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就地参观 就地学习 就地讨论
学习西安航空技工学校勤俭办校
七十三个技术学校到西安航空技工学校开现场会议
本报西安讯 本报记者李茜报道:第二机械工业部为了把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勤俭办学之花开遍全国,于2月1日,在西安召开了有十七个地区的七十三个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工人学校参加的校长会议。这种现场会议的好处是:就是就地参观,就地学习,就地讨论,进一步具体的学习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的勤俭办学经验。
参加会议的校长们在参观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时,以自己学校的条件和第一航空技工学校对比,受到很大的教育。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这次来开会原计划向二机部再要十四台自动化车床,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他们参观了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后,感到自己学校的教学大楼、宿舍大楼、实验室,大都是新式设备,怎么好再向国家要求价值昂贵的新设备呢?后来打听到兄弟单位还多余十几台破旧的皮带车床,就提出来要求拨给他们,修理后让学生实习用,这样可以节约十九万元设备购置费用。
也有不少人在参观后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自己学校的设备、技术力量及其他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这个学校强,或者差不多,为什么人家能够勤俭办学,做到自给自足,而自己就做不到呢。大家结合第一航空技工学校的经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很多校长被这个学校师生饱满的革命朝气和干劲感动了,对自己的保守思想作了检查。原来有些学校所以不敢提出自给自足的规划,是顾虑材料供应不上,产品找不到销路,或者认为自己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太差;也有的单位怕自己提出自给自足,万一因故不能完成生产计划,经费会发生困难;还有的单位打算把今年赚的钱盖点新房,添点新设备,明年再提出自给自足。在讨论过程中,逐步克服和批判了各种保守思想,鼓起了向先进学校看齐的勇气。
第一个鼓起这种革命干劲的是二二一技工学校。该校领导人员和全体师生学习了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勤俭办学、自给自足的经验后,都兴奋地说:我们的条件和第一航空技工学校的条件都差不多,人家能做到自给自足,我们一定要赶上去。他们经过深入地研究了学校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提出试制并大量生产柴油机、煤气机等产品。同时,还计划生产低压暖气锅炉三十台,活塞肖子六十二万个。这样,全校计划1958年可以完成二百五十万元的生产总产值,实现自给自足。规划订出后,二二一技工学校就派代表到校长会议上,向到会各校提出开展勤俭办学友谊竞赛的倡议书。
二二一技工学校带头向先进看齐的劲头,给到会的其他学校增加了大跃进的勇气。从此,在这个会议上就掀起了比先进,比干劲的热潮。参加这个会议的学校原订半工半读和自给自足的计划提前了一年到三年。在会议开始前,第二机械工业部参加会议的十八个技工学校中只有两个学校提出了今年自给自足,会议将结束时已经增加到十个,预计全年能少向国家要九百六十六万多元的经费。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能吃苦耐劳有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许多中等专业学校的负责人认为: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勤俭办学的经验,不仅实用于所有的技工学校,同样也是中等专业学校的榜样。西安机械学校在会上提出今年产值达到五十万元,约37%的经费可以由自己生产中解决。
在这个会议上,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除了详细介绍勤俭办学的经验外,也通过座谈会和个别交谈等方式虚心的征求了其他学校的意见。不少学校的校长以兄弟般的诚恳态度把自己看到的问题向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提出来。如有些人认为这个学校各方面都很勤俭,但是机构还是庞大的,实习工厂下设很多室,还有十个库;教职员工也比较多。第一航空技工学校接受大家的意见,继续算细账、挖潜力,在会议将结束时,他们已经把今年的总产值由二百一十万元提高到二百五十万元了。
出席会议的人,都希望今后多开这种现场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这种会议的好处很多,可以亲临典型,随时参观,详细座谈,交流经验,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第7版()
专栏:

