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湖北召开工业交通企业整风经验现场交流会议
掀起干部作风大转变运动
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同学习”是今后方针
发扬“司令员上前线”的优良传统,逐步做到又红又专
本报讯 通讯员耿维海报道:中共湖北省委最近召开的全省工业交通企业整风经验现场交流会议,要求在全省工业交通企业掀起一个思想大革命、作风大转变的运动。
这次会议主要研究和讨论了武汉国棉一厂和二○一厂的三项整风经验:一是他们开始从根本上转变干部的思想作风,用具体行动证明了在土地改革时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作法也能在工厂企业中实行,并且获得初步效果;二是他们在整风中组织部分职工到农村参观学习,然后由他们在群众中酝酿,串连,广大职工积极大鸣大放,贴大字报,自动展开一场热烈的共产主义教育运动,进而掀起了勤俭办企业和质量大跃进的生产高潮;三是他们采取“哪里有先进,就到哪里学”的虚心态度,根据目前农业生产高潮走在前面的新形势,组织干部和工人到农村学习先进人先进事,以先进思想来推动工厂的整风运动,使工厂中很快出现新面貌。
会议对过去有人把农村“三同”也当做“农村观点”来反对的错误论调进行了批判,认为必须发扬党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会议决定把企业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同学习”当做一项方针定下来,彻底转变干部的思想作风。会议要求企业领导干部发扬革命战争中“司令员上前线”的优良传统,从办公室、会议圈和文件堆里走出来,到生产最前线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逐步做到又红又专。
会议认为,干部进城以来,学习了许多科学地管理企业的制度和方法,但是有些人也沾染了资产阶级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疏远了。在这次整风中彻底改进干部的思想作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会议要求全省企业结合目前的整改、反浪费,放手发动群众,掀起一个有声有色的大规模的思想大革命、作风大转变的运动。
这次会议革除了过去听大报告的规格形式,采用边听、边看、边讨论的开会方法,使问题解决得比较集中,比较深透。很多代表认为,这次开会像“看图识字”一样,有原则方针又有具体办法,有骨头也有血肉。黄石市的代表最初听了武汉国棉一厂的全面介绍,还有一些疑问,后来他们亲自看了这个厂的大字报、生产高潮展览会,访问了工人宿舍以后,问题就解决了。


第3版()
专栏:

下车间种“试验田”
东吴丝织厂干部找到了领导生产跃进的门路
本报讯 苏州市公私合营东吴丝织厂领导干部最近推行“试验田”,初步获得“丰收”。
一个月以前,这个厂的领导干部参加了苏州市基层工作会议,提出塔夫绸质量要一年赶上杭州国营厂,两年超过日本,三年压倒法国。但当他们研究如何组织群众实现这个目标时,由于自己不懂生产技术,对于解决塔夫绸次品这一关键问题心中无数,也提不出有力的措施来。后来,他们从报上学习了湖北农村搞试验田的经验,才明确认识到,要使自己从心中无数到有数,从外行到内行,必须决心深入下去,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他们于是采取了果断的措施,砍掉不必要的会议和事务的牵累,由党委书记、厂长、工会主席分工跟班生产,学习操作,以点带面。
领导干部深入到生产活动中去以后,通过实地观察、亲自试验,不仅学到了本领,还及时地发现和帮助克服了许多生产关键问题。“拉带头”是造成丝绸疵点的重要关键之一,厂内几年来一直没有查出原因,所以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党委书记宋德坤下车间以后,经过仔细观察,和老工人一起开会研究,发现主要是散失在各处的“丝吐头”飞扬起来落到经纬丝上而造成“拉带头”。关键抓住了,他就立即动员职工用除四害的劲头消灭“丝吐头”,不到两天,职工们就从各处清除了一百九十七两多,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丝吐头”到处飞扬的现象。1月份重点品种——闪塔夫绸的正品率由去年12月份的68.8%上升到78.5%;素塔夫绸正品率去年12月份是92%,今年1月份是95.87%。领导干部深入到生产中去,还有效地改善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大大鼓舞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少职工说:“只要领导改变作风,决心跃进,我们工人保证拿出全身力量来干,二年赶日本、三年压倒法国是完全有把握的。”


