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
专栏:

山西农业生产面貌 三年内将基本改观
争取山区水利化 低产变高产 今年亩产二百斤 三年翻一翻
陶鲁笳代表谈山西省为实现“苦战三年,争取农业生产面貌基本改观”的口号而斗争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和吴玉章主任分别向大会所作的报告。薄一波副总理在报告中,谈到农业的时候指出,我们的口号是,“苦战三年,争取在三年内,使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面貌基本改观。”现在我就山西的情况,谈一谈我们如何为实现这个口号而斗争。
(一)
改变农村自然条件 进到一个新转折点
山西农民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所做出来的成绩,就赛过过去的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人们改造自然,化害为利的斗争,已经发生飞跃的变化。过去想不到办不到的事,现在办到了。
从去年十月下旬开始,山西农村中,同全国其他各地一样,在全民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建设运动掀起了一个难以想像的热潮。它使整个严寒的冬季变成了不平凡的春天。全省一千三百多万农村人口中,投入到生产建设战线的男女农民就有六百六十多万人。从东边太行山的脊背上到西边沿黄河的丘陵沟壑里,从晋南洓水河的两旁到雁北桑干河的沿岸,到处都可以看到日日夜夜在征服自然的战斗队伍。去年十二月间,在晋南的平川和山区,我看到过许多动人的场面。那是一个白天,天空飘着雪花,地上一簇一簇的人群,真像作战那样,紧张地在挖土、打夯、搬运。这边传来了石工用炸药爆破石头的放炮声、那边鼓动员用喇叭筒传出了宏亮的报捷声。这里飘扬着流动红旗,那里贴着大字报。一块一块的标语牌上写着的是:“地冻工不停,下雪不收兵”“过黄河,跨长江”等等豪迈的战斗口号。如此惊天动地的干劲,怎么能使我们的山河不变色呢?
那末,在过去三个多月中全省农民究竟获得了何等辉煌的战绩呢?在兴修水利方面,已经完成和正在施工的水利工程约四十万件,共可增加灌溉面积八百万亩。其中已经完成的为四百五十八万亩,尚未完成的三百四十二万亩,预计到四月底以前即可完成。这样,只用半年的时间,全省增加的灌溉面积就等于解放以前几千年原有灌溉面积——三百六十万亩的二点二倍,等于解放后八年内增加的灌溉面积——六百二十八万亩的一点二倍,等于兴修水利成绩最大的一九五六年所增加的灌溉面积——二百七十万亩的三倍。同时,还改善了原有的灌溉面积一百四十四万亩,改良盐碱地和低洼地八十三万亩,已经完成和正在施工的防洪工程九千三百八十七件(其中已经完成的占百分之八十),可以保护耕地七十七万亩,保护村庄六百八十个,还可以拦洪淤泥增加耕地五万多亩。这些也是解放以来任何一年不曾有过的成绩。在水土保持方面,已经完成和正在施工的治理工程约二十六万件,共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一千五百万亩,其中已经完成的治理面积为一千一百万亩。数以千计的新的大泉山在各地出现了。预计到四月底以前完成的治理面积即可达到二千万亩。这就是说,只用半年的时间,完成的治理面积就等于过去三年的总和——二千八百万亩的百分之七十一,等于成绩最大的一九五六年全年所完成的工作量。在植树造林方面,已经完成荒山造林一百二十万亩,封山育林三十二万亩,“四旁”植树六百 万株,采集树籽一百五十万斤,新增苗圃面积一万七千亩。应该特别指出,在山西冬季植树是没有习惯的。许多地方去年冬季却打破了常规,大量植树,发展苗圃,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创举。另外,在此期间,还积了农家肥料约十六亿担,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修建的公路、大车路、山区道路,也比过去任何的一年为多。
一个冬天就做了那么多的事,又做得那么快,试问工作的质量好不好呢?节省不节省呢?回答是肯定的。这次大规模的生产建设运动,由于有了一九五五年冬季生产建设高潮的经验,一般农业合作社不但各项工作的办法多了,而且都有了一套管理制度,特别是有了质量检查制度和验收制度。因此,不仅做到了又多又快,同时也做到了又好又省。以水利建设来说,在去年冬季已经完成的工程中,合乎质量标准的占百分之九十五,而在一九五五年冬,合乎质量标准的工程只占到百分之七十五。每亩灌溉面积平均所需的投资(劳动力不计)为六元(所需全部投资,全省农业社社员就拿出了四千五百万元。这比国家拿出的投资数要大一倍多),而在一九五五年冬却为十一元。
由上可知,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所做出的成绩,就赛过了过去的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这不能不说是奇迹。
应该怎样来估价这次运动的意义呢?当然,只是歌颂“奇迹”还不能理解它的全部意义。重要的东西,不仅是惊人的数量,更重要的还在于经过这次运动,人们改造自然,化害为利的斗争,已经发生了一个飞跃的变化(即质的变化)。或者说,这个斗争已经进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们得以从保守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有了改造自然的坚强信心和丰富理想。从此,人们改造自然的斗争,将由过去几年的有起有落的渐进阶段进入到一个高速度地前进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特色,正如农民们所说,“过去想不到、办不到的事,现在办到了。”“从此我们能够不再靠天吃饭了。”这两句话恰当地说出了这次运动的全部意义。
(二)
谁说山区不能实现水利化