天津第一技工学校向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挑战
完全自给自足每年培养三百名技工
本报讯 天津市劳动局所属第一技工学校的工作人员们看到了1月22日本报第一版关于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半工半读自给自足的报道以后,经过大家讨论决定向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提出友谊挑战,互相激励共同鼓起革命干劲,完成勤俭办校培养人才的任务。
天津第一技工学校的竞赛目标是:在今年就要作到经费完全自给自足,并且争取有积累。除每年交给国家三百名具有中级技术工人水平的青年技术工人以外,今年还要为国家生产C615车床一百一十台,皮带车床八十台,牛头刨床十四台,台钻五十台以及若干给协作厂制造的C615车床的部件、起重机械铸件和其他加工部件等。今年计划产值达到一百零四万元。
这个技工学校目前有六百零四名学生和教工人员,它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苦干了五年。该校在1955年由原有的三个技工训练班合并而成的,而这些训练班大都是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后,政府接管的一些小工厂的基础上开办的。这些小工厂厂房破旧狭窄,机器老而破烂。以后又从广西柳州按废铁买来了一批被国民党烧毁的兵工厂机器残骸。这样经老师和学生一面学习,一面修配起来的破旧机器,就是这些训练班当时的基本设备。那个时候,学生上课没有教室,没有桌椅,甚至没有一块像样的黑板。实习设备不足,就用昼夜四班轮流实习操作的办法解决。1955年在被火烧毁的麻袋加工厂的厂址上,改建了一部分教室、实习场,添置了一部分较为精密的机器。
天津第一技工学校从训练班的时期起,就贯彻了以实习生产为主的教学方针,并且尽量争取以自制工具机器或加工零件来满足实习工具的需要。现在学校里使用的一部分皮带车床和虎钳、手锤、弯尺、划针盘等工具都是自己制造的。他们不但和本市一些大型工厂建立了协作关系,帮助这些协作厂制作较精密的机器部件,而且在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于去年试制仿苏式C615车床成功,经检验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去年年底以前,他们已制造了十七台这样的车床。
从1954年起到去年为止,该校已经为国家培养出来了一千四百多名技术工人,他们在各个生产岗位上发挥了他们所学到的技能。


第7版()
专栏:

有领导地推行“三勤”
筱桐
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这已成为促进我国各项事业跃进的革命口号。最近,一部分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在勤俭办学、勤俭生产、勤工俭学方面,也发起了这种社会主义竞赛,并且有的部门已经有领导地推行“三勤”。
教育和生产密切结合,好处很多。这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这个方针,转变怀疑态度,认真贯彻推广。勤俭生产、勤工俭学、勤俭办学,就是贯彻教育和生产结合的好办法,可以使学和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使知识青年彻底摆脱剥削阶级轻视体力劳动和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影响,从而成为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的劳动者。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实行半工半读,逐步做到自给自足,这是件大好事。有些学校的领导同志却顾虑重重,耽心材料供应不上,产品销售不出去,怕中途计划完不成,经费不好解决。做任何一项事情困难总归是有的,特别是当事情刚开始做的时候,问题和困难会更多些。有的学校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对于这些问题,党和政府也将协助加以解决。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在困难面前应当以革命的英雄气概藐视和战胜困难,不应当被困难吓倒。事在人为,只要鼓起革命干劲,坚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鸣放、辩论,想办法,办法就会源源而来。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是完全可能达到的。这次第二机械工业部在西安召开的七十三所技术学校的会议上,经过参观、学习、讨论和批判各种保守思想,二二一技工学校等十个学校今年就要做到自给自足,其余学校的半工半读、自给自足的计划也比原定指标提前了一年到三年。
勤工俭学、半工半读是体现我国教育方针的一项基本措施,也是在教育事业中贯彻多快好省,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各地需要有领导地推行“三勤”。


第7版()
专栏:

太原重型机器厂技工学校向山西全省倡议
积极学习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
今年半工半读 明年自给自足
本报讯 太原重型机器厂工人技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鼓足革命干劲,提出向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看齐,并向山西全省各兄弟工人技术学校提出倡议书。
该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党中央提出勤俭建国,勤俭办校,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和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的社会主义的办校方法的影响下,经过打破保守思想,挖掘潜力,生产翻六翻产值争取达到一百万,今年作到半工半读,争取明年自给自足,作到不向国家要一文钱,向山西全省各兄弟工人技术学校提出倡议。他们要求坚决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习练习操作、教学与产品制造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学原则,从根本上克服为实习而实习的浪费现象。预计在本年度,创造总价值八十万至一百万元。今年作到半工半读,明年作到自给自足。在半工半读时,学生的医药费四千八百元,实习实验费六万八千六百四十元,机器设备维护保养和修理费统由学校承担。人民助学金全年六万九千六百元由学校承担一半。
积极的有计划的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高学生熟练操作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作到对学生进行消灭重大事故与设备事故,力争减少小事故;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劳动竞赛的指标是:车工质量合格率达到96%,废品率不超过4%;铣工产品质量合格率要达到97%,废品率不超过3%;钳工装配品合格率要达到100%,零件加工废品率不超过2%;铸工产品合格率要达到85%,废品率不超过15%(以重量计算);锻工产品合格率要达到96%,废品率不超过4%;出勤率要达到98%以上。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健全生产实习管理制度,坚决作到克勤克俭把学校办好,培养出既专又红的技术人材。