第3版()
专栏:

上海国棉十二厂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势如疾风骤雨
痛击官气阔气 横扫娇气邪气
本报上海23日电 记者季音、习平报道:上海工厂企业的整风运动最近出现了一个新的跃进,带头实现这个跃进的是上海国棉十二厂。这个厂在领导干部克服了右倾保守思想,放手发动群众之后,反浪费运动在短短的两天内面貌完全改观,大字报由原来的九百张激增到二万多张。运动声势犹如疾风骤雨,形成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对一切落后现象的总检查。
这次新高潮里,国棉十二厂职工的口号是:“千方百计,苦战一年,改变落后面貌,赶上和超过先进厂!”全厂职工在这次运动中都行动了起来,形成了一个以反浪费、反保守为中心,带动全厂工作的群众运动。
树立对立面的“比先进”的揭发办法,使保守自满的“差不多”思想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次运动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大字报普遍采用了“比先进”的办法,即用先进指标对比落后指标,把长期隐藏在暗角里的种种保守浪费现象,统统摆在全厂职工的面前。如一张大字报揭发该厂的用棉量,以六种棉布计算,与国棉一厂等几个厂比,国棉一厂一件纱用棉量一百九十五点八一公斤,该厂却要一百九十八点二公斤,去年一年就多消耗了棉花七万五千多公斤,折合十六万五千多元。织布机器用油,对比了十八个工厂,证明该厂耗油最多。还有许多大字报是通过本厂内部相互对比来揭发的。如一细、二细车间的物料消耗,以机器油、黄牛油、锭带等三种材料计算,二细车间的定额都比一细车间高,这个车间1957年因此多支出了材料费八万元。这种采取树立对立面的揭发办法,赤裸裸地暴露了本厂生产上的落后和保守,给“差不多了”的保守自满思想以毁灭性的打击。在这些鲜明对比的大字报上,职工们写着触目的警句:“我们落后了,太落后了,赶紧跃进!”
官气阔气娇气邪气遭到猛烈谴责。
许多工人把一些浪费现象,提到了思想高度加以揭发和批判。许多大字报猛烈地谴责了人们对国家财产漫不经心、大手大脚的“阔气”,谴责了领导干部的“官气”,以及在实行职工福利和医疗方面的过分“娇气”,谴责了一部分技术干部中不问政治,不关心集体的“邪气”。如工人们批评说,我们厂里车间并不多,不到半小时可以全部走到,领导上却花二万元买了部调度电话,蹲在办公室里指挥,结果调度电话反而弄得调度不灵,现在只好不用。工人们说这就是“官气”的表现。在职工福利方面,女工身体不舒服,就看中医,一律发给一瓶冬令补品“洞天常春膏”,滋补身体。有的还发十全大补丸,鱼肝油等,每年花了大量的钱,工人们批评领导说“你们把人弄得太娇了”。
职工中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一齐动手向落后现象开火。
大字报的另一特色,是职工们相互之间也展开了具有原则意义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人、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都一齐动手,向落后现象开火。第一粗纱间女工曹月娥的大字报揭露了:“马桶间有白花”的现象,她批评了有些工人“为个人拿奖金,把白花丢在马桶间”的行为。工人韩尚义批评了第二清花间为了使工人普遍得奖金,不惜降低指标,使80%的人经常得奖。技术人员也相互批评了工作中不顾国家损失,表现个人的资产阶级思想。另外还有许多大字报指向种种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关于奖励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等,意见很多。工人们还对上级机关的一些不合理规章制度提出了批评。
