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迎春曲

春天在呼唤
郑振铎
一大早就听见炮仗的声音,劈劈拍拍地在大门外响着。这欢乐的呼唤,是唤起了潜伏的春天,也是唤起了亿万人民的起来更加起劲地干活的信号。炮仗的火药味儿是够刺激的,带给人们一股说不出的既愉快又振奋的劲头。震撼人心的霹雳般的响声,使孩子们掩着双耳又喜又惊地在尖叫。一切都是春天将要到来的征兆。
冬天的太阳光特别和暖,田野的空气显得特别新鲜。千千万万的人,从东方刚露出桃红色的曙光的火苗儿,就纷纷地起来下地了。他们在紧张地兴修水库、开沟、挖渠、打井、积肥,要把千千万万亩的旱田化为水田,要和大自然争个胜负,把世世代代,自有人类以来,吃尽无量数的苦头的涝、旱和虫灾,一下子扫除干净。“人定可以胜天”这句话,在这个大时代里是可以实现的了。
有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是走在时间的前头了。不仅是,“一年之计在于冬”。而且是,“一年之计在于秋”。
农民热火朝天地在秋收一完毕,就不曾歇一口气地继续地赶作着田间的活计。翻地,积肥,开沟,挖渠,打井,修建着大、中、小型的水库,都已经在秋收刚完的时候就开始动手了。“秋收冬藏”是句过时的话了。如今,即在秋、冬二季,也是农村里十分忙碌的时候。农民兄弟们正和工人兄弟们在竞赛,全都鼓足了干劲,一刻也不曾让时间从指缝里滑溜过去。他们现在是不受任何时间的限制了。封建时代的“农历”和规律,在社会主义里是完全不合用的了。一切是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生产服务。秋天和冬天打破“常规”的忙碌,不仅为了“春耕”做好准备工作,而且,也是为了世世代代的农业生产准备更好的条件而努力着。
今年的春耕,有了去年的秋冬二季的准备工作,包括积肥和兴修水利在内,条件是大为不同了。社会主义本来是革命嘛。农业生产也是同样地要来一个革命。向来不能种水稻的地方,如今也种上了。“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向来是一带荒山,一片草原,一区洼地,如今是要变成碧油油的田地和水果累累,压湾树枝的果园地带了。向来是黄沙蔽天,白霜满地的塞北,如今是,将要使之成为“杂花生树”春水潾潾的江南了。
这个春天,是好一个愉快而热烈的春天呀!是打破一切常规的春天。是从旧式的农业生产走向新的科学的农业生产的开始。是“人定胜天”,是打破大自然的束缚与限制的开始。
将怎样描绘这样的一幅“春景”呢?
将怎样叙状大自然的古老面貌的“改头换面”的经过呢?
弘伟的场面就将在江南开始了,也就将在黄河南北开始了,也就将在塞北漠南等等地区开始了。
千千万万的人,掮着锄头,赶着牛群和马匹,走向广漠无边的田野,在晨曦的柔光之下,一齐动手,播种的播种,插秧的插秧。千千万万的人,像一个人似的,在辛劳地工作着,人们在齐声地唱着“青年突击队”的歌,歌声高响入云,把几万年来就飞集在新翻过的田地上啄食虫儿的乌鸦都吓得远走高逃了。这弘壮的歌声,这社会主义的歌声,唱出了亿万农民的内心的感情与欢乐。这就是解放了的生产力的伟大的表现;这就是无穷大的人民的“原子能”的解放!
人们浑身是劲,浑身是力。是无穷尽的光与热的放射,是无比光辉的集体力量的显示。不管冬天是多末寒冷,是零下二十度还是更冷的天气吧,人们还是照旧地辛劳地下地干活。人们所放射出来的光与热,把严寒赶跑了。是从来不曾有过的现象,出现在从来不曾有过的大时代里。到了春天,这股不可测知的力量就要更加巨大了。
这一声声的炮仗的响亮的呼唤,就是春的呼唤,就是无穷大的解放了的人民的力量的呼唤。
街树的枝头上已经泛出了隐隐的绿意。黑色的和黄色的田野上,一堆堆的积放着肥料。只等待到地上开了冻,春耕就要开始了。
春天在呼唤着呢。 ——1958年2月18日晨写


第8版()
专栏:

献给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英雄们
程光锐
吊玛玛耶夫冈
玛玛耶夫冈在斯大林格勒西郊,苏军曾在这里同德寇反复争夺一百四十三昼夜,终于占领冈地,扭转战局。现在,冈上建有苏军烈士公墓和英雄雕像。
这里不过是平凡的土丘,
却进行过不平凡的战斗,
炮火把每一寸冈地炸翻,
鲜血把每一块泥土渗透。
多少个不安的夜晚,
苏维埃祖国为你担忧;
多少次危急的时刻,
全人类的心和你一起沉浮。
勇士们终于降伏了野兽,
保卫了斯大林格勒的咽喉,
从此,胜利就像伏尔加河水,
一泻千里,直卷到柏林城头。
如今勇士们的英灵已化为鲜花,
把昔日的战场装点成十里香丘;
看霞光染得英雄雕像像一面红旗,
飞扬在冈上,在这傍晚时候。
巴甫洛夫大楼前
巴甫洛夫大楼在伏尔加河边,是斯大林格勒的著名战迹之一。巴甫洛夫等十八名苏军战士坚守这座大楼五十九昼夜,直到反攻部队到达。战后这座大楼修复,改为市民住宅。
一座白色的大楼耸立在河岸上,
每扇窗户都闪耀着灿烂的阳光,
这是当年壮士们血染的堡垒,
而今已变成人们的寝室和书房。
远方的壮士们!什么时候再回来?
听悠扬的琴声代替了炮火的交响,
滔滔的伏尔加河日夜从楼旁流过,
为创造人民幸福的英雄们歌唱。
伏尔加河边
我伫立在英雄的斯大林格勒城边,
看雄壮的伏尔加河滚滚流向东南,
伏尔加,你曾流过多少母亲的眼泪?
多少昼夜你曾和英雄们一起奋战?
当日上三竿,我看见你满身金光闪闪,
像一把利剑横卧在俄罗斯的平原,
你永远忠贞地卫护着你的祖国,
不让凶恶的敌人饮马在你河边。
1957年9月,斯大林格勒


第8版()
专栏:

迎着阳光(外三章)
刘北汜
迎着阳光,我走过大街,穿过胡同。
我看到孩子们在做冬季锻炼。在小学读五年级的哥哥一清早就领着还没入学的小弟弟出来跑步,锻炼身体。他们顺着墙根跑,小弟弟累了,气喘了,做哥哥的就放慢步子。
我看到,很多商店职工成群结队地走进一家百货商场去。他们是来向这个商场学习的。他们要把这个商场工作上的一切优点都带回自己的单位去。
我看到,一个满是坑坑洼洼的大荒场用炉灰填平了。过去,那许许多多坑洼是蚊子、苍蝇的家。现在,在这个垫平了的场地上,正在度寒假的孩子在踢足球、练赛跑、追逐、嬉笑。
我看到,铁工厂的工人自己动手把卸到街道旁的煤块担回厂里去。他们刚刚下夜班,还没有休息,就自动跑来义务搬煤了。过去,运到了煤,都是雇用临时工搬运的。
我看到,成群结队的青年人、中年人和妇女,去郊区农业社参加义务劳动,去挖蛹灭蝇,去别的单位学习……
迎着阳光,我走过大街和胡同。无论我走过哪里,我都看到人们紧张地工作着,加倍努力地在干着,精神焕发,愉快而又兴奋。
垃圾分类
她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垃圾箱,走出院子,走到街上,生怕不小心跌倒,打翻她们积存了两天的炉灰;生怕哪家冒失的孩子迎面奔过来,一头撞倒她们,撞翻那些炉灰。
在她们眼里,她们倒的不是炉灰,而是财富,一点一滴积攒起来,数目就很可观了。这财富是她们一心一意要献给国家的,是她们随时随地积攒的。
从她们听说炉灰可以用来做空心砖,供建筑工地填坑垫路的材料,而脏土可以肥田的那一天起,她们就不像先前那样倒垃圾了,就把炉灰和脏土分开来装,每隔一天倒一样了。
不止她们,附近胡同里和大街上的人家,全北京市的人家,也都一齐这么做了,天天如此,月月如此……
于是,一卡车一卡车的炉灰运到工地和砖厂去,一卡车一卡车的脏土运到市郊农业社去。
于是,每次倒好炉灰或脏土,她们总要在垃圾站上停留一会儿,目送着载了脏土驶向市郊的大卡车,直到卡车驶远了,见不到了,她们才提着空垃圾箱回家去。
有时,倒好了脏土,她们又会被垃圾站对面的建筑工地吸引住。已是深冬了,每天仍然有无数工人在暖棚里辛勤地工作,仍然有不少石工冒着严寒在凿石。这片工地上,已有好几幢大楼茁长起来,有的已砌了三层,还在继续往上砌。顺着卡车驶向市郊的方向望过去,平坦、广阔的大街两旁也已有无数崭新的巨大建筑物在茁长,逐日砌高,逐日扩展,不见头,也不见边……
不论是工地或郊区农村,现在她们都感到和她们是息息相关的了。
玩具
孩子们围在一起,争着看妈妈从百货公司新买来的玩具:手摇电影机。
它外表是绿色的,用油漆漆的。它很巧小,很玲珑,不过半尺来高,看起来只像个立体长方形的铁匣子。但它是电影机,是玩具,是孩子们喜爱的。
在电影院里,孩子们多么希望看到电影放映机呵,他们还从来没有机会看到过。他们也从来不曾看到电影是怎样放映出来的。而这只电影机,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帮助孩子们多少了解了他们早想知道的事情。
孩子们只要用一只眼睛对正电影机正面一只小小的了望孔,再用右手缓缓摇动匣子右侧的一只小木柄,就可以卷动匣子里的旧电影胶片,清楚地看出胶片上的风景人物了。
这个玩具,是玩具生产合作社的产品,是社员们利用废物制成的。
只要有旧罐头铁筒,或是盛漆的铁筒到了他们手里,他们就可以洗净、打平、裁好、焊好、漆好,做成电影机,做成小铁桶、小铁锅、小煤球炉……
他们总是为孩子忙的。
他们的产品散布在每个百货公司、每个售卖玩具的店铺里和很多有孩子的家里。只要一望到这些玩具,孩子们闭紧的嘴角就笑了,小小的手心就会伸向爸爸妈妈。
孩子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好玩具,变得更丰富了,经常有笑容了,笑声更爽朗,精力也更充沛了。
游戏
他们浑身是土,鞋上是土,脸上也是土。他们圆睁着的眼睛,一个个都是又黑又亮的。他们都还没有上学,都还不到上学年龄,都还是不满七岁的孩子。
他们在做游戏。
他们分踞着工地中的两堆沙土,就利用这些沙土,他们盖大楼、铺铁道、修花园、挖大河、建大桥。他们在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建造着他们想像中的天地。
街对面,建筑工人们正在修建中的大楼已砌到第四层了。孩子们经常站在街的这一面,细心观察着、模仿着工人叔叔们的一举一动。他们也在挑砖、抬土、搭脚手架,而且学会了工人叔叔们的一些口头语。
他们也在彼此挑战、竞赛着。都在争取自己的路筑得好,桥搭得好,同时又彼此不断监督着、呼叫着不要碰坏自己的劳动果实。
他们天天聚在这里。他们的家就分散在附近的街道胡同中。从街对面开始挖地基的一天起,他们就开始聚在工地四周,向工人叔叔们学习了。
他们看到:工人叔叔们在平地上盖起大楼、在大楼里埋下水管、电线。他们感到工人叔叔们是最有本事的,觉得他们自己也要这样。
那些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砌墙、抹灰的工人叔叔们、那些在搅拌水泥、安装水管的工人叔叔们,就是他们最最崇拜的教师。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在昂美纳部落里”
“在昂美纳部落里”描写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边境的佧佤山剿匪和解放昂美纳部落的故事。由于长期以来反动政府对佧佤山的封锁,佧佤族人民对外界的仇恨很深,加以土匪的阴谋破坏,这些都给解放这块美丽的土地造成了困难。但是无坚不摧的人民解放军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解放了这个神秘的国土。
小说刻划了不少性格鲜明的人物,有坚强镇静的指导员,有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班长,也有栩栩如生的战士形象,他们勇敢、矫捷,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缺点。其中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几个佧佤人民的形象。让我们看看温柔美丽的佧佤姑娘娜妮是怎样把沉重的耳光打在情人——叛徒的脸上;慈祥、坚毅的佧佤老人岩坎是怎样跳下崖去抓住民族的仇敌——自己抚育过的外甥。
幽美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也是这部小说一个特色。
(裴雯)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商店里的故事”
商业工作者常在盼望着出现以我国商业工作为题材的小说。中篇小说“商店里的故事”,就是第一本以我国商业工作为题材的小说。现在这本书已经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描绘了我国一个普通的百货商店的一部分业务活动。通过转业军人共产党员王有康到百货商店当经理以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叙述了老一代的商业工作者和学生出身的营业员的生活情况。也描写了转业军人在刻苦钻研业务之后终于成了熟练的商业工作者。从一些事件的发展中,批判了个别商业工作者的自满情绪、保守思想和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 (孙民友)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
这部论文集收集作者张光年的二十二篇有关戏剧创作和现实主义问题的论文。其中“戏曲遗产中的现实主义”、“历史唯物论与历史剧、神话剧问题”、“沿着戏曲的现实主义轨道前进”等篇,对戏曲的民间传说与历史题材的创作和改编中的反历史主义倾向作了批判,并阐明只有历史主义地对待戏曲遗产,只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道路。“为了在舞台上创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性格而奋斗”、“艺术典型与社会本质”等篇,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创造典型性格,做了精辟的论述。
当1956年末,文艺界开始刮起一股修正主义歪风时,作者写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存在着、发展着”一文,对修正主义予以严正的批驳,坚决保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平)