第7版()
专栏:

北京海甸区少年乐园
组织除四害和积肥活动
本报讯 寒假期间,北京海甸区组织了二十多个“少年乐园”,领导小学生进行各项假期活动。“少年乐园”为孩子们组织了故事会、科技报告、小电影和音乐欣赏会等活动。积肥、除四害及兴修水利等公益劳动,是孩子们的中心活动。北安河乡六年级小学生,保证每人积肥五百斤;每个少年儿童的家里做到四无。他们还决定挖一条四百六十公尺长一公尺深宽的“少年水渠”;为了支援合作社购买机器,他们凑了六元多钱,向社里投资。蓝靛厂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热烈地讨论了怎样支援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他们提出了三年级以上平均每人积肥七百五十斤的保证,并且已经消灭了十六万只苍蝇和蚊子,二千多只麻雀和老鼠。最近他们还将举办以拣粪和兴修水利为主的冬令营。孩子们在支援农业发展纲要的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如小学生宋丰田一人积肥就达八千余斤,全部献给了合作社。
 (张平)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倒转过来
若波
辩证法的规律,原来是从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里概括抽引出来的,原来是客观现实在人类头脑里的反映,而黑格尔却把它颠倒过来,宣称客观世界的发展只是绝对观念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了艰巨的“扬弃”工作,加以科学的改造,把它放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说过,这样一来,概念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正确些说,使它脚着地站起来了,因为以前它是头着地脚朝天站着的。
我们对于相沿成习,习非成是的某些观点,也应当作如是观,也应当经过改造,经过“否定之否定”,把它们“倒转过来”。劳动人民、无产阶级认为是真的、善的、美的,剥削阶级却认为是假的、恶的、丑的;劳动人民认为是干净的、光荣的,剥削阶级却认为是肮脏的、可耻的。同样,劳动人民认为是喜乐的,剥削阶级却认为是痛苦的,甚至把自己的喜乐放在被剥削者的痛苦的基础之上。然而,客观真理只有一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是能够作出“水落石出”的结论的;亲身经过变革自然、变革社会的身体力行者,也可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作出正确的回答的。
人类社会原来是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人人平等,互助合作的。自从产生了阶级,进入了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自己的思想,无一例外,都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各阶级的立场和观点。站在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就仗势欺人,依据权力,雇用“帮闲文人”,把世界上的客观事物指鹿为马,说黑成白,硬要劳动人民俯首听命,循至几千年来,有的相沿成习,几乎牢不可破了。“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援之以手,也可能认为“大逆不道”,有悖封建礼教。“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于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循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吃人的资本主义却也可以“永恒不变”!这些以假作真,黑白颠倒的“愚民”之说,如果不经过翻天复地,斩草除根的变革,“倒转过来”是没有可能的。
例子之一:体力劳动原是同脑力劳动结合的,而且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根子。体力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社会财富,也创造了人类自身。进到阶级社会,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分家了,以至脑力劳动的士大夫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竟自视为“上等人物”,而把体力劳动者叫做“下贱人”。要倒转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分家的头脚,如果不经过一个剧烈的革命有这可能吗?
