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在印度尼西亚人民热烈欢迎下
苏加诺总统回到雅加达
重申有信心克服目前一切困难
新华社雅加达16日电 在印度尼西亚人民16日在独立宫前举行的欢迎会上,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向数以万计的热烈的市民发表简短的演讲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国家,人民是团结的,因此,我们有信心克服目前的一切困难。”
刚从国外访问归来的苏加诺看上去很健康和精神饱满,他说,他所访问过的一切国家和人民,都没有不表示希望印度尼西亚成为一个强国的,他们都同情印度尼西亚。
代理总统沙多诺和国会副议长阿里芬在他们的欢迎词中表示确信,在苏加诺总统的领导之下,一切困难都能够克服。
朱安达总理在他的欢迎词中说,苏加诺总统的国外访问对印度尼西亚的民族斗争,特别是对解放西伊里安的斗争,有很大的贡献。
印度尼西亚政府领导人和各界著名人士以及各国驻印度尼西亚的外交使节都到机场欢迎苏加诺总统。在从机场到独立宫的路上,沿途站着欢迎的人群。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电台说,这是苏加诺总统多次从国外旅行回国所受到的欢迎中最热情的一次。


第5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舆论重提危地马拉教训
要求对卖国集团采取坚决措施
揭露美国连续运军火接济叛乱分子
新华社雅加达17日电 印度尼西亚报纸今天要求政府对中苏门答腊叛乱分子采取坚决措施。报纸揭露,这个卖国集团的叛变行动是同美国和东南亚条约组织的阴谋分不开的。
“青年报”要求对卖国分子采取坚决的步骤。这家报纸指出,这些分子显然是作为外国势力的代理人来为它们服务的。“青年报”说,印度尼西亚人民决心同政府和陆军一起,坚决同他们战斗到底。
“印度尼西亚火炬报”写道,在苏加诺总统回国以后,将会在短期间内采取果断的步骤,以便克服当前的困难。这家报纸说,全印度尼西亚人民必须团结成一体,准备无条件地执行总统的命令。
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要求对中苏门答腊叛乱集团的首要分子沙弗鲁丁采取坚决措施。这家报纸还希望政府要求马斯友美党对它的党员、中苏门答腊叛乱集团的首要分子沙弗鲁丁和哈拉哈普的叛乱行动表示态度,并且要求印度尼西亚社会党对它的党员、另一个首要叛乱分子苏米特罗的行动表示态度。
今天的“人民日报”还揭露了美国支持中苏门答腊叛乱集团的阴谋活动。这家报纸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侯赛尼集团是在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他的露骨干涉印度尼西亚内政的谈话以后,立即向政府发出它的“最后通牒”的。在印度尼西亚进行的颠覆和分裂活动,显然是东南亚条约组织、荷兰以及美国的石油业大亨们的阴谋的具体化。
“人民日报”还揭露,美国“钢铁行政”轮船公司在去年年底曾经运了四十三箱军火给中苏门答腊的叛乱集团“雄牛师委员会”。美国还在继续用军火来援助印度尼西亚的分裂分子。
这家报纸说,在反对美国对印度尼西亚进行的干涉时,印度尼西亚政府和人民必须记取危地马拉的惨痛教训,避免发生“在前门赶走荷兰而在后门让美国挤进来”这样的事情。
印度尼西亚民族通讯社今天揭露,几艘船名叫“顿吉里”、“特尔米纳”和“望加丽”的轮船曾经私运了一批批用盛水果的箱子装载的美国武器到中苏门答腊望加丽的杜迈地方。
这家通讯社还揭露,最近有很多西方国家的人物伪装成传教士到了巴东,去协助侯赛尼训练武装人员使用新武器。这些人在训练军队的时候穿上高级军官的军服,平常穿着传教士的服装。


