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
专栏:

我国钢铁工业前途无限 英国钢铁生产未可乐观
孙德和代表分析十五年内钢铁生产赶上英国的客观条件
我完全拥护李副总理关于一九五七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一九五八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薄副总理关于一九五八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我也完全拥护彭副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与吴玉章主任所作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了我国人民在一九五七年在整风与反右派斗争的基础上取得了空前的伟大胜利,一九五七年在社会主义革命政治战线上与思想战线上的胜利带来了经济战线上的胜利,在国家经济工作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时,经济战线上的胜利也巩固了政治战线上与思想战线上的胜利。这次政治运动通过大辩论粉碎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复辟的阴谋活动,展开了两条道路的尖锐的阶级斗争,大力推动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在这次轰轰烈烈的实际的阶级斗争中,革命的火焰熔炉里,大部分的知识分子得到了思想与阶级觉悟的提高,这应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一个巨大的胜利。一九五八年的计划,确实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反映了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力量的强大与无穷智慧。计划考虑了我国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与农业齐步前进,走上第二个五年计划头一年工农业建设跃进的新高潮。我们将努力以无比愉快兴奋的心情来迎接这一年的工作任务,并努力超额完成计划。我们将坚决地进一步在发展建设工作里更好地从六亿人口出发,更好地发扬勤俭建国的精神,向浪费现象展开斗争,达到多、快、好、省。
作为一个黑色冶金工业工作者,面对着社会主义建设旭日初升的前景,我们有难以形容的兴奋愉快,我们能有机会从事于毛主席所说的前人从来没有作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特别是在党中央与我们亲爱的毛主席号召下,要在十五年或稍多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我们衷心喜悦将担起这样光荣而巨大的任务,我们将得到严重考验与锻炼。我们有坚强的信心可以完成党交与我们这一代冶金工作者这样一个光荣繁重的任务,不会向困难低头,一定要顽强而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现在我对一些客观条件作一个分析,以证明我们的信念。
光辉的第一个五年
我们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钢铁增长速度,钢年增31%,铁年增41%。十二年左右,有可能达到四千万吨水平。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钢产量自一九五二年的一百三十五万吨增加到一九五七年的五百二十四万吨,这是史无前例的增长速度,是只能够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才出现的奇迹。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能出现的。第一个五年钢的增长是百分之三百八十九,即增到三点八九倍,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一。一九五八年计划的增长为百分之十九点二。第一个五年生铁的增长为百分之五百六十,每年递增百分之四十一,一九五八年的计划增长为百分之二十四点一。可以想像,整风运动及反右派斗争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上的胜利,将在黑色冶金工作人员中带来由于思想觉悟提高而形成的新的生产热情高潮,这个热情会主动地突破定额,超额完成计划。假定我们能经常保持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增长系数,则大致在十年的时间便可能达到四千万吨的水平。从一九五八年起计算,则大致在一九六九至一九七○年即有可能达到四千万吨生产水平。完成这样巨大的任务自然不是简单计算可以说明的,必须进一步分析各方面的物质基础。
英国前途并不乐观
英国钢铁发展虽较早,但长期以来速度很慢,原定1962年达到二千八百五十万吨钢,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含有危机,还要受到国内外市场限制,原料短缺,投资不足的种种困难,难以达到想像中的成绩。
