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
专栏:

家属互助好处大
高凤琴代表谈工厂职工家属互助互济情况
周总理在上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职工家属中的互助互济办法,应该提倡和推广。互助互济对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确是有很大好处。现在我就谈一谈我们工厂职工家属在这方面的工作。
职工家属搞好家务支援生产组织互助谁家有事大家帮助
我们职工的家庭大都是小家庭,夫妻俩带着几个孩子过日子;平常日子还好,一遇到家属生孩子、生病等,就得职工请假在家照顾。像我们厂里家属于长英生孩子要人照顾,可是她丈夫是个铸工,生产上缺了他不行,他没有请假,老婆生气了就和他吵架。所以家属生孩子、生病有“三难”,一是职工难,二是家属难,三是工厂难。难的是请了假影响生产,不请假家里没有人照顾。我们厂一年能添上千个孩子,如果一千名职工都为这事情请假三天,合算起来就要缺勤三千个工作日。
这怎么办呢?当时党委号召职工家属搞好家务支援生产,协助职工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在讨论的时候,有的家属就提出:咱们不能上车间帮助职工干活,咱们组织互助,谁家有事,大家帮助,别叫职工请假耽误生产。这个办法得到大伙的拥护,于是就开始组织互助组。
自觉自愿不讲交换条件坚持六年对生产发生大作用
我们的互助组,是一种完全自觉自愿的不讲交换条件的互相帮助。比如谁家生孩子、生病了,小组里有给作饭的、请医生的、带孩子的,每天轮流两人去互助,一个做外勤,帮助买菜、请大夫等;一个做内勤,帮助烧饭、洗衣、看孩子。每个产妇可以受到互助一星期,身体不好的还可互助得时间长些。一九五七年家属互助组,帮助生育、生病的家属作饭、洗衣、看孩子两千三百七十三人次,共四千九百二十五天,使职工没有因家事请假。我厂家属间的互助工作已经坚持了快有六年之久。家属们看到互助真解决困难,对生产发生了作用,劲头就更足,以后互助的内容就越来越多了。像职工娶媳妇,赶着礼拜天还好,不是礼拜天,新姑爷要刷新房、接新娘子、张罗新被子等等,至少得请一两天假。有了互助组,这些事家属们就都给包了。职工霍兆山本来准备星期六请假收拾房子结婚,谁知道星期五晚上走进屋看见新房已经收拾好,他惊奇地说:“呀!我这屋怎么两样了?”在霍兆山结婚的时候,互助组的家属打扮得齐齐整整,帮他去接新媳妇,招待客人。新姑爷一天假没请,喜事办得热热闹闹,新姑爷乐的嘴也合不上,直说:“我要不使劲生产,可真对不起你们”。
不花公家一个钱办起托儿站 组织储金互助组解决临时困难
职工结了婚,就要生孩子,有了孩子牵累,就影响家属参加学习,参加副业生产和社会活动。但是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用许多钱,为我们办托儿所、幼儿园。于是我们家属用互助的办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办了一百一十五个完全不花公家一个钱的托儿站、幼儿班。收托了二千六百多个孩子,占全厂孩子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怎么能做到不花公家一个钱呢?因为托儿站的保育员是家属自己当的,房子是家属自己腾的,玩具、设备是家属利用废物自己做的,每个儿童入站,每月只要交一角钱点心费就行了。
我们还组织了一百一十四个储金互助组,储金一共有二千多元,家属有临时性的经济困难,完全依靠自己的互助储金来解决。储金互助有三好:一是零钱攒整钱对自己好;二是互助困难户对别人好;三是把钱存银行对国家好。