国棉十二厂反浪费、反保守的浪潮现在还在继续前进,当记者前往参观时,大字报又增加到了三万张以上,明显的变化是大字报开始更深入地从政治上思想上算账追根。这个工厂现在已成了上海全市工厂学习的榜样,前来参观学习的工厂代表整日川流不息,仅21日一天,前来学习的即有七十五个工厂,七千余代表。
国棉十二厂的反浪费运动本来是上海各厂中比较落后的一个厂,为什么它能够异军突起,一跃而成为上海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旗帜?记者就这个问题访问了该厂的一些同志。他们说,十二厂的主要经验有三点。
经验之一:充分认识整风后的新形势,充分估计群众的觉悟。他们说:十二厂职工在这次浪潮中所表现出来的干劲,是整风运动的开花结果。早在去年12月份,十二厂通过整风和今年1月份传达市党代表大会的决议精神后,职工群众的革命干劲就开始高涨。在领导还未正式进行反浪费和比先进、赶先进的动员之前,就有很多反对浪费、比先进、赶先进的大字报出现,但领导上对广大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估计不足,对整风后的新局面认识不足,存在着保守思想和不了解情况的官僚主义作风,没有及时地把广大职工群众的这种积极性迅速地引导到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高潮上去,以致许多职工把写好的大字报放在抽屉里没有贴出来。直到春节前,在市委各厂的评比中,领导上发觉了本厂的落后,才下决心放一把火,结果仅两天时间,革命烈火就烧遍了全厂。
经验之二:在新形势下领导上必须坚决突破工作方法上的陈规。他们说,过去我们长期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层层下达的老一套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已无法领导当前的革命运动。这次他们学习了兄弟厂的经验,采取了一贯到底的方法后,群众发动起来了,到处都是办法。很多想不到的和很长时间办不到的事情都能作到了。如党委会为了布置一个反浪费展览会,曾责成宣传部和工会去做,很早就酝酿筹备反浪费的物资和训练讲解员,并准备设在什么适当地方,结果半个多月还没有搞起来。当15日下午群众发动起来之后,不到两小时,就展出了一个拥有十五个部门参加的、摆设了四百多种浪费和积压的物资的展览会。各部门还派出了自己的讲解员,而且边展览,边扩大,展品一拥而集中到厂中心的人行道边上。这样一来,所有的地点、人员、物资——这些领导上认为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全都迅速地解决了。他们说:许多事实证明,这样的革命运动,单靠几个领导干部老一套的方法去工作,不去充分运用群众集体力量,就连找寻贴大字报的地方也是来不及的。只要把群众的力量发动起来,办法才是无穷无尽的。
经验之三:必须充分认识反浪费、反保守是整风运动中带动各方面工作的纲。他们说,前一时期十二厂的反浪费所以缺乏生气,大字报只有九百多张,主要原因是领导上没有认识到反浪费、反保守不但是一个经济上的斗争,同时又是一个思想政治的斗争,不但要反掉浪费,反掉保守,而且要反掉三个坏主义。后来经市委一再指出,他们才开始明确了运动的重大意义。而现在他们已愈来愈清楚地看到了,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已使他们这个一向自惭落后的工厂,变得生气蓬勃,气象万千,许多积压已久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已挖了出来,不少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它真正把全厂的工作带动了起来。全厂职工现在都有充分的信心,要在一年内摆脱落后状况,达到先进水平。
(附图片)
上海国棉十二厂反浪费展览会 (传真照片) 王朝桢摄