例子之二:感性知识原是同理性知识衔接的,而且感性知识是理性知识的基础。经过实践,才有感性知识,有了感性知识,才可能概括上升成理性知识。书本上的理性知识,要是正确的话,也无一不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由于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分家,从而感性知识同理性知识也割裂了。似乎体力劳动者只能是被“治”的“阿斗”,而脑力劳动者却只要一旦获得书本上的理性知识,就可以骑在人民头上“发号施令”,自以为是有知识的“聪明人”。要倒转感性知识同理性知识相割裂的头脚,如果不经过一个深刻的革命能不能实现呢?
例子之三:地主同农民,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原是剥削者同被剥削者的关系。由于地主占有了土地,资产阶级占有了资本,逼使农民只能租种土地,无产阶级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从而“谁依靠谁”、“谁养活谁”的真相就被颠倒了,好像农民是依靠地主的土地而被养活的,无产阶级是依靠资产阶级的工资养活的,而地主、资产阶级被农民、无产阶级血汗创造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所供养的事实,却被掩盖和歪曲了。要倒转这一“谁依靠谁”、“谁养活谁”的头脚,如果不经过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可能的吗?
例子繁多,不胜枚举。概括起来,剥削阶级的立场和观点,产生了阶级偏见,并且传之其人,流毒无穷。现在依然持有这种立场和观点的人,如果不来一个从根本上“倒转过来”的革命转变,以便真正做一个“脚着地站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人,怎有可能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有利于为人民服务呢?
“又红又专”,“下放锻炼”,这两个口号不能不让我们称颂是一个把头着地脚朝天的习非成是的偏见倒转过来的革命!
毛主席在十六年以前所作的整风报告中,曾经指示知识分子应当知道一个真理,那就是:许多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最无知识的,工农分子的知识有时倒比他们多一点。事实上是,知识分子的知识,大都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没有经过实践,没有感性知识作基础,是倒转的,是逆行的,是片面性的,是人家证明了而在他们还没有证明的。但是,许多知识分子一旦拥有了书本知识,立即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而且一切都从书本出发,唯心主义的主观性也就伴随而来。如果要倒转过来,实现一个“否定的否定”,势非到实践中去,到劳动人民中去,到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去不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形势,狂风暴雨的阶级斗争大体已经基本过去,全国人民已经在为建设社会主义迈步跃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梁上君子”,“三门干部”也有“成长太慢”的“苦闷”,确实需要下放锻炼,才能达到“又红又专”的根本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下放到北京市中捷友谊农场参加劳动锻炼的干部,经过两个多月的生产劳动,他们在向自然作斗争的事实教育下,在亲历其境的实践中,初步建立了对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正确看法,并且开始有了农业生产的实际知识。他们参加了挖渠、打井、灌溉……亲身经历了劳动锻炼,亲眼看到了体力劳动每天每时地在改变着自然的面貌,也改变着社会的面貌,无可辩驳地体会到体力劳动的艰辛和繁难,体会到体力劳动是不可轻视的,是应当看作是光荣的、伟大的、豪迈的、值得骄傲的事情。他们之中有人说,这下我体会到体力劳动确实是脑力劳动的基础,生产斗争是知识的源泉!
毛主席教导我们,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人们亲身参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参加了改变自然的、社会的面貌的生产劳动,亲眼看到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工农业的发展,就会认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之不易”,就会认识到“创业难,守成易”,而真正地爱劳动人民,真正地爱社会主义,真正地爱社会主义的祖国!中国人民大学的下放干部开始认识到知识分子应该自觉地接受改造,自觉地把立场和观点从根本上“倒转过来”,真正成为一个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人,这就表明他们确实认识到了真理。