此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像搬家、买米、买菜、做针线活等等,如果遇到困难,都用互助的办法来解决。由于互助得好,我们执行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如绿化、爱国卫生、调整粮食等等都能很好完成。
积极分子带动大家一起干 不再是“个人自扫门前雪”
职工家属怎么能团结互助得这样好呢?家属们常说:“天下工人是一家”,在劳动人民中本有相互帮助的习惯。不然就活不下去。可是互助并不是一说就能做到的,家属出身于各个不同的阶级,特别是近二、三年增加的新工人多,新家属也多,不是都那么齐心的。开始组织互助时困难很多,有的说:“我不用别人互助,我也不互助别人”。有的说:“我孩子一大堆,互助不了别人”。有的说:“谁去给别人白干活呢”。我们就耐心地给解释说,互助对生产、对国家、对自己的好处。给她们比仿说:生产好比做鞋,有做鞋帮的,有做鞋底的,有绱鞋的,做鞋底的不上班,光有鞋面就没法绱成鞋。又给她们算细账:一个职工一年为老婆生孩子请假三天,全厂职工得缺勤多少,生产将受多少损失。如果家里的事,家属互助组能全部担当起来,虽然不是直接参加生产,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出了一分力,而且工人不缺勤,工资收入也多。家属懂得有这么多好处,有些人就参加进来。积极分子走在前头,她们不嫌脏,不嫌累,不怕苦,不怕骂,谁家有事就先去互助。像家属丁喜珍原来不但自己不参加互助,还打击积极分子说:“干吧,明儿让你们挣个花头棺材。”但在她怀孕时,积极分子给她孩子做鞋,帮她收拾屋子,拆洗几年不拆的脏被子,在她生孩子时,又都热情地给她作饭、请大夫,连血布血裤都给她洗了,她感动地说:“你们照顾的真比亲姊妹还好,在旧社会谁来管我这些事呀?”以后,她也参加了互助组,成为一个积极分子。经过被互助和启发以后,互助队伍就这样一天天扩大起来。现在全厂有一百五十九个互助组,百分之九十的家属都参加了。家属中已经改变了“个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树立了“一家有事,大家帮助”的新风气。像顾淑兰生孩子流血过多,小组马上去了十多个人自愿为她输血,袁淑琴的血型对上了,扎了三针才找到血管,她一点不叫疼。他说:“只要对生产有利,叫我怎么都行。”因为家属组织了互助,职工生产非常安心。他们说:“把我调到天边,我也不用挂记家里了。”
我是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属,一九五零年当了家属小组长,在党和工会的教育下,和大伙一起作了一些工作。一九五二年因为工作需要,工会把我调作专职家属工作干部。几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家属工作主要是依靠广大家属积极分子做的。积极分子们不挣钱、不挣米,挑着一摊家务,带着几个孩子,无论星期、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忠心耿耿地为群众办事。我没有孩子,家庭负担不重,我为群众办事是应该的,为什么要拿国家的报酬呢?我不拿工资不是更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吗?一九五七年五月,我将这一意见向工会提出,当时工会没有批准。经过全国职工家属代表会议和上次人民代表会议,使我明确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我想像我这样的干部如果都不脱离家务劳动为群众办事,国家不是可以节省不少一笔钱吗?我决心更大了,再次向工会提出要求,工会同意了。从去年九月份起,我又是一名家属积极分子了,我感到工作干得更顺利。在“十五年赶上英国”伟大号召的鼓舞下,我和全厂的一千三百多名家属积极分子一样。干劲愈来愈大,我们都一致表示要进一步做好家属群众工作,鼓励职工站在生产新高潮的最前面!