(2)英国是钢铁业发展较早的国家,是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他的钢产量后来为苏、美所超过,战后一九五五年又为西德所超过,现在占世界的第四位。英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的限制,历次战争与经济危机的威胁以及市场等方面的影响,长期以来是很缓慢的。历年英国生铁的生产情况大致如下:第一次大战前最高在一九一三年达到一千零四十二万吨,其后即下降到八百至九百万吨的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从未超过此数。一九五二年才恢复到一千零九十万吨,一九五五年大致为一千二百六十七万吨,一九五六年达一千三百三十八万吨。历年英国钢产量的情况大致是:一九○○年五百万吨,一九一七年九百八十七万吨,战后下降。一九二九年又恢复到九百七十九万吨,一九三七年一千三百二十万吨(大战前夕),一九五○年一千六百六十万吨。从一九五一年以后才又有一些继续的增长,到一九五六年达到大致二千零九十九万吨。一九五七年英国当局计划钢的产量增加按百分之四点二四增长,自一九五四至一九六二年这八年期间增加百分之三十九点四,根据这一估计,一九六二年他们希望达到二千八百五十至二千九百万吨。英国要在一九六二年达到二千八百五十万吨钢锭产量,除去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危机及萧条等因素影响以外,还存在着下列几个严重的困难。①国内外市场的限制,国内外市场需要是否能按照他们的想像发展是个疑问。计划中还包括输出量约为五百万吨,现在帝国主义内部斗争很激烈,能否实现也是个问题。②资源不足,特别是本国铁矿远景储量不过三十八亿吨,含铁量不过百分之二十一至三十左右。由于废钢供应困难,一九六二年生铁产量须提高到一千九百九十万吨左右。现在每年进口富矿数量很大,按含铁量计算,一九五五年输入百分之五十三点五,一九五六年输入百分之六十,约为一千二百万吨,预计如需达到预期数字,须自遥远距离输入二千二百四十万吨富铁矿及锰矿。包括从南美洲,中美各岛及西非,挪威,瑞典,北非等地。根据欧洲其他国家的估计,增加输入一千万吨的富矿,将意味着须增加七十万吨海运货轮总吨位及必要的港口装卸设施与对矿源开发的投资。而且这些资源是掠夺弱小国家的,它与第二次大战后民族主义增长的尖锐矛盾是日益剧烈的。帝国主义几个主要工业国之间在争夺资源与市场的斗争,也是极端尖锐的。③投资来源。英国计划的发展投资来源建筑在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基础上的,是不很可靠的。因为它是随着利润率的高低而转移的。他们预计在一九六二年以前的投资为五亿英镑,是比不上我们的。现假定他们能按期达到一九六二年的计划要求,并且也假定一九六二年以后仍能按照以上的速度继续增加,则如果要达到四千万吨,最早将在一九七○至一九七一年以后,这已经是落在我们的后面。对英国增产的假定是没有可靠的根据的,从一九五七年的生产的情况来看,已经不像他们原来想像的乐观。
我们能够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资源的丰富和技术力量的增长,能够使我们的生产力不断前进。
(3)哪些因素可以保证我们能不断的发展?①首先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证我们的生产力不断的无阻碍的前进。我国人口众多,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及广大的农田水利的建设都将大量的需要钢铁,每人平均的数字还不多,还须继续大大的发展。在我们的国度内,有广大的国内市场,根本不发生销路问题。我们的农产品又完全能自给自足,农业跃进的发展将要求工业进一步提高。②我国有广大丰富的资源,已知煤储量有一万亿吨以上,为世界上储量的第三位。还会有新发现,可以说是用之不竭。而英国之储量,估计不过一千八百三十亿吨。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六年间,英国的煤开采量,始终徘徊于二亿二千六百至二亿二千八百万吨之间。一九一三年英国曾达到二亿九千二百万吨的高峰,其后即走下坡路,我国一九五八年的计划开采量已达到英国一九五六年的百分之六十七。如以一九五八年增长百分之十七的速度递增,则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便可超出以上的水平。我国幅员广大,铁矿资源在解放后找到了一百二十亿吨的储藏,而且一般均匀分布在我国各重要经济区域。东北、西北、西南、长江流域、华北都发现巨大的储藏,适宜于开采,冶炼,不需过多的运输设备。我国某些部分有大量的含磷铁矿,更适宜于转炉炼钢,并可附产相当于钢产量五分之一的磷肥,供农业增产。某一个矿区初步情况就大致等于英国的总储量。另外我国大量的水利资源,也是我国冶金工业的优良的先决条件。钢铁用的合金及耐火材料,我们也是优越的。除极少数元素尚待努力寻找外,其余都可以自给,某些如钨矿一直在世界上占着第一位的产量。我国生铁的产量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将与英国生铁产量大致相平,第三个五年计划初期将使英国落在我国的后面。