作社里担任生产队长,是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就因为不识字,工作很吃力,我送我弟弟来上这间学校,就是要把他培养成为又有文化又能劳动的人。”学生家长魏志勤又说:“像这样的学校,能学到文化,又会种庄稼,三年出来后能文能武,再不是半边的了”。该校现有学生二百二十六人,其中工农子弟二百人,并有两个共产党员,五十四个共青团员。
  工读并重 半天读书半天生产 勤工俭学 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这间学校办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工、读并重。学校对读书和耕作的安排是:半天读书,半天生产;雨天多读,晴天少读。一般一个星期有三天上五节课,有三天上两节课,其余的时间便是劳动、自学和休息。学生们自己挑水,自己砍柴,自己搬运粮食,自己开荒、种地、喂养牲畜。学校的生产活动,是按班级来进行的。学校设有生产管理委员会,全校四个班,每个班分设四个生产小队。每个班都有固定的耕作地区和耕作任务。此外还组织副业生产小组,并固定了生产任务。学生们作了活路,都要评记工分,实行按劳取酬。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校现已播种了五十多亩麦子,三十亩荞麦,二十亩蔬菜并已收割一万多斤。喂猪一百余头,积肥六十多万斤。造林一千多亩。此外,还做了一批木货和篾货。半年来修了三间教室,八间宿舍,二十八个猪圈,并替农业社运了数千斤食盐。现在,他们正在继续翻犁荒土,还准备种白芍、当归、川芎等中药材。
学校的学习也是紧张的。现有的一年级所设课程有政治、文学、汉语、算术、历史、地理、植物等,基本上和普通中学的一样。教师们不仅和学生们一道参加生产,并密切结合生产进行教学。在上植物课时,就结合积肥,教学生们学会高温堆肥的原理。在上政治课时,对重要问题(如劳动是不是光荣)还组织学生们进行辩论。学生们的质量都比较好,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科学知识,现在有三十七人学会犁土,一百四十二人掌握了高温速效堆肥方法,八十多人能做木工或泥水工。学习上从第四班举行的一次算术测验来看,五十二个学生中,得五分的有十人,得四分的三十六人,得三分的四人,得二分的只有二人。
这间学校新成立不久,它的困难还很多,但是,教师和学生们都有勇气来克服一切困难。我想只要坚决贯彻勤俭办学校的方针,实行勤工俭学的方法,一切困难也是能够迎刃而解的,学校也是无有办不好的。
过去我们对中央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认识不够,体会不深,对民办学校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深刻,强调正规化。这就影响了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并一度产生了群众依赖政府办学或者办起来等待政府接办的现象。同时,强调正规化的结果,忽视了劳动教育,不能把学校教育与实际生产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农业合作化以后,在生产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步获得很大的改善,群众的财力更为雄厚。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勤俭建国的方针,大力地继续发展群众办学。正如薄一波副总理所指出的,群众举办的学校,课程安排和教育进度可以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学习时间可以长短不同。并且有步骤地实行半工半读的制度。那末,我们的学校教育事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决能获得新的更大更好的发展。


第3版()
专栏:

  要八百里秦川亩产八百斤
赵寿山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提出的几个报告。这些报告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将起着重要的作用。陕西人民,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已经胜利地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将坚决地为争取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而斗争!