第7版()
专栏:

发扬了自爱爱人的美德
——访南京市五老村一群爱劳动讲卫生的人们
本报记者 甄为民 史越峨
我们在新年前夕访问了南京市内的五老村,那里的居民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大清扫运动。
在阳光照耀下的新巷马路上,走着那些勤劳而热爱家乡的居民,有的人在讨论着老鼠的“食欲”,有的人在灶角用吸管吸捕蚊蝇,有的在浆洗衣裳,有的在扫清街道,把地板拖洗得发白发光。人人爱清洁,户户讲卫生在这里已经变为事实。1953年以来,我们曾几次访问五老村,几次访问都给我们这样的印象:我国人民自爱爱人的美德,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扬。虽然这里的人们经济收入、文化水平都不算高,然而应该说:他们都是些有文化、讲道德、懂科学的人们。
她是这样的热爱家园
在访问五老村的时候,我们碰到的第一个熟人是冯桂珍。人们总喜欢说她是“捕鼠能手”。三年前,她曾为消灭五老村的鼠患贡献过力量。几年来,五老村的居民可以把米坛子不加盖,饭菜摆在桌上过夜。这是和她的一份努力分不开的。
去年10月,开展冬季爱国卫生运动中,冯桂珍仍然是一个积极分子。她挨家挨户地访问了本村第九组的居民,果然发现了问题:无鼠村发现了老鼠。有的人家,米袋又被老鼠咬穿了。于是,冯桂珍就到每家串门子,挨家研究老鼠出没的动向,帮助人家上好鼠夹,把鼠夹放在有老鼠动静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她又跑到各家去问,果然打到了两只老鼠。
冯桂珍并不满足于这点成绩,她想,上了几十家的鼠夹,为什么只有两家打到老鼠呢?她曾经听到一些家庭妇女说迷信话:“冯桂珍,你越跑得凶越捉不到,老鼠最灵巧,听到你要捉它,它还不赶快逃生吗?”可是她并不相信这种说法,她和居民们研究五老村的老鼠爱吃什么东西。她们先后试用锅巴、油条、麻团、鸡头等许多食物做诱饵,结果证明这里的老鼠最喜欢吃有油腥味儿的新鲜食物。她们就用这种食物引诱老鼠,最近两个月内已经捕捉到九十多只老鼠。五老村的人们称赞冯桂珍的工作,我们问她,几年来为什么能坚持当爱国卫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她说:“1952年我们这里搞爱国卫生,是为了防止和消灭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现在搞好卫生除四害是支援农村实现四十条,我的家乡就在苏北里下河,解放前那是块年年有水灾的苦地方,我们一家就是在苏北不能生活才逃荒到江南来做工的,现在党领导要改造农村,改变里下河的面貌,作为一个从苏北农村来的工人家属,我能不积极吗?有人说:搞卫生是讲形式、图表面,我说搞卫生、除四害真是毛主席看透了我们的心,要我们人民延年益寿的最大的好事情。就拿我家说,解放前,一家老小一年到头总有人生病,你看,现在就很少有人生病了,怎么能不搞卫生呢?再说,搞卫生也成了我们的习惯,我们做家务活的不搞卫生就不能算是家务活了。”
懒汉为什么成了持家模范
谈起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居民委员会副主任黄文卿陪我们到了“五好”积极分子曹鹤峰的家里。这时曹鹤峰正在煤炉旁操持家务。他是一个五十六岁的老汉。解放以前,曹鹤峰是一个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懒人。1952年,南京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曹鹤峰的爱人李月华成了本村爱国卫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可是曹鹤峰还常发牢骚,要老婆背着孩子去开居民会。
爱国卫生运动的结果,根本改变了五老村的自然面貌。在他屋后的费家菜园附近,占全村四分之三面积的臭水坑,变成了大马路,盖起了大楼房。死猫、烂狗、死孩子、苍蝇、蚊子和疾病都没有了。在国家帮助下,全村有了电灯、自来水、幼儿园和小学。“苦恼村”变成了“欢乐村”。这些事实,深深地激动了这个老人的心,他打定了主意,要在这个有全国荣誉的欢乐村度过他的晚年。这时,地方政府根据李月华的积极表现,和他们家庭的情况,介绍她到纸坊工作。老曹激动地对老婆说:“政府太关心我们了!你安心工作去吧,家里的一切事情,都由我来管。”从此,曹鹤峰才开始学着烧饭、做菜、洗衣、补裤、带孩子、打扫内外。老曹不仅关心家里的清洁卫生,还关心周围邻居的清洁卫生。他家门前隔一条明沟就是宁芜铁路,是他第一个想办法把明沟里的污泥全部挖光,经常保持雨水畅通,路轨下的石子,每年也要扒出两次,铲去积存的污泥,然后再堆好,这样,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保护了路基。从此曹鹤峰成了一个清洁卫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我们三年来三次到曹家作客,曹家的住屋虽然只有一间,但室内明窗净几,从地板到天花板,几乎一尘不染,黄文卿告诉我们说:我们检查卫生,都是先检查积极分子家的。检查的人戴着白手套,检查橱顶和窗子,还到桌子底下去查看,如果发现有一点灰尘就得重搞。老曹家里是从来没有叫我们费心的。
自爱爱人没有矛盾