③技术力量的增长与先进技术的采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苏联与苏联专家兄弟般的援助及技术资料支援之下,我国已经培养锻炼了一支生产设计与施工的队伍。现在已经学会了包括巨大的联合钢铁企业的设计与施工,这是我国建设中积累下来的一笔财富。在新建的大的企业里,所采用的是先进的技术与新型的装备。例如正在试制大容量的高炉,大容量的平炉,与能力强大的初轧机。这些都是标志着现代生产技术中最新的技术与装备,它们都有最巨大的生产能力。我们在政治思想上学习体会了社会主义设计思想与勤俭建国的苦干的工作作风,能更好地结合我国的实际,使这样的思想更广泛地贯彻到今后的建设中去。第二个五年计划内除去建立大厂外,还要建立一系列的中小厂,在较短时期内加速我国钢铁的增长。在使用新技术上,将总结提高我国生产战线上新的创造,新的经验。将采用一定比例的转炉炼钢,以适应我国废钢缺乏的情况。在国际新技术方面将采用氧气转炉炼钢。这些方法在资源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附产大量磷肥支援农业增产。连续铸锭也将在试验后进行推广。真空技术也将在我国特殊钢的生产中得到应用。我们将不懈地向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也将学习有利于我国建设的其他国家新的科学成就。我们设备制造发展很大设备自给率现在已达90%,这就有可能争取缩短时间,降低成本。
(4)设备制造方面的发展。随着建设的进展,设备制造方面有了巨大的进展。我们设备的自给率以往大致只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其余须依靠输入。现在则有更高百分比的设备可以由国内供应,包括前面所说的庞大的冶金设备,制氧设备,电冶炼设备等等,都将由自己制造。这意味着某些时间上的提前与建设费用的降低。
我们少花钱多办事投资能力逐年在增大,节约又有成绩,条件非常有利。
(5)资金来源。我国的生产能力日益高涨,今年建设投资额增加百分之十七点八。另外在节约及反浪费上还会节省下来很大的资金,转入基本建设。我国第一个五年在黑色冶金方面的投资已经很大。我们的后台是六亿人民。我们今后投资于工业建设的能力,将随着总产值的增加大大地增多。所以这方面更是比资本主义国家优越得多。根据计算,我国用于单位产量的投资要比英国低。这就说明我们可以少花钱比他们多办事,这也是我们有利的条件。
我们人又多心又齐
我们有无数的忠心耿耿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忘我地进行劳动的人,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比高涨,任何资本主义国家都望尘莫及。
(6)劳动力的问题。我想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敢同我们比赛劳动力。这是我们都了解的。另外我们正在提高思想教育,将节约大批的劳动力为新建的厂服务。结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将有大批的又“红”又“专”的同志陆续到生产岗位上去,他们是忠心耿耿地为着社会主义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而且善于组织、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一点资本主义国家就更是望尘莫及的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发生劳动力的不足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还有许多的事需进一步努力解决的,这些问题都是完全有条件可以解决的。我们必须加强对有关资源调查与综合利用的研究,要及早准备能力强大的连续板机、连续及半连续轧机、万能轧机、轧管机及其他现在还不能生产的轧机,这些设备制造应提前作好准备工作。还须加速解决大容量转炉及有关设备的制造问题。在钢材质量与品种方面,须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充分发挥钢材的使用效果。对于冶金工业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资,如炉渣、废热等,结合具体情况,研究提高利用的方法,更好地节约物资及热能。
总之,根据以上初步分析,我们有优良的条件在短期内提前完成党与毛主席提出的赶上或超过英国这一号召。剩下来的是我们主观的努力,发扬革命干劲,乘社会主义的长风破万里浪,迎接像旭日初升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我们一定在毛主席的号召下,站在战线的最前列,随着全国人民坚决勇敢地大踏步向社会主义迈进。
以上意见是否妥当请诸位代表批评指正。


第11版()
专栏:

从根本上改进艺术教育制度培养又红又专的戏剧工作者
李伯钊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薄一波、李先念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吴玉章主任向大会所作的报告,衷心拥护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
