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工业城市都来支援农业
  本报评论员
前几天,本报介绍了湖北省麻城县宋埠镇支援农业大跃进的经验。这是一种类型。今天,本报发表的湖南省株洲市和长沙市的消息,提供了工业城市和中心城市支援农业的良好榜样,这又是一种类型。工业城市直接支援农业,应该做和可以做的事情多得很。只要把这项工作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的潜力挖掘出来,各个大、中工业城市的郊区农业生产,在城市的直接支援下,必将有飞跃的发展。
工业城市生产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本来就是支援农业的主力阵地,这是毫无疑问的。一切工业城市都应该以搞好工业生产,组织工业生产大跃进,作为支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工业城市对农业大跃进的支援,是不是只能限制于生产一些农具和布匹的范围内呢?不,工业城市对农业大跃进的支援还有更多的内容,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为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做更多的事情。
从株洲市全面支援农业大跃进和长沙市组织工厂同农业社订合同,经常支援农业生产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城市支援农业的潜力是多么巨大!哪一个城市没有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哪一个城市没有成百成千的工程技术人员?哪一个城市哪一天没有几十吨、几百吨污水、肉骨头和垃圾等良好的农业肥料,花很高的价钱随随便便地处理掉!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许多城市并没有把这些潜力挖掘出来,用到附近农村的农业生产上去。城市依靠着郊区农村供应粮食,肉类和蔬菜(当然也不仅是依靠郊区农村),有时甚至觉得郊区农村落后,不能很好地为城市服务,却很少考虑怎样利用城市比较强大的技术力量、物力和“废料”来支援郊区的农村、把郊区的农业生产、尽快地提高到先进的水平。
问题还不在于工业城市有支援附近农村农业大跃进的无穷潜力,问题还在于这种支援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城乡关系所迫切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城乡关系是相互支援的关系,工业城市和郊区农村的联系更是密切,城市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制订城市工作各种政策措施所必须考虑的。也是中央提出的“一切从六亿人口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所要求的。过去,有些城市对这个方针不明确,他们想问题,做工作,只从城市出发,没有同近在一旁的郊区和广大的农村联系起来考虑,因而常常使得城乡关系失调。例如建设工厂的时候多征了农田、破坏了农村原有水利灌溉系统,厂矿职工的福利待遇过高,招工人员擅自下乡招工,使部分农民不安心农业生产,盲目流入城市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城市总是会有许多“麻烦”的。株洲市全面支援农业大跃进,完全改变了这种情况。在他们那里已经不是避免城乡关系失调,而是从全面支援农业大跃进中,更加密切了城乡关系。事实上郊区农业大发展了,城市的粮食、副食品得到更充分的供应,也是城市进行工业建设的一个保证。这种城乡相互支援是新型的社会主义的城乡关系,是每一个工业城市都要大力发展的。
或许有人说:“像株洲那么做,要多花一些钱”。是的,是要花一些钱,但并不很多。以株洲建设的白石港桥来说,原来投资二十二万元,为使农业免受水灾,并可大量增产,加建一座水闸,只需再投资十五万元左右。若是另外再建水闸,决不是这个数目所能解决问题的。十五万元虽然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能够换来六千多亩农田每亩增产五百斤粮食,两年之内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又何乐而不为呢?况且,许多工程还可以由农业合作社自己来投资,国家不需花钱,更应该毫不动摇地举办起来。
郊区比一般农村更接近城市,依靠城市的帮助,有条件比一般农村跃进得更快。可是,许多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现在看来还是比较落后的。去年,株洲城市郊区农田每亩产粮食五百七十斤,而同株洲毗邻的醴陵县每亩产量达八百零三斤。可见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的潜力是极其可观的。支援郊区农业的大跃进,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村跃进,是各个工业城市必须担负起来的责任。


第4版()
专栏:

  工业城市怎样支援农村生产大跃进?
  请看株洲市的良好榜样
本报长沙3日电 记者范荣康报道:工业城市怎样支援郊区农村的生产大跃进?湖南省株洲市已做出了良好榜样。这个城市所有的工厂、机关和学校都分别同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挂上钩,负责从各方面来支援农业生产;全市工程技术人员都被组织起来,研究改良农业机械;城市工作的各方面都注意了支援农业,密切城乡关系,巩固工农联盟;全市人民都参加了支援农村的活动。据株洲市委第一书记马壮昆说:在城市大力支援下,株洲郊区将在三年内基本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
支援农业生产是工业城市的责任 株洲位于湘江之滨,解放前是湘潭县所属一个七千人口的小镇,1953年后,逐渐发展为湖南省最大的工业城市。现在拥有十八万人口,其中城市人口十一万人。过去几年来,株洲市虽然也在支援农业生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组织工人和技术人员帮助农民兴修水利,抗旱救灾等等,但发动城市支援农业的思想还不十分明确。去年,党中央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在农业大跃进的鼓舞和推动之下,中共株洲市委明确了支援农业生产乃是工业城市的责任,迅速采取了措施,在全市形成了一个支援农业大跃进的热潮。
现在,株洲市所有较大的工厂、机关、学校都已同附近的农业社挂上了钩,负责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协助当地党组织做政治思想工作和时事宣传工作;二、从技术上帮助农业社增产;三、在不影响生产、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下,提供人力;四、尽可能帮助农业社解决农业生产的器材供应问题。
组织全市工程技术人员试制农业机械 株洲是一个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各种机械设备齐全,工程技术力量很大。现在正由机械研究所和科学普及协会出面组织一个“支援农业技术研究所”,除配备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外,并组织全市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和试制农业机械。今年计划试制和推广的就有十种以上。湖南畜力不足,农村劳动力缺乏,但运输还得靠人挑,人推的独轮车也只能载重二、三百斤。现在,“支援农业技术研究所”正准备试制一种适合南方道路特点的畜力和人力的胶轮车;还计划组织全市科学工作者分片包干,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向农民进行科学普及教育,在农业社内逐步建立技术夜校。
有计划地向农村排灌污水,城乡两利 建设工厂就要征用土地,常常容易破坏农村原有的水利系统。株洲市非常注意这方面的工作,力求避免类似的情况。不仅如此,株洲市在规划城市建设的同时,还主动地考虑农田水利问题。株洲市共有三条水港,尽皆汇入湘江。每逢湘江水涨,常常倒灌成灾。去年决定在白石港建桥时,就同时决定在桥下设闸,这样,市政建设投资虽然要增加十五万元,但六千二百亩稻田可免受水灾,并可改种双季稻,平均每亩可增产粮食五百斤,两年增产所得,就可把全部投资收回。城市污水是农村极好的肥料,株洲市从1956年起就开始利用污水灌田,现在已有二千五百亩农田受到城市污水灌溉。计划要把城市每天所有七千六百吨污水全部利用起来,今年内使污水灌溉面积增至八千三百亩。受到城市污水灌溉的农田,不加其他肥料,只用些石灰,每亩都可争取生产粮食一千斤。现在新的污水系统正在加紧勘测中。污水系统中的小工程,将由使用污水的农业社投资,大工程则是国家投资。这样,国家虽然要多花一些钱,但新建的工厂可以不建化粪池,所有的工厂都可以少用大量漂白粉,也还是合算的。株洲市每年宰杀生猪七万头,可出猪骨六十万斤。猪骨不但可以提炼骨髓油用到工业上去,骨粉也是很好的肥料。2月1日起,株洲已停售猪骨,全部用于制骨髓油和骨粉。此外,运输部门、商业部门、邮电部门也都订出了支援农村的计划。
城乡互助干劲十足,争取三年实现四十条 全市人民都展开了支援农村的活动。今年内要结合爱国卫生运动,为农村积肥一百万担,现已完成了五十六万担。最近的水利运动中,仅工人已支援人工六千人次,技术人员在十多天中为农民测量了八个水库。
株洲郊区在城市大力支援下,干劲十足。他们计划在今年内赶上当地富裕中农的水平,三年内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保证今年粮食亩产一千斤。还决定今年就实现蔬菜亩产一万斤,生猪年产十二万三千头,比去年增产一倍。株洲郊区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将更有力地支援城市的工业交通建设。许多农业社的主任到工厂、机关和学校做报告,给城市人民很大的鼓舞。


第4版()
专栏:

  支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新措施
长沙市工厂和农业社挂钩
本报长沙2日电 记者高长任报道:“一个工厂和一个农业社挂钩”,这是湖南省长沙市最近在支援农业生产大跃进上采取的一个新措施。这就是每个工厂都和附近一个农业社签订合同,经常联系,工厂保证利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农业社增产。长沙机床厂已和红光农业社签订了合同,机床厂保证在今年春季支援红光社四百个义务劳动日;另外,还要为红光社积肥一万担,在红光社需要技术力量帮助时,工厂就无条件支援。由于机床厂和红光社紧密相连,合同还规定:工厂负责教育工人遵守农业社规章,农业社也教育社员不违犯工厂厂规;双方负责搞好环境卫生和治安工作。
这些工厂在与农业社“挂钩”时,一般都结合自己的业务。湖南细菌肥料厂计划帮助附近一个农业社充分使用这个厂出产的细菌肥料,工厂负责在使用技术上尽力指导。建湘烟厂计划大力帮助自己所联系的农业社大量试种烤烟。这样的帮助,不仅能促进农业社的发展,对工厂鉴定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合需要及增加原料也有很大好处。另外,长沙水泵厂工人还准备在今年上半年利用废料和实行义务劳动,制造十台水泵,送给郊区农业社。2月1日,这个厂已利用废料制成了两台水泵。
长沙市各工厂工人在讨论如何具体帮助本厂联系的农业社时,找出了许多过去为工厂忽视,但对农业社却有很大帮助的潜在力量。全市十多个米厂,每年都有三百多万斤糠灰抛弃了,现在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把糠灰收集起来,就是很好的农田肥料。长沙肉类联合加工厂最近准备把大量的猪粪、污水,有计划地供给附近一个乡的各农业社,这样就可使这个乡今年能实现千斤丰产计划。华新粉厂准备把做粉用的渣子保管好,运出去,每年就可帮助农业社喂猪两千头。
现在,长沙市各工厂和郊区农业社正陆续签订合同,加强联系。根据各厂计划,在今年农忙季节,全市工厂将为附近农业社做四万个义务劳动日。中共长沙市委最近向各厂技术人员提出了“每一个技术人员要为农村做一件好事情”的号召,目前,各厂技术人员正在开动脑筋,要在技术上帮助农业社。


第4版()
专栏:

  甘肃建设二千多个肥料厂
新华社兰州2日电 甘肃省今年发动群众就地取材建设多种小型肥料厂(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小型颗粒肥料场、细菌肥料场、骨肥厂和血肥厂等已超过两千个。绝大部分的乡都有一个小型肥料厂(场)。有的已经达到社社有肥料厂。临洮县共三百五十八个农业社。从去年12月这个县就动手建设了三百五十八个颗粒肥料场和一个细菌肥料厂。这些厂设备简单、花钱少、建设时间快。一般是利用旧房屋,买些筛子、大锅和蒸笼等设备,有一、二个月就能建成。现在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厂都将在春播前生产部分肥料。武威县建起的一百零四个颗粒肥料场,春播前可以生产出一千一百多万斤。张掖专区建设的一座细菌肥料厂也将生产可供五十万亩以上土地拌种用肥。根据去年试点结果,这些肥料施用后一般效果都比较显著,施用颗粒肥料每亩地可增产7%以上,细菌肥料每亩可增产5%到10%;有的地方增到30%,血肥也可增产10%以上。
此外,甘肃省今年还要新建三个、扩建两个中型肥料厂,生产泥肥、磷肥、骨肥和细菌肥料。这些厂年内即可投入生产。还有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的氮肥厂正在兰州加紧兴建,在今年第四季度也可基本建成。
甘肃省原来肥料厂很少,只有两个中型的肥料厂和县市建设的十个小型肥料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但是,甘肃地区的肥料资源很丰富,适宜大量发展肥料工业。如在甘肃南部、北部以及河西一带差不多到处都有草炭(泥煤)。河西和甘南牲畜的骨、血也很多。


第4版()
专栏:

  二十万公路运输职工响应号召
力争二十万公里无大修
本报讯 中国公路运输工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开展“安全、节约、二十万公里无大修”运动以来的七天当中,已经有二十四个省市的十九万九千八百多名公路运输职工响应号召,投入了这一运动。
北京、天津、上海的公路运输工人举行了誓师大会,提出向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公里无大修的目标跃进。青藏高原上的汽车驾驶工人、木炭汽车占65%的湖南省汽车驾驶工人,也都决心作到安全、节约、二十万公里无大修。黑龙江省安达运输总站汽车驾驶员徐士祥,驾驶的是1936年日本造的旧汽车,他也保证达到安全、节约、二十万公里无大修。


第4版()
专栏:

  上海市委指示深入反浪费斗争
一定要反掉本位主义
据新华社上海3日电 上海各个部门在反浪费斗争中揭露出本位主义造成国家资财损失的大量事例。中共上海市委已号召各部门在反浪费的专题鸣放和专题整改中,结合进行反对本位主义的斗争,特别要反对协作关系中的本位主义。不仅要揭发本单位的本位主义,而且要征求有关协作单位对自己的意见;对因为其他单位的本位主义而造成本单位损失的,也应该用摆事实、讲道理、大字报等方法,向这些单位提出批评和意见,督促他们改进。
据有关部门统计,1956年上海各种运输工具之间、运输部门与物资部门之间,因为协作不好,造成了货运汽车浪费很多待装待卸的时间,这些时间占了运输总时间的三分之一;驳船等待装卸、延期、放空等浪费的时间,也相当于一千一百吨驳船停止航行一年。
上海纺织品出口公司针织品组,在去年国内市场黄版纸供应紧张时,以制造出口衬衫盒子的名义,购进黄版纸二十三吨,造成国内市场供应更加紧张。而半年多来,这个针织品组只用去黄版纸五吨,还有十八吨到现在仍存放在仓库里。


第4版()
专栏:

  太原化工区加快建设步伐
化工厂今年就有七种产品投入生产
肥料厂制药厂工期缩短半年到一年
新华社太原3日电 我国新建的太原化工区正在加速建设,争取早日投入生产,以适应农业增产的需要。
按照新的计划,今年是太原化工区建设最紧张的一年。太原化工厂在今年将有硫酸、烧碱、盐酸、液氯、六六六原粉、DDT和苯酚等七种主要产品陆续投入生产。今年4月动工兴建的太原肥料厂和太原制药厂,将分别提前在明年第三季度和今年年底基本建成,比原订计划缩短了半年和一年的建设时间。这些厂投入生产以后,仅每年生产的苯酚就可以制造穿衣需用的卡普隆八千吨;每年生产的硝酸铵化学肥料,就可以增产粮食十亿斤。
建设太原化工区的职工根据新的计划,正在冒着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进行冬季施工。
为了加速太原化工区的建设和适应竣工后生产管理的需要,太原化学工业公司在最近正式成立。这个公司成立以后,统一领导全区的所有建设单位和生产单位,使这些单位的相互关系更趋密切,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及时就地得到解决,并且能够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化工区的建设。
今年太原化工区的建设任务比去年增加近两倍。为了弥补施工力量的不足,从去年12月起,已经陆续调来参加吉林三大化工厂建设的技术骨干两百多人。太原制药厂的土木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已经委托其他建筑安装部门承建。


