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苦战四月全国水利计划超额完成
原计划增加灌溉面积九千多万亩现已增加到一亿六千多万亩
据新华社22日讯 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战,全国农民已经超额79.6%完成了今年度兴修农田水利的计划。今年计划要求增加灌溉面积九千二百二十一万亩,但是截至2月20日的统计,全国实际完成的各项农田水利工程,总共可以增加灌溉面积一亿六千五百多万亩。而解放前几千年所发展的灌溉面积总数也不过两亿四千万亩。
在这段时间内,各地农民对水土保持、洼地治理和改善现有灌溉面积也都进行了巨大的工作,共计已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六万二千多平方公里,治理洼地面积一亿多亩。同期,农村水电站也有很大发展。
四个多月来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是越搞越热,规模越来越大,农民的情绪越来越高。全国每天参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人数,10月份是两三千万人,11月份上升为六七千万人,12月份超过了八千万人,1月份发展到一亿人左右。即使在春节期间,也还有千千万万的劳动大军在工地坚持施工。现在,从内地到边疆,从农业区到牧区,从天山南北到珠江两岸,从山区到平原,从丘陵区到洼地,广大农民仍然在和旱涝灾害进行斗争。即使在最寒冷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农民仍然冒着零下三十度严寒坚持施工。由于这种忘我的劳动,全国平均每天要增加一百万亩水田和水浇地。
在这次水利建设运动高潮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广大群众创造了许多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办法。在甘肃等高原地区和山区大量出现了引水上山、汲水上原等水利工程;在湖北、河北、云南、贵州等省又大量出现长藤结瓜、渠库相连等水利工程;河南新乡专区的漭河流域创造了由一乡一社发展到一个县一个专区或一个小流域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经验。这些经验已在很多地方推广,并且有了创造性的发展。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水利资源的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使平原地区提早实现水利化,而且山区、丘陵区、干旱区、洼涝区也可以水利化。河北省徐水县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修建了一百二十多个水库,治理了二十七个山头,全县已经形成河河相通、库库相连的水利网,实现了水利化。甘肃省武山县原来是一个严重的干旱区,由于修建了跨山越岭的东梁渠,又修了三条盘山大渠,自然面貌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河南原阳县是一个长年受灾的盐碱低洼地区,目前正在变盐碱地为稻田,准备实现全县水利化。
根据水利建设运动的新形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重新修订了计划。安徽省到1月底就完成十九亿公方的工作量,超过原计划八亿公方一倍以上,中共安徽省委又提出了完成二十四亿公方的新的计划。河南省计划在今年就基本实现水利化。广东、江苏两省准备在两年内就消灭水旱灾害。湖北省要求在三年内基本消灭普通水旱灾害。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谈,如何在兴修水利的同时,把现有水利工程管好,在当年就发挥效益,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由于入冬以来,部分地区雨雪稀少,发挥现有工程的效益,防止春旱,更是争取今年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2版()
专栏:

相互参观 相互支援 共同跃进
天津专区改造洼地的经验在各地开花 学习外地经验推动了天津专区的工作
本报保定22日专电 地区之间的参观学习和相互支援,有力地促进了生产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河北省天津专区在这方面已有重大收获。
天津专区的洼地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地区的自然面貌,使这个专区由历史上的缺粮区(每年缺粮五到六亿斤)一跃而为余粮区。这是我国农业生产改革中的重大成就,它为改变我国许多低产洼地区为高产水稻区开辟了道路。它的经验引起了全国许多地方的重视。几年来,北至黑龙江,南至江苏都有人到天津专区去参观学习。仅据去年一年至今年2月的统计,先后即有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十二个省市、三十多个专区、二百六十多个县的党政负责干部和技术人员、农业劳动模范等共五千多人到天津参观洼地改造工作。
这些参观活动的作用很大,它一方面以生动的事实、具体的榜样解决了许多人的思想问题,大大推动了参观者方面的工作。譬如保定专区参观后就解决了治水的根本方针问题,即由过去的“以泄为主”转变为“以蓄为主”,并立即在当地试行蓄水的办法。另一方面,这些参观团实际上帮助天津专区检查了工作,既肯定了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又指出了工作中的弱点和缺点,并以各地所具有的某些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经验来推动天津专区的工作。譬如,天津专区请来参观的山东阳谷县的副县长报告了养猪的经验,江苏的代表报告发展水网和积肥工作,安徽代表介绍挖塘经验,黑龙江代表介绍种植晚稻和土豆,吉林代表报告小型水力发电,山西代表提出养羊办法,河南代表介绍植树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帮助天津专区改进了工作。此外,各地参观团亲眼看到这个连年受灾的地区在苦战三年以后改变了面貌,对于这个地区十分同情和关怀,因而在物资、技术方面也给予了慷慨的支援和帮助。如山东供应十万头小猪,吉林供应了延边耕稻田的朝鲜牛和苹果种,黑龙江供应了优良品种的种猪和晚稻、土豆籽种,辽宁供应新式农具的图样,江苏给训练灌溉人员,河南答应供应树苗。这些都使天津专区的干部和群众深受感动,他们深切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天津专区在洼地改造开始的时候,也很注意吸取各地的先进经验。如1955年到山东参观虹吸管,1956年到黑龙江参观如何在旱地种植土豆,到延边学习种稻,仅在1957年一年,即有地、县委负责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百多人到外地参观。他们也很快将参观所得吸收到实际工作中来。如参观了吉林的小型水力发电后即制订了全区的电气化规划,参观了东北的地方工业后即制订了专区的工业发展规划。
天津专区也尽自己力量来支援其他地区。1956年和1957年共调出优良稻种(银坊、水源、金钢、葡萄黄等)共九千多万斤,不断派出改造洼地的“土技术员”(干部和社员中的洼改专家和种稻能手)到各地帮助工作。今年春节后,即将有五百多人到河南去,辅助洼地改造工程和传播种稻技术,一年才回来。
这些相互参观和支援,大大鼓舞了天津专区工作干部的信心。他们看到天外更有天,先进的经验到处都有,眼界开阔,办法增多,因而愈干愈有劲。经过奋战三年,即将于今年将洼地全部改造和实现全区水网化。他们深深感觉到这种相互参观和支援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活动方法,而是树立共产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思想的政治课堂。这充分反映了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出现的地区与地区之间,人和人之间的友爱合作的美好关系。他们说:“这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金凤)


第2版()
专栏:

地区之间的新关系
林木
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使我们国家在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就是互爱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一个地区要大规模改造洼地,蓄水种稻,事先就组织一些人到外地参观,学习有关这方面的做法与经验。这个地区做出了较大的成就,别的地区又组织许多人来这个地区参观,学习这里经过实践而向前发展了的经验,同时也指出这里的缺点和弱点,把自己地区一些好的经验介绍给这里的人们;对于这里在洼地改造以后为了发展生产所需要的物资和技术的支援,各地区在参观的时候都自动提供出来。这样的关系,是真正共产主义的关系。这样高尚的关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也不可能有,因为那时候人与人、地区与地区没有共同的远大奋斗目标。
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种崭新的关系很自然地建立起来了。这种新关系的建立,将使生产力的发展得到更为有力的推动。一个地区自己办不到的事,在若干个地区的互助和协作之下能够顺利办到。个别地区的零碎而不完整的经验,将经过若干地区的共同实践而发展成系统的完整的经验。个别地区需要摸索许多年才能弄清的事情,现在只要到友邻地区参观一下就能很快地弄清,从而避免许多弯路和挫折。从前需要经过好多年才能在大范围内推广的一项先进技术,现在在很短的期间就能普遍推广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里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从前,各地区的互相参观时常带有偶然的性质,这是很不够的。应当使这种互相参观成为一种经常的制度。有一些中央部门和省份在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某方面工作的时候,就选择对这方面工作有较大成就和较多经验的地区作为开会地点,一面开会,一面实地参观学习,拿当地的经验同自己地区的具体情况互相印证,确定自己地区的行动计划和步骤,这办法在冬季以来得到了发展,这应当说是一条很好的办法。
过去有一些地方在某些方面创造了很成功的经验,但不能很快地推广应用到广大范围;有一些地区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走了弯路,而另外一些地区过了很久以后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走了同样的弯路,这种情形相当不少。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组织经常的互相参观和评比。社会主义制度给了我们用最大速度推广成功经验和最大限度地避免弯路的可能,但我们还没有充分地利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把这种可能统统变成现实。这种情形将随着参观评比办法的普遍采用而迅速改变。