山区群众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创造出许多寻找水源和利用一切水源的好办法,不让雨水、河水白白流走。群众也因地制宜创造出多种多样办法引水上山。现在山西山区因这些办法已有近千个农业社基本实现水利化。群众还提出了“万亩旱地变水田,不花国家分文钱”的口号,勤俭办水利。
能不能在三年内,使农业生产的面貌基本改观呢?这就要看,我们能不能在三年内使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情况基本上转变为有利的情况。根据过去三个多月改造自然的前进速度来计算,我省在今后三年内,每年可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三千万亩,三年合计为九千万亩,即占需要治理面积一亿亩的百分之九十;每年可以增加灌溉面积一千三百万亩至一千五百万亩,三年共可增加四千三百万亩,加上原有的灌溉面积,共为五千三百万亩,即占全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耕地面积六千三百万亩(五百万亩牧草地不包括在内)的百分之八十四;每年可以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一千二百万亩,三年合计三千六百万亩,加上原有的绿化面积,共为五千六百万亩,占全省宜林面积七千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的百分之八十。由此看来,三年基本改变自然面貌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在山区实现水利化的问题。我省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耕地是在山区。山区能否实现水利化,显然是我省使农业生产面貌基本改观的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现在,一般人对于控制水土流失和实现绿化的可能性问题以及它们的速度问题,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对于平川地区和条件较好的半山区能否实现水利化的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但是,在条件比较困难的山区能否实现水利化的问题,有些人却还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他们想不通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即:在山区没有水源或者水源不足怎么办?有了水源,又如何引水上山?其实,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办法多得很。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我省在新增加的四百五十八万亩灌溉面积中,在山区的就占半数以上,这就是一个明证。我省每年平均降雨量只有四百公厘左右,水源是不算充足的(当然,应该估计到,全省实现绿化后,降雨量是会增加的)。但是,山区群众却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创造出许许多多寻找水源和利用一切水源的办法。这些办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一个叫做蓄水。就是用修建小型水库、蓄水池、水窖和打旱井等办法,不让雨水、河水白白流走。这就必须和水土保持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永济县阳祖乡采取在梯田上修建水窖群的办法,蓄积来自高处的洪水,既可保持水土,又可把蓄起来的水自流灌溉到梯田里。这个乡的红春社,修成二十个水窖群(包括六百个水窖)即可增加水浇地一千亩。这是梯田水利化的一个好办法。另一个叫做找泉,挖泉,截潜流。全省在过去三个月中,就在山区三千五百多处地方发现和挖出了水泉。正是用了以上这两个办法,许多山区过去被认为没有水源的地方,现在都找到了充足的水源。至于有了水源又如何引水上山呢?山区群众也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办法。例如:用打洞、填沟、架渡槽等办法开转山渠道;在有潜流的地方,用缸管铺设地下水道;用动力机构或畜力水车抽水灌溉高地;在河流的发源处,从水流的相反方向,打洞通源,引水倒流,等等。现在我省山区就是用这些办法,已有近千个农业社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高平县陈塸乡原来是太行山上水土流失很严重的地方。最近两年来,他们根据水源和地形,用修葡萄式的水库,蜂窝式的旱井,蛛网式的渠道,形成引水上山的灌溉网,使原来的害河完全变成了利河,现在全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耕地已经实现了水利化。这个典型经验,正在全省山区普遍推广。也许有人会问,山区水利工程艰巨复杂,农业社在缺乏投资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情况下,能够很快实现水利化吗?该县米山乡的农业社用勤俭办水利的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在学习了陈塸乡的经验之后,去年冬季响亮地提出了“万亩旱地变水田,不花国家分文钱”的口号。果然不错,经过一个冬天的战斗,一万一千多亩旱地变成水田了。所需要的投资二万元,除了社内从公积金中可能拿出的以外,不足的部分完全由社员自动投资献料解决了。并且经过这次战斗,锻炼出了一支包括有三百多人的技术队伍。其中有十个“土专家”已经掌握了设计小型水库和渠道的技术。谁说山区不能水利化?难道高平县这两个乡的经验还不足以证明山区水利化不但能够实现,而且能够很快地实现吗?