现在,我谈一谈陕西地区经过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在工农业生产战线上出现的一些新气象。
工农业生产战线一片新气象
全民性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个伟大的胜利,是推动各项工作的最基本的力量。在人民群众政治觉悟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各项工作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工农业生产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涨,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在工业生产上,据我省一百六十八个重点工业企业的统计,在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以前的七月份的计划产值是五千五百万元,只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五三,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到十二月份计划产值上升为八千四百多万元,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一十九。完成的单位,也由七月份的一百零二个,增加到十二月份的一百三十个。最近以来,又连续不断的出现了许多动人的生动事例:如一月九日秦岭电工厂十三车间工人谭伯昌,改进了生产工具,提高工时效率三倍;同一天,三十一车间工人钱立昶在五分钟内完成了五小时零五十分钟的工时定额,提高工效六十九倍;宝鸡大修厂自一九五五年以来,月月完不成计划,去年十一月份首次超额百分之二十一完成计划,十二月份又比十一月份提高了百分之六十四点五;咸阳国棉二厂,自一九五七年第四季度起,月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纱布质量显著提高,十月份棉纱一等一级以上仅达百分之六十六点一九,而十一月份则上升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三八,件纱用棉量也降低至一百九十一点七九公斤,创造了开厂以来的最新纪录;西安电网管理所的职工,在去年十一月份的二十天内,创造先进经验一百五十件,其中改换钢筋混凝电杆一件即给国家节约四万元。
水利建设获得惊人成就 短短三个月胜过两千年
农业生产建设方面的情况也完全一样。粮食征购、抗旱种麦和兴修水利等工作进行的速度都是空前的。一九五六年,我省的农业是历史上空前的大丰收,但是却一直到一九五七年夏季才完成了粮食征购任务。而一九五七年是个平年偏歉的收成,在同年的十二月份即超额完成了征购任务。去年秋季将近一百天没有下雨,旱象十分严重,群众不但不像以往那样的“大旱望云霓”,而是积极地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男女老幼一齐动手,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不分黑明昼夜地坚持进行担水点种和捣土补苗工作,结果全省两千四百多万亩小麦,得到了适时下种,没有受旱灾的大亏。兴修水利的情况更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一九五六年三百万亩扩大灌溉任务没有完成,因之在一九五七年把任务减少为二百万亩,到九月底仅仅完成了一百零二万亩,还有人说“已经发展到顶,再无潜力可挖”。可是从十月到十二月份,来了一个水利建设的大跃进,短短的三个月,就修成了水地三百八十九万亩,比历史上两千年所修的水地还多三十万亩,并且超额完成了一九五八年的扩大灌溉任务。
修成悬天堰 稻田上秦岭 水上五丈原 赛过诸葛亮
在兴修水利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表现了从所未有的高涨情绪,发挥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进行了艰苦持久的斗争。他们凿山穿岭、渡沟架桥,想尽各种办法变旱地为水田。例如:武功县游凤乡,穿透山原修成了三条合长四十华里的地下渠道,引水上原,灌田三千多亩;岐山县红星农业社,创造了五级提水的办法,把水提上二十多丈高的碛雍原,使三百亩旱地变为水田,曹家乡的群众,削山劈石,开修渠道,把河水引上四十丈高的“五丈原”,浇地五千多亩;略阳、宁强等地群众不避艰险,不畏困难,修成了“悬天堰”、“穿山堰”、“环山堰”,使稻田上了秦岭,上了巴山,群众反映说:“诸葛亮当年曾想引水上原(五丈原),解决军士吃水问题,但没有做到,今天共产党领导我们,居然办到了水上‘五丈原’、稻田飞上山”。在兴修水利的同时,他们还以无比的热情,贯彻了“边兴修边利用”的精神,及时地进行了冬灌。蒲城县白卤乡西陈庄社,在冬灌期间,提出了“清早上地满天星,晚间回来鸡叫声”的口号,全乡一千一百一十六部水车,因畜力缺乏,人力推动的就有三百一十部;贾曲乡贾曲社的社员,为了争夺冬灌红旗,提出“抓晴天,抢阴天,小风小雪是好天,汽灯底下是白天,争取一天当两天”的英雄口号;永丰乡的会丰社也提出“主任不离渠,队长不离地,地不离人,人不离工具”的保证,对冬灌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人民群众的这种革命干劲,像分裂了的原子核一样正在发挥无穷无尽的伟大作用。诚如薄副总理所说的“将会使每个人对于我们伟大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为什么会在整风运动前后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呢?