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打破保守思想 迈开大步前进
369个县市争取今年实现“四、五、八”
多数省份粮食增产指标突破国家计划
本报讯 全国各地正在加紧安排今年粮食生产大跃进的准备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高潮。
按照国家计划,今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十八亿三千万亩,比1957年将增加三千一百多万亩,粮食总产量达三千九百二十亿斤,比1957年增加二百二十亿斤,即增加5.94%,高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率2%左右。
许多情况表明,各地增产的劲头很足,绝大多数省的粮食生产计划都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如河北省今年粮食计划总产量二百五十亿斤,超过国家指标一百九十亿斤的31.5%;江西省今年粮食计划总产量一百七十五亿斤,比1957年增产25%,超过国家指标一百四十二点八亿斤的22.5%。根据福建省各地的计划,今年将有九个县、市的亩产量超过千斤,有十个县、市达到或超过八百斤。许多专区、县的计划产量更是层层突破指标。截至2月上旬,准备在今年全专区达到“四、五、八”指标的专区已有:龙溪、内江、湘潭、襄阳、莱阳、惠民、唐山和邢台、张掖九个专区。去年就达到八百斤指标的汕头专区,今年准备跃进到九百。浙江宁波专区规划,今年粮食亩产量保证提高到七百二十一斤,争取达到八百。河北省徐水县将在1957年的基础上增产粮食一倍多。
今年各地粮食生产计划是在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的基础上拟订的。很多地方都以顽强的革命精神,组织生产大跃进,争取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四、五、八”的指标。河北省有一百个县、市要在今年达到粮食亩产四百斤以上。浙江省今年有三十七个县、市粮食亩产可以达到八百斤,其中三个县、市达到一千斤。广东省有三十三个县、市计划今年粮食亩产八百斤。江西省八十二个县中,有二十五个县计划在今年达到亩产粮食八百斤到一千斤,有七个县达到七百斤到八百斤。山东省有二十三个县争取在今年粮食亩产量分别达到四百斤和五百斤,黄县和寿张计划今年跨黄河,过长江,争取成为千斤县。山东省十个低产县之一的郯城,在克服了右倾保守思想和冬季改造自然打了一个大胜仗以后,决心急起直追,计划在今年把粮食的亩产量由1956年的一百八十九斤提高到五百斤。辽宁省有十二个县、市准备在今年达到粮食亩产四百斤的指标。高寒地区的贵州省,也有三十一个县、市计划今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或超过八百斤。据农业部门最近不完全统计,已有分布在十七个省的三百六十九个县、市准备在1958年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四、五、八”粮食增产指标。
在粮食作物中,今年稻谷、玉米、薯类等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将有显著增加。据北方九个省一个市的不完全统计,稻田的面积将发展达三、四千万亩。在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今年计划扩大稻田一百五十多万亩,全省自南部的牡丹江两岸,直达黑龙江边的呼玛县一带,每县都将有大面积的水稻出现。河南省今年计划扩大水稻面积一千万亩,比现有稻谷面积增加一点四倍左右。山东省计划今年在滨湖、涝洼、盐碱地和水源较好的地区发展水稻二百万亩。安徽省仅淮北地区今年就计划改种水稻五百多万亩,比1957年扩大六倍。南方各省也都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扩大双季稻的种植面积。四川省今年计划扩大双季稻面积一千二百万亩到一千五百万亩。广东省今年计划单季稻改双季稻五百万亩,间作稻改为连作稻一百多万亩。江西省计划扩大双季稻六百九十四万亩。安徽省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双季稻一倍以上。
旱地高产作物玉米、薯类等种植面积,今年也将有扩大。辽宁省计划今年扩大玉米三百万亩,薯类六十万亩。黑龙江省计划扩大玉米一百九十五万亩,薯类七万五千亩。河北省计划扩大薯类二百多万亩。
各地农民在紧张地兴修水利、积肥和管理麦田的同时,打破了旧习惯,及早进行了春耕前的调运种子等准备工作。目前,为了保证实现粮食生产大跃进,各地并相应地提出了增产措施,通过党代会、人代会、劳模会、积极分子会等各种会议深入贯彻,迅速成为广大群众的轰轰烈烈实际行动。广东省六十四个县市在今年春耕之前要基本上消灭旱灾。河北省持续不懈地开展了以水、肥为中心的生产建设运动。在1月下旬,全省在扩大水浇地面积二千五百多万亩;积肥五千多亿斤,每亩平均四千多斤,相当于合作化前全年积肥量两倍以上。争取实现亩产五百斤的唐山专区目前全区已完成水利建设计划的105%,完成积肥计划的82.1%,平均每亩可施五千七百斤。现在各地农村中广大干部和群众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力争超额完成各项增产措施指标。调拨的稻谷良种一次就有五亿多斤。
为了适应农业大跃进的需要,许多地区还开展了空前规模的技术传授。河南省已从省内稻区抽调一百五十名有经验的领导骨干和三千名种稻有技术的农业社员,并从邻省邀请了三千名有种稻技术的社员,到新稻区进行具体指导与帮助。湖北省在孝感、黄冈两专区抽调了四百五十名水稻栽培能手组成水稻技术辅导团,前往襄阳、宜昌、恩施等专区传授双季稻栽培技术。