第10版()
专栏:

坚持面向生产 坚持又红又专 坚持勤俭办学
改革高等农业教育的三大关键
孙晓村 沈其益代表对改进高等农业教育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我们完全同意李先念、薄一波副总理关于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吴玉章主任关于文字改革的报告。现在就进一步改进高等农业教育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在薄一波副总理的报告中指出,在文教方面必须加强政治思想领导。应该根据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育制度,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在勤俭办学的原则下,进一步提高各项文教工作的质量。在具体措施上指出农业院校要办好实验农场和牧场,一面从事教育一面从事生产劳动。并且要力争在一定的时期以后,做到自给或半自给。此外还要与农业合作社订立合同,经常使学生和教员轮流到合作社去劳动,并帮助合作社进行技术改革。我们完全拥护这个方针,并愿为其实现而努力。
在目前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浪潮里,高等农业院校的工作远远落后于生产、落后于群众,应该急起直追。
解放以来,高等农业院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政治思想工作,已经起了基本的变化。例如在教学计划中增添了生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在四年半的学习期间内有近一年的时间参加学校农场,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的劳动生产和技术工作,密切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吸取了苏联先进科学,提高了师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和研究工作的情况,研究工作如创造丰产新品种,防治病虫害和兽疫等,在农业生产上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中的工农成份也逐年有所提高。特别是在整风反右斗争中,教职员的政治思想觉悟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批判脱离生产、轻视劳动等资产阶级思想。现在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要求下乡上山参加体力劳动和生产锻炼。使自己成为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这确是一种新兴的气象。
但是,我们正处在农业生产大跃进的伟大浪潮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五亿农民正在千军万马,排山倒海地从事着极其宏伟的兴修水利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他们不断创造出亩产千斤和双千斤的高额丰产纪录。这些英勇胜利的成果,都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使我们感到惭愧的是这样的成果却不是来自高等农业院校。这就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远远落后于生产,落后于群众。如果不急起直追,争取跃进。我们便不是促进生产而是在拖着生产,就不是促进派而是促退派了。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
改进高等农业教育的三个方面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落后状态呢?在薄一波副总理的报告中,已经指出了一个方向。
坚持面向生产的方针,加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办好学校的农场和牧场,进一步加强同农业社的联系。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面向生产的方针。加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全校动手,一面教学,一面生产,办好学校的农场和牧场,进一步加强和农业社的联系,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为生产服务的,在整风反右以前,右派分子曾经极力反对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他们说高等农业教育是培养研究人才的,搞生产是中等技术学校的事情,会降低水平。因此反对办大农场,反对搞生产。一些教师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就不愿搞生产,不愿到农场中去工作。这种严重的脱离生产,轻视劳动的资产阶级思想必须彻底批判。我们认为必须坚持面向生产的方针。应该把掌握生产操作技术,作为农业人才的首要条件。我们应该要求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办好自己的农场和牧场,不断钻研在自己的农场、牧场里实现技术改革,创造出一套先进的生产操作技术,创造出高额的丰产纪录。这样的学校才是不脱离实际,才能培养农业生产战线上的战士。