第2版()
专栏:

广东部分地区开始播种育秧
今年要有四十多个千斤农场
本报讯 广东省今年有四十一个专、县示范农场要实现水稻千斤场,要饲养生猪四万头,比去年增加一倍,并且争取为国家积累资金七十七万元。现在,这些农场已经提早进行春耕准备工作,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有些农场已经开始播种育秧,比去年提早五天左右。
广东省去年已经出现了二十三个水稻千斤场,其中以澄海县示范农场的产量最高,平均每亩有一千四百五十四斤,著名全国的粮食高产地区潮汕专区十四个农场中,千斤场就占了十一个。各地农场的自然条件并不是很好的,但由于场内职工们用移山倒海的气概,修好了水利,实行土壤改良,精选良种和采取各种先进措施,使得许多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例如三水县魁岗示范农场全场一百零七亩稻田,过去都是长年积水、粘质很重的瘦瘠田,但职工们亲手修筑堤围,排除渍水,又在每亩田上增施了三百担塘泥和全部经过稻秆回田,结果,使得全部稻田都变成深软的肥田,由1953年平均每亩七百二十四斤跃到1957年的一千零四斤。
各专、县千斤农场的先进事迹引起农民很大兴趣,这些农场经常都有农民到场里去观摩学习,据统计,一年来到这些农场参观的农民约有十五万人以上。并且各地农民采取农场里繁育的“白谷糯16号”、“玻璃粘”等优良稻种共有一千八百多万斤,这些良种普遍都能增产一成左右。
全省现有专、县农场共一百零二个,这些农场由于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有许多场已经得到盈余,表现得蒸蒸日上之势,显示了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优越性。
(李少球)


第2版()
专栏:

用评比方法推进生产
中共南昌地委为了促进冬季大生产运动,实行了一项重要的领导方法——全面的评比检查制度。参加评比检查工作的有一万多名干部和一百八十多万农民。全区选择了先进、中间、落后三种有代表性的地区,组织实地参观,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在参观学习中,根据冬季生产的内容,进行“四比”(比数量、比质量、比劳动出勤、比领导方法),“八查”(查兴修水利,查积肥造肥,查冬作物培育管理,查冬耕灭虫,查秧田、种子、农具、耕牛的准备,查造林、副业生产,查农业社的分配管理,查干部领导作风)。这样评比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冬季生产运动的深入发展;群众和干部同时受到了教育。
1月中旬,在地委负责人的主持下,全区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评比检查。全专区十七个县分四个片进行评比。丰城、南昌、进贤、清江、新余等五县为一片,由地委书记李玉带队,由这五个县的县委第一书记、县长、农村工作部长和好、中、差三种乡、社的领导干部组成参观团进行参观。1月6日,参观团首先到丰城县冬季生产成绩优异的塘圩乡。这个乡好像进入了沸腾的春耕季节,在十二个乡干部的带头下,全乡100%的男劳动力和98%的女劳动力都出动参加冬季生产活动。全乡二万二千多亩田地已经全部种上了春收作物,生长得一片葱绿;田堪田塍刨的闪光;水利工程修好了三百零四处,将近原计划的四倍;积肥每亩达到八十担,比去年多二倍多。参观的人亲眼看到塘圩乡农民这种巨大的生产劲头,都受到了鼓舞。许多人拿自己乡、社的情况和塘圩乡比较,觉得必须快马加鞭赶上来。接着,参观团到与塘圩乡毗邻的清江县椿潭、大桥两乡。这两个乡农民的生产情绪不够紧张,只有60%的劳动力出勤生产,春收作物生长不好,水利积肥都搞得不太多。当参观团踏进新余县罗坊乡以后,发现这个乡在生产方面还无动静。乡的领导放任自流,群众认为“冬季生产,年年都应该一样”,积肥、修水利很少有人参加,半数左右的田土没有种上冬季作物。
经过参观检查,先进、中间、落后三类地区的对比更加鲜明,使参观团中各地的干部都有了很大的启发。进贤县县委书记邢海川在参观后说:“原先认为本县的生产运动搞得不错,每亩有肥料二十多担,水利完成了38%,春苗生长也好。现在看来,要与塘圩乡比较还差得很远,还需要克服某些基层干部的自满情绪,进一步把冬季生产运动推向高潮。”参观后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进贤县的冬季生产运动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每亩积肥五十二担,兴修水利超额完成计划的136%。同时参观的清江县县委书记王诚,看到丰城县塘圩乡的先进事例和本县两个乡生产不够紧张的状况,当时就感到惭愧,马上摇电话给县委通知开全县干部大会。1月10日那天,在全县五百多名干部大会上进行了生产大动员,提出了“苦战四十天,赶上和超过丰城工作进度”的口号。干部分别回乡后,全县生产运动就像排山倒海似的开展起来了,乡乡社社都踊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竞赛组。经楼乡小阳社社员宋模生等四个劳动力组成为一个修水利挑土方的英雄组,创造了每人每天挑土三十二方的新纪录,比一般劳动工效快一倍以上。另又由社员白崇贤等四个劳动力组成了一个积肥英雄组,每人每天挖积塘泥一千担。椿潭乡立即纠正了生产不紧张的情况,三天之内劳动力出勤率激增至95%,开展了四亩一窖的积肥运动。清江县很快就改变了落后状态,十五天时间内,每亩积肥由十七担增至三十六点二担。水利任务完成三百万土方,速度加快了两倍。丰城县塘圩乡的农民看到清江县椿潭乡迎头直追,劳动劲头更大,决心苦干,争取更大的成绩。
在评比的萍乡、宜春、万载、分宜等四个县的一片中,地委的检查评比号召发出后,各县都采取了许多推动冬季生产的措施。参观团实地参观了先进的、中间的、落后的县与县交界的十一个乡,然后集中联评,进行了“县与县比”、“王牌与王牌比”、“一般与一般比”,比劳动出勤率和劳动效率,比生产数量与质量,比领导作风。评比的时候,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萍乡县桐木乡一个乡就完成了水利土方五十万方,每亩平均标准肥达九十担,而分宜一个县还只完成四十二万方,每亩平均约有肥料三十二担。在鲜明的对照下,分宜县很快检查了冬季生产运动没有很好地开展的主要原因,认为是对水利、积肥等项工作抓得不紧,安排不当,干劲不大。接着全县迅速采取了措施,如“三类社”水北社在检查后的第一天,就组织群众全面行动起来。
在南昌县,两个月来县一级组织了三次全县性的大检查,乡、社一般开展五到六次的评比检查。全县每一个地方都形成了紧张的劳动竞赛高潮。在1月22日飘着大雪的天气中,全县占总劳动力80%的十六万人,冒雪破冰修水利积肥。高安、奉新等两县开展了“百面红旗”竞赛运动,许多农业社的决心是:“千人万人一条心,条条心为了亩产一千斤”。新建县的广大社员争取先进的雄心是:“得上了红旗的要红旗生根,未得红旗的要红旗长脚”。
南昌专区的评比检查工作推进了全面性的生产高潮。原先有32%的落后地区已经迎头赶上来了,全区掀起了生产高潮。地委决定全专区性的评比检查今后每一季度进行一至二次,各县一个月一次,乡社每七天到半月一次。地委认为这一行之有效的成功的工作方法必须经常坚持下去,贯穿全年。
·本报江西记者站·


第2版()
专栏:

贵州高寒山区出现奇迹
青年试验田单季稻亩产三千多斤
共青团中央、中共贵州省委祝贺青年突击队
本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贵州金沙县禹谟区打坝乡出现单季水稻亩产三千零二十五斤的空前纪录。创造这个新纪录是民丰社的青年突击队。1957年他们接受外地先进经验和当地老农经验,在二亩五分九厘较好的土地上试种水稻,秋后共收稻谷七千八百三十五斤,平均每亩三千零二十五斤(晒干后是六千三百九十九斤,每亩平均二千四百七十斤),相当禹谟区单季水稻平均亩产量的八倍多。
远在1956年春,民丰社就建立了由十五个青年组成的青年突击队。青年们趁着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修了一条二里长的水渠,把这块原来种玉米的二亩多地改种水稻。这件事情,得到乡长和许多党员的支持,队长余昌贵参加了县农业技术训练班学习。回来后,他便把学到的水稻泥盐水选种、温汤浸种、新式秧田、密植等技术,向全体队员传授了。过去这块田种玉米亩产三百九十斤,结果1956年,种水稻亩产一千零六十一斤,比过去种玉米多收六百余斤,提高产量一倍半。
但是,1956年虽然推广了一些新技术,但因缺乏老农的有力指导,再加上受了轻旱,产量仍然没有达到青年们的希望。
秋后,为了争取第二年更大的跃进,团支部肯定了突击队的成绩,同时批判了不尊重老农、不虚心向老农学习的思想,并提出了“主动团结老农,向老农学习”的口号。老年农民看到试验田得了丰收,青年也变得虚心了,于是态度也转变了,并且加强对青年的技术指导。1957年青年和老农开了七次座谈会,使老农的经验和新技术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并得到实际的运用,为丰产打下了基础。
由于学习了老农的经验,这块水稻到快收割时,稻秆有四尺八寸高,每穗一般有三百八十粒,最多达四百二十粒。共收稻七千八百三十五斤,平均亩产三千零二十五斤。年轻人乐的跳起来,老年人也眯着眼笑了,青年向老年人说:“这是你们的功劳呀。”老年人回答说:“不,这是你们干的。”
去年年底,县里开四级干部会要找先进,赶先进,找到了这块丰产田。省、县干部、社干部、农民一批批来参观,交流经验。在这件事情的推动下,全区掀起一个兴修水利和土变田运动,今年土变田达三万一千亩,比数千年全区所开的水田还多53%。
亩产水稻三千零二十五斤是否到顶了呢?没有。现在年轻人正在总结经验,检查漏洞,计划今年再增施肥料,推行座粪插秧,改小株密植为三角丛植,并实行其他技术措施,为争取实现“六个八百斤”而斗争。
又讯 共青团中央和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同志分别致电致信向民丰社青年突击队祝贺。团中央的贺电指出:民丰社是在海拔一千公尺的高原地区创造这个成绩的。这个光辉的创举,有力地证明了,觉醒了的我国人民有着伟大的力量,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所提出的四百斤、五百斤、八百斤粮食产量指标,不但完全可以实现,而且可以超额和提前实现。这个创举,还有力地证明青年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把勇敢创造和虚心学习结合起来,把蓬勃的革命朝气和切实地钻研技术结合起来,每一个青年都可以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周林同志的贺信中说:贵州处于高寒山区,人民生活比较贫困。但“人穷志高”,青年们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精心试验、勇敢革新,创造了惊人的成绩,给那些“人穷志短”、“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悲观论者一个严重的打击。青年们的模范事迹有力的证明了贵州省山区的生产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第2版()
专栏:

山西省稷山县董家庄村农业社把已积好的八千多车肥料运往地里。往年都是春耕送粪,今年送肥时间较往年提早了一百天。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第2版()
专栏:

地方国营清河农场积极准备春耕。这是职工在整修播种机。 本报记者 纳一摄


第2版()
专栏:

解决山区土特产收购价格问题要实事求是
周钧
我国山区面积广,资源丰富,是土特产品的生产基地。自从党号召向山区进军后,不少县、区供销合作社即面向山区,组织深山资源勘察队,探查深山背峰,发现了许多新产品,其中不少资源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这些丰富的资源,如能尽量利用,不仅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支援出口需要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可大大增加山区人民的收入,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若干土特产品的收购价格偏低。据调查,湖南衡阳专区的土产、废品等价格偏低的即有六十三种,江西省德兴县主要土特产品收购价格一般低12%—14%。其它地区也有类似情况。由于不少土特产品的价格不合理,势必影响山区农民生产这些产品的积极性。
各地供销合作社,尤其是靠近山区的供销合作社,为了配合开发山区经济,很快地把山区土特产品的生产发展起来,已开始调整价格。但在做法上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措施。一种是不去产地调查研究,摸清底细,不管是否收价偏低,一味主张提价;企图单纯用提高收购价格办法,来刺激生产,以达到多收购的目的。经验证明,这种作法不但不能刺激生产,结果反而破坏了生产,影响收购工作。如有的地方,毛竹收购计划完不成,即用提价来刺激,结果把近山一些不宜采伐的毛竹也采伐了。事实上,这些地方收购情况所以不好,不是因为价格低,而是近山宜伐的毛竹没有了,深山的毛竹由于交通不便,无法运出,不能采伐。有的山区的小土产下不了山,不是收价低,而是交通运输问题,但也盲目提了价。提价后,这些土特产仍然不能下山外运。
湖南湘潭专区供销社却是另外一种作法。它们对山区土特产资源先逐项调查摸底,具体分析,然后分别对待。这个专区对十九个农业社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红根、葛麻、石蒜片等五十五种小土产价格基本合理,农民满意,其劳动收入均比农业收入不低;有技术及劳动强度大的收入还要高于农业收入。因此决定收购价格均不做调整。其余的小土产,经过具体分析,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以下五个办法提高农民的收入。一、选点交货,改变旧的流转方向。平江虹桥的木板,运交长沙出售,每担五元,除去运杂费与农民见面价只有一元五角。根据合理流转方向,改交江西修水出售后(只有一山之隔)可卖八元,收购农民价格为七元;仅仅调整一下流转方向,农民收入就提高了三倍多。临湘陆城荷叶由运临湘改运湖北新堤(只一河之隔),收价可由二元五角提高到三元。二、加工厂上山。有些土产运下山来再加工,运费大,成本高,经营亏本;如压缩收购价格,生产者就无利可图。供销社针对这一情况把加工厂搬上山去,问题就解决了。平江县瓮江区社把松香渣加工厂迁到深山产地谈岑,既降低了运费,所烧的木炭也可就地取材。这样收购价格每担可提高11%。邵阳县供销社在全洲改变石蒜片加工办法后,加工效率提高了二倍,收价每担提高五角,很受农民欢迎。三、改变包装、节约运费。有些体积大的小土产、废品,由于加泡率大,故运输成本增高。武冈、浏阳利用木榨把泡货榨实捆紧,缩小体积,可降低加泡费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损耗,把降低加工成本的钱用来提高收购价格。四、改变价格区,合理安排购价。浏阳县原来对山区产品价格采取“寸寸节节减差价,处处店、点有高低”的作价办法。因之,出现了十里一差、五里一价,甚至一种产品不出县就有三百个价格的不正常的现象。由于寸寸节节减差价的结果,越是远山区的东西,价格就越低,生产者得不到合理的劳动报酬,生产积极性不高,因而国家需要的东西收不上来。现在根据不同的运输条件,全县划定八个价格区,价格较前合理了,农民也满意了。五、修路开河、改善运输条件。这是开发深山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些笨重土产如毛竹、木材等大量的资源多在深山高峰,交通十分困难,无法外运。从价格的角度考虑,是无法解决的。只有改善运输条件,才能使物资外运。湖南洞口县?溪区深山里大批毛竹、土纸,无法运下山来。洞口县供销社为了从基本上解决深山资源下山问题,在?溪炸岩、疏溪,只花了五千元,便开了一条小河,解决了运输问题,半年多的时间,就运出九寸左右毛竹六十万根,全年还可运出土纸三千担。只此一地即为国家增加财富三十五万多元。浙江龙泉县毛竹资源丰富,约有一千万支以上,县供销社采取筑坝积水、段段流放,炸岩疏河、利用水运;选择地形、山顶溜放;铺桥搭架、人工拖运等办法,使大批毛竹运出山来。由于改善了运输情况,1957年比1956年的收购量可提高五倍多。
湖南、浙江采用这些办法解决山区土特产品的价格问题,既合理地解决了山区价格,发展了山区生产,又使大批物资运下山来,增加了国家财富,而供销社又可不赔或少赔。(开始投资较大,但有着收购业务的,发展和扩大就可以很快地改变赔钱的局面。)类似这样好的作法,全国各地山区供销部门都应当研究推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