也许有人会问:这里的人们经济收入并不宽裕,搞卫生会妨碍他们的生产,影响他们的收入吧?会是他们的额外负担吧?不,搞卫生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也正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劳动人民看来,自爱爱人之间并没有矛盾。凌云和方永昌都向我们证明了这样一条道理。
一天傍晚,我们访问了早出晚归的单身汉方永昌。方永昌的房子很小,却整理得有条有理。我们问他:“你每天早出晚归,家里收拾得这样干净,不太麻烦吗?”他的回答是质朴的:“不整齐怎么行?光是这床底下的劈柴,就能堆满这间小屋子,那叫我住在那里呢?”
方永昌是一个街头理发师。他从早到晚挑着担子,在街上给劳动人民理发。方永昌的理发挑子生意特别好。本村大部分劳动人民是由他理发的。在夫子庙一带,老主顾叫个不停,新主顾一听说是五老村来的,都愿意让他理发。方永昌给人理一次发,剃刀、剪刀都要用酒精消一次毒。我们问方永昌,一般理发店都很难做到理一次发消一次毒,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正在用酒精擦洗理发工具的方永昌,面露笑容反问我们说:“我能拿着五老村卫生模范的招牌去欺骗顾客吗?前几天,我从夫子庙挑着担子回家,路上有人要我理发,因为我的酒精用完了,工具没有消毒,我就没有答应给他理。我宁可少做生意,也不能让别人染上皮肤病。”
我们到凌云家里去的时候,正碰上凌云一家人吃晚饭。两个大人和三个孩子都很熟练地使用着公筷。也许有不少人会觉得,使用公筷真是一件麻烦事,一桌有几个菜,七八个人吃饭,那不成了筷子飞舞的世界了吗,我们问他使用公筷方便不方便?凌云的回答是:“使用公筷比不使用公筷要方便,我们吃一顿饭一般只有一、两个菜,用公筷挟一次菜,摆在碗头上,就可以吃半碗饭,要是不用公筷,大家的筷子在菜碗里叉来叉去,那才麻烦呢!”凌云告诉我们,他是五老村的卫生急救员,1953年,他在本村举办的讲习班上学了卫生常识之后,就觉得吃饭时,各人筷子上的饭屑沾来沾去不大卫生,就开始采用公筷制,一直坚持到今天,现在一家人,连最小的孩子都养成了使用公筷的习惯。公筷制给他们全家带来了幸福。去年春天,南京市全城的流行性感冒十分严重,他的大孩子,一度在学校里传来了感冒,可是他们坚持了隔离,使用公筷,感冒就没有传染给其他人。
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五老村的卫生运动改变了村里的自然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面貌。这个村五年来深入持久的卫生运动,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在五老村幼儿园孩子们的心灵中,也可以找到许多生动的反映。
五老村幼儿园现在有一百三十多孩子。一清早,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都要让阿姨检查双手,还要互相比比,谁的手最干净。不论在园内还是在家里,孩子们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饭前或便后洗手。每逢星期六,阿姨就问:“小朋友,星期天回家做什么?”孩子们总是这样回答:“洗澡”、“洗头”、“换衣服”、“剪指甲”。有一个星期天,大班小朋友王善宁的奶奶没有替他洗头,第二天,王善宁就拖着他的奶奶到幼儿园来,一定要她当面对阿姨说:明天保证给孙儿洗头。
这一学期,幼儿园来了一位新阿姨。新阿姨第一次值班照顾孩子吃中饭,阿姨说:“小朋友,吃饭罢。”小朋友们以奇异的眼光打量着新阿姨,阿姨问:“你们怎么不吃啊?”孩子们这才齐声回答说:“不洗手吃饭不卫生。”一直等到洗好了手,大家才高高兴兴地用饭了。孩子们都在用饭,可是,小班的小姑娘陈天云却撅着嘴,不动筷子,新阿姨问:“天云,不舒服?”她摇摇头。又问:“菜不好吗?”天云又摇摇头。阿姨又问:“那么你为什么不吃呢?”小姑娘羞羞答答地说:“这是人家的饭碗,我不吃。”
这些小朋友对于卫生制度,执行得是那样的认真。幼儿园的马桶少,阿姨动员离家近的小朋友回家大、小便。一天上午,薛才喜小朋友急着要小便,奔回家去,只见家里的门锁着,他的妈妈上街买菜去了。急得他蹲在地上直哭。住在附近的三轮车工人张炳南走过这里,问他哭什么,小朋友说:“要小便,家里门锁了。”三轮车工人说:“那哭什么,就撒在地上好了,傻孩子!”薛才喜摇摇头说:“阿姨说过,好孩子是不随地大小便的。”这个三轮车工人听了又感动又惭愧,以后他也成了在三轮车工人中搞卫生运动的积极分子。
我们正在从事前人所不敢梦想的事业,这一伟大的事业,又在下一代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影响!未来的成就,更将是不可估量的。爱国卫生运动目前正在全国乘长风破万里浪地展开,它引导着人们把祖国的自爱爱人的美德,更加发扬光大,推动着人们去促进崭新的具有现代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的强国的成长。


第7版()
专栏:

上海市第三技工学校全校师生订出了全年经费自给自足并上缴国家六十万元,交回国家办学校的全部投资的计划。
这个学校在1956年创办,共有学生五百四十多人,全校共有七十七台机床,其中七十五台是学生们自己制造的或用废旧机床改装的,只有二台精密机床是买来的。全校师生除了制造实习机床外,还为外厂生产了二十四台机床。学生们正用自己制造的车床制作16.5型仿苏式车床零件。   新华社记者 岳国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