主要是经过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人们的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更加明确了,因而能够产生坚强的决心和力量。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道理,只要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了,干部的作风改变了,就能够产生革命的干劲,就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任何困难,做出移山倒海的成绩。比如,西安市公私合营中兴电机制造厂和西安农业机械厂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中兴电机制造厂工作同志勤俭谦逊,设备虽旧产品很好,农业机械厂则老大自满,机器全新而报废惊人。商县龙王庙乡是一个穷苦的山区,而他们以“山高没有锄头高,石硬没有铁锤硬”的英雄气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修成了一千多亩水地,梯田产量高出以往数十倍,加上副业收入,每人全年平均收入超过了全专区每人全年平均收入将近一倍。榆林县归德堡乡的归德堡沟是个多风沙的丘陵甘壑地带,经过人为的辛勤劳动,一变而为千斤沟,四百二十三亩粮食亩产平均达到一千斤以上,其中有四亩半高额丰产田平均亩产竟达一千九百斤。淳化县枣坪社的地质条件并不十分优越,而能研究培育,精耕细作,玉米亩产达到二千二百九十四斤。从来没有种稻习惯的宜君县后清河农业社有二亩水地,经过辛勤培育,稻谷亩产达一千六百五十四斤,相反的清阁县,1953年以来年年减产,尤其是盩厔县的好多地方,地质条件相当优越,但从一九五三年以来,生产逐年下降。这就可以看出两种情况、两种做法和产生的两种后果,是多么明显啊!
今年决定争取大跃进
地方工业产值增加三分之一
保证扩大灌溉面积一千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一百十五亿斤
一九五八年是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想尽一切办法,发挥一切力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跃进。今年要争取地方工业的总产值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三分之一以上,并将充分利用山区工业资源,大力发展山区工业建设。水土保持在我省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着我省山区生产的发展,也关系着历史上几千年来治理黄河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有人认为须要三十至五十年,才能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百分之五十。我认为保守了,没有足够的估计到人民的伟大力量。我们打算争取在五年或者稍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控制全省范围的水土流失,尤其是要提前控制三门峡上游支流地区的水土流失。在水利工作方面,今年要狠狠地发展山原地区小型蓄水工程,保证扩大灌溉面积一千万亩。在粮棉增产上要争取八年到十年使八百里秦川的粮食亩产跨过长江,达到八百斤。今年粮食总产量要达到一百一十五亿斤;皮棉总产量达到二百四十万担。造林达到五百万亩,在山区,大力开展每家种一升核桃的运动,解决油料不足问题,在秃山养起摇钱树,把荒山变成花果园来增加群众的收入。使山区农民生活过得更好一些。中国有两句古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多少年来的经验总结,我们要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要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胜利的基础上,鼓足劲头,力争上游,进一步依靠群众,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克服右倾保守思想,打掉官气,英勇顽强地向自然作斗争,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发展生产建设。积极地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伟大号召,在提前超额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和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的斗争中,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第3版()
专栏:

  每社造林百亩千亩万亩 每户植树十株百株千株
林业部梁希部长谈绿化祖国的伟大任务
我想介绍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林业建设情况和关于今后工作的意见。
一、林业建设的成绩
林业,也和其他国民经济各部门一样,在党的领导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和超额完成了。