(三)
低产区也能变成高产区
晋西北和雁北地区有二千多万亩耕地,粮食亩产量很低,过去订指标没有一个县超过三百斤。现在情况则大不同,干部和群众所想的问题已经不是能不能达到四百斤,而是“过黄河”还是“跨长江”的问题。有的县已经表示要十年跨长江。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在低产区的各县里,最近两年都出现一批高额丰产地和社。
在三年内,能不能使农业生产的面貌基本改观,在我们山西来说,向低产区进军,改变广种薄收和耕作粗放的历史传统,也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据统计,在晋西北和雁北地区,有二千多万亩耕地,战前粮食单位亩产量,只有五十斤左右。解放以来的八年中,虽有增长,但还没有突破一百斤这个关;好年成也不过九十多斤。在这样的低产地区,能不能变成高产地区呢?这是干部和群众长期以来没有解决了的问题。经过三个多月全民整风和生产建设大跃进的具体实践,人们的思想发生了一个突变。在三个月以前,这些地区的各个县所拟定的十年规划,粮食亩产指标没有一个县超过三百斤,更不必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四百斤的指标了。现在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了。干部和群众所想的问题已经不是能不能达到四百斤的问题,而是“过黄河”(过黄河是指亩产粮食达到五百斤,跨长江是八百斤)还是“跨长江”的问题。在最近省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晋西北的五寨、河曲,雁北区的朔县、阳高等四个县的县委书记,都表示了十年“跨长江”的决心。特别是五寨县已经肯定了“十年千斤县”的战斗目标。他们的这种决心是不是没有根据的胡思乱想呢?不,是有根据的。最重要的根据是:在低产区的各县里,最近两年来,都出现了一批高额丰产的地和社。去年虽然遭受到几十年来未有的旱灾,但是,阳高县还出现了两个粮食亩产四百斤以上的社。在其他各县玉茭、山药蛋(按四斤折一斤原粮计)亩产千斤左右的地,谷子亩产八百斤左右的地,也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高额丰产的地和社,原来的条件并无特殊优越之处。为什么在这里能够高额丰产,而在其他的地方不能高额丰产呢?总结这些社和地得以高额丰产的主要经验有三:第一,这些地方的水利、水土保持、绿化等项工作都做得比较好。这就把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严重不利的情况,基本上转变成为有利的情况。因而不但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土壤也有了很大的改良。第二,改变了广种薄收、耕作粗放的旧习惯。在这个低产区里,耕地按人口平均,每人少者七亩,多者十三亩。在这种情况下,耕作必然粗放。而土地只会越种越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许多农业社实行了“基本地”制度。即每个社按人口平均每人留种五亩左右的耕地作为基本农田。其余的耕地逐步种植苜蓿和其它牧草或果木园。这样,在基本农田上就可以做到精耕细作,再加上扩大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等条件,就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三,由于大量发展了树林和牧草,牲畜和猪、羊相应地大量发展起来了。这就大大增加了肥料的来源,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农作物不施肥、少施肥的旧习惯。
由上可知,在加速改造自然的条件下,坚决地改革耕作制度,变广种薄收、耕作粗放为少种多收、精耕细作;同时,采取以增产粮食为主的农林牧全面发展的方针。这就是低产区向高产区飞跃前进的基本道路。我们坚信,低产区只要沿着这条基本道路,苦战三年,必将有成批的乡、成批的社,达到甚至超过粮食亩产四百斤的指标,从而使低产区的面貌基本改观。
既然低产区能够迅速地向高产区跃进,那末,我们就不能不重新修改已经远远落后于新形势的全省农业发展的规划。我们有决心有
信心,使今年全省的粮食单位亩产量,由一九五六年(年成较好)的一百五十六斤达到二百斤;棉花亩产(皮棉,下同),由一九五七年的四十斤达到六十斤。并且今年有十四个县、市粮食亩产要争取达到四百斤,四个县棉花亩产要争取达到一百斤。经过三年苦战之后,粮食亩产达到三百斤,棉花亩产达到九十斤。到一九六二年粮食亩产达到四百斤,争取达到五百斤;棉花亩产达到一百二十斤。
(四)
跃进条件具备领导要赶上去
在当前跃进再跃进的巨浪中,会出现许多矛盾,最本质的是先进和落后的矛盾。先进者大跃进就显得落后者更加落后。领导方面对先进者应该采取热烈欢迎和支持态度;同时应该采取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组织协作和参观展览等方法,使落后赶上先进,使先进更先进。