第5版()
专栏:札记

如此“革命政府”
印度尼西亚的一小撮叛乱分子,在中苏门答腊成立了一个所谓“革命政府”。这个“革命政府”要“革”的是什么“命”呢?
据“印度尼西亚火炬报”的揭露:这个政府早已同外国帝国主义有了勾结,同美孚等三大石油公司达成了协定:如果这一小撮叛逆分子夺得了政权,可以出让二百万公顷油田的开采权;把北苏门答腊的油田交还荷兰石油公司。叛逆分子并且还派代表四出,以出让开采各种矿产权来换取对“革命政府”的支持和承认。
看到这些消息,人们就会恍然大悟,这个“革命政府”在提出的五项“革命”原则之一:“开发本地区的丰富资源”,原来就是要革掉印度尼西亚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得来的独立和主权,把印度尼西亚拖回到殖民地的悲惨命运里去。
如果我们再对照一下,这个“革命政府”提出的政治目标,主要是攻击苏加诺的有领导的民主,并叫嚣反共,又同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攻击苏加诺,叫嚷“共产党对爪哇政府的影响越来越大,”如出一辙。那么,这个“革命政府”的反革命实质,已经赤裸裸地暴露出来。这些叛乱分子所大喊大叫的“反对苏加诺”和“反共”,不过是他们进行反革命活动、破坏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烟幕而已。


第5版()
专栏:札记

“惊奇”和“鼓舞”
几天以前法国外交部长比诺曾经表示:他对美国要出面“调解”法国和突尼斯之间的纠纷的说法“感到惊奇”。昨天美国通讯社报道:法国内阁决定同意由美国进行“调解”的消息使美国国务院“感到鼓舞”。在这一惊一喜之间,活画出了殖民者彼此之间尔诈我虞的关系。
美国想趁机在北非取法国而代之,这已不是什么秘密。这正是比诺所以“感到惊奇”,而美国国务院所以“感到鼓舞”的原因。西方谚语说:“伪善的朋友,比公开的朋友还坏”,明知如此,仍要上钩,这正是坚持殖民政策的法国的悲哀。


第5版()
专栏:札记

美国的“斡旋”
突尼斯和法国,先后接受美国的“斡旋”,来解决法国轰炸突尼斯的事件。为什么一向惯于制造紧张局势的美国,这次在突法争端上却热衷于“斡旋”呢?
对于这个问题,一个美联社自吹为老资格的驻外记者,根据他十多年的经验,作了下面的估计。他说:轰炸突尼斯事件“已使法国在北非的影响遭到很大损失,如果要弥补这个损失的话,就必须补充进去一些西方影响。美国是拥有金钱和威望来这样作的唯一西方国家”,而“当法国在印度支那摔跤的时候,美国就是这样进入那里的。”
看了这个记者的估计,不难明白美国的“斡旋”将带来的结果,对于突尼斯人民来说,将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第5版()
专栏:

纳苏蒂安下令逮捕首要叛乱分子
沙弗鲁丁等粉墨登台妄想颠覆中央政府
勾搭美荷等国出卖开采油田矿山的主权
新华社雅加达16日电 印度尼西亚陆军参谋长纳苏蒂安16日晚上下令全国各地逮捕和拘禁叛乱分子沙弗鲁丁、哈拉哈普、苏米特罗、夏费、萨伦帕特和乌斯曼等六人,因为他们在中苏门答腊从事目的在于使用暴力推翻合法的中央政府的活动,建立一个所谓“革命政府”,分任“总理”和“部长”等职务。
陆军参谋长在命令中指示所有国家机关,凡是逮捕了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该在二十四小时内提出报告。
同时,印度尼西亚陆军参谋长还发出通告,警告人们不要参加中苏门答腊卖国集团15日建立的所谓“革命政府”的活动,违者将依法严办。
纳苏蒂安还打电报给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馆武官瓦罗以及前第七军区司令苏穆阿尔的参谋长拉哈德和望加锡的地方“领袖”林汤,限令他们在三天之内表明他们是接受中苏门答腊叛乱集团所给予的“部长”职务,还是继续效忠雅加达中央政府。
据报道,中苏门答腊叛乱集团在15日成立了“革命政府”,由最近擅自离开印度尼西亚银行总裁职务到中苏门答腊去而被撤职的沙弗鲁丁任“总理”兼“财政部长”。曾经在北苏门答腊发动政变失败的前第一军区司令西姆波朗任“外交部长”,因同贪污案有牵连而逃跑的前陆军副参谋长贾姆贝克任“内政部长”。在这以前,这两个人和侯赛尼、卢比斯已经因为进行叛逆活动被陆军参谋长纳苏蒂安下令通缉。
沙弗鲁丁宣布,“政府”的任务是要推翻目前的中央政府,取消苏加诺方案。他说,如果前副总统哈达和前国防部长日惹苏丹愿意的话,“政府”将由他们领导,或者由他们成立新“政府”。他说,在叛乱集团控制的地区,外国企业的“安全”将获得保证。据合众社华盛顿消息,沙弗鲁丁“很受华盛顿某些官员的赏识”,他在负责印度尼西亚银行的工作的时候曾经访问过华盛顿。
据“印度尼西亚火炬报”15日巴东消息,中苏门答腊叛乱集团已经在15日晚上派遣代理人前往国外,企图以卖国活动取得外国的承认和支持。这个集团同外国的三家大石油公司进行了谈判,并且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决定:如果他们夺得了政权,他们将把中苏门答腊石油开采中心北干巴鲁附近的松加甘巴石油开采权以及同西苏门答腊和占碑交界的二百万公顷油田的开采权让给美孚油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他们还答应把北苏门答腊的油田“交还”荷兰的巴达维亚石油公司。
据这家报纸说,奉侯赛尼命令到西欧的印度尼西亚社会党人苏米特罗也有乞求外国支持的任务,办法是把矿藏的开采权交给西方国家,其中包括同意西德在楠榜和西苏门答腊开采铁矿。此外,苏穆阿尔曾经到日本去提出出卖某些矿藏的开采权的建议。


第5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政府押解一名美荷特务出境
据新华社雅加达16日电 印度尼西亚政府根据雅加达军事当局的建议,在14日晚上把一名“外国国民”范索阿伊押解出境。他被控进行颠覆活动。
据这里的报纸透露,范索阿伊是有美国国籍的荷兰人。


第5版()
专栏:

南朝鲜一架飞机起义
新华社平壤17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的民用航空公司的飞机一架,在2月16日下午二时许起义飞抵共和国北部。
乘飞机起义的人们是因为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军队侵占南朝鲜,反对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集团的法西斯镇压和黑暗政治而起义到共和国北部来的。


第5版()
专栏:

富尔再促法国承认我国
新华社15日讯 巴黎消息:法国前总理富尔14日在国民议会贸易委员会上讲话时,再一次敦促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取消对华贸易的一切限制。
富尔说,“不承认一个拥有六亿人民的国家,也不同它建立正常关系,乃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第5版()
专栏:

法突两国愿接受美国“斡旋”
美国坐收渔利沾沾自喜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法国政府情报次长克拉帕雷德15日在法国内阁举行紧急会议以后宣布:法国准备接受美国在法国和突尼斯之间进行斡旋以恢复法突之间的谈判,但是,法国不接受美国的“仲裁”。
法国内阁同时决定赔偿萨基埃特死难者的损失,并且指示法国红十字会同突尼斯红十字会人员接触和确定损失的总数。据法国政府发言人说,法国当局也正在考虑把驻在突尼斯的法国军队从孤立的据点撤退。
法国政府这些措施是在美国驻法大使霍顿同法国总理盖伊阿商谈后采取的。在宣布这些措施以后,华盛顿人士立即表示“欣慰”和“鼓舞”。合众社消息满意地指出,法国接受美国斡旋的决定意味着美国在突尼斯、巴黎、纽约联合国和华盛顿的外交官员将充任使法突双方进行谈判的“中间人”,这就“大大增加了美国在北非的责任”。
据报道,美国迫切希望在18日安全理事会开会讨论萨基埃特事件的日期以前能够使法国和突尼斯得到“和解”,以避免在联合国中举行这种使西方国家“难堪的”讨论。
在法国政府宣布接受斡旋的第二天,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说,关于法国轰炸萨基埃特村的事件,他愿意接受美国的“斡旋”,如果法国也表示接受这种斡旋的话。同一天,突尼斯外交部长萨克多·莫卡德姆还表示如果美国正式提出“斡旋”的建议,突尼斯将要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推迟原订于18日举行的对突尼斯就这个问题提出的控诉案的讨论。同时,布尔吉巴表示,突尼斯将继续对驻在突尼斯的法国军队保持“压力”,直到法国正式接受全面撤退的原则以及开始谈判一项撤退协议为止。如果法国拒绝撤退军队,突尼斯还将要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予以干涉。
布尔吉巴说,他希望从美国和英国获得军事和财政“援助”来代替原来来自法国的“援助”。
罗马“时代报”15日发表了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对该报记者的谈话,这篇谈话欢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干预”法突争端。布尔吉巴说,突尼斯主张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且成立“同西方世界紧密联合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联邦”。
布尔吉巴表示“突尼斯政府完全站在”西方国家这一边,并且可能考虑参加北大西洋集团。他说,他希望意大利同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道进行“干预”,以消除法国轰炸萨基埃特以后“目前局势中包藏着的最严重的危险”。


第5版()
专栏:

美国经济衰退煞不住脚
一月份生产跌到三年来最低水平
新华社16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局14日宣布,今年1月份美国工业生产下跌到从1955年2月起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局说,1月份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是一三三(以1947—49年的工业生产为一百),比1956年12月份的一四七降低了9.5%。
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局说,1月份的生产下降是美国工业生产连续第五个月的下降。在短短的五个月内,工业生产减低了8.2%。五个月前、即去年8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是一四五,9月份是一四四,10月份是一四一,11月份是一三九,12月份是一三六。
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局说,1月份工业生产的继续下降主要原因是耐用工业品生产的继续缩减。它说,“钢铁工业的开工,继去年12月的剧烈缩减之后,在今年1月份和2月初又进一步下降了。”钢锭的产量下降到只等于1947—49年的平均产量的90%,并且比上一次经济衰退期间——1954年年中的低水平还要低。工业装备和工业机器、汽车和其他消费用的耐用工业品的生产都进一步下降。纺织工业和石油工业的产量也都降低了。
美联社15日发表的有关美国商业和财政状况的一些重要指标表明,美国经济衰退正在继续向前发展。到2月15日为止的一周,钢铁、原油、大型建筑工程、烟煤、汽车和电力的生产都比去年同期降低了,其中钢铁、大型建筑工程、烟煤和汽车的生产又从前一周的水平上继续下降。
到2月6日为止的一周,企业倒闭的数字达三百四十二家,为194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铁路的运货量到2月8日为止的一周比前一周又减少了3.3%,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根据邓—布列特斯特里统计指数,由于失业人数的大量增加,到2月12日为止的一周,美国全国的零售贸易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从1%到5%。


第5版()
专栏:

“繁荣”的城市展示战后最凄惨图景
劳工局楼下排列着失业男女长蛇阵
新华社17日讯 华盛顿消息:最近几年来被认为是美国“繁荣”城市之一的康?狄格州布利治波特现在已经进入了战后最凄惨的日子。
州劳工局的办公楼这些天来已经成了反映这个城市的失业惨状的一个场所。办公室楼前每天排列着八行失业男女的长蛇阵。失业者无精打采地排入这个行列,默默地一个接着一个走到窗口,要求领取救济金和寻找工作。
新英格兰的这个“繁荣”的城市一共有十二万五千名工人。到现在为止,失业的已经有一万三千人,而且这个数字正在一天天膨胀。
忧心忡忡的情绪笼罩着整个城市。排在队伍中的一个失业者说:
“如果没有牵连到你自己,你往往说这是一次(经济)衰退。但是,如果你自己也是一个受到打击的人,那末,这就是一次萧条了。”
最先受到影响的商业部门是汽车推销商。一个推销商说,他的新车销售量比去年下降了50%,“1958年式的新车硬是卖不出去”。
另外一个推销商在一个星期内破了产,因为他的十七个顾客缴不出分期付款的欠账而只好把原车退回,接着银行就认为他的生意完蛋了。
沿着大街的陈设橱窗内贴满了大减价的广告,有的甚至减价一半。但是,那些橱窗里仍然堆满着无线电收音机、电视机、洗衣机和电气冰箱。没有人来问津。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的失业者所感受的打击最大,因为他们在战后还没有尝过真正的失业味道。一个三十一岁的名叫罗伯特·马基斯的打字机制造工人说:“这不是衰退,这是萧条。”他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孩子,但是现在他只能领每周四十八美元的救济金。名叫鲍布·麦克列维的一个木匠工会会员说,和他同属一个工会的一千二百人中,已经有20%—25%在领取失业救济金了。他说,如果目前情况再继续三个月,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将因缴不出分期付款而失去他们的住宅。(附图片)
在纽约市劳动局里申请失业津贴的人群。 (新华社稿)


第5版()
专栏:

我驻埃临时代办向突驻埃大使表示
中国人民支持突尼斯人民的正义斗争
苏联驻法国大使访法外长对萨基埃特事件表示不安
新华社开罗16日电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临时代办张越16日在开罗访问突尼斯驻埃及大使萨赫巴尼,代表中国人民表示坚决支持突尼斯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斗争。
张越告诉萨赫巴尼,中国政府谴责法国残暴轰炸突尼斯村庄的暴行,并且对遭到法国侵略荼毒的突尼斯受难者表示慰问和同情。
新华社17日讯 塔斯社巴黎16日讯:苏联驻法国大使15日访问了法国外交部长,并且告诉他:莫斯科对法国空军空袭联合国会员国——独立的突尼斯以及轰炸突尼斯村萨基埃特—西迪—优素福这件事深感不安。
大家知道,苏联政府曾经一再声明,它坚决谴责使用武力来解决争端,因为这种作法违反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和文字以及世界和平的利益。
苏联大使强调指出,莫斯科希望法国政府正确地理解苏联政府所表示的不安,因为苏联非常关心维护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的和平。(附图片)
被法空军炸死的突尼斯小学生尸体。 (新华社稿)


第5版()
专栏:

泰国舆论赞扬苏联赠药
新华社讯 塔斯社曼谷15日电:泰国舆论对苏联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赠给泰国红十字会治疗癌症的最新药品一事表示赞扬。“图画新闻”、“每日邮报”以及其他报纸都指出,这一宝贵的赠品很好地证明,巩固和扩大苏泰两国关系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
“图画新闻”15日在谈到最近的关于美国打算把火箭武器和原子武器运往泰国的消息时写道,“每个泰国人现在都看到,在两个阵营中,哪一个阵营提供对人民真正有利的帮助,哪一个阵营真正愿意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加强各国人民间的友谊。”这家报纸着重指出,美国想迫使泰国接受火箭武器和原子武器的企图,隐藏着不仅是对泰国人民,而且是对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直接威胁。


第5版()
专栏:

华盛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表面化
美总统裁军顾问史塔生辞职
史塔生建议召开苏波捷英美法六国会议
新华社16日讯 华盛顿消息:白宫新闻秘书哈格蒂15日宣布,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裁军问题顾问史塔生正式提出辞职,艾森豪威尔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史塔生在给艾森豪威尔的辞职信中表示要去竞选宾夕法尼亚州州长。
史塔生的辞职证实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史塔生同国务卿杜勒斯与副总统尼克松若干时候以来在裁军政策上以及在同苏联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因此这些共和党的当权派要求把史塔生免职。
据美国报刊报道,史塔生是美国东部的摩根财团中的经济利益的代表之一。他同这个财团中一部分能够从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中获得不少利润或者同战争工业的直接联系较少的工业势力是有关系的。史塔生在一些重大的国家政策上,都和杜勒斯一派有分歧。在裁军问题上,史塔生认为杜勒斯坚持使裁军谈判陷于僵局的态度“太不灵活”,他要求拟订新的建议,特别是要求美国同意停止试验核武器,不要把这个问题同其他裁军问题扯在一起。在对苏联关系问题上,史塔生也不赞成杜勒斯的竭力阻挠同苏联谈判的态度,他要求更慎重地对待布尔加宁在新近一系列的信件中提出的建议,特别是要慎重对待关于在中欧建立无原子武器区的建议。
史塔生的辞职表明他这一派的势力的失败。但是消息指出,史塔生仍然是雄心勃勃的,如果他能够当选为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他很可能再次要求共和党提名他为1960年的总统候选人,这样一来,他又将成为另一个很可能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的尼克松的劲敌。
新华社17日讯 华盛顿消息:刚辞去艾森豪威尔裁军顾问职位的史塔生16日在电视节目中说,他主张召开一个包括英国、美国、法国、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府首脑会议,他认为,这个会议可以由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任会议主席。
史塔生说,他认为这样一个会议提供希望来达成一个“健全的有保证的第一步裁军协定”。他说,会议当然不应当只讨论裁军问题。


第5版()
专栏:

美国洲际导弹连试连败
新华社16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阿特拉斯”式洲际导弹15日又一次试验失败。当空军部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试验场发射一颗这样的导弹时,导弹只冒出一股白烟,但是却不能起飞。据空军部宣布,这次试验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技术上的困难”。
美国政府以前也曾经就发射“阿特拉斯”式洲际导弹进行过五次试验。但是只有两次取得部分的成功,其余三次都宣告失败。


第5版()
专栏:西方报刊拾零

西方报刊拾零
抚今追昔
在萨基埃特这个突尼斯村子里有一天将会树起一块石碑来纪念“法兰西的暴虐”,正像奥拉多尔村树立了石碑纪念“德意志的暴虐”一样。
——西德“总汇报”
太小了
即使对受过训练的观测员来说,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证明是很难看得见的。
自从陆军的“探险者”射入轨道之后,设在国内外的二百多个观测队都在寻找它。
截至昨天午夜,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史密斯逊天文观测台共收到八份观测报告……其中只有三份被认为对天文观测台计算卫星轨道有用。
——“纽约时报”国外版
调和阶级矛盾妙法
一位副主教昨天说,每一位雇主应该用教名来称呼他的工人。
约克郡哈里发斯的教区牧师和副主教,年高德劭的埃立·特里亚斯在“时事通信月刊”上写道:我深信一个被他的老板叫唤为史密斯的人会本能地感到不痛快,因为这样会使他想起他和他的老板之间不同的社会地位。
——英国“每日镜报”


第5版()
专栏:非洲的国土和人民介绍

战斗中的怯尼亚
从非洲东北角的索马里兰西南行,便到达位于东非印度洋岸的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怯尼亚。为了实现他们的正当权利,怯尼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武装斗争,已经进行五年多了。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关于帝国主义的决议中写道:“怯尼亚人民有权实行自决和收复他们被强占的土地”。
怯尼亚是横跨赤道的热带之国。它的面积有五十八万二千余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的两倍半弱。人口约六百一十五万,其中97%是非洲黑人。首都叫内罗毕。怯尼亚的国名来自境内的高耸的怯尼亚山,它的意思是“白色的山”。
从古代以来,怯尼亚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和平劳动和生活着。前年在怯尼亚发现了十四到十七世纪的中国陶瓷,这说明在古代怯尼亚的商业就很活跃。英帝国主义在十九世纪初叶开始侵入怯尼亚,它和接踵而来的德国殖民者在东非展开激烈争夺。1890年,英德签订分赃条约,英国获有怯尼亚和乌干达。1895年英国宣布怯尼亚为“东非保护国”,1920年又改称为“怯尼亚殖民地和保护国”。英国把中南部沿海狭长地区划作“保护国”,其余地区划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这两部分实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在英国总督统治下的殖民地。
由于英帝国主义的残酷掠夺和剥削,怯尼亚至今是一个极端落后的农业国,主要农产品有西沙尔麻、咖啡、茶、小麦、玉蜀黍、棉花、花生及皮革等。它们几乎全部作为出口商品被英国殖民者垄断,怯尼亚人自己的粮食却不足自给。怯尼亚已经开采的碱、盐、黄金和蓝晶石等矿产同样被英国资本所垄断。美国石油资本战后也渗入了怯尼亚的北部,取得勘探和开采的权利。
英国同时还把怯尼亚当作控制印度洋和镇压东非人民的重要战略基地。怯尼亚最大的港口蒙巴萨在第二次大战时就是英国军事基地,战后英国又长期在怯尼亚进行军事建设。自从英国侵略埃及遭到失败,而塞浦路斯作为英国中东的主要战略基地的价值已经大大减弱以后,英国殖民者正在重新改组它的中东战略部署。据英国“泰晤士报”去年11月8日报道,英国将在怯尼亚建立东非司令部,作为它整个中东侵略部队的战略后备部队。
土地问题是怯尼亚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占怯尼亚五分之三的北部地带是半沙漠区,全国85%以上的人口和良田集中在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高地。而英国殖民者却将这一带良田用武力全部攫为己有,把土著黑人驱逐到干旱的“居留地”去,结果,使五百八十万以上的怯尼亚非洲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被迫居住在面积只有十三万五千平方公里的贫瘠地区,四万多白种移民却霸占着全国半数肥沃的耕地,而他们实际耕种的不过是这些耕地的十分之一,被赶到“居留地”的无以为生的非洲人不得不到殖民者的种植园或拥向城市被迫出卖廉价的劳动力。
六十多年来,怯尼亚人民从来没有向残酷的殖民统治屈服,他们坚持为民族独立和收回被劫夺的土地而斗争。在斗争中起显著作用的是占怯尼亚人口五分之一的最大的吉库犹部族,他们很早就组织过东非人协会和吉库犹中央协会,引导怯尼亚人民进行斗争。怯尼亚人民斗争的规模随着二次大战后整个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愈来愈大。战后,表达怯尼亚人民民主愿望的“非洲人联盟”组织起来了,到1952年,有十万人参加了这个联盟。首都内罗毕和蒙巴萨的工人在1944年、1947年、1950年、1955年分别举行了罢工。大规模的怯尼亚农民运动也在1952年爆发了,激奋的怯尼亚人民破坏了英国人的庄园和农场的作物和牲畜。英国殖民当局异常惊慌,1952年10月20日宣布怯尼亚进入“紧急状态”,全国戒严,并调集了三万多名配备有新式武器的军警,对怯尼亚人民展开疯狂进攻,禁止怯尼亚人民的一切进步组织活动,逮捕了“非洲人联盟”领袖肯雅塔,大举屠杀和监禁怯尼亚人民。在宣布“紧急状态”的三年中,死在军事行动中的加上惨死狱中以及因放逐而饿死的怯尼亚人共有九万多人。
在英国殖民者的武装进攻面前,怯尼亚人民组织起自己的武装部队顽强的抵抗着。多年来,吉库犹族中存在着名叫“茅—茅”的带有宗教色彩的爱国武装组织,他们奋起不屈地抵抗着英国殖民军,“茅—茅”的斗争口号是:“把白种人偷去的土地夺回来”。他们在丛林中建立了有效的军事和行政组织,成立了自己的政府和议会,有完善的征兵、税收制度和供应系统,还有自己的法庭和新闻机构。
五年来,怯尼亚的人民武装抵抗英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不仅消耗了英国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仅在头两年半的时期内,英国的直接消耗就达七千五百万美元左右),而且严重地威胁着英国在东非的殖民统治,使英国企图把怯尼亚、乌干达和坦噶尼喀三地合并为东非联邦的殖民计划一直无法实现。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