拿我们工作的北京农业大学作例子。我们农场的生产虽然还落后。但是我们有决心把它办好,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个农场是我校去年与东方农业合作社合作建立的。有一万四千亩土地和一千多户农民。经过一年来与农民共同努力,各种作物都超过原订计划指标。超产粮食二十四万斤,棉花二万四千斤,上缴利润七万七千元,场员生活大都达到中农的水平。我们要求一九五八年的生产,超过农业发展纲要的要求,要跨过黄河,粮食达到每亩五百至六百斤,除适当地提高农民收入外,还要有上缴利润约二十万元。我们认为办好学校农场正是在生产中考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好办法,是办好农业院校的重要措施。
组织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劳动锻炼,为工农干部开设干部班,争取短期内培养又红又专的农业战线上的骨干。
其次,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从反右斗争中,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过去,我们在贯彻执行这个方针上是有缺点的,一方面我们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对青年知识分子的生产劳动锻炼抓得不够紧,对高级知识分子也没有足够地多方引导他们结合业务深入钻研马列主义提高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水平。同时也没有主动地设法为革命干部和农民开设短期学习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今后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又红又专的方针,组织青年知识分子分批分期参加劳动生产锻炼,如到高额丰产的基点与农民同生活同劳动,同时总结农民的丰产经验,这样更可以体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对推动农业生产更为有利。对学生,我们也已制订了勤工俭学的办法,鼓励他们进行体力劳动,养成勤劳俭朴的风气。同时要在上级的统筹安排下,为工农出身的有相当农业生产经验和文化水平的革命干部开设干部班,在二年内把他们培养提高到大学的水平。这样就可以在短期内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红又专的农业生产战线上的骨干。
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开展解决生产上重大问题的综合研究。
第三,必须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开展解决生产上重大问题的综合研究,提高高等学校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大跃进。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例如我们的学校已经培育出优良的小麦、玉米品种,较农家品种提高产量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在防除病虫害方面也有一些成绩,但是现代农业生物科学正在飞跃地向前发展,国内许多生产中的问题,还要求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研究解决。如果我们忽视了学习和掌握运用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我们就要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在面向生产办好农场、深入总结农民的生产经验的同时,必须提高科学水平,组织解决生产上重大生产问题的综合研究。高等农业院校已划归农业部领导,各个院校正与农业科学研究机关进行密切协作,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发挥双方的潜力,解决当前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我们知道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密,每个科学工作所钻研的领域就更窄狭。而生产中所需解决的问题又是异常错综复杂。因此农业中各个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综合研究就成为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必然的规律。苏联科学的伟大成就,是苏联科学家集体智慧的集中表现。因此在农业上无论是创造新的品种,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改良牲畜品种,防治兽疫等等,都要集合各方面专家的力量,进行综合研究。我们必须学习这种精神,把科学研究从个人引向集体,把高等院校和农业科学研究机关打成一片,实现教学研究与生产密切结合的方针,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不断向前跃进。