总起来看,现在实现农业大跃进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了。然而,决定的关键还在于领导要赶上去。这就是说,必须克服领导落后于群众的现象,必须使人们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当前在跃进再跃进的巨浪中,指标和措施之间的矛盾,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平衡和不平衡之间的矛盾,都突出地显露出来了。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处理这些矛盾,就不能彻底克服干部中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想,就不能全面地实现大跃进。解决这些矛盾的基本方法,薄一波副总理在报告中已经指出了。这就是:“我们的方法是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学会运用这个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运用这个工作方法的时候,应该看到,上述的三种矛盾,是互相有联系的,而最本质的东西是先进和落后的矛盾。目前,不少地方存在的指标和措施之间的矛盾,常常表现为指标是先进的,而措施却是落后的。因此用推广先进经验的办法,来克服这种不正常现象是迫切需要注意抓紧的。而现在经常发生的平衡和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现象,又往往是先进和落后相矛盾的反映。先进者向前有了大跃进,就显得落后者更加落后,这就会出现更大的不平衡现象。我们对于这种由于大跃进而不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第一对先进者应该表现热烈的欢迎的支持的态度;第二应该采取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组织协作和参观展览等项方法,使落后者赶上先进者,先进者更加先进。可是现在有些人看到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却不是采取这两种态度,而是强调平衡,惧怕不平衡。看落后面多,抓先进典型少。他们对外界的一切新鲜事物,仿佛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欣赏自己的“杰作”。这种人正是薄一波副总理在报告中指出的所谓现状维持派。他们不懂得一切事物的发展,平衡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经常的。平衡被突破变为不平衡。经过努力,达到暂时的新的平衡接着新的平衡很快又被突破,又变为新的不平衡,如此螺旋式地前进,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现在,在各种业务部门中,像有这样保守思想的人可能不是个别的。因此,解放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转变为真正的促进派,这仍然是今后我们的一个重要的领导任务。然而,要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彻底解放,领导干部就必须首先下苦功真正做到又红又专。否则,一个脱离实际的空头政治家是不能说服别人的。因此,我们已经决定,从省到县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一方面必须把整风运动继续坚持到底。并且必须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全面地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还必须采取分工负责,亲自动手,每人着重钻研和指导一门业务。为了农业的大跃进,我们正在全省范围内,从下到上建立和充实五支技术队伍,也即五个技术网。这就是:以农业试验田为中心的农业技术网,以苗圃为中心的林业技术网,以畜牧保健站为中心的畜牧技术网,以农业社常年建设队为中心的农业基本建设技术网,以县营联合加工厂为中心的服务农业的地方工业网。各级领导干部,不但要分工指导这些业务和技术,而且必须同群众一道,亲自参加各种试验工作,亲自带头和参加农业技术改革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建设的大浪潮中真正站在运动的前列而又同群众保持最紧密的联系,才能取得指导各种业务和技术的资格,才能确有说服力地调动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总之,我们既要有乘风破浪,力争上游的革命干劲,又要有又红又专,适应新形势的革命本领。
各位代表:让我们大家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满怀信心地向着美好的未来。
我的发言,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第9版()
专栏:

让普通话成为我们共同的语言
熊尚元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和吴玉章主任分别所作的报告。