经过全民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全国工人农民的干劲起来了,出现了工业和农业战线上惊心动魄的大跃进,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推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前进。文化战线上的同志们应当鼓起十二分的干劲,迎头赶上,也一定能够赶上去的。我想就改进艺术教育制度提出几点意见:
最近我们为了赶排“二七”纪念革命历史的话剧“红色的风暴”,派表演系四年级学生到长辛店机车修理厂去参加劳动锻炼。同时为工人演出。历时十八天。许多同学都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劳动。非常热情的向工人学习,学习工人的守纪律、爱劳动、艰苦朴实、爱厂如家的忘我精神,学习工人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干劲。也发生过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四年级有位女同学参加机车修理劳动时,老师傅带她踩着铆钉往锅炉顶上爬,她越爬、越害怕,双腿发软,直不起来。老师傅瞅她面有惧色,就马上叫她:“你下去吧!你下去吧!”这位同学满面通红,羞愧得抬不起头来,觉得自己窝囊,竟会怯弱到这般地步。她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往上爬。爬到了顶点,她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老师傅眉开眼笑了,立刻给了她一把钳子,并且教给她怎样工作。工作完了,老师傅轻轻地拍拍同学的肩膀说:“有出息!”
这一件事情的发生,令人感触很多,教育了同学,也教育了老师。它教育了我们如何办好教育,如何培养学生。我自己对这件事情有两点感想:第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这个事情面前,感到有严重失职的地方。自然,我们不能责怪这个学生的窘像,先要检查平素是怎样来教育学生的?有没有认真贯彻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的学生没有经常到工人、农民当中去,因此,他一到工人的环境就觉得生疏,太不习惯,不能适应工厂环境。我们平素只教导学生如何适应舞台,却没有教导学生熟悉劳动生产,熟悉工人、农民,熟悉社会,那么,假如要这样的演员去反映工人、农民的生活,创造工人农民的形象,为工人农民服务,岂有不成问题的道理。这就涉及到教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只有这个社会主义教育原则实现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才能贯彻。
第二点感觉:人是可以改造的。参加生产劳动是改造思想的好办法,就说这位同学吧,她假若不到工厂去劳动锻炼,也许还不会暴露出她的弱点。假如她不碰到这样有经验的老师傅,狠狠的刺她一下,她也不会脸红心跳,决心再爬上去,从头学起。这位同学获得老师傅的教导是幸福的,老师傅带学徒的办法是得法的,合乎原则的。显然是比我们高明许多,而我们教导学生的方法,却有脱离实际、脱离劳动的危险,十分值得我们深思。必须好好检验我们的教育制度在那些根本问题上需要加以改革。
中央戏剧学院在整风运动及反右斗争获得胜利的基础上,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深入地辩论了“兴无灭资”的真理,大家都认识到“兴无灭资”是根本问题,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本。知识分子要接受党的领导,要改造自己,要同工人、农民结合,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已经成为一切工作思想行动的指南。处于中间状态的知识分子进一步的靠拢了党。在师生要求加强自我改造的觉悟的基础上,知识分子要求参加劳动生产,接受劳动锻炼,已经开始成为风气。这一情况就为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贯彻打下基础。今后如何来贯彻这一方针呢?
第一、我们应该继续批判和辩论只专不红的脱离政治、理论和实践脱节、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脱节的资产阶级倾向。把毛主席所教导我们的:政治是灵魂,政治永远是统帅,政治是经济文化事业的保证这个真理深入人心,并且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培养出又红又专的戏剧工作者。
第二、我们必须贯彻勤工俭学,将体力劳动、生产实习纳入教学计划中。工科学校可以是半日学习半日劳动,我们艺术院校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作起呢?