第4版()
专栏:新产品

  上海牌照相机
第一台上海牌58型照相机已由地方国营上海照相机厂试制成功。这个厂今年第一季度准备先生产三十只,明年新厂建成后可年产一万只。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赶快彻底清仓
建筑工程部直属建筑科学研究院积压着大量的仪器设备,浪费惊人。这个研究院这几年买进的仪器设备,目前还积压着七百多件,价值一百一十多万元,相当于历年购进仪器总值的四分之一左右。例如,1955年购入的十吨桥式吊车,价值六万六千多元,由于不合规格,已露天搁置三年多了;1955年从国外购入的一套自动电话交换机和二百门桌式电话机,价值九万二千多元,因为订购太早,后来决定楼房停建了,这些设备就无处可安,到现在已经积压三年多了。
这些积压的仪器中,由于管理得不好,已损坏九十五件,价值九万九千多元。丢失了三十一件,价值三千多元。甚至个别仪器还长期存放在车站的仓库里,连取都没有取回来。
虽然去年建筑工程部和北京东单建设银行会同这个院,对账务、库存进行了初步整理,但由于决心不大和本位主义,浪费现象可以说依然如故。我们希望这个研究院赶快在这次清仓运动中,彻底烧掉浪费现象。
常景文、张彦东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奇怪的“交接班会议室”
开滦林西机械制修厂最近盖了一座“交接班会议室”。它有演出用的舞台,容纳得下一千人。只要不是瞎子,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座俱乐部,而不是什么“交接班会议室”。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林西机械制修厂在去年上半年要建个俱乐部,开滦煤矿总管理处根据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和林西矿已经有两个俱乐部的情况,没有批准。可是林西机械制修厂的领导人员却硬是想盖个俱乐部。只是后来在向开滦总处申请的时候,说成是盖“交接班会议室”。开滦总处居然也就马马虎虎地给批准了。这实在是要不得的事情!
韩俊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豪华的家属宿舍
去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盖了四幢家属宿舍,面积一共一万三千二百六十平方公尺。他们以建首长宿舍为理由,采用了市设计院1956年二型定型设计,预算造价每平方公尺高达七十多元,超过了1957年国家规定的普通住宅(每平方公尺五十五到六十一元)的造价指标。更严重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又与施工单位洽商,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装饰,提高了原设计的标准。如这个工程原设计的室内是水泥地面,后来又改成高级建筑物所使用的菱苦土地面,每平方公尺地面单价由九角四分提高到七元多,仅仅这一项,就大约增加费用四万余元。造价一步步提高,浪费也愈来愈大。
由于宿舍盖得很讲究,也将会加重干部的经济负担。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北京市前门支行 黄兆希


第4版()
专栏:

  水泥工业十五年能赶上英国
  金迪三
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一个伟大的号召——争取在十五年左右,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这个口号,对于水泥工业来说,同样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目前英国水泥工业的生产水平怎样?我国水泥工业在多少年内能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生产水平?我们就来简单的谈谈这个问题。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水泥的国家之一。远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就创造了水泥工业。到了1824年,又获得了当时生产现代水泥(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到现在,英国的水泥工业生产水平发展到年产一千二百九十万吨,在世界水泥生产中占第四位。因此,英国的水泥工业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的。
英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是经历了漫长的道路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13年到1939年。二十六年间,产量增加了一点八六倍,平均每年上升4%。这个时期英国水泥工业能够得到这样比较平稳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在经过了一场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且使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和“繁荣”,因而水泥工业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增长。1929—1933年有过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危机,但看来当时水泥工业所受的影响并不大,在次一年(1933—34年)就开始复苏,而且在1939年达到了生产的最高峰——年产八百三十四万吨。因此,这一时期是英国水泥工业的上升和发展时期。
但是,在1939年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又一次规模空前和影响深远的经济危机。英国的工业生产缩减,随着,英国又卷入了1941年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中。战争使英国的经济失调更严重,在再生产过程中以及整个经济生活中发生混乱现象。因而,从那时起,英国水泥工业的生产就开始下降,特别是在战争后期,下降得更多。1945年的产量几乎只有战前最高年产量的一半。直到1948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因此,在1940—1948年间,英国的水泥工业是处于下降和停滞的状态。这是英国水泥工业的第二个历史时期。
1948年以后,英国水泥工业进入了第三个历史时期,即战后发展的时期。这时期,英国水泥工业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七年中,产量增加了一半。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5%。比同时期英国的生铁、钢和煤的发展速度都要快得多。
总的看来,在1913年到1956年的四十三年间,英国水泥工业的产量由二百九十二万吨增加到一千二百九十万吨,增加了341%,平均每年增长3.5%左右。
在战后的年代里,英国水泥工业为什么会得到这样比较快的发展呢?主要原因是:
(1)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战后重建和建筑一定数量的住宅;
(2)由于大力实行对外经济扩张,增加了出口量;
(3)由于国民经济军事化而使军事战略工业和工厂建筑增加。
英国是一个依赖出口的国家,也是一个大量输出水泥的国家,水泥的出口量并且一直居于世界的首位。在战后几年里,英国利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遭到削弱的机会,将资源都用于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势力范围和提高出口水平,并把出口比例从占全部产品的22%增加到35%至40%,水泥的每年平均出口量也提高到一百七十万至一百八十万吨。1952年增加到二百零六万吨。出口量的增加,使英国水泥工业有可能维持较高的生产水平。
在战后时期,英国的住宅建筑总数大大低于战前的水平,但是,由于军事战略建筑和工厂建设的扩大,英国的建筑业还是有很大的进展。1953年建筑量较上年增加了7%;1953年又有增加。由于建筑工业要占到全部工业生产的14%左右,因而它的增产必然会刺激水泥工业生产的上升。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战后英国的水泥工业才能达到每年平均上升5%;然而,这些因素却正在逐渐的衰退着。目前的情况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尖锐化,1955年以来,英国遭到西德和日本排挤的情况也更加严重了(1956年日本水泥出口量超过英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在国内,军事工业部门的新投资已大部完成,国民经济军事化对于英国经济的刺激力已成为强弩之末了。从1954年年底起,英国的经济矛盾有了显著的增长,民用工业从停滞转为下降,某些重工业的生产也正在日益恶化。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降低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的办法来找寻出路,在住宅建筑方面也减少了15%。为革新和扩大固定资本的投资也开始下降……。这些,使英国水泥工业生产上升的速度逐步降低。如1954年比1953年上升了6.5%,1955年上升了4.8%,而1956年只上升了1.5%。因此,今后若干年内,英国水泥工业生产要达到5%的速度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便于计算,我们不妨仍按照这个数字来考虑。这样,估计到1967年时,将会达到二千二百万吨左右,而到1972年时,将会达到二千八百四十万吨左右的生产水平。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我国水泥工业的情况。
我国水泥工业生产开始于1886年,已有七十一年历史,比英国足足晚了六十多年。因此,还是比较年青的,而且当初是由英商开平矿务局在煤矿附近设厂开始的。
我国的水泥工业从降生的第一天起,直到解放前的整整半个世纪里,一直饱受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是外国水泥垄断国内市场的时期,水泥工业一开始就遭到窒息性的摧残。自此以后,在1917—1937年的二十年间,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忙于医治战争的创伤,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暂时的“景气”现象,和国内爱国运动的兴起和高涨的影响,我国水泥工业才有了稍多的发展。到抗日战争开始的1937年,我国水泥的产量已为1922年的二点四四倍,十五年内增长了七十五万吨。但是,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垄断势力也逐步渗透到水泥工业中来了,按生产量的比重,进口的水泥由1922年的13%,增加到1931年的27%,影响了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水泥工业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日本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却在我国领土上大力发展水泥企业,掠夺我国的资源,这在1942年时,更达到了极点。当时包括日本在华的水泥工业在内,产量有二百二十九万吨,成为历史上最高的生产水平。往后,随着侵略战争的破坏,和国民党腐败政府的黑暗统治,水泥工业的生产始终处在很低的水平线上。到全国解放时,总共只有六十六万吨的生产量。旧中国所遗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贫弱残破的水泥工业基础。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水泥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仅仅经过三年,到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终结的时候,全国水泥产量达到二百八十六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的最高水平。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到1957年,预计将达到六百八十万吨,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约13.3%。五年中水泥生产量的增加比英国从1913年到1936年二十三年间增加得还要多。当然,目前我国水泥的生产水平还是不高的,还只相当于英国1936年的生产水平。因此,我们需要拿出干劲来,努力赶上去!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有更多更快的发展,国内需要的不断增加和大量增加,我国水泥工业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增长。按照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建议,1962年水泥的生产水平将达到一千二百五十至一千四百五十万吨,也就是说,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将获得每年上升13%到16%的增长速度。这样迅速的增长速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按照我们的估算,如果在第三个五年和第四个五年分别采取每年增长10%和8.3%的速度,那么,我国水泥工业1962年在一千二百五十万吨水平的基础上,1967年将达到二千万吨,1972年将达到三千万吨左右。这样,我国的水泥工业将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内赶上或超过同时期英国水泥工业的生产水平。我们将用十五年以内的时间走完英国从1936年开始走的将近三十五年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的矫健的步伐,也是中国人民豪迈的志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