第3版()
专栏:

雷厉风行 说干就干
甘肃九个县市已有五十个厂矿投入生产,数百个厂矿动工
新华社兰州23日电 甘肃省在大力发展地方工业中,打破常规,说办就办,现在已经有九个县市的五十个厂矿投入了生产。
这些县市是:武山县、会宁县、成县、秦安县、会川县等。这批工厂的建设,突出地体现了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和为广大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地处山区的会宁县,燃料问题需要迫切解决,并且矿产资源丰富,就首先开采了四处小煤窑;平凉市把洋芋利用起来开办了酒厂;清水县的铁木农具修配厂、秦安县的翻砂厂,都是为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兴建的。会川县的肥皂厂投入生产后,解决了过去肥皂供应不及时和价格高的问题,产品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
这一批工厂的建设,没有使用国家投资,完全是地方自筹和群众集资兴建的。在经营方式上,有的是供销社与农业社合作,一家出设备,一家出劳动力;有的先从顾主那里预支款作为资金,制出产品和有积累后,再还账;有的是手工业社集体投资办工厂;有的是地方自筹、下放干部当工人和管理人员。
现在这九个县市的第二批数百个厂矿、水电站,有的已经动工,有的正在筹备,不久都可投入生产。


第3版()
专栏:

每年递增41% 五年超过农副业产值1.5亿元
福建工业落后面貌即将改观
据新华社福州23日电 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的福建,正在快马加鞭,争取在五年内使地方工业产值增长四·六倍,超过农副业的总产值。根据中共福建省委最近的修正规划,到1962年,全省农副业总产值是三三·五亿元,而地方工业的产值要从现在的六·三亿元增加到三十五亿元以上,以每年递增41%的速度跃进。
规划要求,到1962年要生产钢三十万吨,生铁五十万吨,铁矿石二百万吨,煤炭一百二十万吨,水泥四十万吨,平板玻璃一百万箱,伐木五百万立方公尺。目前一座年产二十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和一座大型肥料厂的筹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五年内修建的大小化学肥料厂及农药厂共有十座,大部分县也要自办小型混合肥料厂。到1962年全省将年产化肥六十万吨。至于农药,五年内要做到全部自给。各地机器厂将大量生产适合于福建山地的各种农业林业的机械以及小型发电设备。
福建正集中力量力争五年内把古田溪三级发电站和永定溪水电站全部建成,并开始修建闽江干流的水力发电站。1962年发电量将达到十亿度左右。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还要发动群众集资修建小型发电站六千个(其中山区修建水力发电站五千个,平原兴建沼气电站一千个)。将来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农业社都有发电站。
福建五年内还要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造纸工业和纺织工业。


第3版()
专栏:

水利电力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电业局等单位
座谈本报对电力工业部的批评
大家认为,这个批评对电力工业部和北京电业局的工作起了促进作用;但是批评的内容有一部分和事实有出入。
本报讯 水利电力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电业管理局、北京电业局、电业工会全国委员会、石景山发电厂和本报,于16日在石景山发电厂就2月8日本报发表的“石景山发电厂依靠群众改革不合理制度的创举传遍全国,电力工业部对它无动于衷”的批评举行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大家都本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交换了意见。大家认为,本报在这个消息中,批评电力工业部没有及时地总结石景山发电厂的经验,没有及时地组织有关企业派人去观摩和学习,基本精神是正确的。新闻中对北京电业局
(新闻中误为北京电业管理局)的批评也合乎事实。但是,新闻中也有一部分和事实有出入。
前电力工业部部长刘澜波同志在发言中说:这次人民日报对电力工业部的批评,是适时的,对工作是有帮助的。电力工业部对石景山发电厂的改革确实有支持不够之处,没有及时地加以总结和组织有关企业来学习。刘澜波同志认为这次批评对电力工业部的工作起了促进的作用。刘澜波同志说,在报纸提出批评以后,电力工业部曾开了两次会议加以讨论,并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由电力工业部和北京电业局的负责同志在12日到石景山发电厂和职工代表开了一次会,表示支持石景山发电厂职工的改革,并对过去支持不够的缺点进行了自我批评。二是通知各电业局、各工厂于2月25日以前,派一位管理生活福利和奖励工作的局长或厂长前来北京,由部组织去石景山发电厂、戚墅堰发电厂观摩学习,吸收他们依靠群众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经验。
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同志在发言中说:党委对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支持。但是,职工生活福利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目前只应当在群众觉悟提高的基础上,对那些引起职工内部不团结的生活福利待遇进行合理的调整。由于这些问题涉及的面很广,在调整的时候必须慎重,必须对职工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提高职工的觉悟,在职工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北京电业局局长黄靖华同志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他说,人民日报对北京电业局的批评,事实是完全正确的,这个批评对他们认识和改正工作中的缺点起了促进的作用。报纸批评以后,他们曾经在局内作了两次检讨。对石景山发电厂的创举所以支持不够,一个原因是对职工群众的觉悟估计不足,怕出乱子,思想落后于实际,因此没有及时组织所属单位学习石景山发电厂的经验。另一个原因是,在整改步骤上,北京电业局落后于石景山发电厂一步,像改革不合理的生活福利待遇就来不及组织群众认真讨论,因此只根据上级的规定进行了部分改革,目前仍落后于石景山发电厂改革的水平。
本报总编辑吴冷西同志和本报工业和交通运输部副主任聂眉初同志、记者陆超祺同志在会上说明了发表这篇新闻的经过,并且就记者和编辑在这则新闻采编过程中为了图快,没有认真核对事实,以及责任心不强、思想片面等缺点作了自我批评。这篇新闻中说,电力工业部不同意石景山发电厂组织职工讨论取消用电不花钱的制度和不合理的安全奖励制度,是跟事实不符的。关于职工用电不花钱的制度问题,在石景山发电厂整风期间,电力工业部一位部长助理去了解情况,工厂党委向他汇报时认为组织职工讨论取消这个制度的时机已成熟,部长助理当时表示回部研究后答复,但是以后并没有回答。不久之后,北京电业局没经过电力工业部批准就发出一个通知,不但没有取消这个制度,而且将免费用电的范围扩大了。新闻中把北京电业局的事说成了电力工业部的事。关于改革不合理的安全奖励制度问题,是1956年发生的,当时电力工业部发布了一个修改这个制度的指示,对原来的奖励率有的降低,也有的提高了。石景山发电厂当时认为原来的制度不合理,应该彻底修改。电力工业部考虑到这个制度涉及的面比较广,彻底修改还有困难,没有采纳石景山发电厂的意见。本报新闻中把这件事误说成是整风运动中发生的。另外,在本报提出批评之前,电力工业部曾在去年十一月份发出“在整风运动中对电力工业奖励、津贴福利制度需进行合理整顿的通知”,并在内部刊物上通报表扬石景山发电厂的经验,本报新闻中对这一事实也没有说明。以上这些错误,是由于本报记者在采写中不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没有向有关单位核对事实而造成。
在座谈会上发言的,还有中共北京市委工业部部长陆禹、电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何高明、电力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路肖韩、北京电业管理局副局长马馥塘、石景山发电厂党委书记李锡铭和厂长张桂楠。


第3版()
专栏:

必须尊重事实
编者
本报2月8日发表的批评电力工业部对石景山发电厂的改革无动于衷的消息,因为有关的记者和编辑人员片面地“抢时间”,没有认真核对事实,结果造成与事实有不少出入。由于同样的原因,今年1月3日本报发表的批评浙江的领导机关忽视对庵东盐区的领导的读者来信,更是完全与事实不符,被用心不良的人钻了空子。这对于我们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发表这类批评性消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有关单位迅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使工作做得更好。这种愿望无疑是好的。然而,这样做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所批评的事实必须准确。因为只有准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实事求是的批评,才能使被批评者心服,才能帮助被批评者和有类似错误和缺点的人有效地改进工作。如果批评得不准确,甚至基本失实,那不仅不能推动和改进工作,反而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那怕再好的主观愿望,也只能得到坏的效果。
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一日千里地前进,成绩是伟大的、主要的,但是也不可能没有缺点。这种情况反映到我们的报纸上,就必然有大量的表扬和歌颂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稿件,也有必要的批评落后现象的稿件。表扬和批评,都是为推动和改进工作。但是,无论是表扬或者批评,都必须真实。对好的事情不夸大,对坏的事情不粉饰,也不夸大。这是我们人民的报纸同资产阶级报纸的根本区别之一。这次本报对电力工业部和浙江领导机关的批评出了错误,就是因为本报有关的工作人员违背了这个原则。
目前全国各方面的工作都蓬蓬勃勃,这反映在报纸上就是介绍和推广先进的范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呈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活跃情况,报纸对实际工作所起促进作用是空前的。这是全国报纸的大进步,是全体新闻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发挥革命干劲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报纸工作者就更要谦虚谨慎,无论是批评稿件或是表扬稿件,都要比以往更加注意核对事实,力求准确无误。报纸的影响越大,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也就越大。我们应当从处理这两篇批评稿件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愿以此与其他报刊的同志们共勉。