1、目前,为了纠正过去脱离体力劳动的缺陷,加紧知识分子的改造以适应新的形势,在有条件的院校,可以下去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参加工农业劳动生产。
2、在春耕秋收农忙时,上山下乡参加体力劳动。积极地参加群众文艺普及工作,辅导农村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并组织晚会。
3、排练的教学剧目,除教学必须排练一些古典剧目,应该排练一定数量的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定期去工厂农村巡回演出,加强艺术实践。在巡回演出期间,当可参加半日体力劳动。
以上两项,每学年可规定为“一、二、九”“一、三、八”的制度。即是每学年,九个月学习,二个月参加劳动,一个月休假,或每学年八个月学习,三个月劳动,一个月休假。艺术院校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不妨根据业务性质和教学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安排。
4、学院现已撤消清洁工,由干部、教师、学生自己作清洁工作,既可培养师生的劳动习惯,又能树立勤俭办学的风气。
第三,我们要继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在整改阶段,党和政府加强了学院党委工作的领导,健全了党委制。改组了院工会、学生会,加强了学院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领导,掀起了整改阶段的新高潮,大鸣大放,大争大辩,改进了工作,整顿了校风,学院出现了新的景象,全院的同志们革命干劲起来了,全体师生热火朝天的投入了爱国卫生运动。最近,又掀起了处理右派分子的大辩论,再一次获得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我们深感在艺术院校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红与专的辩论的重要意义。而大鸣大放、大争大辩的群众自我教育改造的办法,是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最好的方法。这种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一经群众掌握,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只有虚心的当群众的学生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搞好一切工作。学院整风运动正在继续和深入,我们相信整风运动一定会取得完满的胜利的。
有关教学改革和改进科学研究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将进一步展开辩论,目前,学院的课程需要从两方面来加强。一方面是关于历史方面的课程,如中国戏曲史、中国话剧运动史、俄罗斯苏联戏剧史和西洋戏剧史等。有些课程的教研组是有些基础的,有些是完全新开的课程,几年来,经过教授、讲师、助教的努力,有些课程或有提纲,或有讲义是有成绩的。但是这些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课程的内容同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史的发展少有联系,因而孤立的讲作品和作家,容易引导学生不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发展来看作家和作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了解文学艺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样,就不能使学生从历史科学上来懂得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这种情况,应该加以改进。希望科学研究机关和其它高等院校共同研究解决。
另一个问题,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以后,对于批判文学艺术上的修正主义,应该花最大的力量来展开辩论与批评。文艺学的师资,深感思想赶不上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马列主义美学的指导教师。当然,我们要努力,尽可能自己提高和培养。也建议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考虑着手培养若干马列主义美学的师资,在加强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师资的同时,增设马列主义美学教研组,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得以系统和深入的传播,将有助于同修正主义作斗争。
我们要坚决贯彻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改进艺术教育制度,将会使我们花钱少,培养更多、质量更优的戏剧工作者来迎接社会主义的文化高潮。
以上意见是否有当,请批评指正。


第11版()
专栏:

打破清规戒律 深入群众深入生产
陈凤桐代表谈农业科学如何迅速赶上生产发展问题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薄一波两位副总理、彭副委员长和吴玉章主任的报告。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飞速发展,这给我们无限的鼓舞。我现在就农业科学工作的情况和应该努力的方向提出个人意见,请各位代表指正。
解放以来,农业科学有很大发展,解决和说明了一些农业生产上和科学技术理论上的问题,积累了一些科学资料和工作经验。
