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让新安江水电站提前一年发电
建设者们斗志昂扬决心苦战三年
一百多公尺高的拦河坝开始浇灌
本报杭州26日电 记者刘凡报道:新安江水力发电站的建设者们,最近提出“苦战三年,提前一年发电”的口号,争取在1960年使这座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自制发电设备的第一个大型水电站。水电站拦河大坝高一百零五公尺。装机容量五十八万瓩,比官厅水电站大二十倍。它的发电能力比著名的丰满水力发电站还大。新安江水电站建成以后,将供应上海、杭州、南京地区强大的电力,还可以拦蓄新安江的洪水。这对壮大我国电力工业的力量,促进江南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将起重大作用。这座水电站的辅助工程在1956年8月开始施工,原计划在1961年发电。党中央提出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伟大号召以后,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者们受到很大鼓舞,决心把发电时间提前一年。
目前,这座水电站的拦河大坝混凝土浇捣工程已经开工。17日,新安江水电站的一万五千多名职工完成了拦河大坝基坑第一块混凝土浇捣面的开挖、钻孔、灌浆、冲洗等工程。18日中午,水电站的领导人和总工程师最后验收了大坝基坑;下午,举行了拦河大坝混凝土浇捣工程开工仪式。参加这一开工典礼的,有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陈伟达,杭州市副市长顾春林和国家计划委员会、水利电力部水电总局等单位的代表。(附图片)
新安江水电站模型图
为了加快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当夜幕降临以后,建设者们还在劳动。他们不肯放过一分钟,不肯放过一秒钟。
 新华社记者 章耕辛摄


第3版()
专栏:

缺人给人 缺设备给设备 缺动力给动力
重庆帮助遵义专区发展工业
本报贵阳26日电 重庆市工业部门发扬社会主义革命精神,大力帮助贵州遵义专区发展地方工业。
遵义地区与重庆市相邻,工业十分落后。这个地区是贵州省养猪最多的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很难外运,急需建设肉食罐头厂。重庆市的食品加工部门,便帮助遵义专区训练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提供设计资料,并且派人到遵义市帮助建设安装。
遵义专区的丝织厂,几年来一直亏本。1月中旬,重庆绢纺厂派去一个副总工程师、一个工程师和七个技术、管理干部,帮助遵义丝织厂深入车间检查亏本的原因。经过检查,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减少损耗、改进工具等许多具体办法;并给全厂职工进行了操作表演,使全厂职工受到很大教育和启发,很快改进了工作。根据改进工作以后的情况看,1958年不但不会亏本,而且还有九万元的利润。为了更好地利用丝织厂的废品,重庆绢纺厂的技术人员主动提出帮助遵义丝织厂设计绢纺车间,并且帮助解决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
重庆还调了一台二千瓩的火力发电机给遵义市,以便帮助遵义市解决急需的工业动力问题。据贵州省有关领导同志谈,贵州省在今后发展地方工业中,还将得到重庆市的更多帮助。


第3版()
专栏:

酱油工业的技术革命
本报讯 前食品工业部组织北京、上海等地技术人员在北京市酱油厂进行无盐发酵试验,最近已经成功。全国食品专业会议即将推广这一经验。
用无盐发酵的办法制酱油,生产周期只要四天,相当于一般温酿法生产周期的十分之一。原料利用率也提高了10%以上。因此可以大大增加酱油产量,加速资金周转,并为国家节约大批粮食。据有关部门计算,在全国酱油厂推广无盐发酵,只要略加调整设备,不必大量投资进行基本建设,便可增产酱油十二倍以上。
无盐发酵,使酱油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增加,味道更加鲜美。这种酱油不需要掺入为增加鲜味的化学油;加以生产周期缩短,可以减少生产管理费用,成本将大为降低。有条件的工厂还可结合无盐发酵生产可以出口的特高级酱油。        (包启安)


第3版()
专栏:

京西追淮南 淮南赶焦作
煤矿职工各选竞赛对手步步提高
本报讯 京西矿务局全体职工决定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来个大跃进,争取今年上半年使各项劳动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下半年赶上淮南矿务局,然后进一步赶上全国最先进的水平。
在制订1958年计划的时候,京西矿职工就鼓起干劲,在不增加人的情况下,把今年产煤计划比去年提高51.52%。最近,他们比较了全国各兄弟煤矿的生产情况,发现自己的劳动效率十分落后。去年京西煤矿的五项劳动效率指标全部在全国平均水平线下面;全国最先进的焦作矿务局平均一个生产工人每天出煤一点七四八五吨,而京西矿只出零点八八一五吨。淮南矿和京西矿好、坏煤层比重很接近,地质条件差不多,而淮南矿的五项效率指标比京西矿都高得多。
京西矿领导干部分析了劳动效率不高的原因。他们认为,只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效率一定会大为提高。
现在,京西矿已经定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许多保证措施。广大职工正在为赶上淮南矿而进行着忘我的劳动。在矿务局所属各矿,班与班比、组与组比、采区与采区比,形成了高潮。
本报讯 “大力革新技术,以技术大跃进来推动生产大跃进!群策群力赶上焦作,苦战五年突破千万(吨)!”这是淮南矿务局工程技术人员最近在技术会议上立下的宏愿。
这次会议围绕着如何进行技术革新和怎样追赶全国先进的焦作煤矿两大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右倾保守思想和骄傲自满情绪进行了严肃的批判。会议指出:这些错误的思想情绪已经使淮南矿大大落后了。例如淮南矿矿井生产条件比华东各煤矿都好得多,而1957年有几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都名列华东末尾。代表们面对着这些事实,决心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来挖掉两大祸根——右倾保守和骄傲自满,力争赶上先进。
会议期间,传来了“京西矿追淮南矿”的消息。这对代表们是一个鼓舞,也是一个鞭策。
各矿矿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也参加了会议。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找出了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并且对症下药地订出了具体的技术组织措施。全体代表热情沸腾,一致通过了今年的奋斗目标:全年产煤六百九十一万吨,比去年国家计划提高53.3%。


第3版()
专栏:

主动支援 共同前进
洛阳市、三门峡、洛阳专区开协作会议
本报讯 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地委、三门峡市委不久以前在洛阳市举行了首次地区协作会议。会议自始至终充满了主动支援别人、和睦团结的气氛。
中共洛阳地委书记王慧智同志说:洛阳专区在水利建设中首先碰到的困难是缺乏水泥;平整土地上,全区有好几亿土方任务,缺乏机械,有些地方创造了些机械,也没有人在技术上给以鉴定。此外,专区还要求洛阳市大量生产小型发电机、万能小型拖拉机等。三门峡市在建设中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该市市委负责同志听到这些要求以后,立即提出:一季度支援水泥一千吨,如果需要制水泥管,还负责派工人到现场制造;还答应帮助陕县、灵宝、卢氏三个县解决修大型水库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还答应抽出一部分平整土地所需的机械支援洛阳专区。洛阳市委也提出从十二个方面支援专区。
三门峡市提出的主要要求是人力和物资供应问题。他们要求增加一些营业员和行政干部、力工以及蔬菜供应等,洛阳市委和洛阳地委也当场答应帮助解决。洛阳市委还计划支援三门峡一个冰棒厂,包括厂内的工人。其它布匹等供应尽可能满足三门峡要求。
在互通情报中,洛阳地委还介绍了洛阳专区地面和地下资源情况,这为双方编制发展地方工业规划提供了良好资料。


第3版()
专栏:

赶上农业产值 促进农业发展
湖南地方工业五年将增长七倍多
本报讯 全党办工业,县县有工业、乡乡有工业、社社有工业,使湖南的地方工业总产值在五年内增长七倍多,达到六十亿元,同农业生产总值相等。——这是不久以前中共湖南省委召开的农业生产会议上提出的发展地方工业的宏伟计划。
湖南省地方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地方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一点九九倍,全省包括国营、地方国营、手工业在内的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6.61%。但是地方工业的发展还赶不上农业的需要。因此,这次有各县县委书记参加的全省农业生产会议,提出全省地方工业今后五年内每年要以递增40%、50%、60%的高速度向前跃进。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湖南省将兴建几十个限额以上的工业企业。各县各乡和农业社,将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批小煤矿、小型肥料厂、小型机械厂和小型加工厂。各地将吸取和发展山西沁县办地方工业的经验,使地方工业尽快地发展起来,以便满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革新的需要。
为了加速发展地方工业,湖南省将采取“滚雪球”、“散兵前进”的方式,用大带小、手工业社升级、城市支援农村的办法,充分运用现有工业基础,同时要依靠当地群众解决发展地方工业的资金问题。
目前,各地已经开始根据这一精神,进一步修订今年的工业生产跃进规划。    (丘方若)


第3版()
专栏:

牧区新事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最近增设了七座无线电台。这是国家为了促进草原上畜牧业生产大跃进,加强防御风雪和春季接羔期间的通讯联系而架设的。这七座电台,现在已同草原上原有的各电台开始通报。
这些电台设在这个草原上交通不便、离盟旗中心较远的牧场上。现在,这里的蒙古族牧民,可以通过电台,把他们的生产情况和想要办的事情,随时告诉上级,还可以同自己的远方亲人通讯。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硼砂湖
青海发现一处蕴藏丰富的硼砂湖。这是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地质部石油队以及青海省硼砂队等单位联合钻探以后证明的。
这些单位几年来在青海许多地方找到含有硼砂的土质和湖水,但是在湖水下面找到如此丰富的硼砂矿藏,还是第一次。他们用钻机透过湖水在泥土中钻了十六孔,其中十四孔都有硼砂,并且有极大的开采价值。
硼砂湖的发现,给青海地方工业的跃进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关部门闻讯以后,准备组织两千人前去开采,计划在今年生产三千多吨,以后达到年产两三万吨。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支援地方工业
吴滤
地方工业正在大跃进,而且所有提出跃进的地方都耻言困难。资金,靠地方积累;原料,就地取材;设备、因陋就简;技术,短期培训;销路,面向农村……一切困难在革命干劲的面前一一瓦解。
然而,谁也知道:耻言困难并不等于没有困难;有了革命干劲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并不等于地方工业的大跃进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别的不说,地方工业普遍开花,技术装备缺乏、技术力量不足,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地方上批判依赖思想、畏难情绪,力主自力更生,这是完全正确的。没有这种精神,就无法组织地方工业的大跃进。可是,从另一方面说,支援地方工业,尽一切可能帮助地方上解决发展工业中的各种困难,也是义不容辞的。没有这种支援,地方工业的大跃进要更困难些,跃进的速度也可能会慢些。
支援地方工业的责任应该由谁担负起来呢?毫无疑问,应该由大城市、国营工业担负起来。大城市和国营工业的建设,曾经得到地方工业多方面的支援。许多建筑材料是地方工业供给的,许多工人是地方工业支援的,许多协作件至今还是地方工业生产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地方工业的大跃进正需要支援的时候,大城市和国营工业怎能袖手旁观?而且,从大城市和国营工业抽几名技术人员、调几台机械设备,犹如“九牛一毛”,算不了什么;对地方工业、特别是对县营工业说来,多一个技术人员,多一台设备,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大城市和国营工业有什么理由吝啬这九牛之一毛呢!
重庆市支援遵义地区发展地方工业是完全正确的。这种支援地方工业的潜力,在任何城市,任何国营企业都是存在的。倘若把这些力量都组织起来,地方工业必能更快地跃进。其结果,不只是发展了地方工业,从而支援了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而且如果五年、七年,各省、区地方工业的产值都超过了农业的产值,我国的建设事业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到那时候,我国的工业就不是星星点点的几根“经”,而是遍布全国的整幅的“布”;那时候,地方工业既有力量供给相当部分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国家就更可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竞赛必能大获全胜。
大城市国营工业,伸出手来支援地方工业吧!


第3版()
专栏:

一月三跃高峰
——访永利沽厂的几页日记
本报记者 尹崇敬
一月十八日
赶上“卜内门”,超过“卜内门”
雪后初晴,天气十分寒冷。争先张贴生产跃进大字报的人们披着皮衣,呵着手背。
全厂人心鼎沸。工会大门口的“跃进园地”上,一个先进的指标提出来不久,另一个更新的指标又出现在旁边……
寒冷的天气火热的心,这是我进厂后的第一个印象。
下午,我访问党委副书记何庆歧同志,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大跃进的目标是什么?全厂职工都明确吗?”何庆歧同志立刻坚定地回答:“明确,全都明确——赶上卜内门,超过卜内门!”英国的这个老牌的“卜内门皇家化学工业公司”,在中国解放以前的二、三十年间一直是永利斗争的对象。当时,我国这个幼弱的民族工业,由于成本高、质量低、产量少,斗争终于失败了,不得不和英国人订立协定:把我国市场上纯碱销售量的45%正式划归“卜内门”,“永利”自己留下55%。解放以后,全厂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形势根本改观了,不仅在国内市场上不再受舶来品欺侮打击,而且由于我们的纯碱质量已经超过“卜内门”,因而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市场上,中国纯碱的声誉远较英国的为高。但是,我国的产量比英国还少很多。我们的工人知道,纯碱是“工业之母”,它关系着生铁翻砂、石油精制、炼锑、造纸、玻璃、印刷和人造纤维等二十几种工业的生产。于是,他们决心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其他兄弟厂一道,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内,使碱的产量也赶上或者超过英国。何庆歧同志说:“这是一个和平的竞赛,可又是一场艰巨的战斗。我们已经决定:这场战斗就从今天夜里开始。”
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
干劲·智慧·科学·经验
十九日,纯碱系统各个车间的工人正式投入战斗。零时以前,党委副书记和厂长、工会主席、调度长一齐来到车间,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原来工人们讨论跃进计划、寻找跃进之路已经十多天了,他们知道得很清楚,这个厂在私营时期生产管理落后,公私合营以来生产潜力也远远没有发挥,几乎每一座塔、每一口锅、每一部机器都有很大潜力可挖。他们进行了一个星期细致的科学的试验,最后经厂部批准,全面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石灰窑和盐水工段每小时多投石灰石和食盐各一吨以上,碳酸机的飞轮每分钟加快十转左右,碳化塔每分钟多进气四立方公尺。解放以前美国工程师给各个干燥锅规定日产四十五吨的定额,解放以来已逐渐提高到八十五吨,今天又再次提高到一百吨以上。
零时正,今天的第一班工人正式接替班次。厂长向全体工人提出两点响亮的要求,或者说是命令:一要平稳,二要安全。在平稳和安全的基础上大胆地增产,大胆地跃进。
从表面上看去,今天的各个车间里和平时完全一样,机器转动、仪表升降,工人们安静地操作……。可是,今天的生产和往日大不相同,蒸錏塔、碳化塔等重要的工作岗位,都由一、二十年工龄的老司塔工亲自领导,他们带着助手们和在这里劳动锻炼的大学毕业生,在九层楼高的十几座大塔上不断地轮回巡视,绝对保证生产在每一分钟内都是正常的。
过去各个车间的工人协作得不怎么好,生产一出问题常常相互埋怨、推托。今天各车间各工段的电话铃不住地叫唤,工人们都主动联系问长问短。关系着生产命脉的动力车间工人们提出并坚决做到了“要气有气、要水有水、要电有电”。
工人们的革命干劲充分表现在智慧和经验的发挥上,又表现在高度的协作精神上;体力劳动的强度却看不出有多大增加。只是最后一段工序的包装工人们显得十分紧张忙录。由于纯碱产量大大增加,他们来不及装袋、过磅、搬运,推着八十公斤的车子简直小跑步,所有人都满头大汗,碱粉在眉毛和眼毛上结得像霜一样也无暇揩擦。
二十四小时以后,胜利的喜讯从包装工人们那里传来了:今天的纯碱产量创造了永利建厂四十一年来的最高纪录,比去年的平均日产量提高了26%。
获得了第一个胜利的工人们,再接再厉,九十六小时以后,又获得了第二个胜利:纯碱的日产量比十九日又增加了8%。
工人们仍然没有感到满足。他们要乘风破浪,克服纯碱日产量提高后给生产设备上带来的不平衡现象和新暴露出来的一切薄弱环节,把跃进引向第三个高峰。
一月二十六日
两场动人心魄的战斗
今天是星期日,根据电业局的计划,恰好全厂停电。工人们抓得可紧呢!在这二十四小时内,全厂进行了两场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战斗。