第2版()
专栏:

已达到和计划今年达到纲要规定粮食指标的县(市)(附图表)
注:1958年数字是根据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上海市等十七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


第2版()
专栏:

三年实现水利化 七年达到八百斤
云南省决定加速改变落后局面
本报特约新华社昆明讯 云南省将在三年内基本实现水利化,七年内达到亩产粮食八百斤,五年内地方工业赶上农业总产值。这是在11日结束的中共云南省地委书记会议上提出的战斗目标。会议建议全省各级党组织认真加以讨论,作出具体规划积极领导全省人民,以“苦战三年,改变云南面貌”的革命气概,保证实现。
会议认为:云南的农业生产历史上处于落后状态,解放前粮食不能自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粮食总产量增加了41%,不仅结束了粮食仰赖外地的历史,而且已稍有节余。但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到去年还只有三百五十斤。地方工业虽也获得了一定发展,但连同中央下放企业在内,也还只占工农业总产值18.1%。因此必须加几倍的努力,才能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会议分析:云南粮食单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水利不足,全省四千一百万亩耕地中,解放前的整个历史时期,水田只有四百万亩,解放后八年,已扩大灌溉面积六百万亩,但是,去冬开始的兴修水利运动,使今年全省的水利指标(包括增灌、改善灌溉和水浇地)已达一千万亩,可见事在人为。在完成今年水利工程量的基础上,明后两年继续大跃进。三年总共增加灌溉二千五百万亩是完全可能的,这样,预计到1960年,各种水利相结合的灌溉网,就可以使占全部耕地77%强的土地得到灌溉,三年基本实现水利化,就可为提前达到或超过亩产粮食八百斤提供重要的保证。
会议指出:云南粮食产量不高的另一重大原因是施肥过少,因此必需大力发动群众,在积肥上来一个革命。地委书记们认为:目前,农村中一个移风易俗的积肥运动也已在内地和大多少数民族地区展开,几千年来因袭的习惯在几个月内发生了大变革。今年的施肥计划量已比去年增加一倍。会议要求:必需跃进式的发展畜牧业,并教育群众,把人畜肥的利用率由现在的不到40%提高到80%以上。会议认为:除了水利、肥料两项保证,还应该改出梯田梯地一千万亩,种植高产薯类,扩大复种指数,推广和学习先进经验,推广使用各种新式农具农业机械,结合生产,五年绿化荒山,消灭四害。会议提出:今年的粮食总产量应增加15%,并保证每年以这样或更高的幅度递增,到196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应较1957年增加一倍,单位产量增加65%,到第七年(1964年),内地就可以达到平均亩产八百斤。
会议认为:和农业大跃进的同时,地方工业也必需大跃进。会议认为:云南发展地方工业有着极为优越的条件:首先全省县县产煤,硫铁矿资源也多,水电资源充沛,交通条件正在改善。其次,云南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增长,可以大量发展加工工业。第三,云南各种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色金属矿的资源遍及全省。会议要求今年的地方工业比去年增长50%,为五年翻四倍打下基础。