解放八年以来,我国农业科学有很大的发展,自一九五六年科学规划会议之后,又大大提高一步,科学工作者在国家总的建设目标下,得以有计划的进行工作,逐渐克服以往分散无力和各行其是的作法。一九五七年又进一步和高等农业院校谋求合作,发挥了农业院校教授、讲师科学研究的潜在力量。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部门的合作也有所加强。
我们的党和政府,自来就重视科学工作的发展,在短短几年之内,全国已建立起有系统的农业科学研究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院下直属以作物和学科分类的专业研究所、各大区研究所(如东北、西北、华东等研究所)、各民族自治区研究所、各省研究所,还有不少专区县建立起示范繁殖场。一个大区研究所指导和帮助三个和三个以上省所,人员设备也都初具规模。农业科学工作者经过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和学习运动,思想认识有所提高。因而在农业生产上和科学技术理论上也解决和说明了一些问题,积累了一些科学资料和工作经验,受到人民政府的表扬和人民的赞许。
这里要特别研究一下湖北麻城红安的试验田,他的作法为什么能风靡全国。据麻城县委的说法是“五分钟毕业,又深又透”。这是领导干部作风的大跃进,也是我国农业科学史一个大跃进。他的基本诀窍在于结合生产,结合群众,结合科学,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必须向他们学习,大力支持和参加试验田工作。全国试验田需要许许多多韩光斗支援他们并和他们合作,这一工作方法可以带动我们前进。
用革命气魄打破一切陈腐的清规,深入群众深入生产,总结丰产经验,研究低产原因,应成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科学的总任务。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承认农业科学工作远远落在生产后边,特别自全国农业合作化完成以后,群众年年创造新的丰产纪录。我们刚刚听到千斤县、千斤乡,接着就听到突破两千斤的丰产纪录,北方农业战线上的英雄们又在喊出单位面积产量跨过黄河跨过长江的英雄口号。这次大会上又听到许许多多前所未闻的新事物和前所未闻的新规划,这样越来就越显得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越落后,真有望尘莫及之感。
我们必须急起直追,采用革命的气魄打破一切科学工作上陈旧腐朽的清规戒律,决然毅然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生产中去,系统的总结他们的经验,使他们的经验条理化。然后又迅速推广到生产中去,这样我们才能跃进一步赶上群众。几年来各地的耕作改制运动,增加复播指数,扩大灌溉面积,特别是去秋以来,大规模的兴修水利运动、积肥运动,都是群众智慧加上革命干劲所创造出来的,决不是固守成规,采用老一套的办法所能想像的,农业科学工作也是如此。凡是能和生产结合的都能得到成就,凡是局限在试验室和试验地内的,就会长期得不到结果。这种情况在农业科学界还是相当严重的,不采用革命的办法,就无法跃进,也无法赶上群众,赶不上群众,赶不上生产的科学,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深入群众深入生产,了解生产大跃进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的革命干劲,总结丰产经验,研究低产原因,应成为农业科学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总任务。其他一切学科包括基础学科在内,都应该围绕着这一任务进行工作。无论采取外国的科学成就,无论采用试验室内或试验地内的工作方法,都是为了达到群众增产,为了支援农业大丰收的目的,比较遥远的工作,应该暂时放下不作。
当然,我们也有许多基本工作,须分一部分人力,用较长的时间及早准备资料。如经济区划图、土壤肥力图、农业气象图、地下水文图等等这一些艰巨复杂的工作。但也必须采取世界最先进的经验,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使能作一部分,在生产就能利用一部分。有人认为非有几十年才能拿出完整的成品,那是陈旧的作法,不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有些基本工作可以和中国科学院和水利科学院,以及有关科学研究机关分工合作。
作农业工作的知识分子,尤其需要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的锻炼,而缺乏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是农业科学落后的基本原因。
反右斗争给我们一次深刻的教育,使我们认识到知识分子必须补上一课,特别是作农业工作的知识分子,就更显得重要,那就是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的锻炼。缺乏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是农业科学落后的基本原因。为什么右派分子硬说群众那里没科学,硬说群众的丰产不是科学,那么为什么科学家不作出丰产的最高纪录呢?美国反动集团硬说苏联两颗人造卫星是两块铁,为什么他们不也飞起同样的两块铁呢?右派分子阴谋把我们和群众分开,使我们和群众对立起来,党一再教育我们马列主义者一旦离开群众,就会立刻失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切工作,包括科学工作在内,一旦和群众结合起来,就会发挥强大无比的力量,特别是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必须永远和劳动农民在一起和大生产运动在一起,就会加强我们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的锻炼,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有一支相当大的队伍,有全国人民大生产运动的推动,有兄弟国家特别是苏联强有力的支援,只要我们敢于扫除思想上的障碍,大胆走到群众队伍中去,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光荣任务。