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乘风破浪、一日千里地前进着。我们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动员起来,发挥潜在力量,紧紧地跟上这个浪潮,为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而奋斗。


第10版()
专栏:

洪山煤矿工人准备连续大跃进
崔德锡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彭真副委员长,李先念、薄一波副总理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以及吴老对文字改革问题的报告,和代表资格审查的报告,建议大会通过这些文件。
现在我仅就我所在的洪山煤矿的一些情况向各位代表汇报一下。
(一)
事实证明昔不如今
从前全部是人工劳动生命没有保障
现在大部机械化已杜绝了死亡现象
五四采煤队被评为全国先进采煤队
洪山煤矿原来是一个非常破烂落后的企业,在解放前全部生产过程都是依靠人工劳动,生产能力很低,安全设施很差,工人的生命没有保障,最高纪录的年份,平均每天要死一个工人,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是不堪设想的。
解放后,由于我们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安全生产一直被看成是重要的问题,几年来国家不断的投资,矿上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到一九五七年末,百分之九十左右用机械代替了,因此使生产水平大大提高,一九五七年的产量比一九五三年增长近百分之三十。矿上增加了许多安全设施,严格推行操作规程和保安规程的结果,使伤亡率逐渐下降,到一九五七年已经杜绝了死亡现象。
减轻了劳动强度,生命有了保证,这对煤矿工人来说是最重要没有的了,在过去是根本不敢想像的。由于国家对工人的关怀,历次政治运动对工人的教育,特别是一九五六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胜利,大大的提高了全体职工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加之一九五七年开展的全民整风运动,更加鼓舞了职工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提前九十六天完成了,为国家增产煤炭十九万二千三百多吨。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矿上出现了许多先进的事例,例如五四采煤队,就被评为了全国煤矿的先进采煤队。五四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完成了二千三百三十个循环,回采进度达到了四千二百二十一点三公尺,产煤六十五万四千六百二十八吨,比国家计划超产四万二千一百一十九吨,提前五个月零七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七年回采效率比一九五三年提高了百分之七十四点六,坑木消耗量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九,并且消灭了死亡和重大生产事故,涌现出若干先进小组。按照一九五七年的生产水平,工作面效率在年末已达到七吨左右,十二个月平均为五点八零七吨。洪山是一个八十公分至一百公分的薄煤层区,在这样条件下国内一般的效率大约在四吨左右,五四队不仅超过了这个水平,而且已经超过了英国一九五五年的采煤进度和机械化场子的效率五点七八吨的水平。
五四队工作面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他们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大致摸索到了这样两点:第一,大力贯彻了正规循环作业,使井下的截煤,支柱,落桩,移溜子,撤柱,放顶等工序能够有机的结合,科学的衔接。为实现这个要求抓住了这样几项措施:(1)提高采煤机械的利用率,做到快速截煤,快速移溜子,保证溜子移的直、平、稳,这样做的结果使洪山的采煤机械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九,超过了全国一般只利用到百分之四十八点七的水平。(2)保证及时供应车皮,做到及时把采出来的煤提升上去,为此运修区、采煤区都订了车皮供应合同。(3)为了保证正规循环,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效率,我们组织了预备队,在各固定采煤小组遇到地质变化,出勤不足的时候,就从预备队中调出人力补充,在各固定采煤小组因某些原因有多余劳动力时,就投入预备队的非正规面生产,这样既保证了正规循环,又避免了窝工。(4)不断的加强正规循环作业的教育,这种思想巩固了,保证正规循环的决心也就大了,因此常常在眼看循环可能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工人都千方百计地设法克服困难,争取了正规循环,这就保证了采煤效率。第二,是在队里开展劳动竞赛,推广各种先进经验。运动搞好了,正规循环就更有了保证,就能多出煤。
(二)
五四采煤队新倡议