造林:五年间,全国造林一千零三十二万公顷(一九五七年是计划数字,下同),等于旧中国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四六年三十五年间造林总面积的三十三倍(一公顷等于十五市亩)。其中:
(1)营造用材林四百七十四万多公顷,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四川、云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安徽、浙江等十省,估计三十年后这些幼林长大成材,即可增加七到八亿多立方公尺的木材。
(2)营造防护林约一百三十六万多公顷,主要是在东北西部,内蒙东部,河南东部,陕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山东、河北及广东沿海等风沙严重地区,而新疆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边缘天山北麓和广东海南岛等地的防护林,也已进行了勘测,并开始部分营造。此外,在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和农业生产高潮中,全国广大农村,还以乡、社为单位,广泛地营造了小规模的农田防护林。防护林造得较早的地区,已经显示出森林对改造自然、稳定农业生产的效果。如豫东十六个县造了四万六千多公顷的防护林,保护了十七万公顷的农田,并且还开辟了四万多公顷原来不能利用的沙荒,建立起五个国营农场和一个园艺场,一九五六年播种八千多公顷,就收获小麦六百二十三万斤,棉花二十一万多斤,花生四百万斤,苹果,葡萄二十九万斤,给往日荒凉的黄河故道,带来了无限的青春。
(3)营造水土保持林一百二十七万多公顷,主要是在水旱灾害严重地区的河流中上游。另外,还封山育林六十七万公顷。据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的统计,现在全国已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约十九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百分之十三点六。当然,水土保持工作不单靠造林,必须结合农、牧和水利措施,但据山西省阳高县、河南省济源县、甘肃省武山县等典型地区的治理经验,都把造林、育林、绿化荒山当作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一个根本措施。如河南省济源县治理漭河,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二十三万亩,结合在丘陵坡地大量修筑梯田、打水窖,以拦蓄雨水,现在已收到效果:降雨十公厘,地表不发生径流,降雨三十公厘,水不下坡。
(4)营造特用经济林一百九十一万多公顷。其中新造油茶林九十万公顷(一九五○到一九五七年)和油桐林九十三万公顷。这些特用经济林,不仅林地面积比以前扩大,经营管理方法也比以前大有改善,从而产量逐年上升。一九四九年全国桐油产量仅九万六千吨,一九五七年已上升到十四万吨,接近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十五万三千吨的水平。茶油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比解放初期提高一倍左右。
护林防火:为了有效地控制山火,预防森林火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修建林道一万零三百七十九公里(一九五七年是计划数字,下同),架设林区电话线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八公里,开辟防火线一万九千零六十二公里,设立了望台二千一百五十三座,并在东北、内蒙古大面积国有林区重点推行了一些新的护林防火技术措施,建立了森林火灾预报站五十五个,化学灭火站八个。航空护林,除在东北、内蒙古林区施行外,一九五七年又在西南进行了试点。但是,护林防火的主要力量还不在此,而在群众。近年来,林区广大群众,在党的教育下,社会主义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已把护林防火看作是一件光荣的爱国行动,特别是一九五六年农业发展纲要草案颁布后,全国绝大部分林区掀起了一个“无森林火灾运动”。一九五七年上半年,在黑龙江、吉林、陕西、福建、贵州、四川等十一个省,就出现了一百五十五个无森林火灾县,一万二千二百一十五个无森林火灾乡。从而使全国森林火灾大为减少。
森林经营:在森林经营方面,从一九五三年开始,国家在大面积国有林区陆续建立了森林经营机构,到现在为止,全国已有森林经营所九百七十五个,林管区六十二个。这些机构的设置,对于保护和合理经营现有森林,对于促进森林的抚育更新,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五年来,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存在着不少缺点,最主要的是:造林成活率不高,森林更新跟不上采伐,火灾损失还很严重,木材采伐和利用上浪费很多,等等,今后都须迅速加以改正。
二、面对着光荣任务
目前,国家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亦日益艰巨。
第一,木材供应问题:去年全国木材供应已呈紧张现象,今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木材的需要将日益增加。初步估计,第二个五年计划末年,国家需要木材,将达四千七百万立方公尺;第三个五年计划末年,需要木材七千五百万立方公尺;到了第四个五年计划末年,需要木材将在一亿立方公尺以上,这还只算了国家、城市和一部分民用材,如果把全部民用材和烧柴都算上,那就更多了。估计,今后三十年内所需要的木材,如果节约使用,还有可能从现有的森林来供应,而三十年后所需要的木材,则必须靠现在所造的森林。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重大的。