以上意见,请大会指正、批评。


第11版()
专栏:

快马加鞭,让我国造船工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杨俊生 萨本炘代表谈我国造船工业的远景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和吴玉章主任的报告,并建议大会予以通过。
我们伟大祖国已经进入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这将是国民经济有一个新的跃进的一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我们要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这一响亮的号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大跃进的巨大动力和鼓舞力量。各个行业都在根据本身的条件,提出具体的行动规划,以实际行动来响应党的伟大号召。我们是造船工业的技术人员,特就造船工业如何在十五年内赶上英国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我国和英国造船工业情况的比较
首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我国和英国造船工业的基本情况。
第一,关于商船拥有量。英国一九○六年商船拥有量为一千六百三十八万一千总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百分之四十三;一九五六年拥有量为一千九百五十四万六千总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百分之十八。这些数字说明:英国商船拥有量总的趋势虽是增加的,但其增加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从一九○六年到一九五六年五十年内共增加了三百一十六万五千总吨,平均每年只增加六万总吨。我国在解放前的商船拥有量约为一百二十万总吨。解放时大部分商船都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掳去。经过八年来的修建和恢复,目前我国商船拥有量还没有恢复到解放前的水平。
第二,关于年产量。英国现有造船厂一百三十余家,造船从业人员二十余万。根据现有资料,一九四八年英国下水船舶为一百一十七万六千总吨,占世界下水船舶总吨的百分之五十;一九五六年下水船舶为一百三十八万三千总吨,占世界下水船舶总吨的百分之二十。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英国船舶年产量约在一百三十万至一百四十万总吨之间。英国生产的船舶约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是为外国制造的。我国现有船厂以目前民用船舶的生产能力计算,在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关于造船的计划决定后,年产量一定可以达到相当惊人的数字。
第三,关于造价和生产周期。英国的造船价格是逐年上升的。以载重量九千五百吨的货轮价格为例:一九四五年建造成本为每艘二十六万五千镑,为了对外竞争,出售价格为每艘二十四万;一九五七年每艘建造成本为七十七万五千镑,出售价格为九十万镑。我国尚未建造过大型船舶。根据粗略估计,第一艘新型万吨货轮出厂价格约为一千二百万元,较英国类似规格的船舶售价高出较多。但是必须说明:这是试制产品的价格。在正式生产时,是成批制造定型产品,可以有廉价的国产钢材、机器、仪表等供应,加以设计、建造、管理水平的提高,成本会下降很多。如能降低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即略等于英国现在的造价。要在十五年内达到这样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在造船周期上,英国建造一艘万吨级货轮,生产周期约为十二到十五个月。我国自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计划周期为二十一到二十三个月,成批生产后可减少为十五到十八个月。最近,我们在上海讨论万吨级船的生产周期,曾提出奋斗目标为十个月。我们认为:只要抓紧做好生产准备工作,并得到有关协作工业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十五年内达到这个标准也是不成问题的。
第四,关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问题。英国船厂的建设年代一般都在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叶,设备都很陈旧,新增添的设备不多。在采用新技术方面是比较保守的。到目前为止,采用铆接与焊接混合结构的还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在采用新工艺技术、新装备、安装工艺和船壳制造方面,目前有些地方已超过英国。