开展“万吨掌子满循环”的竞赛
推动全矿进入生产高潮突破定额
领导干部克服保守思想改订计划
上述成绩,并没有使我们感到满足,我们知道我国煤炭工业生产还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工农业生产需要和全国人民的生活必需。特别从毛主席提出在今后十五年或者稍多一点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伟大号召后,更使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因为不论炼钢、发电、交通运输,任何工业都离不开煤炭,煤炭是工业的食粮,所以我们全矿的工人也就更加鼓起了革命的干劲来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多、快、好、省的勤俭建国的方针,五四采煤队向全矿和全省的煤矿工人提出了开展“万吨掌子,满循环”竞赛的倡议。他们提出的一九五八年指标是:
1、全年产煤十二万三千二百五十五吨,比一九五七年的生产水平递增百分之十九点八,达到月产万吨掌子的水平;回采效率五点八吨,比国家计划提高百分之六点一七。
2、全年三百五十一个工作日,完成三百三十九个循环,进度六百七十八公尺。
3、提高煤的质量,含矸率比国家计划规定降低百分之零点五。
4、降低成本,节约坑木一百二十立方公尺;吨耗达到零点零零九四三立方公尺。
5、确保安全生产、消灭重大人身事故和生产事故。
在五四队的推动下,全矿在十二月份就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小组都制订了保证计划(现在肯定超过了这个数字),去年十二月份在制订计划的小组中有百分之九十六都突破了定额。如一立井掘进区,十二月份进度比计划超过一百五十七公尺,比增产计划还超过五十五公尺、节约坑木二十九立方,生产效率比计划提高了百分之十八,创造了本区全年最高生产月。又如一井掘进二组,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着的掘进落后于回采的问题,研究学习了先进经验,使掘进效率大大提高,十二月份已达到定额的百分之一百六十五。五二区截煤机小组也研究推广了先进经验。一月份截煤效率比过去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一些事实都说明了:只要党向工人发出号召,指引出方向,发动起工人群众,生产上就会出现一种无比的力量,促进生产的跃进。由于新的生产高潮的形成,大大的教育了领导干部,克服了保守思想和畏难情绪,抛弃了在这以前因为只看到一些客观困难,所制订出来的一九五八年比一九五七年还要减产的计划。而决定在一九五八年全矿要比一九五七年增产百分之八点二,成本节约三十二万七千元。
这个计划已受到全矿广大职工热烈的拥护。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下,经过整风运动,只要我们全心全意依靠工人群众,正确贯彻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指示,学习各种先进经验,不断的反对保守思想,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超额完成一九五八年的增产计划,取得生产上的连续跃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经过十五年左右使我国的主要工业产品赶上和超过英国。


第10版()
专栏:

让五湖四海为祖国发展水产
庄希泉 丘及 陈其瑗 庄明理 吴益修 蚁美厚 伍禅 黄长水周铮 张翼 廖承志 方君壮 吴桓兴 洪丝丝 代表的联合发言
我们完全同意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吴玉章主任等分别所作的各项报告,并建议大会予以通过。现在就一些华侨问题和发展水产问题提出意见。
国外华侨的当前问题,主要是解决双重国籍问题,即是,现在居留在国外的广大华侨,应该根据自愿原则、解除顾虑,取得当地国籍,在所在国安居乐业,和当地人民积极合作,友好共处,共同为所在国的和平幸福繁荣而努力,从而有助于促进祖国和所在国的友好关系。关于这些问题,已经在何香凝主任的发言中提及,我们除了极表同意之外,不再重复了。
部分华侨回国无亲可投,需要安置,入湖出海将是归侨主要出路之一。
但是,散布在海外五十多国的千余万华侨,可能有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必须归回自己的祖国,其中又有一些是在祖国无家可归、无亲可投,甚且不知原籍在那里的,祖国必须想出适当办法,予以接待、收容安置。这主要是安置参加农业生产,或海南岛、福建、广东的农场,这一条出路是比较广阔可行的。然而,必须指出,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人人都想的通,例如过去就有些保守的想法说:国内人口太多了,没有安插余地,因此华侨最好还是少回来一些。的确,国外华侨并不会大部分都想回来的。如果双重国籍问题能够获得妥善解决,那些可以不回来的华侨,能够在当地安居乐业,那末,回来的人也可能不多。但是问题不是那末简单,我们决不能只依靠片面的打算,如果有一部分华侨由于种种原因必须回来,怎么办呢?因此我们还是宁可预作准备。
是不是收容安置的办法只有上面所说的一条呢?我们看不是这样。