在一九五七年,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整风运动以及在这个运动中进行的反右派斗争推动了一切工作,使我国在各个战线上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完成了伟大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使每个人对于我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代表们的发言就充分地表达了全国各地惊人的大跃进情况和工农群众乘风破浪的英雄气概,令人非常兴奋。一九五八年的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体现了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农业并举的方针,大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高潮,也贯彻了增产节约、勤俭建国的精神。我相信,只要在继续整风运动中整掉领导的三大主义,鼓起群众的革命干劲,就会出现千方百计来挖潜力、反浪费的新气象,就会实现一九五八年国民经济的新跃进的。
石油工作者也需要来个大跃进
应积极勘探资源并发展人造油
我对于发展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齐头并举的方针也完全拥护。我们的石油工业和其他重工业比,显然是太落后了,作为一个石油工作者是很惭愧的,我们也需要努力来一个大跃进。石油工业落后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资源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继续积极进行天然石油的勘探、开采工作是正确的。但是,像抚顺、茂名的油母页岩矿,储量很大,又可露天开采,成本也并不比天然石油的高,积极进行开矿建厂是很现实的。应当搞。像山西、贵州都有煤,煤又便宜,如果搞从煤造气来合成油的小厂,油的成本比从外地运进去的也要便宜,地方上是积极的,也应当搞。
我还想对四川的油、气资源简单地谈一下。四川盆地是具有油、气生成和聚集的优越条件的,四川天然气的丰富也是已经证实了的。天然气不但是一个价廉物美的燃料,也可以通过转化来合成油,还可以作为制造碳黑、合成氨、人造塑料、合成纤维的原料。我们应当重视天然气的勘探和利用,不要让一些在四川搞地质工作的人再说“找到气(没有找到油)真泄气”了。再说,只要工作作到了,四川的油我想也会找到的。我们应当对四川的油、气进行综合勘探,一方面扩大天然气源,一方面找天然石油。四川交通便利,人力又多,只要我们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四川油、气工业的发展肯定是会很快的。
文字改革关系着我们六亿人民
走拼音道路合乎文字发展规律
现在我想再对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谈一谈。文字改革是关系到我们六亿人民和后代子孙的大事,所以,我虽然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是门外汉,也很想来谈一谈。
首先,从文字改革这件工作,也说明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行的,要没有一个为群众利益着想的党,就不会倡导、推行文字改革。就拿两千年来封建统治所造成的语言跟文字分家来说吧,虽然提倡跟口头语一致的白话文运动在五四运动时期形成了高潮,也还是到了解放后把文言文根本废除,汉字才跟语言基本上合起来。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全国刚解放不久,一个文字改革的机构就立刻成立了,八年来的工作是既慎重而又积极的,也是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成绩是很大的。
说到文字,就不能不联系到语言。语言是通过彼此的嘴和耳朵来说出和听到声音、用来表情达意、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的;而文字是从属于语言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语言记录下来,也可以说,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那么,很明显地,最合适、最自然的形式应当是拼音形式。也正是因为拼音文字是音形合一的文字形式,学习和使用都很容易,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拼音文字又是最有效率的文字。实行拼音文字就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有关文字的机械技术,提高邮电、打字、出版的效率。也只有拼音文字才最容易跟上语言的发展,并且推进语言的发展,促进语言和文字最密切的结合。