动力车间十一号和十二号大锅炉炉膛的后壁裂开了大缝,必须趁机修补。停电以后,落下了炉火,在通常的情况下,要等四十八小时以后,工人才能进去作业。今天,工人们都不愿再按照常规办事。他们确定采取最周密的保护措施,提前进炉施工。他们等了七个小时,当炉温还有一百四十度的时候,有二十多年工龄的老工人张文元和青年工人李博义穿上了防热工作服,戴上了防护面罩,在袖口、裤管和手套、护袜结合的部分用绳索严严地扎紧,搬起一块浸透了水的木板,从炉门插将进去。两人牙关一咬,拳头一勒,趁势跳进了“老君炉”、“火焰山”般的十一号大炉炉膛。外面的同伴立即递进去一桶耐火土,两人在炉内屏住气、站稳脚,以极其迅速的动作用双手捧土抢补裂缝。先后六分钟的时间,大功告成。两人跳出炉来,满脸通红,呼吸显然有些困难。同伴们抽出了那块垫脚木板,木板已经满身伤痕,在轻轻地冒着烟。可是,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张文元又和另一个工人李长荣纵身跃进了旁边的第十二号大炉,又进行了一次同样的英雄的劳作。
另一场战斗在十三丈高的二号蒸錏塔里进行。由于日久没有清理,塔内设备的空隙已快被渣滓堵住。今天,厂里的共青团委员会组织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青年突击队前来进行彻底清理。清理这座塔,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塔里有三、四万个与罐头盒大小相似的小瓷罐,得一个个折卸下来,铲掉沾在罐上的一层硬疤,然后再一个个装上。这样的工作在往常得要八天半的时间,可是这次没有在停电的一天之外多占一分钟。清晨,突击队总指挥宣布开始行动。第九层塔楼的小门一打开,猛然一股强烈的阿摩尼亚气味迎面扑来,刺激得塔门附近的人都鼻子发痒想流眼泪,大家都愣住了。不知谁喊了一声:“等什么?还不钻进去!”共青团员张世海等三个人一甩棉袄,嘴上捂了毛巾,一头钻了进去。塔内黑乎乎地,到处冒着蓝色的火星,青年们在里面忍受着非常刺激人的气味,一个又一个地把瓷罐拆下来递出去。二十多分钟过去了,再不出来会晕倒的,站在塔门外已经呛得难受的团委书记着急地叫喊:“赶快出来。”里面却回答:“不完成任务不下火线。”团委书记又大声地喊:“这是命令,不出来不行,让别人换你们!”里面的青年仍然不愿出来。最后在他们伸手向外递瓷罐的时候,才被一个个拉了出来。还没等重新分配,早就候在旁边的两个人又钻了进去。
二月四日至六日
革命的友谊的大协作
进入2月份,一个严重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了。由于渤海出现枯潮,海边的扬水站打不上水来,厂内蓄水池的水位由二尺渐渐下降到四寸,只够两三天用了。同时,制碱需要低温度的水,它吸热愈多,盐变成碱的转化率就愈高。可是现在没有新的海水,只能靠本厂生产后的循环水,因而水温日渐增高,纯碱产量随着显著减少,全厂在大跃进声中闹开“水荒”了。工厂党委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中共塘沽区委员会,区委副书记王长群同志马上召集盐务局、电业局、疏浚公司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开紧急会议,研究全力支援碱厂大跃进,办法是:把疏浚公司的电动挖泥船开到海里去,抽上水来,通过排泥管,再流经二十华里的盐滩,最后输送到碱厂的蓄水池。
这一说就不大简单了,可是做起来困难更多。需要利用的那只“塘沽九号”挖泥船早在去年冬天就避进港湾,现在冻得跟大陆连成了一片,扳摇不动,哪里还能开到海上去吸水呢?这一困难把港务局“开凌号”破冰船的工人惊动了。他们豪迈地说:“有我们,去把它撞开。”2月4日早晨,红日刚从海上升起,“开凌号”闯进了正在冬眠中的“塘沽九号”身边,把它周围三千方公尺的厚冰全部撞碎了。
输泥管道跟引水的沟渠不同,中间还隔着六百公尺的平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碱厂的土建工程队和许多科室,还有外面的单位,一下子来了四百多个职工,自告奋勇地到海边去抢挖出了一条引水沟。5日上午,海水来了。可是,当海水刚流进原有的已经失修的盐沟旧埝,“呼”的一声给冲夸了。欢乐的人群顿时惊慌起来。这时,下放干部、共产党员谷士云一声号召,许多职工毫不犹豫地跳进了缺口,面对着凛冽的海风,腿靠腿排在刺骨的海水里,堵住它的逃逸之路,让旁的职工迅速把缺口修复。
6日傍晚,碱厂蓄水池里的循环水已少到危险程度的时候,化学工人们翘首盼望的新鲜海水源源地流进来了。
二月二十日
英雄的一个月
我由于另有工作,暂时离开沽厂,回到了天津。晚间,何庆歧同志迫不及待地在长途电话里告诉我一个可喜的消息:昨天,2月19日,纯碱日产量跃登了第三个高峰。2月19日,这距跃登第一个高峰的1月19日正好一个月。这次的日产量比上次又提高了1.1%。
跃进,跃进,再跃进,一月三登高峰。这些新记录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就是说,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实现了原定到今年年底部分扩建工程投入生产以后才能达到的生产水平。也就是说,一个月的时间,已经使永久碱厂的生产水平提高到相当英国“卜内门皇家化学工业公司”所属一个规模很大的厂的同等水平。(附图片)
侯一民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