现在是社会主义的时代,同时又是原子能的时代,人民的创造性是伟大的。原子核的门路既经打开,物质的能力就无穷无尽;同样,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高潮一经发展,过去嫌出路太少、人太多的地方、现在却是出路太多、劳动力不足。如过去说是地少人多的华侨家乡福建和广东,现在则处处是光明大道,除了下乡上山之外,还可以入湖、出海。的确,收容今后回国的华侨,入湖出海将是主要出路之一。因此我们从这个角度,想来谈一谈以湖海为基地的水产问题。
(一)
淡水养殖和海洋渔业潜力都大,“海涂养殖业”也可以大量推广。
根据水产有关部门的材料,我国各种水产的总产量,一九五七年预计只有二百九十五万吨。这数量是太少了,以全国六亿多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每年只有九斤。但另方面,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水产资源:海岸线长达一万一千公里;附近的海洋面积数百万平方公里;内地的湖泊水塘面积约一亿六千万亩(大湖及江河不计在内),其中可以养鱼的最少有六千万亩,目前只利用了一千五百万亩,此外大部分还荒废着。
我国气候条件良好,水产生长繁殖迅速。就淡水养殖渔业来说:我国渔民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已经培养有许多生长迅速,成活率极高的优良鱼种,如鲩、鳙、鳊、鲮、鲤等,在鱼塘湖泊中养殖,产量极高。例如广东的南海、顺德,福建的海仓,有的产量高到每亩一千五百斤至一千九百五十斤,一般平均也有五、六百斤,如果上述尚未开发的湖泊水塘四千五百万亩能够逐渐充分养殖,每年增加鱼产数百万吨到一千万吨(值二、三十亿元),是有可能的。目前全国淡水鱼产量只有一百万吨,平均产量很低,增产潜力也很大。
就海洋渔业来说:我国北起渤海、黄海,南至东海、南海,都是优良渔场。目前我国仅国营水产公司拥有机动渔轮四百多艘,但一般只是百吨上下的小型船。民用渔船四十多万艘则全部都是木帆船,效率不高,不能远航。我国渔民经验丰富,沿海劳动力充足,加以今后生产积极性高涨,发展海洋的潜力,应该说是无穷大的。
再就沿海海湾海滩的“海涂养殖业”来说:我国沿海气候温和,从北到南所有海岸都极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例如经济价值极高的海带、鲍鱼、江瑶柱、海参,营养价值极高、号称“水产食品之王”的蚝(即牡犡),几乎各地都可以人工养殖。辽东半岛的海参,是食中珍品之一,在南方福建海岸试验,已有十二种可以繁殖;又如山东半岛已养殖的海带,因含有碘质,可以防治甲状腺病,为山区内地人民所爱吃,全国每年供应量达一千万斤(以干品计),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山区人民的需要,一部分要以外汇购入,现在在浙江广东福建已经试植海带成功,可以在三省海岸大量推广,为国家节省外汇,并且争取外汇,和满足山区人民要求。
大家知道,发展水产有好几种好处:一、增加国民经济收入;二、增加副食品供应,有力地解决由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所引起的副食品供应上的困难;三、促进民族健康,因为水产品一般营养比较丰富,蛋白质量高,维生素又多;四、可以对巩固国防起辅助作用,例如培养熟识水性的领港人才,加强群众保卫海防的思想和工作;五、为沿海人民就业展开另一广大出路;六、农业社发展淡水养鱼业,可以增加收入及开辟肥料来源(塘泥);最后是可以带来了食品加工工业的繁荣发展,扩大出口货源和外汇收入。为了这种种利益,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水产事业。
根据水产部报告的我国水产发展生产指标,一九五八年计划达到三百五十二万吨,一九六二年达到八百万吨,第三个五年计划还将有很大的跃进,大约可以再增一倍。我们渔业基底虽然比较薄,但潜力则很大。我们认为,只要党、政府和人民给予密切的注意和更多的支持,完成或超额完成这个指标的可能性很大。
(二)
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和海涂养殖,逐步发展海洋捕捞,改进捕鱼技术。
应该怎样努力呢?我们认为,当前发展水产的方向应该是:以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及海涂养殖为主,同时逐步发展海洋捕捞,改进捕鱼技术。
第一,大力发展内陆淡水湖泊、荒塘的养殖业,当前条件是很有可能的。经过八年来的努力,国营水产机构对于淡水鱼苗的捕捞、培养、运销、供应(主要来源是西江下游和长江的中下游),养鱼技术知识的推广,成绩很大,但还需要逐步加强工作才能足够应付。除了上述的天然淡水湖塘之外,在当前农业大跃进的高潮当中,全国各地在兴修水利所造成的数以十万计的山塘水库,都要尽量利用,作为农业社的重要副业的一部分。
第二,积极开发海滩海湾,大力进行海涂养殖。以海带及牡犡为主,其他如鲍鱼、蚶、蛏、江瑶柱、海参等为辅,使所有海岸都成为生产财富之区。
在开发海滩当中,可以同时注意到发展沙田、塭田的工作。由于福建、广东、浙江各省沿海地少人多,一向有筑堤造塭,和利用淤积填造沙田塭田,同时每随潮汐涨落而进行拦捕鱼类的经验。与海争地,同时捕鱼,解决生产与就业。这一方向,在归国华侨投资与安置就业方面来看,尤其应该大力提倡。福建、广东一带人民富有这项经验,驾轻就熟,易于倡召。
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海洋渔业。这一项需要比较大量和比较集中的投资,但是为了替长远发展海洋渔业打好基础,进行长期的积累生产资料、技术人才和技术知识,仍然是有必要继续积极注意的。