第五,关于产品质量。由于我国还没有建造大型船舶,因此,很难就大型船只的质量和英国比较。但造船工业是综合性工业,它的产品质量在很多方面是依靠协作厂的。船舶中的主要器材如中锰钢等的优质钢材、低速大型柴油机、汽轮机、燃汽轮机以及进一步使用原子能等,是要靠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厂协作的;其他如辅机、仪表、电机、防火材料等也都要其他厂供应。至于决定船舶质量的另一个方面即施工和工艺质量,最近波兰代表团在上海参观江南造船厂时,认为中国船厂在施工和工艺质量方面已经超过英国。因此,只要协作厂的产品质量能够在十五年内赶上或者超过英国,造船工业的产品质量是可以保证在十五年内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
第六,关于产品设计和科学研究。英国造船工业的产品设计是在船厂进行的,没有独立的设计机构。全国约有设计人员三千到五千人。英国的船舶设计工作没有我国目前做得细致,但由于经验多、资料多、工人技术熟练,施工图纸数量很少,因而整个设计周期比我们短。一条载重一万吨的货轮,从确定任务到铺龙骨上船台,一般只要四至六个月。我国设计人员不多,且分散在各有关单位。如果能够集中使用,在设计每一种船只时,针对英国或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的同种类型船只作比较,在各种经济指标方面赶上英国或者超过英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科学研究方面,英国现有船模试验池十三个,其中最大的海斯勒海军试验池长八百英尺(合二百四十四公尺),曳引车最高速度为每秒四十英尺(合每秒十二点二公尺)。我国目前仅有一座小型试验池,长七十公尺(上海造船学院新建长一百公尺的试验池尚未完工),曳引车最高速度为每秒五公尺。
从以上所说我国和英国造船工业的简单情况,可以看出我国造船工业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远景。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应该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多快好省的原则,有计划地发展。因此,我国造船工业的产品品种和数量,即从多这一方面和英国比较,是不适宜的。但我国有一万一千公里海岸线,几十万公里可通航运的河道,我们可大量发展沿海和内河运输,以适应发展农业、发展水产的需要,争取在内河船舶制造数量上迅速超过英国;在造船工业的改善生产组织管理、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及在提高设计水平和加强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是有把握在十五年以内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
我国造船工业今后的任务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认为:
第一,必须做好全面规划。首先,要和交通部门对好口径,尽量确定船型,大体确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长远的和逐年的需要数字,以便小批或成批生产和进行标准化、系列化的规划,借以稳定产品计划、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
第二,必须大力发展有关造船工业的协作工业。必须考虑大量生产在强度等方面性能较好的各种船用钢材、轻合金和塑料,努力提高防锈、防腐的油漆质量;必须抓紧生产大型柴油机、汽轮机和燃汽轮机,着手研究原子动力机械的制造;建立精密航海仪表的生产基地,逐步制造电子导航设备和自动控制装备,如电罗经、消摆仪、雷达、无线电测向仪、自动舵、可变螺距车叶等。我们还希望把上海市发展成为造船工业的协作基地,我们认为这也是赶上英国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加强产品设计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的设计力量薄弱,而且分散各处,如船舶工业局有设计室,交通部有设计局,各船厂又有设计科,因此,首先必须充实和加强设计队伍,合理调整设计机构,可以考虑将设计力量集中使用,成立船舶设计总局。设计船只要争取及早定型,种类不宜过多,图纸数量亦应简化,零件等应尽量标准化、通用化,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争取减少变动,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水平。要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各种类型的船只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要求研究设备逐步达到国际水平,并有计划地建立现代化的船舶科学试验基地。造船工艺,同其他工业一样,也是日新月异地发展,为了执行多快好省的方针,我们应该在造船工艺方面多下一把劲,以免落后。
目前,我国的造船工业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快马加鞭,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有着无比的优越条件:我们有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有苏联全面的、无私的援助;特别是广大职工经过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社会主义觉悟普遍提高,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创造性的成就相继涌现。因此,我们是有信心、有决心在十五年内并力争缩短时间使我国的造船工业赶上并超过英国的。让我们携起手来,鼓起革命干劲,为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而努力奋斗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