但是,我们的汉字,却还停留在形义阶段,通用的字也得六、七千,一个字一个形,形体和发音又没有一定的关系,难学、难认、难写、难记、难用。当然,汉字在我们的文化史上是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的,但是它不能适应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发展的需要了。文字究竟是工具,工具落后了,当然要改;从文字的发展规律来看,我认为,要彻底地改就只有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道路。
话又说回来啦,文字改革是一个艰巨的群众性的工作,我们不能脱离实际来做,拼音化的目标更不是短时间所能达到的,中间一定要有一个过渡的时期。
简化汉字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
所有常用而笔画多的字都应简化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就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以及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它总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们更快地学会和使用汉字来提高文化,并且把汉民族的口头语言逐渐地统一起来,使我们的语言和文字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没有条件实行拼音化的今天,简化汉字是文字改革不可缺少的第一步。简字好学好写,是符合大众的要求的,我也欢迎它,谁不愿意省点儿事。事实上,有许多简字都是多少年来群众为了书写方便自发地改革的结果,我们只是采取“约定俗成”的办法,有意识地用政治力量来加以统一和推广罢了。汉字简化工作必须继续积极推进,不能因为某些汉字简化或者废除得不够合理(这些字当然还可考虑修改),就怀疑或者反对简化汉字。我认为,应当使所有比较常用的、笔画较繁的字都能尽快得到简化;还应当积极简化偏旁,因为简化的偏旁多半都从常用的行书草书而来,很容易认识,而且简化面大,减省笔画的效果比一个一个地创造简体字大得多。
推广了普通话才有共同的语言 大家才能懂拼音字母的普通话
我国各地汉族语言,特别是在语音方面,分歧是很大的。但是现在我国实现了历史上空前的统一和团结,全国人民都在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而奋斗,语言的交际是更广泛、更频繁了,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共同的语言。另一方面,使用汉语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是说北方话的,所以,采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作为汉语进一步统一的基础,也是正确的。推广普通话确实是一项长期的群众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汉语的规范化也应当引起注意,普通话不只是对语音讲(虽然这是主要的),也包括了词汇和语法。我还认为,普通话的推广也是拼音文字最主要的先决条件,只有普通话基本上普及了,用拼音字母按照普通话拼起来,大家才能懂。
最后,再谈一谈汉语拼音方案。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为汉字注音、帮助教学汉字和推广普通话,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这个方案最大的优点是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的形式,笔画简单,便于辨认和连写,而且只用了二十六个拉丁字母,没增加一个新字母,就很好地解决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里的三十二个音素,拼法又规定得简单、明确:我认为它是最好的汉字注音的方案,并且建议大会予以批准。但是我对方案中字母的名称有个小小的意见:所有拼音字母的名称,我认为,除了用注音字母外,最好都再加上用方案的拼音字母本身来注音,例如,b的名称,就注上bê,等等。
对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各种用处,我完全同意吴主任的说明,我只想补充下面两点感想和意见:
(一)就算我们还没有拼音文字,我们的汉语拼音方案至少也可以拿来拼音,用处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字母来翻译外国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术语,这对于科学技术人员来说,减除了用方块汉字来翻译的种种伤脑筋的事,实在太好了。
(二)汉语拼音方案只是对采用的字母作了决定,对拼音规则作了规定,并不等于拼音文字;但是它却能够担负起研究和试验拼音文字的任务,给拼音文字作好准备工作。虽然拼音文字不能很快就实行,但是我们也不能保守、怕难,还必须积极地在许多方面,如真正的同音词而又必须加以区分的问题,词儿的连写、定型问题等等,下研究工夫,而且必须通过试用,再拟定出合于民族习惯和汉语特点的拼音文字正式方案来。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文字改革工作方面,都来做一个促进派吧!