发展渔业与改革技术是不可分割的。现在全国渔船吨位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帆船,如果不着重改革、逐渐以小型马达装备成为机帆船,我们的合作化渔业,就不能由沿海伸张到海洋,结果除小部分较大帆船之外,只能在近海的渔源区中从事捕捞,过度伤害了渔源。这一情况如果不重视和加以改变,那末,渔民捕捞的积极性越高,我们的渔源就可能会愈接近穷尽。这是一个严重问题,必须予以充分注意。日本许多地方沿海渔源的枯竭,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可以作为殷鉴。因此,我们建议对改进装备的工作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再放手些,再做得多、好、快、省些,而不要再迁延时日。
最后,和发展生产的一般经验一样,要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发展海洋渔业,就必须纠正那种好高骛远,一提计划就是“鱼群探测器”、“报话机”、“近代码头”、“全套设备”的想法,而应实事求是,首先求取较简单,最省钱,而现在就可以立即兴办的办法。如果柴油不足,我们就用蒸气发动机。如果近代大码头马上搞不起来,就先搞简单的制冰厂,粗陋的加工设备,和必需的煤栈油库。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这方面尚且还能克服一些困难;凭着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的高度积极性,我们不相信目前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三)
依靠和发动群众,争取渔业大跃进,辅导华侨投资渔业安置归侨就业。
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建设当中,发展水产的伟大任务有没有困难呢?应该说是有的,首先是要生产资本。粗略估计,每年的投资要有好几亿元的庞大数字,怎么办呢?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投资吗?我们认为,如果好好地体会毛主席教训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精神,是可以解决的。
第一,要加强规划领导,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发展渔业。我国渔业人口总数约四百五十万,他们是既勤劳又勇敢,同时又具有丰富经验和技巧的。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持领导下,依靠互助合作,不但生活已有显著提高,并且,据估计,八年来全国渔民的公共积累大约有八亿元以上。尤其是出海渔民,如广东潮阳县的广澳乡渔业社,一九五七年每个劳动力平均收入有一千多元(去年有的渔户一家收入六、七千元)。全乡新建楼房共达到五百多座。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突出的先进渔业社,相信为数不少,说明了海洋渔业的兴旺,也说明了动员群众、发掘潜力、扩大再生产和改革技术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至于淡水养殖渔业,解放后增产情况也有很大的进展。广东佛山专区(主要是“桑基鱼塘区”)的渔民现在有很大部分是“三茶两饭”过日子(每天早、午、晚上茶楼吃杂食三次,在家吃大米饭两次)。合作社的公共积累也很大。如上所述,全国尚有广大面积的淡水未曾开发,这主要集中在江淮、运河及古云梦大泽的两湖地区,但当前农业跃进高潮所造成的山塘水库,则遍布到全国每个角落,依靠群众、依靠合作社、积极广泛地发展养殖水产的副业,应该是做得到的。广东珠江三角洲新会县的农业社,去年甚至利用一些不通航运的河港十多万亩来养鱼,作为副业。此外“海涂养殖”、“桑基鱼塘”等先进经验,都应该通过水产部门大力推广。
现在轰动全国的“下乡上山”发展农业、“千方百计、苦干三年”的富有政治性、历史性的革命和增产高潮,我们建议应该及时结合到发展水产方面来,把养鱼事业推广到所有大小湖泊、山塘、水库、断港绝潢、深海浅湾,让渔业在祖国所有的三山、五湖、四海、九州都大量繁荣起来。这主要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群众的力量相结合,趁着当前生产积极性热火朝天的高潮,来一个渔业大跃进。
第二,关于安置归国华侨就业和辅导侨眷及华侨投资于渔业问题,我们认为,由于华侨家乡主要是在沿海沿江各省,很多是有渔业常识,并有以鱼为主要副食品的习惯。东南亚有许多地区的渔业,华侨都活跃的参加。建议各地有关部门进行规划及辅导,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以淡水养殖及海涂养殖为主,中、小型企业可以与渔、农合作社合作投资,适当利用某些现刻已经行之有效的优待奖励办法(如保本保息,或对投资者适当增加供应水产食品和安置就业等),大型企业可以结合现有的国营华侨投资公司来做。其他如公私合营、或参加渔业合作社等多种多样方式都可以进行规划辅导。这些措施除了可以发展水产支持经济建设之外,并可以解决部分归侨侨眷的就业,增加侨乡副食品的供应,繁荣侨乡经济和增加合作社收入。应该可以说,这在目前的侨乡,完全是迫切需要的。
此外为了鼓励渔业生产的积极发展,水产部门应该经常注意:一、调整水产品的收购与市场销售的产销差价,不使相差太大;二、增加渔港设备(如冷藏、加工、运输等);三、辅导新产区的养殖,旧产区的改革;四、供应鱼苗等。


返回顶部