第8版()
专栏:

揭开微小世界之幕的电子显微镜
郭以实
那看不见的微生物和原子、分子,却是自然界的重要演员。不认识它们,人们就不可能摆脱疾病,不可能把那神奇的技术幻想变为现实。
人类就开始了探索微小世界的秘密的活动。
放大镜出现了。但放大一、二十倍又有多大用处呢!?
光学显微镜出现了。它可以把物体放大两千倍,使人能够看到一些微生物和金属的表面构造了。
在光学显微镜里面,有着几片透镜。透镜多一片,物体的形象便放大一次。那么,是不是透镜愈多,就愈能深入微小世界呢?不行。当物体比二千分之一毫米还小得多时,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那些物体过于细小,由于光的绕射,使得放大的物像十分模糊。即使能勉强看见,也不过是一粒极细的黑点罢了。因此,光学显微镜虽能看见细菌,但却看不清细菌内部的详情;虽能看到金属的结构,那也只是个大概,而且是表面的情况,不透彻,不详细。
在光线无可奈何的时候,电子出来帮忙了。
电子怎样帮忙?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实验。
把手掌放在电灯或是强烈的阳光下,由于手掌挡住了光线,在桌上印上了手掌的影子。这好比光学显微镜能显示物质的道理。
把手掌放在一个细筛底下,从细筛中均匀地筛下细沙。由于手掌挡住了细沙,不久,也可以在桌上看见手掌的“影子”了。这就好比电子显微镜的作用。在这里,细沙代替了光线。关键就在这比手掌小得多的细沙。如果筛下来的是许多小石块,那就不会有手影。
电子呢,它不仅比微生物小,而且比物质的最小的微粒——原子、分子还小得多。当然,电子就成了我们最好的“细沙”了。
再回头来看看光线。如果把它和物质的最小微粒一比,简直是一些“石块”。若要用这些“石块”来显影,那真是“山穷水尽”,毫无希望。
那么,电子这些“细沙”又是怎样为我们揭开“柳暗花明”的境界的呢?
电子显微镜的仪表颇不平凡。你看它:比人还高,头戴钢盔帽,身穿金属盔甲袍(连它肚子里的东西多半也是金属做的)。它屹立在自己的岗位上,严肃地尽忠职守,从不动摇。
从电子显微镜的头顶上,电子枪往下射出一束电子流。会聚透镜把这束电子流集中在观察物上,然后通过接物透镜就得出了初步的放大像。再经过投射透镜,电子流就射在荧光屏上,显出最后的放大形象。
这里的“透镜”,当然不是光学玻璃做的,而是通电后即带磁力的线圈。这些磁力线圈起着“透镜”的作用,所以也把它们叫作透镜。
简单说来,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和放大原理,就是这样。
电子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到五千、十万倍以至二十万倍。这时候,不仅那些看不见的微小物体能够被人窥见了,而且,平常那些容易看得见的东西,也显出了非凡的面貌。比方说,现在你看,在荧光屏上显出许多山岩。这是什么地方?是从月球表面上传来的电视吗?不!原来是那光亮如镜的小刀片的表面。
有许多病,的确伤脑筋。医生和生物学家明明知道其中有“鬼”,但用最好的光学显微镜,也找不着它的踪影。引起流行性感冒的“过滤性毒”,就是这样的“鬼”。它们小得连瓷瓶都能钻过去。但是如果一遇到电子显微镜,它们就不得不原形毕露。这样,我们便可以找出许多种病的病原体。
化学家有了电子显微镜,就可以进一步研究血液、黄土、棉、丝、橡胶和各种微尘。找出微小世界的许多新的秘密,使人类成为能制造各种神奇物质的“万能者”。
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有了电子显微镜,就可以看清金属在冶炼和加工时的变化,研究出更好的冶炼和加工的方法。
探索微小世界的工作十分重要。没有这些工作,也就没有火箭与人造卫星。因为电子显微镜能帮助冶金学家揭穿金属结构的秘密,使他们明白要怎样调配各种金属,才能“烹调”出适合火箭与人造卫星的口味的合金。
这微小世界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要,这工作说明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没有止境。
光学显微镜已经是三百多岁的老头子了,但它还是“老当益壮”,“精益求精”。
电子显微镜还只是二十几岁的青年。谁也不能料想,在它不断地揭开微小世界之幕以后,究竟会出现怎样的奇景。


第8版()
专栏:

在我们的首都
(十二)
邵宇
厂甸新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