第2版()
专栏:

“百万富翁”社的两年
本报记者 雷普
“五满”和“三多”
在福建,“百万富翁”社——海澄县莲花乡的黎明农业社早已全省闻名。在合作化以后的不平常的两年中,这个社在粮食生产方面的确是个大跃进。1956年,黎明社的七千七百多亩双季水稻每亩平均产量是一千四百五十五斤,比同年海澄全县平均产量高四百五十斤,比福建省双季连作稻平均产量高出七百二十三斤;如果按年度比较,这个数字,比抗战前最高产量增加48%,比1949年增加84.1%,比合作化以前的1954年增加16.69%。去年夏季虽然遭受风灾,早稻减产,但是全年产量也达到一千四百零一斤,比1954年仍然增产12.3%。
1957年年底,我在黎明社住了五、六天,了解到这个社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发展粮食生产,而这个为大多数社员承认的、坚定不移的方向,是不断提高社员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以前年的统计为依据,黎明社总收入共一百十六万多元,其中粮食收入占85%以上,社员每人平均收入折款一百二十七元多。收入一千四百元以上的有四户,七百元以上的有七十四户,收入最少的五保户,平均也在六十元以上。贫农社员黄亚明描述他们的富裕情景时,说他们社是“粮食满仓,果树满山,河鱼满港,猪牛满圈,人人满意”的“五满”社和“粮食多、新衣服多、结婚多”的“三多”社。
悲惨的过去
对黎明社在粮食生产上的大跃进,还有很多人抱着不同的看法。曾有人断言,黎明社能够取得高额产量,决定因素是自然条件,或者至少起了主导作用。我想,如果人们抱了这种观点,肯定是对黎明社的误解,也可以说是提高粮食生产的思想障碍。从目前看,莲花乡这个地方并不坏,它是一块三面环山一面迎海的小盆地,山脚下一排排的柑桔、凤梨已经形成绿色的果园,潺潺长流的一条小河不仅形成良好的鱼港,而且形成七千多亩良田灌溉系统。但是,这样良好的条件并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艰苦斗争改造过来的。在合作化以前,特别是解放前的莲花乡农民也有过最惨痛的时代,虽然有河,只不过是害河;有田,只不过是成片的乞丐田。当天旱的时候,山沟里的水源也断了,河也干了,成片成片的稻田等着旱死;海水又通过河道溢进田里,有的稻子被咸死了。涝的时候又挡不住山洪暴发,靠山的稻田常常遭受冲刷,变成大批沙质田。解放初期,莲花乡八千多亩土地中,沙质田有八百多亩,半沙质田一千五百多亩,起盐田一千亩,较好的粘质土田只有四千八百多亩。产量是非常悬殊的,“状元”田高产每亩达千斤以上,“乞丐”田的产量只有一、二百斤,甚至颗粒不收。解放以前,莲花乡一千二百多户农民的命运就是紧紧勒在这些乞丐田上的。1945年一次大旱灾,稻子全部被旱死,全乡有三百八十九人成为乞丐,有十五人饿死,二十九人自杀,卖妻鬻子的更多了。一直到今天,心里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向“乞丐田”要饭吃
1954年以前,这里还是互助组和初级社时候,在中共海澄县委领导下,便零零散散地开始筑海堤、修防洪堤,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但是,那时由于人心不齐,力量不足,较大的水利工程和大批改良土壤没有办法实现,大量的起盐田、沙质田仍然是丰收的主要威胁。1955年又受到一次百日大旱,一下抛荒了四千三百多亩土地。也就在这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里作了远景规划,第一次提出“向坏田进军”、“向乞丐田要饭吃”、“变乞丐田为状元田”的响亮口号。这两年中,全体社员采取了许多办法消灭水旱灾害,如在靠山的地方挖山塘、修水库,这种办法,既可以防洪又可以蓄水防旱;1956年,又建造了十多个关键性的水闸堵塞了海水的侵袭,充分供应了灌溉的需要,使那条小河成为最好的灌溉系统,而且养了十几万条肥鱼。