第3版()
专栏:

中共浙江慈溪县庵东盐区工委
对“谁来领导我们”一文的意见
编者按:1月3日,本报三版发表了中共庵东盐区工委工作人员浙东的来信“谁来领导我们”,由于我们在处理这一来信时缺乏严肃负责的态度,对作者和事实没有作必要的了解和核对,因而事实有很大出入。我们除了对中共庵东盐区工委表示歉意,并以此事引为教训外,现将中共庵东盐区工委对此事的意见发表在下面:
1月3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栏内,发表我们机关浙东所写“谁来领导我们”一文后,我们在1月8日由孙书记召开了工委会议,除检查了两年来我们机关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执行关于加强党内团结决议等问题外,对浙东的批评稿作了批判。
我们认为浙东的批评,根本是捏造事实,扩大缺点,否认省委和地委对庵东盐区的积极领导,是挑拨离间、破坏团结的行为。文中问:“谁来领导我们”?我们肯定的答复:“省委、地委、县委和各级人委与上级部门都积极在领导我们”。
一、从文件报刊方面来说:1957年1、3月间,当盐区划归慈溪领导的交接期间,有很短一段时间没发到过省地委的刊物。但县委的文件就没有间断地发给我们,还有普及庵东盐区合作社的浙江日报、宁波大众、慈溪报也在领导着我们的工作。就拿1957年2、3月间向广大群众进行阶级政策教育,整顿合作社的事情来说,主要是由于地委信部长的指导,县委的直接领导和浙江日报登载了萧山等县执行贯彻阶级政策整顿合作社的效果和方法,使盐区能够贯彻阶级政策整顿合作社。
二、浙东批评省委、地委不让庵东干部参加会议,更是无稽之谈。省委农村工作部每年都要召开一次盐区干部会议,平时还经常召开盐区干部的工作检查和交流经验等会议,地委合作部也不断召开盐区干部会议,省盐务局叫我们参加的会议更多,县里会议也不少。这些会议,不仅书记、区长和脱产干部参加,连合作社的干部也有很多人参加。
三、从上级领导同志和上级机关干部亲自领导庵东的情况来看,更说明对庵东盐区领导的热情关切。中央盐务总局有局长、科长来,省委农工部的处长,省盐务局的局长经常来指导。地委信部长更是把庵东当作他的办公室,驻庵东的时间更多。渔盐局局长、合作部科长和其他省地委干部,一年到头无间歇地住在庵东,省工作队现在还是在庵东,县委副书记孙宗凯同志,县委委员皋九皋同志都兼工委书记。盐区几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和这些领导同志的亲自指导分不开的。
四、浙东说,由于上级省地委不给庵东发指示,不让庵东干部参加会议,而会后又不传达,致使盐区没有及时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严重的影响1957年生产任务的完成。这更是一种诽谤。事实说明:盐区的增产节约运动,由于省、地、县委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支持,自1956年台灾过境时,便及时地贯彻了增产节约生产自救运动。渡过了灾荒,促使1957年盐农业全面丰收。
五、浙东是本委机关秘书室的收发员,平时借口有病,工作消极。在整风中表现很不老实。这次在人民日报又盗窃了工委名义,骗取人民日报的信任,发表了这种诬蔑性的批评稿。我们认为他的错误是严重的,已给以批评和教育,以帮助他改正错误。
中共庵东盐区工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