第9版()
专栏:

发展化学纤维大有前途
朱仙舫代表的发言
化学纤维应用的范围十分广大,成本又非常低廉,而且具有天然纤维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应该赶快采取措施,发展我国的化学纤维工业,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我完全同意并拥护大会各项报告。现就目前亟须发展化学纤维的可能性来谈一下:
一九五七年中,经过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我们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都取得了伟大胜利。从而鼓舞了广大人民的热情,促进了经济建设上的胜利。在各个战线上胜利的结果,巩固了全国人民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团结,巩固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并且完成和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充满了信心。我们发展化学纤维的劲头,也就越来越大了。
人们对用化学方法所得的化学纤维,大约可分为两大类,即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用化学方法所得的纤维,如果是和原料中同一样的分子所组成的,这种就叫人造纤维。例如人造的粘胶和木材的基质,都是由相同的纤维素的线状分子,当用化学方法,将木材转变成人造纤维的时候,纤维素的分子,只是改变本身的排列,有的时候纤维素的分子,在化学上起了变化,并生成新的利于纺织的纤维。从一立方公尺木材所造的人造丝,和由三十二万斤蚕茧缫出的一样多,或从同数量木材所得一百六十公斤的人造羊毛,约相当于三十只羊在一年里所剪下来的。利用棉籽剥下的短绒及纱厂的废棉,用化学方法,制成人造纤维,即可代替好棉。其他草本植物,凡可以用作原料制成人造纤维的,都一一寻找出来,加以利用,其数量是无限制的。特别是纤维素的纤维,成本更属低廉,适合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无论单独或与天然纤维混纺交织,不仅可以直接补充棉布的不足,且能利用优点特性,巧为配合,更是广大群众所乐用。
用化学方法,同样也可制得这样一种纤维,组成它的分子,都是从新构成的,就是这些分子是由最小又最简单的分子合成的。这种就叫合成纤维。制造合成纤维的过程较多,但其原料存在极其广泛,就是空气、水、煤炭、石灰石,所以取之不尽,确是无限宝藏。况采用联合工厂,有其他工业共同协作生产时,成本就可以大大地降低的。如在炼焦厂地方,并有排水及运输的方便,建设合成纤维工业,二年后或三年期内,即可将全部投资收回。合成纤维的出现,是近代人类对自然界作斗争的伟大成果。且其应用范围极为广阔,事实上,已超过人们想望,不仅是纺织工业原料的代用品,而且能够适应多方面的要求,自成为一独立的原料。在日用品方面,当前衬衣、衬衫、外衣的衣料,窗帘,袜子,毯子,缝线,装饰布,工作服等。在工业方面,当前滤布,帆布,渔网,轮胎布,绳索,水龙带,电绝缘线,防护工作服,特种降落伞等。在与人造纤维或天然纤维混纺交织方面,都能互相弥补在使用上与经济上的缺点,发挥其特有的性能。总而言之,合成纤维的共同特性,强力弹性均大,耐摩擦,耐折皱,不易沾污,易洗快干,吸水性小,有耐酸,耐碱,耐光度较强的特点,亦有对酷热严寒,能保护物体而不受影响。所以合成纤维都各有特长,在目前已经开辟了新的纪元,远非天然纤维所可比拟。
且看,日本一九五六年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的比例为八比三,预定到一九六○年要达六比四的比例,日本土地不大,自须向化学纤维方面发展。美国是世界第一产棉国,自用不完,每年大量输出,查其给原料政策委员会报告中,在一九七五年,预定纤维消费量,天然纤维百分之四十八,化学纤维百分之五十二的比例。不难想到,今后人类对纤维消费量的比例,化学纤维将要超过天然纤维,这是很肯定的。其能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化学纤维的原料丰富,产地广泛,不像棉、毛、丝、麻等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其次化学纤维成本低廉,适合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力,据估计,人造丝的成本约为真丝的二十分之一,人造毛的成本约为羊毛的百分之二十。再次,化学纤维比较天然纤维,各具有优越的性能。且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品种的增加,质量的改进,因而用途不断地扩大。必须指出,随着各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生活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化学纤维的生产,将会进一步向前飞跃发展。
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和超额完成后,接着今年又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始,从中央提出“十五年在钢铁和其他重要产品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伟大号召看来,我国化学纤维工业,尤应剑及履及,以排山倒海之势,迅谋发展的措施。目前已有上海安乐和辽宁安东人造纤维厂,又有保定人造纤维厂和北京合成纤维厂的新建,并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新建化学纤维厂,年产量共达十万吨。这是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必须信心百倍,鼓起干劲,争取超额完成。但是这类技术专家极少。亟应一面在相当的大学内,增设化学纤维系科,一面在大学毕业生中,选派若干人,到些工厂,有计划,有步骤,分别实地钻研,另选派若干人,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化学纤维厂实习。这样内外双管齐下,多方设法进行,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定能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技术干部,积极努力,想尽办法,贯彻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来为人民发展化学纤维工业服务。
以上是否有当,请批评指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