第二,水土保持问题:大家知道,造林对防风防沙、保持水土的效用是显著的。过去五年,我们营造了二百八十六万多公顷的防风防沙林和水土保持林,但是,在我国的广大国土上,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危害农业生产的情况,还是十分严重的。特别是水土流失,在比较大的河流流域,几乎都有这种现象,例如黄河陕县年平均输沙量竟有十三亿八千万吨。这样大量的泥土流失,使上游损失土壤和肥料,怎能不造成农田减产?使下游河床淤塞,怎能不造成水灾?而且不搞好水土保持,水库也很快就会被泥沙淤平,如官厅水库,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和去年开工的三门峡大水库,这些水库寿命的长短,都决定于上游造林工作和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的快慢。因此,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要求我们,要在今后十年内全国造林八亿亩,这是一个重大的也是光荣的任务。
第三,林业特产和副产品供应问题:森林中有数不清的林业特产和副产品,如桐油、茶油、漆、松香、樟脑、五倍子、白蜡、核桃、板栗、花椒、八角、香菇、木耳、竹笋和各种珍贵的皮毛等,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消费资料。中国药材也多出在山上,主要有三百五十八种,其中野生的占百分之八十,总产值年约二亿余元。据一九五五年统计,全国出口物资,单是山区林副特产总值就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足见山区的经济潜力很大。党中央已经提出面向山区的伟大方针,号召干部上山。山区是林业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山区发展林业,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木材、林业特产和副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山上有了森林,才能有水有草,才能保证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才能提高山区农民生活。这又是我们一个大任务。
三、当前的积极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必须积极采取下列措施:一、大力开展造林运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第十八条,已经向全国人民提出了绿化祖国的任务。
绿化祖国是全民事业,所以造林主要依靠群众,依靠合作社。我们希望:山区和丘陵地区有土地和劳力的农业社,争取每社营造“百亩林”、“千亩林”、“五千亩林”、“万亩林”;平原地区四旁植树(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争取每户栽十株、百株、千株。
为了发挥群众造林的积极性,必须注意把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结合起来,这就需要:(1)除群众原来经营用材林有基础有习惯的地区,应以发展用材林为主外,应适当发展收效较快的油桐、油茶等特用经济林和薪炭林。(2)农林间作。如南方杉木造林后混种农作物数年,北方鱼鳞坑中种豆类,可以有粮食收成。(3)造林尽可能密植,使抚育时可以有柴料和木料收入。
绿化,还必须积极发展国营造林(国家投资造林)。国营造林比合作社造林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有较熟练的工人;造林成活率高;可以严格按国家计划办事,以发展用材林为主;可以完全按技术要求来进行栽植和抚育;成林后,国家可以直接采伐。
如果在今后十年内发展国营造林一千五百万公顷,三十年后,每公顷平均出材二百立方公尺,每年就可以为国家生产用材一亿立方公尺。十年内,如果群众造林能完成三千万公顷,三十年后,每公顷平均出材一百立方公尺,每年也可以生产木材一亿立方公尺。加上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四旁植树和现有森林的生产,估计三十年后,每年可以供应木材约三亿立方公尺以上。
当然,这个估计,是从很好质量的造林出发的,所以我们今后从采种、育苗、整地、造林、抚育直到保护,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施行,要做到栽一株活一株,造一片活一片。总之,要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不但要快造,而且要造好;不但要多栽,而且要栽活;不但要植树,而且要育苗;不但要造林,而且要护林”。
二、发展速生树种:这是解决木材供应不足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平原地区,速生的乡土树种不少,如北方的杨树、榆树、臭椿,南方的桉树、泡桐,栽植后十几年就可以砍伐利用。今后应在四旁、坟地和河滩大量栽植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树。争取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种植速生树一百亿株,十五年后每年可以出一亿立方公尺木材,为国家提供纤维用材和矿柱等,且可解决群众烧柴和一部分民用材问题。