黎明社在消灭水旱灾害的同时,还对三千多亩起盐田、沙土田作了较彻底的土壤改造。社主任黄海澄说:这是他们“向老天要饭吃”,乞丐田变为状元田的一个决定性的办法。改良的方法是大量施用河泥和杂肥(垃圾)、牛粪、猪粪等有机质肥料和草木灰。对起盐田还结合“田尾挖沟,河水冲洗”的办法,使大量浮在表层的盐质,通过冲洗流入沟内。他们施用有机质肥料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尤其是坏田用的更多。在合作化以前,每亩平均施用二十八担(每担六十斤),1957年每亩平均增至三十八担,沙土田由二十二担增至六十三担多,起盐田由四十四担多增至九十五担,加上其它肥料,已经赶上过去富裕中农每亩的施肥量。他们施用的绝大部分肥料是“只费劳力,不花本钱”的,他们差不多每年都开展几次“千船万载,千堆万担”的积肥运动。不过还有缺点,他们喂的猪还不算多,没有足够的肥料基地,在今后要求更多肥源的情况下还不能满足需要。但是,黎明社明确的目标——向坏田进攻已经得到了突出的成绩,据调查:1956年和解放初期比较,沙质田每亩平均产量由六百斤提高到一千一百八十斤,增产96.6%,半沙质土田由每亩平均六百五十斤提高到一千二百五十斤,增产92.3%;起盐粘质土田由七百斤提高到一千三百八十斤,增产97.1%;而粘质土田从每亩平均九百斤提高到一千五百三十斤,只增产70%。从以上数字看,沙质、起盐田产量虽不如粘土田高,但增长的速度却超过了它。经过改良后的沙质土、半沙质土、起盐土土壤硝酸态氮含量一般已接近粘质土,均低于百万分之一,沙质土含速效性磷百万分之二,还低于粘质土百万分之三,但半沙质已经达到百万分之三,而起盐质土达到百万分之三点五。据有经验的人谈,像黎明社改良土壤的先进经验,不仅在沿海地区可以推广,而且在福建大多数山区也可以推广,黎明社的做法,对增产粮食,改变农村面貌,确是一个决定性的措施。
福建省类似黎明社的沿海平洋田约有二百余万亩,现在的产量平均不到一千斤,如果1958年这些地区的合作社,都能认真地、因地制宜地学习黎明社的经验,每亩以增产一百五十斤计算,总共就可以增产三亿斤粮食,约占福建省1958年粮食增产计划的三分之一。中共福建省委已经号召各地向黎明社学习,相信在这大跃进的1958年,福建定能出现更多的像黎明社这样农业战线上的新旗帜。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高产作物——水稻、薯类、玉米
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第十条,提出“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水源,增加稻谷的种植面积。从一九五六年起,在十二年内,要求增加稻谷二亿五千万亩。根据需要和民食习惯,适当地发展玉米和薯类等高产作物。”
为什么发展高产作物,只提到水稻、薯类和玉米呢?其它粮食作物,只要加工施肥不是也同样能获得高产吗?不错,我国粮食作物种类很多,产量高的作物也确实不少,但把它们全面地排起队来比一比,就可以看出有些作物是具有高产特性的,有些作物则缺乏这种特性。从科学道理上讲,各种作物聚积营养物质的能力是不相同的。一般的说,水稻等高产作物聚积营养物质的能力优于别种粮食作物,所以产量高。
高产作物的产量究竟有多高呢?1957年全国粮食平均每亩产量一百八十二点三斤,而水稻的平均产量则是三百五十八斤,薯类平均产量二百六十九点九斤,玉米在北方主要产区平均产量一百九十点四斤,都超过全国平均产量很多。从高额丰产和大面积丰产的许多事实看,这三种作物在创造丰产纪录上是有显著作用的,亩产二千斤左右的丰产田几乎都是种植水稻、薯类(四折一计算)或玉米的。去年出现的许多千斤县所种植的粮食作物大部分是水稻。去年达到四百斤指标的河北抚宁县,高产作物的面积占到粮食总面积的64%。
适应性强是这三种作物的另一特点。以水稻说,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只要有水利条件到处都长得好,产量高;甘薯也是这样,从辽宁到广东,大部地区都能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也有类似情况,除个别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都适于种植,而且产量普遍较高。
多种高产作物,还可以增加牲畜饲料。玉米是很好的精饲料;甘薯、马铃薯是牲畜的很好的多汁饲料。它们的副产品,如谷糠、玉米穗轴可以喂猪,稻草可以喂牛,玉米秸、甘薯蔓叶等是青饲料和制青贮饲料的原料。此外,水稻、玉米和薯类,在工业方面也有不少用途。
我国土地辽阔,地势气候复杂,各个地方的耕作制度又不一致,因此就某些地区说,还有当地的高产作物。像谷子、糜黍等,在水利条件不好的干旱地区,它的产量就比其他作物产量高;在低洼易涝地区,高粱的产量就比较高,而且保收。由此可以知道,种植水稻、薯类、玉米等高产作物也要因地制宜。
目前各地对于扩种、改种高产作物劲头很大,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在大力发展高产作物的同时,还应加强技术指导,才能充分发挥高产性能。
(马矍翁)