三、加强“采伐迹地更新”(在采伐了的林地上造新的森林)工作。更新,主要采取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并且应该把国有林区森林更新费用作为木材生产的原料费,纳入木材生产成本,以便有可能在最近期间内加快森林更新速度,做到“采一造二……造五、造十”。不但随采伐,随更新,而且争取把旧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林间空地都恢复成林。
四、积极提高木材利用率,反对浪费木材: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节约使用木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在林区附近设有小型加工厂,把采伐后的树皮、树枝、树梢、废材、碎料,几乎全部加以利用。电线杆底部用洋灰做椿,延长使用年限。铁道侧线是利用废材、小材做成半截枕木。而我们过去在采伐中,树皮、树枝、树梢、小材小料、枯立木、腐朽木却很少加以利用。此后应扭转过来:适当地增加必要的运输设备,争取把伐区内一切有利用价值的木材都运出来;在林区附近,推行简易的加工制材,发展各种纤维板、人造板,木材水解和木材干馏工业,以求充分利用废材,提高木材利用率;在木材使用中,要求各需材部门,在不影响产品和工程质量的原则下,积极研究代用树种,扩大树种材种的使用范围,合理降低木材使用标准,大量利用洋灰、竹子等代用品,以减少木材供应不足的矛盾。
五、从集中的大面积皆伐,逐步过渡到分散的小规模采伐:为了保证供应国家建设用材,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林和过熟林,必须把采伐工作全面铺开,直达偏远林区。为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今后应该从生物要求和经济要求兼顾的观点出发,逐步把采伐企业的经营面积适当划小,由集中的大面积皆伐,逐步过渡到分散的小规模采伐。这样,不但可以为国家增产更多的木材,而且会大大提高现有林的经营强度,提高森林生长量。这是改善森林经营、合理利用资源的一种好办法。我们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促其实现。
四、三个条件来保证
要完成上述三大任务,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还需要三个条件:
1.需要各地党政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把林业工作摆在议事日程上来。开展群众性的造林运动,并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最近河北省平谷县和邢台县,就是由于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动手,带头上山造林,所以能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一个全面绿化运动。在邢台山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旧社会县长上山用轿抬,新社会县长上山把树栽”。这说明党政领导重视林业,领导亲自动手,对群众是多么大的鼓舞啊!
2.需要青年团发动全国青年,由青年带头,掀起一个大规模的绿化高潮。根据经验,不论机关、学校、团体、企业的绿化运动,都以青年为最活跃,特别在农村,许多合作社的“百亩林”、“千亩林”、“万亩林”,绝大部分由青年团带头造起来的,河北邢台县灯塔联合社团总支书记王志英同志带领了青年和群众,在一年中造了一个“万亩共青林”,就是显著的例子。
3.需要开辟林区交通。民主德国在一百九十万公顷的林区内,有林道十一万公里,林区几乎全部通汽车;捷克斯洛伐克在四百二十万公顷的林区内,有四万九千多公里林道。而我们在七千六百六十万公顷的森林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只修建了一万多公里的林道。林区交通如此,怎样能够取得护林营林的便利?怎样能够在国有林内全面铺开采伐,由集中的大面积皆伐逐渐做到分散的小面积伐木?怎样能够发展山区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怎样能够提高木材利用率,尽量使用废材?
我们以为,要搞好林业,必先搞好交通。在南方,浙江的办法甚好,他们在一九五六年投资六十二万元,开辟了一百多公里的林道和河道,就增产了五十六万立方公尺木材,给国家和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千几百万元的好处。在大面积国有林区,国家更应该投资修路、修河。但由于林业部门力量薄弱,不能单独开辟林区交通,我们希望交通及铁道部门大力支持,把通到林区的公路和铁路尽快地修建起来。
总而言之,为了支援工业,保证在今后十五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为了贯彻执行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林业部门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克服右倾保守思想,鼓起革命干劲,为迅速完成绿化祖国的光荣任务而奋斗!


第3版()
专栏:

华侨代表小组讨论吴玉章作的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他们拥护这一报告,并提出了一些有关汉语拼音方面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