第2版()
专栏:

从多方面克服窝工现象
促进冬季生产更好开展
本报讯 四川各地的冬季生产工作,由于及时加强劳动组织,改良工具,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去年12月中旬,冬季生产运动形成高潮后,个别地区各项生产工作进展快,但还有不少地区,工作组织得不好,造成了窝工浪费、生产效率不高的现象。据此,省有关部门及时通报各地,要求加强具体的思想领导和细致的组织工作,改进劳动组织,改良工具,加速运动的发展。
各地在改进劳动组织方面,先后采用了工作排队、劳力排队、组织专业队(组)等办法;参加兴修水利、积肥、小春田间管理等项工作,使劳力使用有所调剂。工地劳动组织也采取了分组包工、按件计工、劳动竞赛等办法,大大刺激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阆中县委书记在施依区水库工地发现劳力组织和工程计划有问题,及时发动大家研究解决,使整个工程提前十五天完成,节省一万多个劳动力。
各地在改良工具方面,十分珍惜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南充地委书记和专员亲自到火烽山和群众一道改造山头,推广了火药爆炸法,大大加速了工程的进展,全区现已改造了三万多个山头,占总任务的50%以上。南江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率领三百多个干部深入工地,推广了群众创造的“推土车”、“杠杆打夯机”、“运泥船”等二十三种工具,提高工效一至五倍,仅五天内使全县水利工程开工数由10%跃进到137%。 (饶学成)


第2版()
专栏:

苦战三年 力争上游
黑龙江湖南争取五年内实现纲要粮食指标
据新华社哈尔滨9日电 黑龙江省争取在五年内提前实现亩产粮食四百斤的指标。尚志、肇源、桦川、抚远、饶河、哈尔滨市郊区等十四个市县,还提出在今年就提前实现亩产四百斤的要求。
这一奋斗目标是7日闭幕的黑龙江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上提出的。
这次会议集中地反映了全省农民苦战三年,力争上游的革命英雄气概。过去曾荣获全国丰产县称号的肇源县,这次第一个提出要在一年内完成十年的增产指标。这个县去年受到比较严重的水灾,但是全县农民仍然提出了“困难能战胜,粮食能增产,一年赶上十年”的口号,十三万人正冒着严寒掀起兴修水利、积肥送粪和冬季副业生产的热潮。仅副业收入已几乎可以弥补全部水灾损失。以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命名的尚志县,正以当年抗日联军打击敌人的战斗姿态,不顾寒风大雪,展开了比干劲、比粪肥、比水利、比产量的四比竞赛。他们提出要在春节前把粪送完,把水利修完,坚决走在高潮的前面。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冯纪新在这次会上作了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黑龙江省在五年内完成十年的指标,是有充分的根据和可靠的物质基础的。他说,山东省有的农业社可以劈石头山种庄稼,达到亩产四百斤。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是数尺深的黑土,亩产四百斤是完全能办到的。他要求各地做好四项基本的增产措施,这就是:在三年内基本上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水田五十万公顷,使一百万公顷涝洼地免去涝灾,控制一百万公顷山岗地的水土流失;积肥造肥,增加施肥量;逐步实行机械化、电气化;改革耕作方法,培育、推广优良品种。
本报讯 记者黄驭白报道:放手发动群众,鼓足革命干劲,苦战三年,改变湖南面貌,在五年内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的指标。这是中共湖南省委在1月31日到2月9日召开的全省农业生产会议上提出的英雄号召。会议根据到会同志的反复讨论,又一次修订了全省农业生产规划,决定到196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要求达到四百五十亿斤,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一百二十亿元,其中地方工业产值将比现在增加七倍而达到六十亿元。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要求达到二百八十亿到三百亿斤,比1957年增长25%至33%。全省在今年将有一个专区、三十五个县市的粮食平均亩产量提前达到八百斤以上。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高潮,最后审查和确定今年的农业生产规划,湖南省委在这次会议上运用了解剖麻雀的办法,着重地将醴陵、长沙、南县等三个县的1958年生产规划和措施发动全体到会同志进行分析评比,并要求大家结合本地区、本县的规划和措施对照讨论。通过评比对照,进一步认清了当前农业战线上的新形势,克服了全体到会同志的自满松气等新的保守思想,再一次鼓起了争取全面大跃进的信心和决心。全省有三十五个县市提出要在今年一年内实现八百斤的要求,其中九个省辖市普遍要求达到一千斤以上。湘潭专区要求在全省中成为第一个达到八百斤的专区。
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同志在会议总结中再一次地阐明了当前国际、国内和农业战线上的新形势,指出全党同志必须鼓起干劲、力争上游。批判那种保守陈规,自甘落后的没落作风,和认为做的差不多了,可以自满松气的新的右倾思想。
为了实现今年农业生产大跃进,周小舟同志代表省委要求全省把原计划积肥任务一百亿担提高为三百亿担,并要求各地迅速来一次大规模积肥运动,在清明前后完成二百亿担的积肥任务。为了加强大跃进运动的领导,省委决定清明前后进行一次全省规模的大检查,使春耕生产高潮能够组织得更好。


第2版()
专栏:

一个勤俭的农业社
河北永年县西赵目连五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贯彻执行了勤俭办社的方针,连年获得增产。目前全社已有98.2%的社员达到或超过办社前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这个社自从1955年转入高级社以来,从未向国家贷过款,并在基本建设方面也掌握了少支出多办事的原则。如利用社内的旧木料盖了几十间牲口房和仓库。这个社今年的粮食增产指标平均每亩是四百五十斤,棉花亩产(籽棉)三百二十斤。为了保证这个计划的实现,全体社员正在大力积肥和兴修水利。肥料方面要求每亩施粗肥一万斤以上。水利方面除现有四十八眼砖井外,再打五眼机井和购置十马力以上的锅驼机五部。
本报记者 刘长忠摄
坏的已经不能使用的大车,经过社员自己修理后,又得到了新生。
为了确保大丰收,在春耕前还要打好五眼机井。社员们正在积极地筹备器材。
在这七百多亩丰产地里,每亩平均要争取收获一千斤小麦。这是社